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简介

更新时间:2024-05-24 14: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巍山简介

在彩云之南,在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大理,同时镶嵌着中华民族文明王冠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即: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是大理,另一座就是巍山。两座名城仅仅相距50公里,珠联壁合,交相辉映。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大理州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北连大理市;东接弥渡县;南接南涧县,并以漾濞江为界与凤庆县相邻;西与漾濞县、昌宁县隔漾濞江相望。全县国土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27%,坝区占6.73%。总耕地面积29.5万亩,人均耕地1.06亩。巍山县属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8℃,年降雨量800毫米。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最高海拔3037米,最低海拔1146米。全县辖南诏、庙街、大仓、永建4镇和巍宝山、紫金、马鞍山、五印、牛街、青华6乡,83个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1344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30.97万人。共有23个民族,汉、彝、回、白、苗、傈僳为世居民族,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3.2%,有彝族10.3万人,回族2.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

巍山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属滇国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109年)设邪龙县。唐代,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南诏国前四代王在巍山建都。宋代设开南县,元、明、清时期,先后设置蒙舍千户所、蒙化府、蒙化路、蒙化州、后复升为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设蒙化直隶厅。民国元年设蒙化府。民国三年改设蒙化县。解放初期,仍设蒙化县。1954年改名为巍山县。1958年建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巍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00余处,馆藏文物近3000件,有国家、省、州、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其中国家级2处(巍宝山长春洞和山龙 山于图山城址)。明清人文蔚起,从明成化至清光绪年间,共有23名进士、220名举人,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文献名邦”。1994年巍山县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完整地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几乎可与山西平遥古城相媲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巍宝山,曾经是南诏国第一代王细奴逻的耕牧之地,是全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彝族同胞寻根祭祖的圣地。曾为茶马古道重要驿站、民国时期以大马帮而闻名的永建东莲花村,2008年10月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在宗教、古建筑、饮食、回族风情习俗等方面都保存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东与弥渡县交接附近的隆庆关,历史上曾经是茶马古道和西南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鸟类迁徙的通道,是名副其实的“鸟道雄关”。巍山还是文化部命名的民间扎染艺术之乡和省文化厅命名的彝族打歌之乡。彝族打歌舞姿粗犷豪迈、热情奔放,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族“高台社火”、彝族“二月八节”和“青云彝族文化传统文化保护区”也都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巍山是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内风光秀美,风景名胜荟萃,旅游资源丰富。流经云南境内的国际性河流红河,发源于巍山永建镇北部,使巍山有了“红河之源”的美称。巍山民族风情浓郁,彝族火把节、祭祖节和回族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等,各富特色,精彩纷呈。巍山小吃久负盛名,地方特色浓厚。火巴肉饵丝、一根面、卷米粉、豆粉、青豆米糕、蜜饯、咸菜等,以及回族清真风味,深受欢迎。

2009年,巍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相关旅游推介机构组织的评选活动当中,又分别获得了“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的殊荣和“发现中国魅力小城”综合金奖。

近年来,巍山县坚持“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文化立县、旅游兴县、和谐安县”的发展战略,以巩固和发展烤烟、工业、畜牧、林果和旅游五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项目和产业发

展为支撑,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抓实干,全县上下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谐、生产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局面。

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六张名片”

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非常关心、重视巍山的发展。州委刘明书记多次到巍山调研,并针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好的意见。刘明书记强调,巍山要以旅游为突破口,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打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为大理旅游第二次创业作出应有贡献。刘明书记把巍山的形象品牌简明扼要地概括为“南诏古都、彝祖故里、道教圣地、鸟道雄关、红河之源、和谐回村”,并对精心打造“六大品牌”专门作了具体指示和要求。 (一)南诏古都 唐朝初年,六诏兴起,巍山为蒙舍诏之地,因地处六诏之南,故又名南诏。据史料记载,公元649年,南诏始祖细奴逻在巍山建立了大蒙国,自号奇嘉王,从此开创了南诏国的基业。 公元738年,第四代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帮助下,完成统一大业,并将都城迁到大理太和城。皮罗阁励精图治,开疆扩土,南诏国成为与唐王朝共存250多年的边疆地方民族政权。到公元902年,南诏国灭亡,传王位13代,其中在巍山经营四代,历时90余年。南诏国最强盛时,其疆域包括今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广西一部分,势力达越南、缅甸、老挝部分地区。

