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学考试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24-04-29 21: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新闻评论学考试复习重点
题型:
客观题: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主观题:
?观点与论述(两段论述文章):看有无问题、逻辑分析 ?时评写作(800字左右,题目不限,可以准备,可以和作业小论文研究的主题挂钩,对调查现象或结果进行评论,不能抄袭)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性质 一、新闻评论的各种“定义”
1、郭步陶:何谓评论(《时事评论作法》,1935) -评不平之事,是为评:
“把不平的事,用言文的功能,使它得着公平的判断,便是评。” -整理头绪,是为论:
“遇着头绪纷繁的事情或问题,拿言文的工具,把它整理得条理分明,使人不至是非颠倒,便是论。” (精辟的感性认识)
2、再小结:其实,新闻评论,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的评论 --能否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是另外一回事。 --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新闻评论,除了遵守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之外,还要遵循媒体的相关规则(立场、观点是否与媒体取向相符)。
3、马少华:新闻评论,应是对新闻进行的即时判断
--判断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形态,有着认识论、逻辑学的深刻背景,它外在地对应着具体的认识对象(对于新闻评论来说,这个对象就是新闻事实),内在地对应着作者具体的认识能力与经验。
--时评作者的基本素质是判断力,此外应该有一颗正直的心,是一个有道义感的人,也应该有为美好生活为追求的理想。
二、延伸:新闻评论、消息、深度报道的关系
1、小结:消息、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消息的重心,在于提供客观事实。事实准确与否,是消息的生命。 消息的关键,是消息来源的权威性、发布的时效性和报道的可信度。
--深度报道,围绕一个主题吸纳了多个新闻事实,展现了事件发生的原因、现状或趋势。
--新闻评论,并不展示新闻事件本身的细节和相关事实的情况,而是直接点出事件可能的意义。
三、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1、西方新闻评论的三种社会功能: --让读者学会思考:帮助读者在复杂的新闻丛林中理清头绪,提供思考相关问题的方法供读者借鉴。
--让读者习惯理性:促使读者开动脑筋,将读者从盲从或幻想中解脱出来,同时对评论本身保持批判精神。
--维护读者的民主权利:为公民社会而写作,防止政府决策可能带来的伤害。
2、郭步陶:评论功能的四种说法
-代表舆论说:报纸是公共机关,评论应该代民众表达(公众之代言人)
-创造舆论说:将民众还没有看到的利弊,指点给他们看,报纸就有了无形的权威(如绿坝软件的危害)
-解释新闻说:剖析新闻内事实,说明因果趋势,及其与民众的关系(提高二次房贷利率与广州市民生活之关系) -提出问题说:预测、研究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调整利率、调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四、新闻评论的一般要求
1、梁启超:评论写作四字方针:公、要、周、适(《<时报>发刊词》1904年) --公,“不偏徇一当之意见” --要,“必一国一群之大问题”(讨论什么很重要) --周,“或著之论说,或缀议批评,务献刍荛(割草打柴之人),以助达识” --适,“苟其不适于中国今日社会之程度,则其言必无力而反以滋病”(言论不能超越国情谈问题)
2、程仲文:新闻评论三要素(《新闻评论学》,1947年) -见解:“没有见解,就没有主张,没有批评,就不能成为评论” -资料:“没有资料,便无所依据,议论也就没有力量”(观点要靠论据来支撑) -文笔:“不讲求方法,就不能激起读者同情,就不能发生舆论的功能”(言无文行不远)
第二章 新闻评论之历史,从事到人,涉及新闻评论作者之素质 (以填空选择为主,像谁办了什么报纸等等) 一、中国近代言论写作:桐城“义法”、八股文之间
1、近代报纸出现之前统治中国的两种文体: --八股文:乃科举考试规定文体 E:公务员申论模版??
