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更新时间:2024-01-18 08: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总体规划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8月

I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0年8月

II

目 录

一、面临形势 ............................................................................. 1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 ... 1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 2 (三)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 2 (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 3 二、规划基础 ............................................................................. 3 (一)产业发展现状 ............................................................ 3 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 3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4 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 5 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 ............................................. 6 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 7 (二)存在主要问题 ............................................................ 8 1、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 8 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 11 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 13 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 ...................... 15 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适应 ................................................................................. 16 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 17

III

7、区域产业定位与分工尚不清晰,与市域一体化发展不相适应 ......................................................................... 18 8、优化产业布局的配套环境不完善,与产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 ............................................................. 19 三、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 ............................................... 20 (一)产业发展定位 .......................................................... 20 (二)产业发展重点 .......................................................... 20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 20 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 23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 26 4、集约发展现代农业 ................................................... 28 四、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 28 (一)指导思想 .................................................................. 28 (二)总体目标 .................................................................. 29 (三)基本原则 .................................................................. 30 五、空间布局 ........................................................................... 32 (一)总体布局 .................................................................. 32 1、功能分区 ................................................................... 32 2、总体布局 ................................................................... 33 (二)提升都市区功能 ...................................................... 34 1、功能定位 ................................................................... 34 2、中心城区 ................................................................... 35

IV

3、组团县(市) ........................................................... 37 (三)打造三个次级增长极 .............................................. 39 1、辛集市 ....................................................................... 39 2、新乐市 ....................................................................... 40 3、平山+井陉(含矿区) ............................................ 40 (四)构筑三大产业带 ...................................................... 41 1、壮大南部山前平原传统优势产业带 ...................... 41 2、建设东部平原特色产业带 ...................................... 42 3、发展太行山生态友好型产业带 .............................. 43 六、产业布局 ........................................................................... 44 (一)制造业 ...................................................................... 44 1、总体布局 ................................................................... 44 2、重点产业布局 ........................................................... 47 (二)服务业 ...................................................................... 51 1、总体布局 ................................................................... 51 2、主要服务业布局 ....................................................... 53 (三)农业 .......................................................................... 57 1、总体布局 ................................................................... 57 2、重点产业布局 ........................................................... 58 七、保障措施 ........................................................................... 60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实施规划 .............................. 60 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协调领导 .............................. 60

V

2、结合实际,细化规划 ............................................... 61 3、加强协作,做好规划间衔接 .................................. 61 (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调整步伐 .............................. 62 1、设立引导资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 62 2、强化政策引导,加快企业“退城进郊、退乡进园”步伐 ................................................................................. 62 3、加大差别政策实施力度,推进产业调整升级 ...... 63 4、强化政策落实,优化服务环境 .............................. 63 (三)强化园区建设管理,推动产业空间聚集 ............. 64 1、规范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水平 .............................. 64 2、严格准入制度,提升园区功能 .............................. 64 3、发展各类园区,优化园区布局 .............................. 65 4、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园区企业发展 ...................... 65 (四)坚持生态优先,实现资源、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 .............................................................................................. 65 1、加强节能降耗,打造宜居城市 .............................. 66 2、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 66 3、严格污染整治,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 .. 66 4、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 ................................................................................. 67

VI

表格索引

表1 石家庄市2006-2009年有关经济总量指标数据表 . 4 表2 石家庄市产业结构变动表 ......................................... 5 表3 2006-2009年石家庄市五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 6 表4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GDP比较 .................................... 8 表5 石家庄与济南、太原、郑州、长春、哈尔滨五市

GDP比较 ....................................................................... 9 表6 石家庄与省内其他城市GDP比较 ........................ 10 表7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产业结构比较 ........................... 11 表8 石家庄与周边省会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 12 表9 河北省各市三次产业结构数据表 ........................... 12 表10 2006-2009年五大主导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14 表11 石家庄市各县区生产总值比重 ............................. 15

VII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为适应石家庄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石家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试行)》,结合石家庄市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分工的日益国际化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石家庄市要在新的国际分工中获得最大利益,必须调整产业布局,发挥产业优势;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纷纷出台实施产业振兴政策,这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的实施,要求石家庄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对区域空间发展方向和要求科学定位,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进行调

1

整。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石家庄市明确提出“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的第三极、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的城市定位。为适应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实现石家庄都市区“1+3”一体化发展目标,构建以都市区为核心、以中等城市为依托、以小城镇为支撑的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城市群体系,要求对石家庄市市域范围的产业布局重新进行调整,使产业发展成为提升城市化水平、实现城乡统筹的主要动力。

(三)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当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日益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科学规划石家庄市产业布局,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会展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具有科技含量高、生产率上升快、需求收入弹性大、资源耗用少等特征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要求政府为产业的区域聚集发展搭建平台,及早规划,加强引导与资源整合,形成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聚集效应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集群式发展的产业基地、产业聚集区和特色产业园区。

2

(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宜居、绿色、低碳日益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建设宜居城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人居环境与工业生产的协调,让居民安心地工作、安裕地生活。建设绿色城市,实现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不仅控制城市水资源、土地和能源的消耗总量,控制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而且重新调整产业布局,将石家庄市重点排污企业搬迁至城市周边地区,还石家庄蓝天碧水的宜居之城。发展低碳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石家庄市根据各功能区划,调整现有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都市农业,重点改造淘汰传统的重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二、规划基础 (一)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石家庄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显著增长,为未来石家庄市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2006年到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2064亿元增长到3114.9亿元,年均增长12.75%;全部财政收入由190.1亿元,增长到310.25亿元,年均增长17.74%;全社会固定资

