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20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3-08-20 19:25: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JH-20型

回 柱 绞 车

执行标准:MT/T779-1998

说 明 书

目 录

1、用途 1 2、主要技术参数 1 3、型号编制说明 1 4、结构特征 2 5、绞车的润滑 4 6、电气系统 5 7、绞车的安装、调整、试运转 6 8、绞车的操作规程 11 9、绞车的维护、拆卸与维修 11 10、技术说明一览表 13 10.1、滚动轴承一览表 13 10.2、蜗杆、蜗轮、齿轮一览表 13 10.3、配套电气产品一览表 14 10.4、易损件一览表 14

1、用途

本绞车用于煤矿井下回柱放顶,特别适用于立槽煤层、薄煤层,中厚煤层顶板压力较小的采掘工作面,综合采煤设备的搬迁及工作面安装的牵引动力,亦可作运料、移滑槽、搬移皮带运输机机头等辅助工作的牵引绞车。

绞车电动机、电器设备具有隔爆性能,可用于含有沼气煤尘而周围温度不超过+35℃的矿井中。绞车用于井下时,所选电机及附属电器煤安标志准用证均须在有效期内。

本绞车执行MT/T779-1998回柱绞车。 警示:1、绞车严禁用于载人与提升。

2、绞车所配电器必须要有在有效期内的安标证。

2、型号编制说明

绞车的型号由产品名称代号、主要参数代号二部分组成。图示如下:

J H — 20

主要参数代号,钢丝绳平均静张力,单位10KN;

产品名称代号(“绞”、“回”二字汉语拼音大写第一

字母)。

4、结构特征

绞车的外形图见图1,其传动系统见图2,其主要结构见图3。绞车主要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1、电动机;2、联轴节;3、蜗轮箱部分;4、滚筒部分;5、底座部分; 6、刹车部分。

1、防护罩上体 2、联接罩 3、蜗轮箱盖 4、蜗轮箱底 5、底座 6、电机 7、弹性联轴节 8、制动装置 9、主动齿轮 10、从动轮 11、小齿轮 12、环面蜗轮 13、环面蜗杆 14、过桥齿轮 15、大齿轮 16、瓦座 17、防护罩下体 18、滚筒 19、过桥齿轮轴 20、轴承套 21、蜗轮轴 22、滑动轴承盖

绞车由电动机经联轴节,一级闭式齿轮传动,一级环面蜗杆传动、一级圆柱齿轮传动(中间设有过桥齿轮)传递到滚筒。绞车内部各主要转动部位均采用滚动轴承支承,底座用型钢焊接而成。

绞车高度、宽度尺寸较小,呈长条型,设有顶柱窝和地矛孔,井下安装、搬移非常便利。绞车采用环面蜗杆传动,具有结构简单、运转平稳、噪音小、维护简单方便等特点。

绞车装有手动刹车装置,只要配合刹车手把,启闭按钮开关就能进行操作,其使用非常简单,且安全可靠。其刹车装置可根据用户要求改用液压推杆制动

器。刹车装置见图4。

图4 刹车装置图

1、丁字板 2、石棉刹车带 3、刹车钢带 4、左支架 5、支架 6、铰链螺栓 7、刹车把 8、右支架

5、绞车的润滑

绞车的润滑不仅关系着绞车的正常工作,而且直接影响着绞车的寿命,因此必须及时地更换和补充润滑油。润滑油的油质必须符合要求,不得混入灰尘、污物、铁屑及水等杂质。

闭式齿轮及环面蜗轮蜗杆应用工业齿轮油Q/sy8037-73,代号为250号进行润滑,其运动粘度230~270(50℃厘拖),(推荐可用锦西石油五厂和兰州炼油厂的产品)亦可用52号过热汽缸油或65号合成汽缸油作代用油。蜗轮箱油面高度最高不超过蜗杆中心线,最低不低于蜗杆下部牙齿的牙根,参照油针的刻线每天进行一次检查,及时进行补充。如绞车连续工作时间较长,蜗轮箱油量须适当增加。蜗轮箱油质不许任意更改,否则会使箱内油温猛增、蜗轮磨损加剧、传动效率降低。小齿轮、过桥齿轮、大齿轮也可用以上油质进行润滑,每班至少加油一次,使齿轮面间经常保持一层油膜。

