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06 2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名词解释:

1,石片长和石片宽。

石片长:由顶端的打击点向尾端引直线,再由尾端点向此直线引垂线,该垂线的垂足与顶端间的距离即为石片长。

石片宽:垂直于石片长的两侧最大距离即为石片宽。 2,釉陶和硬陶。

釉陶:所谓釉陶,是指表面施釉的陶器。中国古代的釉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高铝低铁黏土为原料,胎质较硬,表面有青灰或青绿色薄釉,火候高达1200℃左右,属高温釉陶。因其性质间于陶器和瓷器之间,也被成为原始瓷器。另一种,以普通陶土为原料,胎质较软,表面多施绿色、黄褐色等含铅釉;因铅的熔点较低,在釉料中起到助熔的作用,也在700—800℃温度烧成,故这种釉陶属于低温釉陶。

硬陶:中国青铜时代至汉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原料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也有轮制成型。至商代器形增多,有罍、罐、尊、釜、碗、杯、豆等。西周是印纹硬陶生产的发展时期,器形增加了瓮、罐、瓿等。战国秦汉时印纹硬陶变化不大,器物主要有瓮、罐、坛、瓿、钵、盂、缸、匏壶等。 3,辟雍和辟邪。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礼记 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根据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辟雍之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璧之意。东汉之后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大学之预备学校之外,均为祭祀场所。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辟邪:墓碑前神道两侧所立石兽的一种。墓前有人或动物石像始自西汉,东汉时期普遍流行,以后逐渐成为定制。汉代的动物雕像有狮、虎、马、羊等。狮、虎类动物多附双翼,东汉时称天禄、辟邪。南北朝时,将位于帝陵前的独角兽谓之麒麟,双角兽谓之天禄;位于王侯墓前的无角兽谓之辟邪。 4,梓宫和便房。

两者都是汉代高等级贵族的主要葬具。天子之棺用梓木制成,而称梓宫。其他达官显贵也有用梓木为棺者,但只能称为梓棺。便房位于梓宫之前,象征皇帝生前飨宴之所。帝王的木椁称为黄肠题凑,即用柏木坊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是因为所用的柏木色淡黄而得名。题凑则是因坊木头皆向内而得名。除帝王之外一些大臣一会被赐予“梓宫、便房、黄肠题凑”5,正藏和外藏。

“外藏”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外藏是相对于正藏而言的,是正藏的附属部分。一般认为,汉代的正藏是指墓室内的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设施及随葬品,象征着帝王宫室及宫内生活。正藏之外的婢妾、厨、厩之属和象征百官衙署等埋藏设施为外藏。外藏多位于墓主椁室之外或墓外,是附属于墓主正藏的埋藏设施与埋藏物品。由于汉代帝王陵墓的外藏设施多为地下坑道式的木构架,结果类似于椁,故文献中成为外藏椁。 6,铜尊和铜樽。

铜尊和铜樽都属于盛酒器。铜尊:是一种盛酒器,形体较大。一般称尊者,有三种器形:一是有肩大口尊,形态为大口、折肩或圆肩,圈足,商代较多见。二是觚形尊,无肩,似觚而形体粗大,主要流行于商至春秋食器。三是鸟兽尊或称牺尊,器形为象、牛、羊、虎、猪、鸟等各种动物形态,见于商至春秋时期。

铜樽:汉代主要的盛酒器之一。器型有筒形和盆形两类,器底多附有三足,有的器盖作博山形。如2002年在西安市未央区郭家滩出土了一件汉代筒形青铜樽。器盖作博山形,盖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顶有圆孔;腹中部有相对的两个兽首衔环,外壁饰山峰、禽兽、云气等纹样;底附三坐人形足。

7,土堆墓和土墩墓。

堆土墓:没有墓坑,尸体放置在地上,然后再用土掩埋。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地下水位浅,新石器时期中期就出现了堆土墓。有些地区延续至两周,形成显著的地域性葬俗特征。在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薛家岗文化中都有发现。

土墩墓:先在地面上堆筑高达的土堆,然后在其上挖造墓穴。抓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如早期的张陵山、赵陵山,中期的瑶山、反山,晚期的寺墩和福泉山最为典型。

