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公示-云南卫计委
更新时间:2024-03-28 09: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附件 4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申报2018年度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
项目 1
项目名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规范化诊疗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推广 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程若川 苏艳军 刁畅 钱军 张建明 刘文 马云海 赵淑艳 詹想想 张琳 杞灵斌 项目简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发病率在呈全球激增态势,但国内外均未有PTMC诊疗指南,其诊治方案仍处于广泛争议阶段,缺乏统一标准;尤其在我国诊治理念、效果差异更加显著,诊疗过度与诊疗不足共存的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广大医患迫切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PTMC诊疗指导意见。诊疗指南的制定需长期、大量的临床研究积淀和基础研究辅助,兼之我国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不尽如人意,各专业指南制定多参照国外研究数据;另一方面需考虑各级医院医疗水平差异,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方具备推广基础;开展相关研究难度极大。本团队历经20年,先后开展PTMC手术方案(2007年起)、术中并发症预防(1998年起)和术后并发症防治(2009年起)三个方向研究。多项成果处于国内甚至国际领先地位,并于2015年以副组长身份参与《PTMC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6版)》制定,将基于云南患者人群特点的研究成果纳入中国指南。该项目为中国PTMC规范化诊疗方案的制定起到推动作用和证据支撑,为方案推广奠定基础,为提高PTM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作出积极贡献,促进云南省、中国PTMC规范化诊疗工作的开展、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重要创新点如下:
① 以副组长身份参与制定国内首部PTMC诊疗指导意见。在国内外率先提出PTMC的诊
断、治疗方案;明确TSH抑制治疗目标和长期随访指标、周期;明确不推荐消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② 在国内外率先证实纳米炭负显影保护甲状旁腺机制。证实成人甲状旁腺缺乏成熟淋
巴管网。
③ 在国内外率先证实离体甲状旁腺应立即自体移植或保存在4℃盐水30min内移植。
提高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存活率。
④ 在国内外率先通过内镜观察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和检测术后引流液PTH、血清PTH和
血清钙动态变化规律,以此判断原位保留旁腺的存活、功能及预后,并为损伤旁腺的术后早期干预提供可能。
⑤ 在国内外率先证实甲状腺全切术后常规预防性补钙可有效降低术后低血钙及低钙
血症发生率。大幅改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患者生活质量。
该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2篇(其中北大核心收录21篇,SCI 收录5篇,影响因子共计 15.708);参编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等甲状腺专业指南6部;参编(译)学术专著或高等院校教材(外科学)5部。
该项目多项内容有创新、先进实用、技术难度高,在省内外进行了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应用与推广取得巨大社会效益,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推广应用情况:目前已在省内外30家医院推广,12443例患者通过直接手术受益。通过本项目开展,目前全省几乎所有县级以上医院均可开展甲状腺手术,基本消除甲状腺癌诊治盲区。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 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无 完成人(一):程若川
候选人贡献:主要负责课题项目总体规划,课题设计、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代表本团队参与中国PTMC规范化诊疗指南方案制定,以主要成员身份参与甲状腺癌规范化诊疗“中国行”活动,自2015年起足迹已遍布国内10省,与会医务人员、科研人员达2800人次。通过本项目研究,代表团队参与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等组织编撰,包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在内的中国指南、专家共识等共6部,其中包括;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0篇,其中SCI论文4篇(IF=13.023),北大核心论文20篇;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大力推动云南省、中国PTMC规范化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应用推广。 完成人(二):苏艳军
候选人贡献:主要负责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方向课题设计、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通过本项目开展,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 1篇(IF=1.803);共获国自然基金委、云南省科技厅等项目资助49万元,并在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损伤与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取得一定成果,为本项目应用推广的最大障碍——术中、术后甲状旁腺并发症,提供解决或改善方案,为云南省、中国PTMC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作出贡献。
完成人(三):刁畅
候选人贡献:主要负责术中喉返神经保护方向课题设计、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 本项目期间,通过临床工作与研究,改良精细化喉返神经解剖技术;通过手术演示、进修指导等多种途径提高省内专科化水平。多次于国内、省内学术会议宣讲PTMC规范化诊疗方案。 完成人(四):钱军
候选人贡献:主要负责PTMC手术方案方向课题设计、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本项目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4篇。通过对PTMC颈淋巴结转移特点的深入研究,为中国PTMC规范化诊疗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研究与理论基础。
完成人(五):张建明
候选人贡献:主要负责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指导手术。 完成人(六):刘文
候选人贡献:主要负责研究报告、项目申请书等撰写填报工作,负责实验、临床数据采集、整理和论文撰写。本项目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 2篇(IF=6.062),北大核心5篇,为中国PTMC规范化诊疗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研究与理论基础。 完成人(七):马云海
候选人贡献:主要负责课题设计、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本项目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2篇。开发2种术后保护甲状旁腺新方法,为甲状旁腺相关并发症的后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完成人(八):赵淑艳
候选人贡献:负责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和论文撰写。本项目期间,针对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1篇。 完成人(九):詹想想
候选人贡献:负责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和论文撰写。本项目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其中SCI 1篇(IF=1.817)。 完成人(十):张琳
候选人贡献:负责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和论文撰写。 完成人(十一):杞灵斌
候选人贡献:负责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和论文撰写。
项目 2
项目名称:遏制细菌耐药关键指标及其防控体系建设与研究 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段勇 单斌 宋贵波 杜艳 许云敏 何成禄 王云娟 张鸿娟 项目简介:
抗生素是临床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随着细菌耐药日趋严重且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逐渐减缓,甚至于缺乏,未来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已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它还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本项目团队在10个国家级和省厅级课题支持下,历时9年,从基础到临床,从实践到理论,针对细菌耐药的关键指标及防控体系建设,从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细菌耐药机制及MDR治疗研究、以及检测及监测技术规范制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及实用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主要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
1、开展遏制关键重大细菌耐药的发生及发展防控体系建设及研究。通过对云南省不同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共121009株进行耐药监测及耐药趋势分析,对血流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临床重要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属细菌、志贺菌等进行连续动态耐药监测,为掌握云南地区细菌耐药的状况与发展趋势,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及为相关抉择部门提供制定合理用药依据等方面提供重要基础。 2、在积累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数据的基础上,针对耐药监测发展,明确提出遏制细菌耐药的12个关键指标,得到国内专家认可,写入相关文献。
3、针对耐药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等病原菌,利用多种前沿技术和手段,如利用siRNA技术,设计和筛选有效的靶向oprM基因的siRNA片段,构建表达siRNA-质粒表达载体,对PA中OprM蛋白表达的抑制,同时在国内首次采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s/Cas9,以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oprM基因进行编辑。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敲除研究,以探索多重耐药的机制和用于多重耐药菌治疗的可行性。
4、本研究提出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规程,为感染性疾病诊、治、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促进省内和国内临床微生物学组(科)建设和发展。
5、依托项目成果及其研究,项目出版各类专著20余部,其中主编学术专著5部,副主编2部,参编学术专著10部,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影响辐射全国。研究共发表相关文章108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文章24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0篇(总影响因子21.726),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15篇。项目团队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晋升正高1人,晋升中职3人,学历提升1人,1人成为“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培训教师。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59人。举办15次培训班,培训1000多人次。项目成果在国内及省内多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 候选人贡献:
1.段勇: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进行项目总体设计以及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负责项目整体推进。组织论文发表、成果鉴定、项目结题验收等工作,是代表性系列论文主要研究思路的提出者以及主要通讯作者,对本项目重要成果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主编及参编专著10余部,参编行标1部,指南1部。
2.单斌:作为项目总指导和总协调人,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总体指导,全面组织协调项目工作的开展。负责推进项目成果在各地区的应用,发表SCI论文4篇,主编及参编专著8部,参与制定专家共识5项。
3.宋贵波:负责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的具体实施,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负责数据分析。参与成果鉴定、项目结题验收等工作,发表SCI论文2篇。
4.杜艳:负责细菌耐药机制及MDR治疗研究的具体实施,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参与数据分析。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制定专家共识1项。 5.许云敏:参与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的具体实施,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参与数据分析。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3篇。
6.何成禄:参与细菌耐药机制及MDR治疗研究的具体实施,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参与数据分析。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
7.王云娟:参与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的具体实施,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篇。
8.张鸿娟:参与细菌耐药机制及MDR治疗研究的具体实施,参与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参与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篇。 推广应用情况:
通过项目合作、经验交流,本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一院、广东省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
院、苏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多家省外知名医院的高度认可。多次举行相关培训班在省内进行推广遏制细菌耐药防控体系建设经验,共举办15次培训班,培训1000多人次。参与制订多个行标、指南、专家共识、教材等,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加强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国内临床微生物学组(科)建设和发展,为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控制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及实用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1. Liu C, Shan B, Qi J, Ma Y. Systemic Responses of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Following Exposure to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 Cathelicidin-BF Imply Multiple Intracellular Targets.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17,7:466. 2. Yu H, Qu F, Shan B, Huang B, Jia W, Chen C, Li A, Miao M, Zhang X, Bao C, Xu Y, Chavda
KD, Tang YW, Kreiswirth BN, Du H, Chen L. Detection of the mcr-1 Colistin Resistance Gene in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from Different Hospitals in China.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6, 60(8):5033-5.
