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4-03-31 1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个鸡蛋的质量最接近( )

A.6克 B.60克 C.600克 D.6000克

2.“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这条宣传语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语速

3.在下列所给出的现象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物体是( ) 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B.教室顶上的日光灯

C.立在商场斜向上匀速运动电梯上的学生 D.绕太阳运动的地球

4.紧邻居民区的城市高架道路装有全封闭的隔音屏,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控制道路上的各种噪声源

C.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D.保护对噪声特别敏感的人

5.在下列各组不同色光中,三原色光为(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6.一个被运动员踢出的足球,在空中向前运动时所受重力的情况是( ) 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B.受到水平向前的重力

C.受到的重力比静止在地面上时小 D.不受重力

7.重40牛的物体在10牛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A.40牛,方向竖直向上 B.40牛,方向水平向左 C.30牛,方向水平向右 D.10牛,方向水平向右

8.小强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发光物体放在距凸透镜50厘米处时,能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9.一本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第1页(共23页)

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分别从P、Q同时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a)、(b)所示分别是甲、乙两辆电动小车的路程﹣时间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

A.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B.经过3秒,两车一定相距4.5米 C.经过6秒,两车可能相距10米 D.经过12秒,两车可能相距12米

二、填空题

11.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 而产生的.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教室里的同学仅凭声音就能判别教室外班主任老师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老师离教室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2.任何力都不能离开 而存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 .小勇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会离墙而去,使小勇离墙而去的力是 施加的,其大小 小勇推墙所用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3.如图(a)、(b)所示表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图(a)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 ,图(b)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同时也与力的 和 有关.

14.如图所示,小玲手持的是一个 透镜(选填“凸”或“凹”),若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 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 立(选填“正”或“倒”)的 像(选填“实”或“虚”).

第2页(共23页)

15.身高为1.6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米,像的高度是 米.人和像的距离是 米,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被折断了,如图所示,这是光的 现象,水中部分的筷子比空气中部分筷子略粗,是因为玻璃杯和水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面镜”).

16.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通过的路程 多(填“一定”或“不一定”).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因为汽车具有 ,汽车慢慢会停下来,这是因为汽车受到地面的 .

17.用两个不同的音叉,同时在同一示波设备上做了四次实验,得到的波形如图A、B、C、D所示.在这四个波形图中,反映了声音响度较大的是 和 两图,反映了声音音调较高的是 和 两图.

18.下列框图给出了惯性和速度关系的一个假设,请根据伽利略理想实验中的推理方法,判断推理过程是否正确,推论2和规律 矛盾(选填“有”或“没有”).那么,这个“假设” (选填“正确”或“错误”)

第3页(共23页)

19.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用g表示(即g=G/m),一般认为在地球上g值是一个定值,即g=9.8牛/千克.但科学家通过实验精确测量,发现地球上不同地点的g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中列出了几个地点的g值大小,请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地点 g值大小 所处纬度 g值大小 所处纬度 0° 23°06′ 9.780 9.788 赤道 广州 31°12′ 31°12′ 9.794 9.794 芜湖 上海 39°56′ 40°40′ 9.801 9.803 北京 纽约 55°45′ 90° 9.816 9.832 莫斯科 北极 (1)上表中g值大小相同的两个地点是 . (2)上表中g值大小相差最大的两个地点是 .

(3)由表中的信息可猜想:影响地球上g值大小的因素可能是 ,且 .

三、作图题(共12分)

20.重为12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

21.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2.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23.在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第4页(共23页)

24.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强.图中(a)中给出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在(b)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到玻璃,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四、计算题(共13分)

25.一艘游轮驶向码头,当游轮距码头还有1600米时,游轮驶入了靠岸直线航道. (1)若游轮计划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求游轮预期驶抵码头所需的时间.

(2)由于受到水流的影响,游轮实际到达码头用时3200秒,求游轮实际匀速航行的速度.

26.质量是10千克的物体,在大小为30牛的水平向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地面的阻力为物体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所受的重力G的大小. (2)物体所受阻力f的大小.

(3)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和方向.

五、实验题

27.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在图(a)所示位置,应向右调节 ,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 盘,当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如图(b)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克.

28.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 牛,测量范围是 牛.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拉力大小为 牛.

