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东亚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研讨会_发言摘登
更新时间:2023-08-28 12: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金融危机暴露东亚模式缺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东亚金融危机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亚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研讨会”
发言摘登
【编者按】 历时一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东亚模式进行深入的反思。由东亚金融危机引发的关于东亚模式的讨论,,也是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本刊编辑部于6月10日召开“,40余位专家、现状及前景,东亚模式,东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议题各抒己见,;有的学者认为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东亚模式滞后,亟待调整;还有的学者认为东亚模式终结了。现刊登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的问题,而是世界经济的问题,大量游资在各国之间的迅猛流动,对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都是潜在的威胁。金融领域中不稳定性的大大增长,是90年代世界经济中的一大特点。金融危机决不会止于东亚。
二、东亚发展模式
60年代以来东亚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了人们对东亚发展模式的浓厚兴趣和多方面的探讨。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东亚模式,并没有达成共识。
克鲁格曼在《东亚奇迹的神话》中把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归因于劳力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巨大增加,认为这将必然导致收益的递减,因而不可能持续。这实际上是把东亚模式看作是仅有生产要素的增长而缺乏科技进步的经济发展。克鲁格曼所引用的统计数字有不少可以争议之处,因此他的结论也不为大多数人、特别是东亚学者所接受。但是,他强调科技进步之重要,倒确实是值得东亚国家、至少是我们中国所重视的。
有些学者比较重视东亚经济高速发展中政府所起的作用,并由此得出东亚模式优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结论。东亚金融危机后,有一些学者,特别是一些西方学者,又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利作东亚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浦山
一、东亚金融危机
东亚金融危机显然还没有过去。最近几天日元的大幅度贬值对东亚金融市场开始了一次新的冲击。尽管这次汇率的下降可能不会像上次那样急剧,但是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危机还将更加恶化。
1.金融危机对实际生产的不利影响还将更加突出。不少人原以为东亚国家汇率的下降将会有利于出口,从而使生产较快地回升。但是这种估计并未实现,日本经济的恶化和日元的贬值不仅使其他国家的出口更难实现增长,而且将使整个东亚经济更难出现转机。
2.金融危机还将进一步蔓延。俄罗斯和部分东欧国家已经卷入金融危机,其他地区可能出现金融危机的迹象大量涌现。东亚金融危机其实不仅是东亚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亚金融危机
用,用以否定东亚模式的优越性。其实在各个东亚国
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本来就有很大不同,而政府作用对经济发展有利与否更不仅决定于其大小,更有赖于其具体政策之是否正确。
为较多学者所接受的东亚模式,也许可以概括为:通过外向型经济逐步提高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就每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这个模式有时被称为出口替代的发展模式。就整个东亚地区来说,这个模式往往被称为雁行发展模式。
雁行发展模式是二次大战前日本学者赤松要提出的。当时所强调的也是单个国家,所指的是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从轻工业、耐用消费品到重工业等,每种产品大多是开始时进口,逐步增加产量替代进口,进而开始出口,但一段时间后,的提高,出口为更高级的产品所替代,图表,一起就形成一批飞雁的总的图像。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大来佐武郎等日本经济学家重新鼓吹雁行发展模式,这回是把东亚作为一个整体,强调东亚经济发展中各国和各地区之间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高。由于雁行模式多少有些以日本为领头雁的含义,因而引起一些东亚学者的反感。大来佐武郎还特意把雁行模式解释为“连续起飞和追赶”的模式。
其实,在东亚模式中,日本确实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过去,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日本通过对外投资逐步把一些产业转移国外,推动了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通过出口提高产业结构的过程。在这方面,也应该承认,美国在提供广大市场中,对东亚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当一个时期以来,日元的贬值对东亚地区内产业的转移显然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也是东亚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目前,一般估计,各个东亚国家或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东亚经济仍将恢复较高速度的发展,因为东亚经济的一些基本因素,例如高储蓄率和对教育的重视等,仍将继续有效。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估计,是从每个东亚国家和地区本身因素来考虑的。如果把东亚作为一个整体,从东亚模式的角度来考虑,则至少还需要强调东亚整个地区适应新的形势协调调整的必要性。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对东亚金融危机和发展模式的几点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
何方
日本研究所
一、如何看待东亚奇迹
东亚奇迹是客观的实际存在,绝不会因发生金融危机而消失。包括中(含港、台)、韩、东盟(原6国)在内的东亚地区,能在二三十年成片实现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称为奇迹当之无愧。、印度尼西亚为例,60100美元,但到1995年10075美元、2734美元和1145美元。东亚奇迹的出现标志着东亚的崛起。它打破了世界经济原有的三足鼎立之势,成为一个新的增长中心。几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能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实属空前,也说明东亚地位的重要。
这次危机并不证明保罗 克鲁格曼几年前所言正确。正像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所批评的,认为东亚产值的增长几乎全靠资本或劳动力增加来达到的观点是“确实不能令人信服的”。如果东亚没有全要素生产力增长,就不会有维持高储蓄率和较有效配置资本的能力。如果没有技术进步,收入就会减少,投资也难以维持。
东亚奇迹既非虚幻,也未破灭。它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划时代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实现现代化和赶超发达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东亚奇迹所走的道路就是东亚模式。
二、如何看待东亚发展模式
何谓东亚模式,并无一定公论。但是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实现高速增长时所走道路确有不少共同点,算是东亚模式的特征,兹归纳如下: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造成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和逐步的产业升级;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发展外贸和引进外资的外向型经济;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
东亚模式的存在和成就不能否定,但对它也要一分为二,那些特点也都有其消极面,弄得不好就会走向反面。例如行政干预如果过头或缺乏透明和监督,
东亚金融危机
就会造成决策失误以及权钱交易和腐败成风。这次金融危机就暴露了东亚模式的消极面,说明对它必须加以改造,进行改革和调整。但危机并不表明东亚模式的失败或过时,它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框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摆脱危机和恢复良性增长还靠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三、如何看待东亚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原因不在东亚模式,而是由于政府外汇政策错误和资本市场自由化过快,民间不当的投资分配(流入投机性房地产)和融资形式(短期债务量大、债务对股权比率过高)。深层次的原因则与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有关。
危机的性质已发展成为全面的经济危机,现在尚未到底,即使不出现新一轮波动,得等来年。,就带有一定危险,他国家。
形势的发展,,主要看中、日两国。中国有决心也能够顶住。但如日本顶不住(日元大幅贬值和经济出现负增长),东亚危机就会加深、扩大和拖延。如果美国再顶不住(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发生泡沫破裂),那就会酿成全球危机。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带来的影响。
现在的问题是,危机是否影响“三个确保”的实现。由于已形成买方市场,又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所以稳定物价比较容易做到,至于人民币不贬值,看来问题也不大。人民币汇率本来就估价偏低,资本市场未开放,还没遇到多大贬值压力。关于8%的增长,第一季度没完成,随后有些补上。头4个月出口增加11%,说明外资对拉动增长的影响不算太大。关键在于启动内需,主要办法是加大投资。对此,已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估计会逐渐显出效果来。
从政治上说,实现“三个确保”,要统一认识,排除干扰,、官僚主义,,,同群众一起共度摘下光环,冷静思考
———对“亚洲奇迹”和“东亚模式”之我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
罗肇鸿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在过去的近30年时间里,亚洲人确实风光了一
