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3-08-07 02: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通胀经济学看当前中国经济

摘要:

泡沫经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是今年中国乃至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的经济问题,理解今天的世界,仅有市场推动型经济增长的思维、仅有通常经济周期的思维乃至于在衰退时期仅持有萧条经济学的思维都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有对经济增长的更加接近于现实的理解、需要对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建构通胀经济学的思维。本文总结了一些学者在研究通货膨胀的一些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人们的通胀预期以及通过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对当今政府主导经济增长作了分析。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通胀预期

序言:

2009年以及2010年突如其来的经济乐观向上的变化,使中国经济正走在通胀的路上。这该用什么样的经济分析框架来理解呢?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干预的主流理论基础,但许多人也许忽略了,由此政策主张而出现的将是明显的政府制造型的“经济增长”,并必然伴随通胀压力的转换,所以通缩不再是常态,通胀将变成常态。鉴于此,理解今天的世界,仅有市场推动型经济增长的思维、仅有通常经济周期的思维乃至于在衰退时期仅持有萧条经济学的思维都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有对经济增长的更加接近于现实的理解、需要对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建构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正文:

通胀经济学思维:加入政府因素后的经济增长模式

从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构成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为-3.9%,鉴于中国的最终GDP增长率为8.7%,这意味

着国内经济部分的增长为12.6%,这是自1993年以来消费和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中国为了对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收缩而实施的巨大经济刺激方案,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银行贷款和公共项目支出的激增把投资推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国家统计局称资本形成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3%,即8.7%的经济增长率中的8个百分点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所拉动。可见,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政府主导的信贷及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美国政府及其他各国政府也不例外。事实上,美国政府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元是世界货币而且还是世界的储备货币,同时美国又是一个超级经济体。如果把地球作为一个经济体看待,那么美元这个“超级货币”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就好似人民币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见,无论是从单个国家或是全球经济而言,政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不可小觑。然而,遗憾的是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对政府作用的考虑却少之又少。

现代的经济增长理论一般把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技术、知识和制度创新。它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索罗模型是典型代表,其非常重要的一个假设是国内投资等于国内储蓄,并且没有国际贸易。这与当今的经济增长的实际状况截然不同,事实上现在的经济增长根本就不需要投资等于储蓄。面对次贷危机,各国纷纷启动经济刺激计划,美国都上升到卖不出国债就直接印钞票的程度,而政府的作法无论从实际还是从预期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理论即使从索罗模型发展到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也只不过是把国际贸易加了进来,同时认同国内投资可以通过世界储蓄而不只是国内储蓄来支持。然而,这与现实相比,仍显得有些蹑手蹑脚。现在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是投资并不需要(或者说不是一定需要)有储蓄来支撑,相比之下,政府的货币供应几乎可以无所束缚地放行,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虽然认为政府需要参与经济的增长,但那种参与和政府通过货币供应来制造的增长有本质区别。内生增长理论所说的政府参与更多的指政府的财政参与,更多的是指政府对于公共品的干预。然而,现实中政府的触角已经涉及到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包括财政政策,更多的是通过相应的货币手段,强势得足以在短期内把通缩预期活活变成通胀预期,把趋于萧条的经济态势扭转

为走向通胀的态势。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已经对当今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现实不能有效地予以解释,因为它们没有充分认识当今经济的本质乃是货币经济,而政府作为生产和供应货币的“超级公司”,事实上可以制造增长,因此政府日益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中扮演决定性角色。在政府这一“超级公司”参与游戏的真实经济世界中,萧条经济已非常态,通胀乃至泡沫经济才是常态,萧条经济学提供的真知灼见也不完全,人们需要借助于通胀经济学的思维,才能更多地解释真实世界的运行图景。

中国经济正走向通胀。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超额货币和超额信贷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本轮通胀预期的形成,从理论上而言是货币超额供应的一种结果。货币当局的超额货币供给,是通胀预期形成的内因。从外部因素看,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则在2009年3季度开始造成“热钱”加速向新兴市场流入,其直接结果就是造成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有效汇率和名义汇率的背离,造成了人民币的升贬值压力。自2008年3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汇率采取“锚住”美元策略,在2008年第4季度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变而实际汇率伴随美元升值,然而2009年以来,美元大幅贬值显然造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变动是大规模的热钱流动。在中国存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国际热钱大量利用转移定价方式通过贸易渠道流出和流入,应当采用贸易顺差修正值来计算热钱的规模和构成,即通过估算正常的贸易顺差来修正实际的顺差。根据估算的结果,国际收支平衡表误差项热钱比贸易项热钱敏感得多,前者在方向转换上快于后者。从国内中国货币当局的超额货币供应,以及外部人民币升值压力流入的数百亿美元热钱,直接推动了国内资产价格和通胀预期形成,并且这已经在金融市场得到反映。超额货币和超额信贷对居民部门的行为预期产生影响,改变了居民部门的资产持有形态,风险资产转化(风险溢价系数)程度提高,推动了通胀预期形成,从而导致过多的货币更多流向购买投资品。

在货币超额供给和信贷超额投放作用机制下,货币购买力必然下降而产生通胀预期,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对中国主要经济

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可见,CPI这一传统度量货币购买力并不能完全、有效衡量物价水平。目前,通常CPI作为货币购买力的指标,而现实经济中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价格出现了明显偏离,货币购买力下降更多体现在资本或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度量生活成本的通胀指标主要测算的是过去的消费品价格压力,对通胀的传统测量并不能完全反映通胀状况,生活成本的完整衡量应该包括未来商品价格的改变。因此,如何寻求动态生活成本指数,应成为通胀的科学度量标杆。

除了上述这些中长期因素可能使得通胀回升的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之外,也看到一些短期的物价上升因素。最近各地有关水、电、煤气、出租车、成品油、食用油、蔬菜以及肉类涨价的消息不断,这些因素会推高短期的通胀水平,也会提高人们的通胀预期。

参考文献:

曼昆《经济学原理》

张思成《通货膨胀动态机制与货币政策现实选择》

亨利·赫兹里特《通货膨胀危机》

R.布托《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罗托斯《经济增长与我们的抉择》

从通胀经济学看当前中国经济

——经济学原理论文

08级商务英语系商英五班

2008141135

艾冬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ocj.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经济学原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