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3 01: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摘 要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蔬菜作为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一,其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的健康。而在整个蔬菜供应链中,流通环节的安全控制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武汉市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为例介绍整个蔬菜流通环节的运行过程和安全控制情况,并对大市场三种模式的蔬菜安全进行了分析。突出了蔬菜流通环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揭示了武汉市蔬菜安全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建设意见。

关键词

蔬菜安全;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问题;管理

The study about vegetables security problem of wuhan

Abstract

The condition of food quality security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level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qulity of people's lifves.For the vegetables are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consumer good of life,it's security is related to the people's health of the whole country.However,the safe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circulation link are proved to be more inportant in the whole chain of vegetables supply.This text takes the bai sha zhou agriculture product market for example to intrduce the operation processes and the condition of safe control of the whole vegetables circulation link,and analyse the vegetables'safe conditions of three modes in the market.It stressse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vegetables circulation link.At same time,it reveal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egetables'safe control of wuhan,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its shortcomings.

Key Words

Vegetables security; bai sha zhou agriculture product market; problem; management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前言

蔬菜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蔬菜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最近几年, 我国的蔬菜农药残留过高, 食用蔬菜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保证蔬菜安全, 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是普通老百姓关注的热点, 也是提高蔬菜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许多经济学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蔬菜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从博弈经济学角度分析由于生产安全食品的企业能产生正的外部性但没有得到补偿,而生产不安全食品的企业也没有为此付出代价,这两家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陷入了囚徒困境,他们在采取行动时所考虑的边际成本都没有包含外部利益(或危害)。如果仅仅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就不能考虑整个社会的机会成本核算,因而造成价格机制的失灵。

产权经济学认为, 交换是权利的互相转让,任一物品对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依赖于正在被转让的权利。产权是人与人之间由于稀缺物品的存在而引起的与其使用相关的关系。据此,我们可将蔬菜质量产权定义为,一种可以行使的对蔬菜有价值的质量属性的排他性权利,这种权利是附在蔬菜有价值的质量属性之上的,在蔬菜交易中形成的,且被交易双方相互认可的权利。因此,蔬菜质量属性成为影响蔬菜质量产权界定与转让的一个重要变量,它能够影响蔬菜质量产权界定与转让中成本收益的变化,进而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将尝试证明,由蔬菜安全属性的信用特征造成的产权得到完全界定和转让的困难是目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蔬菜具有多种质量属性,完全界定和转让这些属性的产权的交易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因此它们从来就没有被完全界定和转让过。

供求分析认为蔬菜食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 由其引发的有害效应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 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广义的生产者(供应方) 、消费者(需求方) 、政府(市场管理方) 三方面。

市场失灵分析认为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市场本身的力量是不足以解决的。这是基于市场在解决公共物品、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失效。就食品蔬菜问题来说,市场参与者所需要的信息本身就是公共物品,一个消费者的对信息的享用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享用;同时,由于信息的易传递性特点,信息消费者对于其他消费者享用信息加以限制也是不可行的。对于食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本身也是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缺乏排他能力,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不能给使用方强制制定一个价格,因为使用者可以免费进行消费。因此,对于公共物品,相比提供产品的服务所花费的成本,任何人得到的利益是相当小的,以致个人自己不会主动提供它。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公共物品问题也是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的。正是由于这些市场失灵因素的存在,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的参与。

信息不对称分析认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的信息不对称,综合体现在五个方面:①是环境污染与新型生产技术的出现要求生产者、管理者、消费者具有更多、更明确的食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品质量安全信息。②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③是生产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④是下级管理者(代理人) 与上级管理者(委托人) 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下级管理者的管理行为难以被监控,在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下级管理者可能因个人或地方利益导致管理上的失职行为。⑤是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开始加大运用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其主要趋势是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的全过程控制、注重运用产品责任法对食品安全进行规制等,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理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主要理论有: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生成的经济学假说:①供给与需求理论;②社会均衡理论;③成本与效益理论。

关于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及其规制的政策选择。Antle(1995)将食品安全分为不对称不完全信息(对消费者信息不完全而不是生产者)和对称不完全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都不完全)。尼尔逊等(Nelson,1970;Caswell and Padberg,1992;Witzke and Hanf,1992)将商品分为三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格罗斯曼(Grossman,1981)认为可通过信誉机制形成一个独特的高质量高价格市场均衡而不需要政府来解决食品的安全。

关于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中消费者、生产者行为分析: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固定的监测网络和比较齐全的污染物和食品监测数据,而中国只在一些重要污染物(农药、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方面仅开展了一些零星工作,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在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危害方面,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通过主动监测网络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价。

