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证阿赖耶识
更新时间:2024-02-11 19:22:01 阅读量:1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科学解释阿赖耶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篇一:朱清时院士: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
朱清时院士: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
朱清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上半讲
首先给大家鞠个躬,感谢大家到这里来听我的讲座。我想讲的东西都是我这些年研究的东西,我已经是深信不疑的了,我努力地表达出来让大家听懂。
大家都知道我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几十年的人,有不少人好奇,说你现在为什么对佛学这么感兴趣?正如刚才正成先生介绍的,现在科学家中间有不少人都在讲佛学,这是什么道理?我就用亲身体会给大家说一下。
最近这200多年,科学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也带来了另外一些东西。环境污染,这些我就不说了。另外就是文化界、思想界的很多人都以为科学是万能的,以为只要科学不能理解的东西就是迷信、是伪科学。所以,把科学绝对化,这个对继承传统文化相当不利。
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包括佛学文化,最重要的是弄明白两件事。第一件事,科学也是有局限的;第二个就是传统文化包括佛学是有自己的优势的,这些优势是科学不能取代的。我在开始的时候先把这两点讲清楚,这样,大家就会对我今天讲的东西更加相信一些、更容易听懂一些。
首先说,科学有局限。这是大家可能很少想到的一个问题,实际上是科学本身决定的,是千真万确的。现在我们叫做科学的东西是古希腊起源的,文艺复兴时代才开始成熟。文艺复兴时代成熟的科学有两个柱石,一个叫做实验,即通过科学实验去发现真理,这是科学的一个柱石;第二个是逻辑推理,即利用逻辑推理得到真理。
这二者都是有局限的。通过实验来发现真理就要求你要把实验计划得很周到、很好,这个实验要可重复。意思就是不管什么人,只要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步骤、完全一样的条件,都应得出完全一样的结果,这叫做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这个可重复性要求对科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让我
们得出一大批真理,但是也为科学的认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局限。凡是实验中跟主观意识有关的东西,就全部排除在外了。
科学从来是研究客观的东西,研究客观规律,所以把主观的东西都排除了,这样,在科学的早期大家认为是没有问题。但是在近期,在量子物理研究中就发现问题了,发现主观意识和客观不可分离,现在西单的科普读物很多都在讲这个事,既然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不可分离,那科学实验排除主观,专做客观的东西就很受局限了。
说到主观客观不可分离,最好的例子就是藏传佛教中练瑜珈拙火,用意念来调动身体的热度。还有比如像美国的一些大学就请长期修炼禅定的僧人去接受大脑监测,发现他们的大脑和常人不一样了。我举这两个例子就是说现在科学发展到这个程度,主观和客观已经不可分开的,过去我们人为在把它们分为主观与客观,科学实验专去发现客观的真理,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科学的第一个局限。
科学的第二个局限,是科学本身的逻辑推理要靠人的大脑。我们人之所以比其他动物聪明,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更高,就在于我们的脑容量比一般的动物都大,当然,不光是脑容量,大象比人的更大,但是它没有人聪明。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脑神经物质连接比其他的动物更多、更高效。就是因
为人的大脑有这种特点,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很多其他动物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比如像猴子、猩猩,跟人差不多聪明,但是猴子、猩猩为什么不会发明工具?
