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
更新时间:2024-04-30 07: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黃帝外经》(一) (2012-06-28 19:26:14) 转载▼
标签: 分类: 中医基础 黄帝外经 健康
《黃帝外经》原文第一章《阴阳颠倒篇》 黄帝(1)闻广成子(2)窈窈冥冥之旨(3),叹广成子之若天也(4)!退而夜思,尚有未获(5),遗鬼臾区(6)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闻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7)之精,窈窈冥冥(8)。至道之极,昏昏默默(9)。无视无听,抱神以静(10),形将自正(11)。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12),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13),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14)。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15),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16),至彼至阳之原也(17)。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18),至被至阴之原也(19)。天地有官(20),阴阳有藏(21)。慎守汝身,物将自壮(22)。我其守一(23),以处其和(24),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25)?幸明晰之!(26)』。 岐伯稽首(27)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28)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以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29)。昏默者内外之词也(30)。视听者耳目之语(31)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形全,精与神合乎(32)?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33),未及其妙(34)也。」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35),男女之道不外阴阳(36),阴阳之道不外顺逆(37),顺则生,逆则死也(38)。阴阳之原,即巅倒之术也(39)。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40);皆知逆死,不知逆之有生(41),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巅倒之术也(42)。」 鬼臾区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43)」 岐伯曰:「巅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44)!窈冥之中有神也(45)。昏默之中有神也(46)。视听之中有神也(47)。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48)。探其原而保其精,神不驰矣(49)。精固神全,形安敝乎?(50)」 鬼臾区复奏帝前。帝曰:「俞哉!载之《外经》(51),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52)。 注 解:
(1)黄帝:即中华民族有史记载的神圣祖先,是一位具有神话色彩的传奇性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第一位统一奴隶社会统治的君王,也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具体事迹请参考《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事迹记载。
(2)广成子:是中国道家传说中的隐居在崆峒山修炼的上古真人,是道教神仙传中玉虚门下十二大弟子之一,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在位的第十九年,曾躬亲去崆峒山问道受教于广成子。《庄子。在宥》 就有这样的描述。
(3)窈冥之旨:指黄帝向广成子求道所学到的修真秘诀。在《内经》中只是概述一下,只是在《外经》中才借着黄帝询问岐伯时才公开阐述明了。
(4)叹广成子之若天也:这句话可做两种解释,据文义解释,黄帝从广成子学得真诀后,回家实践得益匪浅,由衷赞叹广成子真了不起,就像是天上的人一样;另种解释就是说黄帝悟道后感到广成子说的话非常的深奥,就像是天那样宏深奥妙。
(5)尚有未获:尚,还,仍然;获:获得、收获。当然不能理解为尚未得到,而是意犹未尽的意思,指黄帝学炼了广成子所传授给他的修真秘决,觉得还有心愿未了,不能只顾着自己习练这么珍贵的养生秘宝,应该公布出来,让她更加可以造福于人类!
(6)鬼臾区:黄帝的大臣。
(7)至道:至,大,特别,极处,照字面解释是特别玄微的大道。但是《黄帝内经》中黄帝和岐伯曾将养生修真的人分成圣人,神人,真人和至人几个层次。因此这里也可以解作为“至人之道”。
(8)窈窈冥冥:指高度的定静状态。
(9)昏昏默默:昏昏不是睡觉,是指眼睛不看;默默:指不说话,,不言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下文的“抱神以静”的效果。这是真正的定静状态,而不是昏睡。
(10)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真心正的内丹达到胎息状态时就是这样的,无视无听不是看不见和听不见,而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神魂安宁,精神内守,就是下文的颠倒之术的具体体现。普通人都是极尽视听之能事,目视美色,耳听妙音,甚至手机上看电视,走路都戴个耳机听MP3,就这样精神逐渐外耗而形神衰萎,未老而先衰了。所以儒家也有“非礼勿视、听、言、动”之说,戒人浪费生命之精华。
抱神以静,静指静默入定,但决不是死气沉沉,全无生机的枯静。而是精华内蕴,生机盎然,如母鸡抱雏一样的静谧中含着灵动一点,沉默中守着光明无限。《大学》里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关键是在静定之中能有所得,而不是顽空一片。此种状态非过来人难以与言。但决不仅仅是“守窍”那么简单,因为“抱神”与“守窍”决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天壤之别。
(11)形将自正:此句也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指能达到无上至道之精,至道之极的效果昏昏默默,窈窈冥冥中的抱神以静,这时人的形体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不调而自调,从而达到“止于至善”。即调整到最佳状态。
另一个解释就是人能够修养到这个地步后,从外面看来,效果也是不同的,即可以达到举止端方,体格健壮。甚至每一块肌肉都会和骨骼结合得最均称。
(12)必静必清……无思虑营营:这几句法诀更进步阐明了内丹功法的要求和其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太上清静经》有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因此广成子在此强调了清静的重要性,用了一个“必”,必须做到真正的清静,即下文的无劳形,无摇精,甚至连思虑都停止了。凡人未经修炼者,即使形静止下来了,但思虑念头却如脱缰的野马一样潮水般地涌现出来了,一个念头接着个念头。苏东坡词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里的“思虑营营”就是指人的心思意念难以忘却放下,而必须经过窈窈冥冥昏昏默默之旨的训练,才能慢慢地达到这样的果效。如此才能使形体达到下面的长生。 (13)目、耳、心无所知:《道德经》中所言:“视之不见名曰,听之不闻名曰希”《云笈七签》载头部九真中“天真者,不视而明,不听而听,不言而正,不行而从”《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只有这样目无见、耳无闻,心无知,才能精神内守而不外耗,达到下文的“神将守形,形乃长生”。的效果。
(14)“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按照上文的“抱神以静”“颠倒之术”,就可以达到“形神合一”,精神内守的效果,于是形体也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15)“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谨慎地守护内在的精神生命,而封闭住精神不使外耗消散。知道明白的越多越消耗生命精力,这样就会导致形体迅速地消耗败亡下去。
(16)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大明即日月相合,至道无非阴阳之道,而具体修习操作则有多种说法,读遍丹书万卷,念尽佛经千藏,都说不清道不明此一秘旨。而区区不才则于祖传玄学秘法结合基督教真传实修法的秘旨中领受并贯通佛、道、儒诸家,从《易经》中体会出来的实修方法。将此大明之上的奥秘公之于众,借此机缘欲结缘于天下求道之仁人志士。当然具体操作方法仍期待与诸君当面共探之。其实修道修的就是阴阳,因为孔子在《周易》系辞中明言:“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古今中外所有修持法门和各宗教人士所孜孜以求的无非
也就是这个道,具体修持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各尽其妙。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虽然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其中具体手法和最终目的也是差不多的。以中国道家最为具体细致,也最复杂。其中分化出来的玄门神仙家则最为玄妙莫测,高深奇诡;佛家则理论最全备,最高;儒家的最实用;基督教的最隐秘;普通信徒和教外人士只能从高深隐晦的经文中去参悟专研。 其实真传一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说我把秘诀真传的这句话告诉你就一定能够保证你修成大道了,所以祖师们才苦心孤诣滴将这一秘诀隐藏在经文里,等到真心求到的人能够静下心来从经文中参研领悟出来时,其人的心性修养早已达到像古人一样的沉静淳朴了,这时再修炼大道只是水到渠成,顺势而行,只消师尊一句话一点,就会如拨云见日一样云开日出、顿悟圆融了。就像佛家禅宗的棒喝顿悟;道家的开关点窍;基督教的洗礼受膏一样。
那么这个大明之上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哪里?下文的窈冥之门又是什么,在哪里?又如何才能遂入呢?仍请读者诸君体会历代祖师的良苦用心,耐下心来从文中细细体会吧,或有所得,也不枉苏道长选辑这套丛书的一番美意。希望有志之士速速“访明师,问方儿”,以期早成大道,也不枉为人一世,要知道一失人身可是万劫难啊!
(17)至阳之原:前面说过,广成子传黄帝的窈冥至道就是阴阳之道,那么这大明之上一旦遂之,就是人体真阳之窍贯通了,就是《庄子。在宥》广成子传道所说的“至阳赫赫”了。也就是基督教《圣经》开头的那句话:“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原:通源,也就是天地宇宙(人体小宇宙)间的一点真阳的源头出现了。修道入手之初,必须寻找光明的源头,从此着手,才如神创世纪,造天地,辟乾坤,生万物的开端一样。
(18)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和上文“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相对,是下手开基的第二步。天地之间有了这一点至阳,就要寻找真阴作为他的伴侣。那么他的伴侣在哪里呢!孔子在《诗经》里开宗明义就为我们尽情歌唱道:“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说:“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么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您有没有为她“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呢?如果您真的做到这样“饥渴慕义”的话,那么圣祖黄帝再三向岐伯天师问道的良苦用心就没有枉费。因为有了亚当,就会有夏娃;有了君子就会有淑女,只要您有志效法地藏王菩萨那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像人子羔羊那样“道成肉身”从至高处的“至圣所”来在“污秽之地”。您就会明白《圣经。约翰福音》第一章说的那样:“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但是如果您是耶稣基督所期许的“五个聪明的童女”,您就会时刻“备足灯中的油”“昼夜警醒”地等待着迎接她的“新郎”的到来,那么她所等待的人子就会“登山变相”了。老子说:“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耶稣也说过:“我就是羊圈的门,人若不从我进去的,没有人能到神的国。”
(19)至彼至阴之原也:上文说过“遂于大明之上”,就可以至彼至阳之原(源);这里又说:“入于窈冥之门”,就可以至彼至阴之原。“一阴一阳之谓道”,说到这里我想读者已经能够大概地明白了修道筑基的奥妙了吧。从寻求自身一点真阳着手,在大明之上找到了至阳之源;又入窈冥之门,寻找到至阴的源头,这一下至阳和至阴碰到一起,剩下的东家郎,西家女会发生什么事情,我想诸君多是过来之人,就不需要我再画蛇添足了吧。就让我和他们一起“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吧!
(20)天地有官:指天地有时令节气,以主宰时间的运行。
(21)阴阳有藏:藏通臓,即脏腑的脏。对应天地节气时令,人体也有五脏六腑,以应天地的五运六气。
(22)慎守汝身,物将自壮:只要您效法天地有节制而谨慎地守护住您的身体这一小天地,那么体内气血脏腑,骨骼皮毛等器官也会像天地间的山川草木、动潜飞游一样的生生不息,强盛不衰了。当然您也可以像现在某些人一样肆意地不顾一切地滥开滥伐地球资源,完全不顾子孙后代的千秋利益而只顾眼前的享受,那么现在的环境破坏的后果和屡屡发生的天灾人
祸也应该是有目共睹了吧。“天地不仁,万物刍狗”! (23)我守其一:这里的“一”字不是数字的一,而是一种高级的宇宙生命形态的存在。是《道德经》第十四章所讲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第三十九章的:“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以一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也就是上文所说的至阳和至阴的结合体,是这样的一体相合,而不是各守其一,因此才有下文的“以处其和。”
(24)以处其和:就是修道之人要始终保持(处)在身心气血阴阳的最佳和谐状态中,这样才能保持生命状态的最佳质量,才能使人的生命之树常青不谢。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希望朋友们读了此书也能够赶紧行动起来,共建和谐,以处其和吧!
