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中国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更新时间:2024-04-01 13: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珠宝首饰行业不同市场概况

第二节 我国珠宝中间商市场

珠宝中间商市场由获得珠宝产品再行销售给他人以取得利润的组织或个人组成,或者说由从事珠宝批发贸易、零售贸易和代理的组织和个人构成。是勾通珠宝生产者市场和珠宝消费市场的桥梁。主要为珠宝消费市场提供珠宝成品或半成品,中间商的存在对生产企业的珠宝分销活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分销活动的主体,绝大多数珠宝产品是通过中间商转卖给消费者的。各种中间商云集并达成交易的场所即构成了珠宝中间商市场。

中间商的购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于再销售的中间商,即通过商品的买进与卖出而获利。这是常见的中间商;另一种是用于自身营运的需要,以类似于“生产者”的身份购买,如某企业是从事综合业务的珠宝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直到将产品提供给下一级的中间商。它们的主要角色是中间商,但同时也扮演“生产者”的角色。这里我们仅讨论前者。

在珠宝的实际分销活动中,中间商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中间商按其是否对所经销的商品拥有所有权,可分为代理商和经销商,代理商是接受生产者的委托,从事商品交易业务,但不拥有商品的产权;而经销商是从事商品交易并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其明显的特点是将商品买进以后再卖出。由于拥有商品的所有权,经销商往往制订自己的营销策略,以期获得更大的效益。所以,代理商和经销商的主要区别就是看其是否拥有商品的所有权。由于珠宝营销占用的资金很大以及经营中的风险原因,生产者在分销活动中尽量不指定代理商,因此,在珠宝经营中经销商是中间商的主要形式。经销商按其经营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批发商和零售商。

一、批发商

批发是指商品批量销售于那些为了再销售或企业使用而购买的人或企业时所涉及的一切经营活动。如从事钻石批发的企业将钻石裸石批发给零售商或镶嵌工厂;大型珠宝零售兼批发的企业将珠宝成品分销给小的珠宝企业等。所以,除了以最终消费者为对象的销售活动外,企业的任何其它销售活动都被认为量批发活动。而批发商则是指主要从事批发活动的企业或个人。

珠宝批发商有很多种类型:

——单一品种的宝石批发商:如专业批发钻石、彩色宝石或玉器。单一品种的宝石批发商业务相对单一,管理相对简单,容易在经营的品种上占领广泛的市场份额。

——综合性宝石批发商:一些实力比较强的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多品种的宝石批发业务,这样就避免了有多种需求的客户为了寻找货源而到处奔波的不便,也扩大了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但经营管理相对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

——珠宝成品批发商:黄金、铂金的批发业务主要以成品批发的形式出现,在珠宝批发业务中也出现这种趋势。珠宝批发多是首饰半成品(即未经镶嵌成首饰的裸石),零售商找到宝石以后还要寻找镶嵌厂家,为了方便这些客户,有些批发商将宝石直接加工成成品批发给零售商。这主要是针对小型零售商的一种业务。

二、零售商

零售是指把商品出售给最终消费者,从其个人非商业性使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经营活动。

任何企业,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批发、零售企业,只要是把商品卖给最终消费者,都被视为零售行为,但只有那些主要从事零售活动的企业才能被称为零售商。零售商是珠宝营销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组织,他们面对的是最终消费者,处在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重要桥梁。产品的最终价值是通过零售商来实现的。按照零售商出售商品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零售商分为如下类型:

(1)大型百货商场零售商

这是我国珠宝市场形成之初的一种零售形式,只到现在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主要形式是商场设立珠宝专柜,但商品并不属于商场所有,而是转租给珠宝零售商,珠宝零售商在商场设立专柜或建立店中店,通过商场的统一经营活动将产品卖给最终消费者。这种零售商很好地利用了商场货物品种多、顾客流量大、整体形象好、宣传范围广的优势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但其中间环节多,经营方式不灵活,零售商的主动权少,不利于零售企业树立自身的企业形象。

(2)专卖店形式的零售商

这是近年来珠宝零售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以珠宝首饰零售为主的珠宝企业纷纷建立有

本企业特色的专业珠宝零售店。这种形式的零售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目标顾客群组织有本企业特色的产品,在经营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很好地宣传本企业的经营理念,树立自身的企业形象。

(3)无店零售商

这是一种以直销的方式将产品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一种零售类型。传统的做法是上门推销,新近的发展是通过电视购物、电子商务等形式来从事无店零售。但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起到一种宣传作用或适合于一些具装饰作用的、低档产品的营销。在商业信用还未完全建立的中国珠宝市场从事高档珠宝首饰的营销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间商作为产品的再销售者,它是下一级消费者(如零售商、最终顾客等)的采购代理人,中间商的购买也有许多特点,他们基本上是属于专家购买,对市场行情比较了解,因而对厂家的批发价比较敏感;强调交货的时间性和商业信用;偏好大进大出,在大宗货品流通中获取利润;喜欢选择与自身形象一致的供货商;还可能要求供货商协助产品广告或提供应有的服务。

全球的珠宝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那些钻石加工中心所设的钻石交易所和盛产宝石的国家。如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巴西、哥仑比亚等国家和地区。这里宝石资源丰富,珠宝加工业也在这里云集,很自然地成为珠宝半成品的集散地,也成为珠宝中间商采购珠宝的首选。在这些国家,珠宝业也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宝石资源相对贫乏,宝石半成品主要依赖于进口,在国内珠宝市场形成之时,珠宝批发市场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世界上著名的宝石产出国纷纷涌入中国或在中国寻找中间商,更有国内一些精明的宝石商人直接到宝石产地寻找货源。使我国的珠宝批发市场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起来了。