巍山不仅是南诏古都,同时也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最长的地区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巍山沿袭元制为蒙化州,推行土司制度,任命彝族首领左禾为土知州。此后,巍山彝族左氏承袭蒙化土知府一直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先后承袭17世,历任知府18人,时间长达514年,是云南土官承袭制度最长的一家土府。

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城池形如棋盘,城方如印,24条街和18条巷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棋盘式”城池布局。位居古城中心的拱辰楼,原为古城北门,南北面分别挂有“魁雄六诏”和“万里瞻天”横匾,笔力遒劲,气势雄伟,充分显示了文献名邦的历史底蕴。它与南边的星拱楼遥相呼应,成为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巍山古城曾经是茶马古道滇藏段中重要的枢纽之地,这座曾经被岁月的尘埃遮蔽了的高原小镇,充满了无可复制的性格、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巍山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凝聚了苍茫岁月的文明。民间传统工艺、名特小吃丰富。巍山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和云南省命名的“彝族打歌之乡”。集吹、拉、弹、唱、诵为一体的南诏古乐古朴典雅,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文明的见证。巍宝山朝山盛会、彝族祭祖、“二月八”等古老习俗和白族接三公主活动从南诏时期开始传承至今。古朴悠远的巍山--南诏的古都,正以其独特的风采绽放着美丽。 (二)彝祖故里

彝族是最早生活在巍山的土著民族。两汉时就在巍山定居,《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邪龙县昆明夷”的记载。公元649年,蒙氏部落首领细奴逻当上蒙舍诏诏主,建立大蒙国,因地处六诏之南,故又名南诏。公元738年,第四代王皮罗阁“奉大唐为正溯”,在唐王朝的帮助下,统一了六诏。巍山成为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南诏国历经十三代王,共254年,与唐王朝相始终,是彝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是彝族的先民。巍宝山南诏土主庙是公元714年、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向唐王朝请封,为纪念第一代王细奴逻(赦封巡山大土主)而修建的。古庙的神威,使这里从此便有了彝族祭祀祖先的活动,1200多年来从未间断。南诏土主庙2006年底维修扩建完工,总投资725万元。在2007年3月26日召开的彝文古籍协作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

倡议,把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定为全国800万彝族寻根祭祖圣地,并将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定为祭祖主祭日。 (三)道教圣地

巍宝山位于巍山县城东南面约10公里处,是全国道教名山之一。据史料记载,巍宝山在汉代就有孟优(孟获之兄)道士在山中传教。清代巍宝山道教发展到鼎盛时期,道观香火最旺,成为道教丛林。很多道士进入巍宝山隐居修炼,收徒传教。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二十多座道教宫观,依山就势,合理地分布在前山和后山,组合成一个完整而庞大的道教建筑群,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长春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峰峦叠翠,古木苍天,花繁草茂;古寺林立,布局巧妙,工艺精湛。山中地涌青霞,花放异彩,古人认为山中有宝气,故名巍宝山。巍宝山不仅是道教圣地,还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天然的植物宝库和动物乐园。巍宝山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艺术精湛高超的古建筑群、神奇秀美清幽的自然风光,还待您慢慢品味,共同分享。 (四)鸟道雄关

鸟道雄关位于巍山县城东约20公里处的隆庆关,它是茶马古道和西南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千百年来候鸟聚集迁徙的通道。关口至今仍保留的“鸟道雄关”石碑,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刻,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唯一一块关于“鸟道”记载的石碑。每年仲秋,候鸟们从遥远的北方飞到这里。每当夜幕降临,隆庆关浓雾缭绕,以星辰为航标的鸟群迷失了方向,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浓雾缭绕的山丫口盘旋打转,互相碰撞,各种婉转凄切的鸣叫声响彻云霄,形成著名的“鸟吊山”奇观。鸟道雄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起了国际鸟类协会的重视。

