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作业(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23 00: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2016第二学期 《教育哲学》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哲学:是在教育学框架内,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的学问。

2. 奥赫之争: 奥康纳1957年出版《教育哲学导论》一书,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哲学分析化的趋势。他的理论的特点在于严密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以自然科学为模式,试图把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逐出教育理论领域,彻底更新教育理论。日常语义分析的代表人物赫斯特与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这就是教育哲学界著名的“奥赫之争”。

3. 诺丁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作为教育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女性主义伦理学、道德教育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哲学问题等。近来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并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而备受关注,成为西方德育理论的强音。关心教育理论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出发,主张以关心为核心来组织教育。

4. 统计学规律:统计性规律是大量现象的规律,是平均数的规律,它不能完全决定个别事物和现象的命运,它容许个别事物和现象离开总体发展方向的偶然趋势存在。统计学规律不直接地表现在某一总体的每个个别现象中,而只表现在这个总体的运动中。

5.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相互促进,是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状态。教育平等的实质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条件及其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平等和公平,而不是经济、政治上的平等和公平,更不能把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及其形成、发展平等和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人。”

6.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 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代表人物周浩波。他认为,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更新人们的理解方式,不断地获得对教育意义的新的表达,教育哲学应该为整个教育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

7.前提反思:前提反思是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同时创造和选择新的思想前提和反思方式,属于哲学层面的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前提反思。

8. 合理性:合理性问题涉及到文化现代性和社会现代化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的许多文献中,理性和合理性几乎是等同的。理性包含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内涵:一方面,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另一方面,与感性相对 ,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

欧阳康认为合理性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应当具有的客观性、价值性、严密性、正常性、应当性、可理解、可接受、可信性、自觉性等的概括与要求,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规范性的统一,也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9. 确定性规律:确定性规律是一种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规律类型,意指可以根据物体的初始状态来准确地判定物体的整个运动,预知这个物体每个定时点上的位置和运动速度或者说运动状态

10.批判教育哲学:批判教育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迪厄等。批判教育学是一种思考、解决问题与改造的方式,其思考、处理与改造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知识生产、学校的制度结构以及更广大的社区、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

11. 元教育学:是教育学之学,是以教育学自身的理论陈述和研究状况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对教育学理论形态的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研究。

12. 教育本体:教育本体不仅是教育的永恒不变和绝对确定的本质,是教育唯一本原、终极根源,而且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最高目标。

13. 教育幸福:教育幸福也可以被称为教育中的幸福,即各类教育主体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和目的实现的心理体验。各类教育主体最具重大意义的需要是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要。

14.教育价值:就直观和静态而言,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但从深层和动态看,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其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的过程和目的、结果。

15.缄默知识: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缄默知识除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外,还是一种和“中心知识”相对应的“附随知识”。有很大的情景性和实践活动性或操作性,有许多知识平时很难再现出来,但遇到特定的情景或活动就可再现出来,或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出以前不认为是知识的新知识。

缄默知识也是一种私人知识,既是无法言说的,也是无法传授给别人的,但它对自己和别人的作用都是重要的。潜移默化更多的就是这种缄默知识的作用。

二、填空题

1.思考_______普遍性问题_______是哲学的开始,哲学思考源于___惊奇_______,哲学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是生活的需要,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学。

2.1916年_____杜威____出版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副标题为_《教育哲学导论》_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百科全书。

3.怀特海的_______《教育的目的》__________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

4. __ 雅斯贝尔斯___________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5._____内在的价值________就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对于另外某些事物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价值;___工具的价值_________就是我们因为这些价值对于某种事物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种价值。

6.英国哲学家_____波兰尼_______认为,___缄默知识___________除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外,还是一种和“中心知识”相对应的“附随知识”。

7._____德国______被公认为是现代价值哲学的故乡,其中,瓦格纳在1924年发表的____《教育价值论》__________乃是集该派教育思想之大成的著作,_斯普朗格______________等人则将“价值”贯穿在教育、文化与人的关系的分析之中。

8._____《中庸》________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哲学著作,其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______范寿康_______先生的《教育哲学大纲》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哲学专著。

9.一般来看,教育学的发展经历经验-描述阶段、_____哲学—思辨阶段_____________、科学-实证阶段和_____规范—综合阶段___________。

