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稿

更新时间:2024-04-22 08: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北传媒学院

毕 业 论 文

课题名称:新闻娱乐化现象原因的探析

姓 名: 陈 曦 所 在 系: 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新闻采编与制作 指 导 老 师: 徐 文 静

2013年4月26日

目 录

一.新闻娱乐化概念 ???????????????????????? 1页 (一)定义 ???????????????????????????? 1页 (二)特征及功能 ????????????????????????? 1页 二.新闻娱乐化成因 ???????????????????????? 2页 (一)社会环境因素 ???????????????????????? 2页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 ??????????????????????? 2页 (三)媒体的利益追求 ??????????????????????? 3页 (四)受众的心理需求 ??????????????????????? 4页 (五)大众文化的影响 ??????????????????????? 4页 (六)媒体人的素质 ???????????????????????? 5页 三.结语 ????????????????????????????? 5页

参考文献 ????????????????????????????? 5页

1

新闻娱乐化现象成因的探析

【摘 要】在我国新闻界,新闻娱乐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赞同它的人认为,它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使得新闻媒体进一步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越来越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不赞同的人,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新闻传播呈现的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也可能损害媒介的权威,使得媒体的公信力被削弱,甚至可能错误引导社会风气。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成因,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娱乐化,使得新闻媒体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得到受众关注,最终能够更好地服务受众。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原因;利益;受众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化的步伐加快、产业性质的凸显,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闻传媒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日趋彰显,软新闻的比重急速上升。硬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尽量被软化,从一些报纸和新闻期刊加强标题、图片和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到广电新闻发明和运用“说新闻”、“聊新闻”和“侃新闻”的形式,再到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新闻评论边唱边播,新闻极端娱乐化趋势似乎愈演愈烈。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完全赞同,也有人深表担忧。新闻娱乐化现象形成必然有着复杂的因素,本文试从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角度作一系统分析。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一.解读新闻娱乐化 (一)定义

何谓新闻娱乐化? 目前尚无明确的界定。李良荣认为:“新闻的娱乐化是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而另一位学者林晖则认为,“从最初的纯娱乐消闲的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上升开始,最终则发展为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即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这个说法里,他强调的是新闻向娱乐靠近的那么一个动态的过程,林晖认为,新闻娱乐化“一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另一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 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二)特征及功能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

1

[3]

[2]

[2]

[1]

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即它扩张了娱乐性在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的刺激性、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娱乐功能在新闻中的初衷。在新闻娱乐化中,娱乐性、迎合受众是其主要宗旨。新闻娱乐化是传媒走向市场化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它也参与了市场竞争,实行了优胜劣汰。传媒要面向市场、考虑市场需要,通过一切手段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娱乐化就成为众多传媒不谋而合的选择。

其次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它是以受众为中心进行传播。在过去相当长的媒介传播过程里,娱乐功能受到了压抑和排斥。伴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入,我国传媒开始走向市场、走向竞争,传媒开始从高高的政治讲坛上走下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到普通的老百姓中,尽力满足受众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传媒就必须发掘新闻的娱乐化因素;同时在表达方式上尽量从受众接受心理出发,加强贴近性,趣味性。但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的信息,使人们获取与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传递信息、沟通社会从来就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也不排斥新闻事业的其他功能,比如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但它们只是辅助功能,不是主要功能。如果新闻娱乐化过分地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那么娱乐功能的过分张显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发挥,如果新闻仅仅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的话,新闻无疑就走入了歧途。

