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阅读理解B部分)

更新时间:2023-08-27 01: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无需积分,无需回复,只要你带宽足够大,你资料就足够多!大家网考研论坛http://www.77cn.com.cn/forum-28-1.html真正的全免费公益性考研论坛,等待您的光临!
声明:本资料由 大家论坛考研论坛http://www.77cn.com.cn/forum-28-1.html 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 http://www.77cn.com.cn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阅读理解B部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B部分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一、阅读理解B部分总体分析
(一)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根据2006年《英语考试大纲》修订部分的内容,阅读理解B部分现有三种备选题型(包括2005年增加的选择搭配新题型)。每次考试从这三种备选题型中选择一种进行考查。
备选题型有:
1.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2.在一篇长度约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给出。
3.在一篇长度约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二)试题特点
阅读理解B部分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连贯性、一致性、逻辑性等语篇、语段整体性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整体和微观结构。考生既要理解和掌握文章总体结构和写作思路,又要弄清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一新题型的增设,使文章长度从传统阅读理解中的400词左右增加到500~600词,大大增加了阅读的总量。这就要求考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还要能够准确的猎取文章的具体信息,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要义,尤其是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区分出论点和论据,并能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脉络层次。新题型考查重点从较低的语言基础知识即词汇和语法、句子的层次提高到段落和篇章这些较高层次的语言知识上来。因此,考生不仅需要了解文章的主干内容还要把握文章结构上的逻辑关系和整体布局,从而准确无误地将选项部分和
文章某个部分一一对应,并可以与空白处的上下文有机地衔接起来。
新题型更加突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在英语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有其表达上的语言规律和篇章结构上的层次安排,所以,如果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可以做到主题突出、段落层次鲜明、行文自然流畅、衔接手法多样、文字连贯,在做此类阅读新题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型时必然有所裨益。
(三)文章结构特点
要想准确迅速地解答阅读新题型,我们必须对英文文章的写作思路了然于心,了解并学习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知识,因为他们反映了新题型的出题原则。常见的英语篇章结构包括:
1.问题型: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者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讨论分析,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解答这一类型的文章,考生关键要抓住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这条主线。
2.议论型:提出论点 - 列举论据 - 得出结论
这一类型的文章与我们较为熟悉的议论文有很多共同之处,与问题型文章也不乏相似的地方。所以考生解答起来应该颇为容易。其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阅读这类文章,考生只要细心掌握哪些是论点,哪些是论据,结论又是什么即可。
3.立论/驳论型:提出观点 - 表示赞同 - 论证观点
提出观点 - 发表异议 - 驳斥观点 - 建立观点 - 论证观点
这类文章虽然与前两类文章有很多共同之处,但相比较而言,颇为复杂,同时也是考试中出现可能性较大的一种。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提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或者现象,接着作者阐述自己对此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也可能会涉及到大众的舆论)。在阐述自己看法的同时,作者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如果作者持赞成态度,就直接对它加以论证;如果持反对态度的话,则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充分论据证明。遇到这一类型的文章时,考生首要的任务就是通观全文,弄清楚其中哪个是作者的观点,哪个是作者要驳斥的观点,每个观点都有哪些论据作为支撑就基本完成了。由于这里面大多有明显的转折意思,考生可以去找一些提示语,比如:However/But/Nevertheless/As a matter of fact。这些词语常常可以作为作者观点和其他观点的分水岭。
