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更新时间:2024-03-22 17: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秦皇岛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1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23.00亿元,增长10.3%

2009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抓稳定”的政策措施,坚定信心、共克时艰,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运行态势,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现逐步回升态势。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全市经济运行扭转了上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1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23.00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453.85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1.4∶36.8∶51.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30606元,比上年增长9.2%。

财政收入先抑后扬。全市财税部门克服危机影响,大力挖掘财源,克服种种困难,扭转了年初以来财政收入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6.33亿元,增长15.7%。从税种看,消费税、营业税和契税实现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152.3%、20.3%和74.9%,是拉动收入增长的主力。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向重点领域倾斜。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0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重点保障,实现了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8.5%、11.4%、37.1%、24.5%和33.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稳中略降的运行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比上年下降1.2%,其中城市下降1.7%,农村上涨1.0%。从居民消费的八大类构成看,五大类下降,三大类上升,其中食品价格涨幅达1.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经历了前6个月降幅持续扩大,7月份以后逐月缩小的过程,稳步回暖,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1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持平,降幅为0.1%,其中饲料价格上涨5.6%,化肥价格上涨0.3%,农用机油价格下降13.1%。房屋销售价格较为平稳,上涨1.3%,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

格上涨1.3%,非住宅价格上涨0.4%,二手住宅价格上涨1.3%。

2009年全市经济在宏观环境好转及政策因素作用下,呈现出企稳回升的发展势头,但经济全面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发展动力仍显不足,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工业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企业盈利水平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效益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出口形势依然严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较为平稳。全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努力发展生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05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受严重干旱影响,粮食略有减产,但仍高于近三年来的平均水平,属丰收年。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140990公顷,比上年增加464公顷;粮食总产82.08万吨,减少4.2%。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实施四大造林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999公顷,零星植树492万株,新增育苗面积71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98%。以“果品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质增效果农增收”为目标,打造卢龙石门核桃、抚宁板栗、山海关大樱桃果品产业带。全年干鲜果品总产量达到80.55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核桃产量0.31万吨,增长22.9%;板栗产量1.88万吨,增长42.3%。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到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5.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用拖拉机51770台,联合收割机129台,机动脱粒机6024台,分别增长2.4%、21.7%和3.9%。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9.84万公顷,机播面积7.02万公顷,机收面积3.58万公顷;农村用电量16.52亿千瓦小时,增长42.6%。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电话、通电,通汽车村数比重达98.9%,通有线电视村数比重达75.6%;自来水受益村数比重达41.8%。农村新民居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完成省级“十百千”样板村建设工作,抚宁县榆关镇石门村整村节能改造住房,被列为新民居建设省级示范村。全市确立首批新民居示范村123个,年内基本竣工的30个,超额完成年初市下达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大力培育以粮食深加工、生猪屠宰、肉鸡生产、毛皮制品、水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至年末,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40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回升。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82.10亿元,比上年增长

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4.94亿元,增长10.5%,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7.7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实现较快增长,轻工业回升缓慢,全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87.10亿元,增长12.3%,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7.84亿元,增长3.8%。股份制企业一枝独秀,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增加值增长17.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2%;粮油食品、玻璃、金属压延和机械制造四大产业支柱地位稳固,完成增加值176.53亿元,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5.1%,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增加值增长20.9%,贡献率为45.1%,装备制造业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而保持了较快增速,增加值增长11.6%,贡献率达35.1%。

工业企业效益呈现逐渐好转态势,降幅不断收窄。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35亿元,比上年下降91.5%;实现税金总额25.28亿元,下降13.4%,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缩小11.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4%,与上年持平。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7.73亿元,增长2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8.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5.8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31.0%。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09万元/人,提高10.3%。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责任编辑:admin)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增幅比上年加快18.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23亿元,增长38.4%。制造业、民生等投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制造业投资148.65亿元,增长51.1%,占全部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文教卫生、城建、公共管理等改善民生的服务业投资99.10亿元,增长56.6%,“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势强劲,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1.66亿元,增长38.8%。京沈高速秦皇岛新出口、民族路北延伸、热电联网二期、天然气利用工程等基础建设项目使秦皇岛变得更加整洁、畅通。 项目建设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全市项目建设(不含房地产)投资完成316.81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75.3%,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在建施工项目1721个,同比增长53.9%,其中年内新开工项目1148个,增长32.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4个,增长116.0%。山船重工综合技改、首秦龙汇200万吨氧化球团、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烟草机械公司异地改造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房地产投资“转负为正”。在连续9个月下滑之后,房地产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累计完成投资94.14亿元,增长14.1%。商品房销售由上年的下降转为猛增,全年共销售商品房200.4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86.58亿元,分别增长55.3%和68.2%。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市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高速、民航、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齐头并进,市内交通创新融资模式,加快构建城市快速路体系。新机场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正式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批通过,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新机场的建设必将对我市交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承秦高速公路项目的开工建设,对于拓展我市港口腹地,打造冀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路网结构日臻完善,公路运输环境显著改善。沿海高速刘台庄连接线建成通车;全年建设农村公路520公里,4条旅游路30.6公里。截至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510公里。

港口运输形势有所好转,全年港口吞吐量接近上年水平,达到2.46亿吨。铁路、道路运输此消彼长,全年完成铁路货运量1554.83万吨,比上年下降7.5%;公路货运量3608万吨,增长7.9%。完成铁路客运量705.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公路客运量1812万人次,下降10.7%。民航运输全面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163吨,比上年增长6.4%,旅客发送量32054人次,增长11.6%。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22.0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70亿元,增长29.4%;电信业务收入20.31亿元,增长2.4%。全年邮政信函486.64万件,比上年增长31.1%。年末交换机总容量343.76万门,比上年增加21.02万门。固定电话户数76.24万户,减少5.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1.78万户,新增61.99万户。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累计达39.68万户,新增7.73万户。

以实施旅游立市战略为契机,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全市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各项旅游指标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63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6%;接待海外游客22.42万人次,增长19.7%;景区门票收入3.46亿元,增长53.2%;旅游创汇11731.5万美元,增长17.6%;实现旅游总收入96.06亿元,增长32.0%。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明显。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城市旅游功能日益完善,年末全市星级饭店增至66家,A级旅游景区21家,其中4A以上景区12家。策划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精心打造推出的“海上升明月”和“海誓?南戴河”两台大型情景演出,受到了广大游客欢迎。同时举办了北戴河第五届国际轮滑节、中国秦皇岛第二届旅游节暨祖山天女木兰节、秦皇岛首届旅游购物节、秦皇岛市首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国秦皇岛国际长城节、山海关大樱桃采摘节、南戴河荷花艺术节、秦皇岛国际葡萄酒节文化之旅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丰富了旅游内涵,提高了秦皇岛旅游品牌的知名度。2009年我市荣获“中国十佳宜游城市”、“中国最美的十大海滨城市”称号。 六、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趋快。在刺激内需的政策作用下,全市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家电、汽车下乡政