(25)天师必知厥义:厥,即其。这里是指天师岐伯必定能够理解黄帝从广成子那里学来的内丹养生秘法的真意。 (26)幸明晰之:晰,同析。但愿能够听到天师您为我们把大道真义作明白的解释和分析啊! (27)稽首:稽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是仅次于叩头拜见的较高礼数。即左右手相抱子胸,左腿半跪于地动作。岐伯虽贵为天师,但仍为黄帝之臣。现在鬼臾区代帝问道,岐伯回奏,因为不是直接面奏黄帝,因此不用叩拜的全礼,而用稽首的半礼。
(28)安克闻:克通可;可以能够。安是哪里,岂能闻:听到得到。这是赞美黄帝因为圣明而能够得到如此珍贵的生命大道至宝,不是我们神圣英明的帝君,哪里能够听到这样的天道啊。
(29)传后于万祀乎:旨,奥秘,指前面的至道秘诀;祀,即祭祀,供奉,但此处用作引申意,作子孙后代讲。因为子孙后代必代代供奉祭祀祖先。所以传于万祀,换言之,也就是传于万代了。
(30)窈冥者,阴阳之谓也:前面解释过窈冥是指高度入静的状态。但这里为什么说窈冥就是指阴阳之谓呢?这也是只能是过来人才可以体会得到的一种难以言表的壮态。因为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相互交合,动静刚的相互作用,修炼的人是根本不可能进入这一种高度的似睡非睡,一灵炯炯的静定状态的。从字面上讲,窈指深远,这需要用动意才能逐渐进入;冥指沉静,这必须似睡的大定力才能达到。动静,一阴一阳,所以说“窈冥者,阴阳之谓也。” (31)昏默者,内外之词也:昏不是昏沉,更不是昏睡,而是指闭目垂帘,隔断内外:默,不是沉默不言语,而是不接触外界,谨守内视。所以有内外之别。
(32)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视,不是向外看;听:不是听外面的声音。眼要内视,丹经云:“机在目”,目光所视,真火内燃;耳要内听,听自己的内息,庄子有“心斋坐忘”法门,其中就有听息法。耳内听,精归于肾源,不向外泄漏,精关自固,神息相依。
(33)形与神全,精与神合:功夫到此,已能够形神俱妙,精神抱而不散,心息相依,元神显现了。
(34)虽师言微:微不是现代语言微小的意思,而是深奥微妙的意思即所谓的微言大义,寥寥数语中包含着无限深奥的寄托。
(35)未及其妙:不是字面上理解好象未达到奥妙之处的意思。而是古汉语习惯没有主语成分的句子,就是因为您讲的太深奥奇妙了,我一时间还不能领悟到其中的玄妙之处啊。 (36)乾坤之道,不外男女:乾坤,就是天和地。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天地之间最大的道理,不会再有超过男人和女人之间事情了。男女交媾,顺则性人;天地相交,化生万物。 (37)男女之道,不外阴阳:男人和女人之间,无非就是阴精和阳气相互交感就能孕育成胎。 (38)阴阳之道,不外顺逆:一阴一阳的交感,也无非顺行,一个逆转,具体的表现可参考河图、洛书,河图所表现的就是一阴一阳交合而化生符合《道德经》中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顺行之道。而“洛书”所表现则相反,是大禹治水时用的九州八道,七星六会、五行四象、三才并二,二而归于一统的逆行之道。
(39)顺则生,遂则死也:从后天物质运转角度来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顺序是生之道,因为万物由此而生;反之,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的顺序是逆行之道,因为万物由此而归藏。唐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这个道理。
(40)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明白阴阳发生的根源,就掌握了生死顺逆的颠倒方法。万物由静止虚无状态中产生了生长壮老死的运行之路;而死又进入了起初的虚无静止状态,恰恰是另一个生命的开端。因此说生命的生死之路,阴阳的源头,就是颠倒顺行方法。 (41)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世人,是指一般的没有掌握阴阳生死顺逆规律的普通人。一个孩子出生后,尽管这个孩子在使劲地哭叫,但是人们却是笑容满面,喜气洋洋地前来祝贺,因为他们都只知道一个生命诞生了,但却不知道此刻正是这个生命一步步沿着长壮老死的规律走向死亡。
(42)世人皆知逆死,不知道逆之有生:普通人都只知道事物违背了生长的规律就会发生死亡,一个人死去了,活着的人在感到无可奈何的悲伤,于是哀哀地哭泣,却不知道这个生命的回归正是另一个新的生命重新产生的开始。
(43)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由于普通的人不能掌握阴阳交合的源头就是事物的生死顺逆的颠倒规律,因此不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保养自己的生命,所以只知顺行追求事物的不断生长发展,从而导致自己的生命形态由新生一步步地走向衰老和死亡。而广成子教导黄帝明白了这个顺逆生死的阴阳颠倒之术后,就教给他上文的窈窈冥冥、昏昏默默,无动无摇的逆行养生,培本固元的方法,也就是佛家的涅槃,道家的还丹,儒家的功德圆满,基督教的死里复活之道。
(44)请示其原:大臣鬼臾区受黄帝之命,再三地追问岐伯,不是鬼臾区蠢笨愚昧,而是为了体会黄帝要通过他们的对话把至道传到万代,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这里又一次请求岐伯天师开示阴阳顺逆的根源,正是为了更加方便有志求道的人进一步理解至道。 (45)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前面所说颠倒之术不就是探索阴阳顺逆之道的根源吗?岐伯天师回答鬼臾区的再三追问。
(46)窈冥之中有神也:前面所传的窈窈冥冥,进入高度的入静状态即可以到达大明之上的至阳的源头,就可以看到人体真阳的元神呈现出灿烂的光华来。
(47)昏默之中有神也: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入定状态中,就可以进入人体的窈冥之门,到达至阴的根源所在,可以使体内的真阴元神迸发出烈火一样的巨大能量。
(48)视听之中有神也:前文所讲目光内视观定月华火光;耳韵内听体内气血运行海潮般的天籁之音。就能抱神以静,守一处和。
(49)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寻到窈窈冥冥的源头,守住大明之元神,就可以使体内的精华不再被外欲摇动而耗散。
(50)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探求到昏昏默默的根源,抱住窈冥的精窍就可以使人的神志不再被外耗的运用而消亡。
(51)精固神全,形安能敞乎:能达到前文所说守神而保精,自然就可以使精元坚固,元神全备,这样人的形体也就不会未老先衰,肉体败坏了。 (52)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俞通愈,即完全,齐备的意思。这里是说黄帝听了鬼臾区回复岐伯天师对至道的破解分析后,说这下完全了,可以在《内经》之外再写部《外经》,把至道真诀记载在上面,传给各位大臣们学习。
(53)同游于无极之野也:一同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宇宙生命的原野上吧!
探微:
鬼臾区听岐伯天师论至道窈冥,不能理解,所以说:'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其实至道之精要又岂是语言所能道尽呢?因此只能说是微言大义,唯有让听此微言的人自己去领悟了。如此章大义,虽岐伯天师再三言及其妙,恐怕听的人仍然是微言闻之再三罢了。不才受师尊嘱咐,欲对此至道之要妙之处作一赘语,添一蛇足,只好勉强叫着“探微”罢了,对于读者朋友而言,可能会有愈探愈微之感罢,没办法,谁让老子曾经告诉我们说“道可道,非常道”呢?
“一阴一阳之谓道”,大道在于有无之间,在于体用之中,谁又能得将阴阳之道探索净尽呢?因此古人将阴阳形之于男女,用之于顺逆。还是在体用上的微言大义,因为人的一生,谁又能将男女顺逆之道研究通透呢?男为阳阳中有阴;女为阴阴中有阳。阴阳互为作用顺而生凡,逆则成真,就产生了道。
人自身自有阴阳,分则成男女,合则成真元。真元也有阴阳之分,上为阳,下为阴,人的一身上下、内外,左右、前后都是阴阳,所以修道人将自身阴阳用真意元神(黄婆)为引,导其相互交合,使本身阴阳也如天地阴阳一样化生万物,生生不息。
当修行者进入窈窈冥冥,昏昏默默的状态中,自身阴阳的源头就会显露出来,好像太极阴阳鱼图的两个鱼眼一样,至阳源头如同一轮皓月吐辉于大明之上;至阴之源好似一颗烈日照射在窈冥之门。于是,在不劳汝形,不摇汝精无思虑营营的逆行状态下,两者如同君子好逑于淑女一样,磁铁相引似地混抱于一团自然相恋,双双相互吸引。最后太极图内的双鱼相合,混成一团,成为一个无极图了。这样就可以抱神以静,精固神全、畅游于无极之野了!以上所言,不知是否能探其微妙于万一,望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至道由来溯万年,中华圣祖探真源。 窈冥原在光明内,漫把阴阳颠倒颠!
第二章《顺逆探原篇》
伯高太师(1)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2)?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3)三问。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4)。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5)。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6)。知颠倒之术,即可知阴阳之原矣(7)。伯高曰:阴阳不同也。天之阴阳,地之阴阳,人身之阴阳,男女之阴阳,何以探之哉?岐伯曰:知其原亦何异哉(8)!伯高曰:请显言其原(9)。岐伯曰:五行顺生不生(10),逆死不死(11)。生而不生(12)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于恩也(13)。死而不死者(14),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于义也(15)。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相克(16),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17)。逆之至者,顺之至也。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逆而顺之也(18)?岐伯曰:五行之顺,得土而化(19)。五行之逆,得土而神(20)。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21)。伯高曰:余知之矣。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22)。阳中有阴,生之内以出死乎(23)。余与帝同游干无极之野也。岐伯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24)。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25),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26),练气而毋为物所诱也(27),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28)。服药饵以生其津(29),慎吐纳以添其液(30),慎劳逸以安其髓(31),节饮食以益其气(32),其庶几乎(33)。伯高曰:天师教我以原者全矣(34)。岐伯曰:未也,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35)。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36)。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37)。伯高曰:志之矣,敢志秘诲哉(38)。 注解:
(1)伯高太师:黄帝的大臣之一,太师是官名。
(2)其旨奈何:奈何,怎么办:其旨,指第一章中所说的阴阳颠倒阴阳的奥旨。就是说我该怎样做才能达到阴阳颠倒的宗旨呢?
(3)曰唯唯:说话唯唯诺诺,有应付的意思。
(4)不敢隐矣:“不敢再隐瞒不说,不然就会辜负了黄帝问道欲使至道传于万代的美意以及伯高太师等大臣们渴慕至道的心愿”。
(5)阴阳之源,即生克之道:“颠倒之术可以探求至阴至阳的源头,而阴阳的源头,原来就是五行互相生克的道理啊。
(6)颠倒之术,即顺逆之理:所谓的阴阳颠倒的方法,其实就是把顺从后天外耗改变为逆转先天内收,所以说颠倒就是顺逆的原理。
(7)知颠倒之术,即知阴阳之原:阴阳的起源后天外耗的情形下根本看不到,只有用颠倒的方法,改变外耗的用,回归内收的体,由动入静,阴阳之源自然就会显现出来的。
(8)知原亦何异哉:一旦能够知道阴阳的源头,那么天地,人身、男女这些阴阳又有什么区别呢?原,即前文的阴阳之原;异:区别不同之处。
(9)请显言其原:显,明白,明确。请明确地谈谈阴阳生克的起源。
(10)五行顺生不生:五行生克如果顺行相生之道,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土又生金,其实当金化生为水时,金本身必有伤损,所以说五行顺生不生。
(11)逆死不死:五行生克如果逆走相克之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又克金,其实金在克木的同时,木因受到金的制约反而使自身的生化趋向平稳。所以说五行逆死不死。
(12)生而不生:“不要以为五行相生就是生长了,其实下文的金生水而克水,实际因为金生水时就成了水的母体,那么水只能赖金而生,一旦离开了金,自身就会枯竭,所以说金又克制着水了,因此叫生而不生。
(13)害生于恩:两者相生,本来是有恩的,如水生了木,水对于木不是有恩吗?但水于生木时必有亏耗,那么对于水来说,这不就是有害处从这恩泽中产生了吗?
