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长安大学马原作业一到作业三的大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15 09:11: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级马原作业一到作业三的大题答案 作业一 三、辨析题

1、此说法是错误的,所谓科学性是指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内容的叙述是否清楚、确切,历史事实、任务以及图表、数据、公式、符号、单位、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写得是否准确,或 者前后是否一致等。而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而我 国又是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辩证的看待历史发展,构成了性对了理论体系,所以是具有科学性的

2、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 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 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 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 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 高存在物只是人的 本质的虚幻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 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 单地加以拼凑,而 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 哈的形而上学,改 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此观点不完全正确,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继承,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扬弃”。举个例子,马克思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就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扬弃,还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剩余价值理论学说都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扬弃。所以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 4、对。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

5、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简答题

1、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现 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 论。 2、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体现在: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观点是正确的。材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六、原著解读题

恩 格斯之所以选中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凝结了马克思全部思想理论体系的精华,最能体现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 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呢?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七、论述题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其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辩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作业二

三、辨析题

1 、答: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

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 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果的概念之间共与个性的关系

2 、错误。恩格斯指出,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杜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坚决批判的。

3、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

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要是.认识世界是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l)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5、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1)矛 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性质和趋 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

统一表现在:二者紧密联结、不可分割。一方面,矛盾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没有斗争性就有同一性,同一性必然为斗争性所制约。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是具有在内在本质联系的两方面的斗争性,是寓于矛盾统一体中斗争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四、简答题

1、其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发生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方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慧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做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六、原著解读

1.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作为个体的事物存在,又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 2.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而这些周围的事物又与其周围; 3.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的意识的内部,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到客观世界与人的意识之间,都连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七、论述题

①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客观的普遍的永恒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本质是创新②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要求人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③我们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一方面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进步以人的发展程度为重要标志。④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城乡、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

作业三

三、辨析题

1、真理是客观永恒的,可以是任何人追求的目标理想,不是工具,看成工具是功利主义:即利用主观意识去解释客观的真理,曲解真理,利用真理以达到个人的功利目的,所以是主观唯心的/利己而虚伪的。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但是今天我们获取知识可以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在实践中直接获得知识。也可以采取间接获得知识的方法。比如从书本中获取真知,所以一个人要获取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是不科学的说法,过于绝对。3、正确。①真理和价值相互贯通。②真理和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③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h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