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的叙事分析

更新时间:2023-08-18 04:32: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 0 7年第 1期

淮南师范学院学 报J U N L H AN N A H R C L E E O R A O U IA T C E S L G F E O

第 9卷(总第 4期 ) 1

No l 2 0 . 0 7, Ge ea N ., 1 n rl 4 V . o 1 o9

跳蛙不跳

纽约大笑

卡拉斯县驰名的拉维跳螂的叙事分析汪汉利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 308 ) 034〔要] 马克 摘吐温的成名作《卡县名蛙》有着独特的叙事魅力。首先,小说的叙述视角与叙述者的关系很独特。从表面看,小说叙述者似乎经历了两次转换,其实这是作者转换叙述视角的一种策略。其次小说结构的层次感很强。叙述层次与故事层次相互交错,形成了作品的复合型结构。再次,作家通过运用幽默化叙事,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语言表述三个层面,营造了层层交叠的幽默氛围。【 叙述视角;关键词]结构层次;幽默化

[ 1 6中图分类号]0. 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993 ( 0 )102-3 10-502 70-050 0者是“,我”叙述的是西蒙 威勒的故事。读者会认为,叙述的故事大概与“和西蒙 我”威勒有关,于是产生一种心理期待。可在“遇到西蒙老人之后,我”原叙述者“突然隐匿起来,我”而把故事中人物西蒙推到前台,让故事人物西蒙充当讲述者:西蒙 “威勒把我逼到墙角,用椅子封住我的去路,然后讲了一通一些枯燥无味的事情……列昂尼达斯神父,嗯,列神父—嗯,这里从前倒是有一个叫吉姆 斯迈雷的,那是 4 9年冬天—也许是 5 0年春天—不知怎么搞的,我记不太清楚了…. 11 .1这样西蒙 . 1 2就接过讲述话头,继续推进小说的叙述。不过这时,故事发展方向已截然改变。西蒙同样用第一人称

马克 吐温的《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简 (称《卡县名蛙)是篇饶有趣味的短篇小说。尽管作 )品只有 40来字, 00可在《星期六新闻》发表后却让“整个纽约顿时大笑’1 1。年轻的作者也因小说的诙 1 1谐色彩,一举成名,“成为闻名全美的幽默大师”1 f 2。《卡县名蛙》跳蛙”中“题材来自西部赌徒轶事,该故事原来还仅仅在边疆流传,但经马克 吐温改造与加工之后,跳蛙”“故事迅速传遍全美,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笑谈。该小说虽是马克 吐温刚出道时的作品,却

显示出值得称道的叙事技巧。下面,我们从叙事角度对小说进行文本分析,以进一步认识其叙事魅力。

一、 转换叙述视点叙述者是作品故事的宣讲者, 一方面他引领着故事发展走向,另一方面叙述者还以自己的声音参与了小说的构建,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和价值判断。所以叙述者与通常意义上的作者不同,他在作品叙事过程中担当多种功能,对故事的叙述进程有重要

“展开叙述,我”不过,叙述的是吉姆 斯迈雷的故事。经过这次转换,原叙述者“变成了听故事的我”“:他老惦记着找机会打赌,无论大事小事,你”“只要有人提出来,不管你的注往哪一边下,他都照赌不误,这我刚才都告诉过你啦”1时故事中的人 f此 2 .物角色实现了二次分配,不仅原来的故事人物变成

意义。一些评论家认为,正是叙述者的身份,“及其在叙述本文中所表达的方式与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叙述本文的基本特征” 3。f 1小说《卡县名蛙》对叙述者的处理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小说开头写“受朋友之托, 我”去拜访爱唠叨的西蒙 威勒,向他打听朋友的朋友的下落。这时小说叙述者是“:一个朋友从东部来了信,我”“我按他交代的去拜访了好脾气、爱絮叨的西蒙 威勒,好打听我朋友的朋友列昂尼达斯 斯迈雷的下落。 w 这事的结果到底怎样呢?我还得说个清楚” 1。1 2这时叙述