3

产投资由1096亿元增长到2436.4亿元,年均增长30.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98.8亿元增长到1190.6亿元,年均增长19.44%;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由2006年的41.83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69.89亿美元,年均增长17.83%,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由16.16%增长到17.09%。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下降为55.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2%。(见表1)。

表1 石家庄市2006-2009年有关经济总量指标数据表

2006 2007 2008 2009 绝对值 同比增长 绝对值 同比增长 绝对值 同比增长 绝对值 同比增长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经济外向度(%) 2064 190.1 1096 698.8 41.83 16.16 13.2 14.7 18 15.3 -5.4 2393 230.35 1391 821.1 51.3 16.3 13.2 21.2 26.9 17.5 22.6 2838.4 271.72 1727 1005.2 69.89 17.09 11 17.96 24.2 22.4 36.3 3114.9 310.25 2436.4 1190.6 55.08 12.08 11.1 14.18 41.3 18.4 -21.2 资料来源:①根据石家庄市2005年至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单位为亿美元;

③计算外向度时使用人民银行提供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009年平均汇率6.8310:1;2008年平均汇率6.9387:1;2007年平均汇率为7.604:1;2006年平均汇率为7.9718:1。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石家庄市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第

4

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即“十五”末)的13.34:50.05:36.61调整为2009年的9.8:50.0:40.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显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的趋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逐年提高,从整体上说,石家庄市基本上完成了从农业化向工业化中期的过渡,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见表2)。

表2 石家庄市产业结构变动表

2005 绝对值 同比 2006 绝对值 同比 2007 绝对值 同比 2008 绝对值 同比 2009 绝对值 同比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农业产业化经营率(%) 1852 247 927 678 58 13.6 5.5 17.7 11.5 2064 255 1025 784 59 13.2 4.2 14.9 14.2 2393 327 1146 920 60.4 13.2 2.3 16.1 13 2838.4 309.7 1424.6 1104.1 60.5 11 4 10.8 12.9 3114.9 305.3 1558.5 1251.1 11.1 0.2 11.6 13 数据来源:根据石家庄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2006年,石家庄市根据长期规划,围绕生物、化工、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有特色支撑项目、有市场运作机构、有战略合作伙伴、有研发创新平台的“四有”标准,启动了“五大基地”建设。全市生物、化工、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各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由2006年的40.81亿元、85.77亿元、5.49亿元、97.78亿元、116.6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3.39亿元、143.52亿元、7.60亿元、161.15亿元、168.05亿元(见表3)。使主导产业得到

5

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表3 2006-2009年石家庄市五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行 业 医药制造业 化工 信息 机械 纺织 全部工业增加值 2006 40.82 85.77 5.49 97.78 116.67 678.52 2007 63.98 132.63 6.99 134.58 150.95 908.10 2008 73.39 143.52 7.60 161.15 168.05 1054.98 2009 资料来源:(1)根据《石家庄统计年鉴》(2007、2008)、《2008年石家庄统计提要(内部资料)》整理。

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基本体现了区域特点和地理区位。粮棉、蔬菜等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布局在各县(市、区)广大农村地区;工业布局主要依托铁路交通主干道和城(镇)及园区。以京广铁路为线,铁路以西的山区、丘陵县(市)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生产钢铁、水泥、石材、建陶等产品;铁路以东的平原县、市,主要生产皮革、淀粉、纺织、板材、医药等产品;现代服务业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石家庄已成为辐射冀中南地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旅游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古城正定、赵县及市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并且行业空间集聚度较高,形成了有一定规

6

模和竞争优势的块状产业集群,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西部、北部山区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石材业、钙镁产业,如井径的钙镁、矿区的煤炭深加工、灵寿的石材、鹿泉的建材等;东部重点发展皮革、纺织、洗涤等产业,如辛集和无极的皮革、晋州的纺织、深泽的洗涤产业、藁城和无极的板材业、藁城宫灯业等;南部重点发展化工、建陶产业,如高邑建陶、赵县淀粉等;中部重点发展医药、板材家具产业,如正定的板材、栾城医药等。2009年,全市形成36个产业集群(其中,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7个),营业收入为2044亿元,工业增加值547亿元,利税222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01%、109%、126%,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硬环境方面,三年大变样成效显著,城中村改造集中启动,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市区优良天气继续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全面提升;软环境方面,为促进政府各部门廉洁、规范、高效行使职能,保护广大企业和赴石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城市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规定,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营造优惠互利、宽松平等的政策环境,公开公正、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严

7

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制环境,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二)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石家庄市的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及城市功能提升的诸多问题。

1、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1)与京津两市比较。从GDP总量来看,2005年即“十五”期末,京津石三市GDP之比为3.68:1.98:1;2006年为3.74:2.10:1,2007年为3.76:2.10:1,2008年为3.70:2.24:1,2009年为3.81:2.41:1,经济总量差距日益扩大。从人均GDP来看,2005年京津石三市人均GDP之比为2.24:1.74:1,2006年为2.25:1.86:1,2007年为2.2:1.79:1,2008年为2.15:1.84:1,2009年为2.16:1.96:1。石家庄市2005年至2009年GDP平均增长率为12.42%,比北京的10.9%高出1.52%,而比天津的15.4%要低2.98%(见表4)。