--桐城派:清代散文最大之文体,17世纪被清政府定为“文坛正宗”。
二、从言论不论政转入政论、时评
1、王韬与《循环日报》:文人论政先锋
--1874年2月4日,王韬在香港办《循环日报》,这是首份国人自办成功的中文报纸。王韬时年46岁。
《循环日报》立论宗旨:
-- “强中以攘外,诹(zou)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2、梁启超与《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从呼唤新民到国民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旬刊在上海出版,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 --1899年,梁启超赴日本,创办《清议报》。从第26期开始,开设《国闻短评》栏目。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 --1902年2月8日,梁启超等在横滨办《新民丛报》
3、苏报案、章士钊、邹容 事件:
--1903年5月27日,章士钊任上海租界《苏报》主笔。 --1903年6月9日,章士钊在《苏报》发《读<革命军>》 --1903年6月10日,章太炎在《苏报》发《<革命军>序》
--1903年6月29日,章太炎在《苏报》发《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903年7月1日,租界工部局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
4、陈景韩及《时报》:中国智识阶级的一个宠儿 事件:
--1904年6月12日,康梁在日本募款,浙江人狄楚青出大头,《时报》在上海问世。 --浙江人陈景韩应聘《时报》主笔,首创短评,配合时事,抒发议论,称为“时评”。
三、“文人论政”的光荣与梦想
1、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李大钊(1888-1927)传略: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8年1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年底,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 --1921年,中共成立,李大钊指导北方工作。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闯进苏联驻华使馆,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4月28日,军阀将李大钊等20人杀害。李大钊时年38岁。
2、文人论政的主阵地:大公报、胡政之、张季鸾、王芸生 掌故:
--1902年,英敛之创《大公报》于天津法租界
--1926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以“新记”公司名义接办《大公报》。
--1946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将A Missouri Honor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 in Journalism授予《大公报》。 重温“四不”: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3、储安平:书生论政的终结 故事:
--1946年9月1日,英国伦敦帝国大学毕业的储安平回国,在上海创办《观察》,抨击当局,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 “我们平日的职业,就是议论政事。”(《观察》第5卷) --1948年12月24日,《观察》被查封。
四、1980年代-1990年代初的新闻评论……
1、范敬宜《莫把开头当过头》,1979年5月13日,《辽宁日报》。 2、《台上他讲,台下讲他》,《四川日报》,1982年10月19日。汪道衍 3、戴玉庆,《“大锅饭”养懒汉》,《人民日报》,1983年1月27日。 4、1988年,掀起轩然大波的《河殇》 5、1992年,《深圳特区报》“猴年新春八评”、《东方风来满眼春》??
第三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重要) 一、新闻评论中的论点
1、问题:哪些观点是论点呢?
--只被论证、而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肯定是论点。 --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只是观点性的论据。
--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可以被视为“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分论点”。 --既不被论证、又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只能是废话。
2、Inch和B. Warnick:论点的三大要求 -争议性(Controversiality)
“如果你的论点都是人们普遍同意的,那为什么还要论?”(E:核能、转基因、计划生育、户口、广州奥运?)
“没有争议的表达,起到的都是论据的作用。人们没有必要论证象地球是圆的,谋杀是错的这样的论点。” -明确性(Clarity):
明确表达的结论一般更为有效。 当论点没有被明确表达时,读者常常会用自己的观点来补白,而这些观点常常与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相反。(马航??一些细节不能马上透露) --挑战性(Challenge):
论点的挑战性,意味着论者常常要直面读者既有的价值观、信仰与行为方式。 所谓新意,就是与流行观点和状态不同的见解
二、论点的表现形式:判断
1、时评论点的本质,就是对新闻事实的一个判断(分析+结论)
--新闻评论的本质,就是一种对新闻的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结果,就是判断。 事实判断:报道是否反映真相?事件背景?原因? 价值判断:事件有何意义?谁将受益或受损? --时评写作,就是确认并论证作者判断的过程
2、叶圣陶:判断,乃言论之中心(《作文论》,1924年) --议论的总旨,在于表达作者的见解。
所谓见解,则包括“对于事物的主张或评论”或“驳斥别人的主张而申述自己的主张”。(见解,则包括正论和驳论。) --要形成见解,须有自己的判断
必须自己有一个判断,或说“这是这样的”,或说“这不是这样的”。 --判断,乃是言论之中心
“既有一个判断,它就充当了中心,种种企图才有所着力。” “没有判断,就无所谓见解,也就没有言论这回事了。”
三、论点分类的三个维度(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假言判断等有可能出名词解释)
1、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就是对事实本身进行的判断 --价值判断,就是对事实对于人的价值的判断
何谓事实判断:
--即判断事实本身,判断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 事情是怎样?将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E:邵飘萍:“清帝退位而后祸中国者,必袁世凯其人矣。”(1911年) E:曹林:2010年北京将恢复“广播体操”?