土墩墓与堆土墓之间存在着承袭、演变的关系。 8,烧前彩和烧后彩。

古代彩绘陶器分为烧前彩和烧后彩两类。烧前彩,即在陶胚上绘彩纹,并依着色剂的不同,烧造后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一般红彩的着色剂主要是氧化铁,其原料可能是赤铁矿或者朱砂。黑彩的着色剂主要是铁和锰,其原料可能是一种含铁、锰较多的红土。白彩基本上没有着色剂,可能是氧化镁含量较高的黏土、高铝质黏土或用方解石、石膏等配置而成。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这种工艺始见于老官台文化,盛行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江汉平原的大溪文化时和屈家岭文化也较流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除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外,大部分已经衰落。

烧后彩,是在烧好的陶器表秒涂绘彩纹,颜色易受到保存条件的影响而脱落;主要流行于汉唐时期。

二、简答题:(回答内容为相同知识点在整理总结中的问答题形式)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简述现代智人和人种起源的理论 现代智人(名词解释)

智人一般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晚期智人是指具有现代人体质特征的人类。现代智人一般依据体质上某些能遗传的性状而划分不同人种,即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大种族。或把棕种人从黑种人中划分出来,与其他三大人种并列。所有的人种,都属于同一生物种——智人种,人种间的差异相当于同一物种之下的亚种或更小的地方变种。

简述人种起源的单中心论和多中心论。

答:单中心论认为人中形成于智人阶段。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世界各地的所有的猿人都进化成智人,或者并非所有的早期智人都进化成晚期智人。仅在世界某一地区的古代人类首先演变为现代体质类型的智人,然后这一中心向亚、非、欧洲地区扩散,最终代替了各地原有的古人类,并适应当地环境形成了具有不同体质、形态的人种。

多中心论这认为人中早在直立人阶段就已分化,现在各人种分别是在各地区的多个演化中心由不同类型的直立人,经早期智人系统发展而来的。

2.简述陶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陶器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作用

答:陶器是人类第一次改变了一种自然物的质而制造出的一种物品,是史前人类最主要的发明之一,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①,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陶器为炊器。陶器的出现使得人们经常性地煮熟食物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改变了史前人类的生活,促进了人类体质和文明的不断进步。

②,陶器的出现和使用与农业和定居生活相关联,陶器的发明对促进定居生活和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③,陶器的生产为以后晋书的冶铸,瓷器的出现提供了基本的技术和经验。由于长期的制陶的基础对于冶铸金属漆过程中使用窑炉、坩埚和制苑等都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瓷器更与人类长期制陶经验密不可分。

④,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陶器的应用日益广泛,陶器的砖等建筑材料也得到广泛应用于建造房屋,从而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陶塑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化的载体。

3.简述西周陶鬲和陶豆的演变 西周陶器的特点及演变

答:西周的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红陶;制法有手制、模制、轮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华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鬲、甗、甑、鼎、簋、豆、盂、碗、盘等。其中陶鬲绝大多数为三组间裆部相连、看不出明显的分界的连裆鬲。

陶器的演变可以分为三期:早期,鬲多监锥足的瘪裆鬲,豆为粗柄深盘,簋有圈足。 中期,鬲裆变低,腹稍鼓;豆柄变细,中腰有凸棱;簋的圈足变高。

晚期器形中已不见圈足簋,流行素面平底盆;鬲多做矮裆,足尖作乳头状;豆为浅盘细柄,中腰有凸棱。

4.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技法 简述汉代画像石墓。

答:画像石墓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主要流行于东汉时期。画像石墓主要分布于: ①,山东省到江苏省北部。②,河南省南阳到湖北省北部。③,陕西省北部到山西省西部。④,四川省中部。

墓室多为石材构筑,有的砖石混用,绝大多数在石材上雕刻画像题材,因此将带有这种画像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材的石室墓称为画像石墓。墓葬往往较大,一般除主室外,还有前室、后室、左右侧室。顶部除平铺外,有的叠涩成覆斗形。墓门门额和门扉上也用石材雕成。 画像题材内容丰富,可以分为:

①,生产活动类。主要变现墓主人庄园和手工业作坊内生产劳动场面的耕作、放牧、射猎、纺织等。

②,墓主人仕宦经历和身份类,主要有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等。 ③,墓主人生活类。主要有燕居、庖厨、宴饮、月舞百戏、六博等。

④,历史故事类。主要是宣扬忠孝节义,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等。 ⑤,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四神和象征神仙世界的奇禽异兽等。 ⑥,祥瑞类。在天人感应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如麒麟、芝草、神鼎等。 ⑦,天象类。主要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辰和云气。

⑧,图案花纹类。一部分作为边饰花纹有菱纹、垂帐纹、三角纹、流云纹、龙云纹等。另一部分作建筑装饰,如藻井中的莲花,门扉上的铺首、衔环等。

一般来说前四类雕刻于墓室四壁,后三类雕刻于墓门、墓顶。图案花纹中的边饰花纹作为其他的装饰散布各处。 雕刻的技法有:

①,阴线刻,图像全部用阴刻线条来表现,如山东福山东留公村墓的车骑出行画像。 ②,凹面刻,把物象轮廓内剔成凹入的平面,再以阴线刻划细部。

③,减地平面阴刻,在平滑的石面上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平面凸起,细部再用阴线刻出或用朱线、墨线勾绘。

④,浅浮雕,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弧状凸起,如山东安丘汉墓画像。

⑤,高浮雕,减地后物象弧面浮起较高,细部起伏明显,有较强的立体感,如山东安丘墓门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额的卧鹿像。

⑥透雕,把物象的某些部分刻透镂空,使之类似立体的圆雕。

每种技法因时间、地域之别,又存在着一定差异。不同的技法是决定画像石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5.北周孝武帝陵墓的发现与研究 北周武帝孝陵的建制

北周武帝孝陵位于山西省咸阳市底张镇陈马村东南1000米处,属于渭水与泾水之间的黄土塬区北部,地势高亢,平坦开阔。孝陵坐北朝南,由长斜坡墓道、5个过洞、5个天井、4个壁龛以及甬道、土洞式单室组成。不论从结构还是规模而言,与一般北周时期的墓葬没有大的区别。

1,墓道:呈斜坡状,系由原地面下挖而成,上部开口呈长方形,两壁基本垂直,其中填土经过夯打,并夹杂有少量砖渣。

2,过洞:5个过洞,均为拱形土洞,较墓道、天井要窄。第一过洞最长,其余过洞长度长度相当。由于第一至第三过洞顶部坍塌,高度不详。第四、五过洞顶部保存较好。 3,天井:5个天井,平面均呈长方形,但天井四壁不完全垂直,一般为东西向口窄底宽、南北向口长底短。

4,壁龛:4个,分别设置在第四、五天井的东西两壁,两两相对,各龛大小不色,龛门均以土坯封堵。

5,甬道:甬道口外砌有土坯封门。以中间的木门为界,可分为内外两段。外段呈斜坡状,内段地面平直。甬道因盗洞而坍塌,原高度不详。地面用砖铺砌成人字形,原来涂有红颜料。木门仅余门槛,其东西两端分别插进甬道墙壁上开挖的方洞内。

6,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北壁有后龛。地面用条砖铺砌成人字形,顶部坍塌。墓室东西两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侧分别发现棺椁残痕,其中西侧棺椁痕迹比较清楚。后龛在北壁中部偏东,平面呈梯形,前小后大,地面未铺砖。龛内中部偏北发现木箱朽痕,在朽痕内清理出龙手柄三足铜鐎斗等。 7,随葬品:由于多次被盗掘,出土物遭到很大的破坏,主要有陶俑、模型明器、铜器、陶器、玉器、金器、印玺、志石。

陶俑有笼冠佣、小冠佣、风帽佣、兜鏊甲士佣、侍女佣、镇墓武士佣、持箕佣、鸡、狗等。陶器包括各类造型的陶罐。模型名气有井、仓、灶、磨。铜器有鐎斗、带具。玉器有佩、璜、嵌珠,可知其身着朝服而葬。金器有金花、金花瓣、金套管、金印玺。其中的“天元太后之玺”,金质,玺与钮分模合铸,榫卯镶嵌而成。麒麟钮、阳刻篆书。