4.因果型:结果/现象 - 原因/成因
这一类型的文章接近于说明文。文章大多以一种现象或者一种结果开篇,然后进一步探讨导致这种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或成因。(文章大
多围绕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领域展开)
了解新题型所考查的要点,在阅读文章时有意识地加强对文章写作思路和结构组织安排的理解,对迅速增强此类新题型的应对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考生可以在备考阶段选择文章,勾划掉几个重要句子,自己进行练习。
(四)解题线索
1.主题句
一篇英语文章总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体有个核心的观点或主题,每个段落又有其分主题,而文章其他部分都是通过举例、引用、列数字等说明或论证手段来详细阐释主题。因此,在解题时,关键要学会抓住主题或论点。或者根据主题或论点,选择相应的实例或引用的话语,或者根据所给的实例、引用的话语或数字,来总结归纳出与之相关的主题要点,从而选择相对应的论点或主题句。无论空格在何处,都要采取就近原则,通过空格上下文的信息线索找出主题。
2.关联词/短语
考生应熟悉英语文章中起到启承转合作用的关联词和短语,以便尽快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整体结构,为迅速找出正确答案打好基础。
转折however, yet, but, anyhow, anyway, nevertheless, while, whereas, instead, instead of;
并列、递进and, indeed, almost, even, similarly, like, besides, further, moreover, most important,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too, also, and then, again;
条件、让步if, only if, in spite of, despite, though, although, even so, even though, rather, after all, regardless;
原因、结果because, since, as, for, due to, so, therefore, thus, hence, in that,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as a consequence, so that, to this end;
比较、对比likewi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ame way, in comparison, in contrast, like, as, just as, conversely, on the contrary;
列举、举例first, second, etc.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next, another, finally, still, namely, that is, 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as an example, specifically, in particular;
时间关系before, after, until, till, meanwhile。
3.空白处的位置
空白处的位置可能在段首、段落中间、段未,但不会是文章的第一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是最后一句。如果空格在段首,则选择的内容要么是本段主题句,要么是连接前段和本段内容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如果空格出现在段中,则要联系该段的主题句解题;如果空格在段尾,则一般所选择的答案应起到一种总结归纳、下结论的作用,或者是对本段上文内容的补充说明。
4.特征词
特征词包括:代词、数字、词义改写词、逻辑关系词等。出现代词的选项往往不能放在首句。其次要注意指代成立的条件。如:it可指代单数名词或整个句子; they或them指代复数名词; one指代单数可数名词; that指代不可数名词或句子; this指代单数名词或句子。当选项中出现数字,尤其是时间年代时,
往往要注意与原文中年代的前后对应关系。选项中出现与原文同义改写的词越多的往往就是可选择项。逻辑关系词直接给出空格处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有利于考生作出判断。
二、新题型具体介绍
第一种备选题型是2005年新增加的题型,即Gapped text (选择搭配题或完形填句/段题)。这类题型虽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然是首次应用到研究生英语考试中来,但它在英语测试中已经是比较常见的题型,主要测试考生的阅读能力。所选择的文章强调统一主题,空白处的句子或段落也都是围绕着文章的主题大意而展开的。考生要根据全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将所给的段落准确地选择到其适合的位置。
(一)解题指导
题型由两个部分组成:主干部分和选项部分。主干部分是一篇有多处空格的文章,选项部分为多个句子或段落,要求考生将选项的内容与空格搭配,重新填入并使文章内容及结构完整。该题型中文章的长度和选项的数量在不同类型考试中是不同的,而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这篇阅读文章原文总长度约为500~600词,其中有5段空白处,文章后有6~7段文字,考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从中选择能分别放回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个选择答案。
(二)解题步骤
(1)先通读全文主干部分要点,了解文章内容大意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楚主干内容和结构上的关系和布局。可采用浏览式阅读法阅读全文要点词句、首尾段、每段首句以及独立成段的句子和文章中带转折词的句子等。在空白处考生可预测将要读到的内容。