(14)死而不死:五行相克,本是逆死之路。然而却克中有生,死而不死。如火本克金,但克金的同时,火却因为用而本体得以源源不断地生成;金却因为被火制约而得以正常地生化。所以叫“死而不死”。
(15)仁生于义,五行相克怎么叫做仁于义呢?原来这个“仁”字,不是后世文人自身不修身而不理此“仁”为何意,只会望文生义地解释为什么“仁者爱人”、“二人为人”等等后天行为上的举动,错解为“仁”是有爱心的善举。却不知古人最纯朴真实,所用的字都不是乱取的,这个“仁”字只就本身来讲是生命的内核,如桃仁、杏仁等包含有生命胚胎的种子内核。那么作为万物之主的人里面的生命能量核呢?于是古人也用了这个“仁”字来代替。当然人内部的内核也不是梅老在解要中讲的只限于“性源”,而是“性”与“命”双源交汇结合在一起,道家所谓内丹的能量核。它的产生就源于“五行逆转”,五行相克,克他者为夫,被克者为妻,所以又是上文讲的“阴阳之道,无非男女;男女之道,无非顺逆”的最好注解。而这个“仁”的产生就在于克中有生,死而不死的内涵深义,所以又叫做“仁生于义”。
(16)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相克:五行的顺行是后天的用,看似彼此生生不巳,其实正是如人的一生一样由生长壮老巳的顺序一步步走向衰亡。
(17)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就象前文所讲的,没有旧生命的死亡,就没有新生命的产生,这也是新陈代谢的客观变证法。五行相克之道,也是这样,水不把火克住,火就不会产生新生的动力,而水本身也不会因消耗而重生,火也不会因被克而转去克金,没有动力,五行就不会运转,所以说“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
(18)何以逆而顺之也:伯高听了岐伯说了以上的真理,高兴地说,您这些话讲得多好啊,像这样,怎么才能使五行从逆转得到生生不息的动力呢?”
(19)五行之顺,得土而化:岐伯进步详加分析,告诉伯高五脏合五行的顺行功能运化,都离不开其中的脾土的中和作用。
(20)五行之逆,得土而神:与上而的顺行相反,五脏合五行的逆转相克,也是离不开脾土的调度和调节作用的。
(21)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不管五行的变化是顺行的相生,还是逆转的相克,都是在脾土的作用下相合相成的。
(22)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伯高通过岐伯的讲解,也明白了阴阳颠倒,五行生克的道理,所以他才能悟出这样,本是相克的杀灭的开端,然而不通过这样的死,就不含有新生的起始。静中生动,窈冥之门中有了真动静,就预示着原有的旧体内即将含有一场革命要发生,一切的旧生命都要发生完全的变化。所以说“杀之内以求生乎”。
(23)阳中有阴,生这内以出死乎:普通人的身体,经常处在用中,阴为体,阳为用,不知逆反,只知顺转,所以日逐渐消耗,这不是生之内以出死乎。
(24)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要想把逆行之路走成顺畅的逆路,就必须先从顺行里面逆走出来。如想用水去克火,就先要让金来生水,使水壮大,才能去克火。直接去行颠倒之术,比较困难。所以先顺从习惯性的顺行之路。如最难实行的绝除男女之欲,以逆行保精,但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内阴阳未调而外阴阳早已消亡,因此还不如先让人顺行随从后天之欲,从调和外阴阳着手而逐渐由外及内,渐渐逆行,只至完全断除后天顺行,转而逆走先天阴阳,这样更加稳妥安全。
(25)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绝欲,断除后天的肉体欲望。许多人只知道断除男女色欲所以佛家走出家绝欲之路。其实人的后天肉体有许多奢欲,耳听媚声,眼观美色,口嗜佳味,鼻贪异香,身喜细软,心爱顺从。佛家人虽出家,男女之色欲断除了,但是身居宏伟殿宇,心爱万家供奉。当然,笔者在此不是有意来贬低佛学,只是以此做个例子说明人欲之大。如佛家出家修行,六根清静,断除外欲,应该完全走上逆行阴阳,颠倒生死的通天大道,但静观自古以来,除了有限的几个高僧大德外,真正得到大圆满无余涅槃的又有多少呢?有的画上有造诣,有的在诗词上有心得,有的精通音乐,有的深谙武术。还是没有能将阴阳之原颠倒运用。而反观道家,则得道成仙得大自在冲举飞升者代有传人,数千年来不知多少,这不是说道家比佛家高明,而是道家在内丹学上传承有术,修炼得法。当然,也有些妖道邪徒打着仙法真传的幌子行后天欲望之污术。说明邪气侵人无处不有,无孔不入,绝欲一事,实行很难。当然,要想成就生命大道,就当效法轩辕圣祖,作大丈夫,有大决断,行大圣人事。 (26)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道德经》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黄元吉在讲义中,说“缴”字就是“窍”。故梅老在解要中再三提出此“窍”。道家丹法中也连篇累牍地描述这一“窍”。于是就产生了“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产百门。”又说:“此窍非丹窍,乾坤共合成。”而真正的修炼只是强调了着手之处而已,并非死守某窍,如果一味地死守某一窍穴,反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天地就是乾坤,而乾坤相合,天地交泰,此真窍自然显现也来。这时候各种万物生化的幻影幻相就会呈现在眼前,这是人的元神看到了识神这台电脑中所记录的信息,此时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住住会以假如当真,迷失真我,心为境所移而导致心神迷失。要想胜过这一危险,必须在平时加强心性的修养,能做到清心寡欲心态平和,见景不动心,见欲不生念,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就好象我们坐在电视机或者坐在电脑旁,冷眼看着屏幕上的的表演,我自毫不动心。这样就能做到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了。
(27)练气而毋为物所诱也:当元神守定,不再被幻景真境所移动心志时,元气就会蓬勃生发。而这时就须更加注意谨守真窈(这个窈不是指身体上的某处穴位关窈,而是元气生发的玄关真窈),封闭外欲。像上文所说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武功技术等外物都会导致元气亏损,真元消耗的外因。作为修真之人必顺做到如广成子所说:“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所以,要尽量地关闭六识,不能被外物所引诱。
(28)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当元气蓬勃发生的时候,元气的源头——
精,这时候也非常地旺盛。为了保证元气的充足,则必须谨守真精,不要被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所牵累遗失。这里必须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个“精”并不仅仅指的是后天的精液。这个“妖”,也并非如解要中所说的“美色之代名词”。如果“精”只指精液而言,那么女子的“精”就可以任其泄漏了,因为女子的情欲之液不叫“精液”,这当然是个笑话。“精”指的先天一点能量,是从宇宙生命洪流中分流出来的包含着生命密码的,而后又与后天父精母血构成的受精卵相互结合而成,出生后主要靠后天水谷精华滋养的一点生命的胚芽,似有形非有形,说无形却又有质地存在的一点真因子,古人称之为“天一真水”的东西,人能否生育主要靠的是一点真精,而绝对不是流出体外的液体阴质。当然,这一点先天真水也是靠后天精水所积累而成的,人一落后天,主要是靠摄取后天水谷精华来滋养了,因此不是说因为不是先天真液就可以肆意流失。而所谓的“妖”,也并非单单指女色那么简单了,而是指一切放纵不正当的行为都称为“妖”。“妖里妖气”、“妖言惑众”等都是“妖行”。而修行人到此地步,当格外谨慎,不能任由肉体行为的放纵情欲来消耗精神,丢失命宝。
(29)服药饵以生其津:以上所言绝欲防邪,守神定志,练气格物,保精固命都是对人主观上的要求,那么客观上怎样达到呢?圣人情怀,自是不同,体贴入微,知道修行人的难处,因此下面就是从客观上来教人如何做才能持守住精气神三宝。本条就是教人怎么利用后天水谷之津来滋养和增益先天命宝,天生万物,各钟含灵,除了五谷以外,就是神农尝百草,著本草经以传世。药物中也分补药和毒药,补药养生,毒药去病。由于药归归经。可以选取不同的药物为饵补益人体经气,气化津液,填补亏损。
(30)慎吐呐以添其液:人体内稀薄者为津,粘稠者为液。除了上文的服药生津外,就是要注意慎守呼吸吐纳,寡言少语来增添人体的水液精华,因为它们都是和元精真水是同一源头的,千万不可以轻视的。宋朝有位著名的得道女真人曹文逸曹大姑,写了一首《灵源大道歌》说的就是人体的先天真水和后天津液互养互补,体用双全的真理。
(31)慎劳逸以安其髓:人体不可不劳,但也不可过劳。要注意动静有常,劳逸结合。凡事都有个度,道家不讲绝欲,但却严格强调节度。骨髓也是津液的高度浓缩物,是养骨补脑的精华养分,因此慎劳逸安其髓也是非常重要的。
(32)节饮食以益其气:饮食,本可以补益后天水谷之精,再化成精气以补益元气。但是如果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不但不能补益反而因为要消化和排泄而消耗元之气。因此,养生有道的人都善于调节饮食习惯,使饮食更有助补益元气。 (33)其庶几乎:所谓修真有道不就是这样的吗?
(34)天师教我以原者全矣:天师您教导我探寻阴阳之原的方法真够完全的啊!
(35)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如果能做到连以上之些做法的念头都没有了的话,那样身体才更加可以长久地生存着,所以说断除除念头的方法,就是最好的逆行探原的方法啊。
(36)心过死则身也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但是如果象前面所说断除一切念头的死心之道,如果毫无节制地行得太过了,那么心就死了,心如果真的死了,身体也就全无生机,没有一点活力产生了。所以又必顺行的方法使心念生发出来,再去制约它。
(37)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做到活活泼泼从顺行中走出先天逆行的路来,才能成就逆转还原的功效啊!
(38)志之矣!岂敢忘秘诲哉:记住了,我怎么敢忘记天师您秘密地教诲啊!这里,再一次强调真法必顺注意隐藏保密。因天师教诲的都是关乎生命的大道啊! 探 微:
这一章借伯高太师问道于天师岐伯,再三叩问,才得到岐伯的秘传授法,可见这一伟大的生命工程是多么的重要。岐伯着重为伯高太师讲了五行顺逆就是探阴阳之原的重要。岐伯着重为伯高太师讲了五行顺逆就是探阴阳之原的重要途经,明确了“害生于恩”和“仁生于义”
的内在意义,强调了《道德经》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矛盾辩证思想,说明“以土为归,得土而化,得土而神”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养生方法是最正确的。老子《道德经》中多处进一步阐明了《外经》的思想,正说黄老本是一脉相存的。
文中的“绝欲、守神,练气,保精,服药饵、慎吐纳、慎劳逸节饮食”等具体修持方法在《道德经》也被多处阐述。《道德经》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土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兮若冬涉川,犹兮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之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不新成”,和第十六章的“致虚极,静写,万物并作,吾以是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曰复命。”第二十章的“绝学无忧……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等等,许多处都有验证。
当然了,大道是又真又活的,这一篇妙在顺逆二字,善用顺逆,即可直探其原。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必须灵活地掌握一个度,心不死道不生,心尽死道也不生,修行的朋友们可不细察吗?