2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

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第5页(共23页)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

30.某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室中提供了焦距分别为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三种规格的凸透镜.

(1)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 .

(2)实验时,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1所示,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图 (选填序号),凸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则所成像如图2中的 (选填序号).

31.某同学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同一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直板上,如图所示.每次实验记录了所用的水平板面及粗糙程度,并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水平板面粗糙程度 高度h/m 水平距离s/m 1 0.05 0.20 A较粗糙 2 0.10 0.40 A较粗糙 3 0.15 0.60 A较粗糙 4 0.05 0.30 B中等 5 0.10 0.60 B中等 6 0.15 0.90 B中等 7 0.05 0.40 C较光滑 8 0.10 0.80 C较光滑 9 0.15 1.20 C较光滑 (1)比较实验次数1、2、3(或4、5、6,或7、8、9)可得:在 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h越大,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也越长.

第6页(共23页)

(2)比较实验次数 可得: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 相同时,水平板面越光滑,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越长.

(3)进一步分析木块滑行距离S和水平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推理可得 .

第7页(共23页)

2014-201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一个鸡蛋的质量最接近( )

A.6克 B.60克 C.600克 D.6000克 【考点】质量的估测.

【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质量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必要时进行单位换算,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8个鸡蛋的质量在1斤左右,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 故选B.

【点评】质量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质量作出判断.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等等.

2.“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这条宣传语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语速 【考点】响度. 【专题】声现象.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时,要注意控制自己讲话声音的响度,避免影响别人. 故选B.

【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特征的区分.

3.在下列所给出的现象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物体是( ) 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B.教室顶上的日光灯

C.立在商场斜向上匀速运动电梯上的学生 D.绕太阳运动的地球

【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定性思想;运动和力.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所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因此根据物体的状态就可以判断出该物体是否受平衡力作用.

【解答】解:A、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匀教室顶上的日光灯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第8页(共23页)

C、立在商场斜向上匀速运动电梯上的学生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绕太阳运动的地球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受非平衡力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力的辨别,注意判断平衡力的方法,先判断物体的状态,然后根据物体的状态分析是否受平衡力作用.

4.紧邻居民区的城市高架道路装有全封闭的隔音屏,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控制道路上的各种噪声源

C.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D.保护对噪声特别敏感的人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根据题意结合三条途径即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从题来看,施工人员设置的是隔音屏,所谓隔音屏,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此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故只有C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题意判断隔音屏属于哪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在下列各组不同色光中,三原色光为(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根据对于色光三原色的认识来作答. 【解答】解: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色光的三原色,是一道光学基础题.

6.一个被运动员踢出的足球,在空中向前运动时所受重力的情况是( ) 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B.受到水平向前的重力

C.受到的重力比静止在地面上时小 D.不受重力 【考点】重力.

【专题】应用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G=mg.

【解答】解:被运动员踢出的足球,在空中向前运动时所受重力作用,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不变,因为质量m不变,根据G=mg,故重力不变;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深入理解重力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9页(共23页)

7.重40牛的物体在10牛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A.40牛,方向竖直向上 B.40牛,方向水平向左 C.30牛,方向水平向右 D.10牛,方向水平向右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进行判断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

重40牛的物体在10牛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右. 故选D. 【点评】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作用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一种常见的题目,一定要掌握.

8.小强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发光物体放在距凸透镜50厘米处时,能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解答】解:小强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50cm>2f,所以f<25cm.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并能做到灵活应用.

9.一本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定性思想;比较思想;运动和力.

【分析】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据此进行区分和判断.

【解答】解: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方向也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大小并不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第10页(共23页)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在判断时缺一不可,同时注意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不同,重点看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分别从P、Q同时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a)、(b)所示分别是甲、乙两辆电动小车的路程﹣时间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

A.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B.经过3秒,两车一定相距4.5米 C.经过6秒,两车可能相距10米 D.经过12秒,两车可能相距12米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A、由图象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速度,再比较小车速度大小;

B、由图象求出3s内小车的路程,然后求出两车间的距离;

C、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变形公式求出6s时小车的路程,然后求出两者的距离; D、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12s时小车的路程,然后求出两车间的距离.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车的速度:v甲===0.4m/s,v乙===0.1m/s,