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效显现,农村市场消费增速远远快于城市,是拉动全市增长的主力,全年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6.21亿元,增长30.0%,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2.0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的持续走强,成为推动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0%,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4.8%,家电类商品增长33.6%,是拉动社会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与住房、汽车、家电相关的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音响器材等商品消费均保持快速增长。

市场建设实现新突破,商贸流通业的结构和水平显著改善和提升。年内实施的17个重点市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已完工10个,其中,投资3.8亿元的红星美凯龙高档家居广场项目已开始营业,投资5.8亿元的香港彩龙批发市场已竣工,投资4亿元的义乌小商品城奠基开工,全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15家,成交额101.90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向纵深发展。年内新建农家店200家,截止年末,全市已建成农家店1230家,配送中心12家。 七、对外经济

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1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3.7%。其中出口16.18亿美元,下降48.3%;进口16.98亿美元,下降9.3%。从出口产品看,煤炭、轮毂、钢铁为三大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比重分别为23.0%、12.3%、10.5%。从出口市场看,对亚洲市场出口仍占较大比重,出口额达11.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8.5%;美国、欧盟出口额分别占13.6%和7.4%。黄大豆、铁矿砂、钢铁为三大主要进口商品,分别占进口总额的44.9%、19.4%和3.9%。(责任编辑:admin)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全年外商直接投资4.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新批外资项目16个,比上年减少5个,合同总投资4.50亿美元,合同外资额2.99亿美元,分别下降12.8%和16.5%。全年引进市外资金79.30亿元,增长20.4%。招商引资活动取得成效。全市承办和组织参加香港投洽会、北京秦皇岛周、津洽会、5.18廊坊经洽会、唐承秦冀东经济区首届项目洽谈会、9.8厦门投洽会、9.18葡萄酒节招商会等20多个专题招商活动,共有119个项目签订合同或协议。 “走出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年新签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合同12份,合同额2000万美元,外派劳务1800人,期末在外1990人。8家企业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成为境外投资企业,对外投资额2400万美元。截至年末我市境外投资企业已达37家,总投资额28304.9万美元,居全省前列。 八、金融、保险

金融信贷连创新高。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我市金融贷款持续大幅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97.23亿元,比年初增长41.8%,增幅达近年最高点。年内贷款增加额达235.16亿元,为上年的5.8倍。中长期贷款是主要投放方式,全年增量达169.30亿元,占贷款总增量的72.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

币存款余额达到1303.95亿元,比年初增长25.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746.57亿元,增长20.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88.2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730.4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7.1%和33.6%。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139.53亿元,现金支出2121.94亿元,现金回笼17.59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各类保费收入3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60亿元,增长15.0%;人身险保费收入29.56亿元,增长27.8%。保险赔款支出9.56亿元,增长6.1%。其中,财产险支出4.47亿元,增长22.9%;人身险支出5.09亿元,下降5.3%。年内新增保险公司3家,累计达34家。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40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86项;23项成果获省级科技奖项。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3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服务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建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1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039件,比上年增长39.4%,授权量达487件,增长13.7%。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18份,合同总金额2.04亿元,技术交易额1.75亿元。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队伍建设四个工作重点,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所,在校生13.6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9所,在校生2.54万人;普通中学186所,在校生14.02万人;普通小学531所,在校生16.6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750人;各类幼儿园208所,在园幼儿5.6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9.8%和51.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0%。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城市区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所,农村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区联合校管理模式等项改革顺利实施,并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21万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杂费,享受免费教科书,3285名贫困寄宿生得到了生活补助。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92个,公共图书馆6个。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长城博物馆二期和北戴河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开放,玻璃博物馆工程主体建设已经全部完工,美术馆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秦皇岛综合博物馆项目选址工作已完成。加强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山海关石河镇、青龙县干沟乡等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不断深入,完成7个县区支中心建设设备采购任务,村级基层站点已发展到32个。加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全覆盖。全年在农村累计放映公益电影22104场,科教片5000场,观众达700万人次,丰富了

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实施精品战略,文艺创作再创佳绩。歌曲《都说喜欢你》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歌曲《“六一”和“七一”》、相声《两乡情》、戏剧《带着公爹改嫁》、国画《梦中的方舟》、舞蹈《呼突依巴格干》在河北省第九届燕赵群星奖评选中分别获二等奖。创作了大型现代评剧《家住长城头》,作为唯一地市院团参加了河北省国庆60周年暨第八届河北省戏剧节的演出活动。 广播电视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8.0%和94.5%,有线电视光缆覆盖村数1666个,覆盖率为83.2%。完成了城市有线电视网和四个县城及南戴河、黄金海岸旅游区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改造,有线电视数字化水平居全省前列。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7.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终端31.2万个。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已开通1361个村。

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67个,其中,医院7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个,乡镇卫生院75个,疾病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门诊部9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413人,其中,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5550人,注册护士3941人。拥有医疗床位12300张,其中,医院床位8297张。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卢龙、青龙、抚宁顺利通过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示范县建设省级考核验收。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完成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防接种职能移交工作。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各项指标运行平稳,参合人数为180.76万人,参合率达到90.1%,筹集资金1.89亿元。严密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充实体育名城的内涵,秦皇岛国家游泳跳水基地正式落户,并积极承接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河北省青少年游泳冠军赛等重要赛事。全市第五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29个比赛项吸引了全市7000名运动员参加。全面铺开全民健身工程,加快“一带两线”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全年投资300万元新建了159条健身路径,其中国家级50条、省级58条、市级51条。重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31枚、银牌46枚、铜牌35枚。(责任编辑:admin)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87.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9万人,增长0.5%。其中,市区人口82.63万人,增加0.82万人。年内出生人口3.10万人,出生率10.81‰,比上年下降1.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21万人,死亡率7.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9‰。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58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消费支出10333元,增长7.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2.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234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5516元,增长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96元,增长6.5%。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7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62平方米,增长2.3%。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实施积极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应对危机中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9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7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817人,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3.79%,控制在省下达4%的目标以内。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8.57万人,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1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9.5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0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49万人、0.43万人、3.44万人、2.05万人、1.73万人和0.3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8万人,占应参保人数95.4%。全市有6637名参保居民享受到了报销待遇。