人在早期的时候跟猴子、猩猩一样在野外生活,但是人类比他们高,就是人的脑子很灵,一下子就意识到了我可以制造工具,可以制造斧头等工具,用这些工具打败了所有动物。现在我们人制造的工具更多了。所以,人看猴子、猩猩就觉得它们真笨,怎么意识不到发明工具呢?其实它们已经离发明工具很近了,但是它们却没有,就是因为它们的大脑不如人。人就是因为大脑发达,所以能够发现动物发现不了的东西。
但是反过来你想想,人只处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中间环节。人的推理能力是有限的,由人的推理能力所建立的实验科学的局限当然就清楚了。我说了这个,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科学不理解的东西,我们不能马上就说它是迷信?人类的科学永远不能认识的东西都不一定错。因为人类的科学在历史上是受这两大柱石的支撑才建立起来的,是很有局限的。
科学的局限搞清楚了,就便于我们排除掉科学主义的统治地位。科学是个好东西,我一点没有贬低科学的意思,我只是说当代的人类急需另外一方面的认识,就是意识到科学有局
限,不要把自己不理解的东西都说是迷信、都说成是伪科学,都说是愚昧。这是第一个方面,科学是有局限的。
第二点,我想说清楚的是佛学,我现在都不叫佛教,因为我把它当作学问在研究。佛学有它的独到之处,不是像科学那样做实验,也不仅仅依靠逻辑推理,佛学恰好相反,它获取真理的方法是靠提高人的智慧。大家就可以想了,人的智慧还可以提高吗?其实显而易见的,人的智慧能够提高。比如一个人在小孩的时候,他大脑还不成熟,他看见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很好奇,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这个人成熟长大了,他看到同样的事物就一目了然了。这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人长大了之后,他的智慧高了,所以小孩阶段百思不得一解的东西,大人一下子就理解了。
我们推而广之,人也有差别,有些人愚钝、有些人聪慧。像爱因斯坦就是绝顶聪慧的人,人类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时空弯曲的现象,爱因斯坦一看就明白了,所以他的智慧比一般人高。更不要说人类比动物了。
一旦一个人入定了,大脑就处于高度有秩序的状态,就类似于我们说的超导体。大家知道像铜丝电线都是有电阻的,因为里面的原子分子在不断地振动,一振动就增加了电流的阻力,即电阻。你一旦把导体冷却以后,就会发生突变,一下子电阻全都没有了,这时候电流极其强大、能量场极其
篇二:物理学走进阿赖耶识
物理学走进阿赖耶识
—— 由“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所联想
研究生30队 胡新光 902031434004
自然科学与宗教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并不是两条平行线。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艾萨克·牛顿,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然而,晚年的他写了很多关于圣经的文字解释的宗教小册子。牛顿的一生中写了比自然科学更多的有关宗教学的著述。他认为,由于不稳定性的累积和缓慢增长,必须有神的不断干预来改良宇宙这个系统。他反对将宇宙解释为一部纯粹的机器,譬如一座大钟。他说:“引力解释了行星的运动,但却不能解释是谁让行星运动起来的。上帝统治万物,知晓所有做过和能做的事。”
2013年,我关注到一篇演讲稿,演讲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任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的朱清时。他是一名自然科学家、化学家。在参加一场由民间学术平台主办的讲座中,他阐述了“物理学走进阿赖耶识”这样的观点。通过他的演讲,我领略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从来都不是互相割裂的。物理学走到最后,可以找到佛学的影子。这也提示我们,只有带着人文素养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更加认清科学的本质,进而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一、背景
最近200多年,科学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也带来了负面的东西,比如环境污染。有人以为科学是万能的,以为只要科学不能理解的东西就是迷信、是伪科学。但是,这种把科学绝对化的观点,对继承传统文化是很不利的。
要继承传统文化,包括佛学文化,要认识到:第一,科学也是有局限的;第二,传统文化包括佛学有自己的优势,这些优势不能被科学取代。
1、科学有局限。
现代科学起源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代开始成熟。文艺复兴时代成熟的科学有两个柱石,一个是实验,即通过科学实验去发现真理,另一个是逻辑推理,即利用逻辑推理得到真理。