二、新闻娱乐化成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目前正处于特殊时期,整个社会处于迅速深入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探索与逐步完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多种经济、社会制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制度尚未完善,人们对现实无所适从,从而产生诸多的紧张、失落和压抑等情绪,还有由于生存竞争带来的各种巨大心理压力,以至于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强烈地需要某种娱乐,需要某种宣泄情绪和缓释心理压力的通道。人们的文化价值也呈现出由统一向分化,由集体活动向私人娱乐的转换。同其它娱乐相比,娱乐化媒体的娱乐搞笑、煽情刺激的节目形式、报导手段无疑是最能释放压力的一种,它们给大众提供娱乐新闻和其它轻松休闲的节目,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营造出娱乐场景,帮助人们脱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释放感。在这些搞笑、戏说、胡侃中,人们的压抑情绪得以转移,精神压力到缓解。于是娱乐化媒体便成为受众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的好去处,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社会成因。

(二) 激烈的市场竞争

市场环境中的直接因素就是经济因素。

新闻媒介是一个具有特殊属性的产业,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越来越多商业因素的介入,社会效益逐渐被忽视,经济效益越来越成为媒体追逐的主要目标。媒体替利益集团的私利服务,置公众利益于不顾,媒介的公益性日益被削弱。

2

[4]

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电视、电台、报纸、期刊、互联网等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存的媒体激增。截至2002年底,报纸2137种,总印数367.83亿份,全国共有电视台360家,广播电视台1300家,广播节目1933套,电视节目套数2058套,现有卫星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卫星系统传输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节目共47套。市场像一个大蛋糕,加入战圈的媒体越多,各自所能切到的蛋糕就越少,越来越拥挤的狭小的市场空间必然会酿成媒体间全方位的殊死搏斗。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现实背景下,继广告大战、电视剧大战等之后,媒体传播已经由“以媒体为中心”的角色定位向以受众为中心过渡,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争取受众,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抢夺市场份额,成为新闻走泛娱乐化道路的市场成因。

一些作为地域性很强的地方电视台,它在众多频道的收视群追逐中的差异化优势就是本土化,新闻素材与新闻受众均同一地域,那么用当地的语言说观众身边的事就成了最大卖点,因此大量套用当地俗语,夹带当地民间说唱等文艺形式,以调侃、聊天形态出现的新闻在地方电视台遍地开花。

(三) 媒体的利益追求

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而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爱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而娱乐化、大众化的新闻内容以及娱乐化的表现形式是受众的青睐对象,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已的产品大众化、娱乐化。

被推向市场、自己找饭吃的媒体在扮演政治化角色的同时,还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追逐并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要有市场就必须使产品有消费者;要有消费者就必须熟知受众的心理需求。当娱乐文化与文化工业相结合,文化生产与经济利润相一致的时候,“金钱乃是评判所有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个公分母”。为了掏消费者的腰包,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被市场改写,客观性、真实性这些曾被重视的新闻理念被扔进市场的熔炉,重铸出来的是经媒体精心策划的、有可能畅销的新闻商品,娱乐因素成为市场的主导。如何抢占市场就是如何争取利益,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追求发行量、覆盖率,电视、电台追求收视率和占有率。为了充分利用每一条新闻的价值,炒作、作秀等一系列原本属于娱乐界所热衷的手法,自然就被某些媒体顺理成章地照搬到对各类新闻素材的处理上,通过娱乐化元素的加入,来制造一些八卦新闻、花边新闻,以满足一部分受众的好奇心、窥视欲。一些采编人员为利益驱使,不惜捕风捉影,甚至达到无所不可娱的地步。《南方周末》在2007年4月12日所发表的《你不会懂得我伤悲》中,用侮辱、讽刺的语言,抨击了杨丽娟追星事件,损害了杨丽娟的形象,名誉,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震惊和愤慨,就是极其典型的一例。

当市场逻辑成为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数量指标已成为媒体的生命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对受众群的追逐,而媒介产品生产和销售也不可避免地运用市场经济商品原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效益为王,是新闻娱乐化的

3

[5]