顺逆探原寻妙门,五行生克是苗根。 心生心死须灵活,外绝方知内有能! :回天生育篇
雷公(1)问曰:人生子嗣,天命也(2)。岂尽非人事乎(3)?岐伯曰:天命居半,人事居半也(4)。雷公曰:天可回乎(5)?岐伯曰:天不可回,人事则可尽也(6)。雷公曰:请言人事。岐伯曰:男子不能生子者,病有九;女子不能生子者,病有十也。雷公曰:请晰言之。岐伯曰:男子九病者:精寒也(7),精薄也(8),气馁也(9),痰盛也(10),精涩也(11),相火过旺也(12),精不能射也(13),气郁也(14),天厌也(15)。女子十病者:胞胎寒也(16),脾胃冷也(17),带脉急也(18),肝气郁也(19),痰气盛也,相火旺也,肾水衰也(20),任督病也,膀胱气化不行也(21),气血虚而不能摄也(22)。雷公曰:然则治之奈何?岐伯曰:精寒者,温其火乎(23)。精薄者,益其髓乎(24)。气馁者,壮其气乎(25)。痰盛者,消其涎乎(26)。精涩者,顺其水乎(27)。火旺者,补其精乎(28)。精不能射者,助其气乎(29)。气郁者,舒其气乎(30)。天厌者,增其势乎(31),则男子无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益其相火也(32)。胞胎冷者,温其胞胎乎。脾胃冷者,暖其脾胃乎。带脉急者,缓其带脉乎。肝气郁者,开其肝气乎。痰气盛者,消其痰气乎,相火旺者,平其相火乎。肾水衰者,滋其肾水乎。任督病者,理其任督乎(33)。膀胱气化不行者,助其肾气以益膀胱乎(34)。气血不能摄胎者,益其气血以摄胎乎(35),则女子无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治其胞胎也。雷公曰:天师之言,真回天之法也。然用天师法男女仍不生子奈何?岐伯曰:必夫妇德行交亏也(36)。修德以宜男(37),岂虚语哉。 注 解:
(1)雷公:黄帝的儿子。
(2)人生子嗣天命也:天命,不是后来迷信的说法,而是指天生的能力。这句话是说:人能够生儿育女,繁殖后代是自然天生的能力。
(3)岂尽非人事乎:不都完全是人自己所能够掌握的。人事,指人们能力所能够做到的事情。
(4)天命居半,人事居半也:古人并不迷信,他们很客观地认为就像人的生育繁殖的事情都是天赋的条件只占一半的因素,而人自己的努力,操作也占一半的作用。
(5)天可回乎:古人认识事物非常客观,既不盲目精信,也不狂妄自大。这里雷公就在小心翼翼和岐伯探讨人和天的关系,问岐伯上天决定好的因素人可不可以挽回,这里的天不是后来迷信的老天爷,而是天生的、自然形成的意思。
(6)天不可回,人事可尽也:即天生的决定因素所形成的东西不可以随意改变,但人却可
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医天下”。我就立下过“誓为苍生作大医”的誓语。
当年医道本同源,因为人一落后天肉身,就有秉赋参差不齐之分别,有的人资质好身体棒,生来就适合修道,所以道家就有“一粒金丹寿万年,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豪言壮语;而有的人生来体质孱弱,资质愚钝。所以就可以通过医药手段,像女娲那样炼石以补天,“吾亦修吾之天,以全天命乎!”
具体修法上,就可以探寻人后天之天到底指什么说的,从何处着手怎么样去开天辟地生人造物,则有待于有志之士来罗浮山寻访高师真人,学习黄帝、老子一脉真传的内丹大道,修我之天,补全天命! 诗云: 其一
一自红尘堕此身,人间少有百年春。 轩辕有术通天地,炼我之天笑脱尘。 其二
八百春秋有大椿,而今几个可回春? 罗浮一老蟠龙隐,笑把金丹送故人! :命根养生篇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1),可得闻乎?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伯高再问,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2)。天锡人以长生之命(3),地锡人以长生之根(4)。天地锡人以命根者(5),父母子之也。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于精之中(6),魂属阳,魄属阴,魂趋生,魄趋死。夫魂魄皆神也(7)。凡人皆有神,内存则生,外游则死。魂最善游,由于心之不寂也。
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伯高曰:夫精者,非肾中之水乎?水性主动,心之不寂者,不由于肾之不静乎?岐伯曰:肾水之中,有真火在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静也。精一动而心摇摇矣。然而制精之不动,仍在心之寂也。伯高曰:吾心寂矣,肾之精欲动奈何?岐伯曰:水火原相须也,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动者,由于肾水之涸也。补先天之水以济心,则精不动而心易寂矣(8)。 注 解:
(1)养生之道:这里所讲的养生完全不同于今天满目琳琅的各种都市养生。今天的人们完全忘记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养生瑰宝——金丹大道,内丹养生法是中国几千年来独有的,外人永远无法窃取的民族文化精魂,她只在人体自身上用精、气、神培养出来的烂熳的生命之花,结出的璀璨之果。岂能与今天所流行的完全物化的药物,饮食等等外行养生所能比肩的。
(2)天地之道:天和地各有其生命化生的因果规律。按《道德经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讲,人就应该效法天地生命产生的规律,才能达到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
(3)天锡人以长生之命:锡,通赐。长生之命,按古人所说,人的寿命应该是与天地共存,长生不老的,《内经》上就有讲人“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的。这本是上天赐给人的力量和资格,但人类却因为自己的原因丢失了这一先天条件。
(4)地锡人以长生之根:宇宙诞生了生命因子的合成精华——人,而把她放在了地球这座美丽的家园,同时孕育了宇宙生命的胚芽,就是人体内的元精,并且而产生了源源不断地滋养人后天生命的万物,所以说人的生命之根是大地赐予的。
(5)天地锡人以命根:天地《周易》中说是乾坤二卦,而乾坤二卦就是人的父母,天的阴阳相合而产生地球,地的阴阳相合产生了人类,人的父母相合产生子嗣,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所以说人的命根就是天地相合而赐予,而生成。
(6)魂魄藏于精之中:既然人身是由父母阳气阴精组合而成的,那么所合成体中就包含有人的阴阳能量,古人把这两股合成一体的能量名之为魂魄。今天有一班所谓科学权威人士竟然把魂魄斥之为迷信,他们不知道魂魄产生的源头,要是照他们这样的说法,那么人自己的存在首先就是不科学的了,因为魂魄就是人自身阴阳的别名。精,其实就是整个人的生命,包括肉体以及肉体产生的能量。
(7)夫魂魄皆神也:提到“神”字,现代自命为懂科学的人就会自然地产生排斥感。其实所谓的“神”,就是指道的本体在实际作用中产生的神奇效果而已。这里的魂魄都是阴阳本源利用人体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会产生出很多神奇结果,这些结果在古代用文字表达的名词就叫做魂魄的神。
(8)补先天之水以济心,则精不动而心易寂矣:这句话所描述的情景就是《外经》涉及到的养生核心——内丹学,属于道家正统阐教,为什么叫做阐教呢?因为它的修炼方法,它的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都是阐述了宇宙生命产生转化的过程,在内丹的修炼中,人自身小宇宙中所发生和感受到的一切量与质的变化发展都是和大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极其地相似。如本条中的补肾水以济心火,心就会不再躁动而归于平寂,这一水火既济的过程就是宇宙由混沌中产生阴阳,化生水火,而后水火既济归于外寂而内里无时无处不动的今天的宇宙生命模式。这一现象用之于后天医疗中可以治疗心肾不交的相火偏亢之症,用在先天修炼中以神光(即二目交并的光在寂静中得到元神的指导下所获得的阴阳相交,归于胎息大定的神奇效果)。
探 微:
这一章紧接前文“回天”“延寿”之说,提出了具体的修炼大道的方法,请读者诸君耐心细察,学得这一秘诀就会知道圣祖著作经书的良苦用心了,千万不能因为文中谈到其它似乎与修炼无关的话题就草草略过,要知道读经正是养心炼已的最好方法,当您能够洗去心中凡尘燥火,静下心来读经时,您事实上已经开始了修炼的第一步了。吕纯阳祖师丹经有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外经》前面开宗明义就教人:“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内经》也教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道德经》中说:“哉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所以说降心炼己就是修炼内丹术的第一步着手之法。
未修炼的凡俗之人,每天在欲望的驱使下,苟苟营营,忙忙碌碌,从来都没有一时一刻的静止,正好助长了心火上炎而不断地消耗肾中先天真水,水越枯干虚火越旺,形成了“火水未济卦。”所以必须通过修心降火,肾水滋生来形成“水火既济卦”,身内阴阳才能平衡和谐。 诗云:
心猿拴住莫须驰,便是金丹将熟时。 海上回头君欲笑,原来大道是聋痴!
第六章 救母篇
容成(1)问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妇人经水谓之天癸乎?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壬水属阳,癸水属阴(2),二水者先天之水也。男为阳,女为阴,故妇人经水以天癸名之。其实壬癸未尝不合也(3)。容成曰:男子之精,不以天癸名者,又何故欤?岐伯曰:精者,合水火名之。水中有火,始成其精。呼精而壬癸之义已包于内,故不以天癸名之。容成曰:精与经同一水也,何必两名之?岐伯曰:同中有异也。男之精,守而不溢;女之经,满而必泄也。癸水者,海水也,上应月,下应潮,月有盈亏,潮有往来,女子之经水应之,故潮汐月有信,经水亦月有期也(4)。以天癸名之,别其水为癸水,随天运为转移
耳(5)。容成曰:其色赤者何也?岐伯曰:男之精,阳中之阴也,其色白。女之经,阴中之阳也,其色赤。况流于任脉,通于血海(6),血与经合而成浊流矣。容成曰:男之精亏而不溢者,又何也?岐伯曰:女子阴有余阳不足,故满而必泄。男子阳有余阴不足,故守而不溢也。容成曰:味咸者何也?岐伯曰:壬癸之水,海水也。海水味咸,故天癸之味应之。容成曰:女子二七经行,稚女不行经何也?岐伯曰:女未二七则任冲未盛,阴气未动,女犹纯阳也,故不行经耳。容成曰:女过二七,不行经而怀孕者,又何也?岐伯曰:女之变者也,名为暗经,非无经也。无不足,无有余,乃女中最贵者。终身不字(7),行调息之功,必长生也(8)。容成问曰:妇女经水,上应月,下应潮,宜月无愆期矣(9)。何以有至有不至乎?岐伯曰:人事之乖违也。天癸之水,生于先天,亦长于后天也。妇女纵欲伤任督之脉,则经水不应月矣。怀抱忧郁以伤肝胆,则经水闭而不流矣。容成曰:其故何也?岐伯曰:人非水火不生,火乃肾中之真火,水乃肾中之真水也。水火盛则经盛,水火衰则经衰。任督脉通于肾,伤任督未有不伤肾者。交接时,纵欲泄精,精伤任督之脉亦伤矣。任督脉伤,不能行其气于腰脐,则带脉亦伤,经水有至有不至矣。夫经水者,火中之水也。水衰不能制火,则火炎水降,经水必先期至矣。火衰不能生水,则水寒火冷,经水必后期至矣。经水之愆期,因水火之盛衰也。容成曰:肝胆伤而经闭者,谓何?岐伯曰:肝藏血者也,然又最喜疏泄。胆与肝为表里也,胆木气郁,肝木之气亦郁矣。木郁不达,任冲血海皆抑塞不通,久则血枯矣。容成曰:木郁何以使水之闭也?岐伯曰:心肾无晷不交者也(10)。心肾之交接,责在胞胎,亦责在肝胆也。肝胆气郁,胞胎上交肝胆,不上交于心,则肾之气亦不交于心矣。心肾之气不交,各脏腑之气抑塞不通,肝克脾,胆克胃,脾胃受克,失其生化之司,何能资于心肾乎?水火未济,肝胆之气愈郁矣。肝胆久郁,反现假旺之象,外若盛内实虚。肾因子虚转去相济涸水,而郁火焚之,木安有余波以下泄乎?此木郁所以水闭也。鬼臾区间曰:气郁则血闭,血即经乎?岐伯曰:经水,非血也。鬼臾区曰:经水非血,何以血闭而经即断乎?岐伯曰:经水者,天一之水也,出于肾经,故以经水名之。鬼臾区曰:水出于肾,色宜白矣,何赤乎?岐伯曰:经水者,至阴之精,有至阳之气存焉,故色赤耳,非色赤即血也。鬼臾区曰:人之肾有补无泻,安有余血乎?岐伯曰:经水者,肾气所化,非肾精所泄也。女子肾气有余,故变化无穷耳。鬼臾区曰:气能化血,各经之血不从之而泄乎?岐伯曰:肾化为经,经化为血,各经气血无不随之而各化矣。是以肾气通则血通,肾气闭则血闭也。鬼臾区曰:然则气闭宜责在肾矣,何以心肝脾之气郁而经亦闭也?岐伯曰:肾水之生,不由于三经(11)。肾水之化,实关于三经也。鬼臾区曰:何也?岐伯曰:肾不通肝之气,则肾气不能开。肾不交心之气,则肾气不能上。肾不取脾之气,则肾气不能成。盖交相合而交相化也。苟一经气郁,气即不入于肾,而肾气即闭矣。况三经同郁,肾无所资,何能化气而成经乎?是以经闭者,乃肾气之郁,非止肝血之枯也。倘徒补其血,则郁不宣反生火矣。徒散其瘀,则气益微反耗精矣。非惟无益,而转害之也。鬼臾区曰:大哉言乎!请勒之金石(12),以救万世之母乎。 注 解:
(1)容成:是黄帝的史官,后世传说是道家“采阴补阳”一门的祖师爷,其实是邪教徒冒认的。《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实际上容成应该是中医妇科的祖师。 (2)壬水属阳,癸水属阴:男的精水属阳,叫壬水;女的经水属阴,叫癸水。其实统称天癸,都是指肾中先天天一真水,因后天成熟,能资补了,就可以排泄出来壬癸阴阳相交就可以生儿育女了。这是后天顺阴阳相交,实际上男的后天之水也是癸水,如果以自身先天壬水与后天癸水相交,就是阴阳逆交,则“身内夫妻自妙哉,男人今日也怀胎”元胎造就,金丹炼成,能够更进,还丹服食,与身合道,大道可期也。女子也是如此,把后天排出体外的壬水(与男子相反,就这点区别)逆反回身内,与先天癸水相交,则还丹而不生凡胎了。不小心泄漏天机已尽,还望读者于阴阳顺逆处细细留心,访明师,问方儿,以期早成大道,悟证混元,莫再混混噩噩,做那蝼蚁苍生了。
(3)壬癸未尝不合也:就是上一题注解中所说男女各有壬癸先后天阴阳,分则各自相合,合则二生三了。
(4)经水亦月有期也:女子经水相当于海水,属阴,当后天壬水补充满溢后,就会在月圆潮汐时因引力作用溢出体外。男壬水相当于江河,对应太阳因此滔滔不绝,浩浩归海化元气,生海底金。
(5)通于血海:女子冲脉,称为血海,后天资助,尽在冲脉,与任脉相连,如果用中国水系地形来比拟的话,则任脉就是长江,当长江水满,就会溢入汉水淮河两大水系,而资生中华大地,冲脉就相当于汉淮两水。
(6)不字:不结婚,不出嫁,古时女子出嫁,要把自己的生辰八字报送夫家,所以不出嫁叫不字。
(7)必长生也:其实女子修真求道比男子更容易,只要做到还经不漏(术语叫“斩赤龙”)就可以长生了。这里是说有一种天生暗经的女子,生来先后天阴阳就平衡,也不亏损,也不满溢,江水和海水平潮,一切静止,日月映照其中,行调息内照之法,长生立地可期!为什么后世儒家轻视女子,可能出于嫉妒吧!
