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更新时间:2023-08-24 00: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加快了竞争海外市场的步伐,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汽车企业

●经济观察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产品档次低、

技术研发跟不上、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提出我国该如何自我创新与借鉴外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促进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汽车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043-02

中国汽车产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1997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吸引外国汽车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使中国汽车产业不仅在量的方面,

而且在质的方面实现了飞跃成长。

特别是2001年中国入世及2004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颁布以后,中国的汽车厂商通过竞争与兼并重组正在加

速提高自身竞争力。尽管如此,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汽车业国际化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逐渐的升级,同时中国大量的人口和很低的汽车普及率使我国汽车市场具有很大潜力。除了国外一些著名的汽车公司,如:德国大众、宝马;美国通用、福特;日本丰田、本田;韩国现代等都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先后与我国的一些汽车产业成立了第一批合资企业。我国本土以奇瑞、吉利、哈飞路宝等为代表的一些汽车公司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汽车行业开始进

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一些具有国际战略发展眼光的企业开始以出口、

技术转让、国外各种合同安排、国外合资经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等形式进行国际化经营。

1.直接、间接出口方面。我国汽车出口近几年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达到81.56亿美元。其中,出口整车含成套散件)40.60万辆,金额7.79亿美元;出口汽车关键件12亿美元;出口汽车零件61.76亿美元。比2003年的47.1亿美元净增34.46亿美元,大幅增长73%,远远高于同年进口增长13.1%的幅度。2007年汽车出口量超过60万辆,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8.95%。2008年1~10月,汽车累计出口60.88万辆,同比增长29.83%,总量与上年全年大致相当;出口金额83.78亿美元,同比增长52.92%,与上年全年相比,净增10.66亿美元。

2.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国内一些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中不仅注重产品出口,同时还十分重视与国外一些汽车企业在销售上进行合资和合作,

特别是一些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在这方面走在前面。

其中奇瑞汽车集团表现尤为明显。在2003年2月,奇瑞与伊朗SKT公司签订合同,双方将在伊朗合作建设奇瑞轿车生产基地。2004年11月12日,奇瑞又与马来西亚阿拉多(ALADO)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及汽车出口合同,全面授

权这家公司制造、

组装、配售和进口代理奇瑞汽车,并以此为跳板进入东盟市场。

3.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在国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支持下,很多骨干汽车企业已经迈出了国门,把自己的商品推向世界,推出中国,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例如:上汽集团首开中国汽车企业独立跨国

收购的先河。2004年10月28日,

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企业———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上汽集团总花费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公司78.9%的股权,从而使上汽集团成为双龙汽车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二、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不短,有40多年了,投入资金累积可以千亿元计,仅“九五”期间,就有1200亿元的投入。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国的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需要依赖国家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强制保护的弱势产业(1986年以前轿车进口关税为220%,1994年降为150%,1996年

●牛

为100%,1997年为80%),至今既不具备全面设计开发能力,也没有规模竞争水平。

1.出口量占产量比例较低且出口产品档次较低。近几年来,中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基本上呈现增长势头:2002年汽车整车出口4.31万辆;2003年整车出口增长到12.51万辆;2004年中国汽车整车出

口达40.60万辆,

同比增长了225%,整车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进口。出口总值为408.96亿美元,同比增长45.31%,高于进口20.86个百分点。整车出口61.27万辆,同比增长78.95%,进出口数量顺差为29.85万辆,

比上年增加18.41万辆。如果仅从中国汽车出口增长速度上看,

这也许能够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一点点安慰。但是应当指出的是,

这种增长速度是基于一个非常小的基数。从量上来看,相对于中国汽车产量而言,中国汽车整车出口还只能说是九牛一毛。

2.从出口地域来看,我国汽车出口的市场相对较狭窄。目前我国共向9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各类汽车,主要集中在亚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出口的对象都属发展中国家。而且以各种车型出口前十位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来看,其出口数量和金额的集中度均占70%~97%。2004年上半年出口目的地又新增加了澳大利亚、俄罗斯和日本,但这主要是中国合资汽车企业的对外出口。作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美国,迄今为止仍不见中国自有品牌轿车的踪影。

