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

更新时间:2024-06-16 19: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代码: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

自 学 辅 导 材 料

● 配套教材:《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 主 编:张雷声 ● 出 版 社:外语教学与研究 ● 版 次:2012年版 ● 适应层次:本 科

内部教学使用

目 录

第一部分 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见教材中的自学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单选题 ?? ????????????????????????? 1 二.填空题 ???????????????????????????? 19 三.名词解释题 ?????????????????????????? 23 四.简答题 ???????????????????????????? 26 五.论述题 ???????????????????????????? 28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30 二.填空题 ?????????????????????????????31 三.名词解释?????????????????????????????35 四.简答题 ?????????????????????????????39 五.论述题 ?????????????????????????????47

第一部分 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见教材中的自学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客观经济规律 D、物质资料生产 2.生产资料是指( )。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 C、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

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 D、劳动对象和劳动过程之和

3.下列生产资料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

A、机器设备 B、原料 C、燃料 D、辅助材料费 4.在生产力中起最根本作用的是( )。

A、人的劳动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5.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6.社会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 D、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统一 7.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之间( )。

A、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表面的、偶然的联系 C、内在的、不可捉摸的联系

D、人们有意识安排的联系 D、消费

8.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创造经济规律 B、消灭经济规律 C、利用经济规律 D、改造经济规律 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B、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人类各个社会普遍的经济规律

D、某几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

10.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 )。

A、封建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D、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

11.在几个社会经济制度中发生作用的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 B、资本积累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价值规律 12.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首先是从( )。

A、货币关系开始的 B、资本主义所有制开始的 C、商品关系开始的

D、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开始的

13.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是( )。

A、自然经济 B、产品经济 C、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14.在诸多市场机制中,核心机制是( )。

A、竞争机制 B、价格机制 C、供求机制 D、利息机制 15.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16.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是由( )。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C、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 D、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17.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 )。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C、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D、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18.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1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20.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剩余价值 B、创造新价值 C、创造使用价值 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A、使用价值决定的 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创造生产资料的价值

C、供求关系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23.简单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 )。

A、社会分工和个体私有制 B、社会分工和奴隶主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封建主私有制

D、社会分工和资本家私有制

2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价值和使用价值 B、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5.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

A、经过商品交换 B、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C、出现了社会分工

D、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26.就货币的起源来说,货币是( )。

A、由少数经常交换商品的人发明的 B、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C、由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D、在商品没有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的 27.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 )。

A、商品的成本 B、商品的效用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盈利

28.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 )。

A、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 B、价格和价值完全不一致 C、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无关 D、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有关 29.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 )。

A、成反比例的 B、成正比例的 C、在方向上一致的

D、无关的

30.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31.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

A、可以用想象的货币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必须是金属货币

D、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

32.纸币是价值符号,因而纸币能执行(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贮藏手段的职能

D、世界货币的职能

33.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 B、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一致 C、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D、商品价格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4.通常所说“物以稀为贵”,应该理解为(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35.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剩余价值资本化 B、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剥夺 C、用暴力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 D、剥夺剥夺者 36.资本的本质是( )。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购买商品的价值 C、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37.剩余价值是( )。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完全无关 B、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又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3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本身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D、劳动成为商品

3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能( )。

A、转移资本的价值 B、保存资本的价值 C、转移自身的价值

D、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4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与使用价值创造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D、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4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 B、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C、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4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枢纽是( )。

A、商品二因素学说 B、剩余价值学说 C、阶级斗争学说 D、劳动二重性学说 43.不变资本是指( )。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D、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44.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

A、剩余价值 B、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C、劳动力价值

D、商品的全部价值

45.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是( )。

A、利润率 B、平均利润率 C、超额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

46.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

A、工人工资的多少 B、资本家获得利润的多少 C、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47.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48.相对剩余价值的取得是( )。

A、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B、物价上涨的结果 C、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 D、工作日延长的结果 49.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 )。

A、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5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使用价值 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5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

A、是劳动力的价值 B、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C、是劳动力的价格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52.说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它在形式上看不到(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B、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C、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5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 )。