表4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GDP比较

2005 地区 GDP (亿元)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6814.5 3663.9 1852.4 增长率 (%) 11.1 14.5 13.6 人均GDP (元) 44969 35028 20082 GDP (亿元) 7720.3 4337.7 2064 2006 增长率 (%) 12 14.4 13.2 人均GDP (元) 49505 40961 21969 GDP 2007 增长率 人均GDP (元) 55151 45007 25056 (亿元) (%) 9006.2 5018.3 2393 12.3 15.1 13.2 2008 地区 GDP (亿元) 增长率 (%) 人均GDP(元) GDP (亿元) 2009 增长率 (%) 人均GDP(元) 8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10488 6354.4 2838.4 9 16.5 11 63029 54034 29368 11865.9 7500.8 3114.9 10.1 16.5 11.1 68788 62403 31869 数据来源:根据2005-2009年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2)与周边济南、太原和郑州三省会城市及经济发展总水平相近的长春、哈尔滨两市相比。从GDP总量来看,2006年,石家庄GDP在六个城市中排名第三,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排名均为第四。从2006年至2009年GDP年均增长速度来看,石家庄市为12.13%,名列第五位,低于长春(16.08%)、济南(14.15%)、郑州(13.88%)和哈尔滨(13.30%)等市,仅比太原市(9.65%)高。相比之下,石家庄市经济实力相对逐年下降。从人均GDP分析,2006年至2009年,石家庄市人均GDP在六个城市中排名均为第五,远远低于周边的济南、太原和郑州(见表5)。

表5 石家庄与济南、太原、郑州、长春、哈尔滨五市GDP比较

2006 地区 GDP 亿元 石家庄 济南 太原 郑州 哈尔滨 长春 2064 2185.1 1013.4 2001.5 2094 1741.2 增长率 (%) 13.2 15.7 11.5 15.7 13.5 15.1 人均GDP (元) 21969 36394 29497 27798 21374 23677 GDP 亿元 2393 2554.3 1255 2421.2 2436.8 2089 2007 增长率 (%) 13.2 15.7 16.4 15.6 13.5 17.7 人均GDP (元) 25056 37563 36301 33169 24679 28131 GDP 亿元 2838.4 3017 1468.1 3004 2868.2 2561.9 2008 增长率 (%) 11 13 8.1 12.2 13.2 16.5 人均GDP 29368 45724 42378 40617 29012 34193 GDP 2009 增长率 人均GDP 31869 50376 44319 44000 32886 37753 (元) (亿元) (%) (元) 3114.9 3351.4 1545.24 3300.4 3258.1 2848.6 11.1 12.2 2.6 12 13 15 数据来源:根据2006-2009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3)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较。从GDP总量看,石家庄市在全省位居第二位,2006年以来始终落后于唐山市。2006

9

年至2009年,唐山与石家庄GDP比值分别为1.14:1、1.16:1、1.25:1,1.33:1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石家庄与唐山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发展速度较慢;石家庄与排名第三的邯郸比较,GDP的比值分别为1.54:1、1.49:1、1.43:1,1.41:1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石家庄与邯郸的差距越来越小,发展速度也慢于邯郸。同样,石家庄GDP增长率低于沧州、廊坊、承德,2007年和2008年还低于秦皇岛市。2006年石家庄在全省11个市中GDP增长率位列第7,与全省GDP增长率持平,而2008年位列第九,仅高于邢台和衡水两市,2009年增长率为11%,与保定、承德并列第4。(见表6)。

表6 石家庄与省内其他城市GDP比较

2006 地区 GDP 亿元 石家庄 唐山 邯郸 沧州 保定 邢台 廊坊 衡水 秦皇岛 张家口 承德 全省 2064 2361.7 1338.1 1281.7 1199.9 790 722 548.8 571.6 475.5 425.9 11614 2007 人均GDPGDP 亿元 2393 2779.1 1609.5 1485.7 1375.2 890.42 883.4 564.4 665.08 564.47 551.6 13864 2008 人均GDP(元) 25056 37734 17956 21361 12703 12973 21981 13240 23591 13476 15034 19967 2009 人均GDPGDP 亿元 2838.4 3781.44 2015.3 1900 1737.64 1056 1160.4 652.1 877.01 800.49 763.7 17026.6 增长率 增长率 (%) 13.2 15 14.9 13.9 11.7 13 15.0 3.6 13.4 12 15.7 12.9 GDP 亿元 2838.4 3561.2 1990.4 1716.2 1580.9 989 1051.5 633.8 808.95 720.37 714.9 16189 增长率 增长率 人均GDP (%) (元)13.2 14.6 14.9 15.2 10.2 13 15.2 7.6 12.6 13.6 17.3 13.2 21969 32947 15407 18658 11146 11584 18246 12971 20443 10483 11710 16894 (%) (元)11 13.1 11.1 13 11.7 10.1 11.8 9.1 12 11.9 13 10.1 29368 48190 21446 24168 14518 14315 25753 14654 28426 17134 19354 23239 (%) (元) 11 11.3 11.2 11.3 11 10 10.8 9.6 10 10 11 10 29368 50706 21376 26481 15840 15170 28076 14947 30606 18942 20535 24283 数据来源:根据2006-2009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10