社会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提标扩面工作,城市低保标准调整为城市区270元/月、四县为225—27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调整为城市区不低于1200元/年、四县为900元—1200元/年。全年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6.11万人,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12210.6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10.91万人,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6805.5万元。全市供养五保对象12070人,其中集中供养2403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全市平均提高到每人每年3284元和2387元。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有36个,床位4890张,收养2960人;社会福利企业58个,安置残疾人员1094人。救灾救济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共安排使用救灾资金1325.6万元,有效地保障了灾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慈善济困工作运行良好,捐助网络不断健全,全年慈善协会共募集善款120万元,全市121个救灾捐助中心、站点共接收救灾捐助款151.8万元。福利事业保障水平有新提高,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为全市筹集公益金2111万元。

廉租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12个廉租住房项目全部开工,总开工面积30.2万平方米、6108套。新筹集廉租住房1505套。累计对7590个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保障,发放配租资金1595万元。其中对450户落实了实物配租。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和平花园等计划内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如期竣工,总规模2553套、21.54万平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全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53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比上年下降4%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为全省各城市中最优,四个县城(镇)空气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主要饮用水源洋河水库、石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全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100%;通过“七河”治理工程的实施,洋河、饮马河、贾河等水质有了较明显改善。强力实施污染减排“71030”工程,污染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化学需氧量减排989吨,比上年度削减4.85%;二氧化硫减排2978吨,比上年度削减5.0%。年内,昌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山海关、抚宁、青龙、卢龙4个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截至年末,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城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我市在省内率先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区全覆盖,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标。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继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双十”工程,

全市10个生态村建设试点已编制完成生态村规划,有5个镇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青龙镇通过了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按照国家安全生产年和省政府安全生产攻坚年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强力推进“三项建设”,紧紧围绕我市安全生产“511”工作目标,狠抓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全市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21起、死亡173人、受伤171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6.0%、4.4%、45.0%,直接经济损失509万元,比上年上升5.8%。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结果,待统计局正式统计年报公布后,即以正式年报数据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8年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秦皇岛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异常艰巨的奥运协办和暑期服务任务,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新秦皇岛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0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12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327.96亿元,增长10.5%,其中工业增加值292.3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389.87亿元,增长13.7%。按户籍人口计算

人均生产总值达28426元,比上年增长10.9%。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1.3∶40.5∶48.2,继续保持“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部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10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税收收入达95.63亿元,增长23.8%。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68亿元,增长16.9%。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4.19亿元,增长30.2%。民生事业投入快速增长,全年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支出47.25亿元,增长38.8%,其中用于教育支出增长41.8%,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2.2%,用于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4.1%,用于环境保护支出增长69.7%,用于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6.0%。

物价涨幅高位回落。随着各项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以粮油肉菜为代表的主要食品价格止步回降,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顺势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6.7%,涨幅比年内最高点回落4.4个百分点,比上年高出0.2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2%,农村上涨7.2%。八大类消费品中,除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类价格下降外,其余六类消费品价格均为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8%。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8%,涨幅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2.9%,涨幅提高9.4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较为平稳,上涨4.0%,涨幅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3.6%,非住宅价

格上涨1.7%,二手住宅价格上涨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达20.6%,其中饲料价格上涨10.7%,化肥价格上涨30.9%,农用机油价格上涨17.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对外经济贸易和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和能源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实现增产增收。2008年全市各级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与农村投入,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3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畜牧业产值82.2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形势良好,连续五年实现增收,全市粮食总产量85.68万吨,增长6.5%。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瓜菜、水果、肉类、奶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深入实施绿色秦皇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285公顷,零星植树405万株,育苗83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4%。积极深化果品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干鲜果品总产量达到70.53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核桃产量0.25 万吨,增长13.6%;板栗产量1.32万吨,增长3.9 %。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到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8.57万千瓦,增长3.7%,其中,农用拖拉机50572台,联合收割机106台,机动脱粒机5800台。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3.4万公顷,机播面积6.9万公顷,机收面积3.8 万公顷;农村用电量11.58亿千瓦小时,增长2.3%;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83万吨,增长1.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95万公顷,增长3.4%。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电话、通电,通汽车村数比重达98.8 %,通有线电视村数比重达 75.6 %;自来水受益村数比重达40 %。积极实施“帮百社扶万户”示范工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在酿酒葡萄、蔬菜、中草药、甘薯、养殖、水产、果品、乡村旅游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突破,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8万人,带动农户19.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5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7.48亿元,增长16.3%;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7.56亿元,增长6.2%。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对全市工业起主要支撑作用的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3.73亿元和112.56亿元,增长5.6%和20.6%。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8.42亿元,增长15.1%。粮油食品、玻璃、金属压延和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完成增加值178.50亿元,增长19.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5.9%,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实现增加值76.78亿元,增长

3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7%。在105种主要产品中有48种产品产量实现了增长,占45.7%。。

金融危机带来的产品价格下滑、市场萎缩等不利因素对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形势带来的影响在下半年逐步显现,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3%,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7.08亿元,下降10.6%,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5.84亿元,增长1.1倍。但在“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振兴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支撑下,全年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6.8,比上年提高4.9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2841元/人,增加 27366元/人;实现税金总额32.29亿元,增长17.0%。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2.65亿元,增长2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31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下降8.6%。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4.17万元/人,提高5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36.51亿元,增长18.7%;农村投资完成67.06亿元,增长26.2%。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29亿元,下降28.2%;第二产业投资90.03亿元,增长14.7%,其中工业投资87.15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投资145.19亿元,增长22.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2.52亿元,增长41.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6个百分点。做为奥运协办城市,

我市在奥运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众多涉及民生的建设项目。全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完成27.87亿元,增长3.4%;教育投资完成3.28亿元,增长84.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完成投资2.41亿元,增长42.2%。市区主要道路延伸改造已接近尾声,热电联网二期工程、一中迁建、第一医院医技楼等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项目建设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城镇建设项目577个,增长22.5%。实施城镇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315项,累计完成投资144.48亿元,增长9.9%,其中新开工177项。山海关船厂造船设施综合技术改造、山海关港3.5万吨级泊位、烟草机械公司搬迁等项目进展顺利,首钢加工配送中心、耀华硼硅浮法玻璃生产线、新特科技年产120台(套)烧结机节能装置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运行平稳。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7029.96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2.3%,其中,铁路637.88万人次,增长10.1%;公路6384万人次,增长1.5%;航空2.87万人次,下降30.1%。货物运输量7573.0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铁路1680.45 万吨,增长22.5%;公路4864万吨,增长2.6%。港口生产持续发展,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5081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0.25万箱,增长34.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396.86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67.84公里。承秦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年内已完成立项。沿