3. Liu C, Qi J, Shan B and Ma Y. Tachyplesin Causes Membrane Instability That Kills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by Inhibiting the 3-Ketoacyl Carrier Protein Reductase FabG. Front. Microbiol. 9:825. doi: 10.3389/fmicb.2018.00825.
4. Cun-Bao LIU, Bin SHAN, Hong-Mei BAI, Jing TANG, Long-Zong YAN, Yan-Bing MA.
Hydrophilic/hydrophobic character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derived from animals and their effects on multidrug resistant clinical isolates. zoological research, 2015,36(1):41-47. 5. 郭霞,单斌,许云敏,康细林,段勇.2013-2015年云南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
素杂志. 2017, 42(11):993-997.
6. 王云娟,宋贵波,苏艳丹,许云敏,郭霞,单斌.2013-2015年云南省三级医院尿培养病原菌分布
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7, 42(7):548-560.
7. 刘德华,单斌,杜艳,许云敏,胡大春,钱净,尹利民.2014年中国云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
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38(8):1066-1068.
8. 郭霞,许云敏,单斌,段勇.415例血培养阳性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杂志,2017,14(1):9-13.
9. 何成禄,单斌,李娅,朱敏,李林燕,石洪琼.1例疑似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治疗前后骨髓涂
片形态变化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17,35(10):786-787.
10. 许云敏,陈瑞春,杜艳,王云娟,郭霞,单斌.2014年中国云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抗生素
杂志,2016,41(9):684-689.
11. 许云敏,杜艳,单斌,王传清,薛建昌,张泓,王春,徐英春,张小江,孙自镛,简翠,汪复,朱德妹,杨
青,倪语星,孙景勇,胡志东,李金,卓超,苏丹虹,张朝霞,季萍,俞云松,林洁,魏莲花,吴玲,徐元宏,沈继录,胡云建,艾效曼,褚云卓,谢轶,康梅,韩艳秋,郭素芳,贾蓓,黄文祥.2005-2014年CHINET志贺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16(2):160-164.
12. 许云敏,杜艳,单斌,王传清,薛建昌,张泓,王 春,徐英春,张小江,孙自镛,简翠,汪复,朱德妹,杨
青,倪语星,孙景勇,胡志东,李金,卓超,苏丹虹,张朝霞,季萍,俞云松,林洁,魏莲花,吴玲,徐元宏,沈继录,胡云建,艾效曼,褚云卓,谢轶,康梅,韩艳秋,郭素芳,贾蓓,黄文祥.2005-2014年CHINET沙门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16(3):294-301. 13. 刘德华,张红娟,杜艳,胡大春,钱净,尹利民,单斌.14519例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
[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6,41(2):137-143.
14. 周海英,许云敏,余丽萍,杜艳,单斌,陈正辉,邵天波,陈瑞春.2010-201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肠
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5):452-458.
15. 邝咏云,单斌,段勇.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355例临床及病原学特点[J].临床荟
萃,2015,30(4):400-404.
16. 付瑞,刘华,段勇,王玉明,单斌.应用siRNA技术抑制产毒素大肠杆菌LT基因表达的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8):1009-1014.
17. 邝咏云,单斌,段勇.四种炎性指标在败血症早期诊断上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
学.2015,15(1):13-16.
18. 郑亚婷,张艳亮,向莉,王玉明,单斌,段勇.siRNA靶向抑制铜绿假单胞菌oprM基因表达[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6(6):378-383.
19. 杜艳,陈正辉,陈瑞春,单斌.2012年中国云南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生素
杂志,2014,39(8):629-634.
20. 邵天波,单斌,许云敏,陈瑞春,杜艳.Mohnarin2012年云南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J].中
国抗生素杂志,2014,39(7):534-538.
21. 杜艳,陈瑞春,穆玉姣,单斌,陈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产金属酶的相关基因
blaVIM-2基因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37(7):507-509.
22. 杜艳,单斌,陈瑞春,穆玉娇,陈端.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与I类、Ⅲ类整合子的相关
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2011,26(4):75-77.
23. 单斌,马晓波,涂亮,杜艳,陈端.分析9年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耐药性及其与I类整合子的相
关性[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1,3(1):5-8.
24. 杜艳,黄东,单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诊断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
展,2009,37(1):67-71.
25. 参与制定专家共识5项:①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结果报告规范专家共识.中华检验
医学杂志,2017;②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③临床微生物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④中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检验医学微生物学组(科)建设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⑤中国成人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协和医学杂志,2017。
26. 专著:《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1版)》(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全国临床
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实践与研究》上、下册(总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年;《临床实验诊断手册》(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检验医学化验知识问答》(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
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无。
项目 3
项目名称:CT低剂量检查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院
完成人:韩丹 刘力 曾宪春 邓亚敏 江杰 张正华 康绍磊 吴岩 黄益龙 谢晓洁 陆琳 项目简介: 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的临床常规工作,特别在急诊、急重症心脑血管诊治及早期肺癌筛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CT检查所接受的X线辐射损伤。而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致癌风险性也会增加。因此,如何合理运用CT检查技术,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更成为放射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已有一些通过提升硬件的精度、降低扫描技术参数设置及采用后处理提高图像质量来减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的报道。但是参数单一、部位局限、机型不全、降低的剂量有限,国内外仍缺乏大样本、系统全面的CT低剂量检查技术成果和标准。本课题组借助2所医院病例多、病种全、机器更新快、型号多的特点。历经10年磨砺,从前期基础研究开始,首先采用成人离体尸头、成年家犬及动态心脏模具,对国内
外研究较少部位先行实验研究,摸索实验数据,然后进入临床应用研究。通过调节及综合应用CT检查的关键性技术参数;基于BMI、体重、心胸比例等个性化因素,结合各种不同的扫描模式;对全身各系统、多部位及多种机型进行低剂量的探索性研究。共完成约3千余例低剂量CT大宗病例前瞻性研究,在获得得满足诊断需求乃至优质图像质量得同时,使CT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了20%~90%。并在3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其中15家全国著名三甲医院),验证了该CT低剂量技术优良的诊断效能,为临床低剂量CT应用指南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
主要创新点:1. 实验研究(离体尸头、成年家犬及动态心脏模具)颞骨、肺及心脏低剂量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数据,为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2. 将多种关键性技术参数结合扫描方式及个体因素,获得全身每个部位低剂量方案,成为我院及省内大部分医院临床常规应用标准,部分结果被目前中国CT低剂量指南采纳。3.不同档次7种CT机型在全身多系统、各部位行低剂量CT临床应用研究,弥补了既往机型不全的研究局限,为未来CT低剂量指南的修改和完善提供数据依据。 候选人贡献:
韩丹:该项目的总负责人。承担整个项目的设计和规划,监督和协调各子课题的实施,并进
行成果总结和应用推广。发表文章包括SCI 4篇,中华放射学杂志6篇,北大版期刊50篇,参编专著1本,授权新型实用专利1项,获多项CT低剂量图像大赛奖。 刘力:完成心脏体模的CT检查课题,并将结论应用于临床。同时完成多项GE CT的低剂
量研究,在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并指导。
曾宪春:主要完成了动物低剂量CT胸部检查的实验研究。同时开展了多项临床
五官CT的低剂量研究。
邓亚敏:主要负责冠脉及心脏CT低剂量的研究。 张正华:主要从事腹部CT低剂量的研究。
江杰:主要从事腹部CT低剂量及Philiph CT 低剂量研究。 康绍磊:主要负责胸部CT低剂量的研究。
吴 岩:主要参与临床CT低剂量的应用和云南省内的推广。 黄益龙:主要负责病例的统计分析,项目总结。
谢晓洁:参与项目的总结及SCI及课题总结的英文翻译。 陆 琳:负责双低或三低剂量CT检查中对比剂的应用。
推广应用情况:
1.该项目的研究结果自2008年开始逐渐在我科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现已成为我科标准化临床检查模式。
2.已在几十家省内外各等级医院临床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逸仙纪念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泰州市医院、江苏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徐州市中心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三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丽江市、玉溪市、保山市、曲靖市、腾冲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文山州、红河州人民医院等。