(2)浏览各选项的内容,如果选项较长,可以将其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写在旁边。其中的难词生词一时还不能确定其含义可以直接保留其英语。这样既可以避免每次做题时都将所有选项的全部内容再看一遍,也可以迅速知道每个选项的主要意思。
(3)接着根据各个空白处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内容,分辨出选项部分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属于文章哪个部分,并可以与空白处的上下文有机地衔接起来。仔细研读文章中空白处的上下文,注意上下文中的某些语法、词汇、标点特征虽然会给出暗示,但考生应记住不能过分关注具体的细节,而要着眼于全文,通过文章内容线索、结构线索、逻辑线索(如时间、地点、因果关系、从属关系等)找出正确答案。注意两点:一是答题可以不按顺序,先做容易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攻克难的;二是不要留下空格不选,如果实在不知道答案可以先假设一个。
(4)然后用代入法,检查答案是否合理。将所有选择答案放回空白处,通读全文,检查文章内容上是否语义连贯合理、紧扣主题,语篇结构上是否通顺连贯、具有一致性、合乎逻
辑,写作思路是否清晰明了,格式以及用语是否恰当贴切,从而判断选择的答案是否基本正确。如果有时间的话,考生最后应记住检查一下没有入选的多余的句子或段落是否真的不适合填入任何一个空格。
(三)大纲样题分析(Sample 1)见2001年真题分析
第二种备选题是排序题,要求考生将所给的一组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段落排序,使其组成一篇条理清晰,内容连贯的文章。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各段时把握它们的中心思想,并将各段的大意整合,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
(一)解题指导
先通观全文,勿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留意体现逻辑关系的特征词,例如first, finally, of course, however等;由于这类考题没有多余选项,所以考生要从最有把握的入手,再对其他几项仔细推敲,确定最佳答案。
(二)解题步骤
(1)迅速浏览每个段落,重点放在首尾两句,概括出每个段落的大意。
(2)仔细阅读已经给出的首尾两段,推测文章的逻辑关系,确定文章结构类型。
(3)按照已推测出的逻辑关系将所给段落排序
(4)通读全文,检查段落排列是否合理
(三)大纲样题分析(Sample 2)见2002年真题分析
第三种备选题型实际上包含两种形式:根据标题选内容,或者根据内容选标题。这一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区分论点、论据,把握论点论据一致性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各个论点/观点的重点和含义,并能找出与论点一致的论据。
下面就两种类型的题目分别进行分析:
★信息搭配之根据标题选内容题型(匹配论据)。
(一)解题指导
这类型的试题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论点论据的一致性的把握。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中各个论点的含义和侧重点,然后从所给选项中选出支持这些论点的相应论据。
这种题型将论据从文章中剥离出来,要求考生将它们还原,与文中的论点相匹配,因此考生需要熟悉常用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举出实际而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物,把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得更加具体而明晰,从而使文章通俗易懂,具有说服力。常见的有典型举例法和列举法两种。前者用典型、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后者用多个细节对主题思想进行说明。
(2)因果论证法:通过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来阐释主题。可以是先因后果也可以是先果后因。
(4)比较法:用熟知的事物跟要说明的对象做比较,帮助读者理解该事物的特征。针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阐述。可以进行整体的比较,也可以逐项比较。比较类别有:一﹑同类事物的比较;二﹑不同事物的比较;三﹑同一事物本身先后情況的比较。
(5)分
类法:对于复杂的事物,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来进行分类。
(6)比喻论证法:为了把复杂的事物和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浅显、生动,往往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7)诠释法:一种详细解释概念的方法,通常在定义之后,利用诠释去补充定义之不足,使读者对事物既有概括性认识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又有具体性了解。
(8)引证法:引用一些有关资料、名言、研究成果等来充分说明要说的內容,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事物。
(二)解题技巧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1)缩小范围,划定重点。这类题型的阅读量包括文章和选项两部分,信息量特别大。如果考生分不清侧重点,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考生要先找出重点,即首段尾段,首句尾句,以及文章中的黑体字等。