不过权衡各种因素,出现这一前景的可能不大。阵,头上顶着光环,在世界经济的大家庭里引来无数因为整个世界经济形势还是好的,日本情况也在改羡慕的眼光。这是因为连续30多年保持经济的高速善,美国经济活力不减,欧洲开始好转,国际协调大有增长,创造了“亚洲奇迹”,它们的发展道路被誉为“东改进。因此最大的可能还是:危机限于局部,根据各亚模式”。孰料1997年7月发生了一场金融危机,似国的不同情况,明年先后走出谷底,再过一两年(有的乎一切又翻了过来。不但“亚洲奇迹”受到怀疑,而且需三五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然后逐渐走向快速增“东亚模式”也随之终结了。长。无论如何,经过这次危机,东亚还会以高于世界发生金融危机使亚洲人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冷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仍然是世界经济一个增长中静下来思考自己的问题。从天上回到人间,去掉头上心。这次危机也不会影响世界经济进入长周期中的不切实际的光环,比如什么“21世纪是亚洲世纪”等上升期。等,才能更客观地认识亚洲的真面目。
四、如何看待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东亚地区在30年的时间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才开始改革的攻坚阶段,要解决这些年积累贸易的增长速度更快,吸收的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下来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这时受到危机冲击,多少有位,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并无点雪上加霜。而且要看到今后还会带来更大困难,所虚假。而且,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梯度结构的连成一以千万不可轻视。片的经济增长带。这种结构可以在本地区形成区内
但也不应估计过分,导致惊慌失措。中国经济形贸易和投资的格局,逐渐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实势总体是好的,以通行的4项指标(增长率、通胀率、现自我发展。东亚地区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融汇东失业率、国际收支)评估,除就业压力稍大,其余三项西方文化的长处。都很好。因此中国不会卷入危机,也能控制境外危机
由于发生了金融危机就不仅怀疑起亚洲奇迹的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亚金融危机
无论如何,亚洲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创造了
亚洲奇迹。他们也一定会总结金融危机的教训,促使亚洲经济在今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再创造出一个对人类更有意义的经验来,那就是,发展中国家也能够很好地管理金融事业的发展。它将再次证明,原来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迅速发展经济,也有能力管理好最复杂的金融工具,使这些国家顺利进入先进国家的行列,东亚地区依然是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地区。
真实性并进而否定东亚模式是没有根据的。
对东亚模式虽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过,在过去的讨论中有几点已经获得了共识。比如经济高速增长,实行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实行较强的政府干预,内部积累和积极引进外资相结合,重视科技和教育,等等。
我认为,东亚模式是确实存在的。因为构成模式的因素并没有随着金融危机而消失。
要分析“东亚模式”的未来命运,就要分析创造“亚洲奇迹”的条件是否已经发生变化,有哪些条件依然存在。
现在看来,还不能说亚洲高速发展的条件已经消失。比如说,东亚国家的储蓄率普遍比较高,重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素质较高,外资和技术,导和调控,等等,作用。
除此以外,又有一些新的有利条件将促进亚洲的经济发展。比如区内贸易与投资十分活跃;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有利影响;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合作进程的推动。
毫无疑问,必须进行大的改革。比如,对实行出口主导型的发展战略就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因为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一大批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国都对准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美国的市场,出口结构又大同小异,迟早总要出问题。这几年,东亚国家的出口锐减,贸易逆差增加,已经说明不调整不行了。东亚国家的高档产品受到发达国家的竞争,中低档产品又竞争不过中国和一些拉美国家。金融危机使东亚国家的货币大大贬值却没有推动它们的出口相应增加,从另一方面说明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迫切性。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次金融危机,东亚国家将会认真总结过去几十年实行出口主导型战略的教训。一方面,切实调整好国内的产业结构,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及时从出口主导型转向主要依靠内需来发展经济的道路。所以,发生东亚金融危机并不表明东亚模式不复存在,经过危机的洗礼和调整,亚洲经济依然是充满活力的。
李长久
1997年7月东亚发生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
的一些政客和学者借机散布东亚模式已经终结,指责东亚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金融危机或经济衰退,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后,他们没有说美国模式过去了,1992年英国发生金融危机后,他们也没有说英国模式结束了。东亚发生金融危机后,他们不是善意地出谋献策,而是横加指责和发难,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从西方殖民主义者闯进亚洲算起,东南亚一些国家遭受了400多年的殖民统治、掠夺和剥削。就是从鸦片战争算起,中国也有上百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美国在1854年以炮舰迫使日本对外开放,日本经济曾迅速发展,但日本统治者效法西方殖民主义者多次发动对邻国的侵略战争。结果是日本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二战后初期,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日本是一幅经济崩溃、生产萎缩、物价飞涨的悲惨景象。半个世纪以来,东亚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仅用20年时间其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联邦德国,经历30年又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超过美国;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仅用30多年,就发展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其他国家经济也都取得长足发展,印度尼西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从50多美元增加至1000多美元。
东亚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同,各自采取的政策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世界银
东亚金融危机
行1993年9月发表的《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和政府的政策》以及同年11月发表的《东亚的经验教训:各国(地区)情况纵展》的两个报告中指出: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千差万别的多样性”,各自“采取的政策方针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有一些“东亚成功的共同点”“,从东亚过去30年的全部经验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某些共同点起了主要作用”。东亚发生金融危机,既有美日汇率战的深刻影响,又受到国际投机势力的趁机冲击,也暴露了东亚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共同的问题。“东亚成功的共同点”和东亚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这就是东亚模式的内涵。
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完美无缺、一成不变的。美国前劳工部长马歇尔1998年3月18文章中指出“:如今,经济界的领导人,:,行者则清楚不过:。在特定情况下确有取得成功的基本法则,但其中第一要素莫过于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东亚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一成不变的。从过去成功和发生金融危机中要总结和吸取的经验教训很多,其中重要的是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30年代大危机以来,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干预。除中国香港地区实施“积极不干预政策”外,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市场机制,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干预的力度强,这是东亚模式的特点之一。政府强而有力的宏观干预,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高速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强政府应该是廉政、良政。东亚一些国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和市场没有各尽其责、相辅相成,突出表现在政企不分甚至官商勾结。韩国总统金大中指出:韩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官商勾结、腐败和少数大企业控制国家经济。他提出要切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不正常关系。另一个问题是法制不健全,国家领导人的行为和任期没有受到法律法规的有效制约。
二、开放与改革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现在已经没有“世外桃源”,任何国家都难以闭关自守地发展。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区开放度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最大,前者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较轻,后者受到较
