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新

更新时间:2023-05-06 20: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 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 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明朝时期的交往和冲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古代日本海寇。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BCD叙述正确,符合历史史实,A叙述错误,本题选A。

2. 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

A. 浙江台州

B. 山东登州

C. 福建福州

D. 广东广州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 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 明朝国力强盛

C.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 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可以判断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题干没有涉及郑和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 郑和

B. 戚继光

C. 李时珍

D. 宋应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根据课本即可做出,选择A项,B是抗倭的C是医学家D是学者。

5.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邓世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知识,解决本题需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荡平倭寇”,明朝时期日本倭寇不断骚扰我国东南边境,戚继光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故答案选D。

6. 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 蔡伦

B. 毕升

C. 郑和

D. 郑成功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 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郑和下西洋

C. 镇南关大捷

D. 戚继光抗击倭寇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郑和名三宝,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与郑和下西洋有关。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①②③三个选项都是中外和平友好交往的事件,都加强了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友好交往,选项④则不属于和平友好交往的事件。所以答案选A。

9. 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它反映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A. 岳飞

B. 郑和

C. 戚继光

D. 寇准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扫平倭寇之患”可知,这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抗倭。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行天竺

C. 鉴真东渡日本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立功异域、开探险先河”可以看出其所称赞的事件与对外交往、航海探险有关。结合所学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该对联出现在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说明称赞的是郑和下西洋。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 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 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

C.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 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

【答案】C

12. 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A. 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B. 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可以看出,为了击退倭寇,妇女老幼齐上阵,这一史实说明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3.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抗倭。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终于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抗倭属于暴力冲突,④排除;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属于和平交往。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 某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期“纪念郑和下西洋,传承郑和精神”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到达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美洲

【答案】D

15. 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永乐皇帝指的是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建文帝

D. 崇祯帝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永乐皇帝指的是明成祖。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16. 下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A. 海上交通发达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造船技术高超

【答案】B

17. 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可知,郑和下西洋是在1405年,属于15世纪初期,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二、综合题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二中的倭患如此严重?

(2)戚继光抗倭取得了哪些战果?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戚帅”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明朝中期,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中国沿海倭患严重。(2)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接着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当地广大军民一起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政府及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等。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答案】(1):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岸。

(2):特点:和平、公平(言之有理即可)。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造船业发达;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勇于探索的精神;明成祖的支持等等。

20. 读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郑和远航的条件和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现在我国要发展经济,扩大影响,应该如何去做才好?

【答案】(1)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郑和的航海船队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航海的规模大,每次出海都有大小船只200多艘;参与航海的人数多,每次出海约2.7万~2.8万人;拥有先进的航海设备,有航海图、罗盘针等;远航的次数多,从1405~1433年共远航7次,远航的范围广,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洋航行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因此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是走强国的必由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qh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