(2)寻找同义或相似词汇。既然选项是为论点提供论据的,那么其内容必定和文章给出的各个分论点存在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扩展关系,补充关系等。无论它们是哪种关系必定有很多共同之处。而意义上的相近很容易带来同义词以及类似句型的运用。考生不妨从这里入手。这种词义或词汇的变换有以下几种形式:
同义词:pay more attention - focus on
词性转换: be brief - brevity is the best
句型转换:the casual friendliness of Americans should be interpreted neither as superficial nor as artificial - the tradition of hospitality to strangers tends to be superficial and artificial
此外,也应留意数字、地点以及其他特殊的专有名词。
(3)目的明确,要获取与主旨相关的主要信息。切忌在细枝末节上耽搁全面阅读。在大纲样题中可以发现,有些以黑体字形式出现的小标题,很容易被考生误解为分论点。事实上,这些小标题并不能等同于分论点或者是总结句,他们大多被作者设置用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者突出文章的某一个方面。因此,在答题的时候,不能匆匆忙忙地下结论,正确的做法是结合正文去理解小标题的真正含义和所指。
(4)仔细辨别选项。有相似选项的,一定要区分异同之处,切不可急于求成,抓住一两个相同词汇就匆忙做出答案。
(5)合理分配时间。考生应该在下面解题步骤中第二三步上多用些时间和精力,第一步和第四步依个人情况而定。
(三)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完成此类题型的第一步就是通读全文。考生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无需过于关注文章的细枝末节,只要迅速浏览一下,争取对文章有个大概了解。为了节省时间,考生可以把重点放在首段和尾段,以及个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从常理上讲,文章的大意和段落大意即主题应该在这两部分有充分的提示。在阅读过程中,尤其要注意
文章中的黑体字部分,这样在头脑中就可以形成对作者重点强调内容的一个初步印象为了防止在阅读过程中遗忘,考生可以用简单的词语对各个分论点进行概括总结。
(2)细读选项。此类题型大多是从六或七个选项中选出五个正确答案。因此,每个选项都不能忽视。考生应该注意比较各个选项尤其是相似选项的异同之处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必要的时候,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重点处做出标记。
(3)再阅读。这里所说的再阅读指的是对文章的第二次阅读,并在这次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和选项做出答案。考生可以根据头脑中对文章和选项的初步了解和自己的笔记,给要填充的文章部分和选项的关系作出一个假定的模式,将选项按这一模式放回到文章中。因为各个分论点之间大多是并列关系,这时候就可以锁定某一个具体的分论点,着重阅读与此分论点相关的解释和说明。既然选项内容是用来证明或者阐释分论点的,那么它与文章中已经给出的解释和说明部分在内容上和意义上应该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考生可以凭此确定答案选项。
(4)检查修正。不管时间充裕与否,考生都应该在做出答案后抓紧时间检查一遍。也就是对全文进行第三次阅读。这一次阅读考生可以只将注意力放在选项和与选项相关的内容部分,检查一下二者是否搭配得当。
(四)大纲样题分析(Sample 3)见2003年真题分析
★信息搭配之根据内容选标题(概括大意)
(一)解题指导
该类型的试题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文章各个段落的主旨的把握,即总结归纳段落大意的能力。试题要求考生阅读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该文章由若干段落组成。选项是对各个段落主旨的概括,而且选项数量通常多于段落数量。考生在宏观理解各个段落的基础上,为其选出合适的选项,相当于为各个段落选出小标题。
(二)解题步骤
(1)阅读选项。这类题型的选项通常是6 - 7个以小标题形式出现的简短的句子,尽管有一两个干扰项,但是不会浪费考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考生首先浏览一下各个选项,便可以初步推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了解到文章主要描述的对象或者主要谈论的话题。而且这些选项句子简短,也方便考生记忆。必要时,考生可以做些笔记,略去修饰词语记下关键词汇,诸如疑问词,动词,名词等。
(2)段落阅读。在步骤一中,考生已经初步推测出了文章的内容,现在在这一基础上迅速地通读全文,确定文章的话题和主旨。因为考试时间有限,所以不考的段落可以略去不看。对于所考段落的阅读应异常仔细认真,切忌瞻前顾后,因为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考生总结各个段落中心大意的
能力,与上下文并没有太多关联,考生可以逐段完成。在阅读各个段落时,应注意不要抓住某一段落逐字逐句的分析阅读,以勉浪费时间。正确的做法是先看首尾两句。英文写作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演绎法,即在段落或文章的开始提出主旨,接下来进行分析阐释。另一种是归纳法,基本结构是,先给出一系列的现象、例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子,然后分析归纳,总结出大意。而在这两种主要的写作方法中,演绎法又更受青睐。因此,考生应该重点看第一句,捎带阅读一下紧跟其后的内容,这样就能够看出首句与下文的关系,从而确定是否第一句就是段落的主旨句。如果不是,再看最后一句。如果首尾都得不出结论,再考虑阅读整个段落。找出段落大意之后,再与选项做比较,确定正确答案。
(三)解题技巧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技巧