我国珠宝中间商市场呈现如下明显的特点:

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包括首饰店的专业化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我国珠宝市场形成之初是从大型商场开始的,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从业人数越来越多,商场的经营规模已满足不了经营者的要求,珠宝首饰的营销开始向专卖店形式转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大型商场的珠宝经营模式在竞争中的优势正在不断地被削弱,专业化经营的珠宝店将成为珠宝零售市场的经营主体;最初的中国珠宝市场,经营者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国家也缺少培养专业人员的教育机构,随着中国珠宝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珠宝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注重专业人材的引进和培养,是珠宝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珠宝批发向沿海城市集中:中国珠宝批发市场形成之初,曾在国内数个城市活跃着一批珠宝批发商,一些地方政府还建立了珠宝批发市场,如北京五环珠宝批发市场、山东昌乐以当地所产蓝宝石为主的宝石批发市场、以产水晶而闻名的东海水晶市场等,近年来有向沿海城市转移的趋势,尤以向深圳转移的趋势最为集中。主要是因为深圳毗邻港澳,信息快,出入关方便。目前在深圳集中了两千多家珠宝中间商,主要从事钻石、宝石及玉器工艺品的批发业务,是国内规模最大、最活跃的珠宝批发市场。1999年以后,我国相继在上海建立了钻石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随着这两个交易所的正式运营,上海将成为我国珠宝首饰的重要集散地。

珠宝零售业的发展相对不平衡:珠宝零售业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其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消费意识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珠宝零售业也越发达。如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珠宝零售业明显优于内地,城市明显优于农村。从经营形式上来看,我国最早的珠宝零售业是从大型商场中发展起来的,至今仍被许多零售商看好,主要原因是大型商场顾客流量大,企业形象好,容易给消费者以信任感;管理相对简单。近几年来珠宝专卖店发展很快,珠宝专卖店经营形式灵活,资金周转快,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建立,是珠宝零售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地方特色十分明显:由于历史的或地方人力资源特色的原因,为我国珠宝批发市场赋予很多地方特色,如在广东的平洲、四会、揭阳、广州和河南的南阳等地是传统的玉器集散地,近年来逐渐在这些地方形成以玉器批发为特色的玉器批发市场;云南的腾冲、盈江、瑞丽等地与缅甸接壤,翡翠原料入口方便,在这里形成了以翡翠原料为主的批发市场;江苏东海以盛产水晶而出名,在这里形成了水晶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地理、人文因素造成的。

第三节 珠宝生产者市场分析

生产者市场,又称产业市场或企业市场。近年来很多的文献都称为企业市场。它是由获得物品和服务以生产其它物品和服务用来销售或供应他人的组织构成。珠宝生产者市场可近似地称为珠宝原材料市场,顾客主体由珠宝首饰制造业、加工业的业主构成。同珠宝消费者市场和中间商市场相比,珠宝生产者市场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一、从交易规模和交易方式来看

从交易规模和交易方式来看,珠宝生产者市场是一个交易次数有限、交易额较大的市场。珠宝生产者市场主要是为制造商(如钻石加工商或代理商)提供珠宝原材料,这种交易都是在相关珠宝产出国或垄断组织定期举行的交易会上进行,如戴比尔斯公司每年定期组织的钻石看货会;缅甸政府组织的每年二次的翡翠交易拍卖会等,每年只有屈指可数的机会。生产者所面对的顾客(制造商、中间商)比前述两类市场要少得多。由于是制造商或中间商批量购买,交易额一般比较大,且都是现金(银行汇票)购买。当然也不排除零散的交易形式,如中间商直接到矿山收购原材料,但这种交易带有很大的风险。珠宝生产者市场的购买多为直接购买,即制造商直接同供应商或他们委托的中间人打交道,一旦买卖双方达成购买协议便会立即成交。

二、从购买行为来看

从购买行为来看,珠宝生产者市场的购买一般属于计划性购买。购买珠宝原料的制造商大多是专业的珠宝加工厂主或其代理商,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市场需求预测决定自己的购买计划。

三、从购买目的来看

从购买目的来看,珠宝生产者市场的购买是盈利性购买,这种交易是在双赢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生产者觉得有利可投,制造商通过加工后也有利润空间,才能最终达成交易。当然,作为买卖双方都希望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空间,谁最终能在这种交易中胜出,还是取决于专业性、商业谈判技巧和对市场行情的掌握。

四、从交易行为主体来看

从交易行为主体来看,珠宝生产者市场的购买属于专业购买。即买者和卖者都很专业,都很精通宝石学知识,对市场行情比较熟悉,交易能否成功主要决于交易双方在品质、价格等方面能否达成共识。珠宝生产者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关系密切,与消费品市场上的营销者同顾客之间总是保持一段心理距离不同,珠宝生产者市场的营销者在顾客购买的所有阶段都有可能与之同心协力,一起工作,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即使是供应者不能满足的个别需求,也会想方设法为顾客解决。

五、从决策类型和决策过程来看

从决策类型和决策过程来看,珠宝生产者市场的购买由于涉及到较大的金额和复杂的技术因素,购买者面临的购买决策比消费者市场更为复杂,购买决策的时间也较长。购买过程也更加正规化,通常需要谨慎地寻求供应商,详细地察看货物品质,签署正规的订单,办理严谨的货物交接手续。

