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8 网络学习 阶段测试
更新时间:2023-03-10 13: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003187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单选题
1.1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建制化则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建制化表现在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面世、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及( C ) A.大师的产生 B.学科的独立 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学术交流的频繁
建制化表现必然是成建制的,A.B.D.都不是成建制的现象,不能与题干中的两个短语并列,因此答案应当为C.。
1.2下列属于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其决策体制即为总统制决策。
1.3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 ) A.理性的路径 B.直观的路径 C.头脑风暴法 D.具名团体法
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理性的路径;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直观的路径
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的政策研究。科举时代的考卷,如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因此,答案应为C.。
1.5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A.科举制度 B.察举制度 C.门第制度 D.占卜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的政治录用机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种机制在制度安排上在上是选举,在下是求仕。不管是选举者还是求仕者,都重视政策能力。答案应为A.。 1.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 )为始点 A.实践锻炼 B.理论思考 C.交谈沟通 D.经验观察
从经验观察开始和从假设开始是研究过程两个比较常见的始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
1.7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 ) A.研究范畴 B.研究路径 C.研究体系 D.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1.8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也是什么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
A.政策理性主义 B.政治行为主义 C.多中心主义 D.渐进主义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也是政治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9程序性政策也叫做( )
A.“例行政策” B.“实质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 D.“形式性政策” 程序性政策也叫做“例行政策”、“常规政策”、“重复性政策”,指的是在大政方针确定之后,政策主体在既有的规范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政策。实质性政策是程序性政策的对立面,因而B.排除,物质性政策对应的是符号性政策,形式性政策则是虚构的答案。因此,应当选择A.。
1.10 1983年《政府工具》一书出版,该书的作者是谁( ) A.彼得斯 B.尼斯潘 C.胡德 D.古德
彼得斯和尼斯潘出版的是学术论文集《公共政策工具》一书,而古德是虚构的干扰项,因此答案为C.。
1.11关于政策工具美国政治学家罗威、达尔和林德布洛姆区分出了规制性工具和( )
A.非规制性工具 B.非强制性工具 C.非分配性工具 D.非选择性工具
1.1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 ) A.公共利益 B.公共权力 C.公共政策 D.公共需求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1.13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哪个组织的决策行为( ) A.公共权力组织 B.非营利组织 C.非政府组织 D.事业单位组织 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1.14最受我国学者青睐的政策工具三分法是加拿大学者郝赖特和腊梅什采取的“政策工具光谱“法所进行的类型划分,他们将10种政策工具依据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成自愿性工具、强制性工具和( ) A.市场化工具 B.工商管理技术 C.社会化手段 D.混合性工具
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是陈振明主编的《政策科学》中对政策工具的划分方法,因此排除,所以答案应当是D. 1.15政策分析这个术语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 A.林德布洛姆 B.德洛尔 C.拉斯韦尔 D.奥斯特罗姆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林德布洛姆 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1.16公共政策这门学科的诞生地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在这门学科的诞生地美国,其英文名称有数个并行于世。
1.17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 ) A.信息功能 B.劝诫功能 C.解决冲突的功能 D.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四种: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信息、劝诫和解决冲突都是虚构的迷惑性选项。
1.18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 ) A.部门政策 B.宏观决策 C.政治政策 D.经济政策
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只有A.选项和元政策、基本政策是对应的选项,宏观决策对应于微观,政治经济政策对应于社会政策等。因此答案应当为A.。
1.19哪本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的这一概念,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 A.《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B.《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C.《政策方向》 D.《公共政策学》
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面世,该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的这一概念。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1.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伦理取向、管理取向和( )。 A.政策公平取向 B.效率取向
C.福利社会取向 D.政府改革取向
公共政策学跟其他学科一样,在一定时期内会形成主导性的选题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伦理取向、管理取向和政府改革取向。 1.2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 ) A.政策主体系统 B.政策过程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考察对政策一般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政策一般。公共政策的概念、命题、理论,通常都是建立在对政策一般的认识之上的。 1.22下列哪一项政策和其他项不属于同一类( ) A.国防政策 B.外交政策 C.民族政策 D.住宅政策
A.B.C.选项都属于政治政策,住宅政策属于经济政策。因此答案应当为D.。
1.23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始酝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随即波及公共政策学。从事政策研究的学者,以谁为代表,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的批评。( ) A.西蒙 B.阔德 C.林德布罗姆 D.德洛尔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始酝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随即波及公共政策学。从事政策研究的学者,以德洛尔为代表,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的批评。从此,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
1.24公共政策研究中常用的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和( )
A.访谈法 B.调查法
C.案例分析法 D.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研究中常用的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A.B.C.属于一手资料获取方法.