(1)实验的局限。
通过实验来发现真理要求实验计划很周到并且可重复。也就是说不管什么人,只要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步骤、完全一样的条件,都应得出完全一样的结果,这是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可重复性的要求对科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让人类得出一大批真理,但是也为科学的认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局限。凡是实验中跟主观意识有关的东西,全部被排除在外。
科学研究客观的东西,研究客观规律,把主观的东西都排除在外。在科学的早期这没有问题。但是在近期的量子物理研究中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科学家发现主观意识和客观不可分离。正是因为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的不可分离,专做客观的科学必然受到局限。
说到主观客观不可分离,有个例子是藏传佛教中练瑜珈拙火,即用意念来调动身体的热度。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的一些大学请长期修炼禅定的僧人去接受大
脑监测,发现他们的大脑和常人有所不同。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主观和客观已经不可分开,过去人为在把它们分为主观与客观,用科学实验专去发现客观的真理,这是科学的第一个局限。
( 2)逻辑推理的局限。
科学本身的逻辑推理要靠人的大脑。我们人之所以比其他动物聪明,是因为逻辑推理能力更高,首先我们的脑容量比较大,其次我们的脑神经物质连接比其他的动物更多、更高效。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理解很多其他动物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
人类在早期的时候跟猴子、猩猩一样在野外生活,但是人类比他们高级,意识到了自己可以制造工具,用这些工具打败了别的动物。
但是反过来说,人也只处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中间环节。人的推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由人的推理能力所建立的实验科学存在着局限。现在科学不理解的东西,并不能定义成迷信。人类的科学永远不能认识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错。
因为人类的科学在历史上是受这两大柱石的支撑才建立起来的,所以是有局限的。理解了科学的局限,有助于我们排除科学主义的统治地位。
2、关于佛学。
佛学不是佛教,是一种被研究的学问。佛学有它的独到之处,即它不像科学那样做实验,也不仅仅依靠逻辑推理。佛学恰好相反,它获取真理的方法是靠提高人的智慧。人的智慧是可以提高的,比如一个人在小孩的时候,他大脑还不成熟,他看见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很好奇,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这个人成熟长大了,他看到同样的事物就一目了然了。
人有差别,有些人愚钝、有些人聪慧。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是绝顶
聪慧的人。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时空弯曲的现象,他能够明白。
佛教中,一个人入定(也称为“禅定”),其大脑便处于高度有秩序的状态,类似于物理学中的超导体。打个比喻,铜丝电线都是有电阻的,因为里面的原子分子在不断地振动,振动增加了电流的阻力,即电阻。但是,把导体冷却以后,会发生突变,电阻会消失,这时候电流极其强大、能量场也极其强大。佛学的禅定也是这样的,教人怎么样安静下来,安静之后入定,一点杂念、一点噪音都没有,这时候智慧最高。
佛学禅定的方法是认识真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弥补科学的不足。佛学能够认识宇宙真理的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提高认知能力,来认知常人想不到的更深更高的真理,或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假如把意识比作电流,人脑就像导体,如果修持到深度禅定,人脑可以进入高度有序化的超导状态,意识可以畅行无阻,意识场可能极其强大,可以感知到常人无法获得的宇宙真谛。
二、物理学与阿赖耶识。