墓志两方,一方为周武帝的志石,一方为其皇后阿史那氏的志石。“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志石,石灰岩质,正方体,志盖为盝顶,文字为阳刻篆书。“周武德皇后志铭”志石,四边无纹饰,志面阴刻楷书7行、满行7字,共计48字:“大隋开皇二年岁次壬寅四月甲戌朔二十三日乙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徂谥曰武德皇后其月二十九日壬寅合葬于孝陵。”其中的乙未的乙,后被改刻成甲。

6.西安地区唐墓形制分期

隋唐时期两京地区(西安地区)墓葬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①,第一期,隋至高祖、太宗时期。这一时期流行长方形或方形单室土洞墓和砖室墓。墓室四壁通常较直而无弧度。大墓则盛行带长斜坡墓道的多天井、多小龛的形制。随葬佣一部分是表现家居生活的仆侍佣,一部分是表现墓主人出行的仪仗佣。镇墓佣只用武士,镇墓兽无天王。镇墓兽一个人面,一个兽面,皆兽身,蹲坐,蹄足。人物佣体态清瘦、亭亭玉立,而欠生动。

②,第二期,高宗到玄宗时期。这一时期是唐代墓葬特征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段。高宗、武则天至玄宗之前为前一阶段,玄宗时期为第二阶段。

1)高宗年间。单室砖墓墓室四壁略向外弧。前后室砖墓开始出现,前墓室面积比后墓室小,于天井同大。这一时期天王佣基本上代替了武士佣的地位,通常做成脚踏卧兽的形式。镇墓兽往往在肩部塑出几根短而粗的鬃毛。其他人物佣仍旧体态清瘦、亭亭玉立。

2)武则天至中宗时期。单室土洞墓一般为纵长方形,墓道和墓室在同一水平线上,即所谓的直背刀形墓。这一时期的前后室砖墓具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前后室面积相近,前室面积比天井大很多,这是唐代前后室砖墓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的天王佣分为两类。一类是脚踏卧兽,另一类脚踏俯卧式小鬼。镇墓兽一类蹲坐、兽蹄、长鬣耸立,肩附双翼,形象比较凶猛。另一类头生角、握蛇、爪状足。其他人物佣造型匀称,胖瘦适中,体态生动。 3)玄宗时期。这一时期单室砖墓变化不大,单室土洞墓有明显变化,多为直背刀形墓和墓道偏于一侧的曲背刀形墓。墓道长度缩短,天井和小龛的数量减少。对墓室构筑更加重视。有的是用了竖井和段斜坡相结合的墓道。有的墓室改呈梯形。这一时期的天王佣流行脚踏蹲坐小鬼的样式。镇墓兽一类头有角、肩生翼、蹲坐、兽蹄。另一类面目狰狞,长鬣直竖,四肢舞动,手握蛇,脚踏怪兽,爪状足。人物佣面颊丰腴,身躯肥胖,神态可掬。

③,第三期,玄宗以后至唐亡。这一时期的墓葬反映的情况是因循、简化。单室砖墓和土洞墓与前一期差别不大,但斜坡墓道更短,竖井式墓道流行。天井变小,带小龛的墓葬减少。德宗以后普遍采用竖井与段斜坡相结合的墓道。竖井部分多呈梯形。宣宗前后出现了一种折背刀形墓,竖井墓道和墓室均呈梯形的土洞墓,这是唐末富有代表特征的墓葬形式。带小龛的墓,厚葬之风甚盛,多以金银帛绣为主。元和以后陶俑减少。镇墓兽有相貌狰狞,手握蛇者,制作简单草率。人物佣模仿开元、天宝时期,但造型呆板,且过于肥胖臃肿。经常使用装饰华丽的绢衣木身佣。表现墓主人生前室内陈设的条幅式立鹤屏风画成了墓室壁画的主要内容。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三、论述题:

1,论述新石器时代石器的分区和各区域特征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文化的区域分布特征。

