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文7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3-07-22 08: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体制、队伍状况、训练和竞赛系统、经费投入、训练理论和法规建设等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发现: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缺乏战略性认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忽视青少年人才成长及培养规律,急功近利;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教练员队伍建设滞后等是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足球;青少年;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407—04

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程度与国家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直接相关,这一点已被现代足球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尽管我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水平自我国足球职业化以来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面对世界足球运动迅速发展形势和未来我国足球事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水平,完善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组织管理体系,是目前中国足球界必须面对和重视的课题。而总结职业化以来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借鉴足球先进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的成功经验,根据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竞技成长规律,加大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工作宏观调控力度,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有序、健康地发展,是实现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

1 我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

1.1训练管理体制 1992年足球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各地足球运动管理机制的转变,打破了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体委系统省、市足球代表队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实行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我国传统的三级网络训练管理体制。

随着足球改革的进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投资比例减少,社会投资比例增加,改变了过去仅靠国家拨款的单一渠道,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后备人才培养越来越依靠市场,实行经济核算,讲求投资效益,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足球协会的管理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组织、协调和业务上的指导。从而使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出现了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

在我国现行的的多元化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四种体制:

1)职业俱乐部体制中的后备梯队系统建制。一般包括u—19岁、u—17岁和u—15岁三级后备梯队和由俱乐部主办的少儿足球学校训练体制。在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之初,中国足球协会明确规定,各级职业足球俱乐部必须建立自己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体制模式的后备人才培养梯队,并以此作为职业俱乐部的必要条件,同时设立了一系列相应的训练、竞赛组织管理体系。由此,与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相对应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开始形成。这一措施对促进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转型,规范青少年梯队建设,增加青少年足球投入,调动青少年足球队伍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2)省级运动会代表队和市级运动会代表队训练体制。目前国内许多省市在某种程度上还保持和沿用以往的省、市足球代表队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这种训练体制主要由各省市体育局负责管理,由当地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即足球协会具体组织实施。运动员以省级运动会或市级运动会规定年龄为标准,在本地区的业余体校、足球重点中学和业余足球俱乐部进行选拔组队,并集中管理进行训练和比赛。该训练体制以省运会或市运会甚至全运会为目标,完成目标后队伍解散,一部分运动员进入职业俱乐部,另一部分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或自谋职业。

3)各类业余俱乐部青少年训练体制。业余足球俱乐部主要是指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织的业余青少年足球训练。有自发的,也有个人或单位组织的收取一定费用的业余足球训练。90年代后期,由于国内“足球热”持续升温,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他们自发地寻求相对专业的足球训练和比赛指导,但由于训练体制转轨致使现有的场地、器材、教练员等资源配置相对滞后,原有的业余训练体系一时无法满足大量青少年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愿望,他们的需求刺激了足球业余训练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业余足球俱乐部有偿训练开始出现。

4)足球学校青少年训练体制。足球学校一般由个人或集体出资兴办,或依托普通中学,或学校自设文化课学习系统,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运动员通过一定的考核进入学校进行训练、学习的一种完全自费形式的全日制集中训练、学习、管理模式。伴随着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足球运动员职业也逐渐成为一种朝阳职业,同时中国高等教育消费需求高涨,使很多学生家长把培养孩子的目标转向了足球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足球学校和业余足球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建立起来。

1.2队伍状况

1.2.1运动员队伍状况 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队主要包括两个系列,即竞技系列和普及系列。竞技系列队伍包括15个中超俱乐部和13个甲级俱乐部以及部分省级足球协会、足球重点城市、行业体协的青少年后备梯队。该系列共有129支运动队,运动员约3000人。竞技系列年龄划分是依据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年龄标准设置,以每两岁为一个年龄梯次,一般分为u—19、u—17、u—15三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拥有运动队40余支,运动员约1000人。

普及系列队伍主要以足球学校和业余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运动队为主,包括U—18、U—15、U—13、U—11和U—9五个年龄组,共有运动队约3670支,运动员约90000余人。其中u—18岁年龄组约有运动队260支,运动员6500人;u—15岁年龄组约有运动队380支,运动员9500人;u—13岁年龄组约有运动队930支,运动员23 250人;u—11岁年龄组约有运动队1000支,运动员25000人;U—9岁年龄组约有运动队1100支,运动员27500人。

而从1999年日本足球协会对全日本注册球队和注册运动员的统计资料来看,与日本青少年足球队和运动员的数量相比,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程度显得较低。

1.2.2教练员队伍状况 目前我国男子青少年足球队教练员也分为竞技系列和普及系列。竞技系列教练员执教竞技系列各年龄组梯队,教练员总数共约300余人。教练员主要来自一些退役的优秀运动员。 普及系列教练员执教普及系列各年龄组足球队,教练员总数约11000人。普及系列教练员成分相对多样化,有退役运动员,也有一些体育学院毕业的足球专业学生,及退休的老足球教师和老教练。与普及系列教练员相比,竞技系列教练员运动经历较为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从整体情况看,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知识结构单一、责任心不强等现象。据统计,在目前的11000多名各级各类足球教练员中,大多数是直接从退役运动员转成教练员的,文化素质低,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后期学习,到目前为止,接受过c级以上教练员培训的仅有约3000人,绝大多数教练员特别是青少年教练员未参加过岗位培训。