10. ______自然科学知识________是描述性知识;____社会科学知识____________是规范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______人文科学知识_________是反思的知识。

11.柏拉图认为,“学习即___回忆_____”,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___自然_____教育。

12.1848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____罗森克兰兹__________发表《教育学体系》一书,主要应用黑格尔哲学观研究教育。1886年,该书被美国女教育家布莱克特(Brackett)译成英文,书名改为____《教育哲学》_________,被人们视为最早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 13.___前提反思__________作为教育哲学的方法,其实质就是通过对___教育思想_________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创造和选择教育思想新的思想前提和反思方式,为建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14.机械教育规律的语言表述为____教育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______________,复杂教育规律的语言表述为___通过对具有统计性规律的教育现实或教育现象的考察和总结,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相对合理的预测,为人们教育决策提供某

些原则上的指导和咨询。__________。

15.康德在____《_论教育学》________中从其道德哲学、历史哲学和人类学思想出发,对自然教育和实践教育分别进行论述。 三、分析题(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1.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书本P11)

“无哲学的教育是盲的,无教育的哲学是空的”。——康德。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不通哲学,则不能通教育学”,哲学能“探索宇宙人生之真理, 而定教育之理想者”。——王国维

哲学是为所谓而无所不为之学问,哲学是一切学科之母,当然也是教育学之母。反应教育最一般本质、最高理想何止是统一性终级根源的教育哲学知识也应该是教育学、教育科学的本体知识。

教育学首先或最终都要解决这些根本问题。 2.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P23)

哲学反思是对思想的反思,哲学反思是哲学的本性,而哲学反思是提前反思。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不论是教育学中的哲学问题还是哲学中的教育问题,都应该看做教育问题。哲学反思是哲学思维的自觉,是哲学和教育哲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哲学对教育思想的反思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学和教育哲学成熟的表现。

3.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教育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确定性规律”,揭示教育规律和按教育规律办事是教育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性诉求。规律认为,万事万物都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中,并呈现出一种因果式、单向的直线性联系,一个事物的产生与变化既是前一个事物产生与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下一个事物的产生与变化提供一个原因。但是教育的运动发展常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更准确的应该是统计学规律,统计性规律不同于动力学规律,它不直接地表现在某一总体的每个个别现象中,而只表现在这个总体的运动中。 4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教育公平。

郝文武认为“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相互促进,是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状态。教育平等和公平的实质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条件及其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平等和公平,而不是经济、政治上的平等和公平,更不能把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

及其形成、发展平等和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人。”教育公平关注的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中如何贯彻应用“公正”这一价值原则,从而使得教育机会、资源、条件、利益等分配能够符合某些“应得”原则并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实现某种“相称”关系。 5学生生长的目的就是生长本身。

学生生长的目的就是生长本身,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基于自身的天赋、资质、兴趣、需要、求知欲、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学校教育环境下不断生长的过程,其中必然包括学生持续的个性化和社会化。

6. 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真实的具体问题的理论批判与反思。

石中英老师认为研究“教育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真实的具体问题。”深刻体现了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若干核心观点,如主张教育哲学要面向现实生活实践,在主体的具体实践中追寻教育智慧,消解传统哲学中的二元对立和抽象性及过于严重的知识论倾向。把批判和反思当作教育哲学的核心特征,这是对教育哲学学科特点的深刻的自觉体认,也是在为教育哲学的存在作理性的辩护。

7. 康德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我们需要注意到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人类应该将其人性之全部自然禀赋,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从自身中发挥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恰恰是教育的介入。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但同时也要注意人是在环境和教育同时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教育一方面是把某些东西教给人,另一方面还要使某些东西靠其自身发展出来”。事实上,教育的过程是个外化和内化相辅相成的过程,教育不仅担负着传承文明的重任,同时也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教会思考,促进思想的融合、内化,直至最后升华,最终使人获得完美的人性。

8. 教育的本体是“教学成人”。

郝文武老师在《建构的教育哲学》一书中,认为教育的本体是“教学成人”。教学成人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本质间的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联系,是教育本质的本质,教育的本体,是教育区别于自然运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所有教育的原初或终极起始原因都是教学,最高追求或终极目标都是形成人或成就人。教学本体与成人本体是统一的,教学为了成人,成人必须教学。教育离开教学既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成就人。 9. 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尽可能地满足人对教育的一切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l3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