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

更新时间:2023-03-20 10: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训

第六章 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掌握推广教学原则,农民技术培训方法和推广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重点: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推广教学原则,农民技术培训方法。

难点:推广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农业推广教育

农业推广教育以农民为对象,以推广工作、农村开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为教材,以提高农民素质,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因此,了解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推广培训技能,对于做好农业推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1. 普及性

面向农业生产,面向农村的社会教育工作,

对象:成年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妇女和农村青少年。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面广、量大。

2. 内容的实用性

农业推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农民,他们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接受者和应用者。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储备知识,而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全是为了应用。因此,农业推广教育必须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3.实践性

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按照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这一程序实施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帮助农民解除采用新技术的疑虑(知识的改变——态度改变——个人行为改变——群体行为的改变),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且还要同他们一起进行实验,向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由于这种教育方式具体、生动、活泼、实用,农民易于接受。

4.时效性

时效性包含两层含义:

(1)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更新周期短,一项新成果如不及时推广应用,就会

培训

降低推广价值。

(2)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往往是“近水解渴”要求立竿见影。

因而,农业推广人员应该不失时机地帮助农民获得急需的技术,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尽快地传递给农民,以提高科技成果的扩散与转化效率。

二、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即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效原则。

农民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农业推广教育要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目前的迫切需要,掌握他们需要那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有针对性的确定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同时把推广教育内容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推广内容更具实用性和时效性。

2. 直观原则

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农民,他们最现实,不但要亲眼看到,亲手摸到,而且还渴望了解成果取得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农业推广教育过程中要为农民提供具体的知识和充分的感知,把经验、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运用

(1) 实物直观(如:观察实物标本,现场参观,实习操作等)。

(2)

(3) 语言直观(如:表演、比喻、模仿、拟人等对客观事物具体、生动、形象地描述)。

即把“看”、“讲”、“做”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对农民才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启发性原则

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要善于启发农民,调动农民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农民多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农民对所学的内容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并通过对话、交流看法等方式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与农民互教互学。

4.因人施教原则

根据农民的年龄层次,个性差异和文化程度等不同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1) 对热情不高,教保守求稳的农民——要耐心示范,用事实说话。

(2) 对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农民——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困难,

培训

坚定他们学习的信心。

(3) 对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程度,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民——则要引导他们对农

业科技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文化素质。

三、农业推广教学方法

推广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各有其灵活性。当推广教学目的、内容确定以后,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所要推广的信息或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在推广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越多,推广信息、技术也传播的越快、越广。如果几种教学手段能很好地结合,不仅可使推广人员与农民的个人接触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在许多场合,推广人员即使不在场,也可以增加推广接触的次数。

同时重叠应用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扩充教学过程的内涵,活跃教学气氛,增加学习者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推广教学中选用的方法,应该注意重叠使用。例如在示范教学时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成果示范或技术示范的教学目的。此外,农民认识、理解、接受的信息和技术,主要是靠直观感受,而不是靠推理分析。实践中,应尽可能地选用成果示范、技术示范、现场指导、挂图、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推广教学的效果。

1. 集体教学法

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集体教学方法很多,包括短期培训班、专题培训班、专题讲座、科技报告会、工作布置会、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改革研讨会、农民学习组、村民会等多种形式。

集体教学法最好是对乡村干部、农民技术员、科技户、示范户、农村妇女等分别组织,内容要适合农民需要,时间不能长。

可利用幻灯、投影、录象等直观教学手段,以提高效果。

2. 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对生产过程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如:介绍一种果树嫁接或水稻育秧等技术时,就召集有关的群众,一边讲解技术,一边进行操作示范,并进可能的使培训对象亲自动手,边学、边用、边体会,使整个过程既是一种教育培训活动,又是群众主动参与的过程。

注意事项:(1)一般要有助手,作好相应的必需品的准备,保证操作示范顺利进行。

(2)要确定好示范的场地、时间并发出通知,保证培训对象到场。(3)参加的人不能太多,力求每个人都能看到、听到和有机会亲自做。(4)成套的技术,要选择在应用某项

培训

技术之前的适宜时候,分若干环节进行。(5)对技术方法的每一步骤,还要把其重要性和操作要点讲清楚。

3.鼓励教学法

鼓励教学法是通过教学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特点:可以形成宣传教育的声势,利于农民开阔眼界,了解信息和交流经验,激励农民的竞争心里。

4.现场参观教学法

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参观的单位可以是农业试验站、农场、农户、农业合作组织或其他农业单位。