有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经历但训练观念落后,对世界足球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教练员整体学历层次偏低,文化基础薄弱,知识结构单一,并且缺乏后天职业培训和主动学习,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操作能力,但系统、全面、科学把握青少年足球训练规律的能力明显不足。目前我国青少年队伍教练员的总体水平较低。

1.3训练和竞赛系统

1.3.1训练系统在职业俱乐部梯队体系中,u—19和u—17年龄段由于在训练年限和年龄上接近成熟,因此训练的组织管理基本是按职业队的管理方式进行,没有学业要求。u—15年龄段则是半日文化课学习,半日训练。而在普及系列的各类足球学校中运动员一般是半日文化课学习,半日训练。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训练是业余俱乐部和中小学采取的主要形式。

与普及系列相比,竞技系列各年龄段运动队训练组织、训练要求、训练控制、训练安排相对更为规范、严格,训练的后勤保证系统更为充实、有力。但从整体训练看,两个系列都普遍存在着训练凭经验、凭感觉,科学化程度较低,训练的系统性、全面性不足,尤其是训练的成人化要求,忽视了青少年身体、心理和智力特点,针对性不强,指导思想不突出,训练要求、训练手段和训练内容的年龄区别不鲜明、特点不明确,致使训练效益不高,训练成材率低,运动员缺乏个性特点。因此,依据足球运动员竞技成材规律,遵循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按照比赛的客观规律和实战需要进行科学训练是目前提高我国青少年运动队训练水平的一个必要前提。

1.3.2竞赛系统 我国青少年足球的竞赛体系。列两个系统。竞技系列包括u—19、u—17和u—15三个年龄组的比赛,每个年龄组在年度联赛选拔赛的基础上,各选拔出前32支队参加各年龄组分阶段的赛会制联赛;u—19年龄组联赛全年分三个阶段进行,每队每年参加正式比赛约32场;u—17和u—15年龄组联赛全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每队每年参加正式比赛约25场。

普及系列比赛是竞技系列之外的u—18、u—15、u—13、u—11和u—9岁五个年龄组比赛。u—18和u—15年龄组比赛为标准场地的11人制;u—13、u—11和u—9年龄组比赛为小场地的7人制、5人制或4人制。

1.4经费状况 经费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绝大部分俱乐部每年经费支出,主要是保证或维持一线队伍的训练和比赛,对青少年梯队的投入十分有限,而各省市更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帮助和扶持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15个中超俱乐部的梯队建设相对较好,经费来源固定并有所保证,有能力保障二、三线队伍的训练和比赛,而13个甲级俱乐部则基本能够维持后备梯队的训练和比赛。各省市全运会代表队和一些隶属省市运动技术学校和足球学校的青少年队,经费来源一般靠政府的行政拨款、收费、临时挂名某一企业获取一定的赞助费用三种途径;业余体校和个别业余俱乐部则主要依靠收费来维持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2 当前我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缺乏战略性认识。大量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不断涌现是足球整体水平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关键。世界各足球强国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足球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适应现代足球职业运动发展规律,培养途径不完善,代价昂贵。尤其是形成市场调节机制后,足球变成了富人游戏。很多有天赋的青少年由于承担不起巨额的学费而失去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机会,而很多进入梯队的运动员,又并非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由于足球学校和业余足球俱乐部的急剧减少以及学员的成材率较低,足球人口逐步萎缩。

3)青少年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忽视青少年人才成长培养规律、优秀运动员成材规律。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很低,突出表现在很多教练员相关的知识理论欠缺,训练理念落后,训练方法、手段滞后,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等。在科学选材上还很薄弱,目前虽然很多青少年教练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选材经验,也运用这些经验选出过一些好苗子,但是这些经验有的未经科学验证,又无定量指标,单凭主观判断,造成淘汰率高,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很大浪费。

4)竞赛、训练体系仍未摆脱注重比赛结果、注重比赛成绩的循环中,有些地方的队伍为了追求成绩甚至弄虚作假,虚报年龄。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导致青少年足球训练早期专业化、成人化,基础薄弱,技术落后。

5)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九年义务制教育未能落实到实处。运动员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个体,因此必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首先要学会做人,否则将来很难成为我们所需要的足球人才。其次,并不是每一个人最后都能成为职业运动员,要为今后的生活进行知识储备,因此,文化课的学习也显得非常重要。而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做的极为欠缺。

6)经费不足是困扰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影响到训练、比赛,拓宽经费渠道是今后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7)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的地区差异性很大,不利于我们足球运动的发展。

8)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教练员队伍建设滞后。一方面应加强教练员在足球理念、训练理论、青少年运动员竞技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在教练员队伍的管理上建立和健全教练员培养、评估与奖罚机制,使教练员培养和使用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3 建议

1)以扩大足球人口和提高运动水平为目的,以发现培养足球人才为宗旨,以提高足球整体素质为根本;建立激励机制,调整训竟体系,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全国青少年足球运动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2)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并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3)对于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培养,不能只重视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所以应该坚持九年义务制教育,文化学习,课余训练,提高足球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4)向足球发达国家学习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成功经验,扩大足球普及程度,加大学校和社区的足球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与新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m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