何谓价值判断:
--作者从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原则和道德、审美标准出发,对事实进行的主观判断。 --新闻评论,就是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的人们思想观念的交流 价值判断的原则:
--充分尊重价值多元化的共存关系 --充分认识到价值的社会客观性
一个社会中,会有公认的基本价值(民主优于专制、法治优于人治、长远利益优于眼前利益)
价值判断的应然性:
--事实判断,涉及的是已发生了的“已然”情况,和将要发生的“必然”情况
--价值判断,涉及的则是按照人们的信仰、希望、道德伦理等价值标准,事物应该变成什么样的“应然”情况。
(人人都在寻找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的意义。)
2、具体判断与普遍判断 何谓具体判断
--就事论事,对新闻事件的具体起因、性质和发展作出的判断。 何谓普遍判断:
--对一般情形进行的判断,具有普遍的形式和普遍的适应性。
3、评论中常用的具体判断—假言判断 何谓假言判断
--所谓假言判断,就是由条件的肯定或否定 假言判断的逻辑特点:
--这种判断的主要逻辑特点在于,它不是对事物的情况作出无条件的断定,而是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据(略考,可不看,提供PPT仅供参考) 第五章 时评中的论证(重要) 一、论证的性质与方法
1、论据、论点与论证:
--如果将论据、论点视为议论文的静态起点和终点;那么,论证则是一个“由起点走向终点的动态过程”,即用论据来证明论点之过程。
小结:论证的本质
--论证的本质,都是从前提到结论,从已知到未知;从人们已经接受了的判断(或事实),到希望人们接受的判断。
--剖析时评的论证,就是要回答:
作者如何得出结论?论据是否能支撑结论?推理是否合理?引用的事实是否真实???
二、逻辑方法在时评中的应用
1、时评逻辑论证方法1:演绎法
何谓演绎(deduction):从一般到个别(从一般理性出发!)(从一般性推断个性) 时评演绎的前提:一般原理
--在时评写作实践中,所谓一般原理常常指“公理”或被一个社会中的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知识与科学知识。 --所谓“公理”,即人们普遍认可、无须证明其正确性的观点(A self-evident or universally recognized truth; a maxim)
时评中的演绎:
--时评中的演绎,即“把新闻事件作为某一(类)事物的‘部分’而作出的具体判断。” --大前提:对新闻事件可能属于的某类事物,人们已有公断。
--小前提:新闻事件属于这类事物。
--结论:新闻事件也具有这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或意义。
演绎推理的一种实用反驳形式:归谬 --何谓归谬(Reduction to Absurdity):
将对方的观点暂时接受为评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推演下去,直到推出了荒谬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性。
演绎推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前提错误、前提与结论之概念不一致
2、时评逻辑论证方法2:归纳法
时评如何使用归纳法:找到诸多新闻事件和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共同性规律 --若碰到我们无法单独对其进行判断的最新新闻事实,我们可以先将以前发生过的诸多同类个别事实进行归纳。 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一般性的判断,再将这一判断适用于对最新的新闻事实的评说。(以古鉴今??)
--时评写作,多使用“不完全归纳”
一般根据对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考察,得出对涉及所有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
3、时评逻辑论证方法3:类比法
何谓类比法(analogy):从个别到个别
--根据两个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它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
三、时评的其它两种方法:分析与概念辨析
1、时评中的分析 分析与综合:
--所谓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分别加以认识和研究。 --所谓综合,是指把对各个部分的认识有机结合,形成对事物整体认识的方法。 延伸:申论“话题”分析常用的四大维度
小结:回到纵横结合
2、时评中的概念辨析
--这也是一些思想史论文写作的开篇。
延伸:申论写作逆向概念分析套路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略看) 一、结构,乃各类文本之基本要求
--结构,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
结构包括:中心与顺序、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详写与略写等。
二、议论文结构的基本类型
议论文的内外二层结构:
--外层结构:开头、结尾、中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E:引论、本论、结论
E: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内层结构:中间论述部分内部各元素的关系
三、新闻评论外层结构:开头与结尾
1、新闻评论结构的要求:有效率 消息的结构要求:
--将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开头(倒金字塔)
新闻评论的结构要求: --将最重要的观点放在开头
在复述完评论对象之后,立刻将论点说出来。
2、新闻评论的开头:
范荣康:新闻评论“开门见山”六法 --摆新闻由头:
--摆要评论的情况(观点与情况相结合+引入一手材料说明情况) --摆问题:先提设问,针对性强,吸引眼球。 --摆要驳斥的观点:把人民内部错误认识摆出来。
--摆结论:最常见的开头之一 --摆“经典引语”:这在过去的评论中用得很多, “ 文革” 中更成了一种模式, 非用“最高指示” 开头不足以表明文章的“革命性”。
小结:新闻评论的开头,本质上可分为叙事和判断两种类型
3、新闻评论的结尾:
新闻评论的结尾,可对观点作进一步阐述
四、新闻评论的内层结构
1、 丁法章论评论结构(西式写法) 归纳结构
--先逐步论说分论点,再归纳出总论点。
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符合人们一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规律的。 证明结构:先提论点,再用论据论证 比较结构:提出论点后,再纵比和横比
--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务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或与另一事务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理。
正反对比:提出论点后,从两面说理
--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从正反两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使是非曲直,昭然若揭。(若??若不??)