A、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B、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C、名义工资和计件工资

D、工资和奖金

54.任何社会再生产的内容都是( )。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55.简单再生产是( )。

A、使用简单劳动的再生产 B、不需要提高技术的再生产

C、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D、生产过程不重复的再生产 5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可变资本 D、剩余价值 57.资本积累是( )。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社会财富的积累

D、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58.资本有机构成是(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率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生产资料数量与劳动力数量的比率

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59.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规模的方式称为( )。

A、资本积聚 B、资本原始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60.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大量失业人口是由于( )。

A、生产资料不足 B、消费资料不足 C、人口自然繁殖太多

D、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6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62.产业资本循环是( )。

A、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63.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共同点是( )。

A、循环的职能相同 B、循环的时间相同 C、循环的速度相同

D、循环的目的相同

D、借贷资本

64.资本的周转时间是( )。

A、生产时间加流通时间 B、购买时间加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加销售时间

D、劳动时间加流通时间

6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它们的实物形式能否移动 B、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的价值能否在生产中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 66.同时属于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

A、设备 B、原料

C、燃料 D、辅助材料

67.机器、设备属于固定资本是因为它们的( )。

A、价值是固定不变的 B、物质形态是始终不变的 C、价值是逐渐转移的 D、物质形态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6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说明( )。

A、剩余价值的来源 B、个别资本循环所必需的内部条件 C、剩余价值率怎样才能提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69.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的主要依据是( )。

A、实物的最终用途 B、价值形态 C、实物的自然形式

D、货币形态

70.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客观上要求( )。

A、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B、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C、生存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D、发展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71.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严重不足 B、生产相对不足 C、生产绝对过剩 D、生产相对过剩 72.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和资本家投资不足的矛盾 7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74.利润是( )。

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新创造价值的转化形式

7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是( )。

A、可变资本的产物 B、不变资本的产物 C、固定资本的产物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76.利润率是剩余价值量同( )。

A、可变资本的比率 B、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C、不变资本的比率

D、已消耗资本的比率

77.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 )。

A、大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等于利润率

D、时而大于利润率,时而小于利润率

78.利润率反映的是( )。

A、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

D、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7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 C、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80.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81.平均利润是按( )。

A、产业资本家人均分得的利润 B、平均利润率分得的利润 C、全部资本家人均分得的利润 D、不同生产部门平均分得的利润 8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A、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B、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C、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 83.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A、成本价格加利润 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84.生产价格的形成以( )。

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B、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C、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D、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85.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是由( )。

A、通货膨胀引起的 B、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C、倒买倒卖引起的

D、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8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围绕着( )。

A、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B、价格上下波动

C、个别价值上下波动 D、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8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

A、各企业都能得到相同的利润 B、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C、最先改进技术的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D、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88.产业资本家由于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获得的利润是( )。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垄断利润 89.商业利润来源从本质上说是( )。

D、超额利润

A、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 B、商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C、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 90.利息的本质是( )。

A、资本所有权的产物 B、借贷资本家的劳动报酬 C、借贷资本的价格

D、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91.利息率必须( )。

A、等于平均利润率 B、高于平均利润率 C、低于平均利润率

D、与平均利润率无关

92.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来源于( )。

A、贷款和存款利息的差额 B、吸收存款的利息 C、贷款和存款利息的总和 D、对外贷款的利息 9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有优劣的差别 C、土地私有权垄断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94.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

A、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垄断地位获得的 C、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9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金融联系 D、信贷业务 96.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C、垄断缓和了竞争

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97.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之一是( )。

A、大量的商品输出 B、大量的借贷资本输出 C、大量的资本输出

D、大量的生产资本输出

9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A、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

C、是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 D、是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

9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10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

A、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D、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10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

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B、消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D、消灭经济危机

102.我国解放后对原有的官僚资本采取了( )。

A、赎买政策 B、限制政策 C、没收政策 D、利用政策

103.建国初期,我国对个体私有经济的改造是直接引导它到( )。

A、私人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集体所有制经济

D、全民所有制经济

10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个体经济 105.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全民与集体的联合经济 10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应该是( )。