综上理论都是前人在食品蔬菜安全问题上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这些理论研究,得出控制蔬菜污染,保证蔬菜安全的有效方法。而前人的研究多是从食品蔬菜安全的成因和法律制度上进行研究,缺少了实践性。本文从蔬菜供应链的角度,从实践出发,通过分析蔬菜流通环节的运行全过程以及蔬菜安全控制情况,突出强调流通环节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同时揭示了武汉市蔬菜安全的现状,为未来武汉市蔬菜安全管理和控制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和实践性的规划。

一.国内蔬菜安全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国国内广泛的关注。然而近年来在却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如“苏丹红”鸭蛋事件,劣质奶粉造成的“大头娃娃”事件,“福寿螺”致病事件,日本寿司细菌超标,“米猪肉”事件,“嗑药”的多宝鱼事件等等。从这些骇人听闻的重大事件中,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让人极为堪忧。而蔬菜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与自己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蔬菜质量安全。近几年来,蔬菜农药残毒超标问题,已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城乡居民的普遍关注。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存在着有人检无人管的局面。总体来说,我国蔬菜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蔬菜产品中农残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多数蔬菜生产者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专业素质较差,他们很少甚至没有参加过最基础的学习培训,面对蔬菜生产的复杂情况应变能力弱,准确识别病虫更难于做到,谈不上灵活运用多种非农药措施对病虫进行综合防治,加上蔬菜病虫种类复杂多样,生产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多把化学农药当作唯一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因而强化防治、打“保险”药、“几合一”随意混配,所以违章用药现象相当普遍。同样,认为施肥越多菜越好,滥施化肥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另外,由于蔬菜种类繁多,茬口复杂,生产者分属千家万户,随着蔬菜面积、品种、保护地生产和反季节生产增加,导致农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使危害蔬菜的病虫种类迅速增加,使得化肥的使用量也加大了。

(二)环境污染威胁蔬菜安全。

威胁蔬菜安全的污染主要有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废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加, 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已经对蔬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老菜区往往处在城市或重要工矿企业的郊区, 这些地方恰恰是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主要场所,这些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现在我国城郊大部分地下水、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污染主要是污水中的酸、碱等物质随水粘附在蔬菜的组织器官上, 造成灼伤、腐蚀, 引起生长不良, 产量下降, 对蔬菜造成危害; 或者溶于水的有毒物质, 被根系吸收后进入植物体内, 并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畜体内造成危害。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排出的含铅废汽、空气中漂浮的粉尘及工厂废气中排出的有毒气体, 主要有害物有二氧化硫、氰化氢等。

(三)蔬菜生产的规模小,分散经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与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蔬菜生产不相适应。

目前,绝大多数生产者习惯于过去的传统生产,基本生产条件简陋,技术水平较低。受文化程度、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短期内不可能花很多精力、较高的投资去提高自身的种菜水平,显著改善生产条件。因而,目前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蔬菜向高水平、高标准生产快速发展。一些地方的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同时,因为病虫和农药种类太多,情况复杂,变化太快,使许多植物医师短期内很难保证“对症开方”。现有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满足不了生产者的实际需要,农民只好效仿他人或凭自己经验防治病虫,甚至不知道有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关蔬菜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规定,很难保证蔬菜产品安全。

(四)科学研究滞后,一些重要的生产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由于蔬菜种苗、产品调运频繁,茬口复杂,周年重复生产,导致病虫种类多,一些病虫交叉为害,但多种疑难病虫的发生、发展及综合防治技术缺乏研究。目前蔬菜上防治病虫普遍使用的药械,投产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这些产品做工粗糙,施药强度高、工效低、性能差,跑、冒、滴、漏严重,药剂的有效利用率低,防治效果不理想,使用者自然要加大防治病虫的农药用量,增加施药次数,无疑在一定程度要加大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

(五)我国蔬菜标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法律法规、标准缺乏完整性,食品质量的检测体系与认证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并非以食品安全为目的精心构建而成,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自发形成的。有效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性制度至今尚未建立。制定标准种类过多,标准缺乏统一规划,不健全并缺乏可操作性,制定标准滞后,监测机构的认定授权和产品标志管理混乱。