叙述者,原叙述者“也因此变成了受述者,我”成了故事的一名听众。而这时候,“它却一口咬住另一条狗的后腿,咬得死死的—不啃,明白吗,你光咬,叼着不动。11 1 1 2二度叙述者“成了一个向导,我”带着原叙述者“ (我”故事中的“ )你”在故事中穿梭。故事完了,二度叙述者“又回归自己原来位置,我”把叙述权交到原叙述者“那里。我”从表面上看,叙述者似乎历经了二次转换,其实这只是作家的叙述策略,因为在本质上,叙述者并没有真的发生变化,变化的仅仅是叙述视点。叙

1收稿日 20一 8 2期!06 0一 0 1作者简介I汪汉利( 7-)4 13, 9 - j江苏海人,津师范大学文东天学院20级博士从事比 05生,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第 9卷

述视点即叙事者站在何种角度、以什么方式来叙事

的着眼点。叙事视点在作品中有一个基本定位,“但它也可以有变动游移,使叙事有一种更广角的摄取故事内容的角度。r1+小说《

[ q卡县名蛙》原叙述者中,“”止了自己的讲述而把叙述权交到西蒙 勒我停威

手上,实际上不过是叙述视点的一次转移。作家这时改为通过西蒙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经过这样变

换,客观上在两方面产生了影响。对叙述者来说,它极大地释放了叙述的话语空间,使得叙述具有较大的自由度。马克 吐温没有用传统的全知叙述模式,让叙述者充当无所不知的上帝。我们知道,在全知叙述模式中,叙述者往往站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进行专断讲述,叙述者像全能的‘“上帝’那样观察事物,然后把他所观察的东西有选择地叙述给读者。这种超出凡人能力的中介眼光不仅损害了作品的

图中 A是原叙述者“”B是二次讲述者西 我 s蒙, C是被叙述者吉姆 斯迈雷。这实际上就是“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模式。马克 吐温不是该模式的首创者,他是借鉴了传统文学的叙述经验。变形《

记》《日谈》(、十、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与《等作品都采用这样的叙事结构。大故事套小故事”“这一结构模式的最大特点,正如一些学者总结的:层次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单项递增的关系 .…下一个层次的叙述可以回到上一个层次…… .

逼真性,而且也经常有损于作品的戏剧性。”叙述者这种无所不能的本领,让现代读者尤其不以为然。马克 吐温采取变换叙述视点的办法,不仅避免在二度叙述者“”我的叙述过程中,原叙述者同样站在故事之外对故事一无所知,原叙述者与读者坐在

叙述层次之间的界限在于,后一个故事由前一个故事中所作的叙述来承担。一个故事依需要可以迅后“故事套小故事”这一叙事模式不仅使得叙述有大

, P了这种不必要的尴尬,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速地转换到前一个层次,直至回到初始叙事。>I始有终环环相扣,还能让叙述曲折变化跌宕起伏,从而增添了小说叙述的节奏感。小说还存在着故事结构层次。 根据小说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又可将故事内容分为三层:叙述者

一起聆听叙述。故事是敞开的,无论怎样发展都有可能,原叙述者不知道故事发展走向,他与读者一

样都在聆听别人的叙述。原叙述者与读者地位是平我”故事中人物西蒙层面,西蒙讲述的故事等的。作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读者的认同,“层面,人物斯迈雷层面。可以看出,这三个层面像一截截从而

使小说叙述产生很强的亲和力。同时, 转换叙述视点的做法也拉开了叙述者与楼梯层层高升,一直延伸到故事高潮—跳蛙部小说故事层次同样可以用故事的距离,这样会产生“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审分。根据人物之间关系,美距离对读者而言有很重要的意义,布思认为“只图表示:有不成熟的读者才会真正与人物打成一片,完全失去距离感,因而也失去所有的艺术经验的机会。[ s 1母马故事斗狗故事跳蛙的的的故事小说经过转换拉开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从而改变了读者与故事的情感联系。小说开始时,叙述者与斯迈雷的故事读者的关系是亲近的。“把读者带人小说,我”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可故事展开不久,叙述者迅速调