经济成因。

(四)受众的心理需求

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不但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娱乐消遣,以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受众希望与媒体接近,而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就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这种愿望。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注意力经济也就随之产生了,拥有的注意力越多,就可能获得越大的利润。“对于广大受众而言,媒介的使用权和参与权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能够亲身体验到媒体的运作,不仅仅是生理距离上的接近,也是心理空间上的接近。让受众亲身参与媒体的各项活动,同媒体融为一体,这是时下流行的游戏节目、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等的惯用手法。”亲身体验的参与性、节目难度的挑战性、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对受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如央视的《非常6+1》、《星光大道》,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勇往直前》等一直是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金牌栏目。从需要使用媒体到如今能够参与到它的运作中,受众向历来蒙着神秘面纱的媒体迈进了一大步,零距离接触让受众感受到极大的满足。

尼尔?波兹曼认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6]

? 娱乐在媒体竞争中,在受众感

官诉求的形势下,地位被大大提高,除了严格意义上的娱乐节目,新闻娱乐化的趋势, 也称为“泛娱乐化”的一个方面。在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中,“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它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其中时新性和重要性是新闻选择的首要标准。然而在新闻娱乐化的浪潮中,娱乐的功能在新闻价值筛选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趣味性的价值被新闻传播媒体重新发现。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众还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受众的媒介使用权,但这已经足以让受众聚集在媒体周围,对这些主动向他们招手的媒体趋之若鹜,新闻娱乐化也因而愈演愈烈。

(五)大众文化的影响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处在文化传播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西方国家新闻界所追求的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运营模式、操作方法的商业化都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新闻媒介产生影响。

《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娱乐节目为广大受众所青睐,而媒体又从中获得巨大利益之后,媒体开始发现,将娱乐元素渗入新闻报道会是为受众期待的。无论是娱乐新闻,还是非娱乐新闻,都可以被发掘为娱乐的素材。央视《第一时间》轻松解读严肃新闻,湖南《晚间》等“民生新闻”也被添加进娱乐的元素。

施拉姆说过一句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

4

[7]

的。”

[8]

娱乐化新闻将新闻和娱乐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让受众感受到接受新闻的同时有一种愉快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使得新闻更好的为受众所接受,这是新闻娱乐化的一个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媒体娱乐的功能有可能被异化,变成一味迎合受众需要,纯粹为了挑起受众感官上的快感,甚至落入媚俗、低俗的误区。

(六)媒体人的素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媒体人要想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适应市场。从而也反映出一些媒体及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媒体把新闻报道的重点放在“炒作”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把新闻做到“有亮点”上,淡化新闻的社会批判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缺乏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也缺少挖掘深度和培养审美情趣的能力。例如,2003年4月1日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身亡后,第二天众多媒体就将这则新闻放到头版显著的位置,有的甚至进行了整版的主题报道,这股热潮延续了半个多月。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传媒全力关注张国荣坠楼事件的时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也遭不幸,然而却没有得到传媒对张国荣同样的礼遇,以致于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走向极端的媒体,放弃了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在市场的利诱下,已从“守门人”变成市场口味的追逐者,这是在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时尚时,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社会角色的错位。 三.结语

从上述对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分析可见,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新闻控制体制比较完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新闻事业的影响比较显著的社会里,新闻娱乐化之所以能够轰轰烈烈的大行其道,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虽然娱乐化给充满压力的受众放松的机会,但也无法避免低俗化趋势。新闻不是不可以娱乐,关键是如何把握好新闻与娱乐之间的“度”。把握好了,新闻更有贴近性、可读性,从而拥有更多的受众,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往往过“度”,使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受众产生极大危害。所以传媒庸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最终会使媒介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这样的新闻娱乐化就必然是新闻传媒之祸。

参考文献:

[1]李良荣.《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2000年,第10期。

[2]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第2、3期。 [3]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65—66。

[4]杨金鹏、黄良奇.《新闻娱乐化、公众利益和传媒责任》[J].《新闻界》,2004年,第3期。

5

[5]汪辉、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三联书店,1998年。

[6]林晖.《从新词流行看全球媒体的新变化》[J].《新闻记者》.2005年,第11期:第8页。

[7]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年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m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