优点:通过参观访问,农民亲自看到和听到一些新的技术信息或新的成功经验,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还会产生更大兴趣。

注意:参观人数不易太多,以利行动方便和进行参观、听讲和讨论。

第二节 农民技术培训

(一)农民学习的特点

1.学习目的明确

农民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这都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对学习效果以很大的影响。

农民学习的目的通常是为家致富、改善生活,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求得个人发展以及对子女的培养。这种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积极性。

2.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农民的认识能力是建立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他们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科学技术),有着在校学生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农民在学习中借助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就能联系系实际思考问题,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

农民虽有较好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但记忆保持力较差。农民既要参加生产劳动,

培训

还要承担家务,还有社会活动,精力容易分散,接受知识较快,遗忘也较快。因此,农业推广教育宜采用直观的具体指导、学用结合和通过重复学习等多种办法来帮助他们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时间有限

农民担负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农村妇女,负担更重,学习时间少,困难大。另一方面,农民要自行安排生产劳动时间,没有统一的作息制度。同时,居住分散,学习时间不易集中。因此,在农业推广教学中要为农民业余学习创造条件,尽可能利用夜间、雨天、冬闲等生产空闲时间,安排和组织他们学习。

5.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

在实践中常常是向其他农民学习的东西多于农业推广人员所教的东西。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特别是革新技术的传播。

二、农民短期技术培训方法

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一般是先培训科技师范户。

(一)对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

1. 科技示范户的选择

一般选择一些当地的技术骨干,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影响力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有主动参与的要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农村中的先进力量。

2. 培训的内容

主要讲授示范项目技术要点,培训操作技能;鼓励其为当地农民服务;传授其如何影响农民、传播技术、消除保守思想的方法。

3. 培训方法

(1)组织现场培训 是利用现场直观环境,言传身教,使科技示范户容易理解、接受,它也是在示范项目进行之前,组织科技示范户到试验田,边观察、边讲解、边实地操作,并鼓励科技示范户摹仿,反复进行,直到其掌握为止。

(2)田间指导 在执行示范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每周用1-2天进行田间的巡回指导,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发现有普遍存在的问题,就要重新组织进行短期的再培训,甚至有必要组织进行现场的再培训。

(3)个别接触 贯穿于示范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为了使示范户不至于失去示范的兴趣,农业推广人员要经常到农民家拜访或邀请农民来做客,进行双向沟通,以便传递信息,讲授知识,培养感情,加强协作。

培训

(二)对普通农民的短期技术培训方法

对普通农民的培训形式更需要灵活多便,并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农民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方法。主要的培训方法有:

1.技校培训。就是各乡镇建立农业技术学校。农民通过到农技校来学习,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科、教、推三方面联合组成巡回讲师团进行宣传培训。这种形式要深入到农村基层,根据农民参与、从众的心理,调动起广泛的积极性。有一定权威性,容易赢得农民的相信。

2.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在一些交通要道周围、公路两旁或集市所经路旁布置好示范点,做一醒目的标记,使人只要从此经过就能参加讨论,或通过组织大家到示范户的示范田参观,通过示范户的讲解、操作,加以传授,再加上推广人员的补充,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3.服务咨询。在一些繁华地带(集市、贸易中心)设置咨询网点,接受农民咨询。

4.现场会。通过组织大家到那些采用效果明显的地块,参观、讨论、介绍经验,进行表扬鼓励,激励大家接受新技术。

三、农民职业培训———“绿色证书”制度

“绿色证书”是指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经当地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是农民从业的岗位合格证书。

“绿色证书”制度在发达国家是一法规性的制度,农民要经营农业,必须取得绿色证书资格。我国在借鉴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农业部自199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逐步在中国农村确立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农民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制度。

(一)“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对象

1.国家对“绿色证书”工程实施范围的界定

“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范围,主要包括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农村能源和农业环境等行业。农机管理和农村合作经济管理行业已在农机驾驶员、操作、维修以及农村会计、审计、合同仲裁等岗位,继续推行目前实行的培训、考核、发证等有关规定,并使之逐步完善。凡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农民达到农业部规定要求,获得的专业资格证书可视同于专业类农业技术资格证书,并具有同等效力。

2.国家对“绿色证书”工程实施对象的界定

培训

实施“绿色证书”制度的最初目的是培养一支农民技术骨干队伍,作为农民学历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之间的一个层次。所以绿色证书工程的重点是乡、村干部,乡、村技术推广人员,种植业、养殖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妇女,复转军人和一些技术性较强岗位的从业农民。但从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上述界定已经限制了绿色证书培训的力度,很多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在扩大“绿色证书”培训范围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绿色证书”的资格标准