海公路改建及102、205国道维修3项奥运畅通工程建成通车,完成投资4.4亿元,有效缓解了暑期交通压力。农村公路307.9公里新改建项目全面完工,新增通油路自然村26个。津秦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促进了全市铁路布局的调整。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2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32亿元,下降18.8%;电信业务收入6.11亿元,增长1.0%;移动业务收入13.71亿元,增长22.6%。全年邮政信函371.33万件,比上年减少34.7%。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7.2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45.50万门。固定电话户数82.06万户,新增1.49万户;小灵通电话用户17.4万户,减少0.7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9.79万户,新增20.8万户。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互联网用户累计达31.95万户,新增3.59万户。

由于奥运安保、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全市旅游业受到自“非典”以来的最大冲击。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44.7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8 %。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226万人次,下降18.8 %;接待入境游客达到18.73万人次,下降15.6% 。旅游总收入72.80亿元,下降16.8%;旅游创汇9974.5万美元,下降13.3%。围绕奥运旅游接待标准,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奥运旅游基础设施档次,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年末旅行社达14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8家、出境旅游组团社4家;星级饭店增至64家,海景假日酒店、秦皇岛大酒店荣升为五星级酒店,填补我市五星级酒店空白;旅游景区(点)40余家,A级景区21家,其中4A以上景区11家。荣膺“国际旅游名城”和“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市”,秦皇岛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增幅较上年提升了3.1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农村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全市县及县以上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94.87亿元,增长19.5%;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5.28亿元,增长29.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全面兴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7.04亿元,增长21.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66亿元,增长21.7%。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引导市场,小规模企业和个体户保持活力。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0.37亿元,增长15.7%;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136.94亿元,增长24.1%。限额以下小企业及个体户在活跃市场、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中,热点商品持续旺销,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0.3%、23.4%、21.8%、57.3%和109.3%。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粮油类、肉禽蛋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29.8%和30.5%。

市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共实施市场建设项目29个,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已完成投资4.08亿元。全市新建成昌黎皮毛交易市场、大世界古玩市场、山海关水产品交易市场,以及已经奠基的红星美凯龙高档家居市场等一批特色专业市场;新建了卢龙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山海关西关综合市场和彩龙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综合性市场;改造升级了五道桥、耀华、西大坑等一批农贸市场。全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

品交易市15家,成交额104.33亿元。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新建农家店560家,乡级配送中心8个。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0.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出口31.30亿美元,增长45.9%;进口18.72亿美元,增长34.2%。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13.5亿美元,增长44.1%,其中机电产品出口6.5亿美元,增长38.5%,占出口总额的20.8%。按出口市场结构看,对亚洲市场出口仍占较大比重,出口额达23.4亿美元,增长58.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4.8%;对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96.9%和25.1%。培育和扶持戴卡公司、华夏长城公司等7家企业成为全省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及深加工出口商品基地。全市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由22家增加到27家,出口额占全市的82.8%。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形势严峻,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1个,比上年减少12个,合同总投资5.16亿美元,合同外资额3.58亿美元,分别下降50.0%和 39.2%。

“走出去”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1项,合同金额245万美元,实际完成营业额2670万美元;派出劳务人员3172人次,增长2.3%。大力推进老挝矿业资源基地开发建设,重点支持鑫河钢铁矿业公司等企业在老挝开展资源开发,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家。

八、金融、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36.55亿元,比年初增长21.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0.87亿元,增长27.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2.07亿元,比年初增长7.8%。其中,中长期贷款311.28亿元,增长9.3%;短期贷款216.51亿元,增长1.8%;个人消费贷款95.63亿元,增长7.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13.8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546.7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8%和9.5%。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912.25亿元,现金支出1905.60亿元,现金回笼6.65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各类保费收入29.75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61亿元,增长77.9%;人身险保费收入23.14亿元,增长60.3%。保险赔款支出9.01亿元,增长58.3%。其中,财产险支出3.64亿元,增长43.3%;人身险支出5.37亿元,增长70.4%。年内新增保险公司7家,累计达31家。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52项;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励,14项成果获省科技奖项。根据国家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有16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服务

平台更加完善,新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1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全年专利申请量达759件,比上年增长8.1%,授权量达472件,增长12.1%。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17份,合同总金额1.45亿元,技术交易额1.24亿元。

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所,在校生13.4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2.29万人;普通中学196所,在校生14.52万人;普通小学615所,在校生16.9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788人;各类幼儿园190所,在园幼儿5.0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99.8%和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8.3%和68.4%,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6.59万名城市区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制定的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全市用于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6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稳步推进,全市共有市级图书馆1个,县(区)级图书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逐步铺开,全市共有5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村文化室和“新农村书屋”建设初具规模。1059个文化室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快速启动,已面向全市农村放映公益电影1.5万场。全市文化设施建设日渐完善,文化广场基本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图书大厦正式投入使用。玻璃博物馆已开工建设,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二期工程完工。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新年交响音乐会、大型话剧《立秋》、民间花会展演、元宵焰火晚会、戏剧票友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已有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9个项目被列入省级名录。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全市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46项,其中重点项目21项。

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全市75%的行政村接通了有线电视光缆,完成了城市有线电视网和四个县城及南戴河、黄金海岸旅游区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改造,有线电视数字化水平居全省前列。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59.8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2.56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2%,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为100%。

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27个,其中,医院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乡镇卫生院75个,疾病控制中心5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门诊部1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473人,其中,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5145人,注册护士3737人。拥有医疗床位10786张,其中,医院床位7669张。初步形成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新建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新设置审批了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农合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市各县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179.95万人,参合率达到90.17%,筹集资金近1.6亿元。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圆满完成了奥运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任务。

