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期中复习课

更新时间:2023-10-10 06: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课组长:

课 题: 《三角形的边》复习课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掌握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过程与方法: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

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互 动 调 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三角形,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美学观。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教学难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

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 4、练习法 课前准备:复习课本第 至 页.,记熟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2、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2)按边分类:( ) 3、三角形的俩边之和。。。。第三边;三角形的俩边之差。。。。第三边 二、合作探究:

例1:1、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在△ABC中,若AB=4,BC=5,AC=4,则△ABC是____三角形.

3、以下列各组线段的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 cm,3 cm,4 cm B.2 cm,3 cm,5 cm C.2 cm,5 cm,10 cm D.8 cm,4 cm,4 cm 三、交流展示:

例2:.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6 cm,它的另一边是最短边,其长度也是整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例3: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4和11,第三边长为3-6m,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2<m<-

2 3 B.m>-2 C.-2≤m≤-

2 3D.-

2<m<-2 3

例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满足|a-4|+(b-9)2=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赤矶课堂 备课组教案

- 1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责任人

互 动 调 控 四、归纳小结

本节复习了哪哪些知识点?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五、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③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边相等;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A.a+b>c B.a-b>c C.b-ca 3、(玉林中考)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 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1 cm<AB<4 cm B.5 cm<AB<10 cm C.4 cm<AB<8 cm D.4 cm<AB<10 cm 二、选做题

4、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5、 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试化简: |b+c-a|+|b-c-a|+|c-a-b|-|a-b+c|.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边》复习课

例1 例2 例3 例4 小结

教学反思:

课堂作业

1、在一个三角形中,____大于____,两边之差____第三边. 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 (1)以AC为边的三角形共有____个,它们是____. (2)∠BCE是△____和△____的内角. (3)在△ACE中,∠CAE的对边是____.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

4、用一条长为21 cm的细绳围成一个三角形,能围成有一边长是5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课后复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属于等腰三角形 C.不存在既是钝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形 D.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锐角,则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课组长:

课 题:<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复习课 2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掌握三角形经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画图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过程与方法:会画及会用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

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 4、练习法 课前准备:复习课本第 至 页.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所对的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_____和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_____.

3、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_____和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4、三角形是具有_____的图形,而四边形____、 二、合作探究:

例1:5.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 )

互 动 调 控 第6题

6、2.画出下面三角形三边上的高.

7、如图所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AE是

△ABD的角平分线.若∠BAC=80°,则∠EAD的度数是( ) A.20° B.30° C.45° D.60° 第7题 8、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一定分成两个( )

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

三、交流展示:

例2:9、如图,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DE∥AC交 AB于点E,若∠EDA=∠EAD,试说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

第9题

赤矶课堂 备课组教案

- 3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责任人

互 动 调 控 例3:10、如图,在△ABC中,AD⊥BC,BE⊥AC,BC=12,AC=8, AD=6,BE的长为多少?

第10题

. 例4、11、张大爷的四个儿子都长大成人了,也该分家了,于是张大爷准备把如图所示的一块三角形的田地平均分给四个儿子,四个儿子要求田地的形状仍然是三角形,请你帮助张大爷提出一种平分的方案.

第11题

四、归纳小结

本节复习了哪哪些知识点?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五、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12、已知,∠ACB的平分线CF交∠ACB所对的边AB于点F, 所得的线段CF叫做△ABC的_____,所以∠ACF=_____. 13、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

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原理是根据三角形的_____. 第13 二、选做题

14、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B.BD是△ABC的中线 的是( ) A.DE是△BCD的中线

C.AD=DC,BE=EC D.AD=EC,DC=BE

15、如图所示,D是BC的中点,E是AC的中点.若S△ADE=1, 第14题 则S△ABC=_____.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复习课 第15题 例1 例2 例3 例4 小结 教学反思:

课堂作业

16、已知AD为△ABC的中线,AB=5 cm,且△ACD的周长比

△ABD的周长少2 cm,求AC的长度. 第16题 课后复习:

17、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 CE的中点,且S△ABC=4 cm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S阴影.

第17题

- 4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课组长:

课 题: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复习课 3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及性质 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及性质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培养学的生社会主义科学观,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及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及性质证明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课前准备:复习课本第 至 页.

互 动 调 控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_

2、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

3、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____. 二、合作探究:

例1:1、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都有可能 2、 已知:如图,∠A+∠B+∠C+∠D+∠E+∠F=______.

例2:如图所示,在△ABC中,∠A=60°,BD,CE分别是AC,AB上的高,H是BD,CE的交点,求∠BHC的度数.

三、交流展示:

例3:.如图,∠α=125°,∠1=50°,则∠β的度数是______.

例4、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 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试说明△EPF为直角三角形.

赤矶课堂 备课组教案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q0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