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版)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10 10: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走进旅游

主题一 我想去旅游 第一讲 旅游的定义

本节要点:旅游的定义旅游与旅行区别在于,旅游的必须是从常住地出

发且在一定时间内回到常住地,而旅行则可以是从任何地点出发且不要求回到出发地

一、 自学成果展示

学生分别展示自学效果。根据上节课所留作业,学生的展示内容分别为: 1、什么是旅游? 2、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二、自学指导

课程引入

根据刚才的自学成果展示,老师提问:

★同学们刚刚从家里来到学校,有很大同学可能是“长途跋涉”,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大家从家乡来到北京,我们的这个行为可以称作是一次“旅游”吗?

大家的意见好像不太统一,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在此老师先不告诉大家,等我们进行过本次的自学指导,同学们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自学指导

(一)、旅游的字义

旅游(Tour)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

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这个含义在现代英语中演变为“顺序”。后缀—ism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词根tour与后缀—ism和—ist连

在一起,指按照圆形轨迹的移动,所以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二)、旅游的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地扩展,所以,对“旅游”

这个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家对“旅游”的理解基本一致。 1、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 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3、其他相关定义

交往定义:19270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

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生活方式定义: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4、定义旅游的三要素

尽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术定义应当适用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

个领域,但是在涉及国内旅游时,这些定义并没有为所有的国家所采用。不过,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的要素: ——出游的目的 ——旅行的距离 ——逗留的时间

三、其他相关概念

1、旅行与旅游的区别

在日常的运用中,我们把旅游等同于旅行,其实旅游与旅行是区别又联系的两个概念: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

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除此之外,旅游与旅行最大的区别在于,旅游的必须是从常住地出发且在一定时间内回到常住地,而旅行则可以是从任何地点出发且不要求回到出发地。 2、旅游者

1963年,联合国国际旅游大会在罗马召开。这次大会是当时的国际官

方旅游组织联盟(英文名字的缩写为IUOTO,即现在的世界旅游组织,英文缩写为WTO发起的。

大会提出应采用“游客”(Visitor)这个新词汇。游客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所在国到其他国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访问的国家内获取收入的旅行者。游客包括两类不同的旅行者:

——旅游者(Tourist):在所访问的国家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且以休闲、商务、家事、使命或会议为目的的临时性游客;

——短期旅游者(Excursionists):在所访问的目的地停留时间在24小时以内,且不过夜的临时性游客(包括游船旅游者)。

从1963年开始,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了这次联合国大会所提出的游客、旅游者和短期旅游者的定义以及以后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提议,应该建立一个单独的游客类别。旅游者至少要逗留24小时,然而,有些游客外出游览但于当日返回了居住地,这些人被称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这类游客包括了不以就业为目的的一日游者、游船乘客和过境游客。短期旅行者很容易与其他游客区分开来,因为他们不在目的地过夜。

1963年提出的游客(Visitor)术语的定义仅仅是针对国际旅游而言,它也适用于国民(国内)旅游。

3、世界旅游日

世界旅游日 (World 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

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

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1979

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自1985年起,每年都确定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近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

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 2006 年:旅游让世界受益 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 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09年:“庆祝多样性” 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 ★总结 回答课前问题

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学们离开家乡来到学校学习是一次旅游,叫做“修学游”。

自学内容

请同学回去后自学:

1. 如何理解“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2. 旅游具有何种属性

第二讲:旅游的基本属性

本节要点:

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属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一、 自学成果展示

学生分别展示自学效果。根据上节课所留作业,学生的展示内容分别为: 1.如何理解“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2.旅游具有何种属性

二、自学指导

课程导入

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临清县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经媒体曝光以后,三地否认争“西门庆故里” 改打“潘金莲”牌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争夺名人故里的事件常有发生,与争夺像“曹雪芹、诸葛亮”等正面名人故里的战争不同,进来还发生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西门庆、潘金莲故里这样的事件。大家都知道后面两位不是“善类”,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地区争着给他们落户呢?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各地争抢名人是为了吸引旅游者,进而获得经济效益。我们也看到,很多地区在旅游的带动下,逐步脱离贫困。那是不是就是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呢?