A、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以外资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7.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A、主体部分 C、暂时补充的部分

B、起主导作用的部分

D、重要组成部分

108.决定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存在 B、物质利益的差别 C、劳动旅游业的需要 D、生产力的状况 109.我国现阶段存在着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 )。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集体经济

D、全民经济

110.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本质上是( )。

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B、小私有经济 C、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11.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国有经济( )。

A、不一定占支配地位 B、必须占支配地位

C、是否占支配地位在不同行业可以有所差别 D、是否占支配地位在不同时期可以有所差别 11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对( )的分配原则。

A、劳动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

113.社会主义的奖金是( )。

A、对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的报酬

B、对劳动者在特定条件下的额外劳动付给的报酬 C、对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全部报酬 D、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全部报酬 114.市场经济( )。

A、属于封建主义性质 B、属于资本主义性质 C、属于社会主义性质 D、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11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 )。

A、国家成为市场主体 B、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C、地方成为市场主体

D、部门成为市场主体 11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 )。

A、承包经营制度 B、现代企业制度 C、租赁经营责任制度 D、生产经营责任制度 117.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的性质( )。

A、只能是私有性质的

B、只能是公有性质的

C、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 D、取决于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118.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 )。

A、二者可以是统一的,但也可能发生矛盾 B、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它们总是相互促进的 C、二者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发展方向相反

D、二者是没有关系的,在经济发展中互不相干

119.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是指( )。

A、只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 B、只用于生产消费的消费资料

C、当年生产的一部分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 D、当年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120.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的那部分产品,其价值形态是( )。

A、工农业总产值 B、国民收入 C、国民生产总值 D、社会总产值 12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从价值形态来看就是( )。

A、当年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值的总和 B、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当年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C、全社会劳动者当年得到的全部劳动收入 D、所有企业单位当年上缴国家的税收总和 122.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是( )。

A、社会总产品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B、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

C、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在价值量上是相等的 D、国民收入的价值量一般要大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 12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 )。

A、全社会劳动者创造的 B、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 C、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 D、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 12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

A、非物质生产部门内进行的 B、物质生产部门内进行的 C、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D、全民所有制企业内进行的

125.下面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是( )。

A、生产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 C、国家预算

B、生产企业上交的税金 D、生产企业的企业基金

126.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体是( )。

A、企业 B、国家

C、物质生产部门 D、非物质生产部门 127.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从根本上讲是( )。

A、实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要求 B、加强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要求 C、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要求 D、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2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是( )。

A、一项近期的经济方针 B、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C、一个阶段的特殊政策

D、实现现代化的权宜之计

129.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

A、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 B、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 C、全方位的开放 D、对周边国家的开放

130.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

A、引进技术 B、对外贸易 C、劳务合作 D、友好往来 131.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 )。

A、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 B、经济特别落后的地区

C、经济发展有特色的地区 D、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施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132.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E、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133.商品是( )。

A、为满足消费者自己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物 134.商品的价值是( )。

A、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B、抽象劳动形成的 C、具体劳动的产物 E、商品的一个因素 135.商品的价格是( )。

A、价值的表现形式 B、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C、由价值决定的 D、受商品供求关系影响的 E、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136.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用于( )。

A、支付租金 B、支付利息 C、支付工资 E、购买商品

137.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

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 C、劳动者占有部分生产资料 E、劳动者除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138.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

A、具体劳动时间 B、抽象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D、按劳分配规律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是商品生产者社会关系的体现

D、支付债款

D、劳动能够买卖

E、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139.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通常有( )。

A、延长工作日 B、加强劳动强度 C、提高劳动生产率 E、增加预付资本数量

140.扩大再生产的形式有( )。

A、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D、劳动力的再生产 E、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41.资本积累的直接动因有( )。

A、增加社会财富

B、满足社会需要

D、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

C、对剩余价值的追求 D、竞争的压力 E、资本家的节俭

142.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有( )。

A、资本扩散 B、资本垄断 C、资本积聚 D、资本集中 E、资本节约

143.产业资本是投资在下列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建筑业 E、交通运输业

144.产业资本循环必须经历的阶段是( )。

A、积累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 E、运输阶段

145.垫支在厂房、机器、设备上的资本属于( )。

A、流动资本 B、固定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E、生产资本

146.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

A、价值补偿 B、精神补偿 C、实物补偿 D、无形补偿 E、额外补偿

14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

A、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B、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E、资本家消费水平的高低