大影响,但经受了国际投机势力冲击的严峻考验。在开放与改革的关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改革滞后于对外开放,特别是金融体制不健全、缺乏透明度。随着发达国家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金融投机活动重点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建立相对独立、有权威、有透明度的中央银行体系,建立和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是东亚国家和地区要认真解决的迫切问题之一。
三、内资和外资的关系。东亚模式另一个特点是投资主要依靠内部积累资金,迄今东亚储蓄率仍比美欧国家高一倍以上。90年代以来,泰国、印度尼西亚,。但是,,,韩国30500%,大大高于美国和日本企业的负债率水平。而引进的大量短期债务又流向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继日本之后形成泡沫经济。东亚金融危机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合理有效地利用内资和外资,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在美元和日元比价和国际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后,缺乏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东亚国家和地区都在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都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东亚人民勤劳、勤俭的优良传统没有丢,东亚各国和地区重视教育和振兴经济的政策没有变,东亚奇迹不会是昙花一现,东亚模式没有终结。危机往往也是转机。经过调整和改革,渡过困难时期后,东亚国家和地区一定能够再创辉煌,东亚仍将是世界上越来越广阔的贸易和投资市场,东亚一定能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东亚模式”就是“追赶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冯昭奎
东亚经济危机的发生,引起人们对“东亚模式”的再思考和讨论,促进有关“东亚模式”的认识的深化。第一,从正反两面来全面认识东亚模式。
过去,在东亚经济发展比较顺利的时候,人们比较重视总结其成功经验,往往认为“东亚模式”就是指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亚金融危机
可分。
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反映了该地区发展方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方式的个性、特殊性。如果没有这种个性、特殊性,那么,所谓该地区的发展模式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依据了。
但是,我们又不能过度强调该地区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个性、特殊性而抹杀它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共性、联系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东亚模式是世界经济发展、演化规律在东亚这个特定地区的具体表现和反映;东亚经济奇迹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在东亚地区汇聚所带来的结果;而东亚经济危机虽然是,,是世界性潜在危机突破薄弱。还需注意到,东亚经济增长速度的起伏与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升降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第四,应该客观地看待“东亚模式”,不应当以某一国的“标准”来论其是非长短。
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总喜欢以西方的标准、特别是“美国标准”来议论东亚模式的是非长短,凡是符合美国标准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凡是不符合美国标准的东西就不是好东西。而在东亚国家,也出现了一种由于危机而导致丧失自信、由于丧失自信而产生盲从“美国模式”或“美国标准”的倾向。
然而,这种偏见恰恰从反面证实了东亚模式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尽管美国的发展经验确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世界都必须完全向美国看齐,任何抹杀世界多样性的观点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是有害无益的。比如,如果全世界都达到美国人那样高的消费水平,世界的资源就会被消耗殆尽,世界的环境污染将日趋加重并累及子孙后代。
东亚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共同点”、“共同的成功经验”。至于成功经验的内容,常被列举的有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的开发、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高储蓄率与积极吸引外资,等等。
自从东亚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人们又来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尽管发生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各有各的实际问题,但是,人们还是找到了一些共同的原因,诸如改革滞后于对外开放、政企不分甚至官商勾结、短期资金流入比重过高并将其投向长期性的建设项目、金融改革及其监管严重滞后、对“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不够尊重,等等。
其实,正是通过分析东亚危机发生的原因,使人可以说,正是“东亚成功的共同点”与同点”的“东亚模式”。
第二,深入把握“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东亚经济危机的发生,还使人们看到即使是“成功的经验”、曾经是行之有效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变化,也会逐渐变得过时,不再适用。比如,最典型的是战后日本的发展经验曾经得到东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然而,所谓“日本模式”是日本处在追赶时代、冷战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战后体制时代以及日本“追求一国繁荣主义”路线在国际上被“允许”的时代所形成的发展模式。随着日本实现追赶目标、冷战的结束、知识经济的到来、日本进入体制改革时期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战后日本的发展模式不仅对日本本身已不再适用,也使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不能不重新审视日本的经验。
这恰恰说明,所谓“模式”是与“时代”紧紧相连的。在过去的时代曾经是比较成功的“模式”,也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得不再适用。正因为“模式”与它所属的时代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一种“模式”过时是必然的,因为时代总是要变化的。但是,如果时代尚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如果时代还是这个时代,那么,“模式”即便有需要改变、调整之处,也仍然会保持其生命力,而不至于“过时”。东亚模式是与东亚追赶美欧的时代紧紧相连的。东亚模式就是“追赶模式”,只要东亚仍处于追赶时代,东亚模式就不会过时。
第三,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必然与全球经济密不
从东亚金融危机看“东亚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
高成兴
国际经济系
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如何评价“东亚模式”。目前,当各国正在总结
东亚金融危机
危机的经验教训以图重振经济的时候,对“东亚模式”作客观而全面的分析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不仅关系到正确分析东亚金融危机的原因,而且关系到对今后东亚经济前景的正确估计,关系到东亚地区各国今后经济模式和经济战略的选择决策。
客观全面分析“东亚模式”,前提是要正确分析“东亚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东亚经济增长的作用。“东亚模式”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东亚模式”强调一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部积累,必须适当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二“、东亚模式”的实质性特征是政府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紧密配合、相互交融,为东亚经济腾飞提供了巨大动力。三、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和出口导向战略,积极促进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展外向型经济。四、,整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东亚模式”,在过去几十年里,推动了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可谓功不可没。即便在爆发了金融危机的今天,也不能否定这一基本历史事实。今后,东亚经济的复苏与进一步发展,还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模式,而不是否定和放弃这一模式,或者选择别的模式。这是因为,构成“东亚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也适合东亚地区的具体国情。
客观全面分析“东亚模式”还有一个正确分析基本模式和实施政策的关系问题。对一种发展模式的评价,不应仅仅看是否发生危机,任何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危机,问题是要看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能否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一种基本的推动作用;同时要看在推行基本模式的过程中能否执行一种正确的政策,以实现这种模式的基本要求。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了东亚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日益积累直至爆发金融危机,说明东亚模式本身还不够完善,在对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上还有很大的片面性,所执行的政策有许多失误之处。以政府宏观干预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为例,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经验,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了东亚经济的发展,但在某些国家、某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个时期,或者出现政府过度干预,忽视了与市场机制
的结合;或者出现政府对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的干预、监管、调控不力现象。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不是要否定政府的宏观干预与调控,而是如何改进和完善宏观干预,并与市场机制作用紧密结合。