1、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佛学中唯识学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一种特别的识,它含藏万有,又叫做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也称种子识。佛学把阿赖耶识看作就是宇宙的本体,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都由来于它。我们看到的一切实际上都是由阿赖耶识变来的。举例来说,阿赖耶识像大海,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大海表面上的波浪,波涛滚滚是客观世界周而复始的循环。
2、物理学成果与阿赖耶识。
物理学接近阿赖耶识,是指物理学推出了一个存在东西跟阿赖耶识的相状大致相同,这个东西变现出整个客观世界。
二十世纪,人来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一切财富,比如我们身边的iPad、 电脑、手机等。物质生活的很多东西来自于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巨大成就的时候也应该思考这些自然科学的成就意味着什么。霍金出版的新书《大设计》认为,人类在享受物理学的成果,却没有从哲学的高度阐释它,没有理解物理学的成果。本文探讨的物理学成果,是一个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一个老问题。从它的阐述中,会发现它的成果与阿赖耶识有着相似之处。
该实验最初由爱因斯坦提出。想象有两个小球,从中间爆炸开了之后就迅速地往两边跑,跑得越来越远。如果在它们两个跑很远的时候,其中一个小球遇到了干扰,另一个小球会怎么样?一般人会觉得,另一个小球没事,认为他们彼此没有关系,物理学以前也是这样回答的。但是,量子物理的答案并不是这样。
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实验, 1982年巴黎大学做成这个实验。这个实验是让由一个静止粒子衰变产生的两个纠缠态光子分别往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光子跑了很长一段距离以后,对其中一个光子进行干扰,测量一下它的状态。发现不管这两个光子跑得有多远,测量其中一个光子,另一个光子也可以马上感觉到,它也跟第一个光子一样,做出了自己相应的反应。
这个实验很简单,但是,对于人类思想的触动却非常大。因为它无法解释光速的问题。举例来说,两个基本粒子,它们原来在一起,现在把它分开往不同的方向跑,有一个跑到银河系的边上,另一个跑到北京。测量了在北京的这个,并干扰一下这个粒子,跑到银河系边上的粒子马上就感觉到,并作出反应。爱因斯坦据此推出了量子物理学的现象,把这个称之为“诡异的现象”。他认为这个现象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有一种我们未知的信号传递方式,是两个粒子之间一直保留着的。不管它们距离多远,一个粒子受干扰的时候,这个未知的信息传递方
篇三:萧平实倡导的“实证佛教”的学术思想及地位
萧平实倡导的“实证佛教”的学术思想及地位
一、楔子
萧平实的学术思想核心,在其第一本著作《无相念佛》中对自己的介绍,可以一窥全貌。该书的作者介绍说:
「作者早年游于世务,厌恶
迷信,中年归命三宝,矢志求道」。这样的自我介绍,直到现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由此可见萧平实虽然他的著作经常归类于宗教,可是他的真正精神,其实是科学而非迷信。
宗教信仰与学术研究的差别,在于宗教信仰只是纯然的相信而没有科学的证据与证明,甚至是违反事实;例如《旧约全书》的〈创世纪〉对宇宙在六天内创造的描述,就是一件违反事实的迷信邪说。学术研究是以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立论,并可以经得起反对者的客观验证,重复检验;例如唐代玄奘大师著作《八识规矩颂》将生命可解剖为八个识的事实清楚呈现于世界,直至今日仍可客观的验证其真实性。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学术研究者若没有科学的论述,那么虽有学术身分,则其论述也只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者若有科学论述,那么虽具宗教身分,则其论述亦可以有学术的贡献。当代的萧平实先生虽然自许为佛教信仰者,但他对于佛教教义的诠释却提出极为科学的论述。
二、何谓实证佛教
萧平实的学术思想与其自我介绍完全一致,可以「科学实证」作为概括与总结,从而奠定其独特的学术地位与影响。萧平实的学术研究从佛教教义出发,最后扩及到对社会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可能影响。要了解萧平实的学术思想,则要聚焦于他对佛教的诠释与定位。萧平实在2007年出版的〈正觉学报创刊词〉中说:「要认识真正的佛教,只有实证的方法与确实履践,别无他途,而这种方法是人类认识涅槃、
认识实相的基础。譬如如何认识杯子中水的滋味与温度呢?再多的语言、文字与说明,都没有办法清楚完整地指称杯子中的水味或温度;只有亲自喝了杯中的水,才能够说明那杯水的滋味,才能知道要采用什么属性可以客观的描述那杯水的味道或温度。」(《正觉学报》创刊号,页9)