第四节 珠宝服务市场

顾名思义,珠宝服务市场就是为珠宝生产者市场、珠宝中间商市场和珠宝消费市场提供各种服务的市场,是由上述市场派生出来的一种市场类型。包括各种设备供给、宝石加工服务、首饰镶嵌服务、珠宝首饰陈列、包装服务等市场类型。

一、珠宝设备供给市场

珠宝设备供给市场主要是为珠宝加工、镶嵌行业提供各种设备的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对珠宝首饰的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人们利用当今世界的先进科技,不断改进珠宝加工、镶嵌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提高工艺水平。近年来,珠宝加工镶嵌设备更新很快,传统的加工方式正在被现代化的设备所取代,加工设备的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加工工艺。

传统的首饰加工强国一直在首饰加工设备的研制上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日本、德国等首饰工艺强国每年都会推出新的首饰加工设备,极大地促进了首饰加工工艺的改进与更新。它们的设备也占领了世界首饰设备市场的极大部分份额。

由于加工设备主要是为珠宝首饰制造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因此,首饰制造企业云集的地方也为珠宝设备供给市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例如在深圳首饰镶嵌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内(如万山工业区、水库新村工业区等),都会有相应的珠宝设备供给企业常驻这里,为镶嵌企业提供相应的设备。

二、珠宝加工、镶嵌市场

珠宝加工和镶嵌都是属于首饰制造业,如果它们将自己的产品转卖给中间商,则它们属于珠宝生产者市场的范畴。但这里所说的珠宝加工、镶嵌市场不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而

是为珠宝中间商市场提供首饰加工、镶嵌服务的一个市场类型。这些企业通过代客加工、镶嵌赚取加工费。多数加工企业一般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而是面对珠宝营销企业或珠宝批发商,为它们提供珠宝半成品或首饰成品的加工服务。包括钻石的切磨、宝石的加工和首饰镶嵌等类型。

就全球珠宝市场来说,珠宝加工、镶嵌市场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钻石的切磨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四大钻石切磨中心(即美国的纽约、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和印度的孟买),其中不乏从事加工服务的钻石加工企业。近年来,香港和泰国钻石切磨业的崛起令世界瞩目;中国的钻石切磨业也在迅速发展,随着上海钻石交易所的成立和正式运营,上海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钻石加工贸易中心。传统的首饰镶嵌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地引进先进技术,改进镶嵌工艺,如意大利、日本、瑞士、香港的镶嵌工艺一直在国际上保持领先水平。

中国珠宝首饰加工市场是在工艺美术部门、轻工部门及国家指定的黄金首饰加工部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珠宝市场兴起之初,这些部门掌握着珠宝首饰加工的人材、技术及一定数量的先进设备,具备从事加工业的基本条件。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珠宝市场的形成,这些部门相继开办了珠宝首饰加工企业,由于企业性质大多是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用人体制等方面的不完善,这些企业一直没有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导致人材外流,为中国珠宝加工市场培养了一批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的加工专业人材。珠宝首饰加工是一个技术性工作,需要先进的设备和精细的加工工艺作后盾,系统的、严格的管理也是加工行业所必需的,同时还要注重国内外首饰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这几方面是珠宝加工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三、首饰陈设、包装服务市场

首饰陈设、包装服务看似简单,似乎是一个忽略的市场类型,其实并不尽然。首饰的美观、高贵是靠好的陈设来展示给社会大众的,没有好的陈设就不能真正体现首饰是一种高档的消费品;同时,只有精美的包装才能与珠宝的档次相匹配,在产品的概念中,包装用品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饰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历来十分重视对首饰陈设、包装的研究,有专门的设计人员来从事这一工作,在陈设、包装用品的用料、式样设计、色彩搭配都有特别的讲究。

第四章 黄金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国际黄金市场分析

一、2010年全球黄金的需求情况

黄金需求量在2010年达到了十年高峰3812.2吨;年率增幅达9%。尽管黄金年平均价格在2008年至2010年间上升了40%,但2010年峰值价格仅微高于2008年。

黄金年需求价值猛增38%,至150亿美元。且第四季度的42亿美元亦为新的记录高点。

随着以大部分货币计价的黄金价格均创下历史高点,珠宝类黄金需求显著增强。年需求量从2009年的1760.3吨上升17%,至2059.6吨;同期的年平均价格上涨26%。全年金饰需求价值亦达到81亿美元的新纪录。

包括金条和金币、黄金上市交易基金(ETFs)以及类似产品在内的投资性需求,在2010年保持稳定,只比2009年下降2%。然而其中隐藏着各种不同类别需求的变动。2010年实物金条投资需求特别强劲,年增长56%。相反,根据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的测算,ETFs及类似产品需求却自前一年高位下降45%,至338吨;尽管如此,这仍然是ETFs年需求第二高点。

图表:2010年全球黄金需求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XXXX

2010年“OTC投资和库存流”(此前被称为“推算投资”)较09年几乎减半,至296吨。主要缘于09年该分类需求强劲。不过该分类在2010年四季度攀升至238吨,部分反映了投资者从ETF市场向OTC市场转移的迹象,因投资者受到欧洲债务问题和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

