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更新时间:2023-10-28 15: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一、社会治理模式的内涵

社会治理模式是政府在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节与控制时所遵循的原则、途径、程序和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治理模式。

基层社会治理,是特指由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市辖区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所主导、由社会多方参与的,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就是打破传统的“包揽式“的政府管理模式,引导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与方式。由于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农村基层治理涉及地域范围广、地理位置偏、人员结构复杂、居民素质较低,加之近年由于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重点工程等引发的利益冲突层出不穷.使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显得十分重要。

二、xx街道农村基层治理创新背景 (一)街道概况

xx街道地处鹿城区中西部,距YY市区约9公里,东濒YY,南连YY,西靠YY镇,总面积YY平方公里。2011年4

月经行政体制改革,完成撤乡设街道,正式更名为xx街道,同年10月成立xx都市休闲功能区。街道下辖渔渡、澄沙桥等12个行政村,1个仰新居民社区,有户籍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6.2万余人。街道现有行政事业、街道聘用、建工委聘用、科室聘用等各类工作人员,共计299人(含社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20人。下设18个职能科室,中层干部44人。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宜商宜居宜休闲、活力美丽新xx”这一发展目标,综合统筹各方资源,严格倒排时间节点,街道经济大致平稳发展,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然而由于历史上长时间处于农村阶段,辖区居民多为农业户口,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特点突出,农村问题较为明显,且正处于经济发展期,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等因素更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治安形势:

1、流动人口管理失序,社会维稳形势严峻

在辖区目前8万多总人口中,流动人口是户籍人口的三倍多,而且大多数还处在流动状况中。为更好推进流动人口管理,街道推动成立了新居民服务中心,并出台新居民居住意外险、旅馆式出租房管理等制度,但由于流动人口管理缺乏有效手段,造成大量人口游离于体制之外,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各种安全隐患,突

发性群体事件防不胜防,一些社会冲突稍有“凤吹草动”就会激发为群体性事件,基层干部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群体性事件日渐呈现出数量扩大化、形式多样化、方法极端化、处置辅助、对抗激烈化的趋势,事件的组织化程度和规划和也将越来越高。特别是个别人积怨长期未解,借机宣泄不满情绪,导致事态迅速扩大、蔓延,如果不及时介入处置,极易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

2、辖区版图硬性限制,社会治理底子薄弱

街道地处鹿城区中西部地区,距离市中心空间距离较远,地缘优势缺乏,一旦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市区难以有效调度处置;目前仍处于城中村改造阶段,辖区的市容环境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街镇,很多建筑设施呈现杂乱而无序的状态,道路交通设施呈现不宽而脏乱的现状布局,部分村居建设破败而陈旧,一些偏远地带交通闭塞,对街道自身的反应和处置速度提出要求。虽然随着近年来重点工程全面铺开,各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受政策、体制、历史遗留问题等多方面约束,部分重大项目推进仍较缓慢,在推进中易引发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面广量大,情况错综复杂,拆违和土地征收等工作形势比较严峻。在这些问题下,有效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打造具有辖区特色的基层治理“xx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3、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基层管理失效

目前,辖区产业仍旧比较低端,集中于较低层次的来料加工和五金、电镀等,大部分属于加工型制造业,这些产业处于工业品产业链中价值最低的环节,利润较低,企业主层次也较低,就业人口综合素质相应也处于低端。相当多数企业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的,在缺乏有效基层治理的情况下,企业主常常为攫取更高的利润,降低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比如标准厂房、标准设备等,这就导致消防安全、工人生命安全等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许多家庭作坊为避开消防排查,采取“昼伏夜出”的生产方式或将厂房设在偏僻地区,如果缺乏片区责任人以及有效的管理督查机制,较难排查到位,整改到位。

4、劳动关系错综复杂,劳资纠纷层出不穷

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缺乏有效的企业破产机制,加之辖区产业结构较低、企业主层次低等因素,部分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不善时,常常采取不履行劳动法律法规、恶意欠薪、逃避债务等行为,损害劳务工的合法权益。由于劳务工自身维权意识、法制意识较薄弱,较容易产生不理性行为,如在发生欠薪时,往往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通过不理性堵路等行为引起社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事态发展以及处理难度。

5、公众参与力度不足,基层自我管理缺位

辖区群众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治理关系到每个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公众参与,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目前,街道依托沿江、临湖两个社区,以基层治理为抓手开展各类服务,但由于大部分居民原为农民出身,素质教育与城市居民差距较大,对社区缺乏归属感,参与意识和家园意识不足,同时,部分社区参与度较高的社会群体,受年龄、身体、健康程度等影响,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参与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的层次和深度不足。另外,公众参与的制度缺位,参与机制不完善。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利用、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重大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关部门未能建立公众决策咨询工作机制,使得公众参与的渠道不多,无法表达其诉求。

