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异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遥相关特征

更新时间:2023-05-24 19: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7卷增刊地理科学

V01.27

supp.

2007年12月

SCIENTIAGEOGRAPHICAS1NICA

Dec.,2007

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异与东亚夏季

副热带季风活动遥相关特征

于秀晶1,2,一,谢今范3

.(1.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62;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吉林长春130062;3.吉林省气候中心,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利用1948—2006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200hPa纬向风的方差场,定义了春季东亚对流层上层(200hPa)的西风急流指数.,E^s,分析了其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强度指数J鲥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_,啪主要反映出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度和东西方向位置的变化,并且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当西风急流发生强(弱)的异常时,预示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在30。N一350N的江淮流域地区活动偏弱(强);

②.,E^s与南印度洋经北太平洋至东太平洋地区的夏季200hPa速度势场呈准大圆路径“+、一、+”显著相关波

列,当西风急流偏强(弱)时,一般对应着夏季北太平洋地区的加热场偏强(弱);③西风急流强(弱)的异常,与

500

hPa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300N以北的西太平洋地区活动减弱(增强)对应;④当西风急流强时,将

强迫出滞后3个月的850hPa风矢量场的主要分布特征是,亚洲大陆为反气旋性环流,东亚沿岸出现明显的南风负异常,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较常年弱,反之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强。关键词: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异;东亚夏季风;遥相关中图分类号:P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7)增刊一0091—06

近几十年来,随着东亚季风研究的深入,季风和气候平均的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南北两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l∞】。许多侧;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存在着两个显著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东亚季风进行了研究【4。J,高模态,其中一个模态反映的是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空西风急流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就是其中的地区的西风急流的南北变异,另一个模态出现在重要部分。在20世纪50年代,叶笃正等研究指1500E~1200W的中、东太平洋上。东亚副热带西出【8J,东亚季节转换是与6月和lo月大气环流的风急流位置异常年的大气环流差异分析表明【1¨,突变相联系的,这种突变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之一就急流异常偏北时,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少;急流异常是200hPa高度东亚西风急流的北跃和南移过程。偏南时,长江流域易引发洪涝。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急流是一股强而窄的气流带,东亚西风带急流是对在由冬向夏的转变过程中一般存在着两次向北突

流层上层的一个重要风系,是影响整个亚太地区天跳现象H21,并与东亚夏季风活动有密切关系。急

气、气候异常的重要系统之一。东亚大气环流的季流轴在三维空间呈准水平,多数轴线呈东西走向,节转换、季风区雨季的开始和结束都与西风急流位若急流与强烈发展的大型扰动相伴随出现,急流轴置及其南北移动和强度变化有密切的联系。东亚可以转成南北向D3]。

西风急流与亚洲一太平洋一北美气候的关系研究高空西风急流异常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气指出旧J,相对于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而系统吸收太阳辐射的变化。西风急流中心的季节言,急流对亚太地区气候的影响更为显著。东亚地变化和热带地区的加热活动有明显的联系¨41。

区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征、影响及其200

hPa西风急流中心的位置随着热带加热场的季

可能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0l,东亚副热带西风急节变化而变化,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大陆地区,流(EAJs)南北变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亚澳季风区

尤其是青藏高原的加热所导致对流层中上层经向

收稿日期:200r7—06—21;修订日期:2007—11--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501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5047)资助。

作者简介:于秀晶(1972一),女,吉林白山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气候诊断和评价方法的研究。E-mail:yuxiujing@163.com

万 

方数据

理温度梯度的两阶段明显反向,是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两次向北突跳的主要原因【l2I。夏季热带地区的对流加热可以跨越赤道影响另一个半球冬季急流的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引。

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在急

流发生发展机制、其位置变化对天气和气候尤其是

降水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急流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对春季西风急流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研究春季西风带急流异常变化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的遥相关关系,揭示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异对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影响的事实,为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强弱的预测奠

定一定基础,并初步探讨了春季西风急流指数与东

亚夏季风的遥相关。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利用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包括1948年1月一2006年12月的月平均200

hPa、850

hPa高空风场资料和500hPa位势高度数据,1961年1月一2000年12月200hPa速度势数据,数据格点分辨率为2.50×2.50。

1948—2002年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强度指数(,SMo)资料引自文献[7]。1.2方法