政策的刺激。

从单个国家来看,印度是2010年增长最为强劲的市场。年消费者总需求相比09年增长66%,大部分受到金饰需求的驱动。受节庆季的刺激,2010年下半年需求增长明显。

中国成为2010年全球投资需求增长最强劲的市场。对金条金币的年需求量达到179.9吨,较09年增长70%。泰国黄金投资需求也出现大幅增长,2010年需求总量飙升至51.2吨,创纪录新高,且较09年的-10吨有十分明显的改变。

尽管技术类用金需求增速在第四季度有所放缓,但2010年全年需求依然较09年增长12%,因电子行业需求复苏,回归长期趋势水平。

二、2010年全球黄金的供应情况

图表:2010年全球黄金供应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XXXX

2010年全球黄金总供应达到4108吨,较2009年增加2%。在第一季度年率大幅下滑后,黄金供应量在去年剩余时间内扩张。分类供应表现参差不齐,循环用金供应的减少(较09年减少19吨)和官方部门转为净买入(供应较09年减少117吨)被生产商解除套期保值下降136吨所抵消。这些因素对供应变动的影响效应为零,因此2010年增长的74吨黄金供应基本上是金矿产量增加的结果。

2010年四季度各供应分类相比09年同期均对总供应量产生正面影响。最大的贡献来自于生产商解除套保量的减少,该分类较09年同期减少88吨。此外,循环用金较上年同期增加67吨;官方售金13吨,相比09年的净买入13吨,对供应的同比累计效应为26吨。

初步数据测算显示,2010年四季度金矿产量较上年增长18吨(3%),为连续第9个月增长。2010年全年金矿产量较09年增长3%,至2659吨。以国家分来看,2010年四季度延续了此前3个季度的趋势,产量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澳大利亚,大部分来自Newmont公司的

Boddington矿的经营;阿根廷Veladero矿的扩张;保持全球最大矿产国的中国产量;以及美国Barrick公司Cortez Hills矿在一季度后开始增产的带动。而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亚Grasberg和秘鲁Yanacocha矿的矿石等级降低成为款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2010年生产商净解除套保水平大幅下降(自2009年的252吨降至116吨),令供应量较上年增加136吨。AngloGold Ashanti公司在10月初解除了所有套保,包括OceanaGold和Norton GoldFields在内的其他公司也在当年关闭了套期保值帐。2010年新的套期保值活动有限,最大的一笔为墨西哥矿产公司Minera Frisco远期销售28吨和15吨的上下限期权。该笔套保交易加上其他一些新的套保交易,截至2010年底的全球生产商套期保值帐总量为125吨。

官方部门2010年逆转了过去20年以来的净卖出地位,成为黄金净买家。2010年全年,全球央行净买入黄金87吨,许多国家买入黄金以增加官方储备。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俄罗斯全年通过一系列购入行为共买入黄金140吨;泰国以及委内瑞拉也增持了黄金储备。

不过四季度官方累计售金13吨,主要来自菲律宾在10月份卖出的19.5吨黄金,该国维持其常规的双边交易活动。

IMF在四季度完成了黄金销售计划,12月21日宣布结束403.3吨的黄金销售。该计划的大部分黄金销售以市价在场外与央行完成,剩余的181.3吨黄金基于CBGA3协议下通过市场销售。

CBGA3下的售金活动在四季度继续维持平静,除IMF外,仅有1吨左右的净销售量,全年在该协议下的黄金销售亦少于7吨。

循环用金活动在四季度继续趋势走高,为总供应贡献了470吨黄金,09年四季度为403吨。在2010年四季度多国以本币计价的黄金价格创出历史高点的背景下,循环用金活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事实上,印度和中东地区的循环用金活动低于预期。印度消费者普遍认为金价还将进一步上涨。中东消费者也同样如此认为,尽管高金价预期并未吸引新的金饰需求。

循环用金活动在西方市场继续增长,但相比全球循环用金供应量,所占比例依然相对较低。

2010年循环用金总量较09年1%,至1653吨,尽管降幅主要来自2009年一季度时市场循环用金供应量的意外激增。循环用金供应依然维持在历史水平上方,2004年至2008年间的循环用金供应均值在1033吨,不到2010年水平的三分之二。

三、2010年全球黄金金饰需求增长情况

2010年全年金饰需求量较2009年增长了17%,至2059.6吨,按美元计价则需求总额年率增长47%,至810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长13%,至575.2吨,总价值达250亿美元,年率增幅为40%。

印度的金饰需求是全球总需求量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该国2010年全年金饰需求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745.7吨,比1998年先前纪录高位高出13%。若以当地货币计价,则需求总额较上年的6,690印度卢比增长了1倍有余,达13,420亿印度卢比。归因于当地黄金价格20%的年度涨幅以及需求总量69%的年度增幅。

2010年第四季度,印度金饰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7%,至210.5吨。印度教传统排灯节和十胜节期间该需求量尤其显著。除去节日销售旺季这一因素之外,投资者对于当地黄金价格将不断走高的信念也使得市场需求面实现“良性循环”。

除印度之外,中国市场对于金饰的需求量同样不容忽视,中国大陆地区2010年金饰需求量较上年增长13%,至399.7吨,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长26%,至115.8吨。若以人民币计价,则该国全年需求总额年率增长41%,至1,060亿元。

在各种金饰商品中,中国消费者对于24K纯金显然给予了更多青睐,表现为24K金的需求量增长尤其显著,显示出消费者的投资动机在黄金市场上占绝了日益重要的地位。此外,18K金需求量亦录得适度增幅,归因于2线及3线城市消费者需求环境的不断改善。