(1)找出三个关键。三个关键的具体内容是:段落的关键部分,关键部分的关键句子,关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找出三个关键的过程也就是缩小阅读范围,找出段落主旨的过程。英语文章中的主题部分通常由比较复杂的句子体现出来,考生在阅读时应该看句子的主干成分,以及主干成分中的关键词语。
(2)辨认主题句。大量的研究发现,主题句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第一,一般疑问句不能做主题句。因为一般疑问句有肯定和否定两种答案,而主题只能有一个,所以考生遇到一般疑问句可以跳过去,把注意力转移到相关答案上。第二,举例子的句子不是主题句。一般情况下,文中的例子都是用来说明阐释文章主旨的,他们本身不能做主题。第三,特殊疑问句可能是主题句。特殊疑问句,尤其是How, What, Why等几个特殊疑问词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作为主题句有很大的可能性。如果段落中出现这样的句子,其他内容大多是围绕这个问题的回答或者评论。
(3)熟悉几种句型。第一,递进关系。在阅读包含not only, but also这类连词的句子时,重点放在but also后面。第二,让步、转折关系。考生在阅读含有表让步(如even if, although, despite that)的词的句子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主句上;而含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如however, but)的词的句子时,则注意力放在转折之后的部分。第三,宾语从句。在宾语从句中,表达观点和态度的从句往往是重点。
(4)重点词汇。在任何一个段落或者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汇都是重点词汇,应该予以重视。除了出现频率较多的词汇之外,以特殊形式出现的词汇,诸如黑体字,斜体字,括号里,引号里的字也不容忽视。
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1)个个突破。考生要明确考查目标,这类题型考查的是归纳总结能力,并非逻辑推理能力,所以重点应该放在各个小的考查点上,不要反复阅读全文。
(2)顺序问题。先将有把握的选项填好
,不要在拿不准的地方浪费时间。
(3)避免重复,转移为佳。选项不会是对原文的简单重复,大多是对原文的转译。考生应该避开反复的简单重复原文的选项。
(四)大纲样题分析(Sample 4)
Directions:
You are going to read a list of hea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dings and a text about plagiarism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heading from the list A-F for each numbered paragraph (41-45). The first and last paragraphs of the text are not numbered. There is one extra heading which you do not need to use. Mark your answers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
A. What to do as a student?
B. Various definitions of plagiarism.
C. Ideas should always be sourced.
D. Ignorance can be forgiven.
[E] Plagiarism is equivalent to theft
[F] The consequences of plagiarism
Scholars, writers and teachers in the modern academic community have strong feelings about acknowledging the use of another person's idea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the term plagiarism is used to label the practice of not giving credit for the source of one's ideas. Simply stated, plagiarism is “the wrongful appropriation or purloinning, and publication as one's own of the ideas, or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of another.”
41.
The penalties for plagiarism vary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In many universities, the punishment may range from failure in a particular course to expulsion from the university. In the literary world, where writers are protected from plagiarism by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laws, the penalty may range from a small fine to imprisonment and a ruined career. Protection of scholars and writers, through the copyright laws and through the social pressures of the academic and literary communities, is a relatively recent concept. Such social pressures and copyright laws require writers to give scrupulous attention to documentation of their sources.
42.