D、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

148.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商品全球化 B、货币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 E、资本全球化

149.二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 ( )。

A、海牙国际法院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E、东盟

150.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一般包括(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E、社会信贷

D、贸易全球化

二.填空题:

1.法国重商主义者 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 2.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 。

3.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 。 4.被马克思称之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的著作是恩格斯所著的 。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是 。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8.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9.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称之为 。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 11.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

12.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 。 13.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 。 1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 15.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 1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17.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 。

18.自然经济也叫 。 19.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 。 20.最初的社会分工产生于 。 21.发达阶段的商品经济始于 。 2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 。

23.一定社会形态中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称之为 。 24.商品的二因素是 。

25.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 。 2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2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2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29.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 。

30.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效率称之为 。 3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32.货币是 。

33.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 。 3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3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36.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称之为 。

37.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 。

38.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 。 39.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生理的因素,另一个是 。 40.最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国家是 。

41.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 。 42.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 。 43.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 。

44.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基本形式,即 。 45.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 。 46.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 。 47.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次数成 。

48.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 价值 。

49.固定资本的磨损,根据其原因的不同,可分为 。 50.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 。

51.扩大再生产有两种方式,即 。

52.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 。 53.利息在本质上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 。 54.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两种形式,即 。 55.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 。 56.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 。 57.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 。 58.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 。 59.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 。

60.垄断价格包括两种基本形式,即 。 6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62.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6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 。 6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是 。 6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

66.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被称作 。 67.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的经济理论是 。 68.财政政策包括 。

69.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 。 7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 。 71.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 。 7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的新表征是 。

73.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其导火索是2007年美国的 。 7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7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7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77.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78.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是 。 79.公司制企业主要有两种形式,即 。 8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81.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 。 8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8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84.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 。 85.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

86.在三大产业中,国民经济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是 。 87.我国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要加快转变 。 88.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是当年生产的 。 89.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 。

90.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当年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称为 。 9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9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 。 93.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 94.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即 。 95.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 。 96.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在瑞士的 。

9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即 。 98.目前全球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是 。 99.金砖国家目前有五个,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 。 10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

三.名词解释题:

1.商品 2.商品经济

3.自然经济 4.资源配置

5.社会经济制度 6.经济体制

7.使用价值 8.交换价值

9.价值 10.具体劳动

11.抽象劳动 12.社会必要劳动

13.简单劳动 14.复杂劳动

15.劳动生产率 16.价值规律

17.货币 18.价值尺度 19.价格

20.流通手段 21.信用 22..剩余价值 23.不变资本 24.可变资本 25.剩余价值率 26.绝对剩余价值 27.相对剩余价值 28.资本主义工资 3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2.资本积累 33.资本有机构成 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产业资本 37.资本周转 38.固定资本 39.流动资本 40.固定资本折旧 41.折旧率 42.社会总资本 43.社会总产品 44.生产成本 45.利润 46.利润率 47.平均利润率 48.利息率 49.垄断 50.垄断组织 51.垄断利润 52.垄断价格 53.金融寡头 5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5.经济危机

56.国有经济 57.集体经济 58.混合所有制经济 59.股份制 60.股份合作制 61.个体经济 62.外资经济 63.私营经济 64.按劳分配 6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6.企业 67.合伙制企业 68.公司制企业 69.现代企业制度 70.市场机制 71.价格机制 72.供求机制 73.市场规则 74.经济增长 75.经济发展 76.国民收入 77.科学发展观 78.世界贸易组织 79.国际收支 80.外汇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什么是生产力? 4.什么是经济规律?

5.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6.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8.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9.什么是商品经济?

