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14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更新时间:2023-11-19 19: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重温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的正误判断

(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 ) (6)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 )

(7)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 (8)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 (9)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 ) (10)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 ) (1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

1

(1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 × )

(13)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

(14)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 (15)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 (16)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

一、“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

1.(2016·全国乙,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规律,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

2.(2016·全国丙,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

2

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 3.(2015·全国Ⅱ,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4.(2016·全国丙,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 (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生物体内酶活性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所以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传递的能量过少时,将不足以维系该营养级生命所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5.(2015·全国Ⅱ,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3

2

答案 (1)2.2头/km 2头/km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大于

解析 (1)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 km=2.2头/km;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 km=2头/km。(2)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3)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6.(2014·新课标全国Ⅱ,31)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能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甲 3.56 乙 12.80 丙 10.30 丁 0.48 戊 226.50 2

2

2

2

22

答案 (1)(2)捕食 消费者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解析 (1)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4

(2)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戊是生产者,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本考点属于高考热点,考查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能悟规律 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等,考查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近年高考对依据情境信息自行构建食物网及能量分流模型考查更多。

1.明确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

(1)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把握生态系统结构的3个方面

(1)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甚至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

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

4.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与“三类功能”

(1)三种类型: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强调肢体语言)。

(2)三类功能:①个体生存所必需;②种群繁衍所必需;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5

题型一 生态系统成分与营养结构的确定

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答案 C

解析 分析该图,由14的关系可知两者为生产者、非生物环境两种成分,而1、2、3各有箭头指向4,故4代表非生物环境,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A选项,1、2、3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才可构成群落。B选项,3(分解者)中有真核生物,如某些真菌和腐生动物。D选项,①可代表捕食,②代表细胞呼吸,③可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的各种生物中,会因其灭绝而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的最可能是( )

A.乙 C.丁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在该食物网的6条食物链“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丁→戊”中,丙是己唯一的食物来源,故若丙灭绝,必然导致己灭绝,故选B。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丙 D.戊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j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