(六)从流通市场状况看,存在着鲜活蔬菜需要快速流通的特点与检测手段相对滞后的矛盾,以及严把市场准入关与开放性市场的矛盾。这使得检测监督手段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武汉市蔬菜市场概况以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武汉市蔬菜市场概况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武汉市传统粮食作物发展逐步趋缓,在确保其产量的基础上,将农业主导和支柱产业调整为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产品,并提出到2007年建成100万亩优质农产品正规化生产基地。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瓜果基地面积达到45万亩,充分确立了蔬菜在武汉都市农业中的优势地位。自2003年开始,武汉市优质特色农产品正规化生产基地建设全面启动,现已建成包括东西湖惠安长廊、新洲双柳蔬菜生产基地、汉南区绿色食品基地等20万亩正规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渐发展成为武汉市农村支柱产业。

根据武汉市政府的建设实施规划,这100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将覆盖全市43个乡(镇、街、场),受益农业人口达到60万人,到2012年,覆盖80%的地区和60%的农业人口,初步实现基地设施化、规模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销售配送化和一区一主业的区域布局,形成质量、效益、生态相统一的现代农业布局,建成符合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小康社会发展要求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体系。

目前,全市54个蔬菜基地、14个蔬菜批发市场、322家集贸市场、300家生鲜超市,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六有”(人员、场所、设备、制度、记录、公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检测网络体系。

全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点已发展到730家,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已达40个,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家农业部每年定量抽检该市蔬菜合格率均在92%以上,“放心菜”工程得到各方首肯。

2.蔬菜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检测手段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市普遍采用的酶片试纸型检测设备只能定性,不能定量,而且周期较长,每次需要30分钟左右。突出表现为市场交易批量大与检测设备少、交易时间短与检测时间长的矛盾,以致有时出现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蔬菜已经成交的现象。

第二,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检测制度的落实。不少蔬菜生产地和部分经营单位没有专门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就是大型批发和集贸市场虽有设备和人员,但设备落后、人员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蔬菜生产大区大多检测经费不足,自检工作落实难以完全到位。同时,在实施“农改超”过程中,有些市场经营单位检测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蔬菜未过安全期就上市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蔬菜病虫害频发的高温季节,部分农民虽然在蔬菜生产中没有使用“双高”农药,但将未过安全期的蔬菜采收上市,导致市场蔬菜检测微超或者不合格。同时,由于周边地区没有禁止销售和使用“双高”农药和一些农户菜棉混种,少数农民从外地私带“双高”农药并在蔬菜生产中使用。 第四,执法监督管理的制度坚持落实不够。有些执法部门监督检查制度落实不够,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完善。有些经营单位依法经营意识不够强,对违法经营的处罚比较困难。如:有些集贸市场、餐饮酒楼检测制度落实不够规范,有些市场甚至没有坚持天天自检和及时公示制度,或者检测抽样没有科学性和代表性,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仍然存在。

第五,对非法经营的马路蔬菜市场取缔不力。检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城区和郊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非法经营的马路蔬菜交易市场,这些地方交易的蔬菜品种有很多是农民自产自销的,而且没有经过农药残留抽样检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使监管出现“真空”。

三.以武汉市白沙洲农贸大市场为例分析流通环节的蔬菜安全问

1.武汉市白沙洲农贸大市场的概况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武汉白沙洲农产品大市场选址武汉中环线的白沙洲大桥南端107国道青菱村地段,位于武汉市中环线,107国道从市场门前通过,与京珠高速、沪蓉高速、闽乌高速相邻,拥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绝佳的交通优势,承东启西、接南转北,是构成武汉现代化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和发挥了武汉九省通衢的优势。

大市场规划占地1109亩,形成蔬菜、水产、粮油、干调等交易区域,每年交易总量达40亿公斤,销售总额突破80亿元,武汉及周边地区近70%的蔬菜等供给都依托于大市场,市场的影响力覆盖整个华中地区。市场总体建设布局将分为两大区域,即:经营区和服务区。设置五大系统:冷藏加工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电子结算及电子商务系统、信息收集处理系统和残留农药检测系统。

市场设立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心,检测中心面积120平方米。设立了工作机构和专职检测人员。市场检测工作由经营部负责,安排有十名专职人员从事日常检测工作。配有专业检测仪器:RAT—201型64通道农药残留检测仪一台、PR—2000A型速测仪五台、气相色谱仪一台、原子荧光光度计一台。日常工作中,每天将检测结果在电子显示屏上进行公示,超标品种会同区质监局驻大市场人员一同协商处理。

2.对大市场蔬菜安全控制流程的分析

下图为以白沙洲市场为中心的蔬菜供应链中流通环节的流程图:

①流入 ②流出 检测

(一)流入环节

(1)模式一:外地菜供应

1.收购环节

该市场蔬菜的货源来自两个方面:外地和本地,而其中外地菜占到了60%—70%以上,是该市场的主要货源。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外地货源主要是海南永青,山东寿光、苍山,广东高州,广西荔浦,河南潢川,云南等几个大型的蔬菜基地。海南,广东,广西主要供应太空椒、泡椒、米椒等各种椒类以及黄瓜,供应量在每天400吨左右;山东主要供应丝瓜、苦瓜、菠菜、彩椒、茄子等,供应量在每天100吨左右;云南主要供应豆米、豌豆、韭菜花、娃娃菜等,供应量在每天200吨左右;河南则主要供应胡萝卜。

由以上货源供应情况可以看出,外地菜中90%以上来自大型蔬菜基地,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外地农户那里分散购得,而且时间上存在不定性。

在供应的蔬菜品种方面,外地主要供应反季节蔬菜,以茄果类居多。

供应时间从11月以后到第二年的3,4月分,湖北省内温度和气候条件较差,本地菜无法生长时,外地菜则占主导。有时,在正常季节,由于突发性的重大气象灾害,也会使外地菜成为主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市场货源永久性的充足,保证武汉市的蔬菜供应。

外地菜以契约交易为主要收购机制。由于外地菜的货源多是大型蔬菜基地,与白沙洲市场的交易是长期大量稳定的。

2.运输环节

蔬菜运输以公路为主,避免了铁路运输中间环节多,灵活性、性应性差,使得装卸和存放所造成的损失和不便,是一种高效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虽然公路运输成本较高、运输量小;路面不平时振动大,产品易受损伤,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它无须换包装即可直送销地,甚至可实现“门对门“地运输;还可深入到非铁路沿线的偏远城镇或工矿企业。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所不能替代的。随着国道的不断扩建、新建以及“绿色通道”的确立,公路中短途及长途运输日趋发展,慢慢成为蔬菜主要运输方式。 在运输中,一般是通过打冷和打冰两种方式进行途中保鲜。在外地菜的长途运输中采取打冷的方式,运输前先在当地进行预冷,运输车中安装有冷气机,以保证蔬菜存放必要的温度。由于长途运输需要的时间较长,除了必要的温度,还必须控制湿度,以免蔬菜腐烂,这也是长途运输不能采取打冰冷藏的原因。

3.检测环节

外地菜的重点检测时间是冬春季节,这也是外地菜大量供应到市场的时间。

4.对模式一安全性的分析

①货源分析

外地菜大多来自大型蔬菜基地,这里蔬菜生产规模较大;科学技术条件较好;管理严格;对自然灾害抵抗性强;并且受到上级部门的监督,有一套严格的生产流程;对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并且定期有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因而这里生产的蔬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菜安全性较好。市场中从这些大型基地中购货的比例占到了80%以上,全国一些大型蔬菜基地如山东寿光、海南永青、山东苍山等都是市场的主要货源。这些基地供货稳定,管理严格,安全性有所保障。

② 品种分析

外地菜以果型蔬菜为主,这类蔬菜水分较少,而且通常拥有较为坚固的表皮,因而受到虫害的机会较小,农药的污染也相对较小。市场中较典型的有茄子、豆角、洋葱、土豆、冬瓜、南瓜等。

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即温室蔬菜,是外地菜的又一大特征,在一定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优质条件下生长的品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大棚蔬菜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在任何季节生产出任何品种的蔬菜。尤其是在遇到大的气象或自然灾害的时候,大棚蔬菜就可以完全展现他的优势。可谓是一种应急型的储备方式,保证了人们长年稳定的蔬菜供应。但从口感,品质,营养成分等方面来看,却不及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蔬菜。毕竟人造的生长环境还是不能做到和自然天衣无缝的结合,即时使用了高科技手段,人造出极好极近似的生长条件,还是不能与大自然相媲美。

市场中的大棚蔬菜90%以上是来自外地,占到市场的70%—80%,比较出名的有海南的太空椒、山东的黄瓜等。

③运输分析

运输环节是外地菜的劣势环节,也是最应该重点关注的环节。由于外地蔬菜到达本地市场中间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装卸、运输、贮存、保鲜等,环节越多,细菌和病虫害侵入的机会就越多,并且损伤会增加,还要求极高的保鲜条件,因而安全性就越差。 像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区,就存在着运输路程较长,途中保鲜条件要求高,腐烂变质的情况较多。而且这些地区本身就处在南方,当地温度通常要高于其他地区,所以运输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就会相对较多,增加了保鲜的难度,因而质量较其他地区就可能较差。

