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30 14: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 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 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 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 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 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 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7、 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你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

学生回答

【叙述】亚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板书】第5章 认识大洲

[新课教学]

【提问】怎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

【情景提示】比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

【板书】学习方法:where,what(自然,人文),why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板书】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自然概况

1、位置与范围:

【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

【拓展】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5页,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教材6页。

【板书】2、分区

【活动】“眼明手快”:读图P6 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

1、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一个区?

2、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

【转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能从歌声中了解到亚洲的“什么”?

【活动】播放音乐《亚洲雄风》

学生回答

【讲述】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河流,亚洲的人等等。

【板书】二、地形与河流

【提问】你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呢?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现在,你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板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为主

河流:放射状分布

【叙述】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请同学们阅读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中国2005年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世界最低的死海也在亚洲。请同学们阅读8页,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

学生阅读

【转承】亚洲范围广大,南北跨纬度90多度,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离也是七大洲中最长的;地形复杂,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有世界最低的陆地。那么亚洲的气候呢?生活在亚洲的居民,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一样吗?

【展示】图片: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

【板书】三、亚洲的气候

【提问】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9页亚洲气候类型图,数一数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几种?对比背投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数一数世界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

【展示】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的降水季节变化。

【展示】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提问】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那季风气候区会怎样?如果夏季风很弱,带来的降水很少,那又会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提问】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

学生读图回答

【小结】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拓展】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地图册12页。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活动】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

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

附:教学反思: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读图指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位置,知道其中哪些国家属于亚洲。

读图比较各洲人口数大小和人口增长快慢。

能力目标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沉重压力,搜集材料,归纳整理,撰写以此为主题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

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大洲分布图》让学生比较各大洲的大小,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相比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师:指导学生读图6.13,问: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回答。2000年,世界人口达60.55亿,亚洲约有36.8亿,占世界的61%.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师:指导学生读图6.14,教师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些。

②各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③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分区。

生:2003年世界人口数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其中北美洲二个:美国、墨西哥;南美洲一个:巴西;欧洲一个:俄罗斯;非洲一个:尼日利 亚;亚洲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师:学生可能分析不全或不知道各国的大体方位,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

出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生:要求学生上台指图说出亚洲六国的位置及所属分区。

中国、日本属于东亚

印度尼西亚属于东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属于南亚

师: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增长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6.15,完成活动1。

生:2004年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由多到少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2000—200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大到小分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北美、大洋洲和欧洲。

指导活动:按2000—200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师生小结:由结果看出:亚洲不仅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而且也是净增人口最多的大洲。

教师承转:亚洲这种人口特点会对资源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学生讨论:阅读材料,完成P12活动2

教师指导后出示答案:

教师引导: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请大家尝试绘制良性循环的结构图。

学生活动:绘制图。教师出示内容,学生找联系。

教师指导后出示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

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请大家交流搜集的材料,课下写出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学生交流所搜集的材料:(略)

课堂小结:(略)

附:教学反思: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我们的大家庭——亚洲存在着多样的地域文化。

②使学生知道各地区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③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④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能力目标

①利用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能举一反三,初步形成人地关系的

地理思维习惯。

② 能运用数据、资料分析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

③能运用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图结合实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三类产业比例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使学生知道各种地域文化虽存在着差异,但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无高低、优劣之分,是

平等的,初步形成正确的地域文化观。

②能正确评价中国在亚洲各国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到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重点难点

①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差异的原因。

②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投放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①))

问:看到了什么?

生: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教师引导: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

何?

师生分析: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

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民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师: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

么会有这些特点,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讨论P13图6.17②-⑥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

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出示参考答案:

图②: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

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图③: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

也基本上是梯田。

图④: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

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图⑤: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

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图⑥: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生:用最短时间(30秒)完成P14活动1

师: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自然环

境适宜的地方,就会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生: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师: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师: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

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生:讨论后七嘴八舌回答,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

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

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师: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生: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材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搜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

料。教师引导学生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

存在价值。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

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

师: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印度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师生小结:历史条件。

师: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视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师生小结:社会条件。

师: 教师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

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为什么?