总之,对东亚模式应一分为二地进行全面分析,既看到其基本内容符合并推动经济增长的一面,又看到其不够完善之处,它本身也在不断经受考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
萧琛
际经济系
东亚金融风暴也许已尘埃落定,但“东亚模式”的调整、各国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恢复,显然还需要时日。
东亚模式有三点内涵:政府主导、外向驱动和产业联动。在东亚金融风暴中这三点可谓都已受到洗礼。各国对政府质量、赶超战略和政企银关系的反思,对外国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的内省,应该说都已经相当充分。联动机制调整可能比较复杂,既包括产业分工重组,也包括金融市场机制的信息网络化。
东亚模式还有个值得注意的外延“:特定时空”,奇迹需要一定的国际环境。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经济一直走走停停;东亚经济却蓬勃发展,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亚洲“四小”及东盟的经济增长也正好一路顺风。9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来,西方特别是美国经济已入佳境;日本经济却开始滑坡“首雁”,带动作用已近强弩之末。
另一个特定条件是中国的崛起。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对东亚群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这同日本的拉动相辅相成,导致雁群好似从“一”字形变成“人”字形。日本现已改变传统的“日本中心论”而推行新的较多横向分工的“新亚战略”。
就世界经济升级换代而言,东亚模式是传统的倚重自然资源和制造业的国别经济时代的宠儿。在追求增长数量阶段,赶超模式、模仿战略和民族团队精神生逢其时、左右逢源。而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倚重人力资源质量、信息资源优势和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亚金融危机
机以来的最大跌幅,美国股市在香港股灾期间也曾一
度狂泄。
这种虚拟性很强的网络金融危机,既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危机和慢性的结构危机,也不同于一般的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虽然它们委实同时存在。东亚不少经济体患有或潜伏了不同甚至是多重病症,但新危机只是席卷它们的又一场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重流感。于是,网络金融危机同传统危机交织在一起、虚拟经济危机和实际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群形态各异的现实的国别经济危机,令人目不暇接。
,这场危机是经;,是一场东西方国际财富的;从被冲击方看,是增长奇迹的告一段落、经济泡沫的迅速释放、传统模式的震撼。
金融网络服务的国际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东亚金融风暴就是在国际套利基金等无国界经济实体同东亚一系列传统经济的冲突中间产生的。其基本前提是双方间存有“制度差”。网络经济中,直接融资模式一般较有效。在不需要中介的“第四市场”上,供求双方可直接补抛,衍生工具的杠杆(借贷)能力更是十倍、二十倍的膨胀。而间接融资模式倚重银行,环节多、速度慢,容易出现“瓶颈”“、幕后”和“扭曲”。
就整个模式而言,产业联动会导致债市、汇市、股市、期市的金融联动。加上网络的加速效应,危机的传递和扩散就变得倏忽可至。新形势下东亚联动机制的滞后性首先表现在上述产业格局青黄不接。其次是由于钉住美元却又倚重日元,国际市场多年来一直是日元坚挺却风水倒转,。
,东亚国家如泰国等逐渐将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更多地调换成日元。美元转而飙升、日元转而猛烈下沉后,这些国家的储备管理势必异常艰难。首先由于钉住美元,则美元升值势必带动本来已经高估的本币更趋上扬,增加本币资产挤换美元的压力;其次,美元和本币升值会削减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恶化经常账户;此外,大量日元储备的价值特别是其兑换美元的能力会骤降。这些都要求有极强的未雨绸缪的网络意识和果敢应变的市场直觉。
网上金融实体充分利用优势,及时地把握了传统经济的困难及其临界点。1997年初,泰国当局已陷入两难:降低出口成本要求稳定泰铢,而提高利率会加剧企业内债和银行呆账;让泰铢贬值,又会加重外债。在犹豫不定或心存侥幸之际,索罗斯等套利基金深谋远虑地买断了胜局。泰铢被冲垮后,由于金融联动,东南亚各央行都迅速入场抵抗,结果也纷纷败阵,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也被席卷。
由于产业联动,风暴进一步向东北亚推进。韩国本来就多种问题缠身,在全球游资一哄而上、趁火打劫之下,其经济雪上加霜在所难免。日本受殃及带有反馈性。此外,危机还借助网络迅速影响到拉美、北美、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拉美股市出现墨西哥金融危
东亚金融危机的深刻启示
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 李晓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已近一年,许多学者从不同的
角度,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源、东亚金融危机同“东亚模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很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东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本质上成为制度的竞争。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东亚各国、各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国际环境的变化,或者说对国际环境的变化认识或准备不足。从本世纪后半期开始,我们的世界开始进入一个由“领土主义”向“经济主义”过渡的时代,到本世纪末,尤其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基本上形成了当今“经济主义”时代的框架。也就是说,国家间竞争的核心从相互间以军事、战争的手段争夺领土或经济资源,转变为以和平的手段开展经济竞争,而且这种经济竞争已不能再用武力作为最后的调解
东亚金融危机
或解决手段。经济全球化就是这种时代变化的结果和重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经济规则的一体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国家间的竞争与其说是产出总量、科技水平、人均收入等方面的竞争,莫如说是制度的竞争。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的现代化;倘若没有制度的现代化,必然要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败北。
启示之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后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充满风险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经济赶超过程将是十分漫长、艰巨的,需要付出一、二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反思A 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论”,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大于机遇启示之三:在经济全球化、,随着技术、,而是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即人力资本,这亦是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中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摆脱科技和经济发展低水平循环的陷阱,否则,知识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无异于一种“虚拟经济”。
启示之四: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创造出一个不再由国家政策主导经济力量的新趋势。它使得一国政府正在失去许多传统的经济控制手段,或者说,政府对本国市场的干预、调节越来越受到外在强大的国际经济力量和世界经济规则、制度的干扰或削弱,出现了新的“政府失效”问题。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发展过程表明,一国政府对国际经济活动(如国际资本流动)的干预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无益,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倾向于到那些国家控制、管制少的地方去进行。这意味着世界经济掀起了一场新的“全球自由化潮流”,它向各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持下,东亚各国、各地区正在进行一场制度变革竞争,在今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谁能够进行比较彻底的制度调整与变革,谁将率先获取真实和扎实的经济恢复与增长。所以,今后中国将面临来自东亚各国、各地区日益增大的制度变革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的竞争压力。这其中,尤其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
印度尼西亚政局的动荡与变化,肯定将在东亚地区触发“东亚型政治体制”加快变革。事实上,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当前中国的改革进程都充分证明: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实现成功的、持续的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要获得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必须提高“政府质量”。
亚洲金融危机进入新阶段
刘劲松
五月中旬以来,亚洲经济形势再度恶化,东亚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已接近全面的经济危机。亚洲多数国家(地区)货币贬值已达谷底,金融秩序也开始恢复。但是,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负效应正层层剥露,亚洲经济增长预期被一再调低(联合国预计仅为1%),多数国家维持低增长都已不可能,日本经济沉疴难医,短期难以走出阴霾,受金融危机打击较小的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经济也步入衰退期。各国(地区)出口未因本币贬值受益,进出口贸易大幅衰减,外资净流出幅度加大。各方经济信心严重不足,通货紧缩、消费低迷。金融危机打断了原有经济活动链条,使经济活动陷入混乱。高利率、高负债、高通胀、高风险,使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市面萧条。政府经管能力被普遍质疑,新举措尚未见效,政府刺激和宏观调控作用十分有限。亚洲经济正在滑向80年代以来经济长波周期的谷底。