以2008奥运年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坚持“以竞赛为中心、以场馆为基

础”,扎实推进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场馆运行机制。配合全市各部门,圆满完成了奥足赛协办工作,秦皇岛赛区成功承办了8支男队和6支女队参加的12场比赛。全民健身运动再掀高潮,“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2008秦皇岛市全民健身节历时6个月,全市各行各业共有2000多个单位,100多万人参与健身节活动,创造了建国以来我市活动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面最广、群众反响最好的一次全民性群众体育运动。不断加强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有安装成规模的健身路径254条。竞技体育实力全面提升,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5枚、银牌46枚、铜牌35枚。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85.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4万人,增长0.9%。其中,市区人口81.81万人,增加1.21万人。年内出生人口3.42万人,出生率12.03‰,比上年提高1.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69万人,死亡率5.95‰,上升0.3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08‰,上升0.9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64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消费支出9648元,增长11.0%,其中食品类支出3338元,增长14.5%;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144元,比上年增长27.6%;农民人均纯收入5068元,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96元,增长8.8%。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4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92平方米,增长0.6%。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展平稳。年内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8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6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6%,控制在省下达4%的目标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人数分别为36.08万人、10.30万人、28.64万人、48.70万人、27.45万人和28.5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61万人、0.33万人、0.45万人、4.45万人、2.06万人和3.57万人。全面完成企业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月人均增加142.58元,调整后人均养老金达到每月111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50万人,占应参保人数90.9%。全市有3735名参保居民享受到了报销待遇。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提高。全市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6.24万人,全年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10105.3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7.99万人,全年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4325.5万元。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有37个,床位3388张,收养2450人;社会福利企业61个,安置残疾人员1096人。救灾救济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共安排使用救灾资金915万元,有效地保障了灾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慈善济困工作运行良好,捐助网络不断健全,全年慈善协会共募集善款3950万元,全市129个救灾捐助中心、站点共接收救灾捐助款5932.78万元。相继开展“向南方冰雪灾害地区献爱心捐款”和“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捐助”活动,全市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共接收向地震灾区捐款 9078.86万元。福利事业保障水平有新提高,2008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为全市筹集公益金1540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污染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实施污染减排“71030”工程,确定7个县区、10个乡镇、30个企业作为污染减排管理重点,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全部关闭了石门寨地区16家小水泥企业,困扰我市多年的“北尘”污染问题得到解决。形成污染减排能力的项目共43项,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19项,二氧化硫减排项目24项。初步测算,全年COD和SO2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10.5%和9.1%。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2天,优良率为96.2%。加大投入,改善水环境质量。积极推进“七河”治理工程。制定“七河”综合治理方案,规划4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5.53亿元。生态市建设起步良好。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双十”工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22起,比上年下降28.7%。事故中死亡178人,比上年上升10.6%;受伤319人,下降18.0%。直接经济损失473.3万元,上升27.4%。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结果,待统计局正式统计年报公布后,即以正式年报数据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7年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秦皇岛两大主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经济社会步入沿海强市建设的新阶段。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创新高。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83.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为近十年的最快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07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65.70亿元,增长13.5%,其中工业增加值234.47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39.80亿元,增长14.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4247元,比上年增长12.4%。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1.4︰38.9︰49.7。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达11.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2.5%,提高0.4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6.5%,超过预期控制目标3.5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高出4.7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5%,农村上涨5.9%。八大类消费品中,除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类价格下降外,其余六类消费品价格均为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7%。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较大,上涨8.7%,涨幅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涨幅提高2.5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稳中有升,上

涨5.8%。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上涨7.0%,非住宅上涨4.7%,二手住宅上涨5.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9%,其中饲料价格上涨6.5%,化肥价格上涨0.1%,农用机油价格上涨5.2%。 。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仍不够稳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尤其是低收入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投资增幅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市各级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与农村投入,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57.01亿元,增长9.3%;林业产值2.27亿元,增长16.5%;牧业产值68.54亿元,增长5.1%;渔业产值10.78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2亿元,增长7.1%。

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全市粮食总产量80.46万吨,增长2.5%。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

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造林质量不断提高。确定了实施“北封南造”的发展战略,科学规划绿化远景,全面启动“绿色秦皇岛”建设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133公顷,零星植树400万株,育苗6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4%。2007年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桂冠。林果产业化扎实推进,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

途径之一。全年干果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板栗产量1.27万吨,增长17.6%;核桃产量0.22万吨,增长7.0%。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到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8.3万千瓦,增长4.6%,其中,农用拖拉机49791台,联合收割机90台,机动脱粒机11788台。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1.11万公顷,机播面积5.23万公顷,机收面积3.27万公顷;农村用电量11.32亿千瓦小时,增长44.7%;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61万吨,增长5.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45万公顷,增长0.1%。加强了“路、水、电、医、学”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电话、通电,通汽车村数比重上升到98.4%,通有线电视村数比重上升到73.8%;自来水受益村数比重上升到3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56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8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50.71亿元,增长20.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3.25亿元,增长9.1%。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对全市工业起主要支撑作用的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完成89.79亿元和80.13亿元,增长13.8%和20.8%。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8.56亿元,增长16.9%。粮油食品、玻璃、金属压延和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完成增加值136.47亿元,增长19.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4.2%。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55.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3%。在68种主要产品中有43种产品产量实现了增长,占63.2%。

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指数为187.4,比上年提高51.7点;实现利税69.07亿元,增长1.9倍,其中利润41.48亿元,增长6.8倍,创历史新高;税金27.59亿元,增长47.1%。

建筑业生产继续提高。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9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3.66亿元,增长1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在结构优化中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99.26亿元,增长13.5%;农村投资完成53.14亿元,增长46.3%。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7亿元,下降9.8%;第二产业投资77亿元,下降8.1%;第三产业投资120.08亿元,增长34.4%。工业投资76.85亿元,下降8.0%。其中制造业投资65.45亿元,下降7.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9.12亿元,下降29.2%。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显现,高耗能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其中钢铁行业投资完成13.75亿元,下降66.0%,电力、热力投资完成8.18亿元,下降31.0%。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33.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0.68亿元,增长21.4%;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3.79亿元,增长1.8倍。

项目建设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施城镇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 289项,累计完成投资131.51亿元,其中新开工197项。富士康秦皇岛科技园全面启动,山

船重工百万吨造船、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中粤浦项马口铁、紫竹药业、中集集团半挂车等一批生产性大项目开工建设,上海然硕特殊设备及配件生产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917个,施工项目1121 个,竣工项目64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7.6%。当年新增固定资产90.05 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8.1%。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运行平稳。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6875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4.3%,其中,铁路579万人次,增长26.7%;公路6287万人次,增长2.5%;航空4.11万人次,增长5.5倍。货物运输量7576万吨,下降1.5%,其中铁路1371万吨,下降6.5%;公路4739万吨,增长5.6%。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快增长,全年完成24743万吨,增长21.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0万箱,增长50%。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382公里。全年实施干线公路新改建项目5项,完成投资4.95亿元。年内完成农村公路工程875公里,完成投资1.88亿元。新增通油(水泥)路行政村232个,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境内沿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民航机场、承秦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62亿元,增长18.5%;电信业务收入6.06亿元,增长3.5%;移动业务收入11.18亿元,增长15.9%。全年邮政信函568.90万件,比上年减少26.4%。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3.2万门。固定电话户数80.57万户,

新增0.53万户;小灵通电话用户18.19万户,新增1.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8.99万户,新增41.99万户。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互联网用户累计达28.36万户,新增5.87万户。