2、新闻评论常用结构: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反映认识广度 --文章前后均无总论
--全篇只是平行谈到几个问题,各个论点就包含在每部分中,也称“分论型”。
西方评论喜用“两部分”模式:Problem + Solution,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第七章 新闻评论体裁概述(可能考一点点) 一、社论制度与《人民日报》社论
1、何谓社论
社论,是一种写作制度
--“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链接: “两报一刊”社论—Command Communication之典范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
二、中国社论的趋势:时评化
中国社论之选题最初不同于一般时评
--社论不见得针对新闻事件 --时评则须针对新闻事件
南都社论名篇:《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宋志标
三、中外报纸社论表现形式之比较
刊登位置不同:
--中国社论多刊于头版,以示其重要 评论与报道一体,互相配合
--西方社论多刊登于新闻版之后的社论版,以示与新闻报道严格区分 报道是客观的,属于公众; 社论是主观的,属于报纸自己。
分量不同:
--中国报纸社论并非每天都有,即使有也只刊登一篇。为报纸之重头。
--西方报纸的社论每天多达三四篇。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
国内报纸的著名言论版:
--《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 --《南方周末》时评版
当代中国报纸言论版的问题:趋同化
--讲大道理的话,人所共知。这些大道理是绝对错不了的,放诸四海而皆准。像矿难、污染、腐败等等的事情,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制度漏洞、管理缺陷、人治大于法治之类的大概念、大道理。
--说它们有没有用?有用。可一而再再而三的都是这些大道理,就很难说它是学习材料,还是言论文章。
李方:言论版言论的四种境界
--境界1: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清楚。 --境界2:是讲出别人想不到的道理
--境界3:权威。这需要组合材料的能力、逻辑和方法。 --境界4:叫做情怀。
四、短评
1、何谓短评
--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中都可以使用。 2、短评的特点 短小精悍
--篇幅短小。短评的字数多在500字左右。
评析内容具体、立论集中、结构简约和文字精练。
生动灵活
--分析说理应该生动,运用多种手法使文章富有生气; --结构方式灵活,依据不同评析对象变换文章谋篇布局; --文字也应活泼,使文章在言之有物的同时短而有趣。
五、新动向:微博与时评
微博对时评的影响(钱晓文)
--传统媒体为了应对微博的挑战,越来越重视对新闻报道的深度解读。(中国之声、朱令案??)