10.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11.简述什么是交换价值,它和价值的关系。

12.简述什么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3.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14.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5.简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17.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

18.简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19.简述货币和资本的区别。 20.简述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

21.怎样理解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什么? 23.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2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25.简述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26.简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2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8.简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途径。

29.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 30.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31.什么是资本循环?研究资本循环有何意义? 32.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3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4.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35.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36.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是什么? 37.简述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38.简述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39.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0.为什么说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41.简述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 43.简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

4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为什么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45.什么是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二者有何关系?

46.为什么说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违背价值规律? 4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48.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 49.简述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50.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什么? 52.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53.简述市场规则的内容。

54.如何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55.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56.什么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57.处理好积累和消费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8.经济全球化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59.简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60.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五.论述题:

1.试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4.试述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的联系和区别。 5.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有哪些作用?

6.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7.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确立的依据。

8.试述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现的特点。 9.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0.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作用是什么?

一.选择题:1.D 5.A 9.C 13.A 14.B 15.B 16.A 17.C 18.B 19.A 20.C 21.D 22.B 23.A 24.D 25.A 26.B 27.C 28.D 29.A 30.B 31.B 32.B 33.D 34.B 35.A 36.A 37.B 38.B 39.D 40.D 41.B 42.D 43.A 44.B 45.D 46.D 47.D 48.A 49.D 50.D 51.B 52.C 53.B 54.D 55.C 56.A 57.B 58.D 59.C 60.D 61.B 62.D 63.D 64.A 65.B 66.A 67.C 68.D 69.A 70.A 71.D 72.B 73.A 74.C 75.D 76.B 77.A 78.D 79.A 80.C 81.B 82.B 83.C 84.B 85.D 86.A 87.C 88.D 89.D 90.D 91.C 92.A 93.A 94.B 95.A 96.B

第三部分2.A 3.A 46.B 7.A 8D 11.D 12.C

参考答案

.A .C

10.

97.C 98.C 99.B 100.A 101.C 102.C 103.C 104.C 105.A 106.D 107.D 108.D 109.B 110.A 111.B 112.B 113.B 114.D 115.B 116.B 117.D 118.A 119.D 120.B 121.B 122.B 123.B 124.B 125.C 126.B 127.D 128.B 129.C 130.B 131.D 132.AE 133.BCE 134.ABDE 135.ACD 136.ABCD 137.AE 138.CD 139.ABC 140.AB 141.CD 142.CD 143.ABDE 144.BCD 145.BCE 146.AC 147.ABCD 148.CDE 149.BCD 150.ABCD

二.填空题:

1.蒙克莱田 2.生产领域 3.马尔萨斯

4.《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5.与时俱进 6.物质资料生产 7.社会生产关系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生产力 10.生产方式

1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2.经济基础 13.必然的联系 14.唯物辩证法 15.社会经济制度

1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7.五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 18.自给自足经济 19.社会分工

20.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

21.资本主义社会 22.1953年开始的 23.经济体制 24.使用价值和价值 25.价值

2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7.劳动二重性学说

2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0.劳动生产率 31.价值规律

32.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3.价格

34.劳动力成为商品

35.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6.剩余价值 37.剩余价值率 38.绝对剩余价值 39.社会道德的因素 40.美国 41.相对剩余价值 42.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43.资本积累

4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45.购买、生产、销售 46.反比 47.正比 48.周转方式

49.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50.实现问题

51.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52.生产价格 53.剩余价值

54.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55.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

56.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57.私有权的垄断

58.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59.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60.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61.参与制来实现的 62.个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的 63.商品输出 64.资本输出 65.跨国公司 6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7.凯恩斯主义

68.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69.货币危机开始的

70.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71.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72.金融危机 73.次贷危机 74.生产资料公有制

75.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6.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7.控制力上 78.按劳分配

79.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 80.现代企业制度 81.竞争机制 82.以人为本 83.全面协调可持续 84.统筹兼顾 85.农业 86.第二产业 87.经济发展方式

88.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89.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90.国民收入

91.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与深化 92.资本全球化 93.世界贸易组织

94.贸易保护政策和贸易自由政策 95.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96.日内瓦

97.贸易、投资、金融 98.欧洲联盟 99.南非 100.2001年

三.名词解释: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3.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4.资源配置,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地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5.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6.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 7.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8.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这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之间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9.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0.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 11.抽象劳动,是指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12.社会必要劳动,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3.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14.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特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15.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效率