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春季高空西风急流与

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速度势场和高度场的相关分

析。用合成分析方法计算了风矢量合成场,方法详见文献[13]。

2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指数的确定

春季最大风速中心一般出现在300N附近的对流层上层200hPa高度上【17J,本文选取200

hPa

作为研究对流层中上层春季西风急流的高度(下文的高空均指200hPa高度)。从1948~2006年的统计结果看,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弱和位置的年际变化较大,急流中心风速的最大值达59m/s,最小值为44m/s,最大风速中心的位置一般在欧洲区域(200N~300N)以及东亚至北太平洋区域(300N一370N)范围内变动。

根据春季高空西风急流强弱年际变化较大的特点,计算了春季北半球200hPa纬向风的方差场(图1)。在中纬度区域,方差场上存在大值区(阴

万 

方数据科学

27卷

枷而(E季-u)

(1)

式(1)中,%=%一%=÷∑MF一去∑Hi,

÷∑%,为I、lI区所有格点的平均纬向风速差

增刊于秀晶等: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异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遥相关特征

图l1948—2006年春季北半球200hPa纬向风的方差场(阴影区为方差值≥4.5的区域)

Fig.1

Variancefieldof200hPazonalwind

componentin

theNorthernHemisphereinspriI唱

froml948t02006(the

varitmcevaluesinthe

shadowm8tfi'enloltthan4.5)

12

m/s。上述分析表明,本文所定义的凡^s可以较

影响。结果表明,55a中约有36a的毛M蜊和‰∞,与]EAS反向变化,即急流偏强(弱)时,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大多偏弱(强)。从图2也可看出,_,E^。与

好地反映出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弱和东西方向位置的变化。3

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的关系

通过分析1948—2002年凡舾与‰伽和,SM螂

(毛M删和毛M∞,分别为30。N和35。N的,跚垂)的关系,探讨了春季西风急流对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的

30。N-35。N江淮流域活动的‰伽和,sM∞5有明显

的负相关关系,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一0.50和一0.42,显著性水平OtI>0.001。当春季高空西风急流偏强时,在30。N一35。N的江淮流域活动的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强度多偏弱,而急流偏弱时,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强度多偏强。

毒:

一l一2—3

0,IM ∞

32

毒1。

一l一2.3

-2

一l

图21948—2002年.,E^5与毛Ⅲo(a)和Js-“(b)的相关图(显著性水平a≥o.001)

CorrelationeketohesbetweerdE^sand

Fig.2

bⅧ(a)。JsMⅧ(b)from

1948

to

2002

(thesignificantlevela≥O.001)

4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异对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作用机制分析

4.1急流与加热场

呈辐散状态,与大气热源相对应;速度势为正值区

域,其对流层上层大气呈辐合状态,与冷源相对应。利用1961—2000年全球200hPa高度的速度势(x)资料,计算了多年平均的夏季速度势场(图

略)。北太平洋大部分区域为大面积的负值区(辐

一般,速度势为负值区域,其对流层上层大气

万方数据 

地理散区),辐散中心出现在菲律宾附近,从这个地区

气流向南北流出,最后分别在中国华北地区到西伯

利亚、南印度洋到西南太平洋地区下沉,从而形成

行星尺度的哈得莱环流。图3显示的是L。与夏

图31961—2000年.,E^s与夏季全球200b_Pa速度势

(x姗)的相关场(阴影区为显著性水平a≥o.1的区域)

Fig.3

Thecorrelationcoefficients

of

betweenJras

and

globe

X200in

summerfium1961

to2000

(thesignificant

level

0f

shadow删8

is

a≥0.1)

季200hPa速度势的相关场。150S~500S,750E—1150E的南印度洋和500S一400N。1400W~1200W

的东太平洋地区为正相关区:中心相关系数均为

0.24,显著性水平仅≥0.1,东亚沿岸至北太平洋地

区为大面积的负相关区,中心相关系数达一0.36,

相关的显著性水平aI>0.05,亚洲大陆相关系数较小。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与南印度洋经北太平洋至东太平洋地区的夏季200hPa速度势场,呈准大圆路径“+、一、+”显著相关波列。当西风急流强时,夏季北太平洋区域对流层上层速度势值减小,大气辐散增强,对应的北太平洋上空大气温度偏高,亚洲大陆上空大气温度变化不明显;相反急流