(8)宜月无愆期矣:愆,延长。这里指月经不按时来潮,容成问岐伯,女子既然癸水和海潮、月亮相对应,应该没有不准时来潮的现象啊!所以有月经提前或错后不按时来潮的现象就叫妇科病了。
(9)心肾无晷不交者也:晷,指古代用日光照影移动规律所刻制的类似钟表的计时器。这里作时刻讲。就是说心和肾之间无时无刻不相交,不相交就是因为肝胆气郁而成病了。 (10)三经:这里指上文提到的心、肝、脾三经。
(11)请勒之金石:勒,刻铸。请让我把您所讲的这些关于妇女经血运行的大道刻铸在金属上或者石头上,好让这些话能够流传下来。 探微:
这一章题名就叫“救母”,着重讲了妇女的生育生理和病理。是要我们明白中国是个母体性文化传承的国家,是月亮文化。我们应该明白古人的良苦用心,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重视女性的健康,只有母亲健康了,才有优秀的子孙后代,只有良田才能长出好庄稼。而后世儒家压制女性会地位,不重视女性的健康,才会有近代历史的国力衰微,屈辱受欺。而反观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的成长,无不是因为背后有个贤妻良母的默默奉献。大禹、周文王、老子、孟子、范仲淹、寇准、岳飞、朱元璋等等,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女性的身影。当太阳落下余晖,月亮就悄悄地反射光华,把阴精象乳汁一样地滋润着天地万物。而人们只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往往忽略了月光的存在。
其实,女子无论在修先天大道还是在作后天生育上,都是胜过男子的。当然,不是象当今某些开放女士自轻自贱地胜过男人。希望今天的伟大女性们也能读一读此篇经文,奋发国强,刻苦修行先天大道,也做一做像历史上的女娲娘娘、西王母、董双成、樊云翘、魏华存、何仙姑、曹文逸、孙不二、吕四娘等等女中豪杰吧。让中华灵凤再一次腾飞于世界的东方。 诗云:
紫气东来撼玉门,谁知大道在昆仑。 瑶池阿母蟠桃熟,又度阎浮多少人。
:红铅损益篇
容成问曰:方士(1)采红铅(2)接命(3),可为训乎(4)?岐天师曰:慎欲者(5)采之,服食延寿(6);纵欲者釆之,服食丧躯。容成曰:人能慎欲,命自可延(7),何藉红铅乎?岐伯曰:红铅延景丹(8)也。容成曰:红铅者,天癸水也。虽包阴阳之水火,溢满于外则水火之气尽消矣,何以接命乎?岐伯曰:公之言,论天癸则可,非论首经之红铅也。经水
甫出户辄色变,独首经之色不遽变者,全其阴阳之气也(9)。男子阳在外,阴在内(10);女子阴在外,阳在内(11)。首经者,坎中之阳也。以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12),益乎不益乎。独补男有益,补女有损。补男者,阳以济阴也;补女者,阳以亢阳也。容成曰:善。 注解:
(1)方士:方士不同于后世的道士,也不同于道教产生前的修真之士,但修真者也会参考方士的方术以养生,本篇岐伯是修真之士,而容成所问的服食红铅接命延年的方术就是此例。修真之术是内丹修炼,修炼的是人自身未消亡的天命真水接后天之火,以成阴阳颠倒之用。如同后世道教所划分的清修丹法。而方士们则从外面研究后天物质补益先天所亏损的,如炼金石外丹,采异性阴阳,合百草药物,效百兽导引等由外接内追求长生的方法,好似道教后来划分的双修丹法。据说,历史上的徐福、新垣平等都属于方士之列。而东汉魏伯阳在“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中已经明白地批判了方术延命长生的错误。今天,社会仍有许多长寿药在畅销,莫非方士还在吗?
(2)红铅:本来就专指女子第一次行经的经水,而后世那些假借修长生术的方士骗子们故意解释为女子破处之血,而肆行邪术,坑害良家少女以满足他们的淫欲。但张岫峰先生显然在注解中误解了文中之意,而解释成第二种说法。因为后文有出而变色与否的说法,处女破身之血颜色变吗?
(3)接命:古代修真之士,以先天真性接修后天命蒂,叫做接命,术语叫还丹。但此处所说的接命,是指方士们用后天外物接续先天亏损的方法,以为可以延长寿命。 (4)可为训乎:训,教训,此处引申为可以作为借鉴学习的作用。
(5)慎欲者:就是第一章所提到采用内景清修,以窈窈冥冥,昏昏默默为宗旨的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慎内闭外,不放纵后天欲望的修真方法为正统的修真之士。
(6)采之服食延寿:方士们以为红铅(女子首经)制药服食可以延长寿命,真不知道怎么服食法,这些未得黄帝,老子真传的可怜的人,真的能吃下去吗?真的可以延寿吗?
(7)人能慎欲,命自可延:可见容成也知道,人能够做到“慎汝内,闭汝外”的返还颠倒之术,自然就可以延长寿命,长生不老了,哪里还须在外面劳心费力呢?
(8)延景丹也:看了这个名词才知道,这个红铅的真正作用来美容养颜的,可以作用于肉体的保养,而绝对不可能挽回已经亏损的先天之真元。
(9)全其阴阳之气也:女子生长到初次行经的时候,体内的阴阳水火都已经充足平和了,之所以会行经,就是后天摄取的水谷之气继续往先天精血内补充就会满溢出来了,因此说女子初次排出体外的经血颜色不会变色,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体内的阴阳平和之气。
(10)男子阳在外,阴在内:这一说法从古至今都没有人说清楚,只能用《周易》“离卦”的卦象来比喻,其实从生理角度来看,就会明白了。男子和女子的生殖系统就是内外的区别不同而已。男子的睾丸是在体外的,而女子则相反在体内作为卵巢;男子阴茎则是女子阴蒂和前庭大腺的外延;男子不漏经水但排一次精,体内先天真元就会亏损一些,这就是阴在内,阳在外的真意。阳指在外面的肉眼可见的东西,阴一般指看不见的但确实存在的物质,如男子排出体外的精液就是体内高浓度汽化的精华物质,没排出体外时,在体内运行是肉眼看不见的气体。
(11)女子阴在外,阳在内:女子和男子恰好相反,可供生殖用的卵巢子宫等全在体内,肉眼都可以看到。但是可供生殖用的阴性物质,没经气化的水液排出体外,等到汽化完成时早已成为受精卵,孕育成胎儿时又是肉眼可见的阳性物质了。
(12)以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女子首经本是体内平和之气的多余物质,排出体外仍是未经气化的阴性物质,方士们采之用药物使之气化,可以补充男子排出体外的亏损。女子为“坎卦”,排出体外的经是水,被男子服食后转化为体内之水,以补男子的离中之虚。
地户”。前面我们曾经论述过,大道无非阴阳,阴阳交合是贯彻始终的主干线。第一次交合为“日月合璧”,真光朗照,化生万物。第二步为“水火既济”,乃是心肾相交,当心肾相通,水火停轮,上下玄关出现,黄道开通,阴阳相吸,天门地户,阖辟乾坤,地天交泰,阴升阳降,如婴儿就乳,君子好逑。最后“龙虎相斗”乾坤颠倒,成地天泰卦。到此地步乾坤相交,先天后天阴阳平秘,化成纯阳一块,无极还丹。这就是“天门地户”的功用。读书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黄帝故意差众大臣不断地去问道于天师岐伯,岐伯故意把全部内丹功法散藏在各段经文中,需要求道之人耐心寻求,升万勿以闲话对待。 诗云:
一自岐黄大道传,中华宝典阅千年。 经中有法须牢记,细致寻求莫耽延!