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1)与京津两市相比。尽管第一产业比重都呈下降的趋势,但石家庄市第一产业比例远远高于京津两市,所占比重较大。2009年京津两市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1.0%和1.8%,而石家庄市仍高达9.8%。石家庄市和北京市一样,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但从两者第三产业增长指数(北京比重/石家庄比重)看,2006年至2008年分别为1.84、1.86、1.88和1.89,呈上升趋势,说明石家庄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低于北京市。天津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增加,恰与石家庄市相反(见表7)。

表7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产业结构比较

石家庄 北京 天津 2006 12.4:49.7:38 1.3:28.7:70 2.7:57.3:40 2007 2008 2009 13.7:47.9:38.4 10.9:50.2:38.9 9.8:50.0:40.2 1.1:27.5:71.4 2.1:57.6:40.3 1.1:25.7:73.2 1.0:23.1:75.9 1.9:60.1:38.0 1.8:54.8:43.4 数据来源:根据2006-2009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2)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2009年,太原、郑州和济南三市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2.0%、3.1%和5.6%,远低于石家庄市9.8%的比例。从第二产业比例来看,郑州市高于石家庄市,2007年和2008年,太原市也超过石家庄市;2009年,由于太原市第二产业产值有较大比例下降,石家庄市则基本与2008年持平,故而在四个城市中仍居第二。石家庄市第三产业比重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他三市均高于全国

11

平均水平,且济南和太原市已达到或接近50%的比例(见表8)。

表8 石家庄与周边省会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石家庄 济南 太原 郑州 2006 12.4:49.7:38 6.6:45.9:47.5 2007 2008 2009 13.7:47.9:38.4 10.9:50.2:38.9 9.8:50.0:40.2 5.9:45.2:48.9 5.8:44.1:50.1 5.6:43.4:51.0 1.9:46.9:51.2 1.6:50.9 :47.5 1.4:50.5:48.1 2.0:43.7:54.3 3.8:53.5:42.7 3.2∶52.9∶43.9 3.2:55.2:41.6 3.1:54.6:42.3 数据来源:根据2006-2009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3)从全省各市情况分析。石家庄市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下降速度也较快,2006年位居全省第三,2009年位居全省第二,仅高于唐山市。第二产业比重,自2006年至2009年,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6年和2007年位居全省第八位,2008年和2009位居全省第七位,分别为50.2%和50.0%;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2006年至2008年始终位居第三位,仅低于秦皇岛和张家口两市,与张家口市接近,但远低于秦皇岛市,发展速度较慢。2009年首次突破40%大关,为40.2%,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6%(见表9)。

表9 河北省各市三次产业结构数据表

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 2006 12.4:49.7:38 10.8:57.9:31.3 12.6:38.2:49.2 2007 13.7:47.9:38.4 10.3:57.4:32.3 11.7:38.6:49.7 2008 10.9:50.2:38.9 9.5:59.4:31.1 11.3∶40.5∶48.2 2009 9.8:50.0:40.2 9.5:55.9:34.6 11.4:36.8:51.8 12

廊坊 保定 邯郸 邢台 衡水 沧州 张家口 承德 全省 全国 14.8:55.5:29.7 17.3:49.0:33.7 12.7:51.5:35.8 16.5:57.5:26.0 18:52:30 11.1:54.6:34.3 16.4:44.4:39.3 17.6:52.5:29.9 13.8:52.3:33.9 11.8:48.7%:39.5 14.1:55.7:30.2 15.7:49.7:34.7 13.6:52.1:34.3 17.3;55.7;27.0 18.8:48.6:32.6 12:52:36 15.1:45.1:39.9 16.6:56.3:27.1 14.2:52.3:33.5 11.7:49.2:39.1 12.3:56.6:31.1 15.6:48.3:36.1 11.6:55.1:33.3 15.2:57.1:27.7 17.4:48.9:33.7 12:51:37 16.5:44:39.5 15.0:60.2:24.8 12.6∶54.2∶33.2 11.3:48.6:40.1 11.9:53.9:34.2 14.9:49.2:35.9 12.1:55.1:32.8 15.0:56.7:28.3 18.9:50.8:30.3 11.3:45.7:43 15.3:41.8:42.9 14.5:52.8:32.7 13.0:52.1:34.9 10.6:46.8:42.6 数据来源:根据2006-2009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石家庄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问题还在于第一产业比重过大,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低。作为全国唯一被定位为“重要商埠”的省会城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作为“东出西联、南下北上”的战略节点城市,理应而且必须把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立足区位、交通、产业和省会优势,通过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着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而石家庄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0.2 %(2009年),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中列倒数第三位,与省会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石家庄市目前虽已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五大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还不十分

13

凸显,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小。五大主导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总体比重刚刚超过50%,并没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信息产业所占比重仅为0.72%(2008年),还不足1%(见表10),在所统计的11个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小,且“十一五”前三年还呈下降趋势。此外,医药制造业也仅占7%左右。而且,石家庄市主导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仍然较低、综合竞争力还不强,产业也多处于产业链上游,附加值较低。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中国维生素C四大生产企业中的两家——石药集团维生药业和华药集团维尔康制药都位于石家庄市,2007年维生素C销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位,但下游衍生药品及制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很低,技术创新能力也存在不小差距。此外,产业集群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少。除少数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外,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还有待进行产业升级。造成对内龙头带动作用太小,对外竞争力太弱,无法带动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

表10 2006-2009年五大主导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行 业 医药制造业 化工 信息 机械 2006 (%) 6.02 12.64 0.81 14.41 2007 (%) 7.05 14.61 0.77 14.82 2008 (%) 6.96 13.60 0.72 15.28 2009 (%) 14