香港地区2010年金饰需求量触及10年高位20.6吨,获益于当地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地区游客规模的不断扩大。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第四季度金饰需求量年率增长23%,至5.2吨,同期水平为近3年来最佳。不过台湾地区金饰市场却表现欠佳,全年需求量较上年下降7%,第四季度需求量则录得4%的年率降幅,归因于当地经济形势的不济表现。

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金饰市场表现均不如人意,全年及第四季度需求量均基本录得两位数的降幅。惟有越南全年金饰需求量年率降幅为5%,考虑到同期该国黄金价格年率上涨30%,其需求量能录得这样的表现已然十分可观。

而在印尼、日本、泰国及韩国市场上,消费者对于高纯度金饰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缩水,而低纯度金饰品、宝石及白银首饰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种现象在印尼市场上尤其显著。日本2010年金饰需求额持平于2009年水平640亿元,但第四季度却录得31%的年率降幅,至160亿元,为近5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滑。

中东地区市场方面,第四季度黄金价格连创新高且波动性放大削减了当地消费者对于金饰的需求。自2010年第一季度录得良好表现后,当地市场需求即进入了持续性的消退。数据显示,2010年多数中东地区市场的金饰需求量录得6%至10%的年率降幅。值得一提的是,金饰需求量的疲弱表现主要集中在21K黄金部分,此类金饰最受本地消费者的青睐。而非本地消费者所喜爱的22K黄金的需求量则相对较为强劲。

埃及第四季度金饰需求量年率下降9%,全年需求量年率下降6%。沙特阿拉伯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下降15%,全年需求量降幅为6%。阿联酋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下降10%,全年需求量降幅为6%。其他海湾国家市场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下降15%,全年需求量下降10%。

土耳其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下降7%,为连续第5个季度保持下滑趋势,全年需求量则基本持平。当地黄金价格于2010年下半年起开始迅速上扬,屡次刷新的纪录高位使得当地消费者对于14K黄金的需求量大幅缩水,但22K黄金却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从金饰需求额来看,消费者2010年金饰配置量超过09年,达到44亿里拉,较09年上升20%。然而,从历史情况看,该数据依然远低于2-3年前的水平。

俄罗斯2010年金饰需求年率增长12%,至67.5吨,全年自一季度开始即呈现上升趋势。四季度需求较09年同期上升8%,至19.6吨,尽管依然远低于2007年四季度创出的28.7吨的峰值水平。黄金需求维持强劲,尽管众多公司在全球金价创出纪录高位的背景下,增加轻质金饰品的产量以降低成本。

美国金饰需求的长期下行趋势在2010年得到延续,尽管下滑速度一定程度上有所放缓。四季度需求达到47.0吨,较09年同期下降16%,全年下滑14%。原因与之前几个季度并无不同,高企的金价与经济困境导致消费者削减中低端金饰品的需求,转而寻求可负担的纯银饰品;对高端金饰品的需求保持稳定,但成交量不足以抵消大众市场金饰品需求的下滑。

以价值计,美国2010年四季度金饰需求较去年同期微增4%,至20亿美元,全年需求50亿美元,年率增长8%,依然低于08年需求总额,且远低于06年60亿美元的峰值。

欧洲金饰需求也面临经济问题持续的窘境,消费者在金价走高的影响下不愿购入金饰,需求量因此下滑。意大利2010年四季度金饰需求年率下滑14%,全年下滑16%;英国四季度和全年需求亦同样疲弱,分别下滑19%和14%。以价值计,需求稍显健康。意大利年需求额在10亿欧元,较09年上升12%;英国年需求额增长10%,至6.97亿英镑。英国贵金属检验局的品质证明数据显示,英国白银品质证明盖印量已经连续2年超过黄金。黄金2010年盖印量较09年下滑17%,较08年下滑45%。

四、2010年全球黄金在高新技术需求增长分析

2010年黄金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需求量较2009年增长12%,至419.6吨。按美元计价,则全年需求总额年率增长41%,至170亿美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然而,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幅却仅为1%,归因于电子技术领域需求的大幅缩水。黄金在该领域的全年总需求量年率增长16%,至287.0吨,仅次于2008年纪录高位的292.9吨。自2009年第四季度起,黄金在电子技术领域的需求量已连续4个季度录得两位数的年率增幅,但2010年第四季度需求量却仅在去年同期70.3吨的基础上增长了0.1吨,归因于先前营造的积极的消费者情绪逐渐消退,各大经济体的财政紧缩政策以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严重打压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的消费兴趣。

黄金用于接合线生产的需求已经连续多年来呈下行趋势,生产商正不断致力于寻求更为廉价的替代品以降低生产成本。而2010年黄金价格的飞速上扬也加速了这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开始引进铜制接合线技术,近期更是开发出钯金镀层的铜制接合线,令黄金在领域的需求持续受到侵蚀。2010年,铜用于接合线生产的需求料将达到纪录高位,并将在未来几年内维持这种趋势。不过,黄金接合线拥有的更高的性能与可靠性使其在高端技术领域的需求仍十分活跃,如汽车应用电子领域以及航天应用技术领域。

