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最新教育资料

更新时间:2024-07-02 08: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网络流行语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自二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就网络流行语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主要从网络流行语与传统汉语言的关系以及符号学、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近几年来则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在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中发挥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更应正确的认识和处理网络流行语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网络流行语的涵义

所谓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它主要在网络上流行,它主要以文字、数字、字母、和符号为载体,一般存在于网络聊天室、网络社区、博客上,是所有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那部分。”[1]也就是说,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语言的基础上发展的,是网络语言中使用范围最广,受众人群最多的那部分语言。而对大学生来说,由于网络交流的频繁性,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流行语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既要认识到它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而且也要看到其消极影响。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赢得自尊,获得认同

心理学对自尊的解释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对社会角色的自我评价,它不仅包含自我爱护和自我尊重,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也就是说自尊不仅指自己对自己的认同,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有些学者一味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尤其是网络流行语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广泛使用,是网络过度使用过程中的出现的错误输入方式,是完全无益的,而且这也更加凸显了当代青年辨别是非能力的减弱,这些说法显然不完全正确。虽然,网络流行语在传播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绝不能全部否定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交流中产生的积极作用。我们从心理学家对自尊的定义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在人们获取自我和他人的认同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刚刚接触网络的初学者,对网络流行语几乎是一无所知。这就会导致他在与他人交流时,自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表现在自己对网络流行语无知的恐惧,更表现在他人对自己的不认同。而作为一个要求在网络上能够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同时能够发出自己声音的大学生来说,对网络流行语有一个必要的了解与使用则是非常必要的。网络流行语,就是在大学生希望在网络交流中获得普遍认同感的心态下,不断发展和传播的。在网络中,想要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和接受的前提,就是能和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正确的明白和理解他人所要表达的含义。当对别人问题的本身就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又怎么能够让别人对自己的答案有一个很好的认同?而且,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在获得别人对自我认同的同时,我们也有了对自我的认同。这也就如美国社会与心理学家库利在《人性和社会秩序》提出的镜中自我理论“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通过想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获得的。”[2]人在与他人交流中看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与他人的交流中,认识到自我并对自我有一个评价。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希望赢得尊严并获得自我认同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加强人际互动,扩大交际人群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提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那些生来就没有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比人类低级要么就是超人。”[3]也就是说,作为社会生活的个体,必须要与社会建立联系,与他人实现互动,网络的发展更是为这种互动和交流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平台。网络的匿名性、时空性、虚拟性可以让大学生能够几乎毫无顾忌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的主体,不仅指现实环境中的朋友、亲戚、同学等熟人群体,同时,还包括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语言话题的陌生人。“网络交往不仅有助于维系人们已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扩展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4]以往交往范围的狭窄性,交往人群的同质性,显然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而网络交往的广泛性和便利性则改变了大学生的交际方式并扩大了大学生的交际人群。但是,长期的学校生活又导致大学生与真正社会人士有着或多或少的区别。大学生群体,如果

依然采取和相同文化水平群体同样的交流方式,在某些方面就会和非大学生群体产生隔阂从而不利于交流。网络流行语则以它的易于接受性,反应时代性,目的多样性等特征成为青年人乐于追捧的对象。它没有学科的专业性,时代的隔阂性,文化差异的忌讳性。只要参与网络交流,关心社会事实,长期关注网络动态就很难会遇到不知他人所以然的情况。 3.传达爱情观念,宣泄心理需求

虽然,大学生的生理年龄已经成熟,但是,长期的学生身份使得他们对情爱的理解还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对爱情有过多的认识,而且对自己在爱情方面应该承担的什么样责任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生理上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让他们对爱情有着过多的憧憬和焦虑。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则在某些方面宣泄着他们内心的情感,一方面他们用网络流行语表达欲爱不能的无奈,另一方面他们也用违反常规语言形式的网络流行语,表达自己的矛盾的心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和高层次知识水平的优势,主要通过改写人们喜闻乐见的诗歌,词曲等方式来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例如,仿拟苏轼的《水调歌头》并在网上传播的流行语。“MM网上有?敲击问网友。不知对面学姐,可否有男朋友。吾欲穿屏而过,有恐无法穿透。撞伤我的头…”虽然完全破坏了原本词的意境,但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对爱的渴望和在网络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然而这种语言在网络上的肆意传播对是非判断并不是特别正确的

大学生,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对爱情的错误认识会影响男女正常的社会交往,过于肤浅的爱情观念会让很多大学生只留于表面的形式而忽视两性之间内在的交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利用网络流行语宣泄个人情感时,应该注意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三、如何解决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 影响

1.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网络交往本身的匿名性与隐蔽性,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肆无忌惮。他们,把这里当成彻底摆脱社会道德和法律束缚的平台,肆意的发布一些隐晦粗俗的语言。虽然,表达了自己瞬时感受,也迎合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了某一特殊群体的网络流行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那些初学的网络交流者为了赢得他人的认同感,往往不加思索的加以传播和使用。虽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也得到了内心某种程度的满足。但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社会认同,反而会给自身甚至是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在网络交往中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律意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做到对那些隐晦粗俗的语言不传播、不使用。同时也要发挥他人和自我的监督作用,实现同学互相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统一。

2.明确网络运营商的权利和义务,净化网络市场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期。在网络市场还没有形成网络规范之际,一

些网络运营商为了个人的利益置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与不顾,为了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私利,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与隐蔽性,通过不正当手段肆意的传播一些语言使其快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并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通过利用网络流行语使用主题的广泛性的特征来达到左右群体思想,引领社会取向,破坏社会风气的行为,我们要严厉制止,对于网络运营商和相关企业之间不合法的交易关系,我们也要依法取缔。

3.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网络交流行为

网络已经在社会上普遍使用,而配套的法律法规却并不完善。网络交流行为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这就导致了不规范的网络交往的形成,网络流行语也出现了不正常使用的现象。即使人们通过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扩大了人际交流的人群,也很难达到和这些人群进行深层次交流,更谈不上加强彼此友谊,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沟通的目的。正确的网络交流行为则会充分扩大人际交际范围,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正确认识和了解社会,紧跟时代发展,其效果不容小觑。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规范网民网络交流行为,适应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4.加强网络宣传力度,明确网络行为规范

大多数网民认识到网上交流为人们宣泄个人情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便利,但并不清楚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网络流行语在使用和传播时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普及,则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因为,大多数网民尤其是与法律专业无关的

大学生,由于学科的限制和自身的某些原因,他们甚至都不知道网络规范中的一些基本常识,这也就难怪隐晦粗俗网络语言会在网民中肆意传播了。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宣传网络规范,让网民明确网络行为,从而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网络交流环境。 总结:我们应该看到,正确的运用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合理的运用流行语,大学生在网上使用网络流行语对赢得自尊,获得认同,加强互动,扩大交际人群,宣泄个人情感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正确的使用则会不利于大学生人际交流的正常进行,甚至危害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交际中要正确的看待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正确的对待和处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消极作用,自觉规范自身网络交流行为,从而达到网络流行语言的最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j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