自学指导

(一)、旅游的文化本质

1、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

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分析,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创造物。人总是生活在历史文化之中,文化是人的本性。人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实现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并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文化之于人,不仅具有外在的审美功能,而且还是“使人能够成为人”的基本条件。文化与人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从消费资源的属性分析,旅游资源一般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根据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人文资源正在取代自然资源成为旅游最重要的观赏对象。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将逐步淡出旅游市场,代之而起的将是以文化为构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新的旅游产业。

因此,现代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旅游者通过对自然环境、建筑、歌舞、节庆礼仪、餐饮住宿等外显形式的消费,获得内隐的文化所指,从中体验文化提供给人们不同于日常居住地的社会空间、身份的重新确认和文化认同。此外,从消费的角度来说,旅游消费的核心是文化符号,现代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就是文化符号的提供,因此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就是一种文化创意活动。综观国内外的旅游热点,无不是以文化符号取胜,既有鲜明的文化表现形式,又蕴含意义丰富的文化内容。

2、旅游是文化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旅游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内容和形式协调共进的过程。 其次,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继承和摒弃共同存在的过程。

此外,旅游对文化发展最直接的作用表现为,它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大众可以消费的商品,随之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在发挥旅游对文化促进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到,旅游自身的发展并不会带来对文化资源的自觉保护。因此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对保护文化资源的认识,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与文化双赢。对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以及那些早已退出我们社会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旅游的确是一

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因旅游业的兴起而遭遇灭顶之灾,也可能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带来传承和发展的机遇。

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关键是要保持文化资源持有者的主体地位。这个主体地位既表现在经济利益的获取上,也表现在文化的保护创造发展上。文化的保护创造发展都要以当地群众为主体,使保护创造发展的文化仍然是本来的文化,而不是仅仅为吸引游客生造出来的“伪文化”。

(二)、旅游的其他属性

1、消费属性

1)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活动对立统一的两大领域,纯粹地讲,前者是对生活资料的创造和积累,后者则是对生产成果的耗用。在大众旅游活动过程中,必然性地将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每一要素的发生,显然都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旅游在其全过程中既不向社会也不向旅游者个人创造任何外在的可供消费的资料,相反,却吞噬着旅游者以往的积蓄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如仅限于个人流连山水,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他也是在消磨本可以用于创造财富的生产时间。当然,由于旅游自身的特征使然,旅游消费与人们的日常消费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2)旅游消费与日常消费不同。

从时间维度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式消费”,两次消费的发生通常相隔较长一段时间;而日常消费是一种“连续性消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性发生。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在短短的旅游期间集中消费额度大,无理性消费成分较多;日常消费则是一种“溪流式消费”,理性色彩较为浓烈,凡事表现为精打细算,小进小出。从实际效用上说,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谋求精神上的欢娱;日常消费则主要是为了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所做出的购买行为。从实质上看,旅游消费也不可能完全超脱于一般性的日常消费,因为消费导向及意义的不同,旅游消费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现为对日常消费的畸变。

因此,对个人而言,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正在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在人类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为自身的生存需要奋斗了许多个世纪。只是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逐步增加,在基本生活需要解决之后,他们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现代社会人们除了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产生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享乐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反映人的本质的是人的需要;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种,从低层次需要到高层次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旅游则是满足人们社交需要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所以,人们在基本生活需要相对满足之后,拿出部分收入和时间进行这种较高层次消费的旅游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

2、休闲属性

1)旅游活动是一种休闲体验。

从主观上来讲,人们外出旅游旨在借助各种休闲活动来调节原有的程式

化生活。在旅游观览与体验过程中,自然天放的随意性和畅神自娱的目的性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短暂地进入一种相对自由状态,没有了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也无须劳作,真正达到了“身”与“心”的双重休整。旅游是生活的休闲阶段,是多种休闲活动的集合,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除了吃、喝、睡等满足生理需要的活动之外,所有其他活动,如观光、游览、聊天、购物、棋牌、健身等都具有鲜明的休闲性质旅游还是人们打发闲暇时间的一种积极手段。不同于其他的一些消闲方式,旅游既可以增长见识,又能够扩大社会交往,许多康体性质的旅游活动还有益于生命机体的调适,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用于旅游的闲暇时间必须具备一定的完整性,因此,人们的旅游行为往往集中于公休假日。

2)旅游活动多发生在自由时间。

在我国周末双休日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期,前者适宜于近程旅游休闲,后者则适合到较远的距离之外去体验异域风情。带薪假期是大规模推动度假旅游的有效措施。工作性质的不同,导致人们带薪假期的存在状态也有所不同。例如,教师的寒暑假就是一种典型的带薪假期形式;国家公务员的带薪假期则是一种福利,通常采取轮流制;而一般公司员工

的带薪假期更是具有随机性,取决于公司的效益和工作繁忙程度。传统节假日是人们另一种相对完整的自由时间形态,分布在一年中特定的几个时期,由于一般为时较短,又多有传统的节俗活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外出旅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节俗观念的日益淡化,人们利用传统节假日旅游的趋势明显增加。