1.25公共组织中,谁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 A.NGO B.NPO
C.政府组织 D.民办非企业单位 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现代国家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领导机构等公共权力组织,合法地拥有并支配着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器,其决策行为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以其决策行为最大限度地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调度和分配。 1.26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 ) A.基金会 B.非政府组织 C.社区 D.行业协会
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具体地说,非政府组织指的是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1.27把公共政策学引入中国,台湾早于大陆,在台湾,最早引入这门学科的高等院校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学)、台湾大学和( )。 A.清华大学 B.文化大学 C.实践大学 D.政治大学
把公共政策学引入中国,台湾早于大陆。在台湾、最早引入这门学科的高等院校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学)、台湾大学和政治大学。1975年台湾大学政治学系率先开设“公共政策”这一课程,任课教师朱志宏于1978年出版了第一本用中文编写的公共政策学教科书《公共政策概论》(台北三民书局出版)。因此答案应当为D.。
1.28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谁的决策行为( ) A.组织的 B.纯个人的 C.企业的 D.私人的
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1.29公共政策学者萨拉蒙和龙德根据传递系统的结构的差异,把政策工具划分为政府部门直接提供和( )
A.非政府部门提供两类 B.非市场提供 C.非社会提供 D.非个人提供
政府部门直接提供相对的显然是非政府部门提供,其余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所以答案应当是A.
1.30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是 A.政策系统 B.政策群 C.政策链 D.政策模式
谁是公共政策的主体?谁是公共政策的适用对象或政策的客体?谁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建议、支持与评估?谁将公共政策的信息反馈给政策主体?他们是如何在互动中按照一定的行为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政策系统的?这个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是如何持续不断地以输人一输出一反馈的形式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的?等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1.31下列不属于社会政策的是( ) A.劳动政策 B.人口政策
C.区域发展政策 D.公共救助政策
A.B.D.选项都属于社会政策,C.区域发展政策属于经济政策。因此答案应当为C.。 1.32简而言之,公共政策或政策科学=政策研究+( ) A.政策学 B.公共政策研究 C.决策分析 D.政策分析
随着“政策分析”这一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现阶段人们对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的界定是:这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运作涉及的各种理论性、学术性、实务性的相关论题而形成的一种系统性知识”,其研究范围包括“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两个领域。简而言之,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十政策分析。
2.多选题
2.1公共政策学是哪门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 A.政治科学 B.公共管理学 C.工商管理 D.非营利组织管理 E.社会保障
该题目考察的是对公共政策学科属性的理解,公共政策学既是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2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主要有哪几类界定的方式( ) A.侧重于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去界定 B.侧重于从因果关系上去界定 C.侧重于从可规划性上去界定
D.侧重于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去界定 E.侧重于从手段与目标实现的关系上去界定
侧重于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去界定和侧重于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去界定都是虚构的干扰项,因此答案为B.C.E.。
2.3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哪些类型 A.线性结构 B.职能结构 C.线性一参谋结构 D.矩阵结构 E.网络结构
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一参谋结构和矩阵结构,网络结构是虚拟的一个答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判断需要考生根据牢固的记忆做出。
2.4收集资料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基本步骤。根据资料的来源不同可简单分为( ) A.数据资料 B.一手资料 C.文献资料 D.案例资料 E.二手资料
收集资料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基本步骤。根据资料的来源不同可简单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
2.5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分别是( ) A.问题信息的搜集 B.政策主题的关注 C.公共问题的形成 D.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E.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和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2.6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哪些书的出版( )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C.《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 D.《政策科学构想》 E.《政策过程理论》
公共政策学进人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哪几个方面: A.研究程序的设计 B.信息搜集
C.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 D.问题界定
E.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研究程序的设计;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2.8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主要有( ) A.理性主义 B.世俗主义
C.行为主义 D.决策科学 E.渐进主义 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由拉斯韦尔等人倡导的行为主义就是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与此同时,主要由西蒙创立的、自管理科学(主要是公共管理学)领域里成长起来的决策科学、行为主义也同样是其主导范式。因此,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一开始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难分难解之势。公共政策学是属于政治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还是属于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止。
2.9政策工具也被称为什么( ) A.政府的工具 B.权力工具 C.民营化的工具 D.治理工具 E.市场的工具
政策工具或被称为“政府的工具”、“治理工具”。因此,应选择A.D.