旅游业发展形势平稳。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接待国内游客1510万人次,增长7.3%;接待入境游客达到22.18万人次,增长11.2%,其中俄罗斯游客5.02万人次,增长32.5%。旅游总收入87.50亿元,增长12.3%。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加强。年末旅行社达12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8家、出境旅游组团社4家;星级饭店增至61家,其中四星级9家;旅游景区(点)增至43家,A级景区19家,其中4A以上景区8家。成功举办了秦皇岛首届旅游节、中国昌黎干红葡萄酒节、中国山海关国际长城文化节、山海关首届国际烟花艺术节暨烟花艺术作品大赛等大型活动。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活跃。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及物价水平持续走高的双重因素推动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态势,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地域看,城乡消费市场整体走强,县及县以上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63.06亿元,增长18.7%;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5.08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全面兴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0.91亿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84亿元,增长16.5%。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强力领涨,实现零售额54.97亿元,增长26.0%。

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中,热点商品持续旺销,金银珠宝类、服装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68.3%、57.6%、83.2%和29.4%。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粮油类、肉禽蛋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29.6%和22.1%。

市场建设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年内全市启动市场建设项目20个,完工项目8个。投资额千万元以上的大型市场建设项目5个。卢龙县冀东商贸物流中心和山海关西关两个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投入试运营,昌黎皮毛交易市场、洋洋古玩城成为冀东最大的专业市场。全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14家,成交额77.27亿元。“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有1091个村庄的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超市服务,农村商品销售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积极创新营销方式,提升经营业态,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新的经营模式成为扩大销售、激活消费的新亮点。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出口21.45亿美元,增长9.4%;进口13.95亿美元,增长49.6%。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9.4亿美元,增长28.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7亿美元,增长25.8%,占出口总额的21.9%。按市场结构看,对亚洲市场出口仍占较大比重,达14.7亿美元,增长4.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8.5%;对欧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分别为2.1亿美元和0.5亿美元,分别增长31.6%和69.7%。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40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4011万美元,增长27.7%,全市各县区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批外资项目33个,比上年减少2个,合同总投资10.32亿美元,合同外资额5.88亿美元,分别增长12.4倍和14.2倍。引进战略投资者取得突破,成功引进富士康科技园、嘉里集团、香格里拉酒店等项目。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24项,合同金额44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4%;实际完成营业额3681万美元,增长2.8%;派出劳务人员3100人次,增长2.6%。至年末,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8个。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收入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65亿元,增长28.0%。其中税收性收入33.38亿元,增长32.3%。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2.34亿元,增长30.5%,其中用于教育的支出增长21.8%,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0.1%,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增长53.0%,用于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4.3%。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51.32亿元,比年初增长17.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5.88亿元,增长10.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37.75亿元,比年初增长18.5%。其中,中长期贷款292.17亿元,增长27.7%;短期贷款220.97亿元,增长7.5%。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各类保费收入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2亿元,增长24.8%;人身险保费收入14.44亿元,增长30.8%。保险赔款支出2.54亿元,增长41.1%。其中,财产险支出2.25亿元,增长63.0%;人身险支出0.29亿元,下降30.9%。

九、科技和教育

大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69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253项,比上年增长42.1%;10项成果获省科技奖项,创我市获省科技奖项历史新高。全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经省科技厅认定的有效期内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29家,159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1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服务平台更加完善,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1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全年专利申请量达702件,比上年增长6.2%,授权量达421件,增长39.4%。技术开发与转让活动更加活跃,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29份,增长37.0%,技术交易额1.74亿元,增长1.6倍。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至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所,在校生12.6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2.29万人;普通中学205所,在校生14.78万人;普通小学645所,在校生17.4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5%;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829人;各类幼儿园175

所,在园幼儿4.82万人。全面启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实施新机制改革涉及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827所,免除2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4万多名贫困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1310名贫困寄宿生享受到生活补助,全年为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4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全市基层文化站91个。公益电影下乡活动扎实开展, 在“公益电影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中,出动放映队42个,放映场次361场,观众达14万人次。全市文化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集图书借阅、艺术辅导、影剧演出、博物展览、学术研究、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广场落成投入使用,市图书大厦正在建设之中,美术馆、玻璃博物馆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启动。

广播电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广播人口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全市70%的行政村接通了有线电视光缆,有线电视用户达52.16万户,入户率55.4%。

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 1160个,其中,医院8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个,乡镇卫生院74个,疾病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门诊部2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29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694人,其中,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6089人,注册护士3973人。拥有医疗床位10690张,其中,医院床位7612张。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

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覆盖率分别达60%和40%。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参合农民148.28万人,参合率达82.5%。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年内启动运行了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实现医疗急救的统一指挥、协调联动。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近1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0%。竞技体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至年末全市有专职教练员88人,共建立体育训练基地10个,基层县区训练网点7个,从训运动员达到3千人以上。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7枚、银牌41枚、铜牌45枚。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83.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8万人,增长1.0%。其中,市区人口80.61万人,增加1.72万人。年内出生人口3.05万人,出生率10.81‰,比上年提高0.5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59万人,死亡率5.65‰,上升0.2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 5.16‰,上升0.31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78元,比上年增长16.6%,人均消费支出8693元,增长18.8%,其中食品类支出2915元,增长18.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832元,比上年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4480元,增长16.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46元,增长19.6%。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3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73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保险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2%,控制在省下达4%的目标范围以内;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新增2.3万人,新增劳务输出4.9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到23.82万人,新增1.58万人;机关养老保险参保职工已达7.7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4.25万人,新增4.0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4.98万人,新增6.2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5.4万人,新增4.9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8.19万人,净增0.09万人。积极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年末已参保登记5.1万人。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3.74万人,其中,城市低保6.41万人,农村低保7.33万人。为确保困难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市政府出台了妥善安排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的实施办法,加大了对低保群体的补助力度。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有74个,床位2495张,收养1730人;社会福利企业50个,安置残疾人员894人。救灾救济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共筹措救灾资金1069万元, 救济灾民贫困户8.46万人次,使灾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得到了较好保障。慈善济困工作运行良好,捐助网络不断健全,全年慈善协会共募集善款453万元,全市118个救灾捐助中心、站点共接收救灾捐助款134.4万元。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为民解困事业的强大后盾和资金保证。2007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8029万元,比上年增长13.5%。

2006年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发展,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全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步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7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92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218.59亿元,增长14.1%,其中工业增加值191.44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281.05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比重为12.6∶38.2∶49.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0443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618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7%。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4.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783人,其中“4050”等困难人员再就业4333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27.66万人,比上年增长2%。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7.5万人,累计转移5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1%。

价格总水平涨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1.8%;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1.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3%,涨幅回落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回落7.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4%,其中新建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6.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其中化肥价格下降2.1%,农用机油价格上涨24.4%。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资源供需矛盾有所加大,就业再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实现稳步增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农业产值42.91亿元,增长2.0%;林业产值1.78亿元,增长4.0%;牧业产值53.03亿元,增长25.6%;渔业产值10.58亿元,增长30.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5亿元,增长15%。

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4.87万吨,创近八年以来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0.3%。多数农牧渔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态势。

