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08 05:30:1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高校对工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科技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还必须重视第二课堂这一高校育人的重要渠道,主动对接和延伸第一课堂内容,通过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等第二课堂活动,系统地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理清第二课堂活动与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寻第二课堂建设在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索并提出在规范第二课堂建设基础上,以专业社团、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等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课题。作为工科院系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第二课堂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优势。一、创新能力的主要意

关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0-04-29 11:10:00 ]阅读:205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 第二课堂活动 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52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第二课堂的总体情况、第二课堂的形式、化学实验竞赛、实验室开放、网络学习以及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状况及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地方高校如何以学生为本开展切实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努力使学生专业和综合素养同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在基础理论的教育7J-面并不落后和薄弱,但在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却有一定差距。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2006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212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如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由过去的主要重视第一课堂教

育逐渐转变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并重,以期努力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动、互补互融的效果。第二课堂教育以其内容的新颖性、形式的灵活性和参与的实践性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为了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国家、省、市以及许多高校都每年举行不同规格的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这些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不同高校由于存在办学条件、地理位置、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其第二课堂教育也必须因地制宜。

绍兴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普通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上,应结合地方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练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该院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的情况以及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以学生为本建设良好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为类似高校的同行提供一点经验。 3.学生对化学实验竞赛的认识

对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目的,63.2的同学选择是为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25.0的同学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8.8的同学选择是随大流,凑热闹,8.0的学生是为了获取课外学分随着2007级学生不要求课外学分,报名参加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学生有所减少,也确实反映出过去有少部分同学报名参赛确实出于只是为了获得课外学分。 4.学生对网络学习的认识

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上网的比例越来越高。调查结果表明98.2的同学都上网,不上网的只占1.7,主要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对于上网的主要目的,34.1%的学生是查阅学习资料,33.9的是看新闻,2O.6的是玩游戏,11.4%的是看小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走访学生宿舍的情况,大多数男同学往往都是在玩游戏或者看电影。因此上网玩游戏的实际比例可能比问卷调查结果要高目前学生玩游戏以致影响学业已经成为高校学风建设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非常必要。 5.实验室开放对学生的影响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实验教学远远不够,需要学生业余时间多进行实践。对于实验室开放对学生的影响,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占16.0%,影响很大的占3O.4,影响一般的占40.0,没影响的占13.6。认为影响一般或者没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开放时间和上课时间部分冲突,尤其一、二年

级学生课程很多,白天基本没有时间,而公共实验室晚上不开放,造成开放效率不高。另外一个原因是实验室由于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对学生开放的项目比较有限,学生难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和实践一些新奇的东西。 6.对专业性学生社团的看法

对于学院是否有必要组织专业类的学生社团,64.4的同学认为有必要,21.6的同学认为元所谓,14.0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对于是否会积极参与专业性的学生社团活动,38.8的同学选择会积极参与,48.8的同学选择有时间的话会积极参与,12.8的同学选择不会参与。2008年5月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了学生绿色化学协会,协会将社会责任与专业知识实践相结合定期组织和开展专题讲座、食品安全宣传、环境保护等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尤其是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宣传与专业相关的科普知识,不仅使学生觉得有一种成就感,而且也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二、思考与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学生的科研活动,有省新苗计划、省挑战杯项目、学校创新项目、学院自主探索项目等,来源多,管理部门也多,在学生科研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重立项、少监督、轻结题的问题。有部分同学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存在走过场的问题,主要是源于管理和监督环节的不完善。为此,学院要成立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由学工辅导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学生按照项目分为不同的课题组,围绕各自项目展开工作,并且每个月向管理委员会提交一份项目进展汇报,管理委员会同时不定期对项目的进程进行检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度到底怎么样,有没有占着位置不做事情,有什么需要帮忙解决的问题。同时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一些量化指标,如指导时间、学生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等。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向规范化发展。

2.以学生为本开展学生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对于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征求学生的建议。例如博士论坛是学院的传统讲座,目的是希望博士将自己学科的前沿知识介绍给大学生。但是根据问卷调查,大学生对于博士论坛的兴趣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博士讲授的知识专业面太窄,学术性太强,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失去了兴趣。学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了博士论坛的内容,博士在介绍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对调整后的博士论坛调查表明学生反响很好。又如学院原来举办讲座,基本是请一

些学术专家和企业成功人士来主讲,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根据调研了解到学生也非常喜欢和年龄相近的小有成就的学长交流。为此学院也安排了一些刚毕业三五年但事业已经有所起步的校友来作报告,与学生交流在学业、工作甚至人生其它方面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报告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每次都座元虚席,与一些需要点名但仍然空缺很多的活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3.提倡自主、研究型第二课堂活动方式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以便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在把握宏观方向的前提下,应积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应提倡自主、研究型第二课堂学习方式本科生只能是在业余时间参与实践创新活动,时间很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而不应仅仅看实践结果。即使结果失败了,如果能够很好的分析清楚失败的原因,同样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同时往往要参与竞赛,指导教师怕学生走弯路,得不到好成绩,经常是要求学生按照老师制定的实验计划去按部就班地做。这样表面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实际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长远培养素质型的创新人才考虑,在实践活动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思考中,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极大发挥和促进。 4.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育人德为先。大学四年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更应该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客观面对挫折,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家庭、同学、朋友充满爱心。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个人意识较强,在集体活动中有时候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科研活动基本是以学生科研小组的形式开展,因此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学会与人交际、与人合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课题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成员的合作效果。无论是课题方向的确定、实验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取长补短,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达到取长补短而形成有效的团队合力,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5.加大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覆盖面

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科研活动中,老师往往都是愿意找学习好,而且已经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来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严重不均

衡,高年级和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占据了大多数学生科研项目。针对如何提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覆盖面,化学化工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设立了每年一度的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一二年级学生参与率达到了9O以上。另外学院设立了一些专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小型科研自主项目,尽管每项经费只有500元,但是由于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场地和基本的实验仪器,学生开展科研探索活动得到了基本保障。尽管如此,还是应该看到由于经费等原因的制约,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还有许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如何在制度和经费上给予保障,调动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切实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2.以学生为本开展学生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对于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征求学生的建议。例如博士论坛是学院的传统讲座,目的是希望博士将自己学科的前沿知识介绍给大学生。但是根据问卷调查,大学生对于博士论坛的兴趣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博士讲授的知识专业面太窄,学术性太强,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失去了兴趣。学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了博士论坛的内容,博士在介绍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对调整后的博士论坛调查表明学生反响很好。又如学院原来举办讲座,基本是请一些学术专家和企业成功人士来主讲,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根据调研了解到学生也非常喜欢和年龄相近的小有成就的学长交流。为此学院也安排了一些刚毕业三五年但事业已经有所起步的校友来作报告,与学生交流在学业、工作甚至人生其它方面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报告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每次都座元虚席,与一些需要点名但仍然空缺很多的活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3.提倡自主、研究型第二课堂活动方式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以便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在把握宏观方向的前提下,应积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应提倡自主、研究型第二课堂学习方式本科生只能是在业余时间参与实践创新活动,时间很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而不应仅仅看实践结果。即使结果失败了,如果能够很好的分析清楚失败的原因,同样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同时往往要参与竞赛,指导教师怕学生走弯路,得不到好成绩,经常是要求学生按照老师制定的实验计划去按部就班地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m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