Students, as inexperienced scholars themselves, must avoid various types of plagiarism by being self-critical in their use of other scholars' ideas and by giving appropriate credit for the source of borrowed ideas and words, otherwise dire consequences may occur.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classifications of plagiarism as it is revealed in students' inexactness in identifying sources properly. They are plagiarism by accident, by ignorance, and by intention.
43.
Plagiarism by accident, or oversight, sometimes is the result of the writer's inability to decide or remember where the idea came from. He may have read it long ago, heard it in a lecture since forgotten, or acquired it second-hand or third-hand from discussions with colleagues. He may also have difficulty in deciding whether the idea is such common knowledge that no reference to the original source is needed. Although this type of plagiarism must be guarded against, it is the least serious and, if lessons learned, can be exempt from being severely punished.
44.
Plagiarism through ignorance is simply a way of saying that inexperienced writers often do not know how or when to acknowledge their sources. The techniques for documentation-note-taking, quoting, foo
tnoting, listing bibliography - are easily learned and can prevent the writer from making unknowing mistakes or omissions in his references. Alt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hough 'there is no copyright in news, or in ideas, only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m,' the writer cannot plead ignorance when his sources for ideas are challenged.
45.
The most serious kind of academic thievery is plagiarism by intention. The writer, limited by his laziness and dullness, copies the thoughts and language of others and claims them for his own. He not only steals, he tries to deceive the reader into believing the ideas are original. Such words as immoral, dishonest, offensive, and despicable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practice of plagiarism by intention.
The opposite of plagiarism is acknowledgement. All mature and trustworthy writers make use of the ideas of others but they are careful to acknowledge their indebtedness to their sources. Students, as developing scholars, writers, teachers, and professional leaders, should recognize and assume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document all sources from which language and thoughts are borrowed. Other members of the profession will not only respect the scholarship, they will admire the humility and honesty.
一、文章总体分析
本文是关于学术抄袭的说明文。该文章层次分明,先介绍什么是抄袭,包括给它下定义;接着说明对抄袭的惩罚,以及学生抄袭的三种类型;最后指出学术界人士应该避免抄袭。
第一段:给抄袭下定义。
第二段:介绍对抄袭的不同处罚。
第三至六段:用分类法说明学生抄袭的三种情况。
第七段:指出学术界人士应该尊重知识,避免抄袭。