据相关分析师统计,201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总额达3,040亿元,较2009年增长近三分之一。归因于市场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持续扩张,比如个人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汽车用电子设备,以及包括智能电话、平板电脑、蓝牙等在内的新型电子产品。个别市场方面,美国及日本2010年第四季度相关市场表现最为低迷,抵消了其他市场的强劲表现。中国、新加坡等亚洲市场的电子产品销售额均录得两位数的年率增幅,德国市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环境下亦表现强劲。

2010年,其他工业及装饰用金全年需求量较上年增长12%,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幅为7%,主要由印度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该国2010年工业及装饰用金需求量较上年增长了43%,尽管第四季度当地黄金价格不断刷新历时纪录。这可能意味着当地市场的消费者情绪已经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对于黄金价格进一步上扬空间的乐观看法令整体需求实现进一步扩张。这种现象与金饰和投资方面相类似。

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亦表现活跃,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全年需求量均录得将近10%的年率增幅。而在欧洲市场方面,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扬对于需求的影响却是负面的,其中以意大利市场表现最为低迷。

最后,2010年黄金在牙科应用领域的需求量年率下降5%,至49.8吨,第四季度年率降

幅为8%,至纪录低位12.2吨。按美元计价,则全年需求总额年率增长19%,至20亿美元,第四季度年率增幅则为24%。黄金在牙科应用领域需求的下滑主要归因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市场不断寻求更为廉价的替代品已成为一种趋势。个别市场方面,德国及美国相关市场的黄金需求量录得最大年率降幅。

五、2010年全球黄金投资需求增长分析

2010年,包括金条、金币、黄金上市交易基金(ETF)及其他一些黄金投资产品在内,但剔除场外交易(OTC)投资的全球黄金投资需求较2009年峰值下降2%,至1,333.1吨。其中黄金ETF及类似产品需求量录得45%的年率降幅,实物金条投资需求则年率增长56%。

不过,第四季度的全球黄金投资需求却录得了13%的年率增幅,总量达276.3吨。其中实物金条需求63%的年率增幅为整体投资需求量的增长作出了最大贡献。但黄金ETF需求录得了91%的年率降幅,归因于当时黄金价格屡创历史纪录刺激获利了结盘大量涌现。若将OTC市场需求亦包含在内,则第四季度黄金总投资需求将年率上涨37%,至515吨。

2010年黄金ETF及类似产品需求总量为338.0吨,虽然仅次于2009年历史纪录617.1吨,但依然录得45%的年率降幅。该需求量曾于第二季度达到巅峰水平41.7吨,归因于当时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大规模爆发。而第四季度则因黄金价格屡次刷新历史纪录而引发投资者不断执行获利了结指令,使得黄金ETF需求量大幅降至3.6吨,几乎可忽略不计。

2010年黄金OTC市场及相关股市流动需求总量约为296吨,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就占了238吨。这样的数据表明黄金OTC市场在2010年末实现强劲扩张。尽管全年需求量较2009年下降45%,但无不显示出该市场将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力。

2010年实物金条需求较上年增长56%,至713.2吨,相当于2003年至2007年平均水平215.5吨的3倍左右。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长63%,至204.7吨。而包含金币、奖章等其他需求的总实物黄金全年需求量为995.0吨,年率增幅为34%,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为272.7吨,年率增幅达35%。

中国2010年实物金条及金币需求量年增70%,至179.9吨,超过美国及德国,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实物黄金需求国。如此强大需求的背后存在着方方面面的支撑因素。包括该国近年来实际利率持续处于负值、国内通胀形势的不断恶化、股票市场的不济表现以及市场对于黄金未来升值空间的乐观预期等。为了迎合当地消费者日益强劲的实物黄金需求,越来越多的黄金交易商看准了这块蛋糕持续进入市场。尤其是在中国农历新年来临之前,当地黄金市场的火热局面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以人民币计价,则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黄金需求总额达到170亿美元,达到上年同期的两倍以上。全年黄金需求总额则达到480亿美元,年率增幅为113%。

香港地区第四季度实物金条及金币需求量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但总量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台湾地区市场需求量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较去年同期的-3.5吨增长4.3吨,至0.8吨。当地市场上再次同时出现强劲的买盘和卖盘活动,投资者对于台湾“央行”的黄金存折继续表现出相当的兴趣,帮助黄金投资需求在2010年下半年稳步扩张,但高位金价同样引发大量的获利了结盘的涌现,拖累了整体需求水平。

其他亚洲地区第四季度实物黄金市场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基本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以越南市场表现尤为显著,该国第四季度实物金条及金币需求量年率增长67%,至21.4吨,归因于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以及越南盾汇率的不断贬值,促使大量投资者投奔黄金这一避险港湾。然而,越南2010年全年实物金条及金币需求却仅录得15%的年率增幅,归因于高位金价超越了部分投资者的承担能力。

泰国第四季度实物黄金市场需求量为-4.0吨,归因于当地黄金价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引发更多获利了结盘。但该国2010年全年实物黄金需求量却由上年的-9.9吨增至51.2吨,前三个季度平均需求量达18.4吨。南非和印尼2010年全年实物黄金市场需求量亦从上年的负值区域中脱离。

日本实物黄金市场依然表现不济,全年金条及金币需求量由上年的-30.8吨进一步降至-50.0吨。但第四季度需求量则由上年同期的-26.0吨提高至-11.0吨,归因于投资者对于该国经济前景挥之不去的担忧情绪,更多投资者希望持有黄金以使其投资组合多样化。

