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模拟

更新时间:2024-02-29 09: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安全案例分析考前预测班课件 第十讲 2010年预测试题讲解

2010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预测试题 第一题

×月×日16时48分,H省某县城关镇西街居民陈某家发生火药爆炸事故,共有1500千克制鞭炮用药物爆炸,冲击波波及300米,造成27人死亡,轻重伤18人。爆炸波及73户,严重损坏房屋141 间,损坏各种家具、家用电器200多件,直接经济损失18.7万元。 该县外贸中转站电工陈某(停薪留职),县十五里店乡外贸经营处退休干部何某、十五里店乡冯湾村村民李某等3人,在没有任何申请、未经公安部门许可、工商部门注册、税务部门登记、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镇政府批准的情况下,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村民李某将430千克制药原料铝镁合金粉(强还原剂)、高氯酸钾(强氧化剂)等称好后,叫工人混合,筛在原存湿药地面上。因地面湿,外面雪后空气湿度大,药物吸湿性强,镁、铝合金粉遇水产生氢气,使混合药物内部升温,产生化学反应燃烧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违反烟花爆竹生产管理规定,把工厂建在居民稠密区,非法生产。

2.生产技术负责人根本不懂药物性能和安全操作技术,只是凭所谓“广告”去学了2小时的制鞭炮技术。

3.严重违反爆炸物品存放规定,干药、湿药、成品、半成品超量、混存,超量百倍配制药物,并且房屋结构不符合安全规定,生产工序紧密相连。 4.没有防火防爆设施。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2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3-8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到题干括号内。共16分。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向国务院质检部门申请领取( )。

A. 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B. 危险化学品生产资格证 C. 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证 D. 危险化学品生产准购证 E. 危险化学品生产质量证

2. 这起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有关规定,构成(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特别重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大事故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A.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B.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C.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D.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E.建有医疗机构及设施

4.《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 )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安全操作技能 B.安全生产知识 C.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D.安全责任心 E.安全综合能力

5.《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A. 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B. 具备危急情况下的救护能力 C.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D.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E. 熟悉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6.《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 ),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A. 事故隐患 B.违章作业 C.贪污受贿行为

D.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E.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单位负责人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 )。 A. 隐瞒不报 B. 谎报 C. 拖延不报 D. 清理事故现场 E. 毁灭有关证据

8.《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了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 )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A. 当地政府

B. 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审查批准职责的行政部门 C. 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 D. 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检测、检验的单位 E. 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评估、咨询的单位 【参考答案】

1.A 2.D 3.ABCD 4.BC 5.ACDE 6.AD 7.ABCE 8.BC

第 二 题

2008年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80沟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6万元。这是一起由于非法违规建设、生产,违规排放尾矿而导致的责任事故。113名事故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2题为单选题,3-7题为多选题。请将正确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到题干上的括号内): 1.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的规定,这起事故构成的事故等级是:( )。

A.特别重大事故 B. 特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D.较大事故 E.一般事故

2.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的规定,这起事故由( )负责调查。 A. 国务院 B. 国资委

C. 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

D. 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E. 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

3.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的规定,这起事故在事故报告时,应逐级上报至( )。

A.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B. 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C. 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E. 国务院

4.如果这起事故在调查过程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则正确的是( )。 A. 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B. 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自己进行技术鉴定

C. 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D. 技术鉴定所需时间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E. 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5. 以下有关这起事故提交、批复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要求正确的是( )。 A. 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B. 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C. 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0日

D.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 E.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复

6.事故调查组提交的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是(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D.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E.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如果该尾矿库的全库容为150万m3,坝高30m,则该尾矿库( )。 A. 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B. 构成重大危险源

C. 不需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 需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 应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参考答案】