取得“绿色证书”的农民,必须达到岗位规范规定的标准。农民技术资格岗位规范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岗位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和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要求。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技术资格岗位规范的重要内容。“绿色证书”获得者要比较系统地了解本岗位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每个岗位的专业课包括3-5门课程, 300学时左右。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周期较长或技术性较强的岗位,至少要通过一个以上本岗位生产周期的实践,掌握本岗位的生产技能并达到熟练程度。

第三节 农业推广人员培训与提高

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是指农业推广人员职前和在职的学习、培养和训练提高的过程,也是对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和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

一、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指对准备专门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职前培训是由于推广人员就职前往往是某一专业,难以适应岗位的多种需求,所以,上岗前必须进行针对性培训,目的是使刚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掌握一定的技术与技能,从而使其具有承担推广工作的能力。

这项工作一般由国家的中、高等农业教育学校来完成。教育部门根据推广部门的要求和推广人员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拟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学习和实习,使他们在就业前就具备推广人员的基本知识和素质。

一般是通过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来解决。另外,辅以社会调查、科学研究、生产实习等环节,效果更佳。

(一)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

1.农业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农业、林业、畜牧、兽医、农机、蔬菜、渔业等,

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来解决。

培训

2.培养在农村基层为农业生产、农业推广工作贡献自己精力的思想,了解推广工作的

目的、推广组织及推广人员的职责。

3.培养推广人员的推广教学方法和技能,掌握各种试验方法、推广方法的优缺点。 4.培养拟定推广计划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实施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宣传的知识的技能。 5.培养示范、说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各种视听传播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6.了解和熟悉当地人民的文化和乡村社会组织,找出这些文化与社会组织成立并存在的

理由。

7.熟悉消息的来源与获得的方法.

(二)职前培训的类别

一般将推广人员按工作性质分为3--4种类别,即:管理领导类;技术和专家类;推广人员或官员类和基层推广工作人员。其中基层推广工作人员是人数最多的一类。在许多国家,基层推广工作人员又是推广工作第一线的领导;

对于各类推广人员所要求的职前培训,各个国家的要求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国家农业教育部门的种类和相对职能。

管理和领导人员,除了应接受专业技术教育之外,还应具有在人才选择、咨询、人员管理、工作评价、培训计划、发展和管理以及监督指导方面的才能。

专项技术推广人员,要求具有农业科学或某一专业领域(例如昆虫学、农业病理学、农学、园艺学等)的大学学位。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接受所从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此外,大多数人都还应该具有基本的种植和养殖技能,以使他们能圆满地在农户中完成示教工作任务,还需具有一些基本的培训技能。

二、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指推广组织为了保持和提高推广人员从事本职工作能力所组织的学习活动。每个推广人员,从就职开始,到职业生涯结束为止,都有义务接受培训,也有权利要求参加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效地完成推广任务。推广机构应在组织结构上为职工参加培训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一)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1.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具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即使是比较高级的推广人员,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也会深深感到知识的匮乏,需要不断地给补充新知识。

2.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重新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培训

3. 知识是日新月异的,推广人员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当前和当地农业和

农村发展的需要,解决自己通过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在职培训的类别

(1)系统培训,为期三个月到一年不等,系统地讲授推广原理和技术(技能与方法)

(2)专题培训,针对一些专门的课题,进行专题培训;

(3)更新知识的培训,技术总是在不断的更新,对推广人员进行最新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以适应新的形势。

(三)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

1.更新和进行基础专业教育、现代推广理论和技术的教育。

2.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更新应用技术。

3.根据推广工作需要的专业教育。

4.掌握农业发展形势的主要特征,讨论有关任务和工作方法。

5.掌握新的视听、宣传工具,补充新的教学手段。

(四)在职培训的主要方法

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方法,对我们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方法主要有:

1.每月讲习班。每月讲习班的地点是推广专家在职培训的主要集中地,也是推广和科研人员定期接触的地方.一般是举办为期两天的讲习班,目的是定期提高推广专家的专用技能,以适应农民对实际技术的需要.

2.两周培训班。两周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提高村推广员和乡推广员的专业技能,这种培训班两周培训一次。

4. 生产推荐项目培训。它是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措施的专门推广教育培训。这些措施的

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要适合农民的生产条件。

思考题

1. 农业推广教育有何特点?

2. 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3. 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与普通农民的培训有何不同?

4. 为什么农业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在职培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jm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