纺织 五大产业合计 17.19 51.07 16.62 53.86 15.93 52.49 数据来源: 根据表3数据计算得出。

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

石家庄市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具体表现为“中心集聚、两带强化、四限弱化”。中心城区产业集聚,比较发达;南北方向的新乐、正定、栾城、元氏、高邑等五县市依托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东西方向井陉(包括矿区)、鹿泉、藁城、晋州、辛集等六县市依托石太-石黄高速公路、石太铁路-石德铁路和307国道,分别形成南北和东西两条经济发展带,综合实力逐步强化。而分布在四个象限的县市,除平山县利用独特的资源条件取得了较好发展外,无极、深泽、行唐、灵寿、赞皇、赵县等县市相对较弱。表11可以大致反映各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状态。

表11 石家庄市各县区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万元、%

市 区 长 安 区 桥 东 区 桥 西 区 新 华 区 裕 华 区 2005 生产总值 比重 1683701 398268 261649 12.79 259728 449766 314290 1207546 894468 534300 2006 生产总值 4327940 1169851 521775 24.57 1373119 1039266 593314 2007 比重 生产总值 比重 4960564 1345105 609760 23.71 1678088 1079423 750068 2008 生产总值 5561265 1334480 719206 22.55 比重 15

南 北 方 向 新 乐 市 正 定 县 栾 城 县 元 氏 县 高 邑 县 东 西 方 向 井 陉 县 矿 区 鹿 泉 市 藁 城 市 晋 州 市 辛 集 市 四 个 象 限 无 极 县 深 泽 县 行 唐 县 灵 寿 县 赵 县 赞 皇 县 平 山 县 3113356 745082 802634 23.67 729179 581907 254554 5176724 499786 124738 1093711 1501624 748205 1208660 2411240 596281 261825 415784 300312 601450 235588 770347 5.86 100 18.33 39.35 3585632 842135 933880 20.35 849668 671445 288504 5907660 594286 143793 1296626 1735929 878726 1402093 2796405 688181 304733 478007 347048 705830 272606 856460 17617890 4.86 100 15.87 4164923 957500 1083942 19.91 1017857 796874 308750 7100729 724445 174735 34.35 1549574 37.41 2090002 1068401 1668307 3450845 869826 366906 586160 437767 857936 332250 1067155 20918951 5.10 100 16.50 4943718 1097885 1270047 20.04 1259019 956772 359995 8600081 895816 215050 1858630 2421659 1290801 1918125 4179021 991471 450599 736702 546543 1041657 412049 1373521 24657606 5.57 100 16.95 34.88 23县(市)区合计 13155368 数据来源:根据石家庄统计年鉴(2006、2007、2008)整理计算得出;2008年数据由市统计局提供。

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适应

(1)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的区位落差不断拉大,未能

16

实现两者的互动发展。中心城区仍处于极化阶段,自身的经济实力虽然较强,但县域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现状明显。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在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没有形成平稳衔接的产业链条,这种现状限制了石家庄作为增长核心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对周边县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2)组团间关系松散,同城效应未能很好发挥。从各组团的关系看,组团间空间布局分散,内在联系不强,功能布局重叠,用地相对粗放,公用设施共建共享率低下,城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加之组团间的离散作用,也导致了感官上的石家庄大城市概念的缺乏,产业的集约度低,同城效应未能很好地体现。

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1)“非集群”化倾向突出。从宏观上看,石家庄市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规模越来越大,呈现出块状集群态势。但从微观上看,同一园区内企业往往只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2)整个市域缺乏统一规划。中心城区和县市及各县市之间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缺少协调,竞争大于合作,企

17

业间的关联与协作难以开展,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形成,致使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太多,支柱产业遍地开花,使产业整合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到集群战略的聚焦和力量的集中。

(3)一区多园,产业集中度低。由于受行政区域分割影响,园区尤其是县级开发区大多数为一区多园,单独规划、自行开发、相对分散的问题明显。园区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产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产业集中度不高,项目引进上缺乏对产业发展具有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因而难以形成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

(4)产业布局与“一城三区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相吻合。目前,石家庄的产业布局是典型的“一核制”,即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发展模式。如果仍然沿袭这一模式,必然面临着发展空间狭窄、水资源短缺、历史韵味缺乏等诸多矛盾,满足不了石家庄市发展近期300万、远期500万人口城市规模的要求,与“一城三区三组团”功能空间布局发展战略不相吻合。

7、区域产业定位与分工尚不清晰,与市域一体化发展不相适应

(1)产业布局层次不清楚。未从市域整体发展出发,按照地域紧密度和产业关联度,合理布局产业,集中集约发展,核心区—卫星城—腹地之间产业分布梯度不明显。

(2)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混杂。区域功能定位

18

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着力提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生物医药:以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和工业园区为载体,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吸引国际知名生物医药公司研发中心落户省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发展疗效确切、量大面广的创新药及具有明显预防作用的天然营养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积极引进国外专利药物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产品延伸和技术升级,提升产业持续创新能力,推动产品结构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围绕原料药规模化、新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做强化学制药、现代中药、新型药物制剂等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做大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等新兴生物产业,形成一批产业技术先进、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全面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石家庄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基地和中国现代药都。

现代装备制造: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整机制造,加强配套跟进,以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为抓手,围绕国家产业布局发