1.A 2.A 3.AE 4.ACE 5.BE 6.ABDE 7.BDE

第 三 题

某年某月某日14时7分,某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102号4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顺风向北扩散,遇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球罐爆炸。由于该球罐爆炸燃烧,大火烧了19个小时,致使5个400m3的球罐,4个450m3卧罐和8000多只液化石油气瓶(其中空瓶3000多只)爆炸或烧毁,罐区相邻的厂房、建筑物、机动车及设备等被烧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627万元,死36人,重伤50人。该球罐自投入使用后两年零两个月使用期间,球罐经常处于较低容量,只有3次达到额定容量,第三次封装后4天,即在18日破裂。该球罐投用后,一直没有进行过检查,破裂前,安全阀正常,排污阀正常关闭。球罐的主体材质为15MnVR,内径9200mm,壁厚25mm,容积400m3,用于贮存液化石油气。

1.根据断口特征和断裂力学的估算,该球罐的破裂是属于低应力的脆性断裂,主断裂源在上环焊缝的内壁焊趾上,长约65mm。

2.经宏观及无损检验,上、下环焊缝焊接质量很差,焊缝表面及内部存在很多咬边、错边、裂纹、熔合不良、夹渣及气孔等缺陷。

3.事故发生前在上下环焊缝内壁焊趾的一些部位已存在纵向裂纹,这些裂纹与焊接缺陷(如咬边)有关。

4.球罐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检验,制造、安装中的先天性缺陷未及时发现和消除,使裂纹扩展,当球罐内压力稍有波动便造成低应力脆性断裂。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24分。 1. 液化气站存在那些危险危害因素? 2. 该液化气站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3. 该起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4. 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如何避免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参考答案】

1.液化气站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1)液化石油气储罐有泄露燃烧爆炸的危险;(2)液化石油气泄露造成中毒的危险;(3)维修时有高处坠落的危险;(4)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等附件动作、损坏时,造成人员机械伤害。 2. 该液化气站有5个400m3的球罐,4个450m3卧罐,液化石油气在贮罐区的临界量是10t,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3.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这起事故构成特别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这起事故调查组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

系。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4. 为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有: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包括:

(1)对于压力容器应做好验收检查,应有耐压实验合格证书,安全附件齐全有效; (2)使用中应定期检查(设备及安全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减少事故损失;

(4)对压力容器的压力、温度、液位变化进行监测,并记录分析; (5)安全距离应符合要求,远离人员聚集区。 安全管理整改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应建立《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4)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第 四 题

2000年7月9日4时40分,某公司二矿区井下发生一起运矿卡车失火事故,死亡17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88万元。 一、 矿井概况

二矿区始建于1966年,1982年投产,1998年1月与原井巷公司合并成立新的二矿区。二矿区是某公司的主力矿山。矿石储量占该矿区总储量的76.5%,到1998年底保有地质储量29 720万吨,年出矿量220万吨。

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机械化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多风机并串联微正压通风系统。目前矿区有两个主要回采中段:1250中段和1150中段。1250中段回采1218分段,1150中段回采1138分段。1250中段的1198分段和1150中段的1118分段目前正在开拓之中。此次事故发生地点在1138-1118分段的斜坡道岔口处。 二、 事故经过

7月9日零点班接班后,9号车司机赵某下井与维修工修理9号车,凌晨1时多,经试车仍不能正常运行。赵因无活可干便步行到1150计量室,遇见12号车司机王某在拉完9车矿石之后因感冒头晕在计量室休息。王某得知赵某的车未修好,便将12号车借给赵某,这时约是凌晨2时。当赵某拉完第7车矿石后,看到车上温度表已达到170℃,便驾车到1138-1118水平的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不到10分钟,大约凌晨4时40分再次启动后,发现发动机右后脚下面着火,就取下车上的灭火器灭火,没有灭掉,就跑到5号车范某处,两个各拿了一个灭火器灭火(有一个灭火器是空的),但火还是灭不掉。赵某又跑到一工区找灭火器,一工区值班员许某说“灭火器是空的”。5时20分,许某在帮助灭火过程中,向矿调度室调度员夏某作了电话汇报。赵随后找了两个水桶,与13号车司机刘永宏、5号车司机范玉江提水去灭火,因火势很大,用水灭火也不起作用。赵某又跑到1118维修硐室内找灭火器未找到,赵就让硐室内的岳某向计量室打电话(但未打通),尔后赵又返回现场,试图让铲运机铲断水管用水灭火,但因铲运机司机不在而未成。这时赵某看到巷道内烟很浓,并感到头痛无力,便摸着巷道走到了1150中段休息片刻后,乘罐车出井,约7时到地面,再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卡车着火时,1118中段作业点共有施工人员59名。7月9日5时30分,临夏二建六队值班长孔某在1118中段5号溜井焊钢模时,发现有烟从溜井上面下来,就跑到6号道,待一会6号道也进来烟后,即组织人员往2号道有通风井的地方跑。当时有人提出硬冲1118-1138斜坡道,他就制止他们不要去,但仍有好多人不听制止跑往1118-1138斜坡道,造成17人死亡,2人重伤。其余40人相继撤离到通风井处而脱险。

