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任氏传》初窥东西方狐意象的不同

更新时间:2023-10-17 12: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论文(设计) 第1页

目录

目录................................................................1 摘要................................................................2 引言................................................................3 一、初窥东方狐形象..................................................4 二、初窥西方狐形象..................................................5 三、中西方狐意象差异原因 ...........................................7 结语................................................................9 参考文献...........................................................10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论文(设计) 第2页

由《任氏传》初窥东西方狐意象的不同

摘要:

《任氏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品,其中塑造的任氏由狐幻化而成。以善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不同于以往精怪残害人类的形象。“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是对任氏的高度评价。唐是一个包容宽广的伟大王朝,成为东西方的交汇点。西方的狐形象和东方的狐形象有很多不同之处。

关键字:狐,东方,西方,差异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论文(设计) 第3页

引言

《任氏传》小说情节曲折丰富,对任氏形象的的刻画生动出色。“与六朝那些简单简陋的狐女故事相比,《任氏传》在使异类人性化、人情化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①《任氏传》把狐的形象提高到人的高度,少兽性多人行,借狐写人。

西方的狐形象没有显著出现在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因为这两大神话体系以星象作为基础,而狐狸座在1764年7月12日才被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首次发现。在西方文明史上的另一座丰碑《伊索寓言》中出现了大量狐的形象。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袁行霈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2版 322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论文(设计) 第4页

一 、初窥东方狐形象

《任氏传》中由狐幻化的任氏以善良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作者塑造了

一个纤丽多情、聪明勇敢而又无比忠贞的狐女形象”。多以人性示人但狐的机智、

狡猾、有灵性等特性也展示在眼前。“在《任氏传》中任氏始终处于小说的中心地位”,任氏贯穿全篇传奇直至最后为犬所害。至此塑造完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狐女形象,任氏给我们的是一个善的狐形象,不同于前朝大多以残害人类的面目出现。

“《任氏传》被认为是后世《聊斋志异》等小说中狐仙故事的先导。”②在其后对于狐的描写。《聊斋志异》有大量狐形像的出现。在其中有很多共同特点。

《聊斋志异》出现的狐形像多是:“一、她们多年轻美丽、善良、纯洁。二、狐女多能干且兼具神通,可与丈夫共同撑起一个家来。三、狐女与书生的结合,在大多数情况下,狐女是主动的一方,而狐女的出现又常常能为书生解除困厄。”

这是《中国狐文化》中对《聊斋志异》中狐形像的概述。

同《任氏传》相比较,共同点是:都与人类相爱而结合,都以美丽善良的女

性角色出现在读者眼前。在中国人心里狐指女性,是约定俗成的意象。中国人眼中狐是女性妩媚妖娆的代名词,更有性格淫乱的暗指。在《任氏传》中卖胡饼人的话语“这荒地里有一只狐狸,经常引诱男子一块过夜,我曾见过好几次了。今天你也遇到了吗?”④从这里表现出任氏由狐幻化的性淫,在后来的描写中任氏无比忠贞似乎与道德有悖。任氏由狐幻化本非人,是人性和兽性的杂糅体。最后给人善良美丽的审美体验正是人性战胜了兽性。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中狐的意象渐渐被定义为由狐幻化女子诱惑男子,成为淫乱的代名词,“狐狸精”是一个对于女性的贬义词。狐狸,女性,淫这几个词成为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任氏传》中任氏善良、美丽、不离不弃、忠贞不二

的形像逐渐离人们远去,集体意识中狐性淫的思想渐渐占据主导思想的地位。

《唐宋传奇全译》 鲁迅 辑录 程小铭、袁政谦、邱瑞祥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M] 32 ②

《唐宋传奇全译》 鲁迅 辑录 程小铭、袁政谦、邱瑞祥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M] 32 ③

《中国狐文化》李剑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M] 73-80 ④

《唐宋传奇全译》 鲁迅 辑录 程小铭、袁政谦、邱瑞祥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M]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论文(设计) 第5页

二 、初窥西方狐形象

《伊索寓言》出现大量狐形像,在译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伊索寓言全集》中与狐有关的故事有四十二个。其中大家广为熟悉的《狐狸和伐木人》、《大鸦与狐狸》、《狮子、驴和狐狸》。在《伊索寓言》中只有少数故事以人、植物或者没有生物主角,多数故事都由动物担任角色。“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具有七情六欲,也有贤愚高下之分,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各色人等。”①

《狐狸和伐木人》里狐狸在最后对伐木人说,“假如你的手势和行为能与你的语言保持一致,我就该感谢你了。”透着狐那双洞穿事实的眼睛。《大鸦与狐狸》里狐凭借智慧从大鸦口中得到了肉,《狮子、驴和狐狸》里狐从驴被狮子吃掉这个结果,总结出他人的不幸遭遇,我们要从中得到借鉴。这更突出狐睿智的一面。

在《伊索寓言》中所塑造的动物虽然被人格化,但还只是某种典型特征的载体,狐只成为狡猾、智慧的代名词,更没有中国观念中的性淫的特征,这是西方早期对狐形像的认识。在这其中让人更多感觉狐更偏向于男性的特征,狡诈聪慧中隐透着一股阳刚之美和中国狐形像的阴柔之美截然不同。

在基督教传播之前古凯尔特人信仰督依德(德鲁伊)教。“动物崇拜在古凯尔特人中十分盛行,崇拜的对象包括熊、蜜蜂、??雕、狐狸、山羊??天鹅。

②牡鹿等。”凯尔特人的足迹随着迁移遍布欧洲是构成欧洲文化的主体,其对狐的

崇拜会导致与中国对狐的认识,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崇高的形像会赋予男性而卑贱的形像会强加在女性身上。

法国的《列那狐传奇》成书于形成于12世纪后半期到13世纪中叶。故事同样采用把动物人格化的方法,用动物世界来影射人类社会,反映市民阶层形成后的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阶级矛盾和斗争。其中列那以一个男性的面貌出现,展示了男性英勇的特质,与象征封建统治阶级的狮子诺布勒、驴子贝尔纳、伊桑格兰狼作斗争,充分体现反抗精神。同时列那狐也欺凌弱小动物,暴露狡猾、残酷

40 ①

《伊索寓言全集》[古希腊][M]伊索 李汝仪 译译林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M] 210 ②

《德鲁伊历史起源探寻》 大众软件 2010年6月下103[J]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iv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