④检测环节

当本地处于秋冬季的时候,南方和大棚蔬菜正事旺季,此时也是外地菜大量供应的时候。南方由于气候较暖,因而虫害仍然大量存在,使用农药的力度还很强;还有大棚蔬菜,为了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保持正常的生产,要采用很多化学的手段和必要的肥料,这些都增加了蔬菜安全的危害。如2007年10月,在大市场抽检发现了来自内蒙的15吨芹菜农药超标,当即将整批产品封存。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2)模式二:本地菜供应

1.收购环节

本地菜则主要从武汉市周边和湖北省内的农村地区和比较大型的蔬菜基地购得,主要以大白菜、小白菜、菠菜、菜苔、花菜、空心菜、包菜、豆类等为主。主要区域布局为:

① 武汉市周边及鄂东蔬菜种植区,包括东西湖、蔡甸、汉南、新洲、团风、黄州、麻城、孝南、汉川、云梦、嘉鱼、浠水、黄石江北农场等县市区场。种植面积26万公顷,主要以精细菜、加工菜及反季节菜为主。

② 鄂北特色菜种植区,包括襄阳、广水、谷城、老河口等4县市区,面积4万公顷。其中,襄阳发展大头菜,广水发展大蒜,谷城发展花椒,老河口发展蔬菜种子。

③ 高山菜及山野菜种植区,包括长阳、五峰、远安、崇阳、来凤、鹤峰等6县,面积6万公顷。其中,长阳、五峰发展高山反季节菜,远安发展冲菜,崇阳发展雷竹笋,来凤发展凤头姜,鹤峰发展薇菜。

本地菜的货源以从个体农户那里够的为主。武汉市周边有很多乡镇,如白沙洲市场附近的江缇乡、青菱乡,还有新洲双柳街车家村、柳溪种植园,黄陂区的武湖农场等,存在着大量农户。这些农户有的是以家庭为单位将自家种植的蔬菜拿到大市场来贩卖;有的则是那些较为有实力的个体农户承担起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的任务,组织村里的资源,在白沙洲大市场进行交易;有的则是由村里的生产队集体收购,形成公社性的组织,以集体为单位进行交易。由于这样的小型个体农户的存在,形成了白沙洲大市场本地菜的主要货源之一。

品种类型主要供应正常季节生长的蔬菜,以豆类、大白菜、小白菜、芹菜等叶片菜为主。由于叶片菜不易保存,从外地供货难以保鲜,而本地菜可以即产即销,在这方面占到了优势。

供应时间在每年5—11月份,湖北省内的温度和气候条件还比较好时,本地菜则在大市场内占主导;

本地菜的收购多为自由交易,由于货源多来自个体农户,因而供应存在临时性。当然,有些实力较强的农户,或是农户之间联合起来形成蔬菜承包经营,由于这些卖家实力较强,因而商家承担的风险较小,通常会与他们签订较长期的订购合同。但是大市场里也存在着竞争和优胜劣汰。如果有些小型的卖家能提供较为优质的蔬菜,而且价格合理,那么他们将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

2.运输环节

打冰冷藏适合本地菜的短途运输,在运输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冰块不会很快融化,而且能够提供冷藏必要的温度,这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保鲜方式,不需要太高的运输条件。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3.检测环节

本地菜的重点检测时间是夏秋季节。此时市场中的本地菜供应占到了主导地位,而此时本地温度较高,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因而是检测监管的重头。

4.对模式二的安全性分析

①货源分析

市场中很大部分的本地菜就是来自武汉市近郊的个体农民,如青菱乡、江缇乡、永风乡等都是本地菜的主要货源。而这些地方,农民种植蔬菜存在随意性,个体农户生产规模小;技术条件差;经营分散;管理松散;对大型自然灾害抵抗性弱;农户受教育程度低,对化肥农药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知识,因而生产的蔬菜安全性较差。

②品种分析

本地菜以叶面菜为主,这类蔬菜由于水分较多,受侵害的薄弱面积较大,因而也是农药污染较重的蔬菜类型。在市场中表现较典型的有竹叶菜、白菜、旱菜等青菜类。

③运输分析

本地菜最大的优势就是“新鲜”。由于路程很短,武汉近郊有的农户中午收割好,当天下午就可以运到市场上进行贩卖,这可谓是真正的“新鲜”蔬菜。而且运输简单,无需较高要求的保鲜条件。由于中间环节简单,使得细菌和虫害侵蚀的机会较少,因而这一环节安全性较强。