3.在大型专业国际会议做专题讲座1次(大连Seimens-斯坦福大学多层螺旋CT论坛)、口头发言4次(AJR 及ECR 各2次)及墙展11次(AJR 2次 及ECR 9次 )。在全国及省内多个学术会议做专题讲座共20余次,几千人参加了交流。
4.来自全国及全省各级医院约1千余名医师、技师在我科进修、考察期间,专门用2周~6月学习和实践了该项技术,给与高度评价,并将该技术应用带回当地实施,反馈了较好的效果。
5.共举办了四期全国性《高端CT临床应用学习班》,对CT 低剂量技术进行了深入学习和实地考察。
6.研究成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9篇,其中SCI论文6篇,中华牌杂志发表8篇,中华放射杂志发表5篇,北大版核心期刊发表60篇,在影像学术领域获得良好反响。
7.采用本研究低剂量关键性技术后,课题组曾两度获国际低剂量高质量CT图像大赛奖(全球仅6项,中国唯一获奖者),全国低剂量好图像大赛一、二、三等奖共6项。
8.课题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晋升正高1人,副高2人、中职1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人。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实用新型专利1项
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2016年云南省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 4
项目名称: 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在儿童和反复腹痛家庭成员中的研究 推荐类别:自然科学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候 选 人:黄永坤 唐睿珠 马丽菊 郝萍 刘梅 曹佳 王美芬 和灿琳方佳慧 项目简介:本项目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SSP)技术、流式细胞仪技术、免疫印记技术和ELISA技术对彝白汉族健康儿童的HLA-II类基因多态性及其Hp感染开展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反复腹痛患儿及其家族成员中Hp感染有腹痛和Hp感染无腹痛两组成员的HLA-II类等位基因多态性和单核细胞HLA-DR/DQ抗原表达、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比较研究。
研究发现:1)彝白汉族健康儿童的研究结果:①昆明彝族、白族和汉族健康儿童中分别有39.10%、37.90%和35.71% 被Hp感染。②昆明彝族、白族和汉族儿童在HLA-DRB1、HLA-DQB1和 HLA-DQA1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差异性,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汉族和民族比较也有差异性,昆明汉族人群在HLA-DQA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不同与南方汉族,也不同与北方汉族;③HLA-DRB1*12、DQB1*0301和DQA1*0302等位基因可能是彝族儿童抵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抵抗基因,HLA-DRB1*0901、DQB1*0302基因可能是昆明汉族儿童抵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基因。2)反复腹痛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研究结果:①反复腹痛患儿家庭成员Hp感染可达96%以上,有家庭聚集,家庭成员中人人会被Hp感染,但感染者不一定患有反复腹痛,反复腹痛患儿与一级和二级家庭成员的反复腹痛有遗传关联性。②反复腹痛者与无腹痛者之间存在免疫遗传学差异,HLA-DQA1*0302等位基因可能是Hp感染后致反复腹痛发病的相关基因。③反复腹痛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明显高;血CD19细胞增加,CD8细胞显著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在Hp感染组中IL-8水平高于无Hp感染组;在腹痛患者血中IL-10和 IL-5水平低,其抗炎能力减弱(表明Th2功能减弱),IL-2和IFN-γ水平高,其促炎症反应活跃(表明Th1功能强),这些均表明反复腹痛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有差异,Th1功能的亢进和Th2功能的减弱是反复腹痛患者的重要免疫发病机制。
本研究在中文科技核心发表论文29篇,其中14篇为北大核心期刊。
评定专家认为该项目紧密结合临床,设计科学合理,技术路线可行,资料完整,所获数据详实,结论可信。研究成果为HLA-Ⅱ类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数据。为揭示Hp感染胃肠疾病的免疫遗传特征和免疫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该项目研究在本学科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专家一致同意作为成果上报。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黄永坤:课题的选定,方案的制定,课题的实施,实验的指导,
+
+
+
+
主编书籍,发表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成果的申报。
唐睿珠:参与指导和协助完成HLA-II等位基因测定和论文修改。 马丽菊:指导和协助完成淋巴细胞亚群HLA-DR抗原表达测定和论文修改。 郝 萍:负责指导基因测定及其质量控制和论文修改。 刘 梅:协助课题设计、组织实施和撰写及修改论文。 曹 佳:标本收集和完成HLA-DR抗原表达分析和撰写论文。 王美芬:标本收集、部分基因、免疫功能测定和撰写论文。 和灿琳:标本收集、部分基因测定分析和撰写论文。 方佳慧: 标本收集、部分基因测定分析和撰写论文。 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
[1] 文革生,黄永坤(通讯作者),郝萍,戚勤,李海林,周丽芳,周立艳,余丽萍。昆明
彝族人群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21(5):522-523。 [2] 戚勤,黄永坤(通讯作者),文革生,郝萍,李海林,周丽芳。昆明彝族儿童HLA-DQA1
基因多态性。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专刊):11-14。
[3] 黄永坤,文革生,郝萍,戚勤,李海林。云南昆明彝族和汉族儿童HLA-DQB1等位基因
的多态性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8):561-562。
[4] 黄永坤,文革生,郝萍,戚勤,李海林,周丽芳。云南昆明彝族和汉族儿童HLA-DRB1
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免疫学杂志,2004,20(3Suppl.):147-151。
[5] 黄永坤,戚勤,文革生,郝萍,李海林,周丽芳。昆明汉族儿童HLA-DQA1基因多态性。
现代免疫学杂志,2004,24(4):282,287。
[6] 戚勤,黄永坤(通讯作者),文革生,郝萍,李海林,周丽芳,李有香,邓昌惠。昆明
汉族人群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06,27(5):27-31。 [7] 杨武,王美芬,黄永坤(通讯作者),郝萍,戚勤,唐睿珠,文革生,李海林,周丽芳。
昆明白族和彝族人群HLA-DRB1/DQB1等位基因遗传特点及频率分布比较。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29(6):341-344
[8] 王美芬,郝萍,黄永坤(通讯作者),戚勤,杨武,唐睿珠,文革生,李海林,周丽芳。
云南昆明白族、汉族、彝族人群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现代免疫学杂志,2007,27(3):253-256。
[9] 黄永坤,王美芬,郝萍,杨武,戚勤,唐睿珠,文革生,李海林,周丽芳。昆明白族儿
童HLA-DRB1、DQB1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9):833-834。
[10] 杨武,戚勤,黄永坤(通讯作者),郝萍,王美芬,唐睿珠,文革生,李海林,周丽
芳。云南昆明白族和汉族人群HLA-DRB1、DQB1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国际免疫学杂志,2007,30(6):370-373。
[11] 方佳慧,黄永坤,唐睿珠,刘梅,李峰,和灿琳,曹佳,周丽芳,王丽。反复腹痛患
儿及其一和二级家庭成员的HLA-DQA1、DRB1、DQB1等位基因分布。昆明医科大学报,2013,34(7):34-37.
[12] 黄永坤,文革生,李海林,郝萍,戚勤,周丽芳。昆明彝族儿童中HLA-DRB1和DQB1
基因检出率与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之间可能的关联。中华儿科杂志,2005,43(2):137-140。
[13] 文革生,黄永坤,郝萍,李海林,戚勤,周丽芳。昆明汉族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HLA-DRB1、
DQB1免疫遗传学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286-289。
[14] 黄永坤,戚勤,郝萍,李海林,文革生,周丽芳。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HLA-DQA1的免
疫遗传学特征。世界华人硝化杂志,2004,12(7):1735-1737。
[15] 黄永坤,郝萍,文革生,李海林,戚勤,周丽芳,彝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HLA-DQA1
免疫遗传学特征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0):652-655。
[16] 王美芬,黄永坤(通讯作者),郝萍,戚勤,文革生,李海林,周丽芳。昆明白族儿童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DQA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4):442-445。
[17] 杨武,王美芬,黄永坤(通讯作者),郝萍,戚勤,文革生,李海林,周丽芳。昆明白
族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HLA-DR/DQB1的免疫遗传学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7,25(8):679-682。
[18] 和灿琳,李继梅,黄永坤(通讯作者),刘梅,戚勤,周丽芳,李峰。反复腹痛者幽门
螺杆菌感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3(3):166-169。
[19] 和灿琳,黄永坤(通讯作者),刘梅,戚勤,周丽芳,李峰。慢性胃炎患儿家族内幽门
螺杆菌亚型感染分析。临床荟萃,2009,24(14):1227-1230。
[20] 李峰,李继梅 黄永坤(通讯作者),和灿琳,刘梅,曹佳,黄永琴,周丽芳。家庭成员中反
复腹痛和无反复腹痛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HLA-DQB1、DRB1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国际免疫学杂志,2012,35(1):71-76.
[21] 黄永琴,刘梅,曹佳,马丽菊,黄永坤(通讯作者),戚勤,周丽芳。反复腹痛患儿及
,
家庭成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2):1191-1194.
[22] 曹佳,刘梅,黄永琴,马丽菊,黄永坤(通讯作者),戚勤,周丽芳。反复腹痛患儿及
家庭成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2):77-81.
[23] 王美芬,戚勤,李海林,文革生,周丽芳,黄永坤(通讯作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患
儿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4):72-74。
[24] 周义忠,颜如,刘梅,赵亚玲,丁臻博,黄永坤(通讯作者)。血IL-10、IL-5、IL-2、
IFN-γ水平在反复腹痛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中的比较。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6):80-83.