2.10在当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政治体制中,直接决策者可以区分为哪些类别( ) A.个人 B.团体 C.组织 D.群体 E.系统
在当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政治体制中,直接决策者可以区分为个人、团体与组织三种类别,每一种类别各有其不同的决策路径和方法,也有其适用的时机和场所。 2.11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 A.突出的应用性 B.多学科交叉
C.多架构研究方法 D.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 E.单一学科性
“政策分析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以描述性、价值性和规范性的多种学科为基础。它不仅借鉴了社会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而且也借鉴了政治科学、哲学、伦理学、系统分析和应用数学的研究成果”。政策分析的主体是“政策分析者”,他们“是能够提供和转换有关价值、事实和行动方面信息的人,这三种信息以经验的、实证的和规范的三种政策分析方法联结在一起”。由此看来,政策分析或公共政 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等特征。
2.12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主要包括哪几种形式( )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基本法律 E.立法解释
基本法律和立法解释属于人大的立法决策,因此排除,其余的三项都是行政决策。
1.单选题
1.1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被称作( )。 A.政策平台 B.政策垃圾桶 C.政策网络 D.政策源流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网络的定义。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1.2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结果的系统,一般由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行政机关和政府公务人员组成,这是政策主体的什么系统( ) A.政策执行系统 B.政策客体系统 C.间接主体系统 D.政策制定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执行系统的定义。政策执行系统是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结果的系统,一般由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行政机关和政府公务人员组成。因此,答案为A.。
1.3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 )
A.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 B.政府权力和腐败的关系 C.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 D.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的关系 考察的知识点是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正式代表,在法理上被设定为全体公民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公民既是公共权力的本源,也是被统治、被管理的对象。公民同时作为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双重角色的矛盾只有在公民充分参与政策过程且政策结果体现和维护公民利益时才能获得正确解决。因此,答案为C. 1.4渐进主义模型是由谁构建的( ) A.林德布洛姆 B.奥斯特罗姆 C.胡德 D.拉斯韦尔
考察的知识点是渐进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是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他的渐进主义思想始于1953年,而于1959年发表于《公共行政评论》春季号上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渐进调适的科学”这一概念。因此,答案为A.。
1.5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谁频繁互动的结果( )
A.政策行为者 B.政策系统
C.政策体系 D.相关政策行为者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不选择A.的原因是政策相关政策行为者更精确。因此,答案为D.。
1.6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 A.渐进主义模型 B.混合扫描模型 C.政治系统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治系统模型。政治系统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因此,答案为C.。 1.7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 A.政策系统 B.政策问题 C.政策客体 D.政策结果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主体这个知识点。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它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从哲学的角度而言,主体显然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答案为C.。 1.8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 A.渐进主义模型 B.混合扫描模型 C.理性主义模型 D.机构-制度模型 考察的知识点是机构一制度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人们常常将一项政策的有无、好坏与一定的政府机构一制度联系起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二者之间建立某种因果联系或相关性。因此,答案为D.。
1.9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被称为( )
A.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B.公共政策的主体 C.公共政策的客体 D.公共政策的环境
考察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概念这个知识点。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因此,答案为A.。
1.10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公共政策的灵魂是( ) A.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 B.效率 C.利益集团利益 D.照顾弱势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过程本质的理解。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础。因此,答案为A.。 1.11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政策的政治法制环境的内容( ) A.生产力的性质与结构 B.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状况 C.社会治安 D.执法状况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的政治法制环境的理解。政治法治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的生存、发展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的所有实际或潜在的政治状态与法治状态,前者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状况等,后者包括法律体系、法律机构执法状况、社会治安等。政治法治环境对政策系统的主要影响是:影响政策系统的性质;影响政策系统的民主化程度;影响政策系统的合法化程度。生产力的性质与结构属于经济环境的内容,因此,答案为A.。 1.12围绕公共权力,作为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的政策行为者以不同方式持续不断地互动,并形成了关于公共决策权力配置的制度、程序、规则与方式,即( ) A.公共决策体制B.公共政策体系 C.公共利益体系D.公共需求体系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公共决策体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答案为A.。 1.13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政策网络是政策系统的( ) A.子系统 B.母系统 C.元系统 D.政策链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网络的地位。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政策网络是政策系统的子系统。因此,答案为A.。
1.14间接主体系统是由政策的什么主体构成的( ) A.间接主体 B.直接主体 C.客观主体 D.主观主体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间接主体系统的定义。政策制定系统和政策执行系统这两种政策子系统是由政策的直接主体构成的,而间接主体系统这第三种政策子系统则是由政策的间接主体构成的。因此,答案为A.。 1.15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 )。
A.政策咨询系统 B.信息传播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信息传播系统的理解。信息传播系统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信息传播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政策主体系统的需要,向其提供准确、全面、快速、可靠的政策信息。因此,答案为B.。
1.16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二点,就是认为它具存显而易见的( ) A.开放性 B.保守性 C.先进性 D.稳定性
考察的知识点是渐进主义模型。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具存显而易见的保守性、朝着保守的方向来解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有限理性、只注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因此,答案为B. 1.17政策系统的核心是( ) A.公共权力 B.公共利益 C.司法权力 D.社会力量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系统的本质的理解,政策系统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政策系统的运行就是公共权力的运行。答案为A.。 1.18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 A.混合扫描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机构-制度模型 D.“上下来去”政策过程 考察的知识点是“上下来去”政策过程。“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因此,答案为D.。
1.19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指的是( ) A.逻辑关系 B.逻辑框架 C.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 D.思想路径
考察的知识点是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的定义。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因此,答案为C.
1.20事实上,林德布洛姆构建渐进主义模型所依据的经验事实完全取自(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考察的知识点是渐进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是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他是美国人。渐进主义模型所对应的原型,显然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事实上,林德布洛姆构建渐进主义模型所依据的经验事实完全取自美国。因此,答案为D.。 1.21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的系统是( ) A.政策执行系统 B.政策客体系统 C.间接主体系统 D.政策制定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制定系统的地位。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组织和领导整个决策过程。因此,答案为D.。
1.22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成员传送信息、知识的过程被称为( ) A.多媒体 B.新媒体 C.融合媒体 D.大众传播
考察的知识点是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是指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成员传送信息、知识的过程。因此,答案为D.