生: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它成为较富裕的国家。

教师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师生小结:自然条件。

师: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师: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完成P15活动1。

生:讨论后回答(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47倍。

(3)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很少,如日本;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为20690美元,尼泊尔为23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90倍。(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师: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三类产业的划分》。

生:阅读材料:P16《三类产业的划分》

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图

生:完成P16活动2

教师出示:2003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师: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目前,中国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同学们,加油吧!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你们的努力,明天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师组织学生对第二节人文环境进行总结:(略)

附:教学反思:

第六章 认识区域

第一节 东南亚

[教学目的]: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3、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东南亚地图;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李安导演的著名电影《卧虎藏龙》吗?知道影片中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中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

它大概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

[活动]

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我们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

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

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板书]:

东南亚组成部分:

1) 中南半岛: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7)

2) 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5)

[活动]:

“比一比谁找的快”

1、寻找每个国家的首都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越南、缅甸、老挝)

3、内陆国是哪一个?(老挝)

4、首都与国家名称一样的是哪个国家?(新加坡)

5、哪个国家分别位于半岛和群岛上?(马来西亚)

6、哪个国家是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 ” 之称

[承转]:

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南纬10度—北纬25度之间。

[提问]

在温度带的划分中应该属于哪个温度带?(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指的就是这里。[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亚洲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同学们听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结合南京乡土地理)

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

[提问]

我们发现,这里有很多海峡沟通两个大洋,而有一个海峡显得尤为重要,是哪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

[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全长1080千米,最宽处有370千米,最窄处有37千米)

[提问]

那么其他的海峡为什么不能像马六甲海峡一样呢?

[回答]

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

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要分析一下东南亚的气候条件,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热带地区我们学过哪几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四种气候类型)

[提问]

哪些可能出现在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热带季风)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图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提问]

对比新加坡和曼谷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说一说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中越战争中”旱季攻势”遇到雨季停战,雨季一过就开战,说明热带季风一年中可以分为旱季和雨季,降水分布不均。[提问]: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半岛上还是群岛上?(群岛)所以中南半岛适合生产稻米。

[活动内容]

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这里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

[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反馈练习]:

1、 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导入]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

[活动]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用我们的五根手指表示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五条大河,看一看我们手指之间是什么地形?(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这样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

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有水源、有肥沃的土地,地势低平,发展较早等;弊端:大河泛滥给沿岸城市带来的问题)

[承转]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反馈练习]

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附:教学反思:

第二节 中东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产生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

4.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5.通过学习,能总结出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3.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一些有关战局问题的国际新闻报道,今天老师就选了一些,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说出其中提到了哪些国家?

(播放课件中收集的有关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地区战局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这些国家)

总结:看来这个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这个地区有一个专有的名字,你们知道人们通常叫它什么地区吗?

提问:中东为什么一直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这个地方有这么多的战乱?

生:石油、宗教、土地、种族、水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但是,你们忽略了一个:位置!!请同学们看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的位置特征!

生:纬度位置,相邻位置

师:用四个字概括:五海三洲之地!我们再来看一下丝绸之路的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地区的位置重要性!

生:东西方文化、物质交流的中转站!

师:是的!通过土耳其海峡,就可以连接欧洲、亚洲;跨过苏伊士运河,就到达非洲大陆! 这也是自古以来兵家相争的原因,从波斯帝国,到阿拉伯帝国,无不在这里留下痕迹!

中东战乱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争夺石油发生的战争有哪些呢?

生:海湾战争,美伊战争等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东地区的石油分布图,哪里的石油分布最多?

生:波斯湾地区

师:请同学们打开填充图册13页,并翻开书本28页,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1) 为什么中东地区的经济被称为“石油经济”?

