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理简洁版

更新时间:2023-10-06 01: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怎样理解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一元论和二元论?

①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 ②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世界的本源。 Ps.判断:一元论是正确的,二元论是错误的。(x) 3、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①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实际的本原。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本质: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5、怎样理解事物的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②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③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7、什么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简述二者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实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

8、简述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正确态度。

辩证关系:(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具有相对的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后构成具有绝对值的真理。(2)相对性真理和绝对性真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怎样对待马克:

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科学的理论。它们也有绝对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它们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即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过时”、“无用”论。 9、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有何方法论意义? 10、简述人民群众的科学内涵。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涵: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原因: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1、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2、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13、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及其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商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14、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①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2

②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区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起不同作用。

意义:(1)进一步提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5、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三个构成部分。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6、怎样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②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7、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②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③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④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并巩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18、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9、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什么?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①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②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③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两个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②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便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政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pp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