④检测环节

夏秋季是本地菜检测的重点,因为此时正事本地害虫和细菌大量繁殖的旺季,尤其是每年的6,7,8,9月份,为了抵抗病虫害,农药等化学试剂必须大量的使用。此时的蔬菜安全性和质量都较差。如今年5—10月份我市郊区的小白菜、空心菜、萝卜菜、油麦菜、毛白菜、菜芯、泥蒿,内蒙的毒芹菜等都是农药超标严重的品种。

(3)模式三:特殊地区

有些蔬菜生产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或地势条件,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生产出纯天然,不添加任何农药的绿色蔬菜。如湖北省的长阳、五峰、远安、崇阳、来凤、鹤峰、恩施等地区,由于处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极少,可以在完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生产出高品质的绿色蔬菜;还有昆明、玉溪、楚雄等高山地区,他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们用优质的山泉水和农家肥进行浇灌,生产出了品质鲜嫩清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高山娃娃菜”。

这些特殊地区的天然无污染蔬菜在市场中占的比重比较小,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由于环境、气候、种植面积等各方面的原因种植的蔬菜品种,数量都非常有限,不能像其他地区一样大量多样的进行生产,因而供应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且这种天然无污染蔬菜与一般蔬菜相比价格要高出很多,一般消费者购买的比较少。

(二)流出环节

白沙洲农贸大市场是武汉市最主要的蔬菜供应源,满足了武汉市近90%的蔬菜需求。主要供应对象有机关团体,各大高校,中小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各大型超市,而农贸市场和超市可以说是蔬菜供应链的终端环节。

(1)对农贸市场蔬菜安全性的分析

在许多大中城市中农贸市场仍然居于蔬菜流通主渠道地位,它对于繁荣市场、保障人们日常生活、解决城市就业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并且具有价格方面的相对竞争优势。不必讳言,农贸市场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贸市场蔬菜个体商贩的流动性较大。一般在一个地方干不到两年,有的半年甚至几个月就换地方。

2.蔬菜经营环境较差,特别是卫生条件不容乐观,蔬菜往往席地而放,每日撤市后,较为腐烂的蔬菜随地丢弃,对经营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3.蔬菜进货渠道不稳定,农贸市场的蔬菜往往经过几级批发,哪里批发价格便宜,就去那里进货。蔬菜装卸次数较多,蔬菜被进一步污染的几率加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溯源追诉。

4.个体商贩的信誉度较差,缺斤短两现象比较普遍,出现质量问题时退货较难。

5.个体商贩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服务意识较差。

6.农贸市场虽然在蔬菜经营和质量保证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规定,但执行力度和检查力度有待加强,农贸市场的管理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化。

农贸市场蔬菜销售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在消费者看来仍具有“新鲜”、“价格较低”等优势,使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2)对连锁超市蔬菜安全性的分析

连锁超市是蔬菜零售的另一个主要业态,具有经营品种齐全,购物环境较好,经营服务较为规范,管理具有一定水平等主要特点。蔬菜明码标价、具有一定的保鲜措施,分量足,信誉较好。从优势上突出表现在:管理具有一定科学性。从收货、陈列、仓库管理、卫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以武汉市中百仓储为例,为达到国家制定的生鲜卫生管理守则,要求各供应商在送货时执行企业制定的供应商送货条件,统筹收货时段,安排专用生鲜类别的收货通道,对新鲜度要求高、保质期段的优先收货。通常情况下,要检查送货冷藏车温度及卫生,并把蔬菜等产品放在冷库之中,蔬菜冷藏库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冷库中设有温度计,每天有专人巡视并作相应记录。库内存方时,要离库体墙面5公分以上,维持冷气循环正常。同时对超市销售人员有较为严格的“清洁计划”,确保个人卫生和经营环境卫生,防止蔬菜二次污染。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鲜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超市内还设有专门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部门,对运送来的蔬菜进行二次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于众。对于那些农药残留不合格或安全不达标的蔬菜,严格执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就地封存,送到指定单位监督销毁和无害化处理。从而使蔬菜经营销售处于一个较为有效的控制体系之中。

与农贸市场蔬菜流通体系相比,连锁超市蔬菜流通体系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蔬菜来源,通过进货合同制约,使供货商能够在蔬菜质量和安全方面进行必要的把关,同时,也便于质检部门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

3.对流通环节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一)必然性分析

流通环节是生鲜农产品增值的主要环节,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的利润也主要集中于此。传统生鲜产业链的流通环节,主要是通过各类经营水平较低的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实现生鲜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流通。