弱时,北太平洋区域对流层上层速度势值增大,大气辐散明显减弱,北太平洋上空大气温度偏低,亚洲大陆上空大气温度变化不明显。4.2急流与高度场

1948~2006年凡^s与夏季500hPa位势高度的相关场显示(图4a),亚洲地区(00N一500N,600

E一1200

E)和赤道太平洋地区(00N一200N,

120。E~1200w)存在大面积显著的正相关区,其

中,南亚地区(0。N~300N,600E一1200E)的相关

万 

方数据科学27卷

最显著,中心相关系数达O.48以上。显著性水平a≥0.05,北太平洋地区(300N~400N)为负相关区,中心相关系数为一O.24,显著性水平a≥0.1。对西风急流强(弱)的典型年夏季500hPa高度距平场进行合成分析表明(图4b,图4c),当春季高空西风急流强时,以30。N为界,300N以南的西北太平洋地区为正距平控制区,以北为负距平控制区;相反,急流弱时,30。N以北的东亚地区和东太平洋为较大范围的正距平控制区域,300N以南为负距平区。

NN

NN

NN

甜妒耵妒”.o

取Q

∞.B∞1

100.B120.B

140.E

160.B

180

160智140W/12,0‘W

图41948-2006年.,E^s与夏季500hPa位势高度的相关场

(a,阴影区为显著性水平a≥O.1);西风急流强(b)、弱(c)

典型年的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合成场(矿m)

Fig.4

The

correlation

codficients

betweenJrasand

500hPa

geopotentlal

heightin

8uiD.nler

from

1948

to

2006(a,thesignificantlevelof

shadow

area8

is口≥O.1);Compositegeopotentialheight

anomaly

oftypicalJrasstrong

years(b)and.]zasweakyem(c)(gym)

4.3急流与低空流场

利用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和弱的各8个典型年,对夏季850hPa低空流场进行矢量合成分析,得到典型合成差值场(强减弱)。在差值场上(图5),赤道太平洋地区出现明显的东风负异常,

增刊于秀晶等: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异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遥相关特征

95

亚洲大陆为反气旋性环流,东亚地区(20。N~500N)出现明显的南风负异常。而在气候平均850hPa风矢量场上(图略),夏季赤道地区盛行东风,东亚沿岸为南风。所以,当春季高空西风急流强时,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东风偏弱,东风转向北上影响东亚地区的势力弱,东亚沿岸出现南风负异常。相反,急流弱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东风偏强,转向北上影响东亚地区的势力强,东亚沿岸出现南风正异常。

图5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强和弱的典型年夏季850

hPa流场的合成差值场(强减弱)(m/s)

Fig.5

Composite

differencetlddof850hPa

wind

vector

in

typical

strong

andweak

Jzas

years(strong

minus

weak)(m/s)

5结论

(1)定义了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指数‰,

该指数主要反映了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度

和东西方向位置的变化,并且与毛M伽和‰∞,存在

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当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发生强(弱)的异常时,预示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在300N一350N的江淮流域地区活动偏弱(强)。由此揭示了影响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在300N一35。N的江淮流域活动的强度指数厶M删和,sM∞,变‘

化的前期强信号场。

(2)初步探讨了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变

化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的遥相关的某些可能物理机制。^鸺与南印度洋经北太平洋至东太平洋地区的夏季200hPa速度势场,呈准大圆路径“+、一、+”显著相关波列。当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强时,夏季北太平洋区域对流层上层速度势值减小,大气辐散增强,对应的北太平洋大气温度偏