三、主要做法

在此背景下,街道对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以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以社会管理、矛盾化解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以及维稳应急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到达新高度:

(一)完善体系,夯实农村网格化管理基础

一是构建合理组织架构。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限清晰的原则,以150-300户为一个网格,将下辖12个行

政村一个社区合理划分为22个网格,形成“一村分多格,一格跨多村”的网格模式,同时在网格管理中实行“1+2+X”的管理模式,即每格由街道派驻1名中层干部担任“驻格员”,负责网格全面工作,另设2名网格员负责网格具体工作,X名服务人员则是由派出所协管员、党员中心户、网格小组长、志愿者等组成。目前全街道共有驻格员22名,网格员44名。网格化的管理有效加强了对辖区基层管理的深度和力度,同时,通过网格员每日下网格采集网格信息,并将电话举报、警情及时输入综治平台的方式,及时掌握辖区信息。

二是明确中心管理职能。街道建立了由社工委主任担任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由街道党工委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中心全面工作;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兼任中心副主任。通过规范中心的信息流转、中心运作、协作联动、联席会议和考核奖惩等环节,实现平安联创、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处、管理联抓,确保中心充分履行社会服务管理职能。

三是严格网格工作职责。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实际,确定以下三大作用:1、依托网格化管理开展民情搜集。明确网格员作为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社区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事务管理员和网格居民服务员的“六大员”职责,平时工作立足信息排查掌握为主。2、依托网格服务团队开展心贴心服务。成立网格帮教

志愿服务队,在惠民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等方面履行网格工作职责。3、依托网格信息平台加大服务事项宣传。利用网格化短信平台、微信平台等,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安排网格员定期为网格内居民发送平安创建、安全防范知识、台风警报、社区活动等各类动态信息。 四、出台网格重大事件二三三机制:以网格为单位,每个网格配备驻格员、网格员、社区民警。发生重大事件,网格内涉及工作职责的人员全部到位,驻格员、网格员、社区民警30分钟内必须将信息快速报告相关领导、科室,相关领导、科室接到信息后30分钟内必须制定和完善应急工作方案,3个小时内得到初步稳控和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二)健全机制,助推农村信息化基层治理

一是信息采集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社会管理

综合信息系统融合实现 “两网合一”。每日通过网格员下网格、派出所警情反映等将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录入系统并流转处置,目前共开通街道账号3个,社区账号2个,网格员账号44个、基层站所账号14个,同时,配备了“综治E通”手机终端80台。自平台运行以来,已录入平台各类数据101698条,辖区信息掌握详实,各类情况均能及时被发现并处理。

二是信息流转机制。由网格员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研判,能当场处理或答复的,为居民当场处置或答复。一

时处置不了的,及时录入信息平台,经信息流转,由相应科室站所主动担责,从平台上领办信息并解决;对于科室站所解决不了的,上报至区网格化信息指挥中心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信息的处置速度大大提高。

三是部门联动机制。街道建立虚拟网、微信群等实时沟通平台,一旦发生突发紧急事件,由接到信息的责任人第一时间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发布,其他相关科室站所负责人及时点击查收,对于未能及时点击查收的,通过虚拟网及时电话联系,确保信息得到及时处置,实现了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流转和联动处置。

(三)创新思路,打造农村精细化维稳体系

一是出台维稳方案。街道以“两结合、两注重、两防止、一避免”(信息整合研判、力量整合调度、注重矛盾化解、注重苗头处置、防止矛盾激化、防止事态升级、避免引起重大涉稳事件)为要求,结合实际,动员各方力量,强化责任落实,以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为重点,研究建设完善具有本街道特色的维稳应急体系,制定出台了《维稳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包含“一个总体方案”、 “三个支撑机制”、“五个配套预案”。其中五个配套预案均针对辖区多发易发的劳资纠纷突发事件、非正常死亡应急、突发暴力事件、重点工程建设引发群体性事件、大型活动突发涉稳事件的特点研究制定,力争打造具有xx特色的本地模式。

二是强化硬件保障。及时补充与增加应急装备储备总量,投入7万余元采购了一批新型的器材,投入28万元建成一个二层的治安岗亭,用于公安、交警24小时路面值班,另外配置专业无人机巡航,及时掌握偏远地区警情,社会治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三是整合专业队伍。根据基层专业应急人员缺乏的特点,创新思路,形成以公安民警和协辅警为主力军的专业应急队和以民兵、志愿者、党员等为辅助力量的群众性应急救援队,由专业应急队定期指导群众性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增强应急处置及救援的能力。

综上所述,xx街道将传统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维稳应急体系建设三项工作根植于本地农村形势之上,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出台实施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并通过具体的要求与扎实的实施工作,深入落实,使农村治理的路子越走越宽,对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较好的范例与实施经验。

xx街道办事处 联系人:YYYY

联系方式:YYYYYY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re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