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11-05 14: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认知理论的案例体现与理论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初步形成了阐释人类心理机能的社会认知理论。在1986年出版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一书中,班杜拉系统总结了其社会认知理论思想。

社会认知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人性假设。三元交互决定论是: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在班杜拉看来,心理机能就是人的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等)、行为以及环境这三种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人是由外部环境、内部主体性因素及过去与现在的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的产物。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学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有效地解释了行为发生机制,道出了人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人所遭遇的社会环境,人自身的认知,人自己的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道德表现,三者的现实处境及相互作用导致了现今道德失范行为的彰显,所以那些认为道德失范行为可以通过教化予以消除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不能因为道德失范现象的反复出现或严重化就过度谴责道德教育和管理。从马加爵的案例我们可以有所深化理解。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于2004年杀了四名室友,造成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一时间报道纷纷扬扬,但认真去了解马加爵案的背后——我们会发现他所遭遇的社会环境,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三者交互作用,决定了马加爵的社会道德表现。

从社会环境来说,马加爵出生在一个沉闷的家庭,贫困的传统农民家庭,在马加爵的成长环境里,每个人都安分守己。马加爵的父亲与儿子沟通十分有限,他希望儿子快乐,却很少说出口??马加爵从小就与父母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对于他的内向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除了家庭环境,上了高中之后,他的外表变化给交友带来一定障碍。他的身体在高中变得很粗壮,脸型由圆成方,嘴唇变厚,眼睛深陷,额头外凸,显得有些凶狠,而且很少露出笑容,给人难以接近的印象。于是,大多数人只是跟他表面上过得去,从不深交。本身的不善言辞,更使得他在高中几年与女同学的谈话少得可怜。无论从马加爵的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这些都为他的性格缺陷埋下伏笔。

同时,就像很多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穷困而产生自卑心理一样,马加爵也被这种情形所改变。同学们很少见到他打荤菜,他总穿着旧衣裳——随着逐渐的成长,马加爵自卑的自身认知使得他躲开集体的圈子,逐渐远离同学。马加爵开始消沉,直到一次突然的离家出走,后结束这场出走风波之后,他犹如醍醐灌顶,一改高中几年浑浑噩噩的生活,发了疯地恶补以前拉下的课,而凭着最后这半年的努力,他竟然考上大学,而且成绩排在班上第四名。实际上,从这里不难看出,他用成绩继续掩盖着他性格上的某些缺陷。此即为三元交互理论中的认知理论的有所体现。

上了大学之后,大一时,寡言少语的马加爵试图改变自己孤僻的个性,融入大学的文化。他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说,看其他同学幽默地开玩笑,他有时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情况越来越糟糕。他开始怀疑一切,变得有些神经兮兮,而且脾气越发暴躁乖戾。马加爵的这些行为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可

以说环境影响了他之后的行为,同时也影响着他的认识。环境、认识与行为三者交互,互相影响为他最终残忍杀害四名室友埋下了伏笔。

“马加爵事件”的发生绝不只是因为单纯的口角,马加爵一直以来因为环境、认识与行为各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性格缺陷,从与同学的口角之争作为导火索,引发了这一惨剧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此事的发生是必然的——即使没有当初的口角之争,马加爵因为三元交互作用也会引起一场道德示范行为的发生。无论是毁灭他人还是自我毁灭,这都是看似偶然之中的必然。

由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内涵,更加注重环境、认识与行为的影响。建立更和谐有益的环境,提高认识的客观和积极性,同时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身规范。避免惨剧的再次发生。不再把视线单纯集中在外部表征,而应该关心人的心理等内部因素。

2. 社会认知理论的另一基本假设是,人具有主体性能力或意向性能力的假设。社会认知理论假设人类具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认为人类不仅是环境的消极反映者,而且还是环境的积极塑造者,“人们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应性的机体,而且还是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的和自我反思的”。该假设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通过认知,人们也控制着他们的行为。这不仅影响着环境,而且也影响着主题自身的认知、情感和生理状态。因此,人的能动性是其主题性因素(认知的、情感的、生理的等)、行为和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又对这三者有着能动性作用。 体现人的能动性或意向性的能力包括:(1)人有符号表征能力。 人能将各种信息以符号化的方式加以接受,所以在电子信息化时代所提供的各种符号环境中,人们才能超越直接环境的界限,充分利用替代学习,获得新知识。(2)人具有预先思维能力。 人类的绝大多数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或目标导向的,是受预先思维指导的。通过认知表征,想象的未来能作为当前的原因而发挥作用。(3)人有自我反省、分析评价其思想和经验的能力,即自我反思能力。 人不仅是行动的主人,同时也是自身能动性的考察者。他们反思自己的效能、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以及所从事事业的意义,如有必要,将作出相应的调节。(4)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所谓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主体性因素,如计划、预期等来激活、指导和调控自己的行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这种机制使个体能做出自我导向的改变,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5)人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替代学习和亲历学习。 人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替代学习,但认知等主体性因素参与的亲历学习同样很重要。亲历学习是指从亲身经历的行为后果或从个人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得到的学习,它包含着以认知为基础的自我调节的学习,而不同于传统学习论中强调的通过行为结果的强化而自动起作用的机械学习。

通过这些认知,我们可以在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方面得到更好的应用。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行为能力的认知、评价,具有多维性、多结构性,但是自我效能具有高度领域性特征,是情景化的,个体对不同领域、不同任务或情境中的自我效能判断是不同的,难以存在绝对普适性的一般自我效能概念。因此,它可以预测特定的行为发生与变化。自尊也是以自身为参照对象的自我认知评价,但自尊是个体对自身有价值品质的一种自我判断,以及伴随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她是个体对自身各方面有价值品质的综合评判结果,与个体所持有的价值标准有关,会产生相应的价值体验。从而可以认识到,自我效能中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判断和评价是一种自我概念;自我效能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自我价值感,从而提高自尊。

参考文献:①埃尔伯特·班杜拉. 社会学习心理学 .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②李利娟. 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看:道德示范行为发生的必要性 ③百度百科 . “马加爵事件” ④网络 . 自我效能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o8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