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24 18: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总6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2、谈话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 ①指名读题。

②笔算加减法应注意:A.相同数位对齐;B.从各位算起;C.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③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出示练习题:30+24+28= 75-26-35= 45+27-5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吧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 独立完成。

1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计算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表内乘法的复习 总6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下图:

: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 【5+5+5+5=20(个)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 . . . . . . . . . . . 乘 乘 乘 积

2

数 号 数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

采用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五、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的复习 总6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下面的图形,是角的画“√”,不是的画“X”。

( ) ( ) ( ) ( ) ③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收获没有?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观察物体的复习 总6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第7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4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重难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观察物体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教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教师: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

(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形状不同。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图。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线练习。

集体订正,然后小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下面的图形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观察物体有了更深的了解。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课后反思:

第五课 认识时间的复习 总6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5

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学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练习课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小朋友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 (出示钟表)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时钟,你们知道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就复习《认识时间》 二、复习几时几分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大格,每一个大格力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学生5分5分第数到60,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师拨时刻(7:45 10:50 11:15 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2、老师说时刻(3:45 1:25 4:05 6:55),学生拨钟面。 师拨7:05,让学生说、写。指一个学生板演,订正。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 比如:7:05,不满10分,我们就先写0,后写5. 四、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 )。 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 )。 3、8时45分再过5分是( ) 4、5时55分再过( )分是6时。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1页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快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课后反思: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ky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