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练习:2.8溴碘的提取(1)

更新时间:2024-01-08 17: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第8课时 溴碘的提取(1) 班级 姓名____ 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碘的升华 B.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 C.AgBr感光 D. 浓盐酸的挥发

2.国家卫生组织宣布,到2000年要消除碘缺乏病,为此,食盐必须是国家统一标准的加碘盐,你认为加碘盐的指在食盐(NaCl)中添加适量的: ( ) A.碘单质 B.碘化钠 C.碘酸钾 D.次碘酸钾

3.将单质碘和砂子食盐分离的操作顺序是: ( ) A.溶解过滤萃取 B.加热溶解过滤 C.升华萃取蒸馏 D.分液结晶再分液 4.光照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H2和Cl2的混合气体 B.AgBr和AgI C.新制的氯水 D.久置的氯水

5.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 ) A.整个溶液变紫色 B.整个溶液变棕色

C.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D.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6.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有错误的是: ( ) 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 B.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 C.碘易升华,盛放在有水的棕色广口试剂瓶中

D.浓盐酸易挥发,盛装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7.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NaCl、NaBr、NaI三种溶液,该试剂可用: ( ) ① AgNO3溶液 ② 氯水 ③ 溴水 ④ 碘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有不纯的CuCl2 1.35 g,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2.9 g沉淀,则该氯化铜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 ) A.ZnCl2 B.KCl C.NaCl D.BaCl2 9.把Cl2通入含22 g NaBr的溶液中,反应后加热,烘干得到固体13.1g,则此固体成分为 ( ) A.NaCl B.NaCl和NaBr C.NaBr D.无法确定

10.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

A B C D ① 黄绿色 无色 黄绿色 黄绿色 ② 橙色 橙色 橙色 无色 ③ 蓝色 紫色 蓝色 紫色 ④ 白色 白色 无色 白色 11.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Cl2、H2、HCl、HBr中任一 种气体,若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a、b两瓶气体混合瓶 壁出现棕红色小液滴,则c瓶装的气体是 ( ) A.HBr B.HCl C.Cl2 D.H2

12.海带中含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①通入足量Cl2;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用分液漏斗分液;⑤过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

13.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盐时发现,在黑暗中这种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条件下变黑,并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无液体)。这种盐是 ( ) A.AgBr B.AgI C.AgCl D. KClO3 14.向NaBr ,NaI的混合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加热,再将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残留物 ( ) A. NaCl B.NaBr、NaI、NaCl C.NaBr、NaI D.NaCl、I2 二、填空题

15.上课了,老师展示了三瓶无色溶液,并告诉同学们它们分别是NaCl溶液、NaBr溶液和NaI溶液,下面就和老师一起去研究这些溶液。

(1)老师取溶液少许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分别通入氯气。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NaCl溶液无变化,NaBr溶液、NaI溶液分别变为橙色和褐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 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2)老师又取溶液少许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加溴水。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NaCl溶液、NaBr溶液无变化,NaI溶液褐色。化学方程式是 。 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综合分析(1)和(2)得出的结论是 。 16.有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KI、HCl、CaBr2和AgNO3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B→黄色沉淀;A+E→白色沉淀;A+C→浅黄色沉淀; C+D→白色沉淀;A+D→白色沉淀;D+E→无色气体。

试推断:A ;B ;C ;D ;E 。

19.将32 g KBr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通人一段时间的C12,再将溶液蒸干灼烧,得到固体物质23.1 g,计算有多少克溴化钾转化成其他物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qy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