萧平实提出「实证方法」,将佛学研究从以往以文字训诂为主的方法,提升成为具有客观实证方法的一门科学,扫除宗教迷信的色彩,成为萧平实对学术研究与社会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核心价值。
萧平实高举著具科学性的「实证佛教」大纛直指日本「批判佛教」的错谬。萧平实在〈正觉学报创刊词〉中说:「从方法学来描述佛教时(例如:以批判为方法来研究佛教,就是「批判佛教」的话),那么真正的佛教应该称为实证佛教,不应该用其他的方法称之。」(《正觉学报》创刊号,页9)也就是说,对于现存研究佛教的方法,萧平实认为那些方法都不是正确研究佛教的方法,最多只是辅助性的方法。只有实证方法才是佛教真正的研究方法,而且也是释迦牟尼佛所指定的研究方法。
实证方法记录在阿含经中称为「蜜丸喻」,《中阿含经.林品》〈蜜丸喻经〉描述尊者大迦旃延针对释迦牟尼佛略说的法要,竟然可以广说、分别之。于是诸比丘便请问佛陀:「为什么尊者大迦旃延可以广说分别世尊所略说的法要呢?」佛陀答复:
犹如有人因行无事处、山林树间,忽得蜜丸,随彼所食而得其味。如是族姓子于我此正法、律,随彼所观而得其味:观眼得味,观耳、鼻、
舌、身,观意得味。
佛陀说:就好像有人行走于无事处、山林树间,忽然得到蜜丸,随着他品尝着蜜丸而知道它的味道。就像这样,有大族种姓的弟子大迦旃延在佛陀的正法与戒律中,随着佛陀那样观察就可以获得相同的味道:观察眼识获得眼识的味道,观察耳、鼻、舌、身,观察意识而获得意识的味道。由此可知,萧平实所倡导的实证方法,确实是释迦牟尼佛将佛法传承给弟子所采用的正确方法。
三、实证佛教的学术影响
萧平实所倡导科学的实证佛教,其具体的体现就是「八识论」的提出。就如同上举蜜丸喻中对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的观察,实证佛教以现代解剖学的概念将生命解剖为:除了物质的身体之外,还有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末那决定,以及阿赖耶储存记忆等八种功能的识。因此,所谓的「八识论」,用现代的学术概念来说,其名称应该称为「心理解剖学」。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是永恒存在而不生灭的心体,使得记忆可以永远储存而不漏失。虽然记忆在下一世因有隔阴之迷而暂忘,但自我与他人之关系而形成的「业」(记忆的另一个佛教术语),仍然完整地保留在阿赖耶识中,作为一切因果成立的基础。萧平实的著作及演说全部围绕在上述科学实证的八识论的阐述与说明,因此达到以下广大的影响。
第一,将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转化为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以往文史哲学门领域对于永恒事物的探讨,都只能以抽象性的概念来讨论。但受限于语言文字表达上的落差,经常成为彼此语意混淆的文字游戏或辩论游戏。但是,具体的「心理解剖学」的内容,则将以往抽象的概念性定义,一举推向科学的操作性定义,使得对永恒事物的探讨成为可以客观重复验证的自然科学学门,从而解答数千年来哲学界不能解答的各种命题。
例如,佛教修证的第一个智慧果位为初果须陀洹,初果须陀洹的概念性定义是预入圣者的圣流中。而「须陀洹」以全等命题(请参考《正觉学报》创刊号第68页)的方式,建立操作性定义为「断三缚结:断我见、断戒禁取见、断疑见」,是证得第一分解脱;其中「断我见、断戒禁取见、断疑见」又是概念性定义,又各自开展其操作性定义。例如「断我见」是概念性定义,其全等命题的操作性定义为「断五阴十八界之我见」。「五阴十八界之我见」有其概念性定义,也同时有全等命题的操作性定义。最后,关于「五阴十八界之我见」的概念性定义与操作性定义二者在实际的对应上,就称为实证性的「现量观行」。也就是进行「现量观行」的学佛人,在亲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在生活的经验中,将生活中所有可以观察到的全部事物加以分类。例如,将之分类为「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种分类,而这种分类有其明确的区别并且永远不变。因此,概念性定义下的「断我见」者,其实有其操作性定义下「五阴之我见」的分类智慧,并且确认「五阴」共同具有无常性与无我性。
像这样符合逻辑、层次体系严谨,并且最后可以在现前的生活境界中
正在阅读:
科学实证阿赖耶识02-11
2016房山高三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06-25
2006年度安徽省三好学生04-21
学会展现别人—观《百家讲坛之向诸葛亮借智慧(一)》-初中作文02-26
中润华侨城南区1#、2#、3#、6#、7#、8#楼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方案02-02
人物描写的作用练习题及答案12-08
2018年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考前特训考点1物理学史物理方法05-09
项目管理试题及其答案 - 图文04-27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阿赖耶识
- 实证
-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