整方向,离开读者并撤出故事之外,而把故事人物西蒙故事西蒙推到前台,让西蒙讲述下面的故事。在小说结束时,原叙述者又出来收拾残局,从而再次亲近了“我”故事读者。叙述者与读者之间是亲近—疏远—亲近的关系。在小说主体部分,叙述者与读者之间关系在故事层面里,我” “层面与“西蒙”层面不过是疏远,从而隐匿了作家本人的情感倾向。这样读者“层面才是小说主打戏。马克 吐就获得了较大的阅读自主权,也维护了自身价值判两个台阶,斯迈雷”断的独立性。二、 式结构复合

经过转换叙述视点,故事中人物又出来讲故 、小狗的故事’蛤蟆的故事’这三个小,和“,。事,原本简单的小说因此变得错综复杂了,从而也的故事”“吐温在处理这些形成了作品多层次的复合式结构。从整体上看,故事是相对独立的小单元。马克 复又一次背离了西方文学传统。我们知道,合式结构包括叙述结构和故事结构两部分。就叙述小故事时,流 小结构而言,小说可分为二个层次,这里不妨模仿热西方“浪汉’说的情节主要是通过主人公冒险奈特分析《一千零一夜》时的绘图,来形象说明作品叙述的逻辑层次:

温的高超之处在于他对“斯迈雷故事”处理时,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手法。斯迈雷故事”“作为小说的主体部分,如图所示,又由三个更小故事组成,母马即“

游历,也就是动作联系起来的,人物行动像红线贯穿所有故事情节。马克 吐温在《卜县名蛙》很少中,关注斯迈雷这个人物的行动 .而是描写了几个小动

第 1期

汪汉利:跳蛙不跳

纽约大笑

剧性。作品

在推出高潮部分“跳蛙的故事”之前,先斯蟆,斯迈雷这个人物几乎没占多少笔墨,小说叙述介绍吉姆 迈雷这个人。他是个碰上什么就赌什焦点落在了母马、小狗与跳蛙身上。这三个故事是么的好赌之徒,只要能赌上一把,他就觉得舒服,而常常在打赌中获胜。所以他对打相对独立的,又是密切相关的。母马、小狗和蛤蟆的且总是福星高照,表现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一个“字。三个小故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无论大事小事他都照赌不赌”“,闭。作者选择赌徒的两次赌事—母马的事殊途同归,目的都是用来说明斯迈雷是个赌徒。误’接着,作为高潮部分“跳蛙的故事”的可以说,这是用动物来写人的成功范例,尽管小故故事和斗狗的故事,赌事里没有重点突出斯迈雷这个人物,但人物却无处铺垫。这些铺垫描述都意在揭示:徒苦心经营并不在。三个小动物的故事像一根竹签上的冰糖葫对跳蛙有必胜信心。铺垫看似无关紧要,这实则意义物的趣事。这些故事的主角分别是母马、狗与蛤小

就像运动员跳高那样,铺垫部分是芦,在窜起之前,冰糖葫芦本来是零散而不成体统深远不可或缺,但突转”赌徒在多。的,但经过竹签的作用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里跳前助跑。接下来故事却出现“贯穿故事的竹签就是一个“”叙述层次与故事次打赌获胜之后,赌字。心里有稳操胜券的把握。当他遇汉子 0不由分说就要赌博,寸,而且认层次环环紧扣,又相辅相成有机交织在一起,形成到一个外乡“了小说少见的复合式结构。这种结构模式使小说成定自己必胜无疑,还主动替“汉子”捉跳蛙。结果人费厄泼赖”,而是在他捕跳蛙时做了手了一种美的建构,从不同角度都能见其形式的美。家并没有“三、默化叙 事幽