[25] 戚勤,黄永坤(通讯作者),李海林。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的免疫遗传因素研究。医学
综述,2004,10(10):624-626。
[26] 王美芬,黄永坤(通讯作者),李海林。幽门螺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6,
129(8):468-471。
[27] 和灿琳,黄永坤(通讯作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族聚集性。医学综述,2009,15(5):
697-700。
[28] 黄永琴,黄永坤(通讯作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肠疾病的免疫学相关机制[J]。医
学综述,2011,17(1):50-53.
[29] 曹佳, 黄永坤(通讯作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II类基因及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现状.医学综述,2011,17(3):359-361.
项目 5
项目名称:三阴性乳腺癌靶标筛选及乳腺癌精准治疗技术建立 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蒋爱梅 董坚 王艳梅 刘为青 钱锦贤 葛菲 段文晶 高嫦娥董苑 冒青 何敏洁 项目简介:
自2008年以来,在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7个科研项目(共571万元)资助下,开展了临床与基础多学科交叉研究,获得以下重要成果: (一)三阴性乳腺癌靶标筛选的原创性研究
1. 国际上首次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A-MB-231高特异性结合多肽序列P1运用到微球载
药系统,并进行安全性和靶向性研究。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纳米载药工具。 2. 国际上首次报道miR-153能被ER stress诱导而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国际上首次报道miR-335通过下调EphA4的表达,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为开发miR-153和miR-335成为三阴乳腺癌的诊治靶标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3. 国际上首次报道紫杉醇对乳腺癌MORC2蛋白的表达影响,为克服三阴性乳腺癌耐药提供
新的靶点。
(二)建立国内领先的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技术:
1. 省内领先的早期微小癌的精准诊断技术:运用全省唯一的Optimus超声光散射乳腺诊断
系统,及乳腺超声微泡造影技术精准筛查<5mm乳腺肿瘤,随之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 Elite穿刺活检,准确性高,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4. 省内领先的乳腺癌IV级手术(TRAM皮瓣乳房重建,DIEP乳房重建,保乳+部分背阔肌转
瓣乳房重建术),提高了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增加其积极治疗的依从性,达到生理、心理及社会效应的完美统一。
5. 省内领先3年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行困难PICC置管,承担省内PICC置管培训及全院PICC
置管困难患者的穿刺操作。 候选人贡献:
1. 蒋爱梅:主持2009年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脂肪干细胞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辅助颗粒脂肪移植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09CD084)。2014年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基金,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项目编号:2015FZ010)。2008年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2(TB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项目编号:2008CD003)作为课题负责人,制定了实验材料及标本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了关键技术路线及研究考核指标,指导并完成了趋化因子检测方法的建立。在该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篇。 2. 董坚: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460142,30860330),一项云南省应
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及一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大专项,建立云南省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建设 、云南省昆明医学院肿瘤诊疗新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团队、昆明市新型诊疗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对乳腺癌特异性靶向多肽P1的发现、功能、体内代谢、作用机制、携带药物治疗效果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项目研究,获
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5篇,北大核心期刊9篇。
3. 王艳梅: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理工类重点项目 miR-335调控乳腺癌细胞侵
袭迁移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Z084),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启动金项目miR-335调控乳腺癌转移基因FSCN及其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BS05)。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MiroRNA-335通过靶定EPHA4基因抑制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FB025),对miR-335靶向调控EPHA4表达及其、上下游信号分子及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项目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篇,SCI收录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14篇。
4. 刘为青 :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460142,30860330),一项云南
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及一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大专项,在云南省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建设 、云南省昆明医学院肿瘤诊疗新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团队、昆明市新型诊疗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支撑下,对乳腺癌特异性靶向多肽P1的发现、功能、体内代谢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项目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收录1篇,北大核心期刊2篇。 5. 钱锦贤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染色体重塑蛋白MORC2在乳腺癌进展及抗雌激素治疗
敏感性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81372847)。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制定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技术路线及研究考核指标,完成了MORC2在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及对MORC2影响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的相关研究。在该项目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收录2篇。
6. 葛菲:主持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助项目
(2013FB139)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81360108)《基于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的药物透过性研究》的研究与实施,设计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作为课题负责人,制定了实验材料胎盘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了关键技术路线及研究考核指标,指导并完成了胎盘灌流液中格列本脲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格列本脲和奥司他韦的胎盘透过性研究。在该项目中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1篇,北大核心期刊9篇。
7. 段文晶:主持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科学研究项目(2012Y015)《RNA干扰Livin基因联合化
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的研究与实施,设计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作为
课题负责人,制定了实验材料基因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了关键技术路线及研究考核指标,指导并完成了采用Livin siRNA实现了乳腺癌MCF-7细胞转录后基因沉默,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有效增强了乳腺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的研究。在该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1篇。
8. 高嫦娥: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460142,30860330),一项云南省
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及一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大专项,在云南省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建设 、云南省昆明医学院肿瘤诊疗新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团队、昆明市新型诊疗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支撑下,对乳腺癌特异性靶向多肽P1的功能、体内代谢,体内外杀伤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项目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1篇。
9. 董苑:作为课题参与人,积极参与并完成了技术路线的设计及各项数据的统计收集及研
究工作。在该项目中发表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2篇。
10. 冒青: 参与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助项目
(2014fz010)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研究与实施,设计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作为课题主要参与人,参与制定了实验材料及标本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及关键技术路线及研究考核指标,完成了趋化因子在标本中的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并参与完成了该实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篇2篇。
11. 何敏洁: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460142,30860330),一项云南省
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及一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大专项,在云南省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建设 、云南省昆明医学院肿瘤诊疗新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团队、昆明市新型诊疗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支撑下,对乳腺癌特异性靶向多肽P1的功能、体内代谢,体内外杀伤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推广应用情况:
1. 经第三方省内7位评审专家成果评价:该成果整体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 研究成果在全国10家医院推广,完成人才轮训300余人次,患者转诊500余人次。在
我国西南“桥头堡”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近10年来创造经济效益约1.9亿元人民币,带动了推广医院的间接经济效益,提高了我省乳腺癌诊治水平、建立了稳定的学术团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成绩显著。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1. 筛选一条能与MDA-MB-231高特异性结合的氨基酸多肽序列PI并获得三阴性乳腺癌细胞
特异性多肽的自主知识产权,有两项国家专利保护(专利号分别为:zl201010131503.4,zl200710066323.0)。
2. PICC导管固定装置获国家知识产级局受理的专利一项。专利号:201820536353.7。 3. 发表文章相关性核心文章共83篇,其中SCI论文1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686,累
积影响因子为33.694。
4. 培养博士17人,硕士53 人,培养年轻医师20人,进修医师50人。新增博导1人,
硕导5人,云岭名医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
项目 6
项目名称:整合性个体化干预技术在ADHD治疗中的疗效机制及临床应用 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完成人:康传媛 宣煦 王玉凤 杨建中 丁凯景 许秀峰 王艳娇 杨润许 杨莉
项目简介: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为发展一套适合云南本土注意缺陷多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儿的,包含药物治疗和社会心理干预措施的整合性、个体化的干预技术。ADHD是学龄儿童中最常见行为障碍之一,患病率约3~5%,如不经积极干预可能导致成年期低教育和职业水平,以及更多违法、药物依赖等不良结局,因此对其治疗方法的研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近10余年来本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488)、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08ZC133M)、及自选课题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项目的主要发现和创新点包括:(一)云南ADHD患儿哌醋甲酯治疗的疗效受到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NET多态性、DAT1基因和DRD4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ADHD的临床症状及哌醋甲酯疗效相关,提示ADHD的治疗中应考虑患儿遗传学特征,为ADHD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二)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具有情绪状态好、较少逆反和多动行为等因素的患儿服药依从性更好,提示对某些特点的患者应引起关注,提前采取措施提高其依从性;(三)采用整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哌醋甲酯系统滴定治疗、团体式系统家庭治疗、Barkley父母培训八步法、社交技能训练),对ADHD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并评价疗效,并对三种心理治疗方法进行了本土化修订;(四)在国内首次报道符合DSM -IV诊断标准的男性ADHD 患儿至青春期的预后:青春期的ADHD患儿仅24%的患儿可恢复正常, 其余的仍存在较明显的学业困难及行为问题, 并在国际上首次发
现MAOA及5HT2A基因的多态性与患儿青春期预后相关,提示对儿童期患儿应积极干预;(五)首次制订了云南省昆明市学龄儿童的Conners 父母用症状问卷(Conners 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的常模,并根据该常模对昆明市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进行调查,获得了宝贵的资料;(六)在国内首次编制发展了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的新量表《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自评问卷》,为评估患者家庭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提供了重要工具。 候选人贡献:
康传媛:课题总体设计、实施督导、统计分析、成果总结 宣煦:父母培训、社交技能训练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成果总结 王玉凤:随访研究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和督导
杨建中:家庭治疗和量表发展研究的设计实施、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丁凯景: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物依从性研究、统计分析 许秀峰:多个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督导、协调和组织 王艳娇:负责Conners父母症状量表课题部分 杨润许:协助实施课题开展、及统计分析、成果总结 杨莉:随访课题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协调和组织
推广应用情况:近几年来,成果完成单位率先将项目成果应用于临床ADHD患儿及其他相关行为问题、亲子冲突等问题的治疗中。全省范围内,目前已先后有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昆明市精神病院、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煤矿精神病医院、大理市精神病院、楚雄市精神病院、丽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0多家精神卫生机构在实践上参考、借鉴或直接使用了本项目的成果中的相关治疗方法或技术,为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提高了治疗疗效,并改善了患儿的预后,减轻了患儿的家庭负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发表论文28篇(SCI收录论文3篇)
(1). 康传媛,赵旭东,许秀峰,杨昆,杨建中。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92-95。(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2). 杨建中,康传媛,赵旭东,许秀峰。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63-265。(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3). 李静,许秀峰,赵旭东。行为问题儿童的系统家庭治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8):532-536。(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Li Jing, Zhao Xu-dong, Xu Xiu-feng. Systemic family rehabili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06, 10(2): 159-161.
