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43

更新时间:2023-12-10 01: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限时规范特训43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安徽皖南八校一模)下图为我国四条著名山脉。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②是我国长江与珠江流域分界线 C.③是山西与山东两省的分界线 D.④是两大板块的分界线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中国地理知识可知,①为大兴安岭,②为武夷山,③为太行山,④为喜马拉雅山。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A正确。

答案:A

2.图示山脉附近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武夷山附近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③太行山附近地区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C正确。

答案:C

(2017·北京文综,6~7)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行政区划及土地利用类型。内蒙古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应该是牧草地,故Ⅱ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省简称,贵州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居第二位的应该是耕地,故I为耕地;甲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林地和水域比重很小,说明其气候干旱,最可能是新疆,故选A。

答案:A

4.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气候、地形及自然资源。内蒙古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水资源少,水能缺乏,A项错误;内蒙古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B项正确;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区域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不适合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C项错误;图中显示的是土地利用结构(比重),不能说明具体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D项错误。

答案:B

(2014·安徽文综,27~28)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6.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5~6.解析:第5题,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我国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高原气候,故该区域亚热带分布范围小。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带分布及成因。由于我国位于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最大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形成的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冬季风势力强,故我国东部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受冬季风影响大、范围广,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从而造成我国亚热带的位置偏南。

答案:5.B 6.D

(2018·郑州市模拟)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的大小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读1999~2013年我国局部地区平均复种指数图,回答7~9题。

7.①地是( )

A.东北区 B.甘新区 C.华中区 D.西南区 解析:内蒙古及长城沿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复种指数较低;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等地可达两年三熟以上,

复种指数高;东北地区受水热条件限制,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为100%。

答案:A

8.长江中下游区复种指数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海拔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热量充足,农作物可一年两熟,复种指数高。 答案:A

9.华南区复种指数比黄淮海区低,其原因可能是( ) A.水源短缺 B.旱涝灾害频繁 C.经济水平高 D.科技水平高

解析:华南地区一般包含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从区域范围看,华南区的经济水平发达,工业和城市化水平高,所占耕地面积较多,影响到农业生产面积。

答案:C

(2018·厦门质检)厦深铁路起自福建省厦门市,到广东省深圳市,是上海至深圳快速客运通道的一部分,于2013年12月28日全线正式通车。该铁路线一改以往铁路的“翻山越岭”,紧贴海岸线,经过谷饶等工业小镇,连接3个经济特区,全线共设20个车站,其中客运站18个。据此回答10~11题。

10.影响厦深铁路选线的主导因素是 ( ) A.城市分布 B.地形影响 C.气候影响 D.河流影响

11.谷饶镇是“中国针织内衣名镇”,厦深铁路的建成对其有利影响是 ( ) A.针织内衣的设计水平会得到很快提升 B.世界知名内衣品牌厂家将在谷饶安家落户 C.针织内衣的售后服务水平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D.针织内衣的销售市场将得到扩大

10~11.解析:第10题,由图文材料可以看出,城市是厦深铁路选线的主导因素。第11题,厦深铁路开通可以加强谷饶与外部的联系,有利于扩大针织内衣的销售范围。

答案:10.A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唐山市期末)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的,大陆性气候是受大陆热力性质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10 ℃等。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

(1)简述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征。(6分)

(2)四川盆地地处内陆,但位于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许多滨海城市,如大连、天津、青岛,甚至上海都不能算作海洋性气候,而只是海洋性过渡气候?(6分)

(3)分析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8分)

(4)从降水方面分析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是大陆性过渡气候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图可以归纳出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征。第(2)题,四川盆地因其独特的地形特征,形成湿度相对较大、温差相对较小的气候特征。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典型,导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第(3)题,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4)题,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因而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是大陆性过渡气候。

答案:(1)气候的大陆性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陕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藏北等北部广阔地区;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和四川盆地。(6分)

(2)地形。冬天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的北风经常控制这些城市,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构成强烈对比,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所以这些滨海城市只能是海洋性过渡气候。(6分)

(3)有利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和雨热同期使得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种植范围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气候复杂多样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生长。不利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夏涝春旱现象严重,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季冷空气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夏秋季节台风带来水灾、风灾等。(8分)

(4)藏北高原地势高峻,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雅鲁藏布江谷地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4分)

13.(2018·湖南衡阳一模)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

材料二 环渤海地区包括我国北方的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北方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材料三 “环渤海地区略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1)有专家建议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此建议的好处。(8分) (2)比较天津、济南两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区位特点,简析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8分)

(3)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速铁路已经通车。该铁路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这样做除了可节省土地外,还有何好处?(2分)

(4)调查发现,来自欧美的外资企业倾向于在以上两区域投资建厂,试分析这样做的理由。(4分)

解析:(1)构筑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从降低区际协调成本、发挥上海的辐射功能、合理布局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方面来阐述。(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区位特点;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河流等。(3)架桥的好处一是减少占用土地,二是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4)欧美外资企业倾向于在两区域投资建厂的原因主要是两区域在交通、人才、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优势。

答案:(1)能够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的成本与难度;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能够根据产业链的要求,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益。(8分)

(2)天津是沿海港口城市,济南是内陆铁路枢纽城市。都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都位于河流沿岸。(8分)

(3)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2分)

(4)主要是由于两区域的经济基础雄厚,基础设施状况较好,高素质人才比较集中;符合欧美企业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层次的需要。(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k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