24

展航空产业基地,围绕铁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围绕煤矿资源开发发展煤矿装备,围绕汽车产业调整振兴方向发展整车及配套产品,围绕新兴能源产业调整发展新兴能源设备,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及产业调整振兴方向发展其它关键装备,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扎实抓好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布局调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以优势产品为龙头的企业联合,力争在交通运输装备、大型专用设备、通用机械、数控设备、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等领域培育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聚集和优化。

现代循环化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按照石化产业集群化、园区化、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重点战略支撑项目和现代循环化工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碳一化学基地,积极培育以医药中间体为核心的精细化工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不断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石化产业主导地位。

电子信息: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三所、五十四所的研发优势,以基地园区、产业链和项目为抓手,以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抓好半导体照明、节能与能源电子、卫星导航定位、液晶和平板显示等四大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

25

卫星导航、太阳能电池、节能和电力电子、电子仪器和专用设备、集成电路等新的增长点,做大做强通信、半导体照明、电子材料、卫星导航、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现代E谷”,显著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战略产业地位。

纺织服装:按照“存量改造、增量发展,名牌带动、产业聚集,加快改制、做大做强”的原则,重点围绕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优势产业,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大纺织行业高技术化改造力度,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增强行业发展后劲;以纺织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领军企业,大力发展集群经济,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推动全市纺织服装业发展。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以培育知名品牌为导向,按照“服务都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就业”的原则,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的聚集与转移,加快推进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通过产业的信息化、技术改造等途径,促进食品饮料、建材、冶金、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实现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6

食品饮料: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重点巩固壮大液态奶及乳品、调味品、肉制品、烟草等行业,应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粮油加工、饮料及饮料酒等行业,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打造名牌产品,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加强食品工业基地和原料基地建设,全面提高食品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逐步建立以工程化食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体系,促进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材: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提质增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优化板材、建筑陶瓷、石材等产品结构,积极发展以粉煤灰砌块、页岩砖等新型建筑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业,通过推动清洁生产,推进建材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工业”,实现建材工业的环保型、规模型、集约型发展。

冶金:按照“抓品种、抓质量、抓整合”的总体要求,积极培育大集团,重点发展特钢和精品钢,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推进冶金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移;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冶金业产品结构、工艺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根本转变,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种钢生产

27

基地。

造纸: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提高并重、纸业发展和资源培育同步、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的发展方针,以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基地为抓手,以熟料造纸为主,重点发展高档新闻纸、箱板纸、书写印刷纸,积极培育特种用纸和工业加工纸,扩大废纸生产规模,大力推进林纸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全市造纸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4、集约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的综合生产功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发展适合当地资源特点与比较优势的优质专用小麦、药饲专用玉米、无公害蔬菜、林果、奶业、禽蛋、瘦肉型猪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适应城市对农业的观赏、休闲等需求,积极发展以名优特果品观光采摘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促进农业向产业高端的新兴都市农业发展,大力拓展农业为城市社会生活服务的功能。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重点,运用工业化手段和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2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大都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开发区(园区)和基地为主要载体,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整合产业园区为手段,创新布局思路,强化政策引导,坚持“布局集中、产业聚集、资源集约”,着力突出省会定位,合理划定功能分区,全面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实现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具有实力、活力、竞争力的京津冀第三极和特色鲜明、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在全省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18.2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47:45。其中,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

——都市区聚集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功能显著改善。强化“外二内三”结构调整,举全市之力打造现代商埠,建设中国现代药都,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显著增强都市区聚集辐射能力,优化提升都市区功能。到2015年,都市区产业增加值实现翻两番,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5%,进一

29

步确立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支柱地位。

——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加快,产业聚集效应显著提高。着力打造全市服务业(现代商埠)核心,1个工业走廊、6个产业基地、16个产业聚集区、28个特色产业园,构建20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群化、链条化的发展格局。到2015年,市域经济密度达3500万元 / 平方公里,所有新上工业企业力争全部进入园区。

——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发展日趋和谐。大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通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布局优化,初步形成以省会都市区为核心,以辛集、新乐、井陉等三个中等城市为依托,以县(市)所在城镇为支撑的城镇群,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到2015年,都市区总人口达到485万人,市域城市化率达到47%。

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到2020年,建成分工恰当、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度密切、基础设施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和谐、科技含量高、聚集效应好的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一核三极三带” 的空间战略新格局,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符合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发展定位要求的国内经济强市。

(三)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

30

城乡、区域、产业、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和产业定位,构建区域分工协作、利益共享、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优势,打造特色。充分考虑区域间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有序发展,避免产业趋同和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做强核心企业,形成各地分工明确、产业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

——立足园区,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园区)对产业发展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推动创新型园区建设,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使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并重融合,功能提升。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做大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空间聚集,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园区功能提升的统一。使石家庄不仅成为京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区域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生态优先,循环集约。产业布局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集约利用,坚持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努力构建经济循环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完美结

31

合。

——政府驱动,市场主导。强化政府的规划指导、宏观调控、政策助推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形成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的合力。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1、功能分区

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为界,全市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的相对一致性,产业基本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可将石家庄市大致分为三类区域:一是以山区为主要特征,农副业及其加工业发达,部分资源型产业工业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西部太行山区,包括平山、井陉(含矿区)、灵寿的全部,行唐、鹿泉、元氏、赞皇等4个县市的西部山区。该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聚集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应实行限制性开发,主要是限制工业化和城镇化。在该区域应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发展;二是沿京广铁路两侧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属于以省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相对健全的省会核心