1997年9月25日至10月8日,国际鸟类研究会在鸟道雄关召开,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鸟类研究专家、学者来到“鸟道雄关”进行科学考察。会后,将鸟道雄关确定为“云南鸟类环志第一站”,随后每年都在这里进行鸟类环志活动。“燕来雁往欢聚雄关歌盛世,鸟走莺飞相逢鸟道话春秋”,“鸟道雄关”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片净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五)红河之源

红河是云南省唯一一条跨国际的河流,发源于巍山县永建镇米鹿么村,全长1200多公里,流经大理、楚雄、玉溪、红河进入越南由北部湾注入太平洋。红河孕育了古南诏国的文明,催生了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在红河源头的旁边竖立着一块刻有 “大红河源、额骨阿宝”的石碑。在彝族话里“额”是水之意,“骨”是弯弯曲曲,“阿宝”则是父亲的同义语,连起来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父亲河。红河从巍山发源孕育,流经巍山69公里,经过九曲十八弯与富饶美丽的田园风光相融在一起,充满了诗情画意。 (六)和谐回村

巍山是滇西回族的主要聚居地,据史书记载,早在元明两朝时期,就有大批来自中亚、西亚的回回人来到云南大理巍山,他们从事香料珠宝贸易,在繁荣商贸的同时,也传播着东西方文明。经过了七百年的生息繁衍,全县共有回族村寨21个,分布在永建镇18个。巍山回族全民信奉伊斯兰教,这里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浓郁,构成了一幅文化和谐的美丽图卷。特别是2008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东莲花村,至今保存完好的角楼有5座,古民居22院,其中民国三十年建成的马家大院最具代表性。这些古建筑群多采用“六合同春”布局,角楼林立,重门深院,“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等建筑工艺十分精湛,无论是照壁还是雕花,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和谐并存、水乳交融。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圣纪节、开斋节等伊斯兰传统节日在每个回族村寨,体现出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回族婚礼习俗、丧葬习俗等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油香、树皮、馓子、牛干巴、乳扇、清真糕点等传统清真食品美味可口,多年来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巍山的回民十分善于经

商,他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广大兄弟民族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建美好祥和家园。

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

城内有巍山古城、古街、古楼、古民居、文献广场和茶马古道石碑、文华书院、玉皇阁、萧公祠、等觉寺及双塔、东岳宫、明志书院(原称崇正书院)、北社学、南社学、文昌书院、文庙、县衙、蒙阳公园。

境内有大量的古塔、古桥,如等觉寺双塔、圆觉寺双塔、文笔塔、封川塔、登龙桥、 崇化桥 、永济桥 、 永春桥、封川桥、锦溪桥等。

有全国道教名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彝族祭祖圣地巍宝山,巍宝山有山门、南诏土主庙、文昌宫、灵官殿、玉皇阁、青霞宫、三皇殿、观音殿、魁阁、斗姥阁、三清殿、道源宫、财神殿、培鹤楼、三公主殿、长春洞等宫观殿宇。有大小寺景区的玄龙寺、圆觉寺。 境内还有2008年10月被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村、有杜文秀起义遗址、有南诏建立的都城遗址山龙 山于图山城址、蒙舍城遗址,有天摩牙寺,有南诏汤池,有明末爱国诗人陈佐才石棺墓(奇人奇棺),有青华绿孔雀保护区等。

巍山特产有巍山蜜饯、扎染产品、草墩、兰花、清香油、“巍”字牌中成药、什锦咸菜、巍山牛干巴、青华绿茶、泡核桃、佛手柑、冬雪梨、树头菜、松茸及其他野生菌类。 巍山小吃最出名的有火巴肉饵丝、一根面、青豆小糕、凉粉、米线、豆浆油条、烧饵块、冰粉凉虾等。这些小吃常常使游人在巍山古城流连忘返。

充满希望的巍山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央及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励精图治,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县上下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一个山川秀美的巍山、一个生机勃勃的巍山、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巍山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3795万元,增长10.5%,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76058万元、45446万元和72291万元,增长6%、13.6%和1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9:24:37。完成财政总收入15456万元,增长11.0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92万元,增长26.2%;财政总支出61478万元,增长31.52%。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1725万元,增长12.0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9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6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1949万元和85669万元,比年初增长16.37%和38.4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8年下降4.9%。农民人均纯收入2166元。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亿元大关,达71703万元,增长30.04%。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9918万元。完成关巍公路建设投资17430万元、通达工程投资488万元、通畅工程投资2000万元,新修村组公路100公里。水利建设完成投资5624万元。五茂林水库通过省级整体验收,东山干渠一期和磨房箐、锁水阁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巍宝山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增、改善灌溉面积5.37万亩,解决了11.41万人、7.6万头大