3.对外合资合作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且规模较小。中国汽车企业对外合资合作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包括马来西亚、伊朗、叙利亚、阿根廷等少数几个国家。这些国家的汽车产业均不够发达,并且国内市场潜力

不够广阔,所以我国汽车企业选择这些国家作为自己未来的销售、

利润的增长点恐怕前景不够乐观,但对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积累还是会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4.对外直接投资多以收购为主且多为濒临破产企业。无论是在中国汽车界引起轰动的南汽收购英国罗孚汽车案,还是上汽参与的收购韩国大宇汽车都是濒临破产企业。虽然通过这些收购,可以使中国汽车企业迅速提升技术,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步伐,但是这些亏损企业也会给中国企业经济上带来沉重的负担。

5.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低,研发投入跟不上,劳动生产率低。目前国内

八大轿车厂家生产的几十种车型,仅有两种是

“纯国产”品牌,其余均为引进车型,八轿车厂家多数不具备整车开发能力,合资企业主要基于外方提供的车型进行生产,即使国产的夏利车仍是基于原有的引进车型,没有开发能力,一汽红旗也仅是奥迪的车身,加上克莱斯勒的发动机;而

且汽车研发费用不足销售额的2%,

而国际水平是2%~10%,通用、福特等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高达50~60亿美元,即使在亏损年份也不曾减少,1992年福特公司亏损5亿美元,而研发投入则高达60亿美元。

6.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我国有1700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列入国家目录,但是专业化、多品种企业不到5%,外加实际没有登记的企业可能达到5000家,零配件生产没有规模效应,价格比进口产品高20%,抬高了汽车价格。

三、加速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对策1.抓住新能源汽车开发机遇,提升中国汽车工业水平。专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石油能源汽车很快将走下坡路。就整个21世纪而言,呈现

在人们面前的将是汽油、

柴油、燃气、醇类、电动、氢气以及其他多种能源汽车活跃的多极模式。因此必须抓住新能源汽车开发机遇。

2.注重节能、环保、安全的生产模式,促进中国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上升,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加之能源、环保、频繁发生的重大车祸等问题的日益凸现,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中国汽车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向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方向进步,这三个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人们(下转第45页)

—43—

和上下游联系下,形成一种产品从设计、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完整

一是从纵系统。产业集群具有两方面的特征:

向看,有一个上下游的产业链条;二是从横向看,有一个相互支持的社会网络,通过完整而专业的链条分工,降低成本,升级配套服务,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法律应对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目前还很难说已经触底回升。金融危机导致的商业信用危机不可小觑,已经对我国外贸业产

除了采生了较强冲击。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

取相应的商业策略外,还应当从法律角度积极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渡过难关。

1.积极追讨已有欠款。《国家风险分析报)》曾尖锐指出,中国企业出口坏账率告(2005

10倍于发达国家,坏账率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0.25%至0.5%,有的企业甚至

而且我国企业的海外欠款时间高达30%以上,

较长。坏账时间越长,成为“死账”的可能性越

在国际上大。一些在国内行得通的追欠方式,

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唯一有效的追欠方式是依法追欠,所以聘请专业律师是正确的选择。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国际诉讼、仲裁、委托代理机构追欠可能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为此,同行业的企业对同一国家或地区的欠款人,有必要联合聘请律师,有效摊薄追欠成本。

2.慎重赊欠,规范签约。采用赊购的形式进货。这种方式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问题不大,往往是争取客户的有效竞争手段。但在目前形势下,赊购具有极大的风险,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尽量避免。

3.投保出口信用风险。投保出口信用险,

外贸企业应审时度势购买出口信用保险。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如果遇到买方违约或进口国政府的某种不公平待遇,都可在承保范围内减少损失。

(五)避险汇率风险

美元贬值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影响外贸企

“致命”的因素之一。特别是今年以业出口最

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稳,汇率变动难以预测,使外贸企业遭受巨大的汇率损失,无异于“雪上加霜”。

1.签订硬币种合同。在签订合同前,首先要选择好合同计价的货币。最好是选择币值稳定,有走强趋势的货币,并在合同中约定、敲定固定汇率,这样就能避免今后汇率波动造成的后顾之忧。