32

经济圈地区,包括都市区(含正定、鹿泉、栾城等组团县市)、新乐、高邑,以及元氏、赞皇的东部山前平原。该区域是石家庄市国土开发密度最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应重点通过强化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产生,强化生态建设,建设生态人居,节约利用有限资源;三是县域特色产业比较发达的东部平原地区,包括辛集、藁城、晋州、赵县、无极、深泽等6个县市。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聚集条件较好,属于未来重点发展区域,应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这三类地区的要素禀赋不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各异,因此其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布局方向也有所不同。

2、总体布局

根据总体目标、功能分区和产业发展方向,按照“西部突出生态、中部创新高效、东部增产减污”的要求,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聚集,培育优化产业园区,构筑 “一核三极三带” 的空间战略新格局,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把石家庄建设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河北整体崛起的龙头。

一核——强化都市区核心增长极。一“核”指1个中心城区加鹿泉、栾城、藁城、正定四个组团县市,突出省会功能、

33

区域服务职能,突出生态、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提升都市区综合竞争力,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

三极——打造辛集、新乐、平山+井陉三个次级增长极。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强化区域次中心的聚集辐射功能,培育打造各具优势和特色的省会东部平原经济增长极、省会北部平原经济增长极和省会西部山区经济增长极。

三带——构筑三条产业带。以太行山区、东部平原为主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经济区位优势,形成特色突出的山前平原传统优势产业带、东部平原特色产业带、太行山生态友好型产业带。山前平原传统优势产业带,涉及元氏、赞皇、高邑、鹿泉等4个县(市);东部平原特色产业带,涉及辛集、晋州、无极、深泽、赵县等5个县(市);太行山生态友好型产业带,涉及井陉(含矿区)、平山、灵寿、赞皇、行唐、元氏等西部太行山区7个县(区)。

(二)提升都市区功能 1、功能定位

功能分区:本区位于石家庄市核心,土地面积265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76%;人口423.8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3.85%;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237.06亿元,占全市GDP的43.58%,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

34

心。该区域虽然在总体上属于优化发展区域,但根据区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差异,又可进行如下划分:中心城区为优化发展区域,四个组团县(市)的县城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市、县城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生态功能区与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

产业定位:以省会功能完善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商埠为目标,按照“高端带动、重点突破”的原则,重点实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驱动”,适度发展都市型工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三内核+四外核”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强化省会在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地位,打造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

2、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包括老城区、滹沱新区和东部产业区,土地面积858平方公里,人口276.21万人。该区域属于优化发展区域,要以省会功能完善为核心,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滹沱河生态恢复为基础,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与品位提升为依托,实施空间北跨,建设滹沱新区和东部产业区,彻底改变老城区过度集中的发展模式,形成“一城三区”组团式功能布局结构。

(1)老城区

老城区包括长安、桥东、桥西、新华和裕华五区,现有土地面积401.33平方公里,人口231.00万,2008年实现生

35

产总值556.13亿元。

发展重点:以改造、提升为主,加快人口、工业的外迁和疏散,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会展、区域性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服务业,适度发展都市工业,形成全市服务业核心。城区内禁止新建、扩建高污染、高危险、高耗能项目,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传统粗放型生产企业退出步伐。

(2)滹沱新区

位于滹沱河北岸,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140万。 发展重点:以建设生态新城、打造第一低碳城市为目标,按照“生态、低碳、智慧”理念,突出打造总部基地、金融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临港物流基地等功能,重点发展会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职业教育、金融、文化体育、服务外包、生态环保科技研发转化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全新城区。以空港工业园建设为核心,重点布局高端生物医药制造业、高档纺织服装制造业、外向型食品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制造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出口型产业。新区内禁止安排容易产生严重污染的工业项目,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严格遵照保护规划进行建设。

(3)东部产业区

36

位于滹沱河南岸,京珠高速东侧地区,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工基地。

发展定位:石津渠以北建设科技研发与转化基地,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强化产业研发及技术交易功能,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中心。石津渠以南完善以生物医药、循环化工为主的产业园区和国际物流园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药制造、现代循环化工、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市制造业核心。

3、组团县(市)

鹿泉、栾城、藁城、正定为省会的组团县(市),可分为重点发展和限制开发两类区域,应发挥各自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承接主城区疏解的制造业,实现与主城区产业发展的全面融合。

(1)鹿泉市

功能定位:鹿泉市位于石家庄西部,太行山东麓,土地面积603平方公里,总人口38.04万人(2009年末)。该区域的城市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镇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生态功能区与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

发展重点:为信息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和动漫产业,鼓励发展生态旅游、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区域内限制发展石灰生产项目,禁止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37

(2)栾城县

功能定位:栾城县位于石家庄南部,土地面积345平方公里,总人口33.65万人(2008年末)。该区域的县城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镇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

发展重点:为装备制造业、中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现代中药,鼓励发展食品、特色农业、化工和现代物流业。区域内限制发展高污染和高耗能项目,禁止新建炼焦、水泥和新增钢铁产能的建设项目。

(3)藁城市

功能定位:藁城市位于石家庄市东部,土地面积836平方公里,总人口76.41万人(2008年末)。该区域的城市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镇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

发展重点:为化工基地,重点发展循环化工、生物,鼓励发展医药、化工、食品、现代物流、装备制造、观光农业。区域内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禁止新建炼焦、水泥和新增钢铁产能的建设项目。

(4)正定县

功能定位:正定县位于石家庄市北部,土地面积470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2008年末)。该区域的县城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镇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农业区基