(5).康传媛,王玉凤(通讯作者),杨莉,钱秋谨。不同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171-175。(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6).丁颖,康传媛,王玉凤(通讯作者)。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特点与诊断的研究进展。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3):184-186。(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7).康传媛,杨莉,王玉凤(通讯作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性患儿至青春期的再评估。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1):16-19。(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8).LiJun, Kang Chuanyuan, Yufeng Wang(通讯作者), Rulun Zhou, Bing Wang, Lili Guan, Li Yang, and Stephen V. Faraone. Contribution of 5-HT2A Receptor Gene -1438A>G Polymorphism to Outcome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Am J Med Genet B Neuropsychiatr Genet. 2006, 5;141(5):473-6.(IF: 4.463)
(9).LiJun, Kang Chuanyuan(共同第一), Haobo Zhang, Yufeng Wang(通讯作者), Rulun Zhou, Bing Wang, Lili Guan, Li Yang, and Stephen V. Faraone. Monoamine oxidase A gene
polymorphism predicts adolescent outcome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m J Med Genet B Neuropsychiatr Genet. 2007, 144(4):430-433. (IF: 4.224) (10).宣 煦, 许秀峰, 梁志中,康传媛,蒋惠珍,李敏。昆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1):48-52。(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1). 宣煦,康传媛,印彩燕,梁志中,蒋惠珍,许秀峰。昆明市儿童行为问题教师检出率及危险因素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6 (8 ):881-882。
(12). 宣煦, 梁志中, 康传媛,蒋惠珍,李敏,许秀峰(通讯作者)。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及教师问卷在小学生中应用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1002-1004。(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13). 钱秋谨, 康传媛, 王玉凤(通讯作者), 杨莉,李君.COMT基因多态性与ADHD患儿青春期预后的关联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22(9):684-693.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14).刘粹, 汪毅,宣煦,王旸,王玉凤(通讯作者)。社交技能训练干预儿童行为问题的定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9,30(6):517-519。(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15). 王艳娇,康传媛(通讯作者),许秀峰。 昆明市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长压力关系的调查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8(1):7-9。
(16). 苏萍,康传媛,李培凯,侯瑜,刘小彦,杨晓斌,赵旭东,寸瑜,杨建中(通讯作者)。
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自评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176-180。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17). 刘瑞湘, 康传媛(通讯作者),王艳娇,丁凯景,李雪蓉,万帅。昆明市区小学生Conners 父母用症状问卷的常模和信效度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12,2012,33(1):7-9.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18). 丁凯景,康传媛(通讯作者),刘瑞湘,李雪蓉,万帅,王艳娇。昆明市小学生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388-390.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19).丁凯景; 刘云芬;康传媛(通讯作者); 刘瑞湘; 李雪蓉; 万帅。哌醋甲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5):343-347.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20). 李雪蓉,康传媛(通讯作者),刘瑞湘,丁凯景,万帅。CCMD-3和DSM-Ⅳ对注意缺陷多动占该诊断的比较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9):902-904.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1). 万帅,康传媛(通讯作者),刘瑞湘,丁凯景,李雪蓉,王艳娇。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9):909-91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杨润许,丁凯景,刘瑞湘,李雪蓉,万帅,康传媛(通讯作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中国当代儿科,2013, 15(9): 723-727。(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23). 张艳,康传媛(通讯作者),赵兴蓉,宣煦,丁凯景,刘瑞湘,王艳娇,杨润许,李雪蓉,万帅。 家长培训合并哌醋甲酯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症障碍患儿家庭关系的干预研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 16(2): 185-189.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24). Kaijing Ding, Jianzhong Yang, Gavin P Reynolds, Bing Chen, Jingru Shao, Ruixiang Liu, Qiujin Qian, Hua Liu , Runxu Yang, Jianfan Wen, Chuanyuan Kang(通讯作者). DAT1 methy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methylphenidate response on oppositional and
hyperactive-impuls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World J Biol Psychia. 2017, 18(4):291-299 (IF: 3.658)
(25).丁凯景, 康传媛(通讯作者), 刘瑞湘, 张艳, 刘华. 哌醋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前后后DRD4和 DAT1 基因 mRNA 表达的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5,24(10):896-899.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26). 杨晨, 丁凯景,刘瑞湘, 张婕, 王少华, 周惠至, 杨润许, 刘璐, 康传媛(通讯作者). DAT1 和DRD4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的关联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26(3):210-214.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27). 王少华, 丁凯景, 刘瑞湘, 张婕, 杨润许, 周惠至, 杨晨, 刘璐, 康传媛(通讯作者). DA T1和DR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症状的关联研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43(2):93-97.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28). 杨晨,周惠至,王少华,杨润许,张婕,刘瑞湘,丁凯景,刘璐,康传媛(通讯作者).哌醋甲酯治疗癫痫共病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有效性和癫痫发作风险的系统综述.中华儿科杂志,2017,55(11):869-872.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云南省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
项目 7
项目名称:云南地区医院常见深浅部真菌感染诊疗及推广应用 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李红宾 李玉叶 祁文瑾 黄云丽 董天祥 孙东杰 赵维佳 曹灿 起珏 项目简介:
随着老年人口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器官移植和导管技术的开展,以及糖皮质激素和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住院患者生存率。目前对于主要致病真菌的致病机制研究较多,但对于综合医院内真菌感染防治策略研究极少,而且多数集中在单一科室或单一患者群,其结果对于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整体状况参考性较差,难以为医院内真菌感染防治提供有力参考。该项目以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马拉色菌疾病诱发因素、病原菌药敏和基因型的比较研究(2014FB030)”、云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综合医院口腔真菌感染流行病学、药敏及基因型研究(09y0157)”、云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儿童头癣环境中致病菌调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06y206c)”,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资助课题“儿童头癣环境中致病菌调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007yn11)”等项目为基础,应用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深部真菌感染协作组/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疾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制订的深部真菌感染定义及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分析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以及儿童头癣环境中致病菌调查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内常见深浅部真菌感染疾病流行病学、药敏、基因型的
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为综合医院深浅部真菌感染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候选人贡献:
李红宾:课题设计、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 李玉叶:课题设计、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 祁文瑾:课题设计、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 黄云丽:实验指导、论文撰写
董天祥: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和论文撰写 孙东杰:临床病例、实验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赵维佳:实验、数据收集整理 曹灿:实验、数据收集整理 起珏:实验、数据收集整理 推广应用情况:
成果“云南地区医院常见深浅部真菌感染诊疗及推广应用”通过论文发表、交流学习和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应用。发表论文30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6篇,核心文章被应用次数60余次,多次在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年会交流。
1.首次采用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深部真菌感染协作组/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疾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制订的深部真菌感染定义及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定义真菌感染病例和评判治疗规范度,对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现状的研究更具科学性,结果更可靠,可以作为有效评价医院真菌感染诊疗状况的方法。
2.口腔真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结果与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率回顾调查结果感染发生率差异甚大,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确诊仅8.63%,相应的目标治疗也仅有5.43%,反应出临床医师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认知存在不足,迫切需要通过学术与管理两方面加强培训与指导。
3.危险因素分析在口腔真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和所有科室同期患者抽样分层回顾性调查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大于60岁、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疗程、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种类、每日使用糖皮质激素总量及糖皮质激素使用疗程是医院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证实联合或交替抗生素使用明显增加真菌感染率,首次证实系统使用长效糖皮质激素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真菌感染发生率显著大于其他糖皮质激素,对于临床医师正确选择糖皮质激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系统进化树构建进行亲缘性分析,显示同一科室和不同科室之间相同菌种基因测序比对十分相近,可能存在科室和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提示临床诊疗病人时,应注意手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5.白假丝酵母菌是医院真菌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其对唑类药物已经出现一定的耐药率;非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尤其是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少数非白假丝酵母菌对二性霉素B表现出耐药,因此,加强综合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的药敏监测十分必要。