答:①,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及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或降水较少,草原广泛发育,农业难以产生和发展,人类主要从事采集狩猎经济,逐步形成了以采集狩猎为基本特征的经济文化。陶器和磨制石器虽已发生,但没有充分发展,而开发草原环境所特有的工具——细石器是这一区域最具特色的主要工具。磨制石器相对较少,细石器占主要成分或重要地位。新石器时代这一广大的区域是细石器的主要分布地,细石器也是这一地区诸文化的主要工具。

②,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这一地区气候温和半湿润,大部分地区分布着利于耕作的黄土。与这种黄精相适应逐渐产生了以旱田粟作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史前文化,因此这一区域的石器与粟作农业文化的发生、发展有些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这一区域的石器主要为农业生产工具,如石刀、石镰、石铲、石锛、石磨盘及磨棒等。

③,长江流域。这一地区气候温暖,降水量较多,土壤中所含粘土较多而渗水性差,逐渐形成了以水田稻作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史前文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水田稻作农业的农具主要是各种骨、木器,石器仅见石斧、石凿之类的木材加工工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出现了石犁和耘田器等农具,标志着犁耕农业的开始。这一地区的磨制石器主要是用于木材加工的石斧、石锛、石楔及石凿等,多通体磨光,钻孔技术发达。

④,武夷山、南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这一区域地区热带和亚热带的南部,气候炎热多雨,水热资源极为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多为常绿阔叶林。磨制石器和淘气出现较早,但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充足的食物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速度。采集和渔捞经济持续时间较长,谷物种植经济出现较晚。新石器时代早期虽然出现了少量的磨制石器,但大部分的时期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仍为砍砸器、刮削器,具有浓厚的旧石器时代遗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农业,随之磨制石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并居于主要地位。

2.隋唐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历史变化和原因 隋唐时期的城址类型。

答:隋唐时期的城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隋唐的都城,二是隋唐的地方城市。

1,隋唐时期的都城又分为两种形式。①,隋大兴-唐长安城,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平面呈长方形,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构成。宫城皇城位于外郭城的北部正中,各坊市分布于宫城皇城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誉为宫城皇城的东南、西南,左右堆成。坊多做长方形,四周筑有高墙,整体呈棋盘状分布。②,东都洛阳城。东都洛阳城夹洛河而建,整体平面略呈长方形,亦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组成。宫城皇城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各坊市分布于宫城皇城以东和以南,呈棋盘状分布,均为方形,形制略小。宫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西邻禁苑、东接东城,宫城和皇城本身又内外砌砖,戒备坚固严密。 2,隋唐时期的地方城市。隋唐时期的地方城市都是根据两京坊内十字街的设计和洛阳城方正的里坊制度部署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①,大型州府。这种城的平面布局呈方形,城内设有16个坊,城内西北隅设置衙署。 ②,一般州府。这种州府城约占四个坊的面积,也有大小之别,平面均呈方形,呈的四面各开一门,内以十字街道分成四个坊。有一些州府中,由于皇帝曾巡幸或作为一时的避难之所,西北隅设置官署。

③,小型州府和县城。这种类型的城约仅有一坊之地。平面呈方形,四面各开一门,内置十字形街道。

北宋都城的布局特点。

答:北宋东京城的建设处在唐末开始的封建城市制度发生变革的过程中,故东京城既有与唐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长安城、洛阳城明显不同的新特点,也有不可摆脱的传统。东京城的布局特点有: ①,东京城的规划布局中宫城仍旧在全城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内干道以宫城为中心向四周伸展的传统封建都城布局。但相比隋唐时期宫城居于全被北部中央、其前设立皇城,东京城宫城居全城之中,内城包围着宫城,内城之外设外城,形成以宫城为中心的三重城式布局。 ②,以宫城和御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宫城位于城市的中心。城南御街拓宽,形成宫城前广场。御街两边设千步廊,布置中央官署。这种布局形式不仅突出了宫城的中心地位,也强化了御街的中轴线地位。

③,开放的街市和各类集市代替了唐代的集中市制。原来仅在城门附近和临河地段开设的商业店铺发展到各街巷,形成遍布全城的商业网,在主要交通干道和宫城附近发展成中心商业区。