3、社会属性

1)旅游活动扩展了人的社会交往范围。

旅游活动加快了人员、信息、物质和资本的流动,在这些人类本身和各种资源的流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促进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了解,能增进各地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在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事物、新的信息层出不穷,人们除了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了解外,也越来越重视社会交往的作用,通过交往拓展了解的途径,结交新友,增长见识,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旅游是实现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相互交往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首先,通过到异地的旅游,人们不仅可以亲身了解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社会面貌和风俗民情,而且在旅途中可以接触当地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居民,通过交往实现情感上的交流。 其次,在旅游中,人们还会接触到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度的游客,实现同当地居民以外更大范围的交往活动。最后,这种接触和交往是自由自在的,既不受地域、种族和信仰的限制,又不存有固定的偏见,因而这种交往是自然的、大方的、纯真的,气氛也比较轻松愉快,容易沟通彼此的思想感情,达到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目的。

2)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追求身心愉悦,获取最大的审美享受是每个旅游者的愿望。老子在两干多年前就把“辛美”、“至乐”即一种超然至上的美感、快感归结为游的最高旨趣,可以说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旅游活动审美主题最早的命题。在旅游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服务美??融为一体,审美需求、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贯穿于旅游活动全过程。自然界中的名山大川、峻岭奇石、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昏夕照、松柏竹梅??传统文比中的戏剧绘画、音乐舞路、园林建筑??乃至各种适应旅游者求新、求奇、求险而出现的娱乐活动,无不处处

洋溢着美、渗透着美,滋润着旅游者的心灵。就连烹饪,在人们追求美食、美饮中也成为一种艺术。

旅游者外出品尝菜肴,不仅讲究菜点本身的色美、味美、形美、技术美、意趣美,而且讲究伙食器具的造型美、质地美和饮食环境的优美.包括环境布置美、餐桌摆设美、宴席配乐美、服务美等。旅游活动中的一切,有的表现为静态美,有的表现为动态美,总之都审美化了。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之美、文化艺术之美和社会生活之美中,感受到万物存在与运动的意蕴,从而物我融合,景我融合,最终心灵得到慰藉。

4、经济属性

1)扩大国家外汇收入

就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来说,其最明显、最重要的作用是增加接待国的外汇收入。通常情况下,扩大国家的外汇收入有三条途径:一是贸易收入,指商品出口的收入;二是非贸易收入,指有关国际保险、运输、旅游、利息、居民汇款、外交人员费用等方面的外汇收入;三是资本来往收入,指对外投资和贷款方面的外汇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是非贸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因为国际旅游赚取的外汇是由旅游者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支出构成的,这种通过入境旅游者消费旅游商品而获取外汇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就地的“出口贸易”,其换汇成本远低于外汇商品的换汇成本,而且,旅游产品因其无形性和即时消费的特点,出口无须包装、储运和支付保险,也不用办理很多繁杂的进出口手续以及长时间等候对方付款。此外,由于国际旅游费的支付手段是外币,旅游发展还起着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外汇储备、弥补贸易逆差的积极作用。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

就国内旅游而言,其主要影响之一便是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笼速度和扩大货币回笼量。国家货币回笼的渠道主要有四条:一是商品回笼,即通过组织生产各种商品投放市场换回货币;二是服务回笼,即通过各种服务行业的收费回笼货币;三是财政回笼,即通过国家征收各种税款来回收货币;四是信用回笼,即通过吸收居民存款、收回农业贷款、发放国库券等手段回笼货币。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商品投放能力有限,难以及时扩大市场所需

商品的投入量,此时,采用服务回笼的方法,转移人们的购买趋向,鼓励人们多消费服务产品,不失为商品回笼的一种有益补充,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部分物化劳动,又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旅游业通过向旅游消费者提供各类旅游商品和服务,可以大量回收货币,其中既有商品回笼的货币,又有服务回笼的货币。

3)增加国民就业机会

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旅游业比其他行业具备更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不仅能为旅游饭店业、旅行社业和旅游交通运输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还可为众多关联行业造就新的工作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部门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直接地对客服务,因而比以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工业企业及高新产业具有更大的就业吸收空间,旅游业中就业岗位层次众多,很多基层接待服务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需进行较短时间的培训便可胜任,所以可为广大妇女和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4)提高区域经济水平

地区经济的不平衡是制约社会全面进步的一大瓶颈。旅游业的大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导向欠发达地区,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合作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由于先天的原因,许多旅游资源赋存丰富的地区同时又是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地区,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投入资金开发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对于尽快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使人民脱贫致富具有显著的作用。除了天赋的“扶贫”功能外,旅游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价值还体现在对乡村城市化的促进上,在城市边缘的一些乡村旅游区,旅游开发不但帮助该地留住了将要外迁务工的人员,而且将那些寻求工作与发展机会的外来人才也吸引进来,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基础设施的扩充使得这些非城市旅游地渐而初具城镇规模。 ★总结:

通过上述讲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

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属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自学内容

请同学回去后自学: 1. 旅游产生的时间

2.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3. 4. 5.