这样的过程往往是多流通环节、多流通主体的过程,中间环节的存留利润过多,从而经常出现“中间笑、两头叫”的现象。而且以传统批发市场为主渠道的流通环节,缺乏对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储存、加工、包装、品级分类的商品化管理能力,缺乏对产销地流通市场建设、冷链流通、网点布局、渠道规划等的投入。具体表现在:一是批发商经营水平差,与一般产品中间商相比较,批发市场中的流通主体往往实力弱,机会主义盛行,缺乏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二是流通渠道多而混乱,不能实现对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的质量监控;三是流通环节损耗巨大,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组织系统,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的损耗大、浪费严重。正是因为流通环节管理的复杂性和其地位的重要性,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必要性分析

由于流通环节的重要地位,他在整个蔬菜供应链中可以起到的作用也是最为重大的。在整个蔬菜供应链中,流通环节处于连接上下游的位置,起着“咽喉” 的作用,他的任何政策、主张和措施都会极为有效的传达到上游—蔬菜生产环节,和下游—蔬菜销售环节。因而管理好蔬菜流通环节,蔬菜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控制。拿白沙洲大市场推行使用安全农药的例子来说,他所提倡的这一政策将迫使上游的蔬菜生产者改用安全无毒的生物农药,以符合市场收购条件,而下游的蔬菜销售商也顺理成章的销售安全蔬菜,优化了整个蔬菜供应链。不光是安全农药的使用,以后在推广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等方面,流通环节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武汉市蔬菜安全的建议

1.改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企业组织的经济规模和经营范围直接影响到产出产品的质量控制能力,影响到国家有关蔬菜安全管理政策如蔬菜标识管理、蔬菜安全的追溯和承诺制度的实施效率。政府应发挥中介组织的力量,积极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蔬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提高蔬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制定与完善蔬菜标准化体系,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

当前,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应是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在健全已制定的《农副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合理使用标准》、《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等相关标准外,应制定相应的《蔬菜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蔬菜产品检测标准》等全面制定包括蔬菜种苗、农资质量、蔬菜生产环境、采收、储运、加工等在内的标准要求,做到目的明确,配套性、系统性强、标准制定过程透明度高、标准与法律法规衔接较好、标准先进实用。另外,在蔬菜产销过程中应积极宣传推广农业规范(GAP)、良好操作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国际标准体系(ISO9000、ISO14000)等现代卫生安全质量标准,逐步实现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并与国际接轨。

3.制定与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促使蔬菜安全管理法制化制度化

(一)建立和完善蔬菜食品安全法体系

立足中国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相结合,用国际标准统引国内立法;认定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独立司法相结合,以行政执法为基础、以食品安全监管为中心,设计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坚持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融合有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和程序法内容的复合型体系。

(二)推动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实行市场准入制,不仅能保障人民消费安全,而且提高了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并能够促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后,可以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让农民生产者意识到,蔬菜的无害化是大势所趋,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一个较好的措施。蔬菜农药污染己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如何从根本上唤醒生产者对消费者负责的思想意识,不仅仅是靠简单的媒体宣传就能解决的,必须从经济利益上想办法。如启动了市场准入制度,制定了市场准入标准,超标菜一律不得上市销售,严重超标菜要销毁,以防流入市场。受到严肃整治的超标菜生产者将会记住教训,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进行生产,以防再次受到损失。

(三)进一步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

切实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站的建设和升级换代工作;尽快把全国各市及各蔬菜生产基地农药残留检测站建立起来,以达到关口前移、堵住源头的目的;加大蔬菜批发市场农残检测站的建设力度和各学校、企业饭堂农残检测室的建设力度。

(四)完善蔬菜质量安全定点跟踪监测制度

完善、系统的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是科学制订蔬菜安全管理法规、标准的前提,也是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等先进的安全控制技术的前提。为此政府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蔬菜产品产地环境的污染水平、污染因子、污染源及其变化趋势的调研;摸清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以及生物毒素等的污染状况,对健康危害大而贸易中又十分敏感的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应设立定点检测,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等。

4.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充分发挥技术对安全管理的支撑作用

政府应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在蔬菜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组织、调动和协调相关科研资源,增加预算和投入,加强蔬菜安全管理前沿问题研究,如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和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应尽快在全国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体系,提高、强化农药残留检验手段,在现有速测技术的基础上,研制新型农药、有毒有害物质的速测技术,提高蔬菜中农药、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积极研究和推广蔬菜产品产地环境净化技术;研究和推广生产与流通中蔬菜保鲜的方法以及对污染、化学危险和泄露的评估方法等。