6.比较显色培养基、AUX生化系统和rDNA-ITS序列分析三种方法鉴定假丝酵母菌结果,进一步证实AUX 生化系统和rDNA-ITS 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假丝酵母菌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两者结果一致性较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方法能较好地鉴定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三种方法鉴定假丝酵母菌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该项研究对于真菌感染诊断的实验室方法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7.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明确儿童头癣患者环境中致病性真菌的存在,证实部分儿童头癣的传染源来自宠物,加强对宠物的管理将有利于儿童头癣的防治。
项目 8
项目名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李荣清 岳麒 张勇 张燕华 王志伟 王枫 段继梅 汪勇 冯旭东 彭丽莎 肖斌 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鉴于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及复发率均高,而常用放射治疗技术存在毒副反应大等问题,项目组发挥研究团队的人才、技术、设备和病源优势,开展了长期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多方面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技术运用于各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优势、有效性、毒性反应,旨在寻找更优化及规范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流程,为推广普及这些高新技术积累科学依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团队经过近10年的研究工作,对3850例进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及正常器官保护的优势、计划优化、自适应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及复杂治疗计划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通过反复的计划对比,HT在剂量学各个方面都比加速器有明显优势。并且每个部位肿瘤HT的计划参数都已达到最优化,对日常化的计划设计及优化及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2、通过自适应计划的计算
及分析发现,及时的自适应修正可有效提高肿瘤剂量的覆盖率及减小重要器官的受量,应用自适应放疗技术可监控、评估剂量指标并适时调整放射治疗计划,实施精准放疗。 3、腮腺体积及CT值在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均有明显变化,CT值可作为头颈部肿瘤临床放疗缩野和自适应缩野计划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临床中可用于预测患者放疗副反应的发生并指导提早采取干预措施。 4、证实了HT治疗中摆位精度及可能影响Arccheck剂量验证结果的多个因素,临床应用中需加强对设备的质量控制精度。体膜结合真空垫可使病人治疗过程中既舒适治疗又准确,对于盆腔的病人,俯卧位可有效降低小肠的受量。螺距、调制因子影响 HT 放疗计划优化,对机架旋转周期、出束时间影响显著。证实了调整IC(电子枪电流)、IV(电子枪电压)或PFN(磁控管脉冲)的值会引起HT的射线质及profile的变化,对机器射线束调整时应遵循特定规则快速将设备调整到较好状态,此规律对于射线质和Profile的质控具有指导性作用,能减少质控的盲目性,节省时间,加强质控。 5、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全身放疗治疗技术及质控方法,极大的简化了治疗流程并明显提高靶区适形性及剂量均匀性,显著降低危及器官受量。 6、证实了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较常用的静态调强放疗,动态调强放疗等技术在靶区剂量覆盖、靶区适形度、剂量均匀性及正常器官保护上有明显优势。 授权专利情况:无
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组开展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例数、对正常器官副反应、近期及远期疗效的研究等居省内领先,对疑难、复杂靶区病例的治疗例数及应用居省内领先,填补该领域省内空白,在放射治疗领域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中创造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
应用推广情况:项目组通过在国际国内大型会议报告、举办省内学术会议,接收进修人员等手段,向省内外多家单位推广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使广大恶性肿瘤患者显著获益。为放射治疗新技术在国内和省内的推广应用做出积极贡献。 效益情况: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8篇,SCI收录1篇,北大/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4篇,参编专著1部,指南1部。打造了一支放射治疗优秀团队。 候选人贡献:
李荣清:负责本项目开展、实施、应用、转化等各个环节,课题设计 岳麒:放射治疗计划设计、质控 张勇:放射治疗方案确定、靶区确认
张燕华:主要负责项目研究数据分析、总结与论文撰写 王志伟:放射治疗计划设计、质控
王枫:放射治疗方案确定 段继梅:放射治疗质量控制 汪勇:数据统计分析,论文撰写 冯旭东:病人随访,数据收集 彭丽莎:病人随访数据收集 肖斌:病人随访数据收集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组通过接收进修医师、开办培训班、举办学术会议和亲临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在省内外推广该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在省内外的应用与发展,改善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向省内外12家兄弟医院直接、间接提供了帮助和支援,对促进省内外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无。
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无。
项目 9
项目名称:膝关节常见病防治技术的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 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完成人:李彦林、何飞、陈世益、韩睿、王国梁、何川、蔡国锋、王福科、余洋、陈天午、
王坤、王建伟、陈疾忤、宋恩、李青、贾笛、向耀宇、黄文莉、钟玲、普丽、那蕊、冉启果
项目简介:本项目瞄准学科前沿,针对膝关节常见的前交叉韧带和软骨损伤,膝骨性关节炎早、中、晚期的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进行集成创新并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①采用自主研发的ACL detector辅助前交叉韧带(ACL)重建隧道精确定位,较传统手术方法明显降低术后移植物的撞击率和失败率,经拓展后的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能精确指导完成ACL重建及翻修术,临床推广应用后效果很好;
②首次创建“基于ERAS前交叉韧带重建微创手术快速康复模式”,该模式由自创“三角编织
法”编织减张线减张重建ACL结合术后快速康复、规范建立围手术期营养、疼痛、康复、专科护理五大管理流程组成。该模式提高了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且手术难度及患者经济负担并未增加,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获国内行业大赛一等奖,国际大赛金奖;
③创新应用BMP-2、TGF-β3双基因转染的BMSCs复合DBM材料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效果最佳,为修复软骨缺损仿生新材料的研发开辟新途径;
④探明CXCR4拮抗剂TN14003、T140、AMD3100皆可阻断SDF-1/CXCR4信号通路调控关节软骨退变,并率先证实TN14003拮抗效率最高、且稳定性好、安全性佳,可望开发成防治早中期骨性关节炎高效安全的靶向药物;
⑤采用基于TKRViz仿真模拟软件的3D打印截骨导板精确辅助晚期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前规划与术中指导更加明确,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更快速有效。在此基础上,首次采用个性化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辅助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好,效果满意,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具有鲜明创新性。 候选人贡献: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候选人姓名 李彦林 何 飞 陈世益 韩 睿 王国梁 何川 蔡国锋 王福科 余 洋 陈天午 王 坤 王建伟 陈疾忤 宋 恩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项目负责人 负责基础及临床应用 新技术培训及指导 负责体外试验研究 负责临床研究及推广 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论文撰写 负责临床研究及推广 负责基础研究 负责计算机虚拟设计 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和论文撰写 负责动物体内研究 资料收集和术后康复护理 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和论文撰写 负责临床研究及随访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李 青 贾 笛 向耀宇 黄文莉 钟 玲 普 丽 那 蕊 冉启果 负责临床研究及随访 实验助手 实验助手 资料收集和术后康复护理 资料收集和术后康复护理 资料收集和术后康复护理 资料收集和术后康复护理 资料收集和术后康复护理 推广应用情况:该项目整体于2015年1月开始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省内外55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申报受理专利12项、授权5项
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获国内行业大赛一等奖,国际大赛金奖
项目 10
项目名称:超声技术结合基因检测在提高先心病分级防治效果中的应用 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骆志玲 潘湘斌 逄坤静 孙浩 沈艳 郭涛 潘家华 王奖 梁超 李健 李维君 董云兴 赵婉玉 张露露 王叶娟 项目简介:
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高致残性及高致死性,随着全面推行二孩政策,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成为重中之重,其中降低心血管系统出生缺陷的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因此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防控越来越被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影像学技术,在先心病三级防治的各个环节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胎儿先心病筛查、先心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分级、治疗手段的选择方面。为显著提升防治效果,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课题组成员自2005-2017年以先心病三级防治工作为中心,将心脏超声技术结合基因检测应用于先心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胎儿先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指导先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和以治疗为目的先心病精准诊断等,研究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学,旨在从遗传分子基础角度发现先心病
的病因,探索如何减少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出生、提高出生先心脏病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简单先心病特别是特殊类型缺损的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提高复杂先心病外科手术成功率,准确评价肺动脉高压等,并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章和书籍,直接服务于社会,通过会议、培训、网络等多种形式将研究结果在全省内推广应用,形成以下3项创新:
1.在国际上首先提出 ISL1基因表达异常与ns-CHD的发生相关;ISL1的rs1017位点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中ns-CHD的患病风险因素。
2.在省内首先开展胎儿超声心动图专项检查,检查病例的数量最多、病种最广,减少了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出生,提高出生先心脏病患儿的生存质量。
3.在国内首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行大动脉调转术患者的冠脉解剖类型以及利用超声综合指标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及肺阻力。
本项目共获得6项基金经费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2项,省教育厅1项,基金总额:129万元。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2篇,撰写专著4部。团队培养及人才培养 课题组以研究项目为契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建立了一支心脏超声检查人员和先心病介入手术人员组成的研究队伍,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培养科室青年医师7名,硕士研究生20名。为云南省培养了心脏超声检查特别是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专业人才。项目负责人已经成为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 经第三方成果评价专家评定:“该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胰岛素增强因子1(ISL1)表达异常与非综合症先心病关系”为国际率先提出,“超声心动图评价行大动脉调转术患者的冠脉解剖类型”为国内率先开展。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成果评价。” 候选人贡献: 序号
姓名
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学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骆志玲 副主任医师 博士 2 潘湘斌 副主任医师 博士 医院
设计、主持并参与研究
博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设计、主持并参与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
3 逄坤静 主任医师 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
设计、主持并参与研究
主任科员 主治医师
博士 硕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参与研究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4 孙浩 5 沈艳 医院
参与研究
6 郭涛 医院
主任医师 硕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参与研究
学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7 潘家华 主任医师 医院
参与研究
医师
8 王奖 医院
学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参与研究
医师
学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9 梁超 医院
参与研究
医师
