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5-26 08: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陕西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资料,简单好记,都是些顺口溜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和类别:聚落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地形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总之:地形平坦开阔、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聚落的规模较大、密度较大。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技)、生态因素 2、地形的影响: 3、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

总之: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注意保护生态。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概念: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的变化来度量的。

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三冰期,震旦、石二、第四纪。

冷暖干湿相交替,周期长短不一致。

3、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5000年来,气候有两次大的波动:一次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另一次在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4、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陕西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资料,简单好记,都是些顺口溜

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大量物种灭绝。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生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一 自然资源的概述 (一) 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条件: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1 按自然属性分类 气候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2 按能否再生性质 非可再生: 各类矿产资源

可再生:土地、水、生物等各类地表资源及部分海洋资源

——开发不合理时可转为非可再生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18世纪前,生产力不发达,以木柴和水力为基本能源。 2、煤炭时期——产业革命后,煤炭取代木柴成为主要能源。煤炭的综合利用。 3、后煤炭时期 现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石油时代”。

未来——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呈现多样化

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特点:以煤炭为主,占70%左右,且呈下降的趋势;石油、天然气、水电生产和消费呈上升的趋势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

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少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自然灾害

概念: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 生物灾害(虫灾)、 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洪涝、干旱、地震、寒潮、台风、沙尘暴等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见课本P108表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发生。

陕西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资料,简单好记,都是些顺口溜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特点:

①洪水发生早、来势猛 ②洪峰次数多、水位高 ③洪水持续时间长 (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气候原因:多暴雨,具有季节性、

频发性、高强度特点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雨季结束。 2、其他原因:(人为原因)

河流源区环境恶化: 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

中下游调蓄能力下降:泥沙淤积,河道淤塞,湖泊萎缩;围湖造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px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