第三单元 如诗如画的旅游资源 主题一 探秘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 主题二 探寻中国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

主题三 千树万树梨花开——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四单元 引领时尚的旅游业 主题一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一、旅游业的概念

1、概念: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消费者各种需要的综合性产业。

2、构成:

从旅游活动的过程来看,旅游业有三方面内容:

(1)有关旅游“准备”的行业,如办理旅游问讯和预订业务的旅行社等;

(2)有关旅游“移动”的行业,如交通运输部门;

(3)与旅游“逗留”有关的行业,如旅馆业、餐饮业、景区景点等。

◎根据联合国《国际产业划分标准》,旅游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旅行社、交通客运部门和以旅馆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

◎我国把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

从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发展角度来看,旅游业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旅行业务组织部门、住宿接待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和各级旅游管理组织。

二、旅游业的作用

1、旅游业是旅游供给的提供者。

学者们认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供给可划分为五大类:自然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上层设施、交通运输和文化资源。这些大部分都由旅游业提供。

2、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

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组织一系列配套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客源。

3、旅游业为旅游活动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有了旅游业提供的便利服务,旅游者不必再为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而担心,他们的旅行以及在旅游目的地期间的生活和活动都由有关的旅游企业为其安排,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外出旅游,。

正是在这种便利作用的刺激下,才使得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

三、旅游业的特点

1、综合性的行业

旅游业既包括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农业、工业、建筑业等;又包括一些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海关、邮电、公安、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文化教育等。据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统计分析,直接和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工业部门达30余个,涉及108个门类。涉及的行业部门达个,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服务性行业

包括饭店服务(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交通服务、导游服务、代办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商业服务等。人们外出旅游除了必要的吃等外,化、花钱购买的主要是服务等非物质的产品。

3、劳动密集型行业

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标准,是其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具体数值:

由于旅游业的产品是以提供劳务为主的旅游服务,同其它行业相比,不存在销售成本或销售成本较少,从而使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所以旅游业被称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是国际上所公认的。正因为这样,世界各国都一致把旅游业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4、旅游业是敏感性行业

从旅游业内部看,旅游活动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联系紧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整个供给失调。

从旅游业外部看,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都可能对旅游业产生影响。所以,旅游业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如非典与旅游业。

小结:

作业:课本上45页第9、10题

课后反馈:

主题二 畅游天下的旅游社

一、旅行社定义和种类

(一)定义

◎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旅游业务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依法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从事招徕、接待旅行者,组织旅游活动,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

(二)特征:

(1)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2)是服务性企业,主要产品是服务。

(3)经营旅游文化性消费的企业(不同于演出公司)。

(三)种类:

1、西方国家旅行社的分类

(1)旅游批发商:是组合旅游产品的旅行社。它们以最低价格批量预定交通、住宿、旅游设施及景点等使用权利,并将其组合成整套旅游产品(旅游线路、项目和日程)后,以包价批发形式出售给旅游经营商。

根据法律规定,旅游批发商不与旅游者发生直接关系,不直接向公众出售旅游产品,不从事旅游接待服务。我国目前不存在此类企业。

(2)旅游经营商:通过自己的零售网点或代理商向公众销售旅游产品的旅行社。它们从旅游批发商手中购买旅游产品后,负责组织旅游团和具体接待服务。

(3)旅游零售商:是代理旅游经营商、交通部门或饭店等部门向旅游者销售旅游产品、交通票据或预定客房的中介组织,其主要工作是负责宣传、推销和旅行服务。

2、我国旅行社的分类

1996年以前分为一、二、三类(级)旅行社。(经营范围:一类招徕、接待海外旅游者;二类只是接待海外旅游者;三类只能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1996年以后分为国际、国内旅行社两类。

国际旅行社:

注册资金不少于150万元人民币。每设立一个分社增加注册资金75万。

国内旅行社:

注册资金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每设立一个分社增加注册资金15万。

其经营业务范围分为:

国际旅行社:

(1)招徕或接待外国旅游者和华侨、港澳台胞来中国、归国或回内地的入境旅游;

(2)组织中国公民赴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出境旅游(97年7月1日以后)。

国内旅行社:经营本国公民在国内的旅游业务。

组团旅行社(简称组团社) :