学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10 李健 医院
参与研究
学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11 李维君 医师 医院
参与研究
12 董云兴 医师 医院
参与研究
学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13 赵婉玉 医师 医院
参与研究
学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14 张露露 医师 医院
参与研究
学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15 王叶娟 护士 医院
推广应用情况:
参与研究
学士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
完成单位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协调和管理,配备了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领导开发与政策倡导,促进政策出台,争取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对取得的创新技术在国家级层面、省级层面的推广应用,以及在州、县级的责任落实。为本项目科技创新的实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证,使创新技术得以在云南省先心病分级防治工作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完成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的负责单位,也是本项目所有研究结果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
完成单位是云南省心血管研究所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分院,通过业务平台使创新技术得以在全省先心病分级防治实践工作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已在全省51家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项目 11
项目名称:机械通气关键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与应用 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田莹 钱传云 马雪芹 刘荣 杨名坊 李建华 吴海鹰 汤雪清刘永刚 杨肖蓉 韩广营 赵海燕 任蝉 沈筠 邹永芳 米雪纯 项目简介: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
在国内首次开展对急危重症专科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指南认知调查,参考加拿大重症医学会推荐的 VAP 临床预防指南及比利时学者设计的预防 VAP 循证指南认知调查问卷,并结合了我国的临床实践,自行设计了调查表。针对调查结果,开展对 ICU 护士 VAP 预防循证指南的规范培训,明显提高了护士对 VAP 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2.通过探讨呼吸机管路 3 d、7 d 和 10 d 更换频率,比较各组患者呼吸机管路致病菌检出率及 VAP 发生率,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常规。3.通过开展对 AECOPD、重症肺部感染等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技术,制定了标准临床护理操作路径,对预防相关的并发症,保护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重要创新点如下:
1.国内未见对云南省急危重症专科培训班的护士学员进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指南认知的调查,显示护士对预防VAP循证指南的认知评分为(4.4±1.5)分,其中对呼吸机贿赂更换频率、密闭式吸痰管更换频率及气道湿化装置类型的认知率的文献报道。
2.国内未见对云南省ICU护士进行VAP相关课程培训,培训后护士对VAP预防认知得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的文献报道。
3.国内未见对机械通气的ARDS、COPD及重症肺部感染等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技术,通过制定标准临床操作路径,对ICU护士进行俯卧位通气的规范培训的文献报道。
4.国内学者有探讨不同机械通气管道更换时间对细菌学检出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与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对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但国内未见对机械通气患者更换呼吸机管路频率分为3d、7d和10d组,比较各组患者呼吸机管路
致病菌检出率及VAP发生率。同一更换频率下,不同管路部位细菌检出率呼吸机管路使用时间长短,VAP发生率的影响,3d组、7d组、10d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6.7%、59.5%、77.4%的文献报道。
第三部分: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从临床实践出发,对机械通气关键护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及实用性,在省内外十余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同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30 篇(其中 SCI 论文 1 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4 篇、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9 篇等),参编专著 22 部(其中主编 8 部、副主编 7 部等),获得实用技术专利 3 项,培养研究生 42 名,培养急重症专科护士600 余人。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在该领域的研究、临床应用及人才培养都起到了较好的推动和借鉴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部分: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建议继续延伸该项目相关研究。 候选人贡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姓名 田 莹 钱传云 马雪芩 刘荣 杨名钫 李建华 吴海鹰 汤雪清 刘永刚 杨肖蓉 韩广营 赵海燕 任 婵 沈 筠 邹永芳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课题设计、项目总负责 课题指导、质量控制 资料收集、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和修改 资料收集、专著撰写 课题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 课题实验指导、论文撰写和修改 资料收集、论文撰写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论文撰写 细菌采集、培养、数据分析 资料收集、论文撰写 资料收集、论文撰写 资料收集、论文撰写 资料收集、论文撰写 16
米雪纯 资料收集、论文撰写 推广应用情况:
应用单位 浙江省人民医院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人民医院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齐仙 月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 丽江市人民医院 谷云芬 吴忠艳 月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 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孟月仙 王丽锦 朱明 董云春 月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人民医院 临沧市人民医院 者晓玲 月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团队人员获科研经费200万余元,共发表相关 学术论著共30篇,其中SCI论文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9篇;参编专著22部,其中主编专著7部,副主编专著6部,编委5部;
发明专利3项。
2105年10月至2017年12杨平 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 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 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 2013年10月至2016年102013年10月至2016年10联系人 陈肖敏 钟卫兰 马雪芹 杨秀梅 张鸿香 应用时间 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 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 2013年3月至2017年12月 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 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 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1.本项目相关的机械通气关键护理技术,通过举办学习班、进修交流、基层帮扶、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应用,具体为近五年举办急诊和重症专科护士学习班9期,培训专科护士600余人、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修护理人员500余人、基层帮扶讲课50余人次、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前往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5人次、国内学术交流20余人次。
2,课题组提升了参与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及论文撰写能力,上岗情况良好。课题组中1人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毕业,3人硕士毕业,2人副高职晋升为正高职,3人中职晋升为副高职,1人初职晋升为中职。2人成功申报并获批云南省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1人为云岭名医。团队人员获科研经费200万余元,共发表相关性学术论著共30篇,其中SCI论文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中国科技核心期刊9篇;参编专著22部,其中主编专著7部,副主编专著6部,编委5部;发明专利3项。
3. 研究组以项目研究为契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在全院多个科室、部门合作,共同建立了一支由危重症监护科研队伍,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培养硕士研究生42名,博士研究生4人,为全国培养了危重症护理的专业人才。项目负责人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2017-2022)、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委会委员(2013-2018)、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理事(2016-2021)、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委员(2014至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与功能性外科分会肿瘤整形外科护理学组副组长(2017-2019)、云南省护理学会理事(2008至今)、云南省护理学会门急诊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2013年至今)、云南省医师协会医疗风险专业委会常务委员(2017年至今)、云南省老年护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2015年至今)、云南省医院协会品管圈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年至今)等职。
项目 12
项目名称:白藜芦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推荐类别:自然科学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王兵,娄振凯,李兴国,陈凌强,赵学凌,张春强,董俊杰,杜开利,张帆 项目简介:该项目开展了天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在国内率先成功构建了稳定、可靠、成栓率高、死亡率低的C57小鼠下腔静脉套扎的
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中活性氧ROS介导内皮细胞损伤、凋亡在深静脉血栓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1,调控凋亡相关信号通路P13-K/AKt/GSK3β、NF-κB和MAPKs等,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了深静脉血栓形成。以上研究为临床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候选人贡献: 王兵:项目负责人。 娄振凯,李兴国:主要实施。
陈凌强,赵学凌,张春强,董俊杰,杜开利,张帆:协助实施。 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
1. Zhenkai Lou, Kaili Du, Tingting Wang, Xueling Zhao, Xingguo Li, Bing Wang. Resveratrol
suppresses P-selectin, PSGL-1 and VWF through SIRT1 signaling pathway [J].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2017, 49(9): 848-850.
2. Zhenkai Lou, Xingguo Li, Xueling Zhao, Kaili Du, Xing Li, Bing Wang. Resveratrol
attenuates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apoptosis, ROS generation, PSGL-1 and VWF activation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possibly via MAPK signalling pathways [J].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18, 17(2): 2479-2487.
3. Qiao Han, Wang Bing, Yin Di, Li Hua, Li Shi-he, Zheng Yu-hua, Han Xiu-guo, Wang
Yu-gang, Fan Qi-ming, Yang Shih-mo*, Tang Ting-ting*. Kinsenoside screening with a microfluidic chip attenuates gouty arthritis through inactivating NF-κB signaling in macrophages and protecting endothelial cells [J]. 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16, 7, e2350. 4. Lingqiang Chen, Jing Wang, Jin Yang, Zhiqiang Gong, Bing Wang, Xueling Zhao,
Chunqiang Zhang, Kaili Du. MiR-126 inhibits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through targeting PI3K/Akt signaling [J], Ann Hematol, 2015, 95(3): 365-374.
5. Jing Wang, Lingqiang Chen, Hongfei Li, Jin yang, Zhiqiang Gong, Bing Wang, Xueling Zhao.
Clopidogrel reduces apoptosis and promotes proliferation of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palmitic acid via suppression of the long non-coding RNA HIF1A-AS1 in vitro [J], Mol Cell Biochem, 2015, 404(1-2): 203-210.