:经气本标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十二经气有标本(1)乎?岐伯曰:有之。雷公曰:请言标本之所在。岐伯曰: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2),标在两络命门(3)。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4),标在窗笼之前(5)。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三寸中(6),标在背腧(7)。足厥阴之奉在行间上五寸所(8),标在背腧(9)。足阳明之本在厉兑(10),标在人迎,颊挟颃颡(11)。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中(125),标在舌本乎(13)。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14),标在命门之上一寸(15)。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16),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17)。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18),标在颜下合钳上(19)。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中(20),标在腋内动脉(21)。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22),标在背腧(23)。手心主(24)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三寸(25)。此标本之所在也。雷公曰:标本皆可刺乎(26)?岐伯曰:气之标本皆不可刺也。雷公曰;其不可剌,何也?岐伯曰;气各有冲(27),冲不可刺也,雷公曰:请言气冲。岐伯曰:胃气有冲,腹气有冲,头气有冲,胫气.有冲,皆不可剌也。雷公曰:头之冲何所乎?岐伯曰:头之冲(28),脑也。雷公曰:胸之冲何所乎?岐伯曰:胸之冲,膺与背腧也(29)。亦不可剌也。雷公曰:腹之冲何所乎?岐伯曰:腹之冲,背腧与冲脉及左右之动脉也(30)。雷公曰:胫之冲何所乎?岐伯曰:胫之冲,即脐之气街及承山踝上以下(31)。此皆不可刺也。雷公曰:不可刺止此乎?岐伯曰: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藏于气海,出于肺,循咽喉,呼吸而出入也。是气海犹气街也(32),应天地之大数,出三入一(33),皆不可剌也。
注 解:
(1)标本:标,同梢。本,即根。标本,就是根和枝梢的意思。而不同于现代科学术语中标本是标准模范榜样的意思。
(2)跟以上五寸中:足跟以上五寸,就是外踝上三寸的跗阳穴。
(3)两络命门:这里的命门是指足太阳膀胱经的末梢,两眼睛的大眦“睛明穴”,在鼻梁的两旁,左右各一,故曰两络。
(4)窍阴之间:指两足第四趾端“窍阴穴”处。
(5)窗笼之前:窗笼指耳朵,这里是说两耳门前的“听宫穴”。
(6)内踝下三寸中:张注本是根据明代《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为证,认为应当是“内踝下上三寸中”,由内踝之下向上量取三寸的“交信穴”。 (7)背腧:即背部的“肾俞穴”。
(8)行间上五寸所:大约在行间穴上五寸“中封穴”处。 (9)背腧:这个背腧指的是背部的“肝俞穴”。
(10)厉兑:足次趾端“厉兑穴”。
(11)人迎颊颃颡:颃颡即鼻咽腔部位,这里是指喉结两旁的“人迎穴”和鼻咽腔处。 (12)中封前上四寸中:中封前上四寸是“三阴交穴”。 (13)舌本:舌根部位。
(14)外踝之后:踝不应为通假字,应为髁字之误。指手背外侧尺骨茎突“养老穴”。 (15)命门之上一寸:指“睛明穴”上的一寸处。
(16)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指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上二寸“申渚穴”。 (17)耳后上角下外目此:耳后上“角孙穴”和目外眦端“丝竹空”穴。 (18)肘骨中上至别阳:肘部肱骨处上髁处“曲池穴”。
(19)颜下合钳上:这里是指“颊车穴”下,人迎穴后,扶突上颈钳处。根据隋朝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颊下一寸,人迎后,扶突上名为钳。” (20)寸口中:指腕后寸口中的“太渊穴”。
(21)腋内动脉:腋下内则动脉处,即“天府穴”。 (22)锐骨之端:指掌后锐骨端的“神门穴”。 (23)背腧:这里是指背部“心俞穴”。
(24)手心主:即手厥阴心包经。根本在掌后离手腕二寸两筋之间的“内关穴”。 (25)腋下三寸:腋下三寸是“天池穴”。
(26)皆可刺乎:现代习惯把针刺法和灸法合并起来称为“针灸学”。其实古人分得很清楚,很严格,是因为灸法多补,而针法多泄,两者绝对不能混淆。
(27)气各有冲:气分阴阳,阴阳二气在各条经脉内都相互交合,这交合之处便为气冲。和下文中的气街是两个概念,气冲是特性功能,而气街是指特定部位。
(28)头之冲,脑也:头部的阴阳二气相冲在脑部泥丸宫。也是头部的气街所在。
(29)胸之冲,膺与背腧也:胸部的阴阳二气主要相冲在胸之两旁(膺)和胸膜以上的背俞穴,包括肺俞、心俞、厥阴俞等,这些部胸部的气街。 (30)腹之冲,背腧与冲脉及左右之动脉也:腹部冲脉的阴阳二气主要在胸膈心下的背俞穴,冲脉及左右的动脉指腹部冲脉和足少阴经与脐旁左右动脉处的腧穴相冲。因为足三阴经皆归于腹脏,应在肝俞、脾俞、肾俞、内脏和腰腹之间都是前后相应,因此腹气街也不单指腹部,腹中脐旁以及肝、脾、肾俞均为腹气街。
(31)胫之冲,即脐之气街及承山,踝上以下:胫部的气冲主要在少腹部足阳明胃经的“气冲”穴和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足踝上下等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少血的经脉,下肢经脉汇聚在少腹气冲穴处,因此也是胫部气街。
(32)气海犹气冲也:这里的气海应该是指胸部的“膻中”穴。膻中为人体“上气海”,是后天宗气产生积聚之处。出于喉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所以膻中为人体气之会穴,和小腹处的下气海上下呼应。一个是积聚先天元气,一个是积累后天宗气,对应坎离二卦。
(33)出三入一:肺中之气,出而化为口鼻、皮肤三处之气,对应天地人三才之数,吸入肺中,则是宗气而积于胸中,成为混沌一气。因此叫“出三入一”。 探 微:
这一章透露了这几点论点,凡气机冲合的气街之穴不可针刺;命门,气海。这几点都非常重要!陈士铎先生在“微言”中强调“气各有冲,冲不可刺……不知冲脉,即不知刺法也”。中医界一定要重视研究!
另外的两个要点是道家秘传修炼法门,“命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命门的概念只有两肾之间,而这里的命门却是指两眼之间鼻梁旁的睛明穴,这是怎么回事呢?前文说过,要朋友们留心细读散藏在经文中的秘密法门。这里就是一个秘诀。内丹大道炼的是先后天阴阳交合。
而后天第一步就是入手第上步就是“日月合壁”,又叫“日月交光”。合并二目神光到鼻梁山根祖窍穴,意守观光,等到鼻端生白,神光满室,玄关窍开,智海初辟。这一功法曾受到佛家的质疑,认为守窍法不足为训。其实在道家是必须的,因为人体的结构和天体地质是相似的。修道也是有步骤的,也必须明白从何处着手,何处进步,何处归藏等等一步步都有过程的。 等到命门光凝,返观内照下田气海,性命双修,水火交媾,心肾相交,内丹必成。 诗云:
凤眼朝天看鼻梁,命门开阖见真光。 中黄冲脉观玄海,一粒金丹照玉堂。 :脏腑阐微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脏止五乎?腑止六乎?岐伯曰:脏六腑七也。雷公曰:脏六何以名五也?岐伯曰:心肝脾肺肾五行之正也,故名五脏。胞胎非五行之正也(1),虽脏不以脏名之。雷公曰:胞胎何以非五脏之正也?岐伯曰:心火也,肝木也,脾土也,肺金也,肾水也,一脏各属一行。胞胎处水火之歧(2);非正也,故不可称六脏也。雷公曰:肾中有火亦水火之歧也,何肾称脏乎?岐伯曰:肾中之火先天火也,居两肾中而肾专司水;也。胞胎上系心,下连肾,往来心肾,接续于水火之际,可名为火,亦可名为水,非水火之正也。雷公曰:然则胞胎何以为脏乎?岐伯曰:胞胎处水火之两歧,心肾之交,非胞胎之系不能通达上下,宁独妇人有之,男子未尝无也(3)。吾因其两歧,置于五脏之外,非胞胎之不为脏也。雷公曰:男女各有之,亦有异乎?岐伯曰:系同而口异也(4)。男女无此系,则水火不交,受病同也。女系无口,则不能受妊,是胞胎者,生生之机,属阴而藏于阳,非脏而何。雷公曰:胞胎之口又何以异?岐伯;曰:胞胎之系,上出于心之膜膈,下连两肾,此男女之同也。惟女下大而上细(5),上无口而下有口(6),故能纳精以受妊。雷公曰:腑七而名六何也?岐伯曰:大小肠、膀胱、胆、胃、三焦、包络,此七腑也。遗包络不称腑者,尊帝耳(7)。雷公曰;包络可遗乎?岐伯曰:不可遗也。包络为脾胃之母,土非火不生。五脏六腑之气咸仰于心君,心火无为,必藉包络有为,往来宣布(8)胃气,能入脾气,能出各脏腑之气,始能变化也。雷公曰:包络既为一腑,奈何尊帝遗之。尊心为君火,称包络为相火,可乎?请登之《外经》咸以为则(9)。 注 解:
(1)胞胎非五行之正也:胞胎,又名子宫、胞宫。上系心,下联肾,合水火阴阳。是女子生发经水和孕育胎儿的重要器官。
(2)胞胎处水火之岐:“岐”通“歧”,歧路。指胞胎处在心火肾水的分叉路上,水火接续之际。
(3)宁独妇人有之,男人未尝无也:宁,难道;独,只有,仅有。难道只有妇人有而男人就没有吗?这句话是说胞胎不仅仅妇人有,而男人也有。按现在解剖学看,男子前列腺体就是缩小了的胞宫。
(4)系同而口异也:系,联系,男女胞都是联系于心肾水火,但是出口却不同,女子出口在阴道,男子出口通输精管。
(5)唯女下大而上细:女性胞胎上出胸膈膜联系心络,所以叫做上细,而下端联络两肾两卵巢,故下大。
(6)上无口而下有口:胞胎上端出胸膈膜入心而无口,下连两肾而通阴道,所以叫做上无口而下有口。
(7)尊帝也:心是五脏六腑的君主,而被称为帝。 (8)往来宣布:来回向外宣发,不停地向四周布散。
(9)咸以为则:咸,都。则,准则。全都以此(指心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为准则。
探 微:
这一章又着重讲了“六脏七腑”和“五脏六腑”的区别,其中突出讲了胞胎和包络。这一脏一腑在内丹中就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反应区。降心火,降后天的相火,而不是先天的心君之火。因为下丹田命门中有的是先天真火,如果降心君之火,岂不是火上加油吗?以心包络相火温煦下田胞胎中的先天真水,以没有排到精管未化为后天精水时的先天真水济包络之相火,达先后天水火既济,阴阳平秘。 诗云:
男儿今日也怀胎,说出惊人笑话来。 大道原从经水火,阴阳相合万花开。
第十七章:考订经脉篇 子.手太阴肺经
雷公问于岐伯曰:十二经脉天师详之,而所以往来相通之故,尚来尽也。幸宣明奥义,传诸奕祀可乎?岐伯曰:可,肺属手太阴(1),太阴者,月之象也(2),月属金,肺亦属金。肺之脉走于手,故曰手太阴也。起于中焦胃脘之上(3),胃属土,土能生金,是胃乃肺之母也。下络大肠者,以大肠亦属金,为胃之庶子(4),而肺为大肠之兄,兄能包弟,足以网罗之也。络即网罗包举之义。循于胃口者,以胃为肺之母,自必游熙于母家,省受胃土之气也。肺脉又上于鬲(5),胃之气多,必分气以给其子,肺得胃母之气,上归肺宫,必由膈而升肺。受胃之气肺自成家,于是由中焦而脉乃行,横出腋下(6),畏心而不敢犯也。然而肺之系实通于心,以心为肺之君,而肺乃臣也(7),臣必朝于君,此述职之路也。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者,又谒相之门也。心主即心包络,为心君之相,包络代君以行事。心克肺金,必借心主之气以相刑。呼吸相通,全在此系之相联也。肺禀天王之尊(8),必奉宰辅之令(9),所以行于少阴心主之前而不敢缓也。自此而下,干肘中乃走于臂,由臂而走于寸口鱼际(10),皆肺脉相通之道。循鱼际出大指之端,为肺脉之尽。经脉尽,复行,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乃旁出之脉也。