--从选题来源看,微博拓宽了媒体新闻评论的题材范围,选题来源和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来自微博的观点和意见越来越受到重视,受众对新闻评论的参与性大大增强。(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
第八章 新闻评论与新闻侵权 一、名誉权与新闻侵权
1、小结:名誉的特点(王利明) --名誉是一种社会评价:
名誉并非自我评价,而是公众对特定人的评价 --名誉评价的对象,是主体的人格价值
→法人的人格价值:主要指法人的信用、生产 能力、经营状况 →公民的人格价值:主要指公民个人素质 --名誉,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评价 →名誉是客观存在的
→名誉不是主体个人的主观的自我评价 --名誉,是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
2、名誉权: 名誉权:
--公民和法人对其名誉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 --《民法通则》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3、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素 要素1:存在传播行为
--行为人通过媒介传播有损他人名誉内容的行为 要素2:通过一定传播形式进行 --文字、图像、语言陈述 要素3:传播结果 --有效到达受众
要素4:传播内容有特定指向
--原告须证明,侵权作品就是在侵犯自己的名誉权。 --特定指向,并不仅限于指名道姓
--特定指向,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
要素5:传播内容具诽谤性,有损特定对象名誉 C.错误贬低他人才能
D.错误贬低法人商业声誉: E.以侮辱性言辞贬损他人人格
F. 新闻图片不真实,或恶意丑化他人形象、贬损他人人格(将他人形象与某些背景不当联系;恶意丑化他人形象)(E:挟尸要价)
4、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内容真实:证明传播内容的真实性
--说明:若错误不足以影响到特定人物正当的社会评价的降低,就不能认为是“基本事实失实”。
消息来源权威:
--党和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文件、行为、事务,都是权威消息来源
“新闻媒介和记者据此撰写发表的客观报道,不必承担对内容真实性的审查核实责任。” 公正评论:
--“公正评论”原则
二、隐私权与新闻侵权
1、“隐私”与“隐私权”: 隐私(Privacy)
--是指这样一种安宁的状态,“从他者社会或公众兴趣中退出”,或“避免公开或展示”。 --法学学者对隐私的定义: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用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2、新闻侵害隐私权: 何谓“新闻侵害隐私权”:
--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作品中,未经他人同意,披露他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个人信息、个人事务以及其他私生活情况,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3、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 A. 当事人同意
--在新闻报道发表后,当事人认为侵害了其隐私权,但只要新闻作者能提供当事人同意发表的证据,就可以成为抗辩事由。 (E:从木子美到潘霜霜) B. 公开的消息渠道
--如果通过媒体传播的隐私信息是从公开领域获得的,也不构成侵权。 包括:资料源自公开记录、公共场所。 C. 所涉个人为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瞩目关注,并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范围较一般民众受到一定限制,这是对其从社会得到的大量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平衡。特别是政府官员,职位越高,其个人的私事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就越密切,其隐私的范围也就越小。(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D.符合公共利益
--在隐私权上,一旦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关联,就表明其不具有隐私的特性。 E.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公共兴趣
--公众知情权,又称知悉权、了解权,是指公民享有最大限度地知悉获取各种信息的自由权利。它主要包括知政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
三、经典新闻评论侵权案例扫描
1、游本昌诉张君、《每周广播电视报》报社侵害名誉权案 --涉讼评论:《漫谈“开价”》,《每周广播电视》,1988年6月18日。
2、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诉吴祖光侵害名誉权案 --涉讼评论:吴祖光,《高档次事业需要高素质员工》,《中华工商时报》,1992年6月27日
3、韩少功诉张颐武、王干、曹鹏、《为您服务报》、《劳动报》、《书刊文摘导报》侵害名誉权案
涉讼评论典型:张颐武,《精神的匮乏》,《为您服务报》,1996年12月5日
4、迟志强诉《温州日报》社、李宣东侵害名誉权案 涉讼评论:《歌外闲话》,《温州日报》,1988年10月1日
5、李怡青(李莉)诉《南方都市报》案 事件由头:李怡青10万元征婚广告事件
6、罗虹诉南方都市报及记者名誉权纠纷案 事件由头:罗虹与胡新文事件
大吉大利! 大吉大利! 有缘再会!(克克给大家的寄语) 高分必过!(学委君给大家的寄语)
正在阅读:
新闻评论学考试复习重点04-29
经典心灵鸡汤语录英文版精选02-22
伽利略的小故事作文600字02-04
全国导基练习题附答案12-05
动力气象学第七章习题ALL09-05
关于修订《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04-26
综合办公室作业指导书(培训) - 图文01-29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12-23
默默无闻勤耕耘 文明之花开遍地06-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
- 重点
- 考试
- 评论
- 新闻
- 多功能电煮锅的特点
- 滁州御天下安全资料-安5施工现场各工种及各机械设备操作规程
- 基于kalman滤波的直流伺服电机模糊PID位置控制仿真研究
- 背熟它,你英语完形填空就牛了解读
- 2015年全国税务人员执法资格统一考试 国税试卷
-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上册
- 分解质因数(终极完整版)
- 东宁一中高一学年上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题
- 2018年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 - 图文
- 申论 一些解题经验
- 铁路站场施工组织设计
- 2010年第5期保荐代表人培训纪要
- 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matlab的短路电流计
- 朗文常用词汇 - 词频排前1000 2000 3000分列汇总
-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苏)题库:小说阅读(三)
- 实验班考察的内容及应对策略1
- 贵州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1234
- 小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 金属非金属矿山 小型露天采石场 复训模拟试卷15
- 2017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英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