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课练试题13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新时间:2023-09-07 06: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统编和人教一样吗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课练试题13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刷题课时练13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选择题
1.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
A.汉代设“中朝” B.唐代设三省
C.宋代设副相 D.明代废丞相
解析:“寿终正寝”即这项政治制度完全的消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此前六部由三省管理,直接向三省负责。而三省的长官皆为宰相,因此宰相制度被废除后,六部就直接向皇帝负责了,D项正确;汉代设“中朝”是为削弱宰相领导的“外朝”;唐朝设三省后有了三个宰相,分散了相权;宋代设副相,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但这些都仅仅意味着宰相受到了打击,并未彻底地消亡,排除A、B、C三项。
答案:D
2.“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
A.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B.六部权力已被内阁剥夺
C.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D.相权日盛严重威胁君权
解析:本题考查了内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没有决策权,故排除A、B两项;内阁的设立是由于宰相制度的废除,相权已经不再存在,故排除D项;根据“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可知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C项正确。
答案:C
3.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宦官专权的是()
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宦官可以担任内阁首辅③宦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④宦官魏忠贤一度主宰朝政,被称为“九千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解析: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和宦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使宦官能够掌握大权,导致了宦官专权,①③正确;明朝宦官不可以担任内阁大学士,更不能担任内阁首辅,②错误;宦官魏忠贤一度主宰朝政,被称为“九千岁”是宦官专权的表现,不是原因,④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4.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由此可知()
A.“票拟”使内阁拥有了决策权
B.明中期恢复了丞相制度
C.宦官权力扩大制约了内阁
D.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内阁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是因为皇帝的信任,这正说明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D项正确;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顾问机构,没有决策权,A项错误;“被比喻为宰相”说明不是宰相,明代也没有恢复丞相制度,B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D
5.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由此可知,明代()
A.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
B.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
C.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
D.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
解析:结合材料“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来看,明代对对外贸易实行严格限制,所以排除A项;由材料“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可见明代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的信息,排除C项;结合所学,唐代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排除D项。
答案:B
6.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这表明()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解析:“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主要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导致的,D项正确;明朝禁止海外贸易,A项错误;B项中禁绝不符合史实;C项中造船技术落后不符合史实。
答案:D
7.明朝末年爆发了明末农民战争,有关明末农民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黑暗,天灾流行是起义爆发的重要原因
B.农民军首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C.明末农民战争为清军入关提供了有利机会
D.清朝摄政王努尔哈赤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
解析:率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是清朝摄政王多尔衮,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符合史实,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
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如果在实际过程中发生分歧异议,皇帝就成为当然的最高裁定者。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朱元璋压缩中书省正官和掾属编制、废行中书省、扩充六部官制、皇太子预政,采取各种措施侵夺宰相的知情权、用人权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改革。胡惟庸党案促使其下定决心,对宰相制度“斩草除根”。朱元璋废相之后,六部尚书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六部由宰相之下属变为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分理庶务,事权分散,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与隋代相比唐代三省体制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朱元璋对宰相制度的改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1)问,“不同”,依据材料一信息“‘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得出:隋代尚书省处于主导地位,而唐代三省互相分工。“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三省相互牵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等角度分析。第(2)问,“改变”,依据材料二信息“朱元璋……采取各种措施侵夺宰相的知情权、用人权等……朱元璋废相之后,六部尚书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六部由宰相之下属变为由皇帝直接指挥”归纳得出:先有步骤地削弱相权,后废除了宰相制度,进而提升了六部的地位。“发展趋势”,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相权不断被分散和削弱,乃至最终宰相职位被取消的角度回答。
答案:(1)不同:隋代尚书省处于主导地位,而唐代三省互相分工,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影响:三省地位平等,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2)改变:先有步骤地削弱相权,后废除了宰相制度,进而提升了六部的地位。
趋势:相权不断被分散和削弱,乃至最终宰相职位被取消。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七大)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
论述:1、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前两次大会都在上海举行。2、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随着北伐胜利进军,革命中心转移到广州、上海和武汉。3、国共合作破裂后,情况危急,六大在莫斯科举行。4、随着长征的胜利,延安成为革命中心;5、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新中国,北京成为首都,故八大以后均在北京举行。6、历次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
观点: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
论述:中国共产党注重实事求是。1、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2、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遭受重大挫折,中共四大、五大及时调整,提出了建立工农联盟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主张。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果的法宝。
【解析】
【详解】
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部分或者整体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一个主题,本题可从历次代表大会得出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按照逻辑论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评述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这一现象。
【答案】
【解析】
【详解】
分析结合每一个阶段特点,从经济、政治以及思想角度分析回答。比如:第一个阶段可从“官费,留学美国,主要是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分析,背景从两次鸦片战争战败等角度分析,影响从近代教育、工业、国防等角度分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与发展大致有以下可寻的特点:
其一,中国近代港埠都市自开始即为列强交涉之成品。
其二,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与发展动力,起于西方工商业国家经济力量之扩张与对外市场之需求。
其三,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与新港新埠之开辟,多由外人扩张工商之欲望所推动。
其四,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充分代表外人特权势力在华之扩张。
其五,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代表帝国主义扩张之结果。
其六,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形成复杂之二元体制或多元体制之行政系统。
其七,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十足表现其国际化之意义。即凡此都市,除绝大多数之中国人口外,无论政治、经济、金融、市政、社团、宗教、教育、新闻,以至上流社会分子,均以复杂之外国各国人士为主体。一切活动,亦以在埠之外人为首脑。
——王尔敏《五口通商变局》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则材料或整体进行阐述。(要求:阐述须
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答案】评分说明:一等①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①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①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例文:
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与发展起于西方工商业国家经济力量之扩张与对外市场之需求。阐述: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欧美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外扩张进程加快,力图寻求更大的市场和商品倾销地。自1840年以来,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多次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沿江沿海各地先后被迫开关,列强以此攫取通商贸易等各种权益,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近代化亦由此艰难起步。总之,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动力乃是西方列强侵略下被动发生。
【解析】
【详解】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材料进行论述,因此要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形成一个观点或者选取材料作为一个的观点进行论述。注重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从材料“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与发展动力,起于西方工商业国家经济力量之扩张与对外市场之需求。”可以选取一个观点:中国近代港埠的发展是西方列强市场扩张的需求。从西方工业革命后急需市场和原料,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通过一系列条约强迫开放中国的一些港埠都市,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再辅以材料即可。
4.逸出旧轨的洋务运动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答案】本题评分要素:1、对问题理解与史实论述(10分)2、组织结构(2分)
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的边缘知识或部分问题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水平3:其他答案
论证问题包括: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
主观目的: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分),没有真心打破“旧轨”愿望(“中体”,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1分);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的“西用”(“力师西法”)主张(1分),在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方面为西学的引进打开了方便之门,因而包含了逸出“旧轨”趋势(1分);
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包括设立总理衙门、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立学校、派遣留学生等措施(2分),就其客观效果看,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1分),也使中国在对外、经济、海防、人才培养等方面,向现代化道路迈出
了第一步(2分),无疑也有逸出“旧轨”的趋势(1分)。
组织结构(2分):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水平2:叙述一般或简单罗列史实(1分);水平3:不成结构或史实错误(0分)。
【解析】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地主阶级进行的一场封建自救运动,虽然从根本上来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所采取的措施却加速了自身的灭亡。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瓦解了旧的生产组织形式,同时也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留学生的归来,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带来了西方的民主思想,瓦解了旧的传统思想体系,这些都出乎始作俑者之料。同时要注意条例、清晰、语言的简洁等。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5.钱玄同的转变
材料一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摘自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摘自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问题:
根据材料,评述钱玄同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
【答案】钱玄同的转变水平l: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
水平2: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
水平3:只能就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展开讨论。
【解析】
【详解】
转变,根据材料一“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材料二“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方面评述钱玄同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
抗争。《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答案】一、说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二、蒲松龄的“孤愤”之情一方面源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吏治腐败、文化专制、民族压迫、经济残破、民生疾苦等恶劣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蒲松龄重振文言小说的抱负与使命意识。蒲松龄个人不得志使他作品更具忧民情怀,表面看怪诞不经的作品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设问开放,对文学欣赏要求较高,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特点,注意要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来论证。也可以从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和蒲松龄的个人遭遇来揭示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时代特色明清小说
正在阅读: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课练试题13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09-07
高中数学评课稿范文(共9篇)01-27
朵朵作文600字07-13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优秀4篇】04-02
PSCAD基本使用指南07-02
推荐精品语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优质课教案11-29
一年级德育主题班会 - 图文11-10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09-07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2013科技活动方案04-19
小学语文教学主任个人工作计划(实用版)05-1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明朝
- 统编
- 清军
- 入关
- 上册
- 课课
- 纲要
- 人教
- 试题
- 中外
- 建立
- 历史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答案
- 3份小麦品种(系)Gs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浅谈市政道路人行道铺装
- 高精度预埋螺栓施工技术
- 2011年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录
- 海康威视网络硬盘录像机使用手册V2.2
-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邵志芳)课后习题答案
- 2015年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试笔记,复试真题,考研大纲,考研真题,考研经验
- 监控室值班记录表
- 碳纳米管制备及其生长机制研究
- 招标师继续教育讲义(含测试题)-工程与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 北语日语语言文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真题 经验 招生简章 大纲 导师信息 考研笔记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市政设计院模板计算书
- 中国香烟商标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201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 北约联盟困境问题
- 古代帝王的称号A
- 软件项目开发计划书
- 智能电网建设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