蜗轮轴上的滚动轴承及卷筒内的滚动轴承每隔3~6个月加注或更换钙钠基润滑油脂一次,加油量不宜超过轴承容室的2/3。

蜗轮箱上两滑动轴承可用轴端的加油塞注入钙钠基脂进行润滑,每班可加注2~3次。蜗轮箱中滚动轴承的润滑脂亦可用钠基脂或锂基脂,但不许用钙基脂。

对于新的或大修以后的绞车、特别是蜗轮副更新的绞车,在运转8~10天后,必须更换蜗轮箱内的润滑油并进行清洗,以除去零件磨落的金属细屑。

6、电气系统

绞车的电气控制系统见图5。

电器均采用隔爆型,磁力启动器为QBZ-80N型磁力启动器,配用BZA1-5/3型防爆按钮进行操纵。

图5 电气控制系统图

1、YBK2-225M-8电动机 2、QBZ-80/660(380)N防爆磁力启动器

3、BZA10-5/36-3防爆按钮

7、绞车的安装、调整、试运转

为了便利用户对绞车的修理,在此简述装配过程,提供用户参考。绞车在装配前应清查零件数量,并将所有零件修净毛刺、清洗干净,严防铁屑、灰尘带入绞车内部。所有滚动轴承宜在油中加热后(一般加热温度不超过120℃)进行装配,不得硬打硬砸,以防零件变形。

蜗轮圈与蜗轮毂的装配,因为两者的过盈量比较大,所以在装配前先将蜗轮圈放入油中加热至120~140℃后,用压力机将蜗轮圈压入轮毂。

绞车应先进行部装,然后再进行总装,总装以前应先装成蜗轮箱部分、滚筒部分、联轴节部分等三个部分:

7.1、蜗轮箱部分

在装配该部分时可按以下程序装配。

7.1.1将6315轴承和22216轴承分别装入蜗杆两端,在6315轴承外圈上装上推力轴承套,再将52318双向推力球轴承装入推力轴承套内,紧固M72圆螺母,并将圆螺母止退垫圈外圈的一个舌头卡入M72圆螺母外圈的缺口内,以防止松动,装上半圆头轴承盖,借助于半圆头轴承盖与推力轴承套之间的调整垫片,调整推力轴承的间隙,推力轴承的轴向游隙在0.07~0.14毫米的范围内,调整好推力轴承的轴向游隙后,拧紧3只M12x25的螺栓,将半圆头轴承盖和推力轴承套紧固。

7.1.2将蜗轮、大小挡油环、32324、32321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调整盖、带孔调整盖、轴承盖、调整螺钉均装在蜗轮轴上。

7.1.3将蜗轮组件装入蜗轮箱底内,在蜗轮轴安装处装一根心轴,然后借助于心轴和板样调整蜗杆喉部中心平面的轴向偏移量。在这基础上很方便的决定推力轴承套和蜗轮箱底座之间调整垫的厚度,将合适的调整垫片加入推力轴承套和蜗轮之间,紧固六M16螺钉。再装高速级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取出心轴、装入蜗轮组件、合上蜗轮箱盖调整好蜗轮中心平面轴向位置,锁紧两端调整螺钉。环面蜗轮副的装配调整也可以这样进行。蜗杆组件,蜗轮组件分别装入蜗轮箱内预先在蜗杆螺牙上涂上一层很薄的红丹粉,然后反正几次转动蜗杆、检查蜗杆蜗轮轮齿的接触斑点,蜗杆螺牙的接触斑点为:其长度是整个螺牙长度的40%以上,且蜗杆螺纹接触点不应达到接近螺牙长度10%的螺纹入口端(即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在入口处不许有接触斑点),蜗轮轮齿的接触斑点为:沿齿高不小于70%。这就是染色法检查蜗轮副接触斑点的方法。蜗杆正确的轴向位置调整可借助其一端的调整垫片来实现,蜗轮正确的轴向位置调整可用蜗轮组件两端的调整螺钉实现

7.1.4环面蜗轮副的正确啮合位置调整好以后(可打开蜗轮箱盖)将铜套、

过桥齿轮、过桥齿轮轴装入箱内,在蜗轮轴上装配上小齿轮和调整垫片,并将高速级从动齿轮端部的锁紧垫片锁紧,以防止螺栓松动。完成以上四个装配程序后,再将出气孔装置,油针装置等其它零件装好,并按第四节的规定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

