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3-11-19 08: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一节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

1

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人口普查

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

1.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读、写更大的数。

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

(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

2

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

(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活动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6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写数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因此,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 活动三:实践练习。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先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第7页“练一练”第3题,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基础,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可以先安排比较一些“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方法。然后,出示一些数据比较大的数,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进行比较,如地区的住宅面积的比较、地区的财政收入比较。经过学生自己的比较与交流,让他们自己概括出较大数的比较方法。 第4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第7页“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新授学习前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写后进行,这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3

1、 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掌握数据改写方法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和计数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

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第9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教学反思:

4

第四节 森林面积

教学目标

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计数器

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动二:第11页“试一试”第2题。

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

活动三:实践练习。

第12页第1、2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1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样,在练习第2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 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

练习一

5

三、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 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说说思考过程 2、 全班交流。

四、装饰房间: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交流。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1页的内容,第3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6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 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 学生用算式计算 (3) 反馈计算结果

(4) 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 探索新知

(1) 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 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3) 估算结果

①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 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17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 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 反馈运算结果

3 1 2 ① 54×312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 5 4 ② 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 0 8 × 2 5

2 0 4 0 8 1 6

③ 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 7

×2 1 0

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巩固练习

1、 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体育场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1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呈现图片。(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 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 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 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 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 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 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 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 课堂活动

19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韪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 巩固练习 1、 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2、 选取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神奇的计算器

教学内容

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38页的内容)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

2、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具准备:计算器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 提示课题

1、 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呈现:神奇的计算器。

2、 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 引导探索

1、 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i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