注 解:
(1)肺属手太阴:肺,五行属金,太阴,古称月亮为太阴,因月亮的引力可以影响海潮,每月月朔后从西方初现,渐渐圆满。下半月白天渐渐向西方退减。西方属金,月从海底出现,又称水中金。内丹学中筑基功法就是从呼吸中渐渐在水中提出太阴金象,得到金液还丹。 (2)太阴者,月之象也:白天属阳,夜晚属阴。月亮是夜晚出现,本身又不发光,当属极阴之象,极,太;极阴,太阴。
(3)中焦胃脘之上:三焦,指胸腹和小腹。其中中焦在横膈心下肚脐以上肠胃部分。包括脾胃等脏腑。这里的中焦指的胃脘部。
(4)庶子:古代多妻制,非正妻所生的儿子为庶子。这里是说大肠是胃土所生之金,和肺相互表里。肺是脾土所生,脾土当属正妻。脾胃所化的水谷精华经大肠最后一道工序吸收后,在肺的气化作用下化为血液,产生营气,营养全身。
(5)又上于鬲:鬲,通膈。今解剖学称为横膈膜。为膈膜。另胸腔与腹腔的隔界,作用是遮断腹腔内浊气不使上熏心肺。肺经由腹入胸,由横膈膜穿出。
(6)横出腋下:手太阴肺至腋下开始浅出体表,循行上肢。经脉在人体左右走向称为横。出,经脉从体内走出体表。
(7)以心乃肺之君而肺乃臣也:《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第八》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制节出焉。”按古人所说心主神明,为一身之君王。肺作为心脏
的左右辅翼,又主管后天卫气营血的调度,所以叫“制节出焉”,象是君王身边的左右丞相。 (8)肺禀天王之尊:天王之尊,指心君的地位尊崇,肺得以禀受。
(9)必奉宰辅之令:肺紧靠在心君旁,肺脉走过少阴心经和厥阴心包经前面。毫不停留,好象奉令一样。
(10)寸口、鱼际:寸口,中医脉诊临床部位,在腕后桡动脉搏动处。明朝张介宾《类经》:“脉出太渊(穴),其长一寸九分,故名寸口”。鱼际,即手鱼的边际,手鱼,就是手掌内拇指的指掌关节之后的肌肉隆起,状如鱼腹,故称鱼。鱼的外侧手掌与手背交接处的红白肉际,称为鱼际。
(丑)足太阴脾经
脾经若何了岐伯曰:脾乃土脏,其性湿,以足太阴名之。太阴之月,夜照于土,月乃阴象,脾属土,得月之阴气,故以太阴名之。其脉起于足之大指端,故又曰足太阴也。脾脉既起于足下,下必升上,由足大指内侧肉际,过横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乃入肝经之路也。夫肝木克脾,宜为脾之所畏,何故脉反通于肝,不知肝虽克土,而木亦能成土,土无木气之通,则土少发生之气,所以畏肝而又未尝不喜肝也(1)。交出足厥阴之前,图合于肝木耳(2)。上膝肢内前廉入腹者,归于睥经之本脏也。盖腹,脾之正宫,脾属土居于中州(3),中州为天下之腹,脾乃人一身之腹也。脾与胃为表里,脾内而胃外,脾为胃所包,故络于胃。脾得胃气则脾之气始能上升(4),故脉亦随之上鬲,趋喉咙而至舌本,以舌本为心之苗(5),而脾为心之子,子母之气自相通而不隔也。然而舌为心之外窍,非心之内廷也,脾之脉虽至于舌,而终未至于心,故其支又行,借胃之气从胃中中脘之外上鬲,而脉通于膻中之分,上交于手少阴心经,子亲母之象也。
注 解:
(1)畏肝而又未尝不喜肝也:脾属土,肝属木,按五行相克,木是克土的,但是如果没有肝木来克,脾土就没生发之气,成了死土,只有肝木来克的情况下,脾土为了维护自己,就会大量生发,所以说“畏肝而又未尝不喜肝也”。
(2)图合于肝木耳:足太阴脾经在胫部上行时,交出足厥阴肝经的前面,就是为了汇合肝木之气,图生发之用。
(3)居于中州:大禹治水,铸九鼎,分九州。其中豫州为中州,在今河南省境。人体六脏七腑以脾胃属土,位属中州。
(4)始能上升:脾属阴土,胃属阳土,阳气主升,故脾土必须得胃土阳气才能上行。 (5)舌本为心之苗:舌本,舌根,有脉管联络心脏,是心脏开窍器官。下文有舌为心之外窍。
(寅)手少阴心经
雷公曰:心经若何?岐伯曰:心为火脏,以手少阴名之者,盖心火乃后天也。后天者,有形之火也。星应荧惑(1),虽属火而实属阴,且脉走于手,故以手少阴名之。他脏腑之脉皆起于手足,心脉独起于心,不与众脉同者,以心为君主,总揽权纲,不寄其任于四末也(2)。心之系(3),五脏七腑无不相通,尤通者小肠也。小肠为心之表,而心实络于小肠,下通任脉,故任脉即借小肠之气以上通于心,为朝君之象也。心之系又上与肺相通,挟咽喉而入于目(4),以发其文明之彩也(5)。复从心系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厥阴经心主之后,下肘,循臂至小指之内出其端,此心脉系之直行也。又由肺曲折而后,并脊直下,与肾相贯串,当命门之中,此心肾既济之路也。夫心为火脏,惧畏水克,何故系通于肾,使肾有路以相犯乎?不知心火与命门之火原不可一日不相通也,心得命门之火则心火有根,心非
肾水之滋则心火不旺。盖心火必得肾中水火以相养,是以克为生也。既有肾火肾水之相生,而后心之系各通脏腑,无扞格之忧矣(6)。由是而左通于肝,肝本属木,为生心之母也。心火虽生于命门先天之火,而非后天肝木培之则先天之火气亦不旺,故心之系通于肝者,亦欲得肝木相生之气也。肝气既通,而胆在肝之旁,通肝即通于胆,又势之甚便者,况胆又为心之父,同本之亲尤无阻隔也。由是而通于脾,脾乃心之子也,虽脾土不藉心火之生,然胃为心之爱子,胃土非心火不生,心既生胃,生胃必生脾,此脾胃之系所以相接而无间也。由是而通于肺,火性炎上,而肺叶当之,得母有伤,然而顽金非火不柔,克中亦有生之象,倘肺金无火则金寒水冷,胃与膀胱之化源绝矣,何以温肾而传化于大肠乎。由是而通于心主,心主即膻中包络也,为心君之相臣,奉心君以司化(7),其出入之经,较五脏六腑更近,真有心喜亦喜,心忧亦忧之象,呼吸相通,代君司化以使令夫三焦,俾上中下之气无不毕达,实心之系通之也。
注 解:
(1)星应荧惑:荧惑,就是火星,位在南方,对应人体心脏。
(2)不寄其任于四末也:四末,即四肢末端。这里是说人体总纲都系于心脉,以心为后天之主,有如君王。心自居之,独揽朝纲,哪里还能放权于野,寄任于四肢他处。
(3)心之系:指心脉所联系的部位,上系肺,下边肝脾肾胃。所以说五脏七腑无不相通。 (4)挟咽喉而入于目:作为君主,肯定入于目。心经从眼球后面与它所联系的内部组织相关联。《阴符经》讲:“机在目”,主宰一身,必须耳目通利,心为君火,后又与肾脏相连,水火既济也在此;与肝脏连,取木气长生;与脾脏连,主宰后天之养百姓;与肺脏连,炼化寒金,使金生丽水,润泽众生。
(5)文明之彩:当二目交并,回光返照时,窥见内景,文彩灿然,光明透澈。 (6)无扞格之忧矣:扞,冒犯,冲撞;格,抗拒,抵挡。没有冲撞抗拒的忧虑。 (7)奉心君以司化:司,主宰;化,化育。尊奉心君的旨命而主宰全身的化育。
(卯)足少阴肾经
雷公曰:肾经若何?岐伯曰:肾属水,少阴正水之象。海水者,少阴水也,随月为盈虚,而肾应之(1)。名之为足少阴者,脉起于足少阴之下也,由足心而上,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膊出腘上股贯脊(2),乃河车之路(3),即任督之路也。然俱属于肾,有肾水而河车之路通,无肾水而河车之路塞,有肾水而督脉之路行,无肾水而督脉之路断,是二经之相通相行,全责于肾(4),故河车之路、督脉之路,即肾经之路也。由是而行于肝,母入于子舍之义也(5)。由是而行于脾,水行于地中之义也。过肝脾二经而络于膀胱者,以肾为膀胱之里,而膀胱为肾之表,膀胱得肾气而始化,正同此路之相通,气得以往来之耳。其络于膀胱也,贯脊会督而还出于脐之前,通任脉始得达于膀胱,虽气化可至,实有经可通而通之也。其直行者,又由肝以入肺,子归母之家也(6)。由肺而上循喉咙,挟舌本而终,是欲朝君先通于喉舌也。夫肾与心虽若相克而实相生,故其系别出而绕于心,又未敢遽朝于心君,注胸之膻中包络而后,肾经之精上奉,化为心之液矣,此君王下取于民之义,亦草野上贡于国之谊也。各脏止有一而肾有二者,两仪之象也。两仪者,日月也。月主阴,日主阳,似肾乃水脏宜应月不宜应日,然而月之中未尝无阳之气,日之中未尝无阴之气,肾配日月正以其中之有阴阳也。阴藏于阳之中,阳隐于阴之内,叠相为用,不啻日月之照临也(7).盖五脏七腑各有水火,独肾脏之水火处于无形,乃先天之水火,非若各脏腑之水火俱属后天也。夫同是水火,肾独属之先天,实有主以存乎两肾之间也。主者,命门也。命门为小心(8),若太极
之象能生先天之水火,因以生后天之水火也。于是裁成夫五脏七腑,各安于诸宫,享其奠定之福(9),化生于无穷耳(10)。
注 解:
(1)而肾应之:“天应星,地应潮”,潜台词是:“人应精”。肾是先天之本,是人后天之体和先天之本相连的唯一通道。是人身的海洋,和地上的海洋,天上的月亮都是相应的。这里所说的肾水是指肾中先天真水,当然也包括了后天津水。
(2)贯脊:肾经的脉路贯穿于脊柱里面上行。所以修行至内气上行,夹脊气动,从贯脊处火发周天,即孟子所说的“发于背”。
(3)乃河车之路:道家丹经术语,当体内精气发动,运转周天之际,元气运行于督脉时,循脊柱上行,有快慢之分。如水中行船,全仗水流相助。因此古人形象地把它比喻“河车”。在脊柱上分三道关,尾闾关、夹脊关和脑后的玉枕关,称为后三关,和督脉后三关相对应的有前三田,人体元气在任督二脉运行的路线称为小周天,尤以在后关运行为难,所以用三车“羊车、鹿车、牛车”来比喻,因此肾脉贯脊而行叫“河车之路”。
(4)全责于肾:人的肾是元精元气的藏室,是人体生命力的仓库。后天转化为生育之精,先天作为生命之元精,化为元气,循行于经脉之中,造化卫气营血,滋养后天。所以这里说有肾水而河车路,督脉路行。只要肾中先天真水不枯竭,河车之路就会畅通。
(5)母入于子舍:肝木是肾水所生,肾是肝之母,肾脉由后面行入肝中,就叫母入于子舍。 (6)子归母之家:肾水又是肺金所生化,因此肝中肾脉又入于肺,归入母入家。
(7)不啻日月之照临:两肾如同日月光照大地。啻,不差于,如同。先天肾元滋养全身,不就好象太阳月亮光照大地一样吗。
(8)命门为小心:前文说过,心脏是后天之君主。这里的命门主宰的是人体先天的阴阳水火,是先天的主宰者,所以叫做“小心”,意思就是象心脏一样的功能。
(9)享其奠定之福:大地的水火化生万物。人法地,人的水火二气都在两肾,就象“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化育全身五脏七腑,顺走后天则全身器官各安诸宫;逆返先天,则水火停轮,归于无极真元境界。先后天都靠命门奠基化育。
(10)化生于无穷耳:物有始终,天地有常,为什么会化生于无穷呢?这里的无穷就是逆转阴阳水火,使人寿蔽天地,无有终时。
(辰)足厥阴肝经
雷公曰:肝经若何?岐伯曰:肝属足厥阴。厥阴者,逆阴也,上应雷火(1)。脉起足大指丛毛之际,故以足厥阴名之。雷火皆从地起,腾于天之上,其性急,不可制抑,肝之性亦急,乃阴经中之最逆者,少拂其意,则厥逆而不可止。循跗上上踝,交出太阴脾土之后,上胭内廉,循腹入阴毛中,过阴器(2),以抵于小腹,虽趋肝之路,亦趋脾之路也。既趋于脾,必趋于胃矣。肝之系既通于脾胃,凡有所逆,必先犯于脾胃矣,亦其途路之熟也(3)。虽然,肝之系通于脾胃,而肝之气必归于本宫,故其系又走于肝叶之中,肝叶之旁有胆附焉,胆为肝之兄,肝为胆之弟,胆不络肝而肝反络胆者,弟强于兄之义也(4)。上贯膈者,趋心之路也。肝性急,宜直走于心之宫矣,乃不直走于心,反走膜鬲,布于胁肋之间者,母慈之义也。慈母怜子必为子多方曲折,以厚其藏,胁肋正心宫之仓库也,然而其性正急,不能久安于胁肋之间,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于目系,上出额间而会督脉于巅项(5),乃木火升上之路也。其支者,从目系下颊环唇,欲随口舌之窍以泄肝木之郁火也。其支者,又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中,畏肺金之克木,通此经为侦探之途也(6)。
注 解:
(1)上应雷火:古人认为雷火是从地上发起的,是因为大地积阴,一阳郁勃,发而为雷。对应八卦中的震卦,而震卦又在东方,对应甲乙木干,木能生火,火发而化为雷。其实肝气宜舒不宜抑,类似雷气,当阴气有所缺,郁火始发,所以用厥阴为名。
(2)过阴器:今天的人们对于性欲冷淡,阳痿不兴等疾病的认知和临床治疗,都只知道一味的兴阳,滥用补阳壮阳的药物戕害身体,却不知道肝经的气郁气滞对于性生理疾病的形成和治疗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肝经的循行是通过阴器的,因此,往往舒肝理气对于治疗生殖系统疾病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3)亦其途路之熟耳:木克土,非木气有余而不克,所以文中又说,凡有所逆则必犯于脾胃,所以临床治疗肝气犯脾,胆邪犯胃的疾病时,不但要疏理肝胆木邪,也要加强脾胃的防护功能,用健脾和胃法,所谓:“土厚木自安”,就是这个道理,就是把木气来犯的这条熟路给堵上。