16.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17.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8.价值尺度,就是以一定量的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 19.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0.流通手段,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1.信用,又称信贷,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指的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2.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23.不变资本,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24.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 25.剩余价值率,即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26.绝对剩余价值,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7.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8.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其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3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 3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32.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33.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34.资本积聚,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35.资本集中,就是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

36.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37.资本周转,是指资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38.固定资本,是投在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39.流动资本,是投在原料、材料、辅助材料上以及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40.固定资本折旧,是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补偿方式。 41.折旧率,是每年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值的比率。

42.社会总资本,又称社会资本,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43.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4.生产成本,又称成本价格,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45.利润,当资本家不再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形式。换言之,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

46.利润率,即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4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即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48.利息率,就是以百分数表示的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例。

49.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结成联盟,以控制和操纵一定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50.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或几个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51.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52.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产品价格。 53.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5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55.经济危机,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56.国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由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所有制形式。 57.集体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58.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混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59.股份制,是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60.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兼股份制和合作制特点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的一种集体所有制经济。

61.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62.外资经济,是指通过引进境外资本在我国建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63.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6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6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66.企业,是生产商品或服务以获取利润的基本经济组织。

67.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 68.公司制企业,又叫股份制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投资人,自然人或法人,依法出资组建,有独立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

69.现代企业制度,是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70.市场机制,市场经济运行中各市场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联系和作用,就是市场机制。 71.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供求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72.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73.市场规则,是指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等形式确定下来的各市场主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74.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比上年总量的增长比例,它表示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

75.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76.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当年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7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8.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被认为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代表。其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79.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行为。 80.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和清偿债权债务的各种支付手段和资产。

四.简答题:

1.答:(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2.答:(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会发生的关系。(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3.答: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4.答: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答:(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6.答:(1)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三是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总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2)经济规律的类型:根据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7.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8.答:(1)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一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二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三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

9.答: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10.答:(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这些经济条件主要有:一是社会分工,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上述两个条件,都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11.答:(1)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12.答:(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因素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3.答:(1)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由于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复杂程度不同,在计算商品价值量时,必须使复杂劳动折合成倍加的简单劳动。(3)商品价值量随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它和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4.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5.答:(1)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16.答:(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发展阶段,这才产生了货币。(3)金银之所以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属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17.答:(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8.答:(1)这种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2)商品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离不开它的价值基础。(3)从长期看,商品价格的涨落可相互抵消,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仍是一致的。

19.答:(1)资本最初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而是商品交换的媒介。(2)货币只有在运动中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0.答:(1)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前者是W-G-W,后者是G-W-G'。(2)具有不同的流通内容和性质。前者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反映一般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后者在于获得剩余价值,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商品的运动是有限的,资本的运动是无止境的。

21.答:(1)剩余价值是指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这是因为:在流通领域中,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虽然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因为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以货币投入流通为条件,特别是要购买特殊商品,即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2.答:(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2)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新价值。不仅能够创造本身的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出剩余价值。

23.答:(1)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4.答:(1)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劳动的关系。(2)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5.答:(1)资本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增殖,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引起价值增殖,所以叫可变资本。(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根源,说明了剩余价值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也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6.答:(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或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27.答:(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部过程。

28.答:(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2)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基本形式,即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就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就是把原来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

29.答:(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就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不断实现扩大再生产。(3)资本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了扩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也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30.答:(1)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是资本家手中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2)资本积累的发展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尖锐化,导致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灭亡。

31.答:(1)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并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回到原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2)研究资本循环可以进一步揭示出资本的本质,认识到资本的价值增殖在于运动,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得到增殖。

32.答:(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2)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第一,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33.答:(1)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越慢。(2)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占的比例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本占的比例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快。(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它们各部分的周转速度越快,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快。反之则慢。

34.答:(1)固定资本是投在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上以及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2)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3)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从而揭示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