高,而亚洲大陆对流层上层速度势变化较小,大气

温度变化小,大陆、海洋大气温差相对减小,导致东

万 

方数据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向北活动的纬向温差驱动力减弱,夏季风偏弱;而当急流弱时,夏季北太平洋对流层上层速度势值增大,大气辐散明显减弱,北太平洋大气温度偏低,亚洲大陆对流层上层速度势变化较小,大气温度变化小,海陆大气温差因此增大,导致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向北活动的纬向温差驱动力增强,夏季风增强。与大陆相比较,海洋大气温度的变化对春季高空西风急流和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强和弱的变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当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强时,夏季500

hPa

高度距平场上,在30。N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副热带高压活动减弱,副热带高压南侧气流转向北上影响东亚地区的机会减少,同时东北亚地区高度场为正距平,对偏南气流的北上起到很强的阻挡作用,大陆和海洋高度场的共同作用。导致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较常年偏弱。当春季高空西风急流弱

时,在300N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副热带高压活动增强,其南侧气流转向北上影响东亚地区的机会增加,同时亚洲地区多低值系统活动,易引导偏南气流北上影响东亚地区,东亚地区盛行较强的南风,在大陆和海洋环流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偏强。

当高空西风急流强时,将强迫出滞后3个月

850

hPa风矢量场的主要分布特征是,西北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南侧东风偏弱,其转向北上影响东亚地区的势力偏弱,东亚出现明显的南风负异常,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弱。相反,当急流弱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东风偏强,继而转向北上影响东亚地区的势力强,东亚地区为南风正异常,夏季风强。

(3)本文主要研究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对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的影响,冬季西风急流对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的影响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另

外对西风急流的研究,还需从候、旬或月等时间尺

度上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致谢:本研究以及本论文的写作都得到廉毅

先生和刘实先生的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丁一汇,李崇银,何金海,等.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

[J].气象学报。2004,62(5):561—586.[2]

琚建华,赵尔旭.东亚夏季风区的低频振荡对长江中下游旱

涝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5,21(2):163—171.p】

理科学27卷

[10]廖清海,高守亭。王会军,等.北半球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变

异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异常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4,47(1):10一19.

[11]况雪源,张耀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对长江中下

游夏季降水的影响EJ].高原气象,2006,2s(3):382-389.

吕俊梅,任菊章,琚建华.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对中国降水的影响EJ].热带气象学报,2004,加(1):73—81.

M]WangB。Clementss,Liu

P.在地理和时间尺度上比较印度和

东亚季风[J].海洋地质学,2003,201(2):5-21.p]

LAU

M,LAN

C,SongYang.Currenttopics

On

interannualB36:Intera-

[12]李崇银,王作台,林士哲。等.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东亚高空西

风急流位值北跳关系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4,28(5):

641—658.

variabilityofthe

asian

m∞18∞n[C]//Review

3ld

Topic

nnualVariaions.The

IntenernationalWorkshorp

onMonsoons

(1wrn一Ⅲ),176—193.

№]

廉毅,沈柏竹,高枞亭,等.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

[13】朱乾根.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274—275.

的标准、日期及其主要特征分析[J].气象学报,2003,61

(5):548—558.

口】

[14]董敏,余建锐,高守亭.东亚西风急流变化与热带对流加热

关系的研究[JJ.大气科学,1999,23(1):62—71.【15]Yangs,Webster

location

廉毅,沈柏竹,高枞亭.关于确定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

探讨[J].气象学报,2004,62(6):782—789.

叶笃正,陶诗言,李麦村.在六月和十月大气环流的突变现象[J].气象学报,1958,29:249-263.

J.Theeffectof6uiulner

tropicalheating

OR

the

andintensityoftheext”picalwesterlyjetetreams[J].J.

721.

随]Geophys.Re..,1990,95(D11):18705一18

[16]丁一汇.天气动力学中的诊断分析[M].北京.gt学出版社,

the

EastAsian

p]Yang

tnxeam

S,h

and

KM,KimKM.Variations0f

jet

1989:280.

Asian--Pacific- Americanwinterclimate

anomalies

[17]况雪源。张耀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

力影响机制探讨[J].气象学报,2006。64(5):564—574.

[J].J.climate,2002,15:306—325.