2.在合同中加入保护性条款。在合同中加入类似的调价公式,针对汇率变化列出保护性条款。其中应当限定,当汇率变化超过多大范围后,可以获得多大比例的价格补偿。

3.尽快兑现合同。在确定美元贬值趋势的情况下,合同兑现期越短,美元贬值的幅度就越小。

4.转移汇率风险。通过采用与主合同相同的货币计价方式,把总承包相应部分的汇率风险转嫁给分包方。

5.套期保值。所谓套期保值,是指用一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一定数量的商品,并且承诺到期支付现金或交付货物的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避免将来该商品价格波动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6.实物支付。在支付货款时不以美元计价,而是以某种我国比较紧缺的实物资源作为

●经济观察

一方面可以避免支付手段。这样做的好处是,

美元贬值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赚取这种紧俏实物出售后所得到的进销差价。

7.降低外汇收益风险。尽量把外汇储备变成实物的储备,减少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

(六)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国外贸企业战胜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法宝。

四、结论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外贸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外贸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困难面前,我国外贸企业应当趋利避害,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加强内部管

集群化道路,利用法律武器理,坚持走专业化、

“寒冬”中迎来维护自身利益,依托技术进步在

“暖春”。

参考文献:

1.邢继军.世界金融危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建,石玉川.国贸贸易实务.中国人民

2008大学出版社,

3.徐洪才.中国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2009

4.石章强.企业过冬.华文出版社,20095.季小江.金融风暴与企业的战略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责编:若佳)

(上接第43页)的生命财产,国家社会建设,是汽车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3.自主创新与借鉴国外技术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所具备的优劣势条件以及面临的机

威胁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会、

的重要性。不难发现,当前主要的汽车自主品牌都出于民营汽车企业,它们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低价格,但这样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却不一定是好事。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如何在现有的发展条件下,克服自身的劣势,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借鉴世界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利用全球资源来促进全面的发展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将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他国汽车产业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寻找适合的发展模式,汽车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已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除了自身企业需要有自己的

新兴工业化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研发队伍外,发达国家、

得失教训,也能给我国带来有益的帮助。

4.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增强汽车生产能力。研发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关乎着我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才能够称得上世界汽车强国。因此,国家必须从政策和环境上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从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规定来看,对于研究开发的补贴属于绿色补贴,因此,国家应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对于共性技术的基础研究由国家出资,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大汽车关键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清洁能源汽车技术等研究开发的

可支持力度。对于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而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

在生产阶段给予减免税的优惠。在销售阶段采用直接对消费者减免税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逐步提高汽车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显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成本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经营能力是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关键。

5.以全球化应对全球化,加快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汽车企业

成长中的中国汽车企业暂时还不具备与国际巨头全的明天在全球市场。

面对抗的实力。立足、站稳巨大的国内市场,再开拓国际市场是明智之

美国本土汽车产量超过1200万辆,销售了1530万辆新车,举。2007年,

其中进口车超过300万辆,仍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日本本土市场需求不到600万辆,大量汽车出口国际市场。中国国内需求旺盛,基本上是自产自销,2007年中国出口汽车近60万辆,进口汽车约30万辆。

6.提升汽车品质,打造国际化汽车名牌。打造自主国际名牌,从外延

—提升品质、品牌和服务,真正使我国的汽车式增长变为内涵式增长——

企业与国际接轨。

四、结束语

中国作为迅速成长的大国,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位于世界前列。在全球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化是我们发展的必经之路,和服装、家电产业一样,汽车业也已经走到了必须面向国际市场的时候了,在诸多汽车企业看来,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刚刚发展壮大起来的汽车企业而言,国际化的路途并不平坦,有经验教训需要总结,也可能有诸多的迷惘

适和困惑。在借鉴外国生产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走出属于自己、

合自己的道路,使我们更快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2007(4)1.曹建海.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管理世界,

2.邱国栋,李作奎.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分析与策略.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1)

2006(11)3.郎贵飞.美德日的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责编:贾伟)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ik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