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经过3s甲车的路程是1.2m,乙车的路程为0.3m,两车相距1.2m﹣0.3m+6m=6.9m或1.2m+0.3m+6m=7.5m,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经过6s,甲车的路程s甲=2.4m,乙车的路程s乙=0.6m,两车间的距离为2.4m﹣0.6m+6m=7.8m或2.4m+0.6m+6m=9m,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经过12s乙车的路程s乙=v乙t=0.1m/s×12s=1.2m由v=得,经过12s,甲车的路程s甲=v甲t=0.4m/s×12s=4.8m,两车间的距离为4.8m﹣1.2m+6m=9.6m或4.8m+1.2m+6m=12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速度公式分析图象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在于图象上并没有标出P点和Q点,而要解答本题就需要我们先分析出P点和Q点分别位于图象上的什么位置,要找出P点和Q点的位置,就需要根据题意去分析,所以该题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

第11页(共23页)

二、填空题

11.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不同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教室里的同学仅凭声音就能判别教室外班主任老师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音色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来大致判断老师离教室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音色是区分发声体的依据;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而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温度一定时,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出说话的人是不是班主任老师; 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感知的声音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不同;音色;响度.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是一道声学综合题,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基础.

12.任何力都不能离开 物体 而存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 .小勇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会离墙而去,使小勇离墙而去的力是 墙 施加的,其大小 等于 小勇推墙所用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考点】力的概念.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 【解答】解: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勇推墙的同时,墙也推小勇,墙是施力物体;小勇推墙的力和墙推小勇的力两者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两者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物体;作用;墙;等于.

【点评】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一般情况下被研究的物体看做受力物体.

13.如图(a)、(b)所示表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图(a)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图(b)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同时也与力的 方向 和 作用点 有关.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运动和力.

第12页(共23页)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归纳出知识点,然后结合图示信息,找出对应的知识. 【解答】解:

由图(a)可知,气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由图(b)可知,气球飞出,所以(b)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同时也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方向;作用点. 【点评】通过图片找出相关的知识,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多考查的是物理概念、规律.

14.如图所示,小玲手持的是一个 凸 透镜(选填“凸”或“凹”),若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 小于 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 正 立(选填“正”或“倒”)的 虚 像(选填“实”或“虚”).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解答此题.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小玲手持的是一个放大镜,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可知,放大镜能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所以用放大镜观察眼睛时(如图所示),眼睛到透镜的距离是小于焦距,即小于15cm. 故答案为:凸;小于;正;虚.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比较基础性的习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15.身高为1.6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米,像的高度是 1.6 米.人和像的距离是 3 米,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被折断了,如图所示,这是光的 折射 现象,水中部分的筷子比空气中部分筷子略粗,是因为玻璃杯和水相当于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面镜”).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分类.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第13页(共23页)

【分析】(1)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2)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使筷子看起来“折断”了; 从一侧看,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是一个“凸透镜”,对筷子有放大作用. 【解答】解:(1)由于像与物大小相同,此人身高1.6m,所以他的像身高也是1.6m; (2)由于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由此人离镜1.5m,可知像离镜也是1.5m,则人和像的距离是1.5m+1.5m=3m.

(3)筷子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水中的筷子时,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筷子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比筷子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被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从一侧看,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是一个“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我们透过杯子看筷子时,水中的筷子被放大,变粗,所以水中部分的筷子比空气中部分筷子略粗. 故答案为:1.6;3;折射;凸透镜.

【点评】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灵活运用和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16.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快慢 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通过的路程 不一定 多(填“一定”或“不一定”).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因为汽车具有 惯性 ,汽车慢慢会停下来,这是因为汽车受到地面的 摩擦力 .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定性思想;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 【分析】(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v=可知,速度大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若时间不确定,其通过的路程不一定多;

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汽车慢慢会停下来,这是因为汽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故答案为:快慢;不一定;惯性;摩擦力.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惯性力的作用效果,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7.用两个不同的音叉,同时在同一示波设备上做了四次实验,得到的波形如图A、B、C、D所示.在这四个波形图中,反映了声音响度较大的是 C 和 D 两图,反映了声音音调较高的是 B 和 D 两图.