在事故中死亡的17人中,中国煤炭五公司第二工程处10人,浙江省苍南第三公司4人,临夏二建工程公司2人,北京中煤矿山工程公司1人。 三、 事故原因

经调查确认,这是一起由于12号运矿卡车油管接口存在渗漏现象,发动机工作时间长,排气管温度过高,经长时间高温烘烤,渗漏的油在启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再启动时,因磁力开关触点或启动机搭线产生火花点燃可燃气体,燃烧中油箱油管内压力增大,形成断裂,油料泄漏,遇明火燃烧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包括CO、SO2、NO2、NO、CO2、橡胶微细颗粒等),致使17人中毒窒息死亡、2人重伤的火灾事故。主要原因是:

(一) 井下运输安全管理不严,车辆检查维修质量达不到安全要求,埋下火灾隐患。9号车司机赵某与12号车司机王某违反规定私自换车,使12号车辆长时间连续工作,造成发动机周围温度过高,而且该车检查、维修质量差,油管接口渗油,因而埋下了火灾隐患。 (二) 司机操作不当引发火灾,不立即报警延误灭火时机。司机赵某,发现卡车显示达到170℃的警戒温度后,未按停车不熄火、用叶轮扇风冷却的规定操作,而是停车熄火,在温度没有降到安全界限的情况下再次启动,因电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形成火灾。起火后,赵某没有立即报告,在数次试图灭火不成的情况下又离开现场出井,也没有向任何部门报告,延误了灭火的时机。

(三)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火灾发生时人员撤离无人指挥。掘一工区主管设备副主任王某,违反拖车时设备主任必须到现场指挥的规定,在家中电话同意上一班值班班长安排当班值班长干拖车的工作,事故发生时值班员不在现场,人员撤离工作无人指挥,致使一部分作业人员盲目进入灾区。

(四) 未按规定制定和实施矿井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已查明,98年以后矿井没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过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防灭火安全措施达不到要求,井下巷道安全标志设置不符合规定。火灾发生时,矿调度室没有立即向公司调度报告,对事故的扑救和人员的撤离缺乏有效的指挥和调度,井下通讯联络不畅通,多处灭火器材不能使用,事故地点附近无消防栓和其他消防设施,地面消防车因外部尺寸过大进不了井筒,待拆卸了梯子后才入井灭火。

(五)外包工程施工队,未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该矿承包工程的四个施工队安全管理松懈,没有严格按照矿山安全法规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缺乏应急和安全撤离等应有的知识,部分作业人员因选择了错误的避灾路线而伤亡。

(六)该公司领导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矿山安全法规重视不够,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和查处力度不强,安全生产管理不严,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一个原因。 四、防范措施建议 (一) 加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 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把安全生产 法规、制度、措施、规程等落实到每个基层和每个作业人员,形成有效预防事故的管理机制。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完善包括通风系统、通讯系统和防灭火系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配备必要的救护、急救装备和器材,按规定设置矿山安全标志,

以增强抗御灾害和事故的能力。

(四)要依法编制和实施以防止火灾事故为重点的矿山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及时检查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止火灾事故的再次发生,切实做好各类事故的防范工作。