脚,给他跳蛙肚里塞满铁砂。跳蛙不跳,赌徒输了。

无疑, 作家的幽默风格是小说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小说的幽默氛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物形人象方面、故事情节方面和语言表述方面。从人物形象看, 爱唠叨的老人西蒙是笑料来源之一。他的可笑建立在三种反差关系上。其一是西蒙的讲述态度与听者“”我的意图形成强烈反差。西蒙在根本不知道列昂尼达斯 迈雷是谁的情况 W斯

小说在作了层层铺垫之后,结尾突然来个大转折。这就给读者这样一种感觉:铺垫层层加高愈演愈烈,赌徒最终却一脚踩空

栽了下来。从语言表述看, 小说中比喻、拟人与讽刺等修辞的运用也渲染了故事“笑果”如青蛙努力跳起来。

却不能够,因为肚里被填满了铁砂,最终只能像法国人那样耸耸肩,不明所以。这样读者就觉得跳蛙但其实它仍是一只愚蠢的跳蛙。再如下,却强行向“讲述吉姆 我”斯迈雷的故事,完全是有人的特点,驴唇不对马嘴。尽管“要找的根本不是此人,我”但小斗狗名叫安德鲁 杰克逊,跳蛙则叫丹尼尔 韦伯这俩名字恰好是当时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头“西蒙 威勒把我逼到墙角,用椅子封住我的去路’,斯特,,冈我只得硬着头皮听下去。其二是讲述者态度与讲述内容之间形成反差。西蒙老人讲故事时,他紧皱着“面人物的名字。马克 吐温借用斗狗与跳蛙的形象来比喻上层统治者的愚蠢与无能,诙谐生动而又不失深刻。总体来看,卡县名蛙》《的笑料来源主要还是故事情节,小说语言虽然幽默诙谐,毕竟与后来的《竞选州长》不尽相同,后者的讽刺更显辛辣。

眉头,脸上不露一丝笑意,从第一句起,就用四平八稳的腔调叙述”显得“,认认真真,诚心诚意”。讲述内容是赌徒滑稽可笑的故事,讲述者自己却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别管故事本身是不是荒唐可笑,他一样要把讲故事当要紧的事来办” 2。r i其三是讲述者态度与故事意义之间产生反差。西蒙老人越是举述的故事与“”际上是毫无瓜葛的。我实这样幽默效

《 在叙事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卡县名蛙》所以小说一经发表,立刻产生巨大轰动。从此以后,这位来自密西西比河上的领航员登上美国文坛,并

轻若重,越是严肃认真,越让人感到好笑,因为他讲渐渐形成世界性影响。果就出来了,态度是认真庄重的,可故事本身却没有意义,就好比一座空中楼阁,富丽堂皇,却是建立[吴富王 1恒,拳会.作家【]]美国论M.山东济南:教育出社,版在一堆砂土之上,随时都有轰然倒塌的危险。这样 19:0 1 99 2读者在阅读时会产生头重脚轻的失重快感,这是小[赵焕译. 2]外国小说名家成名作[][ .东方出 M上海:版社, 0 24 0说产生“笑果”的原因之一。小说结束时,西蒙老人[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 M. 3] .化[]北京:社会科学出中国还要继续讲下去,继续自己的可笑行径,这就进一版社,02 20步强化了小说的幽默氛围。

参考

文献

[朱立当方理论M.华东 4元.代西文艺[]]上海:师范大学出版

从故事情节看, 故事本身具有可笑性,尤其是社, 9: 9727 1 5斗狗与跳蛙两个小故事。这俩小动物努力赌博,[申 .帮 5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北京:版助主人赚得赌资,仿佛也成了赌徒。读者站在人的社, 9: 9822 1 4角度来看这些动物,可动物已有了人的特点,读者[[]克 .代叙事 6英马柯里后现]理论M.一中 .京:[]宁译北北京大学出版社, 0: 2 32 0 7的眼睛扑了空。而且为强化幽默“果,笑”作家还运用“垫”“铺与突转”法,技使得情节有张有弛富有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mr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