1.23什么既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的构成部分,以及形形色色的利益相关者和由他们组成的政策网络。( ) A.主体系统 B.支持系统 C.政策行为者 D.反馈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行为者地位的理解和掌握。政策行为者既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的构成部分,以及形形色色的利益相关者和由他们组成的政策网络。因此,答案为C.。
1.24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政府立法机关、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机构、法院,以及利益团体、政党、作为个人的公民都是公共决策过程的参与者,前四个是( )
A.社会参与者 B.“官方的政策制定者” C.市场参与者 D.“非官方的参与者”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主体这个知识点。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政府立法机关、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机构、法院,以及利益团体、政党、作为个人的公民都是公共决策过程的参与者,前四个是“官方的政策制定者”,后三个是“非官方的参与者”。因此,答案为B.。 1.25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性要素是( ) A.政府规模 B.政府职能 C.政府资源 D.政府能力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府能力和政策质量的关系。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性要素是政府能力。自政府产生以来,政府能力一直就是判定政策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答案为D.。
1.26决策者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命题的提出者是( )。 A.西蒙 B.胡德 C.林德布洛姆 D.拉斯韦尔
考察的知识点是决策者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命题。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命题。他认为:“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指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程度内适于达到给定目标的行为方式。”因此答案为A.。 1.27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 ) A.政策问题 B.政策事项 C.政策组织 D.目标人群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客体的理解。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目标人群。所谓目标人群,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因此,答案为D.。 1.28联邦制决策权力在总体上说是( ) A.分散的 B.多元的 C.集中的 D.A.+B.
考察的知识点是国家结构和公共政策的关系。从法理上说,各联邦单位拥有的决策权不是联邦政府授予的,而是联邦宪法赋予的;中央与各联邦单位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最高决策权,可以并直接行使于公民,相互间不得进行干涉。因此,联邦制决策权力在总体上说是分散的、多元的。因此,答案为D.。
1.29公共决策的现代化首先是决策过程的( ) A.民主化 B.效率化 C.公平化 D.理性化
考察的知识点是决策过程的理性化。公共决策的现代化首先是决策过程的理性化,因为从根本上说,优质的公共政策以及令人满意的政策效果来源于其过程的理性化。因此,答案为D.。 1.30政策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 A.政治过程 B.经济过程 C.市场过程 D.组织过程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过程本质的理解。政策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政治过程,政治过程必然涉及公共决策权。权力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权力的体现。答案为A.。 1.31决策者及其他决策参与者尊重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对政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客观环境,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做出预测、判断和抉择,这就是所谓的( )
A.科学决策 B.民主决策 C.开放决策 D.理性决策
考察的知识点是科学决策的定义。所谓科学决策或决策过程科学化,就是决策者及其他决策参与者尊重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对政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客观环境,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做出预测、判断和抉择。因此,答案为A.。 1.32什么模型仍应当是公共决策永恒追求的结果( ) A.渐进决策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垃圾桶模型 D.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考察的知识点是决策过程的理性。对于实际的公共决策过程来说,要做到完全的理性化是不可能的。现实生活的任何一次公共决策充其量只能是西蒙所主张“有限理性”的结果。但是,完全理性决策模型仍应当是公共决策永恒追求的结果,因为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是以政策过程的理性化为前提的,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一目标做出努力,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多一些理性成分,再多一些理性成分,才能一步一步逼近完全理性,才能趋于产生优质的公共政策和令人满意的结果,虽然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性。因此,答案为D.。
2.多选题
2.1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 ) A.意大利学者莫斯卡 B.帕累托
C.德国学者米歇尔斯
D.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 E.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考察的知识点是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和帕累托,以及德国学者米歇尔斯,经由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和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进行民主的改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地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途径。因此,答案为A.B.C.
2.2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
A.认定政策问题 B.确认政策目标
C.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D.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 E.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是:①认定政策问题;②确认政策目标;③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④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⑤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答案为A.B.C.D.E.。 2.3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括( ) 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信息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客体系统 E.间接主体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主体系统的外延。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因此,答案为A.C.E.。
2.4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政策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因而具有哪些特点( ) A.多样性 B.变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E.人为性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特点的理解。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政策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因而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因此,答案为A.B.D.E.。 2.5公共决策权的基础既来自于( ) A.正式的职务权力 B.法定权力 C.人格权威 D.技术权力 E.人格权威和技术权力的结合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公共决策权的基础的理解。公共决策权的基础既来自于正式的职务权力、法定权力,也来自于非正式的人格权威、技术权力,而更多的则是二者的结合。因此,答案为A.B.C.D.E.。
2.6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浪潮,许多前所未有的政策问题大量涌现,使公共决策的范围不断扩大,难度日益增加,影响空前突出,这客观上要求公共决策过程实现( )
A.理性化 B.专业化 C.科学化 D.民主化 E.公平化
考察的知识点是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浪潮,许多前所未有的政策问题大量涌现,使公共决策的范围不断扩大,难度日益增加,影响空前突出,这客观上要求公共决策过程实现理性化、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因此,答案为A.B.C.D.