二、经济危机在一些国家正触发社会、政治危机。经济持续下挫,导致各国企业大量倒闭,失业问题损害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引起普遍不满,社会心态浮动,不稳定因素走向汇合,国内新旧矛盾激化,暴力倾向增加。印度尼西亚由于积弊较多,政府举措一误再误,成为危机重灾区,引发大规模流血骚乱事件。在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及越南等国,社会矛盾也在扩大中。以印度尼西亚为例,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新兴中产阶级的利益,导致其与各种反政府势力走向联合,主张打破原有权力分配格局和权威政治体制,要求政治清明和得到参政权。西方从中怂恿,统治阶级内部急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亚金融危机
的并非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以为,从战后到
80年代后期,拉美奉行的是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此后追求的是“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与东亚模式有一些共性,尤其在扩大国民经济的外向度方面,更是如此。其二,东亚模式也是动态的,如在战后初期,它奉行的是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但时间较短。我们现在讨论的东亚模式,似乎并不是指那一段时间的模式,而是此后形成的模式。
一种发展模式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其特点决定的。那么60年代后形成的东亚模式究竟有何特点?。与拉美的,东亚模式显然具有以:
。东亚的经济开放是举世闻名的。虽然拉美国家也力求扩大出口和积极引进外资,但它们对国民经济的保护程度是很高的。其结果是,拉美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向经济具有的下述优势:(1)规模经济效益高;(2)国际竞争力强;(3)外汇收入来源大;(4)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5)有利于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必须指出,在解释战后以来拉美、东亚两地区经济发展业绩方面存在的差距时,必须首先关注拉美、东亚两种模式之间的这一最为重要的不同点。
二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更为有效。在拉美,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如同拉美那样,东亚的政府也对经济生活进行有力的干预。但是,东亚的干预较之拉美似乎更为有效,因而也更为成功。无怪乎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东亚在工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出色成就,既不是因为出口导向优于进口替代,也不是因为市场导向胜过政府干预,而是应该归功于政府有能力使积累进程在关键时刻向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三是在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没有重工轻农。例如,世界银行认为,就用于农村的公共投资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而言,东亚高于其他任何中、低收入国家(地区)。因此,东亚的农业部门充满了活力。在拉美,政府发展政策中的重工轻农倾向十分明显。这一倾向不仅表现在产业政策上,也表现在汇率政策、投资政策和价格政策上。
四是通过发展初等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素质。东剧分化。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和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浪潮,最终将苏哈托推下历史舞台。当前印度尼西亚政治变革远未结束,前景难测,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不可低估。
三、东亚金融危机正触及深层次经济问题,对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损害正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东亚经济在逆境中进入改革金融、重组企业的攻坚阶段。印度尼西亚形势变数和日本经济的复苏缓慢将使这一阶段的波长难以估计,区域外新兴市场(特别是俄罗斯)和美欧市场的波动也可能反作用于东亚,使之雪上加霜,不排除东亚金融市场再度中幅波动的可能。危机对东亚各方内政、发展道路和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是结构性和战略性的,其效应正在发散。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有必要对这场危机进行再认识四、金融危机及印巴核试验,世纪之交的动荡期。局势依然不稳。,本地区国家在谋求新一轮战略平衡,地区经济加速转型,伴随以社会震荡,政治改革压力加大,中产阶级和工商阶层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东亚提前进入新一轮政治调整期。
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化和形势的动荡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地区形势全局和基本力量对比,但亦对我国跨世纪发展和外交战略构成重大挑战。
从拉美模式看东亚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江时学
拉丁美洲研究所
人们在讨论东亚发展模式时,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一模式好还是不好。“有比较才能鉴别”。我们不妨从分析拉美发展模式的角度来回答此问题。
不容否认,拉美有30多个国家,情况千差万别,时间跨度大,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很难断言拉美有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然而,从一般意义上说,战后以来拉美地区主要国家奉行的发展模式,是具有许多共性的。因此,这里所说的拉美发展模式,是一种概而言之的模式。
还应该指出两点:其一,战后以来,拉美国家奉行
东亚金融危机
亚的成功也与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密切相连。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很多,其中尤为重要的无疑是劳动力素质。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则与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有关。我们不能说拉美国家忽视教育,因为最近几十年许多拉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但拉美对初等教育则重视不够。换言之,拉美以牺牲初等教育来发展高等教育。其结果是,在许多拉美国家,劳动力受基础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东亚。
五是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得当。发展模式不能仅仅着眼于经济领域,还应该包括其他领域,尤其是社会发展领域。东亚和拉美的收入分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在1970年,我国台湾省和韩国的吉尼系数为0.29和0.37,为0.56和0.58。占总人口10%富与占总人口10%巴西为33∶1,,为8∶1和5∶1。
总而言之,与拉美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相比,东亚模式的优势和长处不容忽视。将当前东亚金融危机作为东亚模式走进死胡同的标志是欠妥的。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发展模式表现出自身的一些优点和特点:(一)能够较
正确地选择应由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但在向劳动者提供最必需的社会保障的同时,没有建立西方工业国家那种成为政府沉重负担的全包式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使该地区的经济得以轻装前进。(二)在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没有就业保障法和最低工资法等劳动立法,并对工会在推动工资上涨方面的作用有所抑制,更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就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工资的较低水平,从而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和经济增长势头;并在一个、就业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在较小范;而且,这种行政干预的主要目标在于完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竞争机制,以促进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由于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行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因而它确立了较为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国际机构公布的“经济自由指数”中,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均属自由或大体自由的经济体,有的国家(地区)甚至名列前茅。东亚令世人瞩目的经济业绩,就是几十年来在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过程中取得的。
但是,东亚是由众多国家(地区)组成的。这些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不同,其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一些国家(如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至今对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仍未作根本性的改革。政府要员与企业和银行高层管理者相互勾结,裙带风盛行,从而形成了“官治金融”的局面。这就埋伏下爆发金融危机的种种因素:
(一)政府直接控制信贷分配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和资金市场的扭曲,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首先是信用膨胀,外债激增,甚至导致信用危机;其次是造成资金流向的不合理和产业结构的失衡,被政府扶植的产品的生产往往过剩,而基础设施的供给却严重滞后,这必然大大地影响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再次是某些长期获得优惠贷款的企业患上了“软骨病”,它们的经营效益低下,国际竞争力孱弱,往往负债累累,形成大量呆账和坏账。东亚发展模式与东亚金融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杜方利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1997年7月2日,一场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震撼了世界,人们不禁要问,曾创造了“东亚奇迹”的地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东亚发展模式失效了吗?