④,改革旧坊制,以开放的街巷式代替旧的里坊制。

⑤,改革就的城市分区规划。一是发展为开放的遍布街巷的商业区、手工业区和居民区,并出现新的仓厂区和瓦子一类的娱乐服务性用地。二是各种用地在城内混杂相间,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用地界定。

⑥,城区内部街道空间的变化。由坊墙、市墙隔离出来的封闭的街道空间,转变为由各种行业、店铺和居民住宅构成的开放式街道空间。街道成为商业、手工业、消费服务行业等各种城市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同时街道也成为居民交往的场所。

解析:

与历年真题相比,今年西大考古学初试的题目最大的改变就是在名词解释上。今年的名词解释把以前的八个单纯的名词换成了八对有相互联系的名词。除辟雍与辟邪无直接关系外,其余皆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同学认为今年的名词解释加大了题量,把原来的八个扩展成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了十六个,增加了难度。但换一个角度来说,这种成对出现的名词解释其实和往年的名词解释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种名词解释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解释其中一个的时候会顺带解释出另外一个,即便出现其中一个,在解释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另一个的解释。属于这类的名词解释有1、4、5、8。如果出现在以前的考试中,只给出一个“石片宽”,可以看到石片宽的概念中包含一个石片长的概念,如果要准确地解释出石片宽,就首先准确地解释出石片长的概念。再比如说梓宫和便房,这个概念属于汉代的贵族墓的形制,属于一个总体下的部分,解释一个整体,两个部分就都在解释里面。所以说这种名词解释和往年的名词解释从根本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且这种考法可以说相对简单了。

②,两者属于一个大的分类下的两种形式。属于这类的名词解释有2、6、7,分别属于陶器、铜器和墓葬下面的两个分类,在回答中单独解释两个名词既可以。这种名词解释可以说是增大了题量。因为每一个名词解释都要按照以前的一个整个的名词解释来回答。但在回答过程中可以两项对照来回答。有的需要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土墩墓与堆土墓。

③,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但名字有相同的地方。属于这类的是3。辟雍和辟邪虽然都属于陵墓,但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在回答过程中分开论述,与②的回答相同。

今年的简答和论述就题目数量上来说,相比前两年,简答题少了一个。这个使得《考古学十八讲》和《汉唐考古学讲稿》比例成了一个1:1的比例。这个减少的简答题可以说增加了名词解释的比重,平衡了十八讲和汉唐的比例。考虑到还有一本史前考古学讲稿和十八讲是结合在一块出题的话,这个改动是增加了汉唐在整个考题中的比例。在西北大学2010年变更了参考书目之后,两年的真题都是简答题中十八讲4题,汉唐3题;论述题中各占一个。

就简答和论述题目的内容而言,在我去年的《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同学的一封信》中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有明确的分析。《汉唐》中仍旧是城、陵、墓、物四个板块,今年的题目为物与墓结合一个,墓一个,陵一个,城一个。而这几个典型的题目在我们的整理总结中都是有的。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手法、北周孝武帝陵墓和西安地区唐墓都是以原题的形式总结出来,唐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历史变化也以原题的形式总结出来。宋城很多年没有出过,这次出现也在情理之中。

《十八讲》仍旧以基础为主,今年的题目中史前陶器这部分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在史前考古中陶器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是石器、铜器所无法比拟的,而西大的史前考古也是其比较有特色的专业。对于陶器再多的重视也不为过。而陶器在史前文化中的作用,西周陶豆和陶鬲的演变也在我们整理总结中出现。而简述智人和人种起源的这个题目同上面的宋城,以及2011年的田野考古的原则,这样的题目都是在前两年的整理总结中着重提出的知识点。因为这样的题目在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题目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而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我们的整理总结中都属于着重介绍的题目。

总体来说,今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初试的题目仍旧贯彻了历年的出题原则。十八讲以后半部分为主,会涉及前半部分内容。汉唐仍旧逃脱不出城、陵、墓、物四个板块。正如考前我曾说过的《史前考古学导论》虽然换了新的版本,但仍旧没有涉及。可以说《史前考古学导论》是《考古学十八讲》的简化版,因为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西大史前考古方面的导师张宏彦老师出的书。这也验证了我的那句“西大之所以在2010年换了参考书目是为了卖自己的书,2012年换了新版的史前更是为了卖书”。

