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资料

更新时间:2023-05-12 04: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云南小学教师教育学考试资料

【1】教育: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1历史性2永恒性3相对独立性

【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阶段4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中青年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4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资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9】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实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即考虑稳定性,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机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基础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15】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行

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16】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7】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18】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9】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0】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修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2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22】教学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3】教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4】教学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5】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4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6】论述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2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并不是期末复习阶段的事,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复习要抓住两点①复习要及时,要抓住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②

复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要把经常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末复习结合起来,使复习成为体系,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教会学生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很多如,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并加以运用。

【27】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年龄特征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28】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9】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30】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31】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的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

【3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3】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民主与法治观念的启蒙教育

【34】简述德育教育新形势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35】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6】试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少年儿童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37】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行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性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38】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39】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40】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1】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42】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①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②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联系

③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44】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

7课外阅读活动

【45】试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46】课外,校外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7】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8】简述研究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宏观方面:1要考虑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是要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3要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凡研究者力所能及,能胜任的方法,才是适当的方法

具体来说:综合与分析研究课题;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思路;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情况。

【49】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检验性

【50】试述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鉴于时间融为一体,将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环渐进的四个环节

1计划:主要是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2行动;主要是实施行动项目,对行动的监控、调整

3考察:主要是观察、记录、访谈、问卷、收集背景资料

4反思:主要是调整描述结果、分析解释原因、评价行动、构想纠正失误克服困难的新行动计划

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活跃,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况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云南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一)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填空题

二、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学生);

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教育层面);

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k8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