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已查重)

更新时间:2024-03-11 03: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手机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实践

重庆市北碚区**小学校 *** 400700

摘 要:随着手机(文中的手机均指智能手机)功能的提升和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设备了,很多学生 “机不离手”,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玩手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其实智能手机不但具有电脑的功能,它还有很多传感器,已经成为了智能化的个人学习终端。我们可以把它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手机的这些新功能,并在课堂中使用,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科学课 互联网 手机传感器 碎片化学习 现在手机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活必须品,它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媒体播放、智能控制、网络访问、计算服务一体智能设备。从二三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老人,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等各个行业的人都在使用手机。虽然有的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但还是有学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手机带到学校。“堵”不如“疏”,由于手机功能的特殊性,很多功能特别适合科学课使用,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手机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中,改进我们教学内容、实验手段和教学方式,让手机为科学课堂服务。

一、利用网络技术,改变科学教学方式

现在互联网已经延伸到我们校园的各个角落,“班班通”已经把我们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

1、“互联网+课堂”让互联网走进课堂,让我们课堂与世界相连。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手机到科学课堂上来,容许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上网,让手机成为课堂的教学助手。手机可看微课与微视频。科学课的资源中,有很多微课和微视频,老师在课前可以把这些资源放在班级QQ群空间里,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观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由于是学生自己想学的内容,他们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学习效率就会更高。

课堂上,老师的知识面和老师的教学准备不可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学的生成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况,老师也无法完全预设,老师的预设的内容更无法应对生成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中有了手机网络,也就掌握了知识储备的主动权,师生可以随时查询各种知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特别是在课外,学生会有很多奇怪的问题要问老师,老师经常都有可能回答不上,有了手机网络,老师可以很方便的访问互联网,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

2、用于推送学生活动视频。现在的科学教学活动,很多都以小组为核心开展探究性活动。特别是在学生参与的各种实验性体验活动中,课堂展示无疑是最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之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展示往往需要各种实验设备的配合,有的实验器材不易搬动、可见度差。此时,我们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一个摄像机,把学生的实验探究场景通过教室里的网络系统,利用手机来控制电脑,实时的展现在教室里的电子白板上。

手机控制电脑的软件很多,但是手机屏幕投到电脑上的软件却很少,如果你的手机和电脑上安装了“应用宝”,这就好办了。我们打开手机端的“应用宝”,点击最右上角的“管理”中“连接电脑”来进行手机和电脑的连接。连接成功过后我们选择菜单栏中的“我的手机”,然后选择“工具箱”这个标签。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手机位于电脑屏幕中央,单击电脑屏幕手机上的“播放按钮”,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就可以实时的显现出来了。如果我们想看大一点手机屏幕,可以选择全屏模式。如果我们需要横屏来显示学生的实验情景,这个软件还给我们提供了横屏显示功能,让我的视野更大一点,让学生的感观更好。

二、发掘新功能,拓展新用途 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喜欢玩手机,因为手机可以打游戏。可是他们不知道手机除了可以打游戏外,其实还可以有很多有趣的功能。当我演示用手机的红外功能对教室的电视机进行控制的时候,同学们都投来了好奇的眼光,他们认为这简直不可思议。

现在的手机上都装有很多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能感知人们运动时的快慢程度,当我们拿着手机在不同方向上运动时,软件通过传感器数据的计算机,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运动情况;陀螺仪原是用在航天器上的高级设备,现在也用在手机上了,它能感知我们人体的各种旋转动作;磁力传感器,它能够感知到物体所发出的磁场强度;光线传感器能感知环境的亮度;距离传感器能感知物体的距离;GPS传感器能记录你的径度与纬度。这些传感器的加入,让手机功能有了一个飞跃,给智能手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们可以把这些传感器应用到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让我们的科学课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在测量心率时,可以安装 “心率检测” 软件,将摄像头贴着食指头,测量时手机会自动打开闪光灯,通过毛细血管反射到摄像头里的运动图像就可以计算出我们当前心跳的速率。我们在认识星座时,可以安装星图软件“Star Chart” 或“Google星空”等进行教学,手机能够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感知人们当前的经度和纬度,再利磁场传感器感知当前的方位,再利用陀螺仪感知的我们屏幕所指的方向,这时手机软件就能根据这些感知到的信息计算出手机屏幕背对着天空方向的星座图,顺着屏幕的方向我们仰望星空就可以看到和手机屏幕显示一样的星座了。在学习声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安装“分贝仪”、“频率分析仪”来观察物体发音的大小和音高,利用“调音器”为各种乐器调音。在教学“电和磁”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安装“磁力仪”这款软件来检测学生制作的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在教学光的时候,我们可以安装“照度计”来测量环境光亮度的大小。

智能手机在科学实验中的“新”用途,让小学生也深感我们小学的科学课再不是什么“小儿科”了,而是“大科学”。学生信心满满的像科学家一样投入各种测量中,不但为自己测量心跳还为自己的家长测量,有的同学还为邻居同学进行二胡调音,增强了他们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三、利用碎片化学习,延伸学习时空

碎片化学习,古来有之。北宋欧阳修早就提出了碎片化学习,他说的“学习要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即使在马上、枕上、厕上,也一刻不得放松”,和我们今天提的碎片化学习真是异曲同工。

碎片化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开展碎片化的学习,教师可以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精选和设计适合网络学习的内容,将课程的重点、难点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上传至网络。把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空闲的、短暂的、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这些学习长度我们可以控制在 4-8分钟,在学生注意力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不至于使学生产生厌倦、困乏或脑力不支的感觉。这种学习使学生愿意学、兴趣浓、学得进、理解透、记得住。

手机应用中的第三方软件也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比如:通过“太阳能系统3D”壁纸可以了解太阳系和太阳系行星的运动;通过“植物百科” 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植物,了解植物的习性,成长阶段照片,既可以观赏,也可以增加知识;通过“墨迹天气”,了解我们每天的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通过“消化系统研究”可以了解营养和消化系统。这些界面友好,信息丰富的APP深得学生的喜爱,可以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过程。

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课内的学习,课外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小学科学有很多对动植物、岩石、天气等的观察以及对环境的研究,有的无法在课内实现。我们让学生在课外观察后,用手机把观察的照片发布到微信朋友圈或者自己的QQ空间里,和自己的伙伴和老师一起共享,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宽泛的知识。通过同伴和老师的积极评价,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兴趣。

我们只要不经意的放眼环视周围,低头看手机的人比比皆是。这时你会感叹:手机时代来了!时间和实践都将证明,王竹立教授的判断和预言——最终改变课堂的技术或许是手机,将变成学校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的新常态,这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把手机应用到小学科学课中,是一种尝试,取得了好的效果。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课堂中实现 “人手一机”情景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智能手机传感器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吴向东《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年9期。

2、《传感器在手机中的应用》鲁建全 贾晓燕 《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年2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r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