(2) 中东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3) 石油输送的路线经过哪些地方?

(4) “石油经济”对中东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前景有什么影响?

生:略

师:说到时候,我们不得不提一个控制世界大部分石油生产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略

师: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中东战乱的两个原因,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附: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

中东一直以来都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

我们上节课分析了两个原因。请一位同学来回顾我们上节课的内容。

生:“三周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

师:很好!我们今天来看看,中东地区还有什么原因,使这片地区这么“火热”!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阅读材料,你来说说,戈兰高地的冲突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为了争夺什么资源?

生:以色列和叙利亚,水资源

师: 戈兰高地的争端曾经一度成为中东和平的关键!为什么水资源这么宝贵?甚至要用战争来争取?因为缺水,所以争水。

那为什么会缺水呢?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的中东气候类型图,说说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生:热带沙漠为主

师:中东缺水,但是石油很丰富,如果你是中东的居民,你会利用石油换来的金钱做什么?

生:买水!

师:他们发展了海水淡化工厂,并用淡化的海水灌溉,发展农业!

教材30页,海湾6国海水淡化日产量图,看看是哪些国家淡化海水?

生:略

师: 中东的战乱,使不是还有其它的因素?

生:宗教和民族冲突!

师:请同学们阅读31页,再补充你所知道的与宗教、民族有关的冲突?

生:略

师: 虽然中东地区多战乱,这里的居民还是要生产生活的,那么他们种什么,养什么,吃什么?翻到书本32页,请你来归纳一下。

生:略

小结:至此,我们学习了中东地区,了解和认识了这个地方战乱的地理背景。请一位同学做一个总结。 生:略

练习:填充图册

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

(1) 主题:中东历史上的战乱

(2) 目标:通过回顾曾经在中东地区出现过的帝国,让学生深刻了解中东自古以来特殊的地理位置,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方式:小组活动(<7个),科代表组织活动过程、评价方式

(4) 准备工作:提前3个礼拜布置课题,由学生小组自由报名参加;

(5) 活动时间:1个课时

附:教学反思:

第三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西欧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分析地性特征和气候特征,并进一步探究西欧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通过分析西欧的畜牧业的技术水平,过渡到欧洲的经济、技术发达的特征,并结合短片,让学生对欧盟的左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严结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区域,这的区域具有以下的特征,你能猜出来吗?

(1) 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

(2) 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

(3) 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4) 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5) 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

生:欧洲或者欧洲西部;

师:欧洲西部是一个迷人的地方!我们会逐步的揭开她的面纱的。要认识欧洲西部这个地区,我们首先要确定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

读图:请同学们根据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

生: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

读图:在地图中分别指出欧洲西部主要的半岛、岛屿、内海或海湾、海峡。

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

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读图:通过分析地形图,找出西欧的平原、山脉,并归纳地形特征

生: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分析:结合西欧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世界气候的知识,分析西欧的气候特征

生:受海洋的影响比较显著,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气温比较温和。

师:西欧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等,影响了西欧的农业、饮食、服装、房屋等等,你能说说欧洲的农业以什么为主?为什么?

生:温带海洋性气候占大部分,适宜牧草生长,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同时,平原和山地都适合放牧。

师:这种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对西欧人的饮食又有什么影响?

生:乳产品、牛羊肉产品为主。

师:从饲养牛羊,到制成乳产品、牛羊肉产品,有一个过程。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西欧和蒙古乳产品制作过程,说说他们之间的差异在那里?

生:西欧技术发达,生产高度机械化。蒙古比较落后。

师:是的,西欧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经济、技术都比较发达。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短片,然后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关于西欧的知识。

影片:欧盟的作用

生:略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都很强!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揭开西欧在经济、技术方面的面纱,欧盟的作用,及其发达的工业。

小组活动预告:展示欧洲的工业产品

附: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m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