7.2、卷筒部分

该部分主要包括滚筒、单列圆锥滚子轴承7626、挡油环、滚筒轴、大齿轮、瓦座、密封罩托架等。

先将挡油环、7626轴承内圈装在卷筒轴上,大齿轮装在滚筒上,再将滚筒与滚筒轴装在一起,此时可按第四节的规定在轴承内加注润滑脂,装好轴承盖,调整单列圆锥滚子轴承7626的轴向游隙到0.12~0.2毫米的范围内,再将密封罩托架装在滚筒轴上,最后将瓦座及其它零件装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部件。

7.3、联轴节部分:

联轴节部分包括制动半轮、电机半轮、柱销、橡胶圈等。

先将柱销、橡胶圈装入电机半轮,而后将制动半轮装在蜗轮箱部件的高速级轴齿轮上,将电机半轮装在电机轴头上,为最后总装作好准备。

以上三个部分装好后,即可进行总装,总装的程序如下:

先把蜗轮箱部件和刹车带同时放在底座上,再把大齿轮防护罩下体放好,继而把滚筒部件装在底座上,并使大齿轮与过桥齿轮达到正确啮合,其中心距为516±0.16毫米,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小于45%,沿齿长不小于60%。最后装上电动机,加减电动机底脚下的垫片调整电动机的中心高度,电机轴心线与蜗杆轴心线的同轴度允差为Φ0.32毫米,两中心线的倾角不得大于40´。

所有部件装配,调整完毕后,装在大齿轮防护罩上体,刹车手把等零件,并将各部连接螺栓紧固。

7.4、空负荷试运转:

新的或大修后的绞车,空负荷运转在装配完毕后进行,试运转应遵守第七节规定的操作规程。试运转前必须先确认蜗轮箱清洁度符合要求,并用手将各传动部件转动两三转,直到认为传动机构转动灵活,没有卡阻现象时方可正式开车进行试转。

空负荷运转时,应使绞车连续正反转各30分钟达到下列要求: a、运转正常、无冲击性噪音; b、各部润滑良好、蜗轮箱无渗漏现象;

c、蜗轮箱的轴承和润滑油的温升不超过60℃,轴承最高温度不超过80℃; d、各部无松动现象;

e、刹车装置制动灵活、可靠。

7.5、负荷试车:

空负荷试运转后方可进行负荷试车,负荷试车应注意事项如下: a、绞车出绳方向:钢丝绳上出绳即钢丝引出部分应在滚筒上面,不宜在滚筒下面出绳。

b、负荷试车如在现场,可在井下利用工作面支柱作为负荷。符合试车时,必须将绞车牢固地顶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并加设地锚。

c、试验负荷应逐次增加(详见负荷试车细则)。

d、负荷试车时蜗轮箱的最高温升不超过60℃,油温最高不超过80℃。 e、刹车装置制动可靠。

f、每次负荷试车后检查钢丝绳及机器各部不得有残余变形,应符合空负荷试运转中a、b、c、d、e 各条的规定。

g、负荷试车完毕后,必须更换蜗轮箱中的润滑油与润滑脂。 7.6、回柱绞车在井下的固定方法: 负荷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回柱等工作。

在安装时必须注意将安装处的底板上的浮煤、碎石清理干净,直到露出岩石为止,并应使地基平坦,无凹凸现象,最后用支柱将绞车牢牢地顶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固定绞车的方法可参见图6,用6根支柱来固定,绞车前面的两根支柱与巷道底板成75度角度,后面的两根支柱与巷道底板成70至80度角度,中间两根支柱与底板垂直,每根支柱的下端都支撑在绞车底座的大槽钢上,上端支撑在巷道的棚梁上也可加设施地锚和借助于6个Φ26的底孔进行固定。

图6 绞车安装固定示意图 1.固定绞木支柱 2.栅架 3.绞车

7.7、回柱绞车的安设位置:

回柱绞车的安设位置大体上是以下两种:

a、第一种位置 安设在回风道上,离地面工作面20~30米,可参见图7,这种方法在任何回采工作面都适用,特别适用于急倾斜或倾斜煤层采用台阶式采煤方法的工作面,也常用于顶板破碎、压力较大的工作面。