东亚发展模式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或由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实行的一种市场经济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该地区从50年代末期以来长期推行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此背景下,它有可能借鉴工业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宏观经济管理经验,并尽量避免其所发生的失误。与此同时,它们也根据自身的社会经济条件,在政府职能选择方面,采取了某些特殊做法,这使东亚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政府过度干预导致金融业发展滞后。其主
东亚金融危机
长达3.8%,比预想的要好得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今年头几个月的增速仍较高,四月份的失业率为4.3%,为28年来最低,第一季度的通货膨胀率据测算不到1%。但历史告诉我们,繁荣的背后往往孕育着相反的力量。由于出口的下降(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出口下降了3.4%),美国已越来越深地感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许多公司的收益已开始下降。发生危机的国家增加了对美国的出口,使美国贸易逆差大幅增加,这使我怀疑美国的这个市场贡献究竟能持续多久,我不是说美国人有没有这么大方,我是怀疑美国经济有没有这个能力,,都不同程,股市价值只有年初的一半,外债达1400多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有100多亿美元,外国投资纷纷逃离。美国极为关注俄罗斯的稳定,但好话多行动少,美国现在也确实没有更多的财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援助亚洲拿出了1100多亿美元,现在可用的只剩下100多亿美元。这使我们认识到,国际社会的自救能力并非是无限的,我们不存在不可动摇的防护堡垒。
总之,我们过去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可能估计不足,世界经济是不是会面临一个不太乐观的前景,值得我们研究。
二、关于“东亚模式”
关于东亚模式的内涵有好多种说法,东亚模式这个提法本身很容易引起争论,严格来讲,只有日本、韩国经济模式较为接近,新加坡与它们不同,泰国也与它们不同,东亚地区不存在一个一致的模式。我觉得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东亚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日、韩经济与美国经济的根本不同在于它们是政府主导型的资本主义,而美国是反对过多的政府干预的。官商结合的特征,使政府过度干预银行和企业的业务,造成太多的呆账,企业在政策保护下夜郎自大,不注重竞争力的提高,失去了在市场经济大海中的搏击能力。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呈强势,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从80年代开始进行的制度创新,即鼓励竞争,注重企业长久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注重对新技术的支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美国顺利实现要表现是金融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不发达,资金主要集中在银行手中,致使企业严重依赖银行,增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
(三)政府的过度干预还严重干扰了金融监管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完善,破坏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
东亚金融危机并不是经济过度市场化造成的,它恰恰是市场不完善的必然结果。因此,东亚国家如能积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就必将使它们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新时期。
亚洲金融危机与“一、对当前金融危机形势的判断
东亚金融危机已经一年了,国际社会也进行了救助,但并没有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由于以下几个因素使危机的前景更加难以预测:首先,日本经济继续困难,日元贬值的势头还未见底,最近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突破了140大关,有人预测150甚至更低都是可以想像的。如果这一势头不停止,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货币贬值。其次,印度尼西亚国内局势的不稳定增加了新的变数,韩国对巨额债务的担忧与日俱增,金大中总统发动的改革运动在政治上正在失去势头。
中国的经济也不容乐观。中国的出口增速已经降下来了。前四个月出口增长了11.6%,与头两个月的15.7%,头三个月的13.2%相比,是逐月下滑,实现全年10%的增长目标难度很大。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只有7.2%。国外对我们的预测有很多的版本,但没有一个是达到8%的。总的来看,维持人民币不贬值是必要的,但维持人民币的稳定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的力量在明显上升,如我们第一季度出口增长13.2%,但出口收汇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9%,人们普遍推迟了结汇。
作为世界经济稳定最后支撑点的美国现在其经济似乎处于历史上少见的好时期。去年美国经济增
东亚金融危机
了从制造业向信息产业的转变,美国重新获得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模式、危机与对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所
贾保华
模式都有缺陷。贪污腐败、任人唯亲等弊病在东亚早
已有之,但是它充其量可以搞垮一国经济,而不足以引起整个地区的金融危机。我认为有关东亚金融危机原因的各种意见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理论流派:市场主义,认为危机的原因是政府干扰太多,导致了价格与市场的扭曲;结构主义,认为危机的原因在于金融、货币、债务、生产以及政治等结构内部出现了问题;激进主义,强调国际资本的贪婪性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等性是东亚危机的基本原因。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危机的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而把危机原因归结于模式缺陷的观点显然过于简单。
二苍蝇”而是“老鹰”来强调东亚内部。不过,首先,没;其次,强大的国际金融资本不是“苍蝇”而是“老鹰”,它可以在“蛋”上啄开一个洞。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1993~1996年期间有6000多亿美元流入东亚,其中大部分是短期贷款。它的规模大体相当于东亚国民生产总值总和的50%左右,在它的面前没有任何国界可以阻挡,没有任何政府可以控制。由于东亚的制造业无法容纳,因此许多外资流入了金融和不动产部门,引起了“泡沫”经济的繁荣。当这些部门的利润开始下降的时候,外资就迅速地撤退了。因此巨额国际金融资本突然的流入和流出,应当是东亚金融危机的首要原因,而本地区经济的内部缺陷则是次要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帮助东亚经济复苏并且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关键,在于对国际金融资本实行有效的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当然,这并不是说东亚的弊病可以放任不管,而是想强调:既要护好“蛋”,更要拴住“鹰”。
三、成立“经货联盟”是唯一对策
去年金融危机的最大教训是,个别国家根本无法控制国际资本的流动,东亚唯一的出路是联合起来。参照欧洲的经验,我提出两个设想:一是成立由祖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组成的“中华经济货币联盟”(ChineseEconomicandMonetaryUnion,CEMU),在维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消除一国“四”币的负作用,实现单一货币和统一市场。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成
(EastAsianEconomicandMone2立“东亚经货联盟”
taryUnion,EAEMU),形成更高层次的经济共同体。 去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模式”与中国的对策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主要谈三个问题。
一、东亚模式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联系
把金融危机的原因归于模式的观点受到了三种意见的反对:
(1)所谓“东亚模式”并不存在界银行在,但是很难找。”由于东亚的经验、机制和政策各不相同,所以“这意味着并没有单一的东亚经济模式”。如果承认这一观点,那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把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相连的任何企图。那么,东亚模式究竟是“有”还是“无”?我认为在严格和精确的意义上,世界银行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它注意到了东亚各国经济之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在不严格和简便的描述中“有”,也没错,因为它强调的是共性。但是要注意的是,由此得出的推论也可能是不太精确的。
(2)“政府主导”不是东亚模式的主要内容。首先,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并不是东亚的独特之处。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政府规模和职责范围的扩大在发达国家体现得更明显,目前它们的政府支出几乎占其总收入的一半,而发展中国家仅占1/4左右。其次,政府干预在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体现的比较明显,在东南亚则不太明显。最后,政府干预不一定有利于经济增长。例如,战后日本政府对煤炭、钢铁、造船等产业进行了重点扶植,结果,只有钢铁产业至今依然是支柱产业,而煤炭和造船业则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走向了衰落。又如日本的家电产业,在二战后初期它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点扶植,但是后来也成了支柱产业。
(3)模式的缺陷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因为任何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亚金融危机
经济长时间低迷不振、公司企业倒闭频多、失业状况
不断恶化。日本经济的泡沫化、金融的空虚化已经造成90年代以来金融的日趋恶化:各金融机构实力受到极大削弱,有些甚至大伤元气;而政府为消除泡沫经济后遗症被迫推行金融改革,又对重创在身的金融机构形成巨大的压力,各经济机构纷纷寻找各自出路、采取相应的对策自保自救。因此,目前日本金融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独占全球1000家大银行前三名的局面在1997年有所改变,让位于欧美大银行。
,,银行呆、坏账的拖累———约为7600亿美,,使日本金融地位和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和动摇,同时这也是日本金融机构在动荡中维持生存的需要,近期出现的美国旅行者集团参资日兴证券公司就是一例。此外,外部环境———东南亚及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由经济利好到经济恶化对日本金融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因为东南亚及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均是日本出口和投资的主要区域,外部环境的变化直接作用于金融问题的激化。
2.韩国金融结构严重失衡———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需要,韩国政府在80年代初制定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和措施,到90年代,韩国金融自由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到1992年末,韩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共有14家,并且都实现了非国有化或民营化,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得到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明显的弊端,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逐渐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逐步增加,尤其是一些金融机构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或严格执行风险预警和监管制度,结果导致某些债权银行和大企业集团的不良勾结,加剧了金融动荡的产生。许多企业在获得银行的贷款之后,立即向海外进行一系列的高风险投资,而随着大企业集团的相继破产,银行的贷款变为坏账,造成银行业危机,直接冲击金融市场。据统计,韩国30家证券银行向6家已经破产或将要破产的大中型商业企业集团提供的尚未偿还的贷款总额已达6万亿韩元(约53.5亿美元);同时韩国商业银行为寻求高额回报,近几年不断增加在当然,它们与最近成立的“欧洲经货联盟”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克服重重矛盾和经过若干阶段才能实现。但是,除此以外,中国和亚洲还有别的方法可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吗?
从东亚金融危机看日韩金融问题
中国银行
谭雅玲
国际金融研究所
由泰国金融动荡而引发东亚金融危机,时至今日已经近一年。韩国的金融状况虽有所缓解,但尚未彻底摆脱危机;日本虽未出现危机,日趋严重,不见缓解,的爆发,,金主要因素。因为,日本不仅是东亚经济模式的设计者,也是东亚经济模式的主要投资者。东亚经济与日本金融问题相互影响,东亚金融危机直接关系到日本金融进步与后退,而日本金融问题则直接作用于东亚金融危机的缓解与激化。
此次东亚金融危机起源于泰国的金融动荡,其共同的特点,更准确地说也是东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银行资不抵债,进而导致外汇市场的大量抛售,直接冲击投资信心的急剧下降,引发金融问题的大暴露。由此看来,银行业的不规范操作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线;银行的问题表露说明金融机制的不健全和监管的不规范,金融危机是金融体制和机制的欠缺所致。日韩金融危机形成与起源如下:
1.日本金融问题的日趋恶化———在战后初期,由于资金缺乏,日本金融作为工业融资的主渠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力量,既为各工业领域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同时也积累了金融的问题,政府极力保护金融业的主力———各大银行,致使银行不惜代价地扩展业务领域,而不顾及盈利水平和贷款质量。加之金融逐步放松管制和开放市场,大多数企业和公司对银行资金的依赖日渐减少,银行竞争加剧,进而大力扩张于收益快而明显的房地产业,最终导致地产价格崩溃,银行坏账、呆账日益沉重,直接冲击经济的发展,
东亚金融危机
国外风险较高的证券投资,在面临严重信贷紧缩中被迫收回这类投资,进而导致外汇市场套购美元以偿还外汇债务。
韩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从内部看在于企业过度扩张的高负债所致。企业高负债是以财阀为中心,财阀经济比重约占50%,直接导致政府通过银行的优惠利率贷款,实行保护政策,支持财阀扩张,进而造成1997年韩国30家大企业的负债比例超过500%(相比较美国为150%、日本为200%、中国台湾为80%)。而银行贷款资金大都来自于境外借款,企业倒闭、不良资产加大的同时,银行不能如期偿还外债,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从外部环境看,韩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联系十分密切,韩国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东南亚各国的典范,韩国证券银行持有的200中,至少有20券公司的债券,机。此外,接投资,日本金融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又进一步促发和加深了韩国金融危机。
从表面看,1997年10月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是受东南亚危机的影响,但实际却是各自国内经济问题恶化的结果,外界只是促发因素,日韩内部积累的矛盾以及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才是问题的主因。韩国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不稳定造成直接冲击;反之,日本金融的不稳定性又明显反作用于韩国的金融危机。因此,双方都必须彻底改革金融机制和监管方式,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实力,加快资产重组步伐,恢复金融市场的信心,使金融制度有一个深刻的变化。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观所特有的,这些我称之为精神而不是模式。我强调
的是东亚经济模式的外向型特征,它的存在是必然的,它的成功是需要条件的,同样的模式能够让你成功(过去),也能够让你失败(现在与未来),因条件变化了。保持成功的新条件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故这个模式不存在了。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道理。所以,一切成功经验的总结都不能忽视外部的作用和条件的变化。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和中国的开放,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些东亚外向型经济国家工业化的成功,因此,———被忽视也是导致失。)是历史,,是一个特例,,也可以失败,。为什么认为外向型经济就一定成功?谁保证你成功?