38

本属于限制开发区。

发展重点:为纺织基地,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现代物流和特色农业,鼓励发展食品工业、文化旅游、商贸流通、装备制造、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区域内禁止发展污染和高耗水项目。

(三)打造三个次级增长极

充分发挥当地优势,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核心,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和要素聚集,重点打造辛集东部平原经济增长极,培育发展新乐、平山+井陉(矿区)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经济增长极,构建石家庄市“一核三极”的空间格局。

1、辛集市

功能定位:辛集市位于石家庄市东部,土地面积1100平方公里,人口61.43万(2008年末)。该区域的城市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镇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

发展重点:以建设省会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打造“中国皮都、梨果之乡、教育文化名城”为重点,着重发展皮革、化工、钢铁机械、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梨果、优质麦、优质棉、蔬菜、枸杞、蛋鸡、生猪、奶牛等八大龙型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综合承载功

39

能、产业支撑功能、区域带动功能和市场吞吐功能力,不断提升对周边县(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建设省会东部区域经济、文教和商贸中心,打造省会东部平原经济增长极。区域内禁止新建规模小、耗能高、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皮革、化工项目。

2、新乐市

功能定位:新乐市位于石家庄北部,土地面积625平方公里,总人口47.72万人(2008年末)。该区域的城市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镇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

发展重点: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按照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集约利用土地、产业聚集和优化原则,重点发展医药、化工、电子机械、食品加工、能源等五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电热毯、板材、铸造、肉食品冷藏加工、防水材料、塑料加工、石雕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优质粮食、花生、西瓜、绿色蔬菜、瘦肉型猪、奶牛等特色农业,全力打造“石家庄市商贸次中心”,培育构建省会北部平原经济增长极。区域内禁止新建规模小、耗水量大、污染大的化工、冶金项目。

3、平山+井陉(含矿区)

功能定位:平山县、井陉县(含矿区)位于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总人口89.52万人(2008

40

年末)。2008年,平山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37.35亿元,井陉县(含矿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11.09亿元。该区虽然在总体上属于限制开发区,但县城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市、县城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生态功能区与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区。

发展重点。平山县:以“绿色平山,经济强县”为目标,在做好节能减排,确保环保达标的前提下,培育发展冶金、建材、轻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温泉疗养、生态旅游等旅游服务业,积极推进干鲜果、蔬菜、粮油、水产养殖、山地畜禽养殖等绿色农业发展。井陉县与矿区:按照携手共建“大井陉”,建设“中等城市”的定位,统筹井陉县与矿区的发展,改造提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钙镁、建材、陶瓷等资源型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旅游、煤炭市场与物流等新型产业,大力推进药材种植及加工、生态农业、林业的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和环保控制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产业合作,实现县区产业布局一体化,培育省会西部太行山区经济增长极。区域内禁止发展有可能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项目。

(四)构筑三大产业带

1、壮大南部山前平原传统优势产业带

功能定位:该区域包括高邑县全部、元氏(涉及槐阳、马村、南因、宋曹、东张、北褚、赵同等7个乡镇)、赞皇

41

(涉及赞皇、西龙门、南邢郭等3个乡镇)、鹿泉(涉及寺家庄镇),总面积760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该区虽然在总体上处于优化发展区,但县城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县城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生态功能区与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

发展重点:以红旗大街南延,建设南部工业区为契机,依托京广铁路、107国道等交通干线,发挥各自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承接主城区疏解的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建筑陶瓷、循环化工、纺织印染、轻工造纸、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绿色无公害蔬菜、有机生态林果等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以建筑陶瓷、循环化工、淀粉、纺织服装为重点的传统优势产业体系,打造省会南部山前平原经济密集带。区域内禁止发展高耗能、高耗水、污染严重的项目。

2、建设东部平原特色产业带

功能定位:该区域包括辛集、晋州、赵县、无极、深泽等5个县(市),总面积3340平方公里,人口246.47万。该区域的城市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镇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

发展重点:以辛集、晋州为核心,以赵县、无极、深泽为腹地,依托石德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石津高速(规划建设)、正无公路等交通干线,积极承接省会工业

42

企业转移,重点发展皮革、轻纺、化工、装备制造、医药、淀粉等县域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种植、畜牧养殖、林果等特色农业,打造省会东部经济密集带。区域内禁止新建规模小、耗能高、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皮革、化工项目。

3、发展太行山生态友好型产业带

功能定位:该区域包括平山县、井陉县(含矿区)、灵寿、行唐、赞皇(涉及山区4个乡镇)、元氏(涉及山区8个乡镇)等7个县(区),总面积7524.2平方公里,人口187万人。该区虽然在总体上属于限制开发区,但县城及工业开发区属于重点发展区,城市、县城和工业开发区以外的生态功能区与农业区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区。

发展重点:以平山、井陉(含矿区)为核心,以灵寿、行唐、赞皇、元氏为腹地,充分发挥毗邻山西的能源优势,立足山区丰富的自然经济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的思路,大力发展煤炭经济和电力产业,积极发展以生态型为主的旅游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着力发展生态养殖、旱作杂粮、绿色果品等山区特色农业,适度发展新型建材、化工、钢铁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等“清洁型资源类工业”,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恢复生态屏障功能,打造省会西部经济密集带。区域内岗南、黄壁庄水库地表水源和滹沱河地下水源保护区,平山驼梁、灵寿漫山自然保护区,苍岩山、嶂石岩、

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gto.html

Top