绞车滚筒的钢丝绳(就是回柱的主绳)经过回风道一直延伸到靠近老密集支柱的孔道,然后绕过滑轮改变方向进入工作面。

图7 绞车在回风道上的布置示意图 1.绞车 2.滑轮 3.钢丝绳

图8 绞车在回采工作面上部的布置示意图

b、第二种位置 回柱绞车安设在回采工作面上部,紧靠回风道上部煤柱和老密集支柱,绞车机体与工作面平行,可参见图8,这种方法适用于顶板较好,煤层倾角较小的回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如果超过绞车容绳,这里的工作面回柱工作量大,用一台绞车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回撤全部支付时,可安设两台甚至三台,分段同时回柱,一台安设在工作面上部,回撤上半部工作面的支柱,另外一台安设在工作面中部,紧靠老密集支柱,回撤下半部工作面的支柱,在分界处打密集支柱或设置挡板,防止上半部回撤支柱后顶板塌落,岩石沿煤层底板滚落到下半部工作面上,砸坏绞车及顶柱造成事故。

图8 绞车安装地基图

8、绞车的操作规程

绞车的操作比较简单,整个动作就是启、闭电动机,操作刹车手把,其操作规程如下:

8.1、工作前注意事项:

a、检查钢丝绳。钢丝绳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b、检查钢丝绳固结的是否紧固牢靠,各连接螺栓是否牢固,绞车安装是否牢固等。

c、检查蜗轮箱润滑油是否充足,发现不足时及时补充(润滑油油质不得随意更改)。

d、检查刹车带,将刹车带手把放置松开的位置。

e、检查使用电源、电缆和电器设备的接线是否正确,接地是否完全,是否有漏电现象。

8.2、工作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操作司机应集中精力,注意倾听信号。 b、立柱拉倒后,用反转电机的方法实现回绳。

c、绞车拉倒支柱后,停止电动机转动,同时可利用刹车装置,止动绞车,运转件的惯性,以防滚筒乱绳。

d、绞车工作时应注意整理钢丝绳,使其缠绕整齐。工作时钢丝绳不能全部放完,至少保留3~5圈。

8.3、工作后的注意事项:

a、工作结束后,应将钢丝绳整齐的缠绕在滚筒,切断电源,封闭开关。 b、清除机器上的灰尘、杂物。

c、交班时必须把本班发现的不正常情况向下一班交待清楚,以便及时消除不正常情况。

9、绞车的维护、拆卸与修理

9.1、绞车的操纵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9.2、绞车必须按第五节的规定及时加注润滑油(脂)。

9.3、绞车如长时间搁置不用,必须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防止电器设备受潮,绞车的裸露部分应涂以保护油,各摩擦中分涂上润滑油。

9.4、有关电机维护可祥见随机文件,YBK2-225M-8隔爆异步电动机产品说明书。

9.5、绞车的拆卸次序和装配相反,绞车应先拆成部件,然后再将部件拆卸。拆卸时,应先拆卸出密封罩体后,将滚筒部分、电机部分与底座的连接螺栓松开,并将此两部分拆掉,再将蜗轮箱从底座上拆掉。

9.6、拆卸绞车各部时,应注意各部分的调整垫片的数量和厚度,以便在重新装配各部件时,保护绞车原有的装配精度,特别要注意蜗杆端部的调整垫不得任意增减。

9.7、绞车在拆卸过程中,严禁用锤硬打硬砸,必须小心进行,不得损坏零件或碰伤其表面。

9.8、绞车应按实际情况有计划安排小修、中修、大修。绞车的修理周期、修理内容、修理场所、根据煤炭部制订的«煤炭工业设计规范»一文中的有关章节,作如下规定:

a、小修:小修周期为3个月,一般在现场进行,主要是调整更换钢丝绳和紧固部件,并消除故障,补充或更换润滑油,清理绞车外表部分灰尘等。

b、中修:中修周期为9个月,一般在机修厂进行,主要任务是全部拆开绞车各部分,清洗后检查磨损程度,更换已磨损的零件,清除小修时不能消除的故障,更换机器各部润滑油,恢复绞车工作能力和正常状况,中修后应进行试运转。

c、大修:大修周期为18个月,一般在机修厂进行,其主要内容是拆开绞车全部零件(蜗轮圈和蜗轮毂不拆开),清洗和检查一切零件,修复或用新零件来替换已磨损的零件,全部恢复绞车的工作能力和正常状况,大修后应进行试运转,并进行油漆更新。

绞车工作时可能发生的故障及消除方法如下表:

10、技术说明一览表

10.1、滚动轴承一览表

10.2、蜗轮、蜗杆、齿轮一览表

10.3、配套电气产品一览表:

10.4、易损件一览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lu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