(4)弟强于兄之义也:古人可能就知道胆汁是由肝分泌的,但胆经循阳,主宰肝气,所以称胆为兄,呼肝为弟。但肝性喜柔,胆主决断,因此又称弟强于兄。
(5)会督脉于巅项:巅项,项字应为顶之误。巅,山顶,这里的意思是人的头顶肝经从两侧入目系而后出额间上头顶和督脉交合。取木气能助火增阳的意思,助督脉阳气上行,通河车之路。
(6)侦探之途:肝木畏金相克,但是又与肺经常相遇,因此上注肺中,试探肺金。一旦肺金有邪,畏之相克,便立刻缩回自保,所以这条上注肺中之支脉就是侦探之途。
(巳)足阳明胃经
雷公曰:五脏已知其旨矣。请详言七腑。岐伯曰:胃经亦称阳明者,以其脉接大肠手阳明之脉,由鼻额而下走于足也。然而胃经属阳明者,又非同大肠之谓。胃乃多气多血之腑,实有日月并明之象,乃纯阳之腑,主受而又主化也(1)。阳主上升,由额而游行于齿口唇吻,循颐颊耳前而会于额颅,以显其阳之无不到也(2)。其支别者,从颐后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行足少阴之外,下隔通肾与心包之气。盖胃为肾之关,又为心包之用,得气于二经,胃始能蒸腐水谷以化精微也(3)。胃既得二经之气,必归于胃中,故仍属胃也。胃之旁络于脾,胃为脾之夫(4),脾为胃之妇,脾听胃使,以行其运化者也。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而入气街。气街者,气冲之穴也,乃生气之源,探源而后,气充于乳房,始能散布各经络也。其支者,起于胃口,循腹过足少阴肾经之外,本经之里下至气街而合,仍是取气于肾,以助其生气之源也。
由是而胃既得气之本,乃可下行,以达于足。从气街而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循胫下跗,入中指之内庭而终者,皆胃下达之路也。其支者,从膝之下廉三寸,别入中指之外间,复是旁行之路,正见其多气多血,无往不周也(5)。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问,出足厥阴,交于足太阴,避肝木之克,近脾土之气也。
注 解:
(1)主受而又主化:受,承受,接受;化,化解。胃经属于纯阳,既纳受食物而又主管消化分解水谷精华,是人人体后天重要器官。
(2)以显其阳之无不到也:胃腐熟消化食物少不了其它脏腑提供营养,而胃所濡化的营养也要反馈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3)以化精微:蒸腐水谷,要靠水火二气。水气来源于肾,而火则来源于心包络,二经之气,归于胃中,水火平匀,则可以蒸腐水谷,为全身提供养分。
(4)胃为脾之夫,脾为胃之妇:夫妇在五行学说,一般都是指相克关系,克人者为夫,被克者为妇。此处却以脾胃为夫妇,新奇说法。
(5)无往不周:周,周遍。无论哪里没有不周到的,指胃经的输出功能无所不到。
(午)手少阳三焦经
雷公曰:请言三焦之经。岐伯曰;三焦属之手少阳者,以三焦无形(1),得胆木少阳之气,以生其火而脉起于手之小指次指之端,故以手少阳名之。循手腕出臂贯肘,循层之外,行手太阳之里,手阳明之外,火气欲通于大小肠也。上肩循臂臑,交出足少阳之后,正倚附于胆木以取其木中之火也。下缺盆,由足阳明之外面交会于膻中;之上焦,散布其气而络绕于心包络;之中焦,又下膈入络膀胱以约下焦。若胃若心包络若膀胱,皆三焦之气往?来于上中下之际,故不分属于三经而仍专属于三焦也。然而三焦之气虽往来于上中下之际,使无根以为主,则气亦时聚时散,不可久矣(2)。讵知三焦虽得胆木之气以生,而非命门之火则不长。三焦有命门以为根(3),而后布气于胃,则胃始有运用之机(4);布气于心包络,则心包络始有运行之权(5);布气于膀胱,则膀胱始有运化之柄也(6)。其支者,从膻中而上,出缺盆之外,土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至颛(7),无非随肾之火气而上行也。其支者,又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过客主人之穴,交颊至目锐眦,亦火性上炎,随心包之气上行。然目锐眦实系胆经之穴,仍欲依附木气以生火气耳(8)。
注 解:
(1)以三焦无形:三焦,是传统医道术语,本身是不存在形状的,是包括了肺、心、脾、胃、肝、肾、大小肠,膀胱的器官,心身体前面分胸、腹、小腹三部分为上、中、下三焦。古医经以以:“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来形容三焦的存在。
(2)不可久矣:三焦本无形,气聚则有,气散则无,是足少阳胆经之木气所产生的少阳火气,集胃、心包络,膀胱之火始成形。因此文中说“不分属三经而仍专属于三焦。往来于上中下之际,使无根以为主,气亦时聚时散,不可久矣”。
(3)命门以为根:三焦虽自身属火,但是仍为后天相火,必须通命门得命门真火才有根。 (4)运用之机:三焦布气于胃,胃才得火气以腐化水谷,故称运用之机。
(5)运行之权:三焦布命门真火,自身相火的权柄,是由心主之火行使的君命,因此必须联系心包络以获取心君的命令。
(6)运化之柄:三焦既通命门,心君先后天之火,助胃行腐化之功,所化之水谷精华由心肺传布,糟粕则向下经小肠入大肠,进一步提取,水液传布下焦之渎,由膀胱施行运化,传递相辅者,还是下焦的功能。
(7)出页:眼眶下像。三焦将剩余火气随肾经真火运行,经耳上角到下眼眶。
(8)依附木气以生火气耳:三焦经的分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经足少阳胆经的“上关”穴旁到眼外角。取胆经木气以助自身火气。
(未)手厥阴心包经
雷公曰:请言心主之经(1)。岐伯曰:心主之经即包络之府也,又名膻中。属手厥阴者,以其代君出治,为心君之相臣,臣乃阴象,故属阴。然奉君令以出治,有不敢少安于顷刻,故其性又急,与肝木之性正相同,亦以厥阴名之,因其难顺而易逆也(2)。夫心之脉出于心之本宫,心包络之脉出于胸中,包络在心之外,正在胸之中,是脉出于胸中者,正其脉属于
包络之本宫也。各脏腑脉出于外,心与包络脉出于中,是二经较各脏腑最尊也。夫肾系交于心包络,实与肾相接,盖心主之气与肾宫命门之气同气相合,故相亲而不相离也(3)。由是下于膈,历络三焦,以三焦之腑气与命门心主之气彼此实未尝异,所以笼络而相合为一,有表里之名,实无表里也(4)。其支者,循胸中出胁抵腋,循属内行于太阴肺脾少阴心肾之中,取肺肾之气以生心液也(5)。入脉下臂,入掌内,又循中指以出其端。其支者,又由掌中循无名指以出其端,与少阳三焦之脉相交会,正显其同气相亲,表里如一也(6)。夫心主与三焦两经也,必统言其相合者,盖三焦无形。借心主之气相通于上中下之间,故离心主无以见三焦之用,所以必合而言之也(7)。 注 解:
(1)心主之经:就是手厥阴心包经。位置在胸口正中,两乳头连线和胸前正中线的交叉点上。《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称这里为“膻中”,“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也就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胸腺”;内丹学称这里是中丹田,是练气化神的地方。是心脏的包裹器官,能代心受过,替心受邪,好比君主的内臣,并能够传达君主的旨意。
(2)其难顺而易逆:由于心包络的职能是保护心脏,因此对外界的邪气和伤害就特别敏感,因此说它难顺而易逆。
(3)相亲而不相离也:心包之气和肾宫命门之气同气相合,同属火性而属阴。一是先天之火,一为后天之火,因此说是同气相亲。
(4)实无表里也:心包络名义上和三焦经相互表里,其实心包经和三焦腑气以及命门真气彼此并没有什么差异,所以能够相合一处,因此上并没有什么表里之分。
(5)取肺肾之气以生心液:心本来属火,但血液却是心所造,主要是靠心包络收取肺和肾的精气到心中产生血液。在逆返修炼中所产生的就是玉液还丹了。
(6)表里如一:前文说过,心包之火气和三焦火气同属后天相火,这里又说其支脉出无名指端和手少阳三焦经相合,不是表里如一,为表里如一,名为表里,实无表里。
(7)所以必合而言之:三焦无形而借心包经之形以显其用,因此把三焦和心包络合而言之,称为表里。
(申)足少阳胆经
雷公曰:请言胆经。岐伯曰:胆经属足少阳者,以胆之脉得春木初阳之气(1),而又下趋于足,故以足少阳名之。然胆之脉虽趋于足,而实起目之锐眦,接手少阳三焦之经也。由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循颈,行手少阳之脉前,至肩上,交出手少阳之后,以入缺盆之外,无非助三焦之火气也。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之后,虽旁出其支,实亦仍顾三焦之脉也。其支者,别自目外而下大迎,合手少阳三焦,抵于(出页),下颈,复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膜、膈、心包络,以络于肝,盖心包络乃胆之子,而肝乃胆之弟,故相亲而相近也。第胆虽肝之兄,而附于肝,实为肝之表,而属于胆。肝胆兄弟之分,即表里之别也。胆分肝之气,则胆之汁始旺,胆之气始张(2),而后可以分气于两胁,出气街,统毛际而横入髀厌之中也。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与前之入髀厌者相合,乃下循髀外,行太阳阳明之间,欲窃水土之气以自养也(3)。出膝外廉,下肋骨以直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循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乃其直行之路也。其支者,又别跗上,入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以交于足厥阴之脉,亲肝木之气以自旺,盖阳得阴而生也(4)。
注 解:
(1)春木初阳之气:阴气有缺口而少阳气从此生,肝胆对应春天木气,当阴液由脾肾到肝,因肝主升发,因此阴气有缺,成为厥阴,此时肝脏附属的胆气开始发生好象春天的开始,万
正在阅读:
黄帝外经04-30
牛仔水洗工艺详解03-16
工地试验室迎检应注意的若干问题(2011-2-20)05-05
油品运输公司安全工作汇报12-25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卷-精选资料12-29
2018年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945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核心题库04-29
家乡的民宿作文700字07-02
第十一章《兽医内科学》部分10-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外经
- 黄帝
- 《动物常见病防治》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预售许可证
- 广东省广州执信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2008届高三三
- 110KV、500KV电流互感器系列安装、使用说明书
-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4
- 湖州市第2345678届“期望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三年级)附参考答
- 8.8济南市文庄片区马武寨山破损山体绿化工程施工竞争性谈判文件
-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第二版 - 何道清) - 课后答案
- 2018-2024年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 2018年带您走进西藏答案
- 财经类毕业论文: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 WORD 综合作业 - 图文
- 初一上 悦读联播 完整版
- 操作系统题库答案
- 华南师范大学第三十三届第一任南海校区学生会
- 国际金融题库1
- tuxedo详细安装步骤
- 南京邮电大学运筹学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