2.7政策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
A.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B.建立政策监控标准 C.信息的加工与储存 D.监测政策绩效 E.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监控系统的理解。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由直接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外从事政策监督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政策监控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其基本功能是: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因此,答案为B.D.E.。 2.8政策咨询系统也称( ) A.“思想库” B.“智囊\C.“外脑” D.利益集团 E.政策源流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咨询系统的理解。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因此,答案为A.B.C.。
2.9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或者子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 ) A.政策行为者 B.政策参与者 C.主体系统 D.支持系统 E.反馈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政策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或者子系统是由政策行为者构成的。政策行为者也称为“政策参与者”因此,答案为A.B.。 2.10决策权的配置有不同的类型。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可以分为( ) A.首长制 B.委员会制 C.单一制 D.集权制 E.联邦制
考察的知识点是对决策权的配置类型的理解。决策权的配置有不同的类型。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可以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因此,答案为A.B. 2.11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包括( ) A.国家的代议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 E.军队领导人
考察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外延。公共政策直接主体包括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因此,答案为A.B.C.D.E.。
2.12 从中国大陆的政策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主体系统 C.政策咨询系统 D.政策监控系统 E.政策评估系统
考察的知识点是政策支持系统的外延。从中国大陆的政策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因此,答案为A.C.D.E.。
公共政策-阶段测评3 1.单选题
1.1下列哪一个不是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 )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C.残缺式政策执行 D.忠实式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偏差如下一些表现形式:象征式政策执行;附加式政策执行;残缺式政策执行;替代式政策执行;观望式政策执行;照搬式政策执行和规避式政策执行。 1.2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被称作( ) A.政策合理化 B.政策合法化 C.政策采纳 D.政策辨析
我们对政策合法化的界定是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1.3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最早主要代表人物是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 )。 A.威尔逊 B.杰弗里·普瑞斯曼 C.林德布洛姆 D.奥斯特罗姆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即所谓的“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又被称为“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最早主要代表人物是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杰弗里·普瑞斯曼 1.4在执行政公共政策过程中,只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视了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这是政策执行偏差的哪种表现形式( )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C.残缺式政策执行 D.替代式政策执行
象征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政公共政策过程中,只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视了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政策执行成为一面到处挥舞的旗帜,政策目标则没有落到实处。
1.5下列哪个选项的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 A.政党 B.利益集团
C.大众传媒 D.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政党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因而它必然是提出公共问题的重要主体。
1.6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指的是( )
A.政策决策 B.政策评估 C.政策审议 D.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1.7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指的是( ) 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B.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C.政策步骤的合法化 D.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具体说来,政策内容的合法化要求所制定的政策与既定的法律相一致。
1.8任何政策归根结底都要依靠政策执行者才能完成,因此,政策执行者是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来源,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哪个影响因素( )
A.资源因素 B.工具因素 C.执行者因素 D.环境因素
执行者因素指的是任何政策归根结底都要依靠政策执行者才能完成,因此,政策执行者是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来源,发挥着核心作用。 1.9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 A.政府部门 B.政治人物 C.政党组织 D.利益集团
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广义上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它们都会成为公共问题的提出者。
1.10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指的是( ) A.政策目标 B.政策结果 C.政策标的 D.政策问题
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1.11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被称作( ) A.政策设计 B.政策规划 C.政策评估 D.政策监控
政策规划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1.12决策者对各个方案进行最后的比较并选择一种最满意的方案,或者以某一方案为主干并综合、吸收其他方案的可取之处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方案,然后对该方案的适时性、适当性、可行性、完善性等进行深人考察和研讨,以完成可供最终采纳和批准的政策文本的过程被称作( ) A.政策审议 B.政策决策 C.政策选择 D.政策倡导
政策审议是指决策者对各个方案进行最后的比较并选择一种最满意的方案,或者以某一方案为主干并综合、吸收其他方案的可取之处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方案,然后对该方案的适时性、适当性、可行性、完善性等进行深人考察和研讨,以完成可供最终采纳和批准的政策文本的过程。
1.13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被称作( ) A.循环模型 B.互适模型 C.博弈模型 D.垃圾桶模型
互适模型,政策执行的有些学者称其为“互动理论模型”。这一模型的构建者是麦克拉夫林,其代表作是写于1976年的《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
1.14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特定问题被称作( )
A.政策采纳 B.政策规划 C.政策设计 D.政策审议 所谓政策采纳,就是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特定问题。
1.15以有力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并且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被称作( ) A.政策倡导 B.政策辩论 C.政策提出 D.政策论证
政策论证是指政策方案的论证以有力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并且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 1.16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 A.政策决策 B.政策评估 C.政策审议 D.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1.17谁和杰弗里·普瑞斯曼合作编著的《执行:联邦政府的期望在奥克兰的落空》一书,掀起了人们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热潮( ) A.艾伦·维尔达夫斯基 B.拉斯韦尔 C.德洛尔 D.林德布洛姆
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杰弗里·普瑞斯曼。他们合作编著的《执行:联邦政府的期望在奥克兰的落空》一书,掀起了人们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热潮。 1.18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的提出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拉宾诺维茨
过程模型是由美国学者史密斯在其《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分析政策执行因素及其生态—执行的理论模型,因而又可称为“史密斯模型”。 1.19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途径又被称作( ) A.政策制定者透视 B.向后推进策略 C.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 D.自上而下的路径