5. 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促进食品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

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解决食品质量的市场失灵。我国蔬菜生产、经营者文化素质低,生产经营规模小,而蔬菜产业链较长,致使信息标签管理、企业信誉机制等难发挥作用,为使公众具有在权衡风险及益处后由其自身进行选择的权力,政府的信息服务重点是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信息,及时向蔬菜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关生活、农资、市场、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预测预报等多种信息服务。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6.加强对农药使用和残留的管理

健全和完善农药使用、监督管理的法规标准,减少管理漏洞农业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施药,在短期作物中禁止使用高毒残留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禁止和限制高毒性、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范围有致癌性的农药应禁止使用。研究制定施药与作物的安全间隔期。建立健全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标准。研发高效、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无公害农药,逐渐淘汰传统农药,从根本上杜绝农药残留,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7.增加媒体舆论的透明度,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加强生产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产者的基本生产技能;通过反面曝光,达到鞭笞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通过产品推荐,提高无公害蔬菜的知名度,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8.加强对蔬菜生产者的教育

蔬菜安全源头是关键,而控制源头的则是蔬菜生产者。应加强对蔬菜生产者有关农药安全,科学种植和先进技术的教育,使“农药安全”这一概念深入人心。并使生产者们能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科学高效的进行生产。

参考文献

1. 安狄. 对重视和加速我国和我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思考和建议[J].辣椒杂志季刊, 2003(3),1-5

2. 曹利强. 中国食品安全的制度性缺陷浅析[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6 (6), 23-25

3. 郭小英, 谭萍. 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年11月,69

4. 扈立家, 李天来. 我国蔬菜产业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 学,2006 ,34(9),1952-1953

5. 李学工. 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的前提及物流模式选择—以山东寿光蔬菜业为主要 分析视角[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22卷第3期,4-7

6. 刘梅芳. 我国蔬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2,3

7. 吕志轩. 我国的蔬菜安全问题:一个产权经济学的视角[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7-5-18,9-16

8. 涂同明. 围绕基地建设 服务都市农业——武汉市蔬菜基地现状及农机推广情况 调查. .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9. 吴克象. 超市介入生鲜农产品经营及其对产业链的影响—相关实戏案例的调查与分 析.[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浙江大学图书馆,2004

10. 吴玉梅. 关于检查《武汉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11. 徐梦萧. 市场准入制与蔬菜质最安全[J]. 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专刊,370-371

12. 谢敏,于永达. 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2(1),39-45

13. 徐晓新.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 农业经济问题[J]. 2002 年第10 期, 45-48

14. 袁界平,肖玫. 影响食品安全的制度性因素及对策探讨[J]. 食品科学,2006, Vol. 27,No. 11, 563-565

15. 杨鑫. 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云南农业,2007.3,28-29

16. 姚祥坦,顾卫红,徐素琴,曹家树. 中国蔬菜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 农学通报,2005年11月第11期第21卷,294-351

17. 杨为民. 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18. 张卫斌, 顾振宇. 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J]. 食品工 业科技,2007(1),215-220

19. 张芳. 食品安全领域行政权的监管范围与配套制度[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6(3),32

20. 周洁红.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中国科技成》.

/data

21. 周洁红.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杭

州:浙江大学图书馆,2005

22. 张勤添,王文荣. 全面构建保障体系确保蔬菜食用安全[J]. 管理经验,2004.10, 53-54

23. 周应恒,霍丽.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 26(3),91-95

24. Randall Lutter. Food safety:food Irradiation--The Neglected Solution to Food-Borne

Illness. Science 17 December 1999: Vol. 286. no. 5448, pp.2275 - 2276, DOI:

10.1126/science.286.5448.2275

25. Mark W. Rosegrant, Sarah A. Cline. Global Food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Policies.

Science 12 December 2003: Vol. 302. no. 5652, pp. 1917 - 1919,DOI:

10.1126/science.1092958

武汉市蔬菜安全问题研究

致 谢

首先要真诚感谢为我这篇论文精心修改多次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的柳鹏程老师,从论文的起草到最后完工是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期间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障碍,柳鹏程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与支持,并精心为我提出修改意见,可以说陪我一起走过了整个艰难岁月,在此我真心的感谢她。还要感谢为我提供资料的武汉市白沙洲农贸大市场的很多工作人员和商行经营者们,最后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有给予我关心和宝贵意见的同学们,真诚感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iv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