RemoteCorrelationFeaturebetweenVariationsofTroposphereWesterly

JetStreaminSpringandEastAsianSubtropicalSummerMonsoonActivities

YUXiu-Jin91'2一。XIE

Jin—F吼3

(1.LaboratoryofResearchforMiddle—HighlatitudeCirculationsya拼nandEastAsianMonsoon,Changchun130062,Jilin;

2.Institute

ofMeteorological

Science

of3讧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62.J讧in;3.J讧inProvince

ClimateCenter,Changchun130062,Jilin)

Abstract:JE^s,EastAsianwesterlyjetstreamindex

alice

on

200hPainspring,wasdefinedbycaeulatingthevari-

fieldofzonalwind

at

200hPa,usingNCEP/NCARreanalysisdatafrom1948to2006.Thecorrelationbe-

tween

EastAsiansummermonsoonintensityindexISM套andJE峙wasanalyzedinthepaper.Theresultsshowed

showthevariationofstrengthandzonalpositionofthewesterly

that①_,E^scouldjetstream,andhadsignificant

nega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springwesterlyjet

streamandtheEastAsiansummermonsoon;whenJzAsWas

stronger(weaker),the毛M由would

thecorrelationbetweentheEast

weaker(stronger)overtheYangtze—huaihevalley(30。Nto35。N);②Asianwesterlyjetstreamand200hPavelocitypotentialshowedthequasi—

be

over

greatcircleway“positive,negative,positive”wavetrain

theSouth

IndianAsian

Ocean—NorthPacific

Ocean—

over

EastPacificOcean;whentheEastAsianwesterlyjetNorthernPacificOceanWasusuallyobvious

stream

Wasstronger(weaker),theheatingfield

theEast

westerly

weaker;③when

on

jet

stream

Wasstronger

(weaker),the

thenorthofwhentheEast

500hPa

geopotential

vector

heightwouldbeweaken(stren昏hen)over

850

theNorthwestPacificOceaninminusweaker

over

30。N;@wind

Asian

over

differencedistribution

hPa(strongerJE^sJEAs)showed,

westerly

jet

streamWasstronger,anticyclonecirculationprevaih

Asia,south埘ndneg-

ativeanomalyshowed

the

coast

oftheEastAsia,EastAsiansummermonsoonintensitywouldbeweaker;

when‰Wasweaker,East

Asiansummermonsoonintensitywouldbestronger.

Keywords:spring;tropospherewesterlyjetstream;thevariation;EastAsian

sunlnler

monsoon;remotecorrelation

万方数据 

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异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遥相关特征

作者:作者单位:

于秀晶, 谢今范, YU Xiu-Jing, XIE Jin-Fan

于秀晶,YU Xiu-Jing(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6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省气候中心,吉林,长春,130062), 谢今范,XIE Jin-Fan(吉林省气候中心,吉林,长春,130062)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7,27(z1)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参考文献(17条)

1.丁一汇;李崇银;何金海 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期刊论文]-气象学报 2004(05)

2.琚建华;赵尔旭 东亚夏季风区的低频振荡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期刊论文]-热带气象学报 2005(02)3.吕俊梅;任菊章;琚建华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对中国降水的影响[期刊论文]-热带气象学报 2004(01)4.Wang B;Clemente S;Liu P 在地理和时间尺度上比较印度和东亚季风 2003(02)

u K M;LAN N C;Song Yang Current topics on interannual variabillty of the asian monsoon6.廉毅;沈柏竹;高枞亭 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的标准、日期及其主要特征分析[期刊论文]-气象学报2003(05)

7.廉毅;沈柏竹;高枞亭 关于确定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探讨[期刊论文]-气象学报 2004(06)8.叶笃正;陶诗言;李麦村 在六月和十月大气环流的突变现象 1958

9.Yang S;Lan K M;Kim K M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jetstream and Asian--Pacific-American winterclimate anomalies[外文期刊] 2002

10.廖清海;高守亭;王会军 北半球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异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异常的影响[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4(01)

11.况雪源;张耀存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原气象 2006(03)12.李崇银;王作台;林士哲 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值北跳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大气科学2004(05)

13.朱乾根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1992

14.董敏;余建锐;高守亭 东亚西风急流变化与热带对流加热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大气科学 1999(01)15.Yang S;Webster P J The effect of summertropical heating on th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extropical westerly jet etreams 1990(D11)16.丁一汇 天气动力学中的诊断分析 1989

17.况雪源;张耀存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力影响机制探讨[期刊论文]-气象学报 2006(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lkx2007z1013.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iv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