印度依然占据着全球最大实物黄金消费国的宝座,该国2010年全年金条及金币需求量较上年增长60%,至217.4吨,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长15%,至74.4吨。以印度卢比计价,则需求总额较上年增长90%,至3,910亿印度卢比,第四季度需求额年率增长37%,至1,470亿印度卢比。当地黄金价格的不断攀高并未对投资者的投资兴趣构成打压,反之对金价将有进一步上行空间的预期促使更多投资者入驻黄金市场,但第四季度当地黄金价格屡次刷新历史纪录也促使部分投资者暂缓了购金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邮局于2008年10月与WGC和Reliance Money共同启动了一个试点项目,通过印度4个州的100个邮局网络销售认证金币。

由于持续强劲的需求,该黄金零售项目已扩展至全印度700家邮局,拥有超过90,000家客户。2010年5月,WGC还发行了印度邮品牌的金章。这预示着未来印度实物黄金需求进一步扩张空间十分广阔。

多数西方市场的金条和金币需求量无法维持2009年的较高水平。美国第四季度实物黄金需求量为31.7吨,从历史数据来看尚处于较高水平,但较于去年依然录得18%的年率降幅。全年需求量年率增长8%,至104.7吨。按美元计价则总需求额年率增幅达到16%。值得一提的是,当地黄金市场的需求量曾于11月初出现一波小高潮,归因于投资者对于美联储(FED)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对该国通胀前景的担忧。而相较于拥有更高溢价的金币来说,当地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实物金条。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实物白银的需求量也实现了明显的扩张,并将这股热潮延续至2011年第一季度。

德国和瑞士实物黄金市场是少数几个表现强劲的西方市场,反映出当地投资者对于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担忧之深,并坚信在不稳定环境下持有黄金乃使资产得以保值的首要选择。2010年第四季度,德国和瑞士实物金条和金币需求量均录得35%的年率涨幅,按美元计价则第四季度总需求额年率增幅均超过70%。虽然全年水平较2009年高位有所下滑,但从历史数据上看表现十分可观。法国第四季度实物黄金需求实现连续第4个季度增长,但整体而言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需求量则持平于2009年水平1.2吨,而在此之前该国实物黄金需求曾至少连续17年录得负值。其他欧洲市场全年实物黄金需求总量由上年的60.5吨降至47.5吨,但按美元计价则需求总额录得10%的年率增幅,预示着未来或将有进一步扩张空间。

土耳其2010年实物金条和金币需求量较2009年的低迷水平增长了27%,至40.5吨,但仍远低于2003-2008年平均水平54.9吨。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幅为40%。当地黄金价格的持续走高以及不断降低的实际利率环境均为实物黄金需求的扩张作出了贡献。数据显示,土耳其2010年第一季度通胀率达到10%,之后三个季度则维持在6%,促使土耳其央行将附买回利率由7%下调至6.5%。

对于当地投资者来说,金币依然是所有实物黄金系列中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式。但2010年期间,投资者对于“纸黄金”的兴趣也出现明显提高,当地黄金账户数量几乎较上年翻番。据相关机构预计,这些黄金账户持有的黄金总量达到近22.5吨。另外,该国还于2010年第四季度推出了“黄金ATM机”,使得投资者能够在通过该设备自由存取规格介于1至2.5克之间的金币。

中东地区2010年实物金条和金币需求较上年实现了明显扩张,弥补了黄金珠宝市场的低迷表现。数据显示,中东地区2010年实物黄金需求量年率增长34%,至26.3吨,逼近2008年28.4吨的高位,预示该地区实物黄金市场正在回归2000-2008年间的积极趋势。

个别市场方面,沙特阿拉伯全年实物黄金需求量年率增长33%,至14.5吨,为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长43%,至6.4吨。主要归因于投资者的资产保值意识以及对于金价将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投资者对于大规模金条

的青睐程度尤其显著。

埃及全年实物黄金需求量年率增幅达到43%,但整体需求量依然处于低位,仅为2.4吨。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长40%,至0.7吨。该国全年实物黄金需求量曾于2008年触及11年高位2.5吨。进入2011年后,随着该国政局不断面临动荡威胁加大了当地投资者的实物黄金需求,埃及第一季度实物黄金需求料将有所突破。

其他海湾国家2010年实物黄金需求量年率增长18%,至0.8吨,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为-0.1吨。黄金价格的持续走高打压了当地投资者的购金兴趣,更多投资者倾向于高位结利。

六、2010年全球官方部门对黄金购买与销售增长分析

2010年,官方部门21年来首次成为黄金净买家。自1989年至2007年,官方平均每年净卖出黄金400-500吨;2008年各国央行售金量较平均水平减少近一半,2009年降至近30吨。

总体来看,官方持金总量占地表以上黄金储备量的18%,不过国家间黄金持有量并非平均分布。西欧和北美发达国家黄金储备占其外汇总储备的40%,大部分得益于金本位制度的残余。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利用黄金作为货币的保证,使得那个时期经济强盛的国家积累了非常巨大的黄金储备。而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并未受益于该历史遗产,因此平均黄金储备量仅占总储备量的5%甚至更低。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黄金买卖上的态度均出现巨大改变。

首先,新兴经济体经历了经济增速迅猛发展的阶段,并成为黄金的主要买家。原因在于希望通过买入黄金来平衡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对于这些国家而言,黄金在储备多样化方面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因此,新兴市场国家买入黄金对官方每年向市场供应的黄金数量造成大幅削减。其次,那些持有大量黄金储备的欧洲各国央行在金融危机的警醒下降低了抛售黄金的兴趣。在金融危机之前,多家欧洲央行发起黄金销售项目以再平衡外汇储备组合并增加外汇储备量。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并快速发展为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各国央行大幅邪见了对于黄金销售的偏好,在过去3年内,实际销售几乎停滞。