(下面附有《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学生的一封信》《2012年各高校考古学考研真题》)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有志于报考西北大学考古学的考生您好:

很多有志于考古学考研的学生都会选择西北大学。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社科院在考古学于博物馆学这个专业上并称两大一院,由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属自主划线,且位于北京,考研难度可想而知。

西北大学不自主划线,英语、政治资格线均为国家B区资格线。很多有志于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考研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西北大学。

西大考古学考研,英语和政治不会是多大的障碍,在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参考书变更为《考古学十八讲》《汉唐考古学讲稿》《史前考古学概论》以后,考研初试中不再涉及关于《博物馆学基础》、《科技考古》的内容,这对于有志于考古学于博物馆学的考生,特别是跨专业的考生而言,是一个福音。

但由于三本专业课书知识太过庞杂,专业课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基础(笔者注:因为在初试中不再涉及博物馆学的内容,2012年的初试改名为“考古学综合”)成为跨专业的考生最大的拦路虎。对于本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本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偏小,但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接触时间短,知识不能形成系统,基础知识相对不牢,可能会在准备半年甚至一年后名落孙山。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而言,要想在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中脱颖而出,除三本专业课教材需要掌握以外,还要对三本书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把前后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这样说,考研初试只要您能将三本课程(笔者注:其实可以看成两本,因为《史前考古学概论》的内容大部分包含在《考古学十八讲》中,即便是2012年的考研初试中把史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前换了新版,但新瓶装旧酒,基本没有改变)融会贯通,考一个高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您的英语和政治相对较好,那么您的成绩排名很可能就在所有考生中靠前。2011年西北大学考研考生中成绩最高的几个均非西北大学的本科学生,而且有跨专业考研的。至于复试的话,需要您有综合的知识理论框架,这些东西在初试结束以后可以通过学习西北大学的本科教材来提高(当然我们也会附赠西北大学考古学本科学生的本科教材课件)。

那么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有什么特点呢?

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有这样几个特点:题量相对较多、题型相对固定、每题分值较高、有规律可寻。

参加过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三个小时的专业课笔试过程中,手中的笔基本没有停下来。考完试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手腕酸疼的感觉。

题型相对固定,每题分值较高。自西北大学专业课改为《考古学十八讲》《汉唐考古学讲稿》《史前考古学概论》之后,近两年的题型固定为8个名词解释,每题10分,7个简答,每题20分。两个论述,每题40分(笔者注:2012年的考研初试中,名词解释变成了2个一组的形式,简答题少了1个,变为6个)。

有规律可寻。不难发现,自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参考书目变更以后,不但题型相对固定,题目内容也相对固定。以2010和2011年为例,简答题7个,均为4个源自《考古学十八讲》,3个源自《汉唐考古学讲稿》。论述题两个,1个源自《十八讲》,一个源自《汉唐》。不仅在题目内容上有规律可寻,在具体内容上同样有规律可寻。

以《汉唐》为例。汉唐分为四个部分: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通过对历年试题的研究,可以把这每个部分再细分为四个部分:城、陵、墓、物。 以秦汉考古为例,2011年试题涉及内容为:秦汉时期都城在设计规划和布局思想上的特点,这就是城的部分。简述唐三彩,这就是物的部分。唐朝帝陵的特点,这就是陵的部分。魏晋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南北朝时期外来墓葬的发现,这就是墓的部分。分析历年考题可知,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关于汉唐考古的部分无非就是这四个板块,每年替换着考,今年考秦汉的城,隋唐的陵,隋唐的物,魏晋南北朝的墓。明年可能考秦汉的物,隋唐的墓,魏晋南北朝的陵等等。但总体上脱不开这四个板块的范畴。(2012年板块划分见上面的分析部分)

再者,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的题型也给有志于西北大学考古学的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一个捷径可走。题型固定: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虽然三本参考书目内容庞杂,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出简答和论述,能出简答、论述的知识点毕竟有限。只要掌握了这些可以出简答、论述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帮助有志于西北大学考古学跨专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的整理总结由西北大学考古学在校研究生整理而成,把汉唐考古学讲稿的内容按板块总结了80个左右的简答和论述题。可以这样说,不管试题怎么出,在这80个左右的简答和论述题中,都会有包含,有涉及。因为整本书就只有那么多可以出简答和论述的地方。

