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主题拓展式阅读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3-10-02 16: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高年级主题拓展式阅读的实践研究》主题活动研究报告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 高语组

一、主题背景

《语文课陈标准》(2011版)要求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小学六年级毕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再看我们现行使用的语文人教版教材,每一个单元从导语到课文,都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专题”编排的。教材的编排目的很明显:让我们引领学生有主题地读书!主题拓展式阅读,就是让师生乃至家长通过阅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其内涵,进而积淀、品味、反思、升华,让民族文化在心中生根开花。需要教师去改革课堂教学,需要开放课堂,需要教师潜心研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学策略的确定上、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下功夫。学校的发展需要开放、灵动体现特色的课堂。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来丰盈孩子的内心世界,润泽学生生命。而且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可以积累语言,可以习得语言、领悟语言的正确运用,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着更好地促进作用,这符合课标中重点强调的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品读经典,引领学生社会实践,创建情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趣地读书,并且在读书的系列活动中开心快乐地成长。

因此,基于课改的呼唤、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及要求,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我们高年级语文组确立“主题拓展式阅读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主题。

二、课题界定

所谓“主题拓展式阅读”是指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由一篇引出多篇,由一个单元主题引出一本书,引出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经典书籍,让学生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积淀语言,形成语感,启迪智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单元主题的感悟。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的壁垒,以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紧扣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丛书为“纬”,促进知识的迁移,编织一张立体的主题阅读网,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促进我校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选题意义

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净化校风,浓化学风;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有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增加识字量,提高学生阅读及写作的能力。

四、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有惊人的记忆力,如果语言只是在一个十分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进行训练,语言的发展会受到束缚,不能发挥最佳记忆期的作用。据此,我们在根据单元阅读主题统帅下,拓展一系列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篇目,引导学生多领域地、大量地了解和吸收人类先进的文化和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孩子的视野,使孩子的语言得到很好的发展,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语文课程标准》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为此,我们将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开展拓展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比较,掌握阅读的方法,在比较中学习表达。

五、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一:

按照各年级教材单元主题,结合教材的特点引进经典,确定引进具体的经典篇目及书籍,探讨科学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融入经典篇章,让学生有阅读期待和渴望,教师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导阅读的情趣,导阅读的方法,导阅读的习惯,导阅读的智慧,导阅读的感悟”。并适当引入经典美文,把学生学到的阅读方法在经典美文中运用,形成“导读引典”教学模式。

内容二:

开展特色读书活动,积极开展“读、积、品、演、创”读书策略,让读书成为习惯。 内容三:

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开拓视野,丰盈智慧。 六、研究目标

(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与大师对话,与圣贤对话,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净化孩子的心灵,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有美好的人生。

2.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语文课本人文性拓展延伸,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名家名篇、经典

美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础,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的能力。为学生后天的学习奠定基础。

4.通过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品经典的形式,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积极性,把阅读变为悦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

1.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改变以往的为了应试而疲劳又效益低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老师从大量的批改中解脱出来,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行走在自己的教育风景里,感受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2.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学生共品书香,润泽生命。在品读欣赏中,拥抱教育生涯的第二个春天。

3.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引领教师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为老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在品读经典中,渐行渐远,真正品尝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甜头,享受教育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七、研究方法

1.运用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下发问卷的方式,获得实验的信息、数据等,为研究提供依据。

2.运用文献学习法,学习有关的理论,学习有关的外地经验,吸纳百川,博采众长,进而使研究更有理论依据,不走弯路。

3.运用行动研究法,立足课堂,适度拓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行动研究中,推进研究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效果。

八、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9月) 1.制定研究方案,论证课题可行性。 2.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阅读现状调查。

(二)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2月) 1.根据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2.实施个案研究,积累第一手材料 3.整理分析材料,形成案例 4.提炼教学案例,形成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6年1月) 1.汇总课题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不是对付某一天的课。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深切体会到,读书,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通过读书,培养可以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读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让教师更加有教育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让学校追求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的境界。因此,课题组教师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学校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为了提高教师的阅读积极性,学校还投资为老师购买力阅读书籍,如朱永新的《新教育》,《做教师真难,真好》《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圆你一个作家梦》《教师的二十项修炼》《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等。教师还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了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得以提高,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能不断反思、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同时,老师的阅读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三)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拓展阅读空间

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完《冬阳.童年.骆驼队》,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学了《祖父的院子》后,鼓励学生读原著《呼兰河传》;学了《景阳冈》,推荐学生读《水浒传》;学了《鲁滨逊漂流记》梗概,推荐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那么读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我们为学生设计了《我的读书卡》《我的读书笔记》等。我们安排了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辅导学生作好阅读笔记或阅读报告。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家校读书互动机制,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关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亲子阅读”,建设学习型家庭,营造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让孩子感受人间亲情,感悟生活哲理,感触现实世界。许多家长还撰写了书香家庭建设的经验开展亲子阅读的感想。

(六)收集整理本组教师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形成《教师教学论文,教学设计》集。

(七)收集整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相关资料,形成 1.沐浴书香,快乐成长——学生读书笔记集 2.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生读后感集 3.记录阅读,收获快乐——我们的读书卡集 六、研究后的思考

经过半个学期年的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素养得以提高,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能不断反思、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学生的班级、家庭阅读环境得到了改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量,以及学生的习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未参与研究的班级学生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这使我们倍感欣慰,我们将会把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今后的实践中,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但是,我们也深深感到:我们所进行的研究,追求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想,最终达到的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理想,依赖的因素很多,我们所做的就是尽力实现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没有阅读兴趣,回到家家长又不能进行有效地引导,阅读量远远不够,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开展课外阅读的认识,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程度。另外,由于学生在校时间安排较紧,学生课业量大,使教师没有整块的时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深入、具体的了解,造成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抱着应付的态度。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如何引导家长开展书香家庭建设等还是一个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qx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