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近期为何要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更新时间:2023-05-05 14:22: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2011年为何要不断上调存款准

备金率?

中国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并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金融制度演进到今天,原来的“副产品”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准备金保支付的作用倒不那么显山露水了,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宽,应付客户提款,已经不像早期那样过分依赖准备金了。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

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前几天,中央人民银行宣布从4月21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虽然消息时间比业内预计晚了两天,但仍在预期之内。从去年开始,央行已先后十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货币工具。近期频繁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似乎没有上限,究竟是出于何种目地呢?

现阶段我国不断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据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有以下两个。

继续对冲流动性

近几年,通胀阴影悄然袭来,今年春节过后,尤为严重。CPI指数超预期上涨,创下几年来的新高。

“当前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多”,丁志杰分析,近两年银行信贷投放较多,加之中国由于经济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吸引了逐利资本的持续流入,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十分充裕。美国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诱发国内通胀预期进一步抬头,使本已过多的流动性迅速转化为现实的支付能力和购买力。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正在加快。时下,存款出现活期化现象,储蓄也在流出银行体系,10月份住户存款减少了7003亿元”,丁志杰说,“而这使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据估算,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算上上次准备金率调整,共冻结流动性6000多亿元。专家认为,一月两调准备金率,意在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减少银行可贷资金、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从而有利于减轻通胀压力。所以,很明显,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是为了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减轻通胀压力。

因为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上调准备金率可以有效降低流动性。央行前后十次出手存款准备金率,其主要目的在于冻结金融机构资金,对冲对市场产生巨大压力的流动性。近期的几次上调仍不例外。

从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之一的贷款已经较为可控。央行公布一季度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同比少增3524亿元。而人民币贷款余额在2011年3月末为49.4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0个百分点。按照去年全年贷款投放4∶3∶2∶1的控制比例衡量,全年贷款投放在7.5万亿可控范围内应该无虞。与此同时,一季度投放高峰期内,货币供应量保持在16.6%的步伐,也在央行年内平均17%的控制目标内。

但是,公开市场资金到期和外汇占款形成流动性压力,使得央行始终不敢放松货币政策。数据显示,未来4周的单周到期资金量分别高达1910亿元、2960亿元、1170亿元和1980亿元。若要实现每周平均净回笼1000亿元,那么就意味着央行平均每周发行央票和进行正回购的规模要达到3000亿元,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所冻结的资金规模相当。

国际环境——资本的大量流入

央行昨天发布2010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涉及2010年全年人民币存贷款量、货币增量、市场利率以及外汇储备等数据,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过去一年我国金融市场的管理和运行状况,也可以为来年金融政策的决策判断提供依据,因此备受关注。统计显示,各个数据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11年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容乐观。

数据还显示,2010年的三季度和四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并且呈现出加速态势。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分析,国内稳定的经济环境、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内外利差加大等多种因素并存,是导致去年三季度以来资本大量流入的原因。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外汇储备加速增加,主要是由于2010年进出口情况恢复比较好。这一点,从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也能得到证实。但是,郭田勇还说,除了正常的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外,也不排除不明来源、不明用途的资本通过种种渠道涌入中国境内。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刘薇指出,中国外汇净流入压力有所加大的主要原因还包括,境内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外汇结汇意愿增强,购汇意愿减弱。境内市场主体积极调整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间接导致外汇净流入增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认为,FDI保持稳定、贸易顺差恢复较快是外汇储备增多的主要原因。三季度欧元对美元小幅贬值2%,对外汇储备名义值变化的影响不大。从新增外汇占款扣除FDI 和贸易顺差的差额来看,四季度境外资本流入明显增多,也是外汇储备增多的重要原因。

境外资本流入增多,在数据上表现为外汇占款的持续高增长。2010年10月,新增外汇占款创30个月来新高至5301.8亿元。11月外汇占款较10月有所回落,但仍增长3196亿元,12月外汇占款大幅增加4033亿元,较11月进一步多增837亿元。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外汇占款短期内很难下降。

曹红辉预测,欧美等国家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更多的投机资金流入新兴市场。他建议,我国外汇管理和商务部门应该更加严格控制资本项下管制,对经常和资本项目交易进行严格审核。在机制体制上,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同时进一步放宽海外投资限制,谨慎逐步地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鼓励中国居民购汇。而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鼓励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野村证券分析师孙驰认为,由于去年第四季度的贸易顺差为631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可能主要源于资本的大量净流入。由于中国在去年6月下旬调整了外汇政策,人民币升值(相对美元)的预期导致

了热钱加速流入。另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美日在去年四季度实行数量宽松政策也推动了资本流入中国。

建设银行研究部赵庆明也指出,去年第四季度,美元贬值导致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折算变化太大。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去年第四季度外汇储备激增主要因为国内通胀预期较高,外汇储备加速增加,一方面是由于2010年进出口情况恢复较好,贸易顺差及外商直接投资均出现明显增长,同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投机性空间大,部分热钱流入。

赵庆明指出,过去5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增大,同时也有部分热钱流入,激增的外汇储备在国内将会使外汇占款增加,导致央行被动性投放货币,继续加剧流动性过剩,带来通胀压力。从国外看,会使人民币升值预期再度增强。

郭田勇认为,由于要调控通胀、人民币升值幅度,2011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速可能还会比较大,且西方国家处在复苏期。如果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可能加息,资本将从新兴市场撤走。

信贷与外汇占款“双轮驱动”,使得流动性管理的压力难以缓解。外汇储备的超常之多,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上调准备金率,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可以保证金融系统的支付能力,增加中央人民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防止金融风险的产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h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