第14页(共23页)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信息给予题;图析法;声现象. 【分析】(1)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可以比较频率大小,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1)比较A、B、C、D四个图可知,C、D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相等,并且最大,所以C、D的振动幅度相同,并且大于A、B,故C、D的响度较大.

(2)比较A、B、C、D四个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图物体振动了1次,B图物体振动了2次,C图物体振动了1次,D图物体振动了2次,故B、D物体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C;D;B;D.

【点评】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

18.下列框图给出了惯性和速度关系的一个假设,请根据伽利略理想实验中的推理方法,判断推理过程是否正确,推论2和规律 有 矛盾(选填“有”或“没有”).那么,这个“假设”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

【考点】惯性.

【专题】信息给予题;推理法;运动和力.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据此,结合图示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假设惯性取决于物体速度的大小,那么就可以得到结论:物体的速度越小,惯性越小,进而可以得到: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而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这个“假设”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有;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看懂图示,利用推理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15页(共23页)

19.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用g表示(即g=G/m),一般认为在地球上g值是一个定值,即g=9.8牛/千克.但科学家通过实验精确测量,发现地球上不同地点的g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中列出了几个地点的g值大小,请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地点 g值大小 所处纬度 g值大小 所处纬度 0° 23°06′ 9.780 9.788 赤道 广州 31°12′ 31°12′ 9.794 9.794 芜湖 上海 39°56′ 40°40′ 9.801 9.803 北京 纽约 55°45′ 90° 9.816 9.832 莫斯科 北极 (1)上表中g值大小相同的两个地点是 芜湖与上海 . (2)上表中g值大小相差最大的两个地点是 赤道与北极 .

(3)由表中的信息可猜想:影响地球上g值大小的因素可能是 地球的纬度 ,且 纬度越大,g值越大 .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找出表中g值相同的城市; (2)分析表中数据,找出表中g值差异最大的两城市; (3)通过地球纬度分析g值变化的原因.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g值相同的城市是芜湖和上海,都是9.794;

(2)g值最小的是地球的赤道,g值相最大的是北极,所以g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北极和赤道;

(3)分析数据中“地球纬度”中数据发现:纬度越高,g值越大. 故答案为:(1)芜湖与上海;(2)赤道与北极;(3)地球的纬度;纬度越大,g值越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学们对数据的分析能力,由数据发现g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地球的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值越大.

三、作图题(共12分)

20.重为12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

【考点】重力示意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先画出标度,然后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画出大小表示4N的标度,然后过物体重心作竖直向下、大小为12N的重力.如图所示

第16页(共23页)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牢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三要素.

21.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作图题;压轴题.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2)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2.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解:因为反射角与镜面的夹角为60°,所以反射角为30°,可得入射角也为30°,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AO,度数等于反射角为30°,如图所示:

【点评】由于题目已经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要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第17页(共23页)

23.在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确定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从而可以确定透镜的种类.

【解答】解:图中,入射光线平行于透镜的主光轴,折射光线发散,因此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故填凹透镜.如图所示:

【点评】该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

24.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强.图中(a)中给出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在(b)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到玻璃,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由题知,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强,可得,在入射角相同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比在水中的折射角小.

【解答】解: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因为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强,所以在入射角相同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比在水中的折射角小,如图所示:

第18页(共23页)

【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射光线的画法,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得出在入射角相同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比在水中的折射角小是本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共13分)

25.一艘游轮驶向码头,当游轮距码头还有1600米时,游轮驶入了靠岸直线航道. (1)若游轮计划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求游轮预期驶抵码头所需的时间.

(2)由于受到水流的影响,游轮实际到达码头用时3200秒,求游轮实际匀速航行的速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根据公式t=计算时间;

(2)已知实际所用的时间,由公式v=计算出游轮实际匀速航行的速度. 【解答】解:

(1)由v=得,游轮预期驶抵码头所需的时间: t===4000s≈66.7min; (2)游轮实际所用时间t′=3200s,

则游轮实际匀速航行的速度:v′===0.5m/s. 答:

(1)游轮预期驶抵码头所需的时间为66.7min. (2)游轮实际匀速航行的速度为0.5m/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要掌握基本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确定已知量,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

26.质量是10千克的物体,在大小为30牛的水平向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地面的阻力为物体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所受的重力G的大小. (2)物体所受阻力f的大小.