不是阵营体系内部的和平、安全以及美国在技术、市场上的支持、容忍,亚洲奇迹从哪里来呢?观察、研究1945年以来的历史,在美国、英国势力范围以外,所谓的工业化也好、外向型经济也好,谁成功了?因此,要研究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与成功的关系,并适应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今天如果仍然需要保持经济繁荣、稳定,就需要保持成功的实质———东亚经济精神,如果强调或存在国家之间的严重的竞争、利益矛盾,在竞争中的失败或者利用金融的一体化作为手段来实现政治目的也是可能的、必然的,何况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上的矛盾在一些东亚国家与美国的矛盾是很大的。人类认识往往存在固执、天真、不全面的考虑,这也是认识上的重要缺陷,遇到事情或者是向非常好的方面思考,或者是向坏的方面考虑,不能真正、全面考虑客观存在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东亚外向型经济的成功使得他们固执地认为越是开放,经济发展就越成功,因此加快了资本、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一体化开放,而忽视了外向型经济成功的历史条件,结果今天的资本市场过早、过急的开放成为被利用的工具而失败。
“东亚奇迹”的概念不是起源于90年代中期,而是80年代中期,无论是用词还是其过程,都是美国人给日本成功的称誉,亚洲接过这顶“高帽”并沾沾自喜的时候,忘记了它本是别人制造的,缺乏稳定的内部同名异物与适应:关于东亚经济模式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外经所 陈炳才
关于东亚经济模式的争论很热闹。很多文章的争论根本不在同一个问题,也不在同一个层次、范围,看法似乎不同,其实没有什么矛盾,而是同名异物。我对东亚经济模式的定义,并没有否定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否定东亚经济发展中的高储蓄、高投入,这是亚洲人勤俭节约所带来的,是东方文化价值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亚金融危机
济结构必须进行调整。
此次调整不同于以往以产业转移为主的阶梯型产业升级:新加坡及中国的香港特区、台湾省以周边国家或地区为依托,向地区服务中心型经济发展,从而跳出了东亚特有的产业转移链。韩国则因产业规模大而集中、周边政治环境较差、产业转移和调整较晚,导致它的转移缺乏周边经济的有力支持,使其难以成为向其他“三小龙”那样具有周边依托的地区服务中心型经济。马来西亚、泰国于90年代初期即开始进行调整,逐步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依赖。“三小龙”的影响,转移来,,导致印度尼西亚的劳。
图 日元汇率与东亚9
个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的制度基础,是依靠外部环境的稳定、和平来保持和
获得这种成功的,而现在没有。不必要固执一个概念的存在,这不是发展的、历史的观点,而是一种固执,它导致了多少历史失败和悲剧!需要新东亚模式。
东亚之谜———美日经济关系对东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小兵
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从70年代初至今的统计表明,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与东亚9个经济体(中国、韩国、中国的香港特区和台湾省以及东盟5国)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当日元对美元贬值时9值增长率降为5~7%,个别年份甚至更低。
由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反映了美日经济关系的变化,上述日元汇率与东亚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明确显示了东亚9个经济体的增长受美日经济关系的较强制约,与美日形成了一种长期的结构性区域经济关系。因而此次东亚经济衰退是受美日经济关系变化的影响,并非完全由东亚经济体制和管理落后等原因所能解释。衰退反映的是地区经济结构上的问题,而不仅是某些经济部门(如金融部门等)的问题。
东亚9个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日元汇率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的产生原因、相互影响的程度及传导机制尚不清楚。比较直接的解释是日元升值使东亚9个经济体在美国、日本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相对增强,扩大出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使日本对东亚地区的投资迅速扩大。但是由于日元升值,也使东亚经济体进口日本先进设备的能力下降,影响它们的产业升级,最终抑制它们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能力,导致经济陷入衰退。
不过,在90年代以前,东亚地区经济规模较小,尽管日元升值使东亚可相对提升产品竞争力,但并不足以影响日本的出口。进入90年代以后的日元升值过程中,出现了东亚升而日本降的悖向经济发展,显示东亚实力上升与日本已呈强烈的竞争关系,地区经
注:东亚9个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按1987年美元价加权计算。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8年为综合各经济体预测数。日元汇率为1998年5月底138日元兑1美元。
总之,东亚原来特有的以产业转移为基础的地区分工体系已发生变化,新加坡、中国的香港特区和台湾省已开始向新的地区分工体系发展,逐步脱离地区产业转移中介的地位,成为地区服务中心型经济。从它们在此次东亚危机中的表现看,它们的转移是比较成功的,预示着东亚新的分工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东亚金融危机
1998年第7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亚主要国家、墨西哥与中国
主要金融预警指标的实测及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院
陈秀英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当前的东亚金融危机和1994年发生的墨西哥
金融危机有诸多相似之处,均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交织,都可以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储备、债务结构及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金融体制的基本状况和银行业的稳健性。虽然当前中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在此次东亚金融危机中
未受到直接冲击,然而在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周边地区货币的贬值对出口及外资流入的负面影响亦不容低估。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金融体制尚有某些弊端,无疑都将是金融风险与危机潜藏的隐患。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现将中国与发生危机国家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可以从中发现值得我们警示的一些问题,以便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不无益处的。
经常项目差额/GDP(%)外债总额/GDP(%)短期外债/外债总额(%)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外汇储备/短期外债(%)
(FDI+经常项目差额)/GDP(%)
墨西哥
-7.043.528.10.720.0-5.67.03.5
泰国
-8.260.741.44.73100.3-7.55.912.6
印尼
-4.053.025.05.151.5-1.68.027.2
韩国
-4.821.0
菲律宾
-4.384.319.33.5125.9-2.68.423.2
中国
0.914.312.19.1744.55.90.8317.33
国际警戒线
0~510~50
252~380~200-2.5~0.5
--
…
1.7390.5-4.35.015.8
通货膨胀率(%)
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月报》《、世界经济展望》,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和世界银行《世界债务表》等刊物的有关年份和月份。
注:墨西哥为1994年数字,其他国家为1996年数字,3为1997年数字。FDI=外国直接投资。
通过以上金融危机主要预警指标实测分析可以看出,经常项目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标,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重过高,外汇储备严重不足,外国直接投资经常项目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超越警戒线,通货膨胀率过高和货币发行量增长过快等等,均构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动因。
中国主要金融预警指标表现尚佳,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外债结构合理,外汇储备充足,加上宏观政策调控得体,从而抵挡住了此次金融风暴的袭击。然而,应当看到,此次东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小,尤其在周边国家地区货币较大幅度贬值的情况
下,维持人民币汇率不变,对出口贸易和外资流入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加上当前中国的金融机制尚不健全,银行体制没有理顺,呆账、坏账问题不少,金融监管机制也不够完善。因此,应当特别着力于银行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密切注视国内外金融市场形势变化,以主要宏观经济和金融预警指标为参考,建立一套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随时观察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及时为中央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化解与防范金融危机。
[责任编辑 谭秀英]
正在阅读:
_东亚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研讨会_发言摘登08-28
广州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06-08
(修编)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05-05
商务英语Unit 1测试题05-07
三月主题班会08-18
最新泽林牛津版七年级下Unit8单元试题及答案合集12-29
004第四编 侵权责任法03-30
浅谈废旧沥青再生剂的路用效果和经济价值06-0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东亚
- 摘登
- 研讨会
- 危机
- 发言
- 模式
- 金融
- 2017-2023年中国医用生物陶瓷行业市场监测与发展前景评估报告(目录)
- iec60335-2-4{ed5.1}b
- 军事高科技试题(2010改)
- 小学数学二年级应用题
- 7.8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 法兰蝶阀的适用原则
-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新说明书ver1.1(09-04-10)
- Albert Einstein’s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 集团集中采购策略与流程优化管理_吴诚老师
- 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内容的探讨
- 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I am watching TV.SectionA1a-2c
- 粤海铁路雷达应答器安装完毕_中国水运网——打造专业中国水路运输信息门户
- 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
- E-mail营销上机训练
- 外汇额度基础知识
- 3-2 有限长杆上的热传导
- 世联:大型商业物业目标主力店招商要点
- 实验室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 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卷
- 丰富多彩的情绪说课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