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途径是在对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进行批评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第一代政策执行相反,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强调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互动,认为政策制定者的核心任务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给予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关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起一个适应政策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该路径又被称为“向后推进策略”。
1.20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被称作( ) A.政策执行偏差 B.政策执行失灵 C.政策执行失效 D.政策执行扭曲
政策执行偏差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1.21由美国学者梅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被称作( ) A.博弈模型 B.系统模型 C.综合模型 D.互适模型
综合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梅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提出的。这一模型从多个视角大量考察了影响政策执行的各种主要变量。
1.22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以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谁为主要代表( ) A.雷恩 B.拉宾诺维茨 C.巴达克 D.米特尔
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以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巴达克为主要代表。他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其间包括下列规定:①竞赛者,即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②利害关系竞赛可能的原因。③竞赛资源,包括策略与技术等软资源与财经、权威等硬资源。④竞赛规则,这是取胜的标准或条件。公平竞赛是最基本的原则。⑤竞赛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性质。⑥所得结果的不稳定程度。
1.23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被称作( ) A.政策学习 B.政策移植 C.政策模仿 D.政策借鉴
政策移植就是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
1.24对需要由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性质、范围、设计领域以及相关利益关系的界定过程就是( ) A.问题认定 B.政策确定 C.政策规划 D.决策过程
问题认定是对需要由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性质、范围、设计领域以及相关利益关系的界定过程。
1.25下列哪一个不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观原因( )
A.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 B.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C.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
D.政策环境的变化,给政策执行增加了复杂性和困难
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观原因: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也容易造成政策执行偏差。
1.26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什么特点( ) A.目标的导向性 B.内容的实务性 C.行为的能动性 D.手段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目标的导向性是指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27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是评估和( ) A.择优 B.审议 C.评价 D.比较
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是评估和择优。
1.28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杜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 )
A.政治统治牲和管理性政策目标 B.经济政策目标 C.文化政策目标 D.特殊性政策目标
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杜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1.29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被称作( )
A.公共政策的抉择 B.公共政策的决策 C.公共政策的选择 D.公共政策的构建
公共政策的抉择,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1.3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被称为( )
A.循环模型 B.系统模型 C.博弈模型 D.垃圾桶模型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也被称作循环模型。
1.31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 ) A.地方性政策目标 B.长远政策目标 C.近期政策目标 D.其他政策目标
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
1.32政策抉择的第二个环节是( ) A.政策审议 B.政策决策 C.政策选择 D.政策倡导
政策抉择的第二个环节是政策审议。
2.多选题
2.1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个方面( ) A.结果 B.目标人群 C.执行机构 D.法规 E.组织
从结构上看,政策设计包括通过一定的内在机制联系起来的各种要素及其结构逻辑。它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二是这些基本要素间的联系机制。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四个方面:①结果。②目标人群。③执行机构。④法规。
2.2芭芭拉·尼尔森建立了关于议程确立过程的另外一种重要模型。她将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
A.议题确认 B.议题采纳 C.议题重要程度排序 D.议题持续 E.议题选择 芭芭拉·尼尔森建立了关于议程确立过程的另外一种重要模型。她将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具体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 2.3政策目标一般主要有哪些特征( ) A.问题的针对性 B.政策的稳定性 C.未来的预期性 D.目标的不确定性 E.目的的多元性
政策目标一般主要有如下三大特征1.问题的针对性2.未来的预期性3.目的的多元性。
2.4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基本特征有哪些( ) A.公共性 B.关联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E.历史性与动态性
由政策问题的上述含义可进一步推知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基本特征:关联性与公共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与动态性。
2.5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 A.结构优良 B.结构适度 C.结构不良 D.结构坏死 E.结构偏离
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2.6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其中,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 ) A.公平 B.效率 C.自由 D.安全 E.公正
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其中,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四种。
2.7政策方案的要素之间需要一定的机制相互联系。政策的联系机制分别由什么构成( )
A.规则 B.工具 C.假定 D.联系 E.网络
政策方案的要素之间需要一定的机制相互联系。政策的联系机制分别由规则、工具和假定构成。
2.8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议程,一般将议程通常分为哪几类( )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政策议程 D.方案议程 E.问题议程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议程,一般将议程通常分为如下两大类: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系统议程由政治群体的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众关注并且妙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问题构成,指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2.9政策合法化这一概念实际上涵盖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 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B.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C.政策步骤的合法化 D.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E.有关政策的法制化
政策合法化这一概念实际上涵盖了三方面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制化。 2.10公共政策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 A.政策规定性 B.受动性 C.主观差异性 D.客观差异性 E.多样性
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一)政策规定性(二)受动性(三)主观差异性 2.11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一般认为存在着哪几种类型的政策学习( ) A.工具学习 B.方案学习 C.概念学习 D.问题学习 E.社会学习
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一般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政策学习,即工具学习、概念学习或问题学习、社会学习等。 2.12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类( ) A.利益型政策网络 B.常规性政策网络 C.稳定性政策网络 D.意见型政策网络 E.混合型政策网络
政策网络是由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及市场主体、利益相关者或意见领袖们以及其他相关主体及人士组成的能对政策过程产生一定影响的政策社群、政策联盟或政策联合体。其实,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称网络以及混合型政策网络三大类
1.单选题 公共政策-阶段测评4
1.1政策评估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 A.评估筹划 B.评估实施 C.评估监测 D.评估总结
筹划是评估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 1.2政策评估整个活动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 A.评估筹划 B.评估实施 C.评估总结 D.评估反馈
政策评估实施阶段是整个评估活动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没有良好的组织实施,所有的计划与设想都没有实际的意义。
