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 6 元曲五首 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09 01: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廉贬入睡馄饨

...

睡馄饨:睡得昏昏沉沉,比喻不懂世事

B.一春鱼雁无消息

..

消息:音信

C.急罚盏夜阑

..灯灭

夜阑:这里指夜深

D.争名利何年是彻.

彻:到头,结束

解析:选C。夜阑:这里比喻人已垂暮。

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C.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D.祖国是座花园,祖国的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解析:选C。借代,“锦堂风月”借代富裕人家的美好生活。A、B、D三项都是比喻。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词,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

B.散曲和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其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C.“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这两句属于纯细节描写,寄托深沉婉转之情。

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解析:选C。“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这两句是景中蕴情,寄托深沉婉转之情,并非属于纯细节描写。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4~5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元]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注]。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4.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

答:

解析:可抓住“冉冉”“锁”字欣赏作者所描绘的图景,要注意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锁”,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做了铺垫。

5.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

答:

解析:结句耐人寻味,表面写“欢欣无限”,实写百姓的沉重与辛酸。分析时要结合这首元曲的整体内容来考虑。

答案: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深层意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6~7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灯芯燃烧结成的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

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6.“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委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一项是()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解析:选C。C项的“故乡今夜思千里”中的“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而“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即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今夜不知流落在何处,一个人如何度过除夕……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

7.“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答:

答案:内容上:①时令不同:赵诗写的是黄梅时节,而本曲写的是秋夜。②地点不同:赵诗写的是在自己家里,而本曲写的则是客居驿站。③情境不同:赵诗写约客未至,而本曲则写作者客居孤馆,举目无亲,只能和自己下棋来消磨时光。情感上:赵诗表现出作者内心稍有着急、失落,但不乏闲逸之感;本曲表达了作者的羁旅客愁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之情。

三、语言表达

8.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将这两类词语分别找出来,把各自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来品味①概括②关汉卿的戏剧语言特色。《窦娥冤》的语言既质朴无华、口语性强,又③富于韵味、精炼优美。剧本的唱词与④宾白都能体现这一特色。无论⑤窦娥请求“从后街走”的唱词及⑥与婆婆诀别时叙说屈招⑦被判过程的宾白,都通俗自然、朴素明白、口语性强;而三桩誓愿的唱词却⑧全用典故,精炼优美、极富⑨韵味。

必须删去:不能删去: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第①处的“品味”与后面的“概括”重复,应删去;第⑤处的“无论”加上之后使句子缺少主语,也应删去;第⑧处的“却”误用,此句没有转折意,也应删去。

答案:必须删去:①⑤⑧不能删去:②③⑦

9.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给“杂剧”下定义。不超过50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

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具幽默趣味。

杂剧大多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时日渐衰微。

答:

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答案: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kt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