6. 赵冲宇,王兵,娄振凯,李兴国,何卫,赵学凌. SIRT1和氧化应激损伤标志物在小鼠
DVT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已接收)
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难点。
课题组围绕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机制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这一难题,在19个科研项目333.5万元经费支持下,通过探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应用药物基因组学及不同临床表型进行个体化的多种临床药物或特殊给药方式的选择,研究这些治疗手段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个性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课题组自1998年以来,在省内率先开展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机制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从基础至临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技术效益。项目组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基于COPD基因组学的个体化治疗:提出并运用具有不同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及血红素氧化酶-1 基因多态性的COPD患者对NAC的治疗反应不同的理论,从而指导COPD患者的精准抗氧化治疗,评估疗效及预后,节省医疗费用。
(2)肺动脉高压(PAH)的作用机制研究:证实缺氧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影响细胞内溶质钙的含量引起肺动脉收缩最终导致PAH;证实CLDN1表达上调可以促进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最终导致PAH;证实在MCT诱导的PAH模型中,Ang-(1-7)可预防PAH的发生,同时抑制肺血管的重构。
(3)PLAGL2高表达与COPD关系的研究。
(4)基于COPD 患者代谢组学的个体化治疗研究:提出并证实COPD患者支气管壁增厚的程度可能反映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治疗的效果。
(5)COPD骨骼肌萎缩的机制研究:证实PPARα基因的mRNA的表达下降是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的原因,并与COPD全身炎症反应及肺功能下降相关。
(6)基于β2-AR基因多态性的 COPD 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证实β2-AR16位点多态性可以影响 COPD 患者使用长效 β2AR激动剂的疗效。
本项目选题新颖、技术起点较高、难度大、设计严谨、贴近临床,研究领域面广。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11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明专利1项,培养博士4名,硕士51名。项目成果在全国27家医院,包括: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个性化治疗应用于临床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而指导临床的精准治疗,评估疗效及预后,对节省医疗费用、避免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具有重要意义。鉴定意见认为:项目具有创新性,先进实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候选人贡献:
该项目研究成果:从1998年开始,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同合作完成。 戴路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与第一负责人共同设计、制定和实施相关课题的研究内容,协作负责研究生的培养、论文的撰写等,发表代表性SCI论文8篇,负责整理、撰写申报成果奖资料,对创新点4、5做出创造性贡献。 汪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负责指导、参与缺氧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影响细胞内溶质钙的含量引起肺动脉收缩最终导致PAH以及证实CLDN1表达上调可以促进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最终导致PAH等研究,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和撰写论文,对创新点2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陈丽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负责指导、参与在MCT诱导的PAH模型中,Ang-(1-7)可预防PAH的发生,同时抑制肺血管的重构等研究,对创新点2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赵芝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负责指导、参与α-烯醇化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腺癌患者肋间肌水平等研究,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和撰写论文,对创新点5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方利洲(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参与PPARα基因的mRNA的表达下降是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的原因,并与COPD全身炎症反应及肺功能下降相关的研究,对创新点5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刘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参与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多态性对NAC治疗的影响等研究,对创新点1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张家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参与血红素氧化酶-1 基因多态性对NAC治疗的影响等研究,对创新点1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李春桃(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参与PLAGL2高表达与COPD关系等研究,对创新点
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舒敬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参与基于β2-AR基因多态性的 COPD 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对创新点6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冯家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参与PLAGL2高表达与COPD关系等研究,对创新点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武江海(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参与基于β2-AR基因多态性的 COPD 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对创新点6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推广应用情况:
除了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本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临床研究和推广外,本项目已在全国27家医院应用于社会人民大众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技术推广
将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及个体化治疗关键技术的多项研究成果和新技术推广普及到国内外共27家医院,包括: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建水县人民医院、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丘北县人民医院、德宏州人民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楚雄州人民医院、通海县人民医院等,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通过接收进修医师、开办培训班、举办学术会议和亲临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推广该技术。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向省内外多家兄弟医院直接、间接提供了帮助和支援,极大地推动了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个体化治疗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改善了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了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率,对于避免浪费大量的社会及个人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学术推广
课题组成员多次被邀参加国际或国内重要核心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其中参与部
分主要国际会议/国内重要会议。每年均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术会议,培训班和研讨班,为省内同行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机会。随着我院在省内与多家基层医院建立“联盟”合作关系,科室近两年还定期到基层,尤其省内人口大县进行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个体化治疗相关技术知识宣讲,这为提高全省基层医师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诊疗水平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室共培养硕士研究生51名,博士研究生4人,近十余年来,共接受400余名省内外专科医生参观学习、进修培训,为全国培养了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方面的专业人才。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一)论文
1、Zhang J Q(第一作者)Dai L M(通讯作者)等.Effect of N-acetylcysteine in COPD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microsomal epoxide hydrolase genotypes [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5,10:917-923. (3.141)
2、Zhang J Q(第一作者), Dai L M(通讯作者)等. Effect of oral N-acetylcysteine
on COPD patients with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in the heme oxygenase-1 gene promoter [J]. Drug Des Devel Ther, 2015, 9:6379-6387. (3.028)
3、Zhang J Q(第一作者), Dai L M(通讯作者)等..Relationship between PPARalpha
mRNA expression and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skeletal muscle of patients with COPD [J]. Bioengineered, 2017, 8(6):723-731. (1.691)
4、Dai L M(通讯作者)等. Heme oxygenase-1 poly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Chin Med J (Engl), 2007, 120(1):12-16. (0.636)
5、Dai L M(通讯作者)等.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D and polymorphisms of HOX-1 and
mEPH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 Oncol Rep, 2007, 17(2):483-488. (1.597) 6、Zhang JQ(通讯作者)等.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leomorphic Adenoma Gene-Like 2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17, 9(7):1009-1014. (1.889)
7、Wang T(通讯作者)等. Claudin-1 regulates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ERK1/2[J]. Biomed Pharmacother, 2017, 89: 983-990. (2.759)
8、Wang T(通讯作者)等. Roles of different 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complexes in 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J]. Cell Biol Int, 2016, 40(2):188-195. (1.831)
9、 Dai L M(通讯作者)等.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orphisms in the 5’ leader cistron,
positions 16 and 27 of the adrenergic b2 receptor gene andasthma in a Han population from southwest China [J]. Res, 2011, 16: 1221-1227. (2.416) 10、Wang C(第一作者), Dai L M(通讯作者)等.Metabolic changes of different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henotypes
of
COPD
after
budesonide-formoterol treatment [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7, 12: 3511-3521. (3.157)
11、Chen L(第一作者), Xiao J, Li Y, Ma H. Ang-(1-7) might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nocrotaline induc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rats [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1, 15(1): 1-7. (1.04) (二)参编专著
1、戴路明参编《物理诊断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2、戴路明参编《聚焦诊断学》,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3、戴路明参编《聚焦内科学》,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4、张剑青、刘凌等参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云南科技出版社,2017 (三)发明专利(申报人张剑青为第一发明人)
2016.12:发明专利(ZL201610599289.2):基于EPHX1基因型COPD对NAC反应的测试方法
项目 16
项目名称:难治性Graves病介入治疗的系列关键技术与理论问题研究及临床治疗体系的建
立
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赵卫 易根发 宋滇平 杨慧英 高不郎 胡继红 朱高红 万程 念馨 向述天 王滔 项目简介:
一、项目来源于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 2002C0012Z。 课题组完成难治性Graves 病介入治疗的151例,进行了介入治疗Graves病的血管构筑应用解剖学、介入治疗方法学、栓塞病理组织学、内分泌及代谢的病理生理学、免疫调节机制、疗效对比与
正在阅读:
2018云南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公示-云南卫计委03-28
金属结构检测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09-28
适时者生 自我者兴-材料作文10-27
行政法讲义04-23
CIIA历年真题(2006-2013)--投资组合管理07-18
九年级英语1-3单元测试题07-27
中国武警部队编制02-06
黑板报资料关于雷锋的名言11-16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考试模拟试卷12-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云南
- 技术奖
- 计委
- 公示
- 申报
- 科学
- 项目
- 推荐
- 2018
- K22+500-K25+500盖板涵施工方案
- (淀粉)搪玻璃反应釜系统验证方案
- 音乐节一路往南方开
- 2010年ZJU的实验室安全考试试题
- 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测试新版新人教版0801342
- 《基础会计》第1-3章综合练习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SolidWorks实训计划表 - 图文
- 第五单元学案 - 图文
- 东师范心理学16秋在线作业3答案
- Java及MySQL常见面试题
- 西南大学17秋秋特殊儿童心理学1102在线作业资料
- 奇门大师张志春、杜新会老师断卦要领总结
- 十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 任职教育与指技融合型教员培养
- 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第一章 世界
- 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 五年级语文试卷(镇江抽测)
- 历年高中化学竞赛有机题
- 外科总论题库 附答案
- 镇依法依规进行村级换届选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