接受旅游团(者)或海外旅行社预定,制定和下达接待计划,并可提供全程陪同导游服务的旅行社。

接待旅行社(简称接待社) :

接受组团社的委托,按照接待计划委派地方陪同导游人员,负责组织安排旅游团(者)在当地参观游览等活动的旅行社。

二、 旅行社的作用

1、是旅游业各项产品的组织销售者

旅游销售是综合性的“捆绑销售”,旅游购买是整体购买,旅游者把全部费用一次性付给旅行社。旅行社又根据旅游者要求,把这些费用分配到旅游者游过的景点、住过的饭店、吃过的餐馆等。

2、是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媒介和协调者

有了旅行社和导游,旅游者省去了一切麻烦事,剩下的只有一件事“游”。

3、是旅游者顺利完成旅游计划的执行者

三、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

1、包价旅游

包价旅游是旅行社以一定价格向市场推销的成批量组合的旅行路线产品。它分为全包价和小包价两种。前者包括一次旅游活动的全部旅游服务;后者只包括其中主要的几项服务。

包价旅游通常以团体形式为主。按照国际上的行业惯例,所谓团体指人数至少15人的旅游团。根据我国旅游业中的现行惯例,作为团体的人数至少为10人。

2、散客旅游

非包价旅游是指旅行社根据旅游者需要按单项计价的旅游活动。主要对象是散客,所以非包价旅游又称散客旅游。

按照国际上的行业惯例,所谓散客指人数至少15人以下的自行结伴旅游者。根据我国旅游业中的现行惯例,指个人独自旅游或9人以下的自行结伴旅游者。

四、加入WTO后的旅行社业

在旅游业多年入世谈判中,旅行社一直是谈判的重点。谈判的基础是1999年由外经贸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制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出于保护国内旅行社的目的,在名义上开放大门的同时,实际上却为国外旅行社进入中国砌筑了一道高门槛。《办法》出台几年,照章审批成立的中外合资旅行社只有10家。因此,有关旅行社多年谈判的重点就是如何逐年降低这个门槛。最后谈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1)跨境交付———没有限制;

(2)境外消费———没有限制;

(3)商业存在———加入WTO时,符合条件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在中国政府指定的旅游度假区和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开办中外合营旅行社。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资控股。不迟于2005年12月31日,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旅行社。还有两个附加条件,A.主要从事度假旅游业务的旅行社;B.每年年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小结:

作业:旅行社的特点及作用?

课后反馈:

主题三 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分类、作用、特点 (一)分类 略

(二)旅游交通的作用

1、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l 19世纪初,火车和轮船的普及,直接导致近代旅游活动的产生

l 19世纪末,汽车的出现,导致近代旅游活动开始向现代旅游活动过渡 l 二次世界大战后,喷气式飞机在民航中的广泛应用,导致国际旅游和大众旅游兴起,导致现代旅游活动产生 2、是旅游区兴起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是增加旅游收入重要而稳定的来源 旅游者旅游费用中旅游交通所占比重

(三)旅游交通的特点(与一般交通工具相比较) 1、游览性 2、舒适性 3、区域性 4、季节性

二、现代旅游交通工具的类型及优缺点比较 (一)汽车 1、优点

l 灵活方便,行止自由,活动范围大 l 可以观赏沿途风光

l 私人小汽车还可以节省费用,携带行李方便 2、缺点

l 安全性差 l 速度慢 l 运载量少

(二)飞机 1、优点

l 速度快,节省時間 l 安全性好

l 舒适 2、缺点

l 费用高 l 运输量少

l 不能将客人直接送到目的地 l 受天气影响大

(三)火车 1、优点

l 运输量大,费用低廉

l 相对汽车而言,安全性好 l 受天气影响小 2、缺点

l 比飞机速度慢 l 比汽车灵活性差

(四)轮船 1、优点

l 悠闲舒适,旅客在轮船上活动空间范围大 l 可以观赏沿途风光 l 费用低廉 2、缺点

l 速度慢 l 灵活性差

三、特种旅游交通工具 1、缆车 (1)优点

l 对自然地形的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强,能缩短运输距离 l 可以使游客产生紧张和刺激感,增添旅游乐趣 (2)缺点

l 对风景区生态环境有一定破坏作用

2、畜力交通工具(马、牛、驴、骆驼,等) 优点为: l 反映了一定地区的民族特色,可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

l 可以体现人与自然协调的思想,符合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现代需求

3、人力交通工具(自行车、三轮车、手划船,等) 优点为: l 健身、节能、无污染 l 自由灵活

4、风力交通工具(帆船、冰帆、热气球等) 优点为: l 可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的需要 l 无污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nc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