表1 主要农牧渔业产品产量 指 标 粮食 #夏粮 秋粮 棉花 油料 蔬菜 水果 猪出栏 牛出栏 羊出栏 肉类 单 位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百头 百头 百只 吨 848682 103503 744901 1659 72829 2128523 549961 22951 2092 9029 280888 0.3 -10.1 1.9 5.1 1.0 5.9 9.4 2.6 13.2 7.1 4.7 #猪牛羊肉 禽肉 禽蛋 奶类 水产品 #海水 淡水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224456 43696 97257 61633 202115 196965 5150 2.9 -1.2 -4.4 8.4 18.0 18.4 3.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生态市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突出抓了荒山、荒地、荒滩、沿路、沿河、沿海和环城绿化。当年造林面积9499公顷,零星植树413万株,育苗866万亩。全年干果产量1.32万吨,比上年增长21.6%,其中板栗产量1.08万吨,增长25.6%;核桃产量2046吨,增长6.8%。

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266万千瓦,增长10.4%。大中型拖拉机1871台;联合收获机66台;机动脱粒机11634台。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99.61千公顷,机播面积44.72千公顷,机收面积28.8千公顷。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年内新增龙头企业6家、中介服务组织1家,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家,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59.4%;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3.8%,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用电量7.8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4%。化肥施用折纯量11.96 万吨,增长0.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4.36公顷,增长0.8%。农村“路、水、电、医、学”和环境整治建设加快推进,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基本达到村村通电话,通汽车村数比重上升到 97.3%,通有线电视村数比重上升到71.6%;自来水受益村数比重上升到36.6%。

三、工 业

适应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0.01亿元,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40.55亿元,增长6.9%。股份制工业增加值56.88亿元,增长18.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66.37亿元,增长19.1%。大中型工业增加值102.26亿元,增长17.9%。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5.48亿元和104.53亿元,分别增长3.3 %和21.3%。全年工业用电量49.66亿千瓦时,增长17%。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支柱行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制造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制造业增加值11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食品工业、机械工业、玻璃建材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大主导行业完成增加值101.76亿元,增长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7%。其中机械工业实现增加值37.78亿元,增长21.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25.53亿元,增长39.7%。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新产品产值4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在列统的5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34种,下降的有22种。

表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小麦粉 食用植物油 配混合饲料 亿千瓦小时 万吨 万吨 万吨 22.87 39.98 22.69 15.6 28.4 15.6 66.96 -4.6 啤酒 葡萄酒 化学纤维 万吨 万吨 万吨 16.78 7.26 6.11 15.72 323.95 2386 29.30 110.37 457 3.78 -12.3 17.7 1.4 -1.0 1.4 9.0 65.3 18.7 -8.5 -37.6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水泥产量 平板玻璃 日用玻璃制品 成品钢材 黄金 铝材 万吨 万重箱 万吨 万吨 千克 万吨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落。受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工业品售价下跌以及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下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6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产品销售率99.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3.8,提高4.6个点;实现利税22.65亿元,下降20.1%,其中利润6.76亿元,下降5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54亿元,增长35.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31亿元,增长45.2%。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7%;第二产业投资85.09亿元,增长163.2%;第三产业投资88.94亿元,下降8.3%。工业投资83.5亿元,增长161.4%。其中制造业投资70.62亿元,增长242.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2.88亿元,增长23.7%。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7.72亿元,增长55.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6.6亿元,下降59.7 %;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8.54亿元,增长1.1%。

项目建设投资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施工项目359个,新开工项目268个。其中计划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47个,完成投资共计93.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3.4%。在全市投资增加额中,有67%以上的投资是靠项目建设拉动的,项目建设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0.5%,是推动今年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点大项目建设投资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先行者,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明显。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209个(不含房地产),项目建成投产率为 58.2%;新增固定资产 51.2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 40.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分城乡看,城市市场零售额118.74亿元,增长14.2%,农村市场零售额49.07亿元,增长14.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4.35亿元, 增长13.8%,以86%的份额占据主导地位;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3.03亿元,增长18.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92.88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批发业158.70亿元,零售业34.18亿元,分别增长62.8%和29.2%。以住房、汽车、信息通讯、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金银珠宝类、石油及制品类和汽车类等重要商品的零售额分别增长17.9%、56.7%、32.5%、24.4%和22.2%。

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12家,成交额63.87亿元。以现代经营方式为主的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较快。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继续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8.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出口总额19.6亿美元,增长6.5%;进口总额9.33亿美元,增长12.7%。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4%,占出口总额的18.9%;工业制成品出口18.15亿美元,增长8.6%,占总额的92.6%;加工贸易出口2.13亿美元,增长29.2%,占总额的10.9%。对北美洲和欧洲市场的出口分别达到3亿美元和1.6亿美元,增长90%以上;对亚洲国家的出口仍占绝对比重,出口总额14.09亿美元,占71.9%。有3家工业企业产品出口突破亿美元,有23家企业出口超过千万美元。龙头企业的增多不仅提高了外贸企业的出口规模,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发展竞争力。

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提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6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66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创自1984年对外开放以来的最高点。年内新批准外资项目35个,比上年减少20个,新批准项目总投资、合同外资额(包括增减资)分别为7722万美元和3868万美元,比上年分别下降92.0%和93.3%。年内新注册三资企业34家,比上年减少33.3%,其中有增资行为的企业有15家,比上年减少3家;新注册企业项目投资总额为544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8%。外商投资在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比为5∶94∶1。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85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579万美元,增长52.9 %;新派出人员3021人次,年末在外人数1595人。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个。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9.42亿元和9.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16.4%。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6597万人次,货物运输量595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5.5%;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3亿吨,增长19.2%。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253公里。全市投资3.38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及一般干线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835公里,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682公里,新增通油路村222个。全市有9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65公里沿海高速公路全线施工,进入加快建设阶段。

邮电通信业持续较快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收入7.2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37亿元,电信业务收入 5.85亿元,分别增长2.7%和5.2 %。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6.83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7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3万户,新增1万户;小灵通电话用户17.04万户,新增2.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7万户,新增1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22.49万户。 国内国际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4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接待境外游客19.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旅游总收入77.94亿元,增长13%;旅游外汇收入1.02亿美元,增长19%。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完成全部财政收入66.54亿元,占预算的111.2%,比上年增长1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32亿元,占预算的121.7%,增长25.4%。其中营业税完成10.96亿元,增长26.3%;企业所得税完成1.8亿元,增长23.5%;个人所得税完成1.37亿元,增长2.5%;契税完成2.22亿元,增长3.4%。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财政支出74.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5.62亿元,增长26.2%。 基金预算支出18.81元,增长82.3%。全年农林水气象支出2.29亿元,增长12.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87亿元,增长14%;医疗卫生支出2.18亿元,教育支出9.07亿元,科学支出0.07亿元,分别增长32.1%、12.4%和18%;基本建设拨款2.79亿元,比上年下降0.4%;企业挖潜改造资金0.69亿元,增长31.4% 。