(3)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和方向.

【考点】重力的计算;力的合成与应用.

【专题】计算题;图析法;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1)根据G=mg计算出物体的重力; (2)根据阻力与重力的关系确定物体受的阻力;

(3)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方向相同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和,方向相反,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差. 【解答】解:(1)物体所受的重力: G=mg=10kg×9.8N/kg=98N;

(2)物体受到地面的阻力为物体重力的0.2倍,则物体受到的阻力:

第19页(共23页)

f=0.2G=0.2×98N=19.6N;

(3)物体在水平方向受水平向右30N的拉力和水平向左19.6N的阻力,所以F合=30N﹣19.6N=10.4N,方向水平向右. 答:(1)物体所受的重力G的大小为98N. (2)物体所受阻力f的大小19.6N.

(3)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为10.4N.方向水平向右.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及力的合成的应用,关键要注意读题弄懂题意,确定阻力与重力的关系.

五、实验题

27.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在图(a)所示位置,应向右调节 平衡螺母 ,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 左 盘,当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如图(b)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72 克.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专题】计算题;实验题;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1)从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考虑: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解答】解:(1)如图,指针指到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到.

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2)物体的质量=50g+20g+2g=72g. 故答案为:平衡螺母;左;72. 【点评】天平在很多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天平的正确使用和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一定要熟练掌握.

28.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 0.2 牛,测量范围是 0~5 牛.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拉力大小为 3.4 牛.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应用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所指示的刻度来读数. 【解答】解:弹簧测力计一个大格表示1N,里面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0.2N,其分度值为0.2N.其测量范围为:0~5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2×0.2N=3.4N.

第20页(共23页)

故答案为:0.2;0~5;3.4.

【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体温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零刻度,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使用时不能超出其最大测量范围.

2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

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重合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实验题;等效替代法;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①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越亮,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像的位置. 【解答】解:(1)为了使像更清晰,要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较黑暗;B蜡烛;(2)重合;相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0.某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室中提供了焦距分别为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三种规格的凸透镜.

第21页(共23页)

(1)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 中央 .

(2)实验时,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1所示,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图 D (选填序号),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厘米.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则应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则所成像如图2中的 B (选填序号).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当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处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便于测出物距和像距.

(2)实验时,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1所示,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即说明此时蜡烛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此时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图D,选用的是焦距为10cm的透镜.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即此时的物距变大,故像距应该变小,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同时此时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所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像如图2中B.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中央. (2)D;10. (3)左;B. 【点评】(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成像的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 (2)掌握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31.某同学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同一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直板上,如图所示.每次实验记录了所用的水平板面及粗糙程度,并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水平板面粗糙程度 高度h/m 水平距离s/m 1 0.05 0.20 A较粗糙 2 0.10 0.40 A较粗糙 3 0.15 0.60 A较粗糙 4 0.05 0.30 B中等 5 0.10 0.60 B中等 6 0.15 0.90 B中等 7 0.05 0.40 C较光滑 8 0.10 0.80 C较光滑 9 0.15 1.20 C较光滑 (1)比较实验次数1、2、3(或4、5、6,或7、8、9)可得:在 接触面粗糙程度 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h越大,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也越长.

第22页(共23页)

(2)比较实验次数 1、4、7(或2、5、8,或3、6、9) 可得: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 高度 相同时,水平板面越光滑,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越长.

(3)进一步分析木块滑行距离S和水平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推理可得 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结合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与现象,可逐一得出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论.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在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木块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1)比较实验次数1、2、3(或4、5、6,或7、8、9)可以看出,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木块每次释放的高度不同,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也不同,据此可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h越大,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也越长.

(2)比较实验次数1、4、7(或2、5、8,或3、6、9)可以看出,木块每次释放的高度是相同的,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越光滑的水平面,木块滑行得越远,据此可得出结论: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水平板面越光滑,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越长.

(3)进一步分析木块滑行距离S和水平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推理可得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接触面粗糙程度;

(2)1、4、7(或2、5、8,或3、6、9);

(3)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认真对照和选择表格中的数据与条件,运用好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23页(共2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j1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