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更新时间:2023-09-21 16:52: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财政支出,是指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程度存在着差异。财政收入和政府产出成本因素成为制约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GDP和人口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作用不明显,但其对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文教科卫支出规模具有显着影响。随着财政支出模式和支出重点的转变,人均GDP、人口和教育支出和卫生方面的支出等因素对财政支出发挥主导作用。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及研究假设 (一)经济发展因素

经济发展,是社会财富不断增加,进而使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这为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可能。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相应地水源、税基不断扩大,增加了税收收入;其次随着经济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财富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是个人交纳的各种税收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是政府通过聚结债务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成为可能。 (二)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活动范围等。当一个国家发生战争或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时,财政支出规模将超常扩大。从整体结构看,一般情况下权力集中的单一制国家,其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一

些,相反会低一些。从政府工作效率看,如果工作效率高,则用于政府运转的经费开支会相对低一些,反之就要相对高一些。从政府活动范围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使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相应带动了财政支出规模的日益增长。 (三)经济体制制度因素

经济体制不同,政府职能也不相同,是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存在差异。我过在稽核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范围是大而广的,相应地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比较高的。从一些重要的经济制度上看,如,在社会保障制度商若实行高标准、高福利制度,则财政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必然要相对地高。 (四)社会因素

各种社会性因素,如,人口、教育、卫生、社会救济、城乡差距等都会对财政支出规模发挥重要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决定了政府用于举办义务教育、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支出需求是非常重要,而这些都是影响我们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文中采用财政收入、GDP、人口、教育方面支出和卫生方面支出五个指标来进行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支出的因素,相关指标定义如下:

Y:财政支出

X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收取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X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X3:人口,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庞大的人口也对中国财政支出产生巨大的压力。

X4:卫生支出,是指我国财政支出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 X5:教育支出,是指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方面的支出。 根据对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产生的都是正影响,那么我们可以推断所设定模型中的参数估计值符号都大于零。据此假设,我们可以进行下面的具体分析研究。

二、样本收集

本文搜集了从1990年到2008年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人口、卫生以及教育方面支出的数据,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 年份 Y X1 X2 X3 X4 X5 财政支财政收GDP(亿人出(亿入(亿元) 元) 元) 2937.1 3149.48 3483.37 4348.95 18667.82 21781.49 26923.47 35333.92 口卫生支教育支(亿) 出(亿出(亿元) 11.4333 747.39 11.5823 893.49 元) 548.7 617.8 1990 1991 1992 1993 3083.59 3386.62 3742.2 4642.3 11.7171 1096.86 728.7 11.8517 1377.78 867.8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5792.62 6823.72 7937.55 9233.56 5218.1 6242.2 7407.99 8651.14 48197.85 60793.72 71176.59 78973.03 84402.27 11.9850 1761.24 1174.7 12.1121 2155.13 1411.5 12.2389 2709.42 1671.7 12.3636 3196.71 1862.5 12.4761 3678.72 2032.4 12.5786 4047.50 2287.2 12.6743 4586.63 2562.6 10798.18 9875.95 13187.67 11444.08 89677.05 15886.5 13395.23 99214.55 18902.58 16386.04 109655.17 12.7627 5025.93 3057.0 22053.15 18903.64 120332.68 12.8453 5790.03 3491.4 24649.95 21715.25 135822.75 12.9227 6584.10 3850.6 28486.89 26396.47 159878.34 12.9988 7590.29 4465.9 33930.28 31649.29 183217.40 13.0756 8659.91 5161.1 40422.73 38760.2 211923.50 13.1448 9843.34 6348.4 49781.35 51321.78 257305.60 13.2129 11289.50 7065.35 62592.66 61330.35 300670.00 13.2802 12218 10449.63 注:数据来源 1、Y:《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8 2、X1:《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8 3、X2:《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8 4、X3:《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8 5、X4:《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8

三、模型估计

下面将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并确定最终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1、通过散点图初步判断各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Y与X1

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02000040000X16000080000Y

Y与X2 Y与X3

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X3YY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11.011.512.0X412.513.01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o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