这两方面的显著影响降低了官方向市场的黄金总供应,而由于发达国家央行依然保持高度的风险厌恶,新兴市场央行则继续增加黄金储备,预计这样的状况将会持续。因此,官方部门不太可能像过去20年那样成为黄金供应的主要来源。

新兴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大量购入黄金

多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10年大笔购入黄金,其中俄罗斯购入135吨。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中国也可能继续如往年般买入本国金矿产出的黄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专家,都建议中国作出这样的决定。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央行购金行为包括泰国购入16吨,孟加拉国购入10吨,委内瑞拉购入5吨,菲律宾购入1.4吨。新兴市场在过去10年中经济增长强劲,这导致了外汇储备的继续膨胀,无论是通过出口获得的收入还是因干预汇率避免本币升值所带来的美元增长。

随着新兴市场的发展,其开始像发达国家那样具有更深度和更灵活的金融市场,更好的政府结构,以及更有效的风险稳定机制。二十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寻求建立外汇储备以避免国家财富在未来再次遭遇不稳定。事实上,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总体来看持金量依然较低,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总量平均仅为5%甚至更低。亚洲发展中国家黄金储备最低,占外汇总储备量4%不到,为资产组合优化理论所建议水平的下限。WGC的研究表明,维持较高的黄金储备/总储备比率,会令央行资产组合更为优化,因黄金事实上与所有其他资产无相关性,并为美元敞口提供显著对冲。

贯穿整个金融危机,以及目前持续中的主权债务担忧,新兴市场央行已增加了黄金购买规模,作为多样化外汇储备的手段,以增加无信用风险和对手风险的资产,便于在任何市场环境下迅速提供流动性。

除了新兴市场国家增加黄金储备,许多其他央行也已尝试再平衡其资产组合以维持黄金储备在总储备中的比例。2011年1月,俄罗斯央行副行长宣布了每年购入至少100吨黄金,以补充俄罗斯黄金储备的计划。俄罗斯2010年黄金储备占外汇总储备的比例已自2000年的25%降至5%。新兴市场央行黄金储备占外汇总储备比例的下降部分缘于过去10年中外汇储备巨幅增长。2000年至2010年间,所有央行的外汇储备自2万亿美元增至10万亿美元,而黄金占比维持在13%左右。然而,许多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或有管理的汇率制度的国家,黄金储备占外汇总储备的比例大幅下降,因保持本币与美元汇率固定而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在俄罗斯宣布增持黄金储备前,印度央行在2009年购入了200吨黄金以帮助该国重铸黄金与外汇储备间的平衡。

欧洲各国央行停止售金

在过去的10年中,欧洲各国央行平均每年出售黄金388吨,接近全球黄金年供应量的10%。不过在过去3年中,欧洲各国央行的黄金出售量已经减半。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经济繁荣和稳定、欧洲央行(ECB)在2000年的建立,以及欧元区的建立都令欧洲各国央行对系

统性风险的担忧减少。这导致央行传统性防御操作的减弱,央行更强调储备资产的回报率。因此,欧洲各国央行转而抛售黄金,增加外币储备以作为再平衡和投资用途。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各国央行在1999年9月共同创立了首个央行售金协议(CBGA),同意在5年内限制年度黄金销售量在最高400吨/年(5年共2000吨)。在CBGA1期间,欧洲各国央行累计共销售黄金2000吨。在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的CBGA2中,各签署国同意每年最多抛售500吨黄金,5年总销售量限额在2500吨。最终实际抛售1884吨,远低于所设限额。在2009年9月开始的CBGA3中,欧洲各国央行重新降低了年均销售量限额,至400吨/年,并令协议适应IMF的销售计划。至今,欧洲各国央行在该协议的前14个月中累计销售黄金近7.9吨。随着欧洲各国央行将焦点重新转向国内困局,似乎他们出售黄金以平衡储备资产比例的偏好大幅下降。此外,随着投资者和学术界对欧元区未来的质疑,欧洲各国央行在持有巨大黄金储备方面更为适宜。若欧元区问题解决,欧洲各国央行可能再次考虑抛售黄金;然而在目前来看,任何欧洲国家采取类似行动都嫌过早。

IMF售金证明黄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遵循克罗基特报告(Crockett Report)的建议,IMF在2009年9月宣布展开403.3吨的黄金销售计划。基于降低对IMF贷款的需求(欧洲债务危机前)以改变收入模型的驱动,IMF执委会批准了该黄金销售计划,所获利润将被用于建立留本基金以支持IMF的常规研究和监管工作。此外,应G20的要求,部分利润将被用于援助世界最穷国家。

IMF的黄金销售主要采取以市场价在场外与央行交易的模式,先向印度央行、斯里兰卡央行、孟加拉国央行和毛里求斯央行分别出售黄金200吨、10吨、10吨和2吨。剩余黄金销售基于CBGA3协议通过市场销售。在2010年2月至12月间,IMF在市场中月均抛售黄金18吨,对金价几乎没有影响。此外,IMF报告称,在10个月内向市场抛售181.3吨黄金并未遇到困难,也从实际上证明了全球黄金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o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