金融总体上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09.89亿元,比年初增加84.87亿元,比上年末多增24.2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2.89亿元,比年初增加33.51亿元,比上年末少增11.4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98.34亿元,比年初增加40.78亿元,比上年末多增37.4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38.79亿元,比年初增加71.51亿元,比上年末多增37.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3.05亿元,比年初增加19.79亿元,比上年末多增11.68亿元。

表3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企业存款 居民储蓄存款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短期贷款 #工业贷款 商业贷款 农业贷款 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 中长期贷款 #消费贷款 6631 2207555 626494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财产险收入2.98亿元,寿险收入11.05亿元。赔付额1.80亿元,比上年下降12.6%。其中财产险赔付1.38亿元,下降11.9%;寿险赔付0.42亿元,下降15%。

-24273 473771 118964 -78.5 27.3 23.4 4387860 2030471 687466 258724 423678 715084 197882 251062 -45462 -4966 19.5 10.8 57.5 -14.9 -1.2 7098941 1983396 4328889 848745 407766 335140 13.6 25.9 8.4 绝对数(万比年初增加比年初增元) (万元) 长(%)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加快调整教育结构布局。年内全市13所普通高等院校招生4.17万人,在校学生12.5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1.9万人;普通中学218所,在校学生16.52万人;小学764所,在校学生17.1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9%。全市现有各类幼儿园106所,在园幼儿4.44万人。全市5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59人。

科技创新创业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科技工作坚持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88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78项,比上年增长5.3%。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经省科技厅认定的有效期内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3家,158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1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服务平台更加完善,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1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7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出市级科技进步奖53项,发放专利补助176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发射台2座,电视发射台5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超过50万户。通过建设新的传输线路,全市已有66%的行政村接通了有线电视光缆,城市区60%以上的用户具备了双向传输条件。一批文化设施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8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8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8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19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6408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45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580人,注册护士2685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24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714人。乡镇卫生院75个,床位1116张,卫生技术人员2015。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全面启动2008年奥运会足球比赛秦皇岛赛区筹备工作。积极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市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全力完成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参赛任务,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全市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获金牌20枚、银牌27枚、铜牌31枚。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80.5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78.88万人,分别比年初增加1.89万人和1.2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88万人,出生率为10.30‰;死亡人口1.52万人,死亡率为5.45‰;净增人口1.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5‰。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356元,比上年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320元,增长7.1%,其中食品支出2464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19.98平方米。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648元,比上年增长12.1%。

表4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微波炉 2006年 消费品名称 单位 2006年 台 44.06 照相机 架 43.50 电冰箱 排油烟机 淋浴热水器 洗衣机 彩色电视机 影碟机 家用电脑 台 96.36 空调器 台 90.53 固定电话 台 76.61 移动电话 台 97.42 健身器材 台 130.20 助力车 台 59.05 摩托车 台 41.33 家用汽车

台 40.17 部 84.07 部 158.91 套 1.74 辆 18.12 辆 37.51 辆 5.98 农村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3832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3元,增长7.5%。其中食品支出832元,增长4.5%;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05元,增长29.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增长3.1%。

表5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 位 微波炉 电冰箱 抽油烟机 热水器 洗衣机 彩色电视机 #接入有线电视网的 影碟机 台 汽车(生活34.90 用)

辆 2.24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家用计算5.51 机 50.41 组合音响 10.20 照相机 13.06 空调机 82.86 固定电话 台 3.26 单位 数量 套 13.67 架 台 7.14 3.67 部 66.33 部 82.86 辆 53.67 台 106.33 移动电话 台 63.67 摩托车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24万人、40.18万人、28.1万人、20.46万人和18.73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3%、2.8%、1.3%、2.6%和11.9%。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5.94亿元,增加2.76亿元;支出14.51亿元,增加0.73亿元。企业退休人员中有6.48万人实行了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6.5%,其中社区管理率达到75.2%。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76万人。

继续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进一步巩固 “应保尽保”成果。城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210元,四县城镇低保标准统一调整到160元。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58万人。其中,城镇低保6.10万人,农村低保2.48万人。专项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试点县区由上年的4个扩大到8个。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成效显著。市慈善协会募集善款624万元,全市接收救灾捐款110万元;福利彩票销售15881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全市敬老院67个,床位2115张,收集中供养1501人。社会福利企业84个,安置残疾人员1280人。

注:1、本公报2006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5年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努力克服煤电油运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综 合

国民经济实现健康较快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96.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调整后)由上年的15672元增加到17920元,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51.27亿元,比

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95.49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249.52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0.3%、39.5%和50.2%。我市入围2004“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居第32位。“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

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涨幅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0%。食品类价格上涨2.8%,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涨幅回落7.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2%,其中化肥价格上涨14.4%,农用机油价格上涨21.7%。

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初步建立,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开发就业岗位,精心实施再就业民心工程。年末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27.86万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新增就业4.8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2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0.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粮食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总量过剩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矛盾凸显。

农 业

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恢复。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82.1∶17.9调整为84.0∶16.0。粮食播种面积233.61万亩,比上年增长3.2%,是1999年以来首次恢复增长;粮食总产量达84.59万吨,比上年增长6.6%,是2000年以来的高产年;油料播种面积32.68万亩,下降11.4%,总产量7.21万吨,减少3.1%;棉花播种面积2.53万亩,下降12.8%,总产量

1579吨,减少15.3%;蔬菜播种面积52.78万亩,增长3.1%,总产量201.08万吨,增长3.2%。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达到26.82万吨、10.17万吨和4.52万吨,分别增长16.5%、12.4%和17.7%。林业、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868公顷;水产品产量17.14万吨,增长12.1%。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85.1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40.6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5%;农村用电量81451万千瓦时,增长15.5%。

工 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7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 26.74亿元和100.28亿元,重工业增长22.8%,轻工业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48.73亿元,增长15.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9.62亿元,增长20%。食品、机械、玻璃和金属冶炼四个支柱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8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5%。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为98.7%。工业企业用电43.71亿千瓦时,增长17.9%。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新产品产值40.40亿元,比上年增长0.4%。出口产品交货值52.41亿元,增长29.7%。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小麦粉增长6.1%,日用玻璃制品增长19.1%,成品钢材增长22.2%。

工业企业效益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2.93亿元,比上年下降15.1%;亏损企业亏损额5.64亿元,增长20.7%;企业亏损面40.8%,扩大7.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势明显。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9.94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o8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