35.答:(1)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随着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可以减少或避免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使维持同样生产规模所需的流动资本减少,从而节约预付资本量,使资本家可以将节约下来的资本投入生产或购置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或进行扩大再生产,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2)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速度加快,那么预付资本中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加快,从而使年剩余价值量增大,年剩余价值率也必然相应提高。

36.答:(1)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是一年中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如何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如何得到替换的问题。

37.答:(1)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但两者又不是可以直接等同的。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

38.答:(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2)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在利润率的计算中,剩余价值似乎是由预付总资本产生的,这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二者在量上也是不同的,利润率低于剩余价值率。

39.答:(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利润率的高低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不变资本的节约。(4)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40.答:(1)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2)利润作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就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仍旧是相等的。(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得的

利润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量上也有了差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仿佛利润的多少只与资本数量有关,从而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来源和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被进一步掩盖了。

41.答:(1)商业利润不能来源于纯粹的商品买卖。它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让渡利润的方法就是将商品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出售给商业资本家。(2)商业利润的本质就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43.答:(1)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是租种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44.答:(1)垄断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要商品经济存在,竞争就必然存在。(2)即使在垄断组织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也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组织,这些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他们和垄断组织之间势必会竞争。(3)为了各自利益,各个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家之间也始终存在着竞争。

45.答:(1)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产品价格。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基本形式。(3)二者的关系是,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46.答:(1)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一些商品的价格经常大大高于或低于商品本身的价值和生产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而只是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2)一是因为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二是因为垄断价格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仍然是一致的。

47.答:(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3)改造个体私营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48.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9.答:(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指量的优势,更重视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0.答:(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行为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济管理法制化。

51.答:(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52.答: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53.答:(1)市场进出规则,即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行为准则与规范。(2)市场竞争规则,即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3)市场交易规则,即各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54.答:(1)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5.答:一是通过增加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二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三是通过节约使用生产资料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56.答:(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进行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57.答:(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要做到两者的兼顾。(2)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要和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实物比例相适应,避免结构上出现过大的缺口。(3)正确安排社会消费与个人消费之间的比例。(4)在一定时期,确定一个合理的积累率。总体上应该逐步提高消费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58.答:(1)跨国公司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2)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3)国际经济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不断增强。

59.答:(1)是适应国内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需要。(2)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3)是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4)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5)是适应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60.答:(1)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2)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3)实施“走出去”战略。(4)进一步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五.应用题:

1.答:(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2)之所以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第一,它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第二,它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它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答:(1)资本总公式是G-W-G'。(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表现在:在流通过程中,商品按价值进行等价交换,不能发生价值增殖。但资本总公式呈现的却是经过流通发生了价值增殖。(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离开流通过程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4)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途径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答:(1)划分的根据不同。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根据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属于固定资本。而不变资本中的原料、燃料以及可变资本属于流动资本。(3)划分的目的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4.答:(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但是一旦转化为利润,就不再被看作是可变资本和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2)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进一步转化形式,是按部门之间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而分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的本质虽然是剩余价值,但是,由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使每个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与各部门实际得到的平均利润经常不相等。

5.答:(1)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2)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可以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三是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四是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它们的消费按时间序列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五是可以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3)消极作用表现在:一是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二是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三是刺激投机,引起经济秩序混乱。

6.答:(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工人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归资本家占有。(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剩余价值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

7.答:(1)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2)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都具有商品性质,要素所有者把各种要素投入生产经营,要求获得相应的回报。(4)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同的经营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必然产生与不同的经营方式相联系的分配方式。

8.答:(1)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劳动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2)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第三,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因此,必须承认不同劳动者的劳动之间存在的差别,并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同他可能获得的消费品的数量联系起来,实行按劳分配。(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特点:第一,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第二,按劳分配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第三,按劳分配只按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分配。

9.答:(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6)必须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有效的制度安排。

10.答:(1)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一是企业无力承担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必须由社会来承担社会成员的保障职能。二是社会成员个人和家庭无力承担基本生活的保障。正是由于企业、个人和家庭无力承担基本保障的职能,而这又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因而,主要由社会来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利的多方面作用是:第一,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安全阀”的作用。第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好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第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r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