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西北角》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6-02 07: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的西北角》读后感

对于每一个新闻从业者来说,他们对老一辈的记者范长江先生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作为未来的新闻从业者,对他的认识,和对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通篇读下来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从业精神,受益匪浅

范长江于1935年7月开始在多事的西北采访,由于范长江认为一旦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沿海一带必不可久守,抗战的大后方肯定在西北、西南一带,而荒僻的西北地区的现状却很少为人所知,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地方进行考察和研究,让读者更多地知道西北和西南的情况,他认为这是当务之急。所以才会有《中国的西北角》的出现。

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只能通过看古板简单的历史教材捕捉到些许中国过去的影子,那些英雄人物只是冷冰冰的名字而已,那些中国的大好春光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到的。但在范长江的笔下,这个过去的景物,人物一下子添上了色彩,鲜活起来,使人浮想联翩。 “林谷低处,汇水为溪,白水江即发源于此,道路即在江之南北岸行 高山迥应,曾不知跋涉之劳矣。”,全书以极其优美的文笔描绘出了大西北广袤无垠的秀美山川,又详细解说了各种形态的奇特地貌,又如“陕甘盆地高原”,“兰州海拔一千五百公尺,天水一千一百公尺,西安仅四百公尺,由西到东构成一大倾斜面,以陕北,关中,陇东,陇南四部而言,这一地势大体言之,西南北三面皆以风水岭之姿态而作成边围,把这个范围以内的水,大体以东南,正东,东北三哥方向而流注,更东以入黄河,所以从海拔的高度看,这块地无疑的是高原,而从地势的构成上看,又无疑的是盆地。”作者本着新闻记者负责的态度,如此详细追溯,全书都是这样的。描写气候风光又拿出了出色的生动笔触,使读者不免心驰神往起来。 全书还多处描写了西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民间习俗,让人感觉身在其中,且他的写作手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华丽藻词,却能清楚的表达当时的风土人情,其中还有不少的让人看后感到愤怒,悲痛,惋惜,伤心的事,描写了到处的民不聊生,卖儿卖女,衣不遮体,死尸遍地的情景,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是无法想像。例如:“凡与杨氏及其部下办理任何交涉之汉人,几无人不视之为野蛮愚劣下等民族,而以愚弄,欺骗,恐骇,压迫等方法取藏人之财货 ”

作者有那个时代人同有的比较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节,让我感兴趣的是其中一些评论细节,让人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民国时期陕甘宁一带的情况 比如这样一段:记者所过岷河沿岸之镇集,随处见有欢迎xx委员,xx长的标语,新旧重叠,似被欢迎者,已不知曾有若干人矣。标语多不通,且沿途所见标语,总不出下面几条内容:“xx委员(或x长)是为开发西北而来!”“xx委员(或x长)是西北民众的救星!”“xx委员学识高超!”“xx委员是军事优良!”“xx委员是不辞辛苦”“欢迎xx委员保护西北民众”。。。。还有这样一段:泾川县之汭河桥,工程亦大,但其三分之二,亦已为华洋义赈会所铸成,西兰公路补筑其未完成之三分之一的部分。尤其予人以口实之处,即在西兰公路所续筑汭河桥之三分之一,完工通车不及一月,即为水所冲倒,而华洋义赈会所修筑之三分之二部分,迄今已数年之久,尚屹然未丝毫动摇!

作者对西北角那时的局势分析,对事件的解剖很是透彻,让你看了很容易为之所感。另外在叙述地理位置时,作者还不忘附带图形,是大家对之更为记忆犹新,宛如身在其中。才华横溢的他所到的写作境界不是我们所能达到的,却是我们所可以去模仿,学习的。 读了《中国的西北角》后,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记者的意义,应该解剖这个社会,还原于现实真相,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社会许多的好与不好的一面,让更多的人得以深思。我不想来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白走一遭,不管未来怎么样,我都会努力的像范长江学习他那忧国忧民的精神和对新闻从业的执着。我将会以他为榜样,以他的作品为进步的动力,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我相信我也会成为像他一样杰出的记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hz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