二、试题具体分析
(一)迅速阅读选项,了解选项及文章大意。
这种题型的选项一般置于文章前面,表达简洁明了,容易理解。迅速浏览一下其大意后,可以推测出该文章的主要话题是抄袭。(选项翻译见全文翻译)
(二)阅读所考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概括所考查段落的主旨,可通过寻找段落主题句完成。
第一段给学术抄袭下定义。
(1)第41题所在段落即第二段说明了抄袭在不同情况下所受到的处罚。段首句是主题句。段中出现了penalty, punishment, fine, imprisonment, a ruined career等关键词表明了关于惩罚的各种形式。[F]项中consequences (后果)虽然是个中性词,但它可以概括所有的处罚类型,此外没有更合适的选项。
(2)第三段的首句指出,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明借用观点或者词语的出处,以避免各种形式的抄袭。这显然是A.项概括的内容。但这里考生匆忙之中也可能会选择B.项,因为该段的末尾作者提到了抄袭的三种形式,
即by accident, by ignorance, and by intention (偶然抄袭,无知抄袭,有意抄袭)。但是因为该段只是提到这三种抄袭形式,对它们做出确切完整的定义和分析的内容出现在下面三段中,因此B.项放在这里并不恰当。
(3)第四段解释了造成了偶然抄袭的原因。该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段前面部分用两个he may...平行结构的句子说明了抄袭者抄袭的种种原因。考生应该注意的是这段段尾有一个表示让步转折关系的连词although,转折后的内容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最后一句作者指出,如果吸取教训,这类抄袭行为可以免受严重的惩罚。只有D.项概括了这句话的内容。其中can be forgiven对应原文中的can be exempt from being severely punished。
(4)第五段作者主要讨论的是无知抄袭,以及如何避免此类行为。同样这一段落也以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结尾。同理,该句才是段落主题句。它提到,尽管除了信息、观点的表达之外,信息和观点本身并没有版权可言,但是当观点来源受到置疑时,作者仍无法为自己的无知辩护。换言之,也就是说仍应该注意观点的来源。选项为C.。该段虽然出现了ignorance一词,但不能因此就选择D.项。因为整个段落强调的是应该学会标注引用的来源。由此可见,考生不能因为出现个别词语而做出判断,而应该以各段主旨为依据。
(5)第六段中作者换用thievery, steal, deceive等多个表示盗窃的词语来说明抄袭这一行径,而且段落开始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最严重的学术盗窃是有意抄袭。因此[E]项最能概括这一段的中心内容。
三、全文翻译
现代学术界的学者、作家和教师对于承认引用另外一人的观点反应强烈。在讲英语的国家中,抄袭一词被用来指那些不指明所引用观点的来源的行为。简言之,抄袭就是不道德地剽窃或盗用他人想法或者想法的表达,并将其据为己有公之于众的行径。
抄袭的后果([F])
对抄袭的惩罚视情形严重而定。在许多大学,轻则某一门课程不及格,重则被学校开除学籍。在有国际版权法保护作家不受版权侵犯的文艺界,处罚小至小笔数额的罚款,大到监禁,甚至整个事业都会付诸东流。目前,通过版权法和来自学术界、文艺界的社会压力保护学者和作家是一个相当新的概念。这些社会压力和版权法要求作者在引用他人的原始文献资料时应尤为谨慎。
作为学生该怎么做?(A.)
学生,作为毫无经验的学者,在引用其他学者的观点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注明借用观点或者词语的出处,以避免各种形式的抄袭,否则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学生没有准确确认资料来源的情况中暴露出来的抄
袭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偶然抄袭,无知抄袭和有意抄袭。
无知可以被谅解(D.)
出于偶然或疏忽的抄袭,有时候是作者对于观点的来源不能确定或记忆的结果。这些观点,作者可能是在很久以前读到的,也可能是在某个已经忘记的讲座中听到的,或者是在和同行讨论中获得的二手的或者三手的资料。他也许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

很难界定此观点是否已经普及到不需要标明任何原始来源的程度。尽管这类抄袭也必须防范,但它是程度最轻的,如果吸取教训,可以免除严重的惩罚。
观点总是应该标明出处(C.)
无知抄袭简单地说是指缺乏经验的作者常常不知道该如何标注,何时标注自己引文的来源。一些技巧如资料笔记、引文、脚注、参考书目列表等,学起来是很容易,而且可以防止作者在参考中因为无知而犯错误。尽管除了信息、观点的表达之外,信息和观点本身并没有版权可言,但是当观点来源受到置疑时,作者仍无法为自己的无知辩护。
抄袭等同于盗窃([E])
最严重的学术盗窃是有意抄袭。由于自身的懒惰和愚钝,作者抄袭他人的观点和语言,并据为己有。这类作者不仅剽窃,而且绞尽脑汁欺骗读者相信自己所言是原始观点。人们常常用无道德、不诚实、冒犯无礼、卑鄙等词汇来形容有意抄袭这一行径。
与抄袭相对的是承认引用并对其作者表示感谢。所有考虑充分的、值得信赖的作家都会借用其他人的观点,但他们很谨慎地承认自己受惠于引文来源。学生
,作为正在发展的学者、作家、教师,以及一些专业领头人,应该认识到并承担自己对借用了语言或思想的所有引文来源的责任。这样,本专业的其他成员,不仅会尊重学问,也会敬仰谦虚和诚实。
多余选项翻译:
B.关于抄袭的多个定义
(五)大纲样题分析(Sample 5)见2004年真题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nm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