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水利化程度达55.3%。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014万元。排除学校D级危房22192平方米,新建校舍10880平方米,改扩建49300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县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可研、初设通过省级审查,庙街和五印卫生院改扩建、永建和大仓中心计生服务所建设全面完工。小湾移民完成投资12500万元。涉及700户2658人的外迁安置和县内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搬迁后续工作及移民后期扶持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投资3654万元。广电网络县乡光纤连网和县城数字电视双向网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全县电子政务专网和县乡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8个村委会办公用房、5个乡镇司法所办公楼建设全面完成。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009年,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4579万元、增长12.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166元、增长10.48%。农业总产值达132070万元、增长10.2%,其中经济作物产值32700万元、增长2.4%。播种粮食作物39.52万亩,总产达13241万公斤、增长1.5%。兑现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家电下乡等强农惠农政策资金4279万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51万亩。烤烟生产首次实现“一县一品”,种植红大5.85万亩,收购量达22.4万担,烟农总收入和烟叶税均创历史新高,达17730万元和3505万元。生猪、牛、羊出栏分别达21.26万头、7.43万头和19.73万只,分别增长4.2%、2.9%和1.2%,畜牧业产值实现58308万元,增长10.6%。林产业发展迅速,新增核桃面积13.8万亩,总面积达58.34万亩;建设公益林8.4万亩,义务植树99.8万株,管护森林215.9万亩,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森林覆盖率达60.7%。

投资3010万元完成9个项目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866”建设任务,项目村脱贫致富能力增强。小康示范村建设完成投资1780万元,东莲花项目村建设全面完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盟石项目村建设顺利开展。重建、加固抗震安居房1050户,建成牛街、马鞍山和紫金3座35千伏变电站,改造一户一表1726户,沼气池、节能灶和太阳能推广取得新成效。163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已竣工26个。投资1022万元完成农业血防水改旱、基本口粮田和高稳产农田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新建改造农家店32个。发放扶贫到户贷款资金1200万元,扶持农户1501户。新增转移劳动力1906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9500万元。 服务环境明显优化,工业经济转稳回升

努力推进第二轮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工业经济实现止跌回升。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81万元,增长19.5%。完成工业增加值29520万元,增长7.3%。非公经济发展加快,完成增加值100774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52%。工业扶持力度加大,银政、银企合作有新进展,年内新增企业贷款2802万元。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投资11312万元。红大锑业公司完成技改并恢复生产,年产5万吨麦芽生产线、0.3万吨野生菌生产线和1.2万方木材加工生产线建设基本完成,歪角河水电站开工建设,华晶安厦公司燃料技改和扎村金矿生产线建设等项目积极推进,工业发展后劲大幅增强。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有效。编制了《巍山县工业园区规划》,五里坡工业小区和甸中农产品加工小区入驻企业达23家,永建工业小区规划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资源保护工作加强,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水平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成效,推广使用节能灯2.38万只,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稳步推进。 旅游基础不断夯实,品牌效应明显提升 古城保护提升工作力度加大。文庙片区保护性开发利用项目启动建设,古民居开发利用工作有新进展,“巍山小吃街”打造取得成效。巍宝山景区建设稳步推进,投资1145万元完成巍宝山公路改扩建及南诏土主庙风格整治工程。东莲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工作扎实开展。组建了巍山县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扶持旅行社工作取得新成效,旅游行业管理得到加强,服务接待条件不断改善。宣传推介工作成效明显。巍山自驾游线路推广取得新成绩,彝族祭

祖节、火把节、“魅力巍山摄影艺术展”、“建国60周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全国摄影展”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在“云岭大讲堂”推出《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巍山》专题讲座,录制并在旅游卫视播出了“魅力滇西———走进巍山”节目,参加首届“发现中国·魅力小城”评选活动并获金奖,巍山被省政府列为全省30个重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县之一。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增长42.45%,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3000万元、增长26.7%。 市政建设得到加强,城镇化步伐加快 附:

白族接三公主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到二月十三日,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都要到巍山接三公主。唐贞观时期,蒙舍诏在诏主细奴逻领导下日益强盛,白崖地区部落首领张乐进求为保持和乌蛮蒙氏部族的长期友好关系,把第三个女儿嫁给细奴逻做妻子,以后逢年过节,张乐进求的亲属都要到巍山接三公主回娘家。三公主逝世后,南诏王室先后在巍宝山和山龙 山于图山建了三公主殿,内祀三公主塑像,以示怀念。后来,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都要身着白族盛装,成群结对地先来到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和三公主殿,以诵经、打白族霸王鞭、对歌等形式举行祭祀活动。第二天,再到山龙 山于图山三公主殿举行规模更大的祭祀活动,先换下三公主身上的白族旧装,给她穿上一套新的白族盛装,然后给三公主敬献果品和斋饭。二月十三日早饭后,举行隆重的接三公主仪式,诵经后,由主持人宣布接三公主上马启程,由数名白族妇女,把三公主的旧衣服捧上马鞍,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白族群众兴高采烈地返回大理。返回时,每人带回一只树枝,挂在畜厩上,以保六畜兴旺。回家路上若遇上天阴下雨,他们则更是欢天喜地,认为这一年大理地区必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栽插结束后又送三公主回巍山。接三公主的民俗活动,从南诏时期开始直到今天,从未间断。 南诏洞经古乐

1988年8月,巍山南诏古乐团,千里迢迢出席了在首都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世界语科技学术会议,向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贵宾演奏了巍山洞经古乐,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录制《古乐逢春喜新生———介绍云南巍山洞经古乐》,用长达45分钟的专题节目连续播放。2007年11月,应韩国地乳茶会邀请,南诏古乐团赴韩国首都首尔市进行了七场古乐演奏会,古老的民族艺术,搭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祖节、火把节、“魅力巍山摄影艺术展”、“建国60周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全国摄影展”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在“云岭大讲堂”推出《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巍山》专题讲座,录制并在旅游卫视播出了“魅力滇西———走进巍山”节目,参加首届“发现中国·魅力小城”评选活动并获金奖,巍山被省政府列为全省30个重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县之一。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增长42.45%,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3000万元、增长26.7%。 市政建设得到加强,城镇化步伐加快 附:

白族接三公主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到二月十三日,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都要到巍山接三公主。唐贞观时期,蒙舍诏在诏主细奴逻领导下日益强盛,白崖地区部落首领张乐进求为保持和乌蛮蒙氏部族的长期友好关系,把第三个女儿嫁给细奴逻做妻子,以后逢年过节,张乐进求的亲属都要到巍山接三公主回娘家。三公主逝世后,南诏王室先后在巍宝山和山龙 山于图山建了三公主殿,内祀三公主塑像,以示怀念。后来,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都要身着白族盛装,成群结对地先来到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和三公主殿,以诵经、打白族霸王鞭、对歌等形式举行祭祀活动。第二天,再到山龙 山于图山三公主殿举行规模更大的祭祀活动,先换下三公主身上的白族旧装,给她穿上一套新的白族盛装,然后给三公主敬献果品和斋饭。二月十三日早饭后,举行隆重的接三公主仪式,诵经后,由主持人宣布接三公主上马启程,由数名白族妇女,把三公主的旧衣服捧上马鞍,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白族群众兴高采烈地返回大理。返回时,每人带回一只树枝,挂在畜厩上,以保六畜兴旺。回家路上若遇上天阴下雨,他们则更是欢天喜地,认为这一年大理地区必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栽插结束后又送三公主回巍山。接三公主的民俗活动,从南诏时期开始直到今天,从未间断。 南诏洞经古乐

1988年8月,巍山南诏古乐团,千里迢迢出席了在首都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世界语科技学术会议,向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贵宾演奏了巍山洞经古乐,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录制《古乐逢春喜新生———介绍云南巍山洞经古乐》,用长达45分钟的专题节目连续播放。2007年11月,应韩国地乳茶会邀请,南诏古乐团赴韩国首都首尔市进行了七场古乐演奏会,古老的民族艺术,搭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n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