1.3埃德文.阿曼达和西达.斯考切波对美国政策历史的考察后,认为美国的公共政策历史存在着一个反复无常的模式,它的特征是刺激和反应的交替作用或者叫做( )
A.学习型 B.X字形 C.“Z字形效应”D.周期型
对美国政策历史的考察,埃德文.阿曼达和西达.斯考切波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美国的公共政策历史存在着一个反复无常的模式,它的特征是刺激和反应的交替作用或者叫做“Z字形效应”。
1.4下列哪一个不是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 A.立法机关评估。 B.司法机关评估。 C.大众传播媒介评估。 D.专业性的咨询公司
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这是评估者出于自身的工作职责、责任感、研究目的、兴趣点和相关利益的需要而对某项政策所进行的评估。这类评估包括:①立法机关评估。②司法机关评估。③大众传播媒介评估。④投资者(如企业)评估。⑤公民评估。⑥研究机构评估。⑦社会团体(第三部门)评估。 1.5对政策运行过程的评估被称作( )
A.过程评估 B.预评估 C.结果评估 D.效率评估 过程评估是对政策运行过程所进行的评估。
1.6评估政策运作所需的社会条件及满足社会问题的程度等问题,即评估社会组织或个体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政策来解决属于( )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需求评估 C.政策效益评估 D.政策过程评估
政策需求评估是评估政策运作所需的社会条件及满足社会问题的程度等问题,即评估社会组织或个体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政策来解决。 1.7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 ) A.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
B.通过政策评估活动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C.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与技术 D.规避责任
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在于:①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为备选方案确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②通过政策评估活动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得出继续执行政策或停止执行政策的判断;③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与技术;④不同的政策会有不同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这就需要通过评估活动,分清多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对政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为下次政策制定、执行和调整过程准备一定的有利条件。
1.8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的环节( ) A.重新界定问题 B.提出调整方案 C.选择调整方案 D.评估调整决定
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因此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是:①重新界定问题。②提出调整方案。③选择调整方案。④执行调整决定。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的内容(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益 C.政策影响 D.多样化
事实标准的内容:政策效率,是指政策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政策效益,是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回应性,就是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1.10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政策依据,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被称作( ) A.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 B.研究性应用组织
C.政策性研究组织 D.政策应用性研究组织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指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政策依据,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
1.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对任何政策分析过程都有效用的基本原则( ) A.民主化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效率性原则
有一些对任何政策分析过程都有效用的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的。这些原则有:1.民主化原则;2.系统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分合原则;6.预测性原则。
1.12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被称作( ) A.政策终结 B.政策接续 C.政策创新 D.政策调整
所谓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1.13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则有实事求是原则、渐进调适原则和( ) A.追踪原则 B.反馈原则
C.追踪反馈原则 D.主观需要原则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则有:1.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2.渐进调适原则3.追踪反馈原则
1.14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被新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所替代被称为( )
A.政策终结 B.政策接续 C.政策创新 D.政策调整
政策接续可以界定为: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被新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所替代。
1.15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 )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需求评估 C.政策效益评估 D.政策过程评估
政策效益评估就是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1.16下列哪项不属于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 ) A.道德品质要求 B.行为规范要求 C.价值判断要求 D.性格特征要求
具体来说,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1)道德品质要求。(2)行为规范要求。(3)价值判断要求。
1.17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 )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需求评估 C.政策效益评估 D.政策过程评估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1.18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而对有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估是( )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
正式评估是指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而对有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估。 1.19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 A.政策目标调整 B.政策方案调整 C.政策的修正 D.政策的终结
公共政策调整是对政策系统本身的调整,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主要包括:1.政策目标调整;2.政策方案调整;3.政策的修正;4.政策的更新。
1.20一般说来,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有四种类别,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中( )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项目
为了顺利实现公共政策的终结,就必须首先明确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一般说来,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有四种类别。1.功能2.组织,政策的终结通常也伴随着组织的缩减或撤销,这就是组织的终结。3.政策,这指的是政策本身的终结。4.计划,计划的终结也称项目的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的终结。 1.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公正
C.政策效益 D.社会可持续发展
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公正、社会可持续发展。
1.22公共政策的内部监控主体是指( ) A.各级立法机关 B.各级行政机关 C.各级权力机关 D.各级司法机关
内部政策监控主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
1.23由萨巴蒂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 A.“政策学习”模式 B.Z字形 C.X形 D.XY双因素
“政策学习”模式是由萨巴蒂尔等人提出来的。
1.24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涉及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况属于( )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需求评估 C.政策效益评估 D.政策过程评估
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就是过程评估,它涉及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况。
1.25找出只有一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现行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然后再做进一步的趋势分析的技术是( ) A.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B.二元线性回归分析 C.三元线性回归分析 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所谓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是指找出只有一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现行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然后再做进一步的趋势分析的技术。
1.26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指的是( ) A.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B.公共政策监督机制 C.公共政策作用机制 D.公共政策互动机制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是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考虑到政策监控主体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构成活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和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1.27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价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被称作( )