同样考古学十八讲我们按章节总结出可以出简答和论述的所有地方。

因为整理这份资料的是西北大学的在校研究生,都是参加过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考试的,加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于三本书知识点的把握比较准确,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所有出简答和论述的知识点。而且,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但参考书目中没有,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一些需要归纳总结,前后连贯的题目,如论述中国都城发展史。一些课本上有,但比较分散的题目,如简述唐三彩。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资料中都做了整理总结。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整理总结可以让跨专业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握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考试题目的整个思路,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据往年购买我们资料的同学反映,我们的整理总结在准备考试过程中至少可以为考生省出1—2个月的时间,这样考生就可以拿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出更多的时间来看英语和政治,尤其是最后的几个月份,政治冲刺的时候,我们的整理总结可以让考生在最后的冲刺时间里从容不迫地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政治。(笔者注:政治的复习,考生可以问下往年的师兄、师姐,政治复习的黄金时期是最后两个月,甚至是最后一个月,而这最后的时间恰好是专业课需要进行最后梳理的阶段。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而我们的整理总结却正好克服了这个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让有志于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的考生,更加容易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不能保证看了我的资料您就会考上西北大学,如果您空有资料,自己不去看、不去学,这样就算是把真题给您,又有什么用呢?以2011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为例,我们资料的内容涉及到名词解释4个,简答题7个,论述题2个。(笔者注:2012年的考研中,我们的整理总结中涉及到的名词解释6个,简答6个,论述2个)

我们的宗旨是,让您付出1份的努力,得到10份的收获。

此外,凡是我们提供西北大学考古学于博物馆学基础材料的考生将同时附赠高联名师尚志大作文模板(尚志作文班课程的价格是140元)、新东方考研英语强化班录音(虽然是几年前的,但众所周知,辅导班每年的内容都是那些,老师讲的都要恶心了)、王长喜英语复试材料(笔记加听力MP3),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数十高校考古学考研历年真题。以及西北大学考古学本科生课程讲义、pdf格式参考资料,以及西大一些导师的论文等。

如果身为有志于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的您,对我们的资料感兴趣,请联系手机:13630228937。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各高校考古学考研真题 吉林大学

1、简述中国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的主要发现和认识 2、试述西周墓葬的分区和形制特点 3、试述隋唐城市的基本布局 4、简述日本繩文時代考古的主要收获

5、对汉代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一书做一简单的评述 6、简述隋唐时期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取得的主要成就

南京大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18分,共144分)

1.石璋如 2.李家沟文化 3.石峡文化 4.何尊 5.走马楼简牍 6.栖霞山石刻 7.虞弘墓 8.长沙铜官窑址

二论述题(六选三,每题52分,共156分)

9.如何理解新考古学学派所指出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问题. 10.如何理解苏秉琦先生所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国”三阶段理论 11.试述长江上游地区三星堆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年代

12.试述汉代以“黄肠题凑”为特点的埋葬方式所表现的等级观念 13.试述唐长安城里坊制度布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4.从考古发现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实际存在及其意义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组文物鉴定方向

一、名次解释(十选八,每题18分)

1.汉八刀 2.摹印篆 3.失蜡法 4.芒口 5.水中丞 6.宣和七玺 7.苏州片 8.转山头 9.硬黄纸 10.宣和装

二、简述题(六选三,每题52分) 1.青铜器锈蚀之称谓及其在鉴定上的作用 2.东汉玉器与“乾隆工”之比较 3.东周玺印分域特点

4.元四家的技法、风格及其历史地位 5.书画作伪的方法及其地域特点 6.中国书画载体的种类及时代特征

北京大学 名词解释:

黄肠题凑 东山村 贾湖 邹衡 伯希和 吐峪沟石窟 式营造则例》 吕氏家族墓地 论述题:

宋代以前都城布局的变化 夏商周考古学材料的分期和编年

中国旧、新石器时代之间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中国长江以北唐墓的类型和等级

定窑 江陵端午祭 《清和尚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ob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