(五)加强对外包施工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要对外包施工队的安全资质进行审查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清理整顿,安全资质达不到要求的不准承包工程;承包施工队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法培训作业人员,对安全管理松懈、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限期停产整顿,愈期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取消其承包资格,对达不到培训规定的作业人员不准上岗作业。 问题:

1. 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2.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是什么? 3. 应急演练的类型有哪些? 4.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策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等。 (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及其影响。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下面6个过程:

(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 (2)资料收集。

(3)危险分析。辨识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风险,并进行影响范围和后果分析(即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4)应急能力评估。分析应急资源需求,评估现有的应急能力。

(5)应急预案编制。根据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确定最佳的应急策略。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预案编制后应组织开展预案的评审工作,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按规定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3. 演练的类型有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

4.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第 五 题

×月×日14时15分,某制药厂一分厂干燥器内烘干的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分解强力爆炸,死亡4人,重伤1人,轻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

该厂的最终产品是面粉改良剂,过氧化苯甲酰是主要配入药品。这种药品属化学危险物品,

遇过热、摩擦、撞击等会引起爆炸,为避免外购运输中发生危险,故自已生产。

事故当日8时,工艺车间干燥器烘干第五批过氧化苯甲酰105公斤。按工艺要求,需干燥8个小时,至下午停机。由化验室取样化验分析,因含量不合格,需再次干燥。次日9时,将干燥不合格的过氧化苯甲酰装进干燥器。恰遇5日停电,一天没开机。6日上午8时,当班干燥工马某对干燥器进行检查后,由干燥工苗某和化验员胡某二人去锅炉房通知锅炉工杨某送热汽,又到制冷房通知王某开真空,后胡、苗二人又回到干燥房。9时左右,张某喊胡某去化验。下午2时停抽真空,在停抽真空后15分钟左右,干燥器内的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爆炸,共炸毁车间上下两层5间、粉碎机1台、干燥器1台,定干燥器内蒸汽排管在屋内向南移动约3米,外壳撞倒北墙飞出8.5米左右,楼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第一分蒸汽阀门没有关,第二分蒸汽阀门差一圈没关严,显示第二分蒸汽阀门进汽量的压力表是0.1MPa。据此判断干燥工马某、苗某没有按照《干燥器安全操作法》要求“在停机抽真空之前,应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蒸汽”的规定执行。在没有关严两道蒸汽阀门的情况下,下午2点通知停抽真空,造成停抽后干燥内温度急剧上升,致使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因遇过热引起剧烈分解发生爆炸。

2.该厂在试生产前对其工艺设计、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未按化学危险物品规定报经安全管理部门鉴定验收。

3.该厂用的干燥器是仿照某制药厂的干燥器自制的,该干燥器适用于干燥一般物品,但干燥化学危险物品过氧化苯甲酰就不一定适用。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24分。

1.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间接原因是什么? 2. 这起事故的责任应如何认定? 3.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是什么?

4.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干燥工马某、苗某没有按照《干燥器安全操作法》要求“在停机抽真空之前,应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蒸汽”的规定执行。这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②该厂用的干燥器可能不适用干燥化学危险物品过氧化苯甲酰。这是物存在不安全状态。 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①该厂在试生产前对其工艺设计、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未按化学危险物品规定报经安全管理部门鉴定验收;②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安全知识的培训不够;③其他的一些管理原因。

2. 这起事故干燥工马某、苗某应负直接责任;厂领导班子应负领导责任;干燥器的设计人员应负技术责任。

3.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是:

①严格按照国家对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来设计、生产、储存。

②投产前要请有关部门对现有厂房、设备、工艺规程等进行论证、鉴定验收同意后再投产。 ③企业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于部、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特种作业工人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4.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①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②设置安全装置,并保证准确有效;

③定期进行机械强度试验;

④保证电气安全,检查供电线路完好,无超负荷运行; ⑤定期维护、检修机器设备,有维护保养和检修计划; ⑥机器设备的布置和工作地点的整洁,不乱堆放杂物; ⑦配备安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im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