A.公共政策规划 B.公共政策设计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价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1.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的技术标准的内容( ) A.社会公正 B. 系统化 C.系统化 D.多样化
技术标准的内容:多样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扎,公共政策评估活动中不仅大量采用多种技术方法,而且还经常使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等;系统化;数量化。
1.29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 A.追踪原则 B.反馈原则
C.追踪反馈原则 D.实事求是原则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则有:1.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2.渐进调适原则3.追踪反馈原则 1.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 A.炫耀工作业绩 B.夸大工作难度
C.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
D.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与技术
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主要有:①炫耀工作业绩,为本级政府或相关政府部门歌功颂德,追求个人职位的升迁。②夸大工作难度,要求追加政策活动预算,增加工作机构和人员。③规避责任。政府官员利用政策评估的结果,指出其不实施某项政策或实施某项政策的理由,规避应负的责任。④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利用政策评估的某些结论,批评现行政策的不足,为要求政策调整提供口实。 1.3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政策终结的代价( ) A.情感代价 B.政治代价 C.财政代价 D.机会代价
政策终结的代价包括:(1)情感和政治上的代价。(2)法律和财政上的代价。
1.32美国学者亚瑟.施莱辛格在研究美国政治历史后提出来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
A.周期型 B.Z字形 C.学习型 D.X字形
周期型,这是美国学者亚瑟.施莱辛格在研究美国政治历史后提出来的。
2.多选题
2.1公共政策评估工作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 ) A.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的需要 B.纠偏的需要
C.衡量成本与收益的需要 D.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 E.效率的需要
基于以下四方面,应该开展政策评估工作:一是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的需要;二是纠偏的需要;三是衡量成本与收益的需要;四是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 2.2预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前即政策方案处在规划阶段时所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预评估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 A.政策可行性评估 B.政策优缺点评估 C.政策优先顺序评估 D.政策有效性评估 E.政策影响评估
预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前即政策方案处在规划阶段时所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预评估主要有五方面的内容:①政策可行性评估;②政策优缺点评估;③政策优先顺序评估;④政策有效性评估;⑤政策影响评估。
2.3公共政策监控过程包括哪几个方面( ) A.政策制定过程 B.政策执行过程 C.政策评估过程 D.政策调整过程 E.政策设计过程
公共政策监控过程包括政策制定过程、政策执行过程、政策评估过程和政策调整过程四个方面。
2.4从时间上看,政策稳定是什么和什么的统一。( )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局部性 D.全局性 E.经济性
从时间上看,政策稳定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2.5作为一种逻辑上的流程,政策评估应包括( ) A.评估筹划 B.评估实施 C.评估监测 D.评估总结 E.评估反馈
作为一种逻辑上的流程,政策评估应包括评估筹划、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2.6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主要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 A.裁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与原则是否合法 B.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 C.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理 D.裁定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否合法
E.裁定公共政策执行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程序
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①裁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与原则是否合法;②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③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理;④裁定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否合法⑤裁定公共政策执行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程序。 2.7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做的政策评估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 A.政策调查报告。 B.政府工作报告。 C.公民意见和投诉。 D.政策听证会。 E.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做的政策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工作:①政策调查报告。②政府工作报告。③公民意见和投诉。④政策听证会。⑤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2.8在政策评估活动中,除立法机关、政党组织、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外,比较重要的主体是( )
A.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B.专业机构和人员 C.大众传播媒介 D.非营利组织 E.民间社会
在政策评估活动中,除立法机关、政党组织、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外,比较重要的主体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大众传播媒介。
2.9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A.接近 B.提供信息 C.游说 D.提出问题 E.评估政策
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接近。②提供信息。③游说。
2.10正式评估的特点有哪些方面( )
A.有评估组织机构和人员专门从事政策评估活动 B.评估方法比较规范 C.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D.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E.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正式评估是指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而对有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估。正式评估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有评估组织机构和人员专门从事政策评估活动;二是评估方法比较规范。三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11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每一项政策,可能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包括哪些( )
A.决策者的变动 B.政策环境的变化 C.政策资源的限制 D.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E.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每一项政策,可能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包括: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2.12政策调整具有哪些特点( ) A.渐进性 B.局部性 C.动态性 D.稳定性 E.程序性
政策调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渐进性。第二,局部性。第三,动态性。
正在阅读:
00318 网络学习 阶段测试03-10
母亲节的礼物作文450字06-28
机床左摆动杠杆加工工序卡06-05
一路风景作文1000字 - 103-08
悼念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芦嘴(咀)村党支部老书记周国才爷爷09-09
现代学校高二物理选修32第四章:4.7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无03-18
两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方式比较05-30
钢结构基本原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04-2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阶段
- 测试
- 学习
- 00318
- 网络
-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考试卷(附答案)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 土力学复习题
- 2018北京高考语文必读篇目汇总附:文学名著备考技巧
- 部编本2016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教案
- 江苏省地质构造分析
- 韶关市工程技术咨询公司名录2018版126家 - 图文
- 列入GBZ2.1-2007的确认人类致癌物(G1)种类
-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西电自动化11级千博) - 图文
- 最常用的word快捷键
- 密码学竞赛,单选题
- 民用建筑设计方案建筑节能征求意见表
- 财务管理习题班第5章
- 质量技术监督概论知识点精选3
-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 百草园 第二课时
- 9~12岁儿童受众分